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中国的悬剑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8
ISBN:9787220003387
作者:何清涟
页数:229页

作者简介

本书从宏观上全面分析了中国明清以来近400年人口激增对社会进程的巨大影响。《走向未来丛书》之一。


 人口:中国的悬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昨天才刚刚读完这本《人口:中国的悬剑》,早上起来就看到了“唐弢之子唐若昕获刑14年”的消息。报道里介绍唐若昕道:“唐弢之子、上世纪80年代的启蒙丛书《走向未来》副主编、37岁的邯郸市市长、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奠基人。”急急忙忙掀开这书的封面。就顶在“王岐山”三个字的头上,“唐若昕”的名字赫然在目。想如今,一个位高权重,一个身陷囹圄,判若云泥;至于打头的几位顾问,似乎除了杜润生、陈一谘、钟沛璋三位先生老来硬朗,其余诸公早已归了道山。单就这份名单,单单不过十来年过去了,却让人不由读出些世事无常、沧桑变化。再单说这本书吧。这是一本深刻的书,深刻到有些偏颇。人口成为了作者总结自清代以来诸多问题的结症所在。人口激增,耕地紧缺,更兼农耕技术裹足不前,生育观念迟迟不变,人地矛盾愈演愈烈,每至巅峰则以暴乱收场。如作者所说:“历史也就总是以相同的面貌出现:每一次大的动乱使人口锐减,从而消除了人口也和资源比例失调这一矛盾;新王朝建立后,总是进行土地再分配,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从而带来了封建经济的繁荣;经济发展的结果总是导致人口直线上升,从而导致人口和资源的比例关系失调,豪强地主等的兼并又加剧了这种矛盾,于是在社会经济张力达到一定限时,平衡打破,流民增多,由于劳动力转移以及人口推力而产生了商业的病态繁荣;矛盾积累到一定限度时,社会动乱发生,社会的物质积累和文化积累早到巨大破坏,尔后又在废墟上重建封建文明。”(p177)这段描述,大体上我都是同意的。环环相扣,代代循环,中国历史真的老在怪圈里打转。作者就把这个怪圈的核心扣在了人口问题上。对此,我真不好置评。人口众多是一系列问题的根源,而人口众多的根源作者则归结到生育意识的落后。家国同构、多子多福的意识促使着中国老百姓无论如何都在把生育率往上顶,作者甚至直接言明,“历史是精神的实现”(p34),是这样的风气“终于导致人口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严重失调”(p34)。而我一向不太相信单单某种意识就能在历史中弄起多大的浪潮,很多原因还得回到社会现实中去找。那才是思潮滋生的土壤。意识的花能开得一目分明,孕育花的土壤却是深藏不露啊。即便是生育意识,我也作如是观。那么一些更深刻的东西,作者还是有待挖掘。当然,对一部薄薄的小书而言,如此说来太过苛责。尤其如果还要结合着计划生育等国策为背景,这一点薄弱也算意料之中了。此书是88年第一版,却提醒了中国将来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人类学已经昭然的既定规律,至少我看到的时候还是惊出一身冷汗,为作者的眼光。另一点是通过读此书,对清朝颇生怜意,对当代忧虑丛生。有清一代,至少还算是兢兢业业。书中60页起详述清朝在缓解人口压力上的努力:1,强调粮食生产的优先权;2,渐少粮食消耗;3,严禁粮食出口,鼓励粮食进口。然而这般努力依然于事无补,“中国走完了由米价腾踊、粮食短缺直向饥饿滑行的全过程”(p63)。统治者自叹“宵旰筹思,终乏良策”在我看来是触目惊心啊。说到底,这三招怎么看都是只是对粮食问题在外围敲敲打打缝缝补补,于事无补也算意料之中。然而反观当下。第一招所谓强调我们还听得少么?见了农民强调农产量,遇上工人大谈钢产量,逮上老师了还得说教育兴邦。第二招减少消耗则和廉政建设太类似了,仿佛官员的皮带天生就能比老百姓勒得近。第三招和现在所谓出口退税之类的政策何其类似。清朝统治者宵旰筹思却终于丢了江山,说到底,是那套制度已然日暮西山,这就有些壮士悲歌的味道了。当代中国呢?我只希望自己多虑了。
