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经理笔记

出版社:中国财经
出版日期:2011-8
ISBN:9787509529393
作者:拉尔斯·克罗耶
页数:235页

章节摘录

  “对不起……是工作上的事。”我对空中喃喃自语。  “好吧。现在我们可以开始治疗你的女儿的工作了吧。”医生说道,他特别将“工作”两个字咬得很重。他认为如果我可以帮他按着安娜并撑开她的眼睛,手术对她的损伤会小一些。安娜徒劳地试图挣扎,她看我的眼神仿佛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爸爸?”医生迅速地确定了问题所在,用医院里一种吓人的仪器从她的右眼中取出一片微小的金属屑。这个金属异物粘在她的眼睑内部,每次安娜转动眼球总会碰到它。她立刻觉得自己舒服多了,尽管以她不到3岁的年纪她还无法表达这样的意思。医生告诉我们她的眼球上有些擦伤,再过一段时间自然会好,还给她开了一些抗生素。  走出医院的时候我们还处在情绪大起大落之中没有恢复。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经历了焦虑和放松让我们疲惫不堪,不过女儿安然无恙又让我们欢喜不已。“经过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心脏缺陷误诊、脑膜炎的威胁,再加上现在这个,我们的坏运气该到头了。”普克对我们两年来为人父母的经历总结道。“说得太对了。”我想道。  在我们两人之间,普克永远是乐观的一个,她对我们公司遇到的问题不像我那样忧虑。“你以前总是说要么做成赚大钱的基金,要么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倒下。有这样的想法,总有一天会遇到像今天这样情况急转直下的时候。如果这意味着不得不关闭基金,那也至少好过拉住客户不放,让他们在今后的几年里毫无希望地忍受保守的收益。”  我们从医院回来的时间很早,我还可以回到办公室去评估我们的损失,可是我没有这样的勇气。  ……

内容概要

拉尔斯·克罗耶(Lars Kroijer),曾任霍尔特资本基金(Holte Capital Ltd)的CEO,这是一家设在伦敦的特别事件(special situations)对冲基金,成立于2002年,在2008年春返还了所有的外部资本。在创建霍尔特资本之前,拉尔斯任职于HBK投资公司伦敦分公司,主要从事特别事件投资和事件套利投资。拉尔斯更早的就业经历包括SC基本面公司(一家位于纽约的价值型对冲基金),以及纽约Lazard Freres公司的投资银行部门。拉尔斯以优等生(Magrla CumLaude)荣誉毕业于哈佛大学,在哈佛大学商学院获得了MBA学位。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部分  筹备霍尔特资本基金  第1章  入行对冲基金    祝你好运,劳伦斯    回到基础    加入对冲基金部落    更多面试和尖锐的问题  第2章  大胆投入    成为“公司”一员    痛苦的决定    离职  第3章  对冲基金的设立    世界总部    主承销商的游戏    尴尬凡尔赛    公司进入正轨  第4章  路演,路演  第5章  蹒跚起步    站到起跑线上    与百分数战斗    度日如年第二部分  霍尔特资本基金的成长  第6章  米老鼠基金  第7章  突破的日子    步入轨道    猎头电话    巨大的突破  第8章  越做越大和拜见行业教父    越做越大    拜见行业教父  第9章  大买卖开始了    花钱,快乐    资产在闪光  第10章  我们的公司制    向员工支付    扩大团队    短视症  第11章  积极的投资人    谢绝胡扯    发现交易,扩大利差    Bure和公司掠夺者  第12章  真实的一天第三部分  奋斗在一线  第13章  接受实际的考验    与1亿美元擦肩而过  第14章  当大街上流血的时候    伦敦地铁爆炸事件  第15章  我们的优势    难以言说的“优势”  第16章  像大公司一样    一间比较像样的基金公司    暴发户的生活  第17章  朋友和竞争对手  第18章  和经纪人打交道    你得到的服务还好吗?    乐趣和游戏    错过了价值10万英镑的高尔夫课程  第19章  我们真的值这么多钱吗?    昂贵的相识第四部分  滑向险境  第20章  寒意袭来    精疲力竭    离开的理由    留下来的理由    卖空一家好公司  第21章  糟糕的一天    这一天的开始    雪上加霜  第22章  连阴雨    投资人的雪崩  第23章  打包回家    静静的纪念日    计算身体上的损失    熄灯离场  第24章  回顾霍尔特资本基金    我们失败的借口    结论  第25章  对冲基金算是安全的投资对象吗?    对另类投资的另类选择    投资什么?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组合

