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走路的速度

出版日期:2014-6
ISBN:9789869014771
作者:是枝裕和
页数:236页

内容概要

是枝裕和,電影導演,電視編導。一九六二年出生於東京,一九八七年從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文藝學科畢業後,便進入TVMAN UNION工作,主要負責製作報導節目。重要電視作品有:追述負責水俣病的環境廳高官自殺的《但是……》(一九九一年,富士電視╱銀河獎優秀作品獎), 觀察一頭小牛和孩子們三年成長過程的《另一種教育〜伊那小學春班記錄〜》(一九九一年,富士電視╱APT優秀獎),無法累積新記憶的前向性健忘症男性患者與其家族的記錄片《記憶喪失時……》(一九九六年,NHK╱放送文化基金獎)等。
一九九五年首次執導的電影《幻之光》(原著宮本輝,主演:江角真紀子、淺野忠信、內藤剛志),獲得第五十二屆威尼斯國際影展金奧薩拉獎,第二部作品《下一站,天國》(一九九八)獲得世界各國很高的評價,在全世界三十個國家、全美兩百家戲院上演,以日本獨立製作的電影來說,賣座情況實屬異數。
二○○四年執導的第四部作品《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因為在坎城影展獲得史上最年輕的最佳男主角獎(柳樂優彌),深受關注。二○○六年首度拍攝時代劇(古裝劇)《花之武者》,挑戰「復仇」議題。二○○八年發表反映自身經驗的家庭倫理劇《橫山家之味》(阿部寬主演),除獲得東京影展最佳導演藍帶獎外,也在海外獲得很高的評價。同年十二月推出首部記錄電影《祝你平安:Cocco的無盡之旅》。
二○○九年以《空氣人形》於第六十二屆坎城影展獲得「一種注視」單元最佳影片,因描述官能性愛情與奇想新境界廣受讚揚。二○一○年於NHK播出的《妖怪文豪怪談系列》中發表由室生犀星短篇小說改拍的《後日》。二○一一年執導電影《奇蹟》獲得五十九屆西班牙聖・賽巴斯提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二○一二年自編自導與剪接首部連續劇《返鄉》(關西電視・富士電視)。
二○一三年秋推出福山雅治主演的《我的意外爸爸》,獲得第六十六屆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
著作有電影原著小說《下一站,天國!》、《花之武者》、《橫山家之味》等,本書為首次出版的散文集。
譯者 李文祺,澎湖人,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日本國立廣島大學總合科學部日本研究科國際關係碩士。出國前任職日商馬淵馬達(MABUCHI MOTOR),編輯並翻譯中文版小學生雜誌《學園》。1984年返國後進入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服公職,2010年提前退休,退休前十數年主要辦理對日本經貿業務。
返國初期仍兼翻譯工作,譯有《松下幸之助全集》(日本PHP研究所,名人出版社),《城市獵人》(時報文化出版),《台灣農民的生活節俗》(臺原出版社),《企劃高手》《新日本人》(遠流出版),《發揮堅強的自我》(洪健全教育文化)等,並定期為汽車、健康及科技武器雜誌翻譯不下百萬字。

书籍目录

代序
第一章 影像的周邊
行間
訊息
世界
對話
革命
記錄片
責任
回推(RT)
死者
關於喪
複雜
等一下
天使
欠缺
第二章 日常風景
自家轎車
元氣
最佳戀人
大波斯菊連續劇
螃蟹
服喪簡信
浪聲
第三章 似遠而近
初體驗
怪獸
回味
颱風的聲音
原初風景
故鄉
自行車
草莓
懷念
第四章 談演員
喂,那個拿來
背景
自由
絕交
什麽都沒做