  •     《人口:中国的悬剑》读书笔记马尔萨斯的理论并没有错,大家过度强调其“人口指数增长和物质级数增长”,却没有看到其理论的核心:人口在没有物质制约下自然增长,但是在物质制约下会受到抑制,抑制的力量包括道德、贫困和罪恶。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两个属性不可忽视。人口三个高峰:汉魏3000万到5000万、南北朝到五代1600万到5000万、宋明5000万到6000万。清代人口之谜,除了国家政策、风调雨顺、高产植物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人口统计数据的谬误,其实在万历年间,人口已经具备了爆炸增长的潜质。洪亮吉是中国的马尔萨斯:提出三个解决人口过剩的方法,开荒、禁奢、救灾(社会保障),清政府还是做出一些努力的,例如鼓励粮食生产、反对粮食浪费、鼓励粮食进口、建立太平仓,鼓励人口迁移。生产力停滞,战国时期中国农业生产理论已经成熟,之后不过是修补。导致的结果是人民悲惨的命运:流民、华工、次生社会集团及秘密会社。其中有个有趣的细节:土地的弹性似乎比普通商品的弹性要大,书中提到100年来粮食的价格不过上涨150%,但是土地的价格上涨十几倍或几十倍,这难道不是一种趋势吗?可能是由于文化上的原因吧,这也是一种刚需。古代商业的繁荣,只是流于一种表象:工业并没有发展起来,商业只针对市场,并不针对生产,从事商业和手工业的只是一些因人口过剩而被迫脱离农业的人,这样畸形的商业繁荣往往预示着社会的危机。抓住战略性机遇在人口的黄金阶段: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但是适龄劳动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这样是一个黄金的发展时期。这是日本和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但是中国的情况似乎比日本更严峻。
  •     近有读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经典之作《历史研究》,他在“文明的冲突”一章中谈到英国政府对印度的管理时候谈到了一个导致印度失败的致命性问题,就是无节制的人口爆炸导致了社会的溃败和动荡。汤因比讲到,虽然英国政府对于印度来说,是一个殖民政府,但是英政府仍然以英国人特有的高效、精简和廉洁来管理印度,千方百计地为增进印度人民的福祗而尽职尽责,兴建铁路,兴修水利,“用心经营增加粮食供应”,但是,“印度的农民却使出最狠毒的手段来破坏英国人治理国家的政治理想,”怎么破坏呢?他们“不停地生育,直至突破生存极限。”结果,“新增加的粮食不但没有提高农民的个人所得,反而快速增加了农民的人数。”汤因比指出,“消除人口过剩的传统方法是听任饥荒、瘟疫、内乱和战争导致人口不断下降,直至幸存者能够再度以传统的生活方式来维持通常是低水平的生存”。但是由于在西方化、文明化的时代,这种野蛮的手段无法推行,那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得不寻求一种马尔萨斯式的途径,这就是“俄国式的解决方式”,即以共产主义名义推行的暴力革命。汤因比写这本书的时候,是上世纪50年代,而今天的印度现状深刻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半个世纪过去了,汤因比的预言完全变成了现实!今天的印共(毛)有200多支游击队活跃在印度次大陆的各个角落,已经占据了印度的半壁河山,而且由于不断地失去土地和破产,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民加入游击队,进入印共(毛)的行列,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已经爆炸到失去控制的巨量人口需要自相残杀来维持社会与自然的平衡,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中国搞了30年计划生育,虽然问题很多,但最大的功绩,就是避免了印共(毛)式的社会动荡。虽然如此,今天中国每年的新增人口仍然高达2000万左右,人口之累在中国早已无以复加,是中国社会一切腐败、混乱、动荡的总根源!理解了这个现实,就知道计划生育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和“第一国策”的重大意义,对此,历史学者朱学渊的话可谓掷地有声:“如果当初没有‘一胎化’的努力,今天的情况就更不堪设想。而在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上再有动摇,将对中华民族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朱学渊《中国人口究竟有多少?为计划生育辩》)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电子版
