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意义》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97-12
ISBN:9787542610164
作者:许纪霖
页数:362页

《寻求意义》的笔记-失落了的终极关怀 - 失落了的终极关怀

民主一为中国人所接受,就立即成为一种终极性的信仰,被赋予各种各样理想的、浪漫的乌托邦色彩,似乎在民主这片乐土中,人间的一切苦难、不合理、不公正都会化为乌有,民主成为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大同梦”在近代的最新拷贝;不仅民主自身可能蕴含的“恶”被忽视了,更重要的是将民主所要维护的基本价值——个人自由也束之高阁。在中国知识分子的信仰体系中,接受的只是工具性的“民主”,而将真正的目的——“自由”拒斥一边。

《寻求意义》的笔记-自序 - 自序

人们的社会性格从传统导向型向自我导向,进而发展成为他人导向型,在前工业化的传统社会,传统导向性人格接受的古老的规范和仪式,人们的行为都被文化传统限制了,工业化之后,自我导向,随着物质越来越丰富,消费主义代替了禁欲主义,如何对待他人成为问题的焦点,这样就他人导向人格。没有自己固定的价值和观点,一切随着时尚和流行意见转移。
九十年代,对着工商社会在城市中奠定基础,一种全新的消费性的大众文化洗涤一切,成为主潮。大众文化的第一个特征是,消费至上,愉悦之上。无处不在的工具理性和消费至上,对终极价值的追求消逝了,借助于个人审美的乌托邦也被戏剧化了,代而起之的是满足即刻感官冲动,寻求现实心理满足,愉悦日常生活的消费文化。
大众文化的第二个特征,是整体性的消散。第三个是深度感的消逝。第四个是普遍化的高高效应。
大众文化的产品像工业社会的其他商品一样,可以借助大众传媒以标准化的模式批量生产,用于满足大众文化的精神消费,愉悦、刺激大众平庸的日常生活,像畅销小说,通过与商业的强有力联姻,迅速蔓延到社会角落的每一处,建立起自己的文化霸权,左右着大众游移不定的消费趋向和审美情趣,甚至成为一部分都市青年赖以生存的日常宗教和世俗信仰。
大众文化日益成为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大众文化是人类自己创造但是当人置身于此的时候,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性,成为文化工业的受众。
表面上看,工业社会有很多选择,但是早在他做出选择之前,他已经被选择了。如同社会学家里斯曼所描绘的,已经成为他们人引导型的人。广告摆布着他的思维,操纵他的决定,他完全失落了仅仅属于自身的价值与信念。


 寻求意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