傾聽的能力不行耶
渲染
巴士
電車
欺瞞
第五章 在媒體之間
「憤怒更勝格調」的氣勢
看不見與看得見的東西
從坎城影展回來
安心與後悔
第六章 悼念
關於村木良彥先生
關於原田芳雄先生
關於夏八木勳先生
關於安田匡裕先生
鬍鬚
母親的背影
再會
第七章 三月十一日,其後
笑容
正義
故事化
困惑
躊躇
忘記

作者简介

日本名導是枝裕和的第一本隨筆,有如走路的速度,漫步日常風景。觀察、思索,是下一部創作的芽與根。擅長以樸實平淡的影像,敘說日常情感的是枝裕和,首次透過文字,深入而多樣地暢談對創作、對日常、對影像,甚至是對現代日本社會的敏銳觀察與批評。以有如走路的速度,細膩呈現他深層的思索 與追問,某個童年的氣味、某個平凡的場景,都是創作的哲思與靈感。
從拍攝紀錄片到執導劇情片,他對議題的關注思考,構成他說故事時的獨特視角。不管主題是震驚社會的事件,或是對親人的追憶,他並不追求滿溢的張力,戲劇化的衝突,而是從日常片段裡擷取細膩情感;他也不喜好英雄式的情節,而是希望捕捉這個有點髒汙的世界突然展現美麗的瞬間,讓觀眾帶著未完的故事離場,並接續對這個世界探問。
是枝裕和總是以影像溫和地直視殘酷社會,用悠緩深遠的風格展示世間人情。閱讀他的創作隨筆,跟著他的步伐,成為理解電影作品的線索,也會明白,這些都是他對生命的深刻關懷,同時也是對這個世界,極其銳利又溫柔的提醒。
談創作
─我想創作的,就是有效利用類似文章裡的留白,讓觀眾自己以想像力補足的電影。
談日常
─我冰品生命史上的最佳戀人,或許還是記憶中兒童時代那種味道和顏色都很廉價的水果冰棒。
談演員
─那時幾乎每天變更台詞,接過劇本的夏川結衣小姐緩慢轉身過來,帶著微笑及令人著迷的酒窩說:「下次再這樣就絕交囉。」
談媒體
─我認為,媒體都應該立志成為遊牧民族,當即任務則是從外部持續批判內部,讓定居民的社會更加成熟。我相信,那才是報導媒體該有的立場。
談311
─三月十一日前後,展現在我眼前──也包括過去──的世界的意義,便起了很大的轉變。對這種變化深感困惑,和以作品形式描述這種變化的躊躇,就好像投入水裡的石頭太大,波紋因而一時難以靜止的情況。
談核電
─水庫或道路的建設並不是為了改善該地區人們的生活,而是相信即使浪費龐大的預算,只要有建設就可以活絡經濟。核能發電也不例外,都是在同樣的信念下不斷複製那種價值觀而已。
談遺忘
─不記取教訓而急著忘記,就等於要人類變成動物,是政客及媒體所擁有的、最強大且最低級的暴力。


 宛如走路的速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看的第一部是枝裕和的电影,《如父如子》(台译:我的意外爸爸),几个月前看的,才知道这位导演,很喜欢这部片的风格,描述故事的手法很厉害,很平静。然后豆瓣上看到他的第一本随笔,就是这本书,大陆还没有出,便叫同事从香港带了过来。我个人对导演最感兴趣的地方便是他在电影中对生活刻画的细腻,电影拍出纪录片的味道,平淡、安静而不平闷,他以前拍过纪录片的缘故吧。书中就有说到他在拍电影所持的态度。书的腰封背面有这么一段话:这本随笔就像我的日常生活一样,缓慢地、以同样的步调陪我一路走来。犹如驻足挖掘脚下更混沌、更柔和的事物,如果我的电影作品是安静沉淀于水底的东西,那么这本随笔就是沉静之前,缓慢漂浮于水中的泥沙之结合。目前还很细小、尚未成形的泥沙,一定会在几年之后,成为下一部,再下一部电影的芽与根。没错,我如此确信。——是枝裕和导演的电影来源于生活,《幻之光》、《奇迹》、《下一站,天国》都是出于生活中所遇所感所作。导演另外一个特别厉害的地方是他在戏中并不操持单一的视觉去论断某个角色、某件事情,他所做的只是把所有的东西呈现给观众,观众自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观与情感投射,每个人都是一个自由的个体,我们无益于把个人的视角强加到别人身上,never judge people,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佩服是枝裕和做得这么好。