编辑推荐

  《对冲基金经理笔记:来自伦敦金融城深处的报道》有些人称对冲基金经理是一些“怪人”,有些人称他们是“彻头彻尾的疯子”,而更多的人称他们是“恶魔”:他们行事诡秘、腰缠万贯、见不得人。但是,这些说法公平吗?

作者简介

《对冲基金经理笔记:来自伦敦金融城深处的报道》对冲基金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最初只有少数人参与,后来迅速发展成为一个规模达到数万亿美元的全球性行业。一直以来,对冲基金产业人们不公平地描述为“收费赌场”。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对冲基金的管理者是一群极其聪明的人,对他们试图完成一项极度困难的任务:战胜市场。如果失败,他们就会立刻遭到市场严厉的惩罚,而如果成功,他们将得到丰厚的回报。
《对冲基金经理笔记:来自伦敦金融城深处的报道》将对冲基金经理工作和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读者。作者从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之后短短几年内就创办了自己的对;中基金,所管理的基金金额一度高达10亿美元。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从一名普通毕业生成长为伦敦金融城里有市场影响力的基金掌门人,在外人看来,这也许就是对冲基金行业的魅力。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明,对冲基金不是邪恶的赌场,在这里看不到阴谋,看不到糜烂的生活,对冲基金经理经常创造奇迹,但前提是你要足够聪明,非常聪明,能够发现别人看不到的市场机会,为客户创造价值,还要能够抵御诱惑。对冲基金行业不是神秘的游戏,但它的确将人类的理性和洞察力发挥到了极致。

