风物长宜放眼量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22908671X
作者:季羡林
页数:240页

内容概要

季羡林(1911.8.6~2009.7.11),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与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季羡林全集》(30卷)等。

书籍目录

第一辑 我的国学观
现在国学特别热,但是年轻人对国学的概念比较模糊,不太清楚。那么,什么是“国学”呢?简单地说,“国”就是中国,“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
国学应该是“大国学”/003
国学漫谈/005
中国的书院与教育传统/011
作诗与参禅/020
从中国文化特点谈王国维之死/046
推荐十种书/050
第二辑 民胞物与,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中国文化过去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对“天”“人”关系的研究。中国人喜欢把“天”与“人”配合着讲。我曾说“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中国文化的内涵/055
略说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061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067
“天人合一”新解/086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105
第三辑 要拿来,更要送去
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如果没有国家与国家间、人民与人民间的文化交流,今天人类社会是个什么样子,简直无法想象。我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文化交流是东西两大文化体系之间的交流。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35
拿来和送去/139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142
从哲学角度看中餐与西餐/147
西域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149
第四辑 西方不亮东方亮
东方文化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中国文化对人一生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这三个问题是:(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二)人与人的关系,即社会关系;(三)人自身内部情感冲突与平衡。
东方文化/165
东方文化与国学/173
议论东西方文化的意义/183
西方不亮东方亮/188
第五辑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从人类的全部历史来看,我认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目前流行全世界的西方文化并非历来如此,也绝不可能永远如此,到了21世纪,三十年河西的西方文化将逐步让位于三十年河东的东方文化,人类文化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21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203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209
东学西渐与“东化”/215
东方文化拯救人类/227