只有一个非常观察生活和了解生活的人才能把胸怀放得那么开,不带任何一点的批判来描述这个世界。书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对细节的把握是从何而来的,还有许多对日常事情的观点,如福岛地震、核危机、战争、演员、死亡......可以说是一部很真诚的自白,提醒我用心去感受生活,关心生活。
  •     法国电影代理商看了是枝裕和导演的电影《步履不停》后大失所望,觉得“电影太家庭化了”、“地方色彩太浓了”。不过,有观众看了电影后都对他说:“你怎么会知道我母亲的事?”影片寄托着导演对母亲的哀思,充满温暖的回忆,再加上演员树木希林的精湛演绎,片中的母亲形象生动传神,令人过目难忘,例如开场有场戏,母亲迎接久未回家的儿子和儿媳,儿媳忘穿拖鞋,母亲突然拿起拖鞋弯着腰追上前去,摄影师对导演说:“太棒了……那个弯腰的姿势。”又如扫墓回来的路上,年迈的母亲牵着儿子的衣服后襟蹒跚爬台阶,令人泫然欲泣。许多观众之所以被打动,是电影唤起了他们记忆中母亲的姿势和背影吧。是枝裕和在随笔集《宛如走路的速度》(内地为《有如走路的速度》)中就自己、创作和世界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文章皆短小,但披肝沥胆,情见乎辞,可谓篇篇珠玑,玲珑剔透。“影像的周边”一辑真诚披露自己的创作理念,“日常风景”和“似远而近”两辑是吉光片羽的温馨家族回忆和对人生的感慨,“谈演员”一辑讲述和自己合作的演员们的精彩故事,“在媒体之间”一辑则是他对媒体和俗见的批判,“三月十一日,其后”一辑则讲述日本三一一地震对自己人生和创作的潜在影响。读了这些文字,我们不但了解了他的人生,同时更深刻地理解了他的电影。是枝裕和说 “宛如走路的速度”这个标题他用过三次:他拍的一部纪录片的片名、他的专栏名,最后是书名。很显然,“宛如走路的速度”这几个字对他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是理解他的人生、创作和思想的关键词。细昧全书,对“宛如走路”我有以下粗浅的理解:“宛如走路”,是不疾不徐漫步寻常巷弄、关注日常琐事的姿态。漫步这个因素,在是枝裕和的每一部电影中,其实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呈现:《步履不停》中父亲每天雷打不动的散步,以及全家扫墓时在山路上的行行重行行,《如父如子》结尾父子在一高一低两条山路上行走的和解旅程,《海街日记》中有四姐妹结伴行走于海边的场景。在主角们的款款步伐中,电影的节奏悠悠然浮现了。是枝裕和一度对社会性事件非常关注,如《无人知晓》对准了儿童弃养事件,《距离》表现的是奥姆真理教事件的余震,《花之武者》对九一一事件后的“复仇”问题进行了反思,但他说现在更喜欢的是对类似这些日常生活细节的表现:母亲都怎么帮洗完澡的孩子吹头发?并肩睡在同一张床上的三人怎么排序?以怎样的方式牵手?真正的儿子出现在父亲眼前时父亲在意什么?这正是他的作品《如父如子》等近作所汲汲关注的家庭日常光景。电影有个“抱错婴儿”的耸动主题,但动人的却是导演对家庭生活细节的呈现。像晚年的小津一样,是枝裕和认为人性无需再通过社会性大事件来反映,它就埋藏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宛如走路”,是对走路者——人的关注,用是枝的话来说就是:要更关注人而不是剧情,人比剧情重要。《无人知晓》讲述被母亲抛弃的四个幼儿的人生,《如父如子》说的是“抱错婴儿”给两个家庭带来的震撼,《海街日记》中有大女儿和母亲为是否卖掉老屋而争执吵闹的场景——这几部影片,都有着可以煽情的情节剧元素,换别的导演,或许会在这些地方大作文章,但是枝却以极其节制的影像,极力避免了以廉价的洒狗血来取悦观众的做法。