图书封面


 对冲基金经理笔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看完《对冲基金经理笔记:来自伦敦金融城深处的报道》这本书有段时间了。书中大部分情节都已经模糊,但对最后作者将资金退回给投资者的举动记忆深刻。现在结合最近的见闻写些随笔,不甚严谨,欢迎拍砖讨论。很早看到书的大概脉络,是一位毛头小伙子拉尔斯从不更事,到在对冲基金界风光无限,再到金盆洗手。甚至到大机构撤走资金时,我都完全没想到产品结束会那么快,而且是以那种轻描淡写的方式:因为有一家机构投资者退出,拉尔斯就主动告知了其他投资者运作情况,并结束整个基金的运作。没有苟延残喘。好似2007年的赵丹阳,让人肃然起敬。坦白说,读这本书的剧情,很有《对冲基金经理风云录2》的感觉。主人公都是幸运的天才,毕业不久遇到了大行情,一个是恰当的行情中做空(风云2),一个是市场中性策略(对冲基金经理笔记),产生了出色的做空回报以及完全不受大势影响的业绩。由于都是很早就在对冲基金界崭露头角,初期的生活工作都是那么不胜惶恐。能做出来的人,都是天时地利人和造就。对大多数做投资的人来说,不是选错时点出手,就是遇不上很好的平台历练,很难这么幸运。就像目前的圈内管投资的不少娃娃们,一个个都没有完整经历过大熊市和牛市,谈何远见!大行情来了手忙脚乱,底部阶段疯狂杀跌。残酷的是,在极为短期的业绩(不少是以月级别)逼迫之下,基金经理会颇为大胆的去赌小盘股票,只要一战成名,必定风光无限。别拿风险去骂这群人,他们身家性命都赌上了,还害怕创业板见到20倍?回到书中,两本书的区别之一,是对冲基金经理笔记这本中的图景更贴近资本市场的生态,无论是募集资金的困境,资金一步步壮大后经纪人服务的改变,上市公司董秘的态度变化,以及对投资管理操作的影响,都有很清晰的描述。话说,这本书很值得思考的一点,是什么样的客户,最终会造成什么样的投资管理人。本来好好的做中性,已经成功了这么多年,跟市场的相关性已经证明极低,而且稳定。要命的是,这种稳定的可贵性,直到失去后才被认识到。总有触发因素要改变这种稳健状态。因为这样的产品看起来太平庸,看起来波澜不惊,就好像很容易做到。在极端行情中,总比不过做多或做空的。这样一来,客户心猿意马的多。所以,导致了拉尔斯杠杆加大后的惨败。这个悲剧,早在一开始就酿成了。从募集额低,迟迟无法成立,到终于找到350万美元。产品一直就面临着资金难题。尽管后期一步步跨越,有了几亿美元。但是一直存在的问题,是客户没找对,没有选择好适合自己,适合产品的客户。我们通常听基金公司夸耀,要把产品卖给对的人,其实对管理人来说,需要集合一群适合自己的投资人(记得卡拉曼对此有过经典的描述)。王亚伟最近的动作即是个例。最近几日王亚伟的千和资本,联合招行成立了首只产品,募集20亿成立了。在市场猜测王是不是回来抄底,为门槛之高惊叹之余,也有不少人批评王亚伟揶揄银行资源。2000万起的门槛,只是用于产品的投资中,此外你还必须证明有几千万的资产。那不是个个总资产好几亿元级别的?招行说找不到。不过今天还是看到产品如期成立了。但背后做法,罕有人描述清楚。我听一个熟悉王亚伟的人说,王亚伟找这么高门槛的人做自己的客户,其实大有原因。身价都是几亿元级别的,个个都是风云人物了,他们提供的信息,岂是其他人能够提供的?所以这会对王亚伟本人,对他的投资带来很大的帮助。这点,在王亚伟在公募呼风唤雨的时候,就和一私募老总探讨过。a股市场上王亚伟为什么气势坚持了那么多年?人气。王亚伟有人气,他的投资者也有,这种人气,这种气场是可以互相传递,互相影响的。有些风水学的意味。当然,两本书最大不同可能是,这本书来自伦敦金融城的写实,风云录2,那是杂乱的真实情节虚构在一起的,所以小说意味太强,情节夸张拖沓。不过,生活中的投资管理人,可能更接近这种状态。不是自己的钱,管理起来亏得一塌糊涂。哪里不是呢?就像国内很多做私募的,从做自己的钱做得顺风顺水,到一出山亏得屁股尿流,悬在清盘线上等着挂。牛人一定会出现,但是先别期待太多,给他们3、5年的时间,让一批人成长起来吧。因为以前牛逼的基金经理,大部分都离开这个行业了。而且他们也是这样摸爬滚打起来的。尚志科 2012·12·18
  •     幽默诚实的笔调写出基金成立至结束的经历。类似的有《华尔街的肉》和《running money》。对冲的风险来自于对冲品的均值不回归,虽然概率小,但选择品种如果偏向于稀有品种的话,相对出现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最后谈到的利用期权对冲保险是一种解决方案,但也是要付出不少费用的和时间限制的。
  •     在豆瓣开了一个专栏,主要写投资自我管理方面,欢迎关注:http://read.douban.com/column/93927/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对冲基金从诞生到终结的过程,作者的性格谨小慎微,甚至有点吝啬。但是作品内容挺不错的,说了许多很实际的问题,谨慎仔细的人写这类传记最合适。作者是一个典型的价值投资型投资者,使用的是商学院的一套以折现为核心的价值分析工具。交叉持股价值分析以及油轮、钻井平台公司价值分析那一块,可以看出作者对模型运用的熟练。作者最终的失败,也是典型的遭遇黑天鹅事件,这是价值投资者最容易遭遇的困境。1.如果你的投资头寸大幅扩大,如果你还投资于规模较小的非流动性的特别事件,那么你对特别事件的知识的价值实际上被稀释了;所以,你需要去寻找新的头寸以适应基金的成长。也就是说,不同的流动性的事件,会对应不同的投资头寸。2.关于对资产的估值一段分析14家资产构成比较专一的油轮公司:1. 油轮的使用寿命有限2. 如果掌握了日租盘费率,那么可以判断一搜油轮的价值(用折现法)3. 用这个模型可以解释,大型油轮股票价格大起大落的原因(因为日租费用率也在波动区间太大)4. 日租费波动很大,成本则保持稳定(人工、保养,利用率等),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建立每个油轮的价值,也就估算出每个舰队的价值,也就得出油轮公司的价值5.在修正了日租费率通过财务杠杆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后,再来考察这些公司的股价,发现在中期,这些价格会回归价值。6.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做配对交易,也就是对冲交易,使配对的交易对日租费率、货币品种、市场变化保持中性7.因为油轮航运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业,所以偏好跨国境交易,在美国的公司可能跟在希腊的公司非常相似,但是短期内却完全不同,两者价格最终会走在一起,是资本出击的最佳时机。8.继续做了钻井平台的对冲交易,想法类似在豆瓣开了一个专栏,主要写投资自我管理方面,欢迎关注:http://read.douban.com/column/93927/

