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人类的过去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9-3
ISBN:9787542628824
作者:(美)路易斯·宾福德
页数:305页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理解考古材料考古学的科学前不久,我乘公共汽车的时候,遇到一位上了年纪的绅士,他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我是一名考古学家。他回答说:“那一定很有意思,因为你要成功的话,就得有运气。”我费了些口舌让他相信我不这么看。他认为考古学家是“把过去挖掘出来”,成功的考古学家就是发现前所未有的东西,所有的考古学家梦寐以求的就是找到这样的发现。这是一个19世纪的科学概念,但是,根据我对考古学的看法,至少可以说他没有描述出当代考古学的性质。在这一章中,我想解释为什么考古学家不只是发现者。和许多人一样,公共汽车上的那位老者错误地认为考古学是“发现过去”,考古材料就在我们眼前。它在地下,就像我们修路时碰到的一样;它正是我们当代世界的一个部分,我们的观察正是在这里、在现在,和我们同时。但它们不是对过去的直接观察(比如说,就像一个历史学家使用一本15世纪的日记,这本日记传达的信息乃是由15世纪的作者所做,而非现在做的)。既然我们观察到考古事实是现时的,所以它们本身根本不可能告诉我们过去是什么样子。

前言

自百余年前中国学术开始现代转型以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历经几代学者不懈努力已取得了可观成就。学术翻译在其中功不可没,严复的开创之功自不必多说,民国时期译介的西方学术著作更大大促进了汉语学术的发展,有助于我国学人开眼看世界,知外域除坚船利器外尚有学问典章可资引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又开始了一轮至今势头不衰的引介国外学术著作之浪潮,这对中国知识界学术思想的积累和发展乃至对中国社会进步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可谓有目共睹。新一轮西学东渐的同时,中国学者在某些领域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出版了不少重要的论著,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论文。借此如株苗之嫁接,已生成糅合东西学术精义的果实。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企盼着,既有着自身深厚的民族传统为根基、呈现出鲜明的本土问题意识,又吸纳了国际学术界多方面成果的学术研究,将会日益滋长繁荣起来。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降,西方学术界自身的转型也越来越改变了其传统的学术形态和研究方法,学术史、科学史、考古史、宗教史、性别史、哲学史、艺术史、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日益繁荣。研究方法、手段、内容日新月异,这些领域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面貌,也极大地影响了近年来中国学术界的学术取向。

后记

作为一个读书人和一个经常买书的人,我买译著的时候有先翻看译后记的习惯,这几乎是一个偏见。我认为如果一本译著连译后记都没有的话,那么买的时候就得小心一些。连写译后记的时间都没有的译著,可见翻译得何等仓促!再者,翻译并不是一项简单机械的劳动,几乎是一种再创造。为读者考虑,译者必然有些话要说,所以无论从出版者、读者,还是译者的角度来看,译后记都是必不可少的。和中国学术的翻译工作的一般状况相比,中国考古学的翻译工作不是那么理想的。建国五十多年来,正规翻译过来的考古学著作用十个手指能够数过来,相比而言,其他领域如哲学、历史学、社会学译著早已汗牛充栋了。为什么考古学的翻译工作会这么黯淡呢?原因自然有很多,不过主要原因可能还是跟考古学领域相对封闭有关。考古学家的工作主要是在从事田野工作,翻译似乎与考古学家无关。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欧美所代表的西方考古学在理论与方法上的进步,不能不承认我们需要了解世界其他地区的考古学研究。翻译工作的意义是毋庸多言的,问题是如何去做。

内容概要

作者:(美国)路易斯·宾福德 译者:陈胜前 丛书主编:陈恒 黄韬

书籍目录

序作者致谢编辑手记前言第一章 理解考古材料第一部分 过去是怎么回事?第二章 人:强悍的猎人?第三章 水坑边的生与死第二部分 它是什么意思?第四章 莫斯特的挑战第五章 考古学的奥德赛第六章 环境中的猎人第七章 生活空间中的人们第三部分 为什么会发生第八章 研究农业的起源第九章 走向复杂社会注释参考文献索引2002年版后记译后记