对人的关注还有一层意思是将人放在世界中,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以自我为世界的中心,这样才能拍出“天地有情”的境界。“宛如走路”,还意味着轻松的上阵,意味着风景无须连贯的诗意,以及余味和留白。像有人指责小津拍片有洁癖一样,也经常有人指责是枝的作品越来越轻,越来越平淡,越来越干净。如果洁癖指的是不再关注社会事件、技巧的减省、画面太干净等,那么读书人唐诺对康拉德作品的解释,其实同样可以适用于解读是枝的作品:画面与画面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只是画面并陈,因而它就有了各种可能、各种关系和各种解读,最终它呈现出来的效果是更接近于诗的。是枝的影像和小津的影像一样,当然是诗的,而且是东方意境的诗,每一个画面都注重留白和余味,如小津所说,电影是以余味决胜负。对是枝来说,余味和留白还包括电影不提供供人解读的“讯息”,如诗人谷川俊太郎所说:“诗并非讯息,讯息不过是有意识而获致的结果,而诗是无意识的产物。”所以,是枝抗拒对他的电影所作的符号或标签式解读,尤其不希望他的电影成为提振精神和士气的东西,他也反对迈克摩尔的《华氏911》那样结论先行的电影,同时也拒绝在自己的电影中轻易裁断和评判人的好坏对错。对于为何他在《无人知晓》不对抛弃了四个儿女的母亲进行谴责和批判,他的回答掷地有声:“电影的存在并非为了审判个人,导演也不是神或法官,在电影里安排坏人的话,或许剧情(世界)会更明朗,但我不想这样做。我想让观众从这部电影发现自己的问题,回去后能够不时反复思索。”回到本文开头,面对法国电影代理商对他的电影“地方色彩浓厚”的指责,是枝思考起了何谓具有普遍(世)性的电影,他这样回答:“思考世界所需而制作的东西,并不等同于通用于世界,如果能够注意自己内在的体验和感情,深入挖掘而达到某种普遍(世)性,就是最好的。”
  •     看这本书的时候,刚好在看东野圭吾的一本传记,令人觉得好玩的是,不爱读书的他最后成为了作家,而从小对书籍着迷的是枝裕和却选择了用影像的方法来表达自我世界。其实没有看过《海街日记》,所以他上一部打动我的电影还停留在《如父如子》,那种缓慢且细微的镜头语言,强烈地将我带入到自我的探索和反思中。父子之爱,父子之恨,都在一部2小时的电影中反复徘徊,好像一夜回到从前,再以梦幻的速度长大。童年期的孤独无奈、青少年的叛逆冲动,再一次在我的内心上演。然而,原谅毕竟不是一片阿斯匹林,那种对于父亲的“仇恨”也难得一下消散。这本书基本上是在地铁里看完的,工作后的我看书基本就靠着地铁里的时间。从家出发到公司的地铁,似乎快成为了我踏入社会后最清净的学堂。最后记得的是一句诗,我看到豆瓣有很多人转了那一句,但是与我印象中的不一样,自以为我记住的那个版本更好:过一日/少一日/与你的时光/夏至将至这个夏天看过的书,在秋分时刻记录下来,也真的是一个懒汉的日常写照。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不记取教训而急着忘记,就等于要人类变成动物,是政客及媒体所拥有的,最强大且最低级的暴力。”第一次读台版书。不错。
  •     包装超级喜欢 导演用看似平淡的文字细数生活和工作 生动又深刻
  •      “在都市文明之外,还有远比都市广阔的无垠的草原,那才是世界。那里有与社会群体不同的价值观,只有触摸那片土地、感受那片土地上吹过的风,我们才能客观地审视自己平日生活的社会,从而客观地认知自己。视野狭隘、缺乏想象力的人,才会用只能在内部通行的语言,嘀咕什么“美丽的国家”。
  •     重塑世界观
  •     
  •     有种淡淡的满足感。
