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史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5
ISBN:9787202025000
作者:史仲文
页数:1470页

章节摘录

第六章 剧场的起源戏剧现象是和剧场共生的,戏剧必须通过表演才能实现自己,但同时它就对表演的场地——剧场提出了要求。中国古代剧场的正式确立是在宋代,其时形成了专门化的演剧场所——勾栏。而在此之前,中国剧场走过了一个很长的发展历程,有一个职能逐渐明确和固定的演变史,到了唐代才初具规模。探讨这一历史过程,有助于我们对于当时戏剧存在状态的认识。第一节无剧场意识期一、自然地形与世界上任何地区和民族的戏剧一样,中国戏剧也源出于原始人类的宗教性模仿仪式歌舞。这类根基于原始人类交感巫术观念的活动,最初只是出于宗教氛围和巫术内容的需要,一般选择山林空地、崖壑坝坪等适合制造巫术氛围的自然地形举行,而其附近一定有峭壁岩石以便绘刻深含宗教意味的符号和图形,用以创造一个宗教氛围空间。今天所看到的许多史前岩画歌舞仪式场面,其绘刻环境都具备上述条件。而当代考古学、人类学、美学对于史前岩画的一个较为一致的认识是:岩画不仅仅是原始人类的一个客观创造物而单纯体现其美学和文化学价值,一定的岩画在原始思维中总是被视作特定宗教巫术活动的组成部分而进入原始人类的感觉空间。因此,岩画总是绘刻在特定的环境中,从已经发现的岩画遗迹看,刻绘图形的对象前面往往会有一片开阔地,便于人们举行宗教仪式,激发宗教情绪。根据这一认识,史前岩画歌舞场面与原始人类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总是对应的。……

内容概要

史仲文,男,1951年4月2日出生,研究员。先后在北京财贸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方工业大学任教,现为北方工业大学公民素质与现代文化研究所所长,北方工业大学学报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专著《美学》曾获北京市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寻求突破——当代伦理观念新论》曾获国家民委二等奖;主编的《中国艺术史》为国家“九五”工程重点图书。主要专著包括:《美学》、《人际关系学》、《人类欲望论》、(《中国人走出死胡同》、《中西文明的历史对话》、《中国隋唐五代文学史》、《泡沫经济:透视中国的第三只眼》、(《正义,你听我说》、《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民间视点:中国现在进行时》、《中国六大名著的现代阅读》、《大唐诗史》、(《两宋词史》、《中国艺术史导读》等。主编的主要丛书、套书包括:《百卷本(中国全史>》、《百卷本》、《中国艺术史》等。

书籍目录

隋唐五代戏曲史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原始戏剧形态  第三章 初级戏剧雏形:秦汉六朝百戏形态  第四章 初级戏剧大盛:唐、五代优戏和歌舞戏  第五章 西域戏剧文化吸收  第六章 剧场的起源  第七章 特殊戏剧样式的缘起宋辽金戏曲史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初级戏剧的最后阶段:北宋杂剧  第三章 初级戏剧的潴留物:南宁杂剧  第四章 北方的戏剧新纲:辽、金杂剧  第五章 宋金杂剧的舞台特征  第六章 成熟戏曲形态的形成:宋代南戏  第七章 艺人的活动  第八章 正式演剧场所的形成  第九章 特殊戏剧样式的进展元代戏曲史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北杂剧的形成  第三章 北杂剧体制  第四章 院本的发展  第五章 南戏的演进  第六章 舞台艺术的成熟  第七章 艺人状况  第八章 创演活动  第九章 剧场的繁盛  第十章 无杂剧:时代的激愤  第十一章 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  第十二章 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  第十三章 马、白、郑三大家  第十四章 一些特色剧和家  第十五章 一些作家的倾向  第十六章 南戏:人生伦常  第十七章 高明与《琵琶记》  第十八章 戏曲理论的奠基明代戏曲史清代戏曲史民国戏曲史附录:古人论戏曲

