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行政的汉帝国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214101921
作者:富谷至
页数:369页

内容概要

富谷至是日本京都大学史学科东洋史专业博士、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秦汉法制史、简牍学,是目前日本中国古代史学界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

书籍目录

绪言
第一编简牍的形态与功能——视觉简牍之考察
第一章简牍时代及其终焉
引言
一、论语的错简
1.错简
2.错简产生于何时?
二、韦编三绝
1.韦编是鞣皮制成的吗?
2.“韦编三绝”语义的演变
小结——由青丝、青囊到青帙、青纸
第二章视觉简牍的诞生——关于简札长度的考察
一、简牍长度概观
二、尺一诏的起源
三、三尺之律
四、儒家经书的长度
小结
第三章檄书考——视觉简牍的发展
引言
一、檄的考察——“卅井关守丞匡檄”
二、檄和检
三、檄究竟是什么——檄的功能和效果
1.关于印
2.“日时在检中”的含义
3.露布的效果
四、另一种檄——公告檄文
1.候史广德行罚檄
2.玉门花海出土的皇帝遗诏
3.多面体《急就篇》
小结
第二编文书记录及其相关背景
第一章书记官之路——汉代下级官吏的文字学习
引言
一、江陵张家山247号墓出土的汉代律令的史律
二、“史”、“不史”和“能书会计”
三、文书的传送
四、扁书与讽诵——文书行政与口头传达
1.所谓“扁书”
2.行政文书的最终地点
五、《急就篇》与《千字文》
小结
第二章字体、书法、书法艺术——行政文书造就的书法艺术
引言——书法艺术的成立条件
一、字体的名称——隶书、草书、楷书
二、木简中的书法和习书
1.悬针与波磔
2.习书简
3.木简中所见草书
三、从行政文书到书法艺术
小结
第三章行政文书的格式和惯用语
引言
一、惯用结束语
1.“如律令”等
2.“毋以它为解”、“毋忽”、“以急疾为故”
3.“有书”、“有教”
二、文书的传送和惯用语
1.检面表记与传送
2.“行者走”、“吏马驰行”、“马驰行”等
3.关于“发”
三、亲笔签名和副本撰制
小结
第三编汉代行政制度考证
第一章汉代的地方行政——关于汉简中“亭”的分析
引言
一、汉代边地出土简牍中的“亭”
1.“亭”、“亭燧”、“邮亭”等名词的语义
2.额济纳河流域汉亭的实态及其功能
3.汉代边地的邮亭——以邮行、以亭行
二、地方行政制度中的亭制
1.以尹湾汉简及文献史料为基础的考察
2.乡、亭、里制度再考——以“十里一亭”为中心
小结
第二章交通行政——通行证和关卡
引言
一、文献史料中的“传”及其注释
二、简牍资料中的“传”——以汉代边地木简为中心
1.申请程序
2.“传”的书式
3.传的递交
4.传与符、致
三、汉代的关卡——以汉代西北边地为焦点
1.肩水金关出土木简的分析
2.居延县索关
3.玉门关的地望
小结
第三章粮食供给及其管理——汉代谷仓制度考
引言
一、居延地区的谷仓
1.仓的种类及其设置
2.仓官
3.仓的管理
二、粮食供给的实态
1.供给量
2.大石和小石
3.供给对象
4.簿籍
三、睡虎地秦律中的谷仓
1.仓律、效律中的二三条文
2.仓律(简88—94)的释读
小结
结语
著者跋
译后记
插图出处

作者简介

日本学界在秦汉史和简牍学研究领域卓有影响的一部著作。作者以简牍为资料依据,深入剖析汉王朝的文书行政体系及运行机制,认为简牍这种书写材料成就了汉代的文书行政,而汉王朝集权帝制的确立与巩固很大程度上也归因于文书行政的贯彻实行。