精彩短评 (总计69条)

  •     还没有看,但看目录应该不错
  •     帮老板没的
  •     一位投资经理历数自己创立霍尔特基金的过程以及基金的发展。但是对于对冲基金的经营过程或者投资策略设计并没有过多的涉及。整体看下来有点小小说的感觉!
  •     力荐,从创业、鼎盛到离场,很喜欢作者这种真实而幽默的叙述与反思。
  •     这本书的译者-孙忠,同时也是说谎者的扑克牌的译者,很不错,语言翻译得很生动。
  •     这本书的剧情,很像对冲基金经理风云录2,幸运的天才,很早就在对冲基金界崭露头角,初期都是那么不胜惶恐。区别是,这本中的图景更贴近资本市场的生态,无论是募集资金的困境,资金一步步壮大后经纪人服务的改变,上市公司董秘的态度变化,以及对投资管理操作的影响,都有很清晰的描述。当然,最大不同可能是,这本书来自伦敦金融城的写实,风云录2,那是杂乱的真实情节虚构在一起的,所以小说意味太强,情节夸张拖沓。不过,生活中的投资管理人,可能更接近这种状态,不是自己的钱,管理起来亏得一塌糊涂。哪里不是呢?
  •     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对冲基金的创办,经营到关闭以及作者的心路历程。
  •     有些许警示作用。我要三十出头看了这本书,估计也就辞了自己搞个对冲基金玩玩了。
  •     to be continued
  •     对冲基金创立者,一路走来多有不易。行文简明生动,得以一窥对冲基金交易形态。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明,对冲基金不是邪恶的赌场,在这里看不到阴谋,看不到糜烂的生活,对冲基金经理经常创造奇迹,但前提是你要足够聪明,非常聪明,能够发现别人看不到的市场机会,为客户创造价值,还要能够抵御诱惑。对冲基金行业不是神秘的游戏,但它的确将人类的理性和洞察力发挥到了极致。
  •     比我期待的提供了更多信息。
  •     很专业。像小说一样的阅读!
  •     原来是流水账啊。。。
  •     讲述了一个基金从筹备到关门的整个过程。我的理解是,真正市场中性的策略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风险。
  •     1.There is no new thing under the sun.这样的故事资本市场上何其多。2.记录真实&感情真诚,虽然故事并不新奇,但仍值得一读。3.想到佛教里的偈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顺势而为,却又不被外界所困,只尽情经历or享受这虚幻又真实的世界。
  •     一直想了解基金,看到这么一部外译的著作,就买回来了,目前金融界都是以外为尊,多看看别人的东西,对了解国内还是有很大益处的。
  •     不管你是想创立对冲基金还是正在管理一家对冲基金,来至伦敦的经验你不应该忽视,而且作者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别人的经验在那里,就看你怎么用了。开卷有益。
  •     可读性故事性给全五分,书中描写了一位从大机构出来创立对冲基金的投资人从离职、募资、建仓、离开的全过程,文笔极佳,难得翻译也尚可,是一本了解对冲基金运作、机构投资人的心态的好书。
  •     没有想象中的好。
  •     实在。
  •     : F835.615/4261
  •     将基金的生老病死如实的呈现。
  •       幽默诚实的笔调写出基金成立至结束的经历。类似的有《华尔街的肉》和《running money》。对冲的风险来自于对冲品的均值不回归,虽然概率小,但选择品种如果偏向于稀有品种的话,相对出现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最后谈到的利用期权对冲保险是一种解决方案,但也是要付出不少费用的和时间限制的。
  •     趁搞活动时凑单购买的,很划算~
  •     没读完,放公司了。很有意思的书,作者很实在,不装13
  •     看第二遍时写笔记!
  •     实实在在的经历。尽力还原了一个年轻对冲基金经理的生活。
  •     Jack的阅读速度 膜拜
  •     了解下
  •     看着玩玩还不错
  •     很好的屌丝。
  •     内容非常生动,作者通过回顾自己如何进入金融业,为什么会选择开自己的对冲基金,如何准备,到最后清盘后的感悟,为读者对对冲基金行业的生活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为判断是否要进入这个行业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     作为入门级别,确实通俗易懂也很有意思。在求职季去读书,貌似我又反过来了
  •     蛮刺激的,难以想象身处其中的压力
  •     “与其他一些有关金融世界的作品不同,这里面没有毒品和性,这让出版社颇为失望。”卓越到货后一天读完,hedge fund很有吸引力,初步了解一下
  •       大部分是作者发起和营运一个对冲基金的过程,充满了奇闻轶事之类的小片段,比如穷,被看不起之类。值得一看。
      