作者简介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
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风物长宜放眼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风物长宜放眼量》书评这个浮躁的社会,充满了各种伪装,在各种营销之下,今天信奉为神的偶像,明天就轻易的被打碎,久而久之,玻璃心也渐渐麻木,不敢轻易信任,不敢决绝称赞,这是一个充斥着各种质疑的时代。可终究还是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用一辈子的生命实践,告诉我们,知行合一不是空谈,季羡林先生就是其中让人心悦诚服的一位。幸而,还有他们,在无数个难眠的夜里伴我们成长,以生命影响生命。晚上十一点半,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特别想感谢给我分享这本书的朋友,便留言:这是我近段时间来最喜欢的一本书,看得根本停不下来,可惜页数太少了。读季老的文章,着实是一种享受。他的学术随笔,没有距离感,没有生涩难懂,没有居高临下,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辈在你跟前娓娓道来,完全没有傲人姿态,读后让人觉得受益又欢喜。也正是这种时刻,才真正理解了白岩松的那句,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白岩松在谈到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时,用了两则小故事谈到了季老。其一是,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学,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一个小时左右,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着。学子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日后北大举行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其二是,刚刚进入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老,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是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的一句,原意为劝慰柳亚子放开眼界,以宽阔的胸怀面对人世间的万事万物,要站得高看得远。季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时,将“风物长宜放眼量”赋予了新的含义,强调我们决不应妄自尊大,也不应妄自菲薄,希望我们以长远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公正客观地看待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季老在文章中推荐了十种书,《红楼梦》、《世说新语》、《儒林外史》、《李主后词》、《史记》、陈寅恪的《寒柳堂集》和《金明馆丛稿》、《印度语文学》、《吐火罗语法》,由此可窥知季老心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他是极其理性地审慎地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本书的编者在“编者的话”里写: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读者朋友可发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我想,这是很强的使命感,但他做到了,通过阅读此书,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清醒、更加理性的认识,不再只是嘴上囔囔,不再只是空虚的说句,支持传统文化,但其实什么是国学,什么是传统文化都没有深刻的理解。全书分为五辑,分别是“我的国学观”、“民胞物与,天人合一”、“要拿来,更要送去”、“西方不亮东方亮”、“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特别是在“天人合一”部分,编者将季老相关的文章合集,内容殷实,从“天人合一”新解到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便可知季老的慎密,在反复的思考中,呈现给了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远离喧嚣,在安静的夜晚,有此书相伴,真好。
  •     解天人合一,情真如铸 ——评季羡林 《风物长宜放眼量——季羡林谈传统文化》 从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惊醒天朝上国的迷梦开始,中国就被“裹挟”着进入了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滚滚洪流。时至今日,中国人仍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种文化焦虑与精神困惑。而“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依然是中国现代化的一大精神资源。传统文化为社会提供重要的道德基准、智力支持和文化自信。”季羡林先生一生致力于东方文化的研究,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文化托命人的自省意识,对于中国自五四以来的文化演进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反思,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等“宏大问题”一直进行着深入地思考。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东西方文化的发展,季老提出了具有宽宏视野的观点:“‘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决不应妄自尊大。但是我们也不应妄自菲薄。我们不应当囿于积习,鼠目寸光,认为西方一切都好,我们自己一切都不行。这我期期以为不可。”季羡林先生指出,“我们必须向西方学习,今天要学习,明天仍然要学习,这是决不能改变的。如果我们故步自封,回到老祖宗走过的道路上去,那将是非常危险的。但是,我始终认为,评价中国文化,探讨向西方文化学习这样的大问题,正如我在上面已经讲过的那样,必须把眼光放远,必须把全人类的历史发展放在眼中,更必须特别重视人类文化交流的历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公允和客观。”“作为具有中国和东方情怀的学者,季老对中国和东方传统文化怀有极大的敬意,” 季老指出,“中国文化过去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对‘天’‘人’关系的研究。中国人喜欢把‘天’与‘人’配合着讲。我曾说‘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众所周知,“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季老在书中郑重引用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他一生最后的一篇文章——《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观,虽是我早年已屡次讲到,唯到最近始彻悟此一观念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季老因为对于印度学具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发现,不单中国,印度“也有人与自然合一的思想”。指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东方思想的普遍而又基本的表露,“天人合一”这一命题正是东方综合思维模式的最高最完整的体现。也正因为如此,季老“同时也对中国和东方的未来抱有极大的信心。”季老进一步指出“从人类的全部历史来看,我认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目前流行全世界的西方文化并非历来如此,也绝不可能永远如此,到了21世纪,三十年河西的西方文化将逐步让位于三十年河东的东方文化,人类文化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面对当今世界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种种问题,季羡林先生提出,“只有东方文化能够拯救人类”。季老曾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决非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和价值就在这里。”先生已经作古,却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读《风物长宜放眼量——季羡林谈传统文化》,将使我们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并为之奋斗,这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东方未来的希望。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因为书中主要是节选季羡林先生在讲座上的稿件的原因,虽然编者已经删改掉挺多冗余的部分,但是越看到后面越发现重复的地方好多。几本书书中从第三部分就开始间歇性的重复出现一些字眼,觉得可读 性一般,第一第二部分可以精度,后三部分可以速读。
  •     可能是我逼格太低。先生是大家,选文的人也真是够了,同样的论点和内容不停的repeat让我误以为自己在读同一篇文章。
  •     什么是“国学”?季先生认为,简单地说“国”就是中国,“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既然这样,那么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就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同时,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为社会提供重要的道德基准、智力支持和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是中国现代化的一大精神资源。因此,国学应该是“大国学”。国学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既然是顺乎人心,应乎潮流的事业,必然会发展下去的。读之,足见其拳拳赤子之心。季先生心中,文化也像世界的万事万物一样,不会永驻的,也是有一个诞生、发展、成长、衰竭、消逝的过程的。东方文化的基本思维方式是综合,表现在哲学上就是“天人合一”。
  •     选文不是很精当。
  •      一百年的文化断层,国学似乎离我们的生活有些遥远。可悲大三的时候才从心上去体验~思考~这两个字~如今两年过去了,对于我们正处的这个时代有更清醒的认识~她像是新生的婴儿也许有很多笨拙但是这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     不深入。见解的论证比较囫囵。关键是不够纯粹,整体文调很官方。
  •     季先生的思想,尤其是关于东西方文化这部分,后来在各种文化现象中一一得到了验证。
  •     季老被400人报告厅满座感动到泪满框也是接地气
  •     国学部分还好,很喜欢。 后面,呵呵哒,赘述不说,有明显的狭隘和自负。
  •     很通俗易懂的演讲稿,但读过依旧很长见识
  •     质朴中的深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