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国土·海洋文化

出版社:葛雅纯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2-10出版)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546382296
作者:葛雅纯 编
页数:143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人类的生命来自海洋,人类的文化起源于海洋。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总面积约3.6亿平方千米,是地球上最大的“宝库”。 人类源于海洋,因海洋而生成和创造的文化都属于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包罗万象,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如人们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形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与物质,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海洋文化中崇尚力量,崇尚自由,以及其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开创意识,都比内陆文化更富有开放性、外向性、兼容性、冒险性、神秘性、开拓性、原创性和进取性。 海底长期堆积起来的人类文化遗存比大陆上任何时代存在的遗存都要多,世界最丰富的博物馆也许就坐落在海底,只是这家博物馆人类还无法自由进入。这需要人们去探索、去发现、去了解、去建设和弘扬海洋文化,让海洋更好地造福人类。 海洋考古学的定义 海洋考古学是与陆地考古学相对应的专门调查、发掘和研究古代人类从事海洋活动之文化遗存的考古学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既包括船舶、港口、码头、栈桥、海洋贸易物品、海上移民等有形的海洋物质文化,又包括约束海洋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与政策、体现海洋人文传统的习俗与族群心理倾向等无形的海洋社会,即精神文化层面。 理论体系界定 考古学属于历史科学的一部分,但又区别于传统意义的历史科学。与历史科学以文献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相比,考古学中实物资料占据了更大的比重。实现成果的科学手段有以下四步:调查、挖掘、报告数据和研究分析。 英国人基思·马克尔端在《海洋考古学》一书中指出:“海洋考古学就是人类在海上活动之物质文化遗存的科学研究。它涉及海洋文化的所有方面,不仅仅意味着船舶等航海技术的遗存。”“对作为海洋活动专门技术的船舶遗存的研究,只是海洋考古学的部分领域——航海考古学内容。”英国的圣·麦格雷在《海洋考古及民族志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也说海洋考古的中心内容是“海洋文化”。西澳大利亚海洋博物馆馆长、东南亚与大洋洲海洋考古的开创者吉米。格林在《海洋考古——技术手册》中指出:“陆地上发现的古代沉船虽不出于海洋环境,也不属于水下考古,但却无疑属于航海或海洋考古学。” 海洋考古学区别于其他考古学分支的特点在于其研究对象是海洋文化。海洋文化相对于大陆文化,是人类在海洋活动中所创造的,凌驾于海洋自然环境之上的一个新的、派生的环境,主要是海洋活动的工具,如船舶、港口、码头、栈桥,其次是文化结果,如反映不同区域间文化海路交流的贸易或宗教物品、海路殖民等。海洋文化研究不只局限于考古学、历史学、社区人类学这些人文研究的主体学科,还涉及海洋学等自然科学,生产、贸易学等经济科学,船舶、建筑、航海等工程科学。作为研究海洋文化的分支学科之一,海洋考古仅涉及古代人类海洋文化的遗存部分,如古代船舶遗存及其所体现的造船、行船技术,港口与码头遗迹及其所体现的航海文化、技术,古代外销物品、舶来品及其所体现的海上文化交流等。其不同于历史学、社区人类学等学科在海洋文化研究中的作为。

前言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陆地领土,除广袤的大陆外,还有6 500多个岛屿,分布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中,濒临太平洋有长达18 000千米绵长曲折的海岸线。    中国的领海包括渤海全部、黄海、东海、南海的一部分,台湾岛周边海域及国际法承认的周边海底区域的一部分,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海洋国土,又被称为蓝色国土,是每一个沿海国家的内水、领海和管辖海域的统称。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民族之一。远古时期,就有“乘桴浮于海上”的记载,春秋时齐人得东海“渔盐之利”,后来又有以中国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    明朝前期,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曾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遍访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过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岸,比欧洲的哥伦布还早87年。当时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无疑位于世界前列。历史上,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    但是漫长的农耕社会传统束缚了国人的思想,中国长期以来把活动重心局限在陆地,在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中国人海洋意识落后了。明清时期又施行闭关锁国政策,终于招致了1864年鸦片战争的惨败。从中英“南京条约”开始,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开始了百年之久的丧权辱国的噩梦。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的思想有了极大的飞跃,海洋意识空前高涨,中国人的目光开始关注海洋。    海洋是地球生物的发源地,是地球上最后一座生物宝库。开发海洋,可以解决由于人口增加而伴生的粮食问题。    海洋是地球上最后的资源供应地,开发海洋,可以满足人类生活、生产对矿产的需求。    海洋是世界上最后的能源基地,开发海底油气田和可燃冰,以及风能、潮汐能可以长久地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要。    海洋是世界各大洲交通的最经济的通道,海洋运输成本仅为公路运输的五分之一,是铁路运输的10倍以上。世界上贸易运输的80%,是靠海运完成的。    海洋又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生成地和储存地,海洋影响着大陆的风雨,海洋有巨大的冰山,在世界性缺水的今天,人们把对淡水需求的目光投向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人再也不会对自己的蓝色国土漠然处之。    保护蓝色国土的生态环境,发展海洋经济,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坚决捍卫蓝色国土的主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权利和义务。    编者    2012年3月

书籍目录

考古学的新领域 海洋考古的缘由 海洋考古的概况 海洋考古的必要性 海洋考古的重要性 海洋考古活动 海洋考古分类 海洋考古相关学术领域 海洋考古的技术手段 海洋考古的特点 海洋考古的流程 海洋考古的起源 海洋考古的发展历程 西方的海底沉船 西方的海底古城 中国海洋考古的发展 中国海洋考古的开端 中国海洋考古大事记 中国著名的海洋考古事件 海中考古 南海诸岛的考古 东海诸岛的考古 黄海与渤海海域的中国沉船考古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编辑推荐

《蓝色国土•海洋文化:海洋考古》指出中国的领海包括渤海全部、黄海、东海、南海的一部分,台湾岛周边海域及国际法承认的周边海底区域的一部分,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海洋国土,又被称为蓝色国土,是每一个沿海国家的内水、领海和管辖海域的统称。葛雅纯编写的《蓝色国土•海洋文化:海洋考古》带给你的,不仅有知识和快乐,还有更多的感悟与回想、精神与创造。

作者简介

《蓝色国土•海洋文化:海洋考古》是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民族之一。远古时期,就有“乘桴浮于海上”的记载,春秋时齐人得东海“渔盐之利”,后来又有以中国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蓝色国土•海洋文化:海洋考古》从海洋考古活动、海洋考古的起源、中国海洋考古的发展等方面展现海洋考古的发展历程。


 蓝色国土·海洋文化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