      作者的基金应该是标准的多空型,专业研究(真的非常专业)综合性上市公司中的某个子部门,通过做多/做空相似股票,将该该部门与整只股票分开。他提到的货轮(模型精确到公司拥有的每一艘船)和钻探平台产业都是相似的思路。
      
      一些其他零碎摘要:
      
      作为中型基金,手续费大概是万分之八;
      
      没有基金经理在用麻醉品;
      
      成功人士大部分都很有精力和动力,热爱思考;
      
      简单的话,问有什么好处(不做无用功),复杂的话,利弊都写下来进行分析;
      
      看中期回报(6个月)的话,余地大很多;
      
      以投资为乐,同时坚信自己能战胜市场;
      
      是不是有问题了?看杠杆调整过的ROE
      
      生活是马拉松而非短跑;
      
      用价外期权对冲风险,保证均值回归策略能运行在指定区间内;
      
      分散的极限在哪儿?(保证权益杠杆倍数低于1?)
      
      印象最深刻的,是收费机制。如果按照标准的20/2来收费,然后假设是一只beta为0的基金,设大盘平均增长率是每年6%(国内的定存也快5个点了吧),那它的alpha需要到每年10%才能打平买指数基金,按照作者的说法,10%的alpha“及其困难”;如果加上FoF之类的收费的话,要求的alpha还要翻番……
  •     你总结得真不错!
  •     书到手后,立刻读了一遍,很有启发。
    很少见的对冲基金经理自己写的经历。
    对专业投资者有帮助,对业余投资者来说,内容也很丰富,语言幽默。
  •     看了一点,作者的真实故事
  •     四星。非常真诚的一本书,讲述创立对冲基金之处创业的艰苦,价值投资遭遇黑天鹅的无奈。但是说实话自己读完收获就不多。
  •     据作者所述,经营价值型对冲基金要稳定赢利是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可惜作者没太多提到关键的风险控制、即如何解决市场趋同的问题:对冲策略虽是市场中性,但该策略在市场趋同情况下会失效,进而导致暴露头寸的波动和可能的浮亏,对于基金来说,浮亏会导致大额赎回和基金失败。 阅毕反观国内的基金,似乎这些风险对基金经营者来说都不成问题(反过来说也许意味着基金投资者风险很成问题),因为从策略来看都是股市多头+债券/现金收益(既然觉得是牛市买股票/ETF就好、何必买基金??),只要业绩排名不太靠后,熊市中巨额亏损也稳赚管理费,而操作的非公开又给利益输送提供了便利,可以轻松粉饰基金业绩,避免恐慌性赎回。与此相关地,书末作者讨论投资基金的意义,认为从收益角度看,与其让基金经理白拿管理费,还不如ETF+期权对
  •     比较详实地描述了对冲基金建立到清盘的过程。反思和总结写得很好。有机会建议读原文,Money Mavericks。
  •        这本书第103页,克罗耶提到,在面试分析师时经常会考10道题。他给出了其中常用的五道题。据他说,“如果你希望在这个行业中找到一份工作,具备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1. 如果你打算从A公司中分离它所持有的B上市公司的股份,A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少数权益(minority interest)的数字对于你建立分离的财务报表有何作用?
       2. 法国汽车公司雷诺在日本汽车公司日产中拥有很大的股份。请讨论由此产生的货币风险敞口,以及哪些方法可以用来降低这种风险。假定雷诺担保了日产的债务:你认为这一潜在负债的规模将有多大?
       3. 一家公司将折旧的时限从10年延长到12年。这对它的现金流量表和收益有何影响?如果你将应收账款账期从25天调整为35天,这会对现金流量表和收益产生怎样的影响?
       4. 假定A公司有一个数额很大的养老金未支付部分所形成的负债。请问这是真正的债务吗?它是否应当计入负债?如果你知道这个差额是1000万美元,你觉得有必要重新考察总资产和总负债吗?你将从这项考察中获得哪些发现?
       5. 对于债券来说,“久期”(duration)是什么意思?债券在市场上是否存在β风险?
      