  •     二十几年前的书,当今仍有价值,值得反思
  •     中国死缓证明书。
  •     湖南女子都这样吗?以后若走上经济学的路子,一定要做一个有良心的人。
  •     人口成本 职业种类的衍生 很多时候我会觉得人口的膨胀才是支持这个酱缸存在的原因
  •     何清涟较早的著作就已经表现出犀利的锐气
  •     人口分析路徑,很有啟發,但沒有超出馬爾薩斯的框架
  •     “与其只从传宗接代考虑,不负责任地把后代养育出来,让他们过着贫困、毫无精神追求的低水准生活,不如调整我们的生活方式,少生育一点,让活着的人生活得轻松一点。”——书末这段话就是作者的观点,支持这一观点的是书中大范围的讨论。一本小书涉及面如此之广,观点又如此急迫,也无法苛求材料编选和结论之间较重的肯定感。(这么说仅仅是我个人口味问题)
  •     真正的学者。
  •     平心而論,方法上是比較陳舊了,分論點也可以找出一大批反駁的書目。但這種明顯要被禁的調調,讀起來還是相當爽啊~ 建議做為一本半專業歷史讀物來略讀。
  •     极好,郑重推荐。
  •     当今的中国人的确在为昨日之愚蠢付出代价,而更为可悲的是,有多少人根本不明白这代价之沉重,依然在重复着错误?!中华民族绝不缺少苦难,但太缺少对苦难的反思。
  •     5
  •     宗族解体,中国文化在何方
  •     想到《灾变论》,贫困文化&灾民理性
  •     不给星了。我只感到一个被撕裂的何清涟,一面要对政策礼赞(不知是否违心),一面又表达了隐患的忧虑(不知是否由衷)
  •     1988.12.12
  •     看了一半拖延了几年-_-#之前人口多是问题,因为生产力不够嘛,现在不是问题啦~~~放开二胎喽何老师
  •     八十年代的学生好幸福,成长过程中可以看得到这样的书。
  •     3.19-3.21 从人口的视角切入,分析了明清以来的一些社会问题或现象。人口压力导致土地资源紧张,不少人为谋生而从商。这个来解释当时的商业繁荣比那啥资本主义萌芽靠谱的多...
  •     2010-06-09;挺好的书。对人口这个问题,从中国历史、东西方历史等角度,分析得挺透彻。
  •     看起来很有道理,不过马尔萨斯没想到人口增多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早已超越了粮食消费,所以说人都被自己的眼界所局限。
  •     康雍乾盛世的真实面目,农业社会无法避免的蝗虫生态图速写。
  •     前面说劣币驱逐良币的度过秦晖老师的书吧。在提出一点疑问。秦晖老师认为,秦汉以后,中国由小共同个体本位向大共同体本位转变,但是何清涟女士认为,在中国形成徽商和浙商的清朝,什么家族本位的商帮集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要素一体。这种两种观点是否冲突。
  •     何清涟这种真正有学识,有能力的人反而被逼走了,真实劣币淘汰良币
  •     我读的其实是<雾锁中国>.此书对某党控制媒体的手段做了鸟瞰式的呈现,信息丰富.但何老师的分析,还是不够深入.同类的著作中,老侠的笔力就显得强劲许多.此外,对何老师鄙视木子美感到遗憾.即便是色情写作,难道不也是言论自由的一种吗?为何因为反感色情,而寄望双重标准的制度?马上要读朱健国对何老师的批评.
  •     代同作者《雾锁中国·中国大陆控制媒体策略大揭密》……看得无比沮丧。
  •     为雾锁标的
  •     竟然有这本书,我想说作者就是预言家,当然看数据做出正确的语言是一个经济学家的本事之一。
  •     我想说的是:一切的问题,本质上都是人口的问题,由此而发展出的阶级、战争,让上帝觉得好笑。可惜,何清涟女士已被大陆赶出大陆了
  •     图书馆的宝贝真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