编辑推荐

《追寻人类的过去:解释考古材料》讲述了:新一轮西学东渐的同时,中国学者在某些领域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出版了不少重要的论著,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论文。借此如株苗之嫁接,已生成糅合东西学术精义的果实。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企盼着,既有着自身深厚的民族传统为根基、呈现出鲜明的本土问题意识,又吸纳了国际学术界多方面成果的学术研究,将会日益滋长繁荣起来。

作者简介

《追寻人类的过去:解释考古材料》是1980年夏和1981年的头几个星期在大不列颠和斯堪的纳维亚一系列讲座的修改文本。讨论我们如何赋予考古材料以意义,然后讨论我们曾如何运用这些材料,以及我们正在如何运用这些材料,把它们转换成有意义的陈述,探索人类的过去和评估有关的思想。

图书封面


 追寻人类的过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学习考古五年半了,如果说有什么书值得推荐的话,我首推此书。当然是针对有一定考古学基础的学者或学生而言。这是一本令我着迷的书,它没有任何的教条,没有任何的说教;他给我们的是思考的权利。在这本书里,我们任何人都会意识到,考古学时一门学科,而不是一种想象。这本书与中国考古学的其他论文和著作是不可相比较的。这是一本奇书,是凝聚了Binford教授二十多年思考的伟大著作,但避免了宾氏语言,变得很好读,并且翻译十分出色,译者是在中国最懂得作者思想的考古学者。希望这部书可以消除中国对当代考古学的恐惧和误解。
  •     要从自己所读过了数百本/篇中外有关考古学的理论方法介绍,发掘报告,研究成果,文献综述当中推选一本最能够清楚表达‘什么是考古学’这个估计在所有院校的‘考古学导论’课程中必定会探讨的问题的书,当选binford的这本《追寻人类的过去》。无论是专业人员,学生,还是考古爱好者,甚至只是对考古学是什么有一点儿兴趣的普通老百姓,这一本著作都不会有任何难以理解的繁缛的专有名词和理论框架。你可以不需要那么清楚地复述出新考古学的种种细节,甚至连地层学和类型学都不需要有深入的了解,就能轻易地体会作者对于考古学研究的种种思考。我想这本书很好地回答了‘考古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如果在我求学早期,就知道并读了这本书,我想,所得到的启发一定是大有裨益。虽然自己现在已经进入这个领域6年多了,才读到这本书,也感觉为时不晚。所以,赶紧去读吧。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很Schiffer
  •     学术
  •     我本身不是做考古学研究的,只是对考古比较感兴趣,常买考古学的书翻阅。感觉这本书,在材料的解释方面,确实非常的出色,让我耳目一新,受益非浅
  •     内容不错,内容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     老师推荐书目!
  •     重新认识民族志下的史前社会
  •     书的质量不错,内容也很好,宾福德的书看起来不是很吃力,解释考古材料思想很新。。。
  •     读的有点粗糙,有时间再看看。
  •     过程主义考古学的经典之作。
  •     实在是好读好懂,给了我很多行为主义的启发。读过之后越发感觉考古学归在人类学里的必要性。
  •     很多的实话和勇敢!
  •     这事真正的考古意义上的工作,不为政治,只为社会向前发展。
  •     已购
  •     读过的最好的关于考古学的书
  •     读得如此之快 看来还是没能领会到宾氏语言之精髓啊
  •     功能—过程主义考古学的经典之一。
  •     大一上学期期末读的,埋藏学什么的,当时很好奇,也确实很有趣。
  •     守夜读着《追寻人类的过去》,我也追忆着和外公幸福的过去,外面的大雨漂泊,愿外公一路走好,520我爱你!
  •     讲真并没有觉得通俗好懂,也并没有在民族学材料里看到什么有趣的点,除了烤袋鼠那一部分,前前后后几次才读完毫无系统,现在要写作业的我没办法只好再重翻一遍,翻了老师相关的两篇博客大致梳理了一下宾福德对过程考古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尝试的时间和逻辑顺序,希望对理解本书能有帮助。确实,有的书需要读不止一遍,那就开始吧T^T.
  •     最后一部分对萨林斯在波利尼西亚的评论非常有意思!
  •     這本好看。
  •     2015-02-27
  •     旧石器时代考古材料解释
  •     作者最流行的一部作品,由陈老师精心的翻译实数精品中的精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