  •     故事性多于知识性
  •     感谢推荐!
  •       不管你是想创立对冲基金还是正在管理一家对冲基金,来至伦敦的经验你不应该忽视。
      
      对冲基金设立流程:
      1、你懂得怎么赚钱,最好有业绩记录。
      2、你要去找钱,找投行安排母基金全球路演。在大陆,则是找券商北上广深跑一趟。有商业银行支持你当然是最好不过。
      3、好好做业绩,这是门赚钱的生意。最好能够做到行业前列,这样就能够稳坐钓鱼台啦。
      4、享乐去吧。
      
      作者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里面有很多关于对冲基金的思考。别人的经验在那里,就看你怎么用了。最后一章是作者对投资的建议我认为思路非常不错。
      
      如果我们的视角更高更宽广,这对我们的余生都会有莫大的帮助。
  •     这只是一个洗盆子的虾米成长日记
  •     2016年看完的第一本书,算是一个连续剧吧,没太多含金量。
  •     hedging
  •     很少的对冲基金创业书,职业生涯一个错误就出局,有点可惜,干货少
  •     很真实。
  •     我觉得超过了对冲基金风云录。
  •     一个分析师创立属于自己的对冲基金的新路历程
  •     欣赏笔者的对冲策略,完全中性的策略应该是业界极力追求的
  •     点进来看评论,刚好看到自己和楼主写了相似的读书笔记。不过提炼不精,只能慢慢学习了。
    【6】一次典型的市场中性对冲交易行为
    1)预先调研分析:油轮产业。油轮使用寿命有限,大约25年,每年可用天数大致固定。如何判定一条油轮的价值?因为油轮成本大致固定,通过油轮的日租船费率可以得出。过去5年VLCC的日租用费率波动区间从12000-250000美元,波动很大,超出成本部分即为利润,这也说明为什么大型油轮企业的股票价格波动厉害。但对冲基金分析角度不是某一家公司的绝对收益,而是不同公司之间的相对绩效。
    研究结论是长期趋势下,尽管油轮的日租房波动很大,但不同油轮之间的相对费用在长期中大致保持稳定。只要掌握油轮利用率、人工费用、保养、成本等数据,即可建立标准模型,在不同油轮公司间进行价值对比。
    2)模型建立:建立一个复杂的excel模型,其中容纳每家公司的整个船队,数据分解到每条油轮。在一个高度波动的市场,在修正了日租金费用通过财务杠杆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后,再来考察这些公司股票价值之间的相对比较,得到的结论是,尽管从短期上看波动是随机的,但只要到了中期,就会呈现明显的均值回归。
    3)具体交易:建立一系列油轮公司的配对投资组合,其中的企业要买显著偏离价值基础,要么显著偏离历史交易区间。每一对投资都力求做到对日租用费率、货币品种或市场的变化保持中性。
    例如:在10美元价格上做多一家企业,同时在15美元的价格上做空另一家企业。考虑到前一家企业的财务杠杆比后一家高,这宗交易仍然是市场中性。
    另外,油轮航运业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对冲基金偏爱跨国境的交易。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油轮公司和一家在奥斯陆上市的希腊公司之间可能很相似,但这两个股票市场的表现在短期内却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对冲基金出击的最佳时机。
    4)交易思考:对油轮产业进行投资分析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具备跨时区和跨货币分析能力。
  •       看完《对冲基金经理笔记:来自伦敦金融城深处的报道》这本书有段时间了。书中大部分情节都已经模糊,但对最后作者将资金退回给投资者的举动记忆深刻。现在结合最近的见闻写些随笔,不甚严谨,欢迎拍砖讨论。
      
