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与近代小说之转型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308109543
作者:凌硕为
页数:20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类小说与典型新闻的区别 在《申报》上,类小说全部发表在新闻版(即报首的论说之后,报尾的诗词之前),在载体形式上与一般的新闻并无二致。但对其内容进行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它与典型的新闻有许多重要的区别。 首先,在真实性上,典型的新闻视真实性为生命,而类小说的真实性却不受重视。新闻也可能因为信息渠道的局限、认识能力的局限等种种原因而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但采访和撰写者一般不会有意传播虚假的信息(假新闻并非典型的新闻)。在这点上,类小说则体现出小说的特性,对道听途说的传闻津津乐道,并不太计较真实与否,而且在更多情况下,加人虚构成分的叙述往往更为精彩,也更受青睐。早期的《申报》充斥着大量谈狐说鬼、因果报应、祥瑞灾异等内容,即使在当时普通人的认识水平中,这些事也明显是子虚乌有。据笔者统计,从《申报》同治十一年(1872)创刊到光绪元年(1875),4年之中共刊登上述志怪内容的小说和类小说306则,平均大约每5天就有1则,这在典型的新闻报道中简直难以想象。即使是非志怪内容的类小说,也包含着许多虚构成分。比如光绪元年十一月十八日(1875年12月15日)的《申报》载有《假子争婚》一则,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述一翁早年为子聘一女,后翁与子在战乱中失散,另收一螟蛉义子,翁将以义子冒充真子与女完婚,不料真子恰于此时找到岳家,岳家探得实情要求与真子完婚,义子一怒之下持刀胁迫女父,岳家便以丫环冒充真女与之成亲,以真女与真子完婚。叙述过程显示了作者相当高的叙事技巧,其中描写了各个主人公的大量心理活动,使叙事更为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更为鲜明。问题是这个故事得之传闻,叙事者如何得知各人的心理活动?即使故事的提供者得到过当事人的自述,也不可能知道每个人的心理。可见这些精彩的心理描写基本上出自作者的虚构。虽然新闻也可以有少量虚构成分使叙事更为完整生动,但那只是少量的、补充性的,像《假子争婚》中大量的、细腻的心理描写以塑造人物、渲染情节为目的,已经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要求。这种情况在类小说中相当常见,所以《申报》主笔黄协埙说早期的《申报》“间及中外近事,类皆信笔点缀,如传奇小说然”。所谓“如传奇小说”,正道出了类小说的文学性对新闻真实性的违背。

内容概要

凌硕为(1978.3—),江苏苏州人,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师从陈平原、陈大康二先生,现为丽水学院文学院教师。

书籍目录

序导论第一章 近代报业与小说生产革新第一节 申报馆小说生产的多样化第二节 美查的经营对近代小说的意义第二章 新闻生产与类小说的文体意义第一节 类小说与典型新闻、典型小说的区别第二节 类小说产生的根源:早期报人的观念转变第三节 类小说的叙事特点第三章 类小说的发展与转化第一节 类小说的发展与报人的小说创作第二节 报刊文体与小说资源的拓展第四章 报人圈与小说情调第一节 报人的传统情调与报人圈的形成第二节 传统情调的变迁与报人圈的小说活动第三节 早期报刊小说的转载与报人观念交流第五章 报刊语境与志怪的异化第一节 报人的志怪趣味与叙事观念第二节 报刊志怪的文本形态与叙事方式第六章 报人的选择与小说的沉浮第一节 王韬小说的“游戏”第二节 “孙韩会”的象征意义结语附录 早期《申报》小说、类小说目录(同治十一年一光绪二年)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新闻传播与近代小说之转型》阐述近代新闻观念的形成及其导致的近代小说转型。晚清报人通过比附小说而形成新闻观念,形成大量介于新闻与小说之间的“类小说”,西方的叙事技巧也为报人所掌握;由于晚清小说家多为报人,种种报刊因素和报界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小说生产方式,促进了新小说的形成。

作者简介

《新闻传播与近代小说之转型》以报人的职业特性和晚清的小说观念为突破点,力图还原出小说界革命之前近代小说转型的实际图像。在外部形态上,报人的职业特性可以归纳为新闻传播,报人林林总总的活动大都围绕它而进行;而在内在观念上,小说也不再是个别的一部部作品,它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形态,既有理性的认识,也包含着非理性的情感、爱好、趣味等,概括为一种情调似乎更贴近于它在晚清报人观念中的模糊形态。本文将从内外两方面分析新闻传播和小说情调的相互作用,以探讨这段较受忽视的小说史中的一系列问题。


 新闻传播与近代小说之转型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报刊语境与志怪的异化”
  •     对晚清文学之了解,莫大之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