编辑推荐

《中国艺术史:戏曲卷》在编写上有如下五个特点。一、立论平正,不左不右。“左”很讨厌,以其危害而论,又岂止讨厌而已。即使一些名家之作,因为在特定的年代受了“左”的影响,今日读来,依然难受。好像粥锅里有了苍蝇,就算这粥能喝,也让人觉着恶心。“左”不好,“右”也不好。现在一些流行书籍,专好作翻案文章。翻案并非不好,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过去批判曾国藩有些过头,现在就死吹活捧曾国藩;过去对戊戌变法肯定多了,现在又变着法地给戊戌变法找丑闻,找毛病,这就没有必要。孔夫子说:“过犹不及”。说穿了,极左近乎极右,世界上的事常常会物极必反。本书持论,不左也不右,吸收最新成果,尊重历史事实,是一说一,是二说二,不存臆想,不尚空谈。效果如何,尚待读者指教。二、系统安排,分合有序。本书的编法,强调专通结合。严格地说,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艺术通史,但也不是简单的艺术专业史的集合,而是专通结合,从通史到专业史,又从专业史到通史。从内容上看,举凡书法、绘画、戏曲到音乐、舞蹈、建筑雕塑、工艺美术、杂技,以至话剧、摄影、电影、曲艺,各个专业史,无所不有。加上前有导论,后有附录——即使它未采用传统的通史编法,却具有通史功能。全书分为九卷十册,包括十二个专业。十二个专业之间,有机联系,无机组合。内容是不可分的,阅读是可分的。喜欢专攻一业的,尽管先从自己喜欢的专业读起;喜欢统览全局的,也可以满足您的阅读期待,从中看到中国艺术历史的全貌,又可从中找出中国艺术历史发展的总趋向、总脉络。三、以史为本,面面俱到。一些旧的艺术史说,尤其是在“极左”路线干扰下形成的艺术史论,完全不能做到以史为本。写作品,先看人物;写人物,先看政治;写政治,先看所谓的现实需要。其结果,不免造成对历史作品、历史人物的评价,或者严重失实,或者立论偏激,或者黑白混淆,或者无中生有。一个艺术家,因为他在品质上有些毛病,就对其乱加攻击,连艺术成就中国艺术史•序言也不承认了;一个艺术家,因为政治上不合某种口味,于是对其几乎抹煞,未及作品,先就取消了他入史的资格。本书既要立论平正,必然以史为本。对中国艺术史上的人物、作品、事件、流派,兼收并蓄,面面俱到。作者属于坏人的,但作品不坏,那么也要;作者近乎小人物的,因为创作成就不小,那么也要;原先被吹得天花乱坠的,因为作品二流,那么,就放到二流的历史格子中去;原先曾被埋没的,那么,现在就还其本来的历史面目;原来历史上就有重大歧义的,那么,就把这歧义介绍给读者,纵然发表己见新见,并不强加于人——何况历史屡屡证明,即使你强加于人,人们就能真的接受它吗?四、风格亲和,易读易懂。在我们看来,凡艺术史,都应该追求文字优美,文笔精彩,令人开卷有益,赏心悦目。我们追求这个标准,不见得每个撰稿人都能达到这样的标准。现实地考虑,文笔精彩、赏心悦目是一种追求,风格亲和,易读易懂则是个规范。为着风格亲和,我们反对故作高深,故弄玄虚,把一件原本可以三句话说清楚的事,不要去说五句,甚至十句。为着风格亲和,我们反对所谓“圈内语言”,即除去专家之外,别人不爱听,听不懂,越听越头大、心越乱的语言。我们认为,只有明白的语言,才是史家语言;只有人人明白,而且引人入胜的语言,才是文学语言。为着风格亲和,我们特为本书配图约1000余幅,或者可以称做图文并茂的了,以求获得更佳的阅读效果。五、篇幅较大,宜读宜藏。本书全长约1200多万字。对这样的篇幅,我们曾反复斟酌,多方考虑。我们觉得这样的篇幅,既能比较充分地展示中国艺术史的全貌,又有利于读者的分卷阅读;既有利于艺术爱好者和一般研究者查阅,也有益于收藏爱好者的收藏。说实在;以中国艺术历史的内容之丰富而言,就是写一万万字的篇幅,也是可能的,但那就不便阅读了。以现代中国人的生活节奏看,有一本20万字左右的艺术简史也可以了,但那又不适合收藏,而且难免删删减减,使许多精美的作品和有趣的人物与读者失之交臂。

作者简介

《中国艺术史:戏曲卷》内容简介:戏曲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历史之悠久,其作家之众多,其作品之繁盛,其演出之盛况,其形式之多样,其艺术之精湛,足可与其他任何艺术形式相抗衡。尤其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中国戏曲文化的艺术份量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首先是经久不衰的繁荣。自从秦汉时期早期戏曲形成以来,一直到当代,戏曲一直是中国人钟爱的艺术形式,从没有出现过中断,从最高统治者到文人墨客,到普通老百姓,无不兴味盎然。可以说,戏曲是中国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音乐之于奥地利人,就像哲学之于德国人。其次是种类繁多。据统计,目前我国现存的戏曲形式有500多种,分布在全国各地,为各个民族所享有。这种规模,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可比拟的。
最为重要的是,中国戏曲是一门最为全面的综合性艺术,她有机地融合了叙事文学、诗歌、音乐、舞蹈、杂技、武术、雕塑、绘画、工艺、服装等等艺术门类,还包括历史在内,其他剧种,如话剧、歌剧以及芭蕾舞剧等,都难望其项背。每一位重视民族文化的华夏子孙都必须了解中国戏曲,而每一位了解了中国戏曲的人都必然会为之倾倒,为之骄傲。

图书封面


 中国艺术史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