      很早看到书的大概脉络,是一位毛头小伙子拉尔斯从不更事,到在对冲基金界风光无限,再到金盆洗手。甚至到大机构撤走资金时,我都完全没想到产品结束会那么快,而且是以那种轻描淡写的方式:因为有一家机构投资者退出,拉尔斯就主动告知了其他投资者运作情况,并结束整个基金的运作。没有苟延残喘。好似2007年的赵丹阳,让人肃然起敬。
      
      坦白说,读这本书的剧情,很有《对冲基金经理风云录2》的感觉。主人公都是幸运的天才,毕业不久遇到了大行情,一个是恰当的行情中做空(风云2),一个是市场中性策略(对冲基金经理笔记),产生了出色的做空回报以及完全不受大势影响的业绩。
      
      由于都是很早就在对冲基金界崭露头角,初期的生活工作都是那么不胜惶恐。能做出来的人,都是天时地利人和造就。对大多数做投资的人来说,不是选错时点出手,就是遇不上很好的平台历练,很难这么幸运。
      
      就像目前的圈内管投资的不少娃娃们,一个个都没有完整经历过大熊市和牛市,谈何远见!大行情来了手忙脚乱,底部阶段疯狂杀跌。
      
      残酷的是,在极为短期的业绩(不少是以月级别)逼迫之下,基金经理会颇为大胆的去赌小盘股票,只要一战成名,必定风光无限。别拿风险去骂这群人,他们身家性命都赌上了,还害怕创业板见到20倍?
      
      回到书中,两本书的区别之一,是对冲基金经理笔记这本中的图景更贴近资本市场的生态,无论是募集资金的困境,资金一步步壮大后经纪人服务的改变,上市公司董秘的态度变化,以及对投资管理操作的影响,都有很清晰的描述。
      
      话说,这本书很值得思考的一点,是什么样的客户,最终会造成什么样的投资管理人。本来好好的做中性,已经成功了这么多年,跟市场的相关性已经证明极低,而且稳定。
      
      要命的是,这种稳定的可贵性,直到失去后才被认识到。总有触发因素要改变这种稳健状态。因为这样的产品看起来太平庸,看起来波澜不惊,就好像很容易做到。在极端行情中,总比不过做多或做空的。
      
      这样一来,客户心猿意马的多。所以,导致了拉尔斯杠杆加大后的惨败。
      
      这个悲剧,早在一开始就酿成了。从募集额低,迟迟无法成立,到终于找到350万美元。产品一直就面临着资金难题。尽管后期一步步跨越,有了几亿美元。但是一直存在的问题,是客户没找对,没有选择好适合自己,适合产品的客户。
      
      我们通常听基金公司夸耀,要把产品卖给对的人,其实对管理人来说,需要集合一群适合自己的投资人(记得卡拉曼对此有过经典的描述)。王亚伟最近的动作即是个例。
      
      最近几日王亚伟的千和资本,联合招行成立了首只产品,募集20亿成立了。在市场猜测王是不是回来抄底,为门槛之高惊叹之余,也有不少人批评王亚伟揶揄银行资源。2000万起的门槛,只是用于产品的投资中,此外你还必须证明有几千万的资产。那不是个个总资产好几亿元级别的?
      