 文书行政的汉帝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自从当年读完富谷至的《木简竹简述说中的古代中国》,便一直期待能早日看到他在书中所许诺给读者的《书记的政治制度史》。如今,作为这一许诺产物出现的便是这部汇集其已有文章而成的《文书行政的汉帝国》。坦言之,本书所包含的三编,彼此较为孤立,只是分别统摄在“行政文书”、“视觉简牍”、“行政制度”等几个关键词之下,全书尚不能与作者此前许诺的《书记的政治制度史》那般应有的系统性相符合。不过,就本书而论本书,其中的创见和问题意识还是随处可见,正文的三编也基本循着由浅入深,即由简牍形态至简牍公文再至简牍应用的脉络展开,读者观此,当可对简牍文书的特性与功能有一大体而扼要的认识,而这也正是本书的最大价值所在。私以为,如以结论的坚实性而言,第二编的考证基本都可成立,第三编其次,第一编的一些问题还有待新的证据与再思考。又如以功力之深浅而论,第三编的制度考证最可见作者之扎实与广博,第一编的问题处理则多有方法上的别出心裁,至于第二编则可见其思考之绵密与立论之合情。不过,本书在多有创获的同时,也有不少瑕疵与立论尚显薄弱之处。一些论断由于缺乏关键史料的支持,尚只停留在逻辑上的应然抑或情理上的成立,不能使读者尽服。此外,本书在翻译和校对上的问题颇多,特别是简文的引用常有前后不一致之处,极大地影响了该书的使用价值与阅读感受。而最后的结语,虽然点出并一再强调文书行政是秦汉王朝的时代特性,但对此的展开又有些语焉未详,从而使得本书在对考证的意义提升上有些戛然而止的味道,未免让读者感到意犹未尽。按,本段仅是个人读后的粗浅感受,本不当写在书评一栏,只因字数所限,权移至此,俟日后有时间与精力当正式写一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视角很好
  •     考订细致,但似乎无法撑起“文书行政的汉帝国”这个名头,一些猜想也没能说服我,希望能有更多相互矛盾却又各自有据的说法出现
  •     从信息展现过程、信息传播途径、信息传播层级、信息管理方式等角度描述了汉帝国文书行政系统,没有太多理论,但所论涉及中国古代政治史许多共通的问题,如册檄混用便与“明发”“寄信”共存颇多对照。政治史研究者读下来应该会有很大收获。
  •     吐糟一下编辑,所有的提到“夏鼐”的地方,全都是“夏鼎”!
  •     本书原本只是几篇主题松散、相互之间关联度不大的论文,在决定出版后被冠以简牍、文书记录和行政制度这样三大部分的主题结集,然而主题虽然宏大,但具体的文章却是过分执着于细节考证,未能形成一个有逻辑性和完整性的理论体系。虽然作者的考证可谓详尽精妙,但大部分读者从这个书名里希望看到的,是汉帝国是如何以文书为核心构建一整套行政制度的,以及文书在各个层级的行政制度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本书跟这样的期许相比,显然还有较大的距离。
  •     感觉编辑和翻译可能有点问题。以及就像评论里吐槽过的,书的内容显然不能达到书名给读者带来的期许,谈了一些具体的行政问题,对汉帝国整体没有多少涉及。就西汉来说,文书行政的这些具体规定也只能说在帝国直辖郡县贯彻,侯国的情况还很难说。另外关于简牍尺寸的结论完全不能说服我,周尺和汉尺的换算使用不可能这么随意。三尺简的确有69厘米,如银雀山元光元年历谱。
  •     在“文书行政”的主题之下作了若干专题研究。启思发想之处不少,关于“视觉简牍”的提法亦属新颖,但不少地方推测居多,证据不足。愚以为日本人的研究是“三重证据法”,一为传世文献,一为地下材料,一为情理。他们文中常说到的“然而果真如此吗”、“这样多少不那么自然”往往并无材料依据,而是以情理为权衡。这种文章读来逻辑性强,有推理的快感,而有利于对有限材料的最大限度利用。总而言之,富谷氏此书的价值,愚以为不在《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之上。
  •     啰嗦了点
  •     以简牍入手,却远不止于简牍,结合阐述整个官僚行政系统的立法与实践之间的互动,扼要却具有阐发型地建构了文书行政系统。此书之启发性,却是今年读过最佳之著作。
  •     整体观感似乎不如前篇。全书其实是由三组一以贯之的丛考组成的著作。丛考之间虽然有相当的联系,但整体仍嫌松散。像前两组里反复提到的“视觉简牍”,在第三篇里几乎消失。而作者为了把三组内容整合在一起,因而在书中对“视觉简牍”“行政文书”“行政制度”等关键词一再进行强调,以至于有些夸大。像文书行政制度固然是汉帝国形成的必要条件,但其是否是一个充分条件,则还难以断言。作者在结语处以简牍是汉代文书行政顺利运转的关键所在,而汉帝国集权国家的构架又有赖于完备的文书行政体系,这一说法似乎还缺少更进一步的证明。此外作者考证时引《论语》郑注,不用唐写本所见原文,而取《集解》所录代之,作为一名关注书写材料历史的学者,这似乎有些不应该。
  •     本书基于外形和文本,对简牍进行了研究,详细阐述了以西北为主体的汉帝国文书行政的运作方式,对简牍的视觉性效果和具文的分析相当精彩。主要说明两个方面的内容:1汉集权国家实现的力量正是基于简牍材料的文书行政,这是一个侧重于管理和检查的体系;2简牍的视觉效果,即所谓“视觉简牍”,能起到训示、警告、宣扬权威的作用。作者认为汉帝国的行政制度高度成熟,但是因为成规造成执行疲劳与所谓“文实二元论”,加之简便的书写材料兴起,最终催化了汉代文书行政的终结和和汉帝国的崩溃。最后论证几环似乎不够有说服力,纸张材料弱化文书行政与文实二元化没能看到作者详细的解说。一方面日本学者有时下结论颇“大”,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自己也有部分地方不是很看得懂。
  •     对简牍的多方解读都很有意思,还可以这样思考问题,让人觉得过瘾!不过其后两编对我个人而言重要性就削弱了太多。
  •     这就是文明
  •     1
  •     三星半,没看出和这个题目相匹配的内容。。
  •     值得一读,富谷至的研究路向值得参考。将简牍作为一种视觉权威形态来探讨,甚是有趣。
  •     2015年3月份读过,材料不算新,不过论证地很严密,方法值得细学。
  •     二刷,果然居延简虽久,还得再读啊
  •     可能也只有日本人会像乾嘉学派那样把一个毫不起眼的命题考据的如此之细。但好歹乾嘉学派一是受到环境压力,二只是针对文字。与之相比日本学者对简牍和行政体系的考据无疑更令人尊敬。
  •     对文书本身的讨论颇富启发
  •     结尾。。。
  •     富古至先生的简帛研究独辟蹊径,有别于常人的解字派与释义派,他对于书法与简帛形制的研究细致入微,通过文字传递形制的分殊在深层上体察古代政治体制中行政级别的差异,另一方面此书把许多史家所不齿的检索史料的写法发挥至极,体现了一个学者高超的检索能力与逻辑匹配能力,此书方法上的创新,远远大于其成书结论。
  •     Bravo!东洋汉学的扛鼎之作。
  •     重要题目
  •     视觉木简的提法较新鲜,其它一般
  •     校对不精。推荐语很雷。第二编写的不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