      招行说找不到。不过今天还是看到产品如期成立了。但背后做法,罕有人描述清楚。
      
      我听一个熟悉王亚伟的人说,王亚伟找这么高门槛的人做自己的客户,其实大有原因。身价都是几亿元级别的,个个都是风云人物了,他们提供的信息,岂是其他人能够提供的?所以这会对王亚伟本人,对他的投资带来很大的帮助。
      
      这点,在王亚伟在公募呼风唤雨的时候,就和一私募老总探讨过。a股市场上王亚伟为什么气势坚持了那么多年?人气。王亚伟有人气,他的投资者也有,这种人气,这种气场是可以互相传递,互相影响的。有些风水学的意味。
      
      当然,两本书最大不同可能是,这本书来自伦敦金融城的写实,风云录2,那是杂乱的真实情节虚构在一起的,所以小说意味太强,情节夸张拖沓。
      
      不过,生活中的投资管理人,可能更接近这种状态。不是自己的钱,管理起来亏得一塌糊涂。哪里不是呢?
      
      就像国内很多做私募的,从做自己的钱做得顺风顺水,到一出山亏得屁股尿流,悬在清盘线上等着挂。
      
      牛人一定会出现,但是先别期待太多,给他们3、5年的时间,让一批人成长起来吧。因为以前牛逼的基金经理,大部分都离开这个行业了。而且他们也是这样摸爬滚打起来的。
      
       尚志科 2012·12·18
      
  •     作者很诚实
  •     这是一处军火密集的战场。
  •     读的是另一个版本,记录一下只是为了让他不再出现在推荐书目里。
  •     一个金融从业者28-35岁的完整故事,挺好
  •     多看些书总有好处的
  •     虽然不深刻但是写得挺好,当快餐看看
  •     一个特别事件对冲基金的创立与终结,对于细节描述很详细,比较有参考价值
  •     翻了一下 应该不错
  •       华尔街的买方和卖方的差异非常大。顶级的卖方是华尔街金童,耀眼但毫无价值,因为研究属于整个市场。而买方则分为两类,巨鲸和小虾米,巨鲸拼爹,小虾米大多数属于创始人一步步打拼而来的。
      
      从Lazard的初级分析师到成立自己的基金,作者走的直接而辛苦,这本笔记就记录了这段历史,这本笔记对我来说,生动有趣又弥足珍贵。终于明白,原来小型对冲基金走的是一条艰辛的创业之路。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读到作者如何费劲心思租下廉价办公室,如何搭乘特价航班参加欧洲投资者推介会,如何整日奔波于路演,在4个月时间内与100多位投资者开了200多场会,每天把公司介绍无数遍,却迟迟没有得到一分钱。
      
      ok,在募集到2500万美元之前(可以拿到25-50万的年度管理费),无论你是谁,过去多么牛逼,你在别人眼里都是一个叫花子。此情此景,和没有拿到A轮融资的创业者是多么相似。。。
      
      于是,作者度日如年,每天早晨来到办公室,都希望能收到从欧洲和亚洲发来的电子邮件带来好消息。最终,在临近发行日的时候,募集到了355万美元(超过200万的最低发行额),跨过了及格线。
      
      这还不算完,第一天电话下单,经纪人就提醒他,5万美元的单子以后最好别下了,丢人。355万这个数字也让他在一次次的社交活动中丢尽颜面。
      
      好在作者过去的人脉关系和专业能力逐步发挥作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投资他的基金,他的基金成为一只十亿规模的对冲基金,并在关闭前成功运行多年。
      
      书中对我最有用的是三点:1. 市场中性基金的策略特点。2. 一家新的对冲基金如何募集成功。3. 没有人能持续战胜市场。感谢作者的坦诚,才有了第3点。
      
      今天,世界上已经有超过1万只对冲基金,太多平庸的投资经理进入了这个行业,大部分对冲基金的收益并不如人意,虽然有少量的天才会真正的为客户创造价值,但数以万计的投资者能否为他们管理的亿万资产增加价值,是可疑的。
  •     幽默诚实的笔调写出基金成立至结束的经历。类似的有《华尔街的肉》和《running money》。对冲的风险来自于对冲品的均值不回归,虽然概率小,但选择品种如果偏向于稀有品种的话,相对出现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最后谈到的利用期权对冲保险是一种解决方案,但也是要付出不少费用的和时间限制的。
  •     个人经历 很好
  •     普克!
  •     果然还是离投资端近赚钱快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