  •     “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正因为不完美而变得丰富起来” “这世界也需要没用的东西,如果一切事情都必须有其意义,也会让人喘不过气来”
  •     “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正因为不完美而变得丰富起来。” “这世界也需要没用的东西,如果一切事情都必须有其意义,也会让人喘不过气来” 淡淡的几句话 似乎成了新的人生指南~
  •     在大理古城一口气读完,清补凉还没吃完,大脑已经开阔起来了。
  •     真是一个温情的男人。比吴念真还peace and love。怪不得拍出海街日记还迷恋侯孝贤。
  •     欠缺并非只是弱点,还包含着可能性,能够这样想的话,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正会因为不完美而变得丰富起来。
  •     步履不停
  •     能说最感动的我的是螃蟹夫妇那篇嘛
  •     以后走路,都想要保持是枝的速度。
  •     值得收藏的书。
  •     有一篇讲媒体的看了让人汗颜
  •     一个小时可以当作一天
  •     是枝裕和真的好美好
  •     就这样慢慢 走啊走
  •     “生命自有缺陷,需要他人来填满。”
  •     让人平静的文字
  •     很喜欢日本作家的随笔,零散简单的生活片段和思考,总能引起共鸣。文字行走在纸上,我们行走在时间里,喜欢书里的一句话:世界就是这么多姿多彩,日常生活就是这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     平安夜的特殊温情日子里,晚上又要去看心仪了很久的演唱会,很多之前纠结失眠的事情慢慢有了决定并且开始尘埃落定。人生况味的兜转经常让自己唏嘘与感叹。是枝裕和那带有「哀」情的文字里还是触及到孤寂感。宛如走路的速度,就是想要慢一点,走走看,凝视一下当下。
  •     这样的文字真温暖啊。关于丧和死亡的话题的几篇都好喜欢,悼念一章读的要哭啊。果然和电影给人的感觉很像很像
  •     在衡山和集看完,细腻的聊天
  •     文如其影,《奇迹》里小田切让的那句“想想如果每件事都有意义,你会窒息的”…是枝就是这样的导演,和他最尊敬的向田邦子一样,温柔的面对残酷的世界吧。
  •     他的特别在于他的平淡。
  •     是枝裕和的文笔和他的电影一样淡淡的又充满了各种人情味,有人说他的电影是同一个主题的不同重复,但即使如此,每一次的冷饭都同样精彩
  •     书看完我也更爱他了
  •     略浅
  •     一个导演关于电视 电影 社会 家庭的思考
  •     繁华易逝,低头谦虚走吧。。多看书。。
  •     读的真快,一个小时吧翻完,他不太喜欢厌世的电影,步履不停的剧本是在新干线完成的,提到偷自行车的人和小孩与鹰,多是随笔,没有电影有味道
  •     枕边书 隔一段时间再拿出来读几遍 每次都有新感触
  •     仔细地看完全书,每一节都不曾错过,并且还做了笔记。一个能拍出那么细腻温情影片的人,他的内心果然藏着精致玲珑的世界。他说自己是以拍纪录片的视角在陈述现实,但我们却明明感觉到了他自身没有意识到的感性的东西。而那些不自知的感性,是他征服世界的温柔武器。
  •     是枝导演总自称为“影像工作者” 对他来说电影抑或电视就是将行走在人生路上的平凡风景用细腻的镜头表现出来吧 “好久不见 请多指教” 能坚定的对作品与人生这么说 也是很幸运的一件事呢 :)
  •     是枝裕和 就像所指我的小美好生活
  •     从是枝裕和的电影到这本书,导演表达细节的把控,情感的细腻表达平衡到达一种克制,无论文字和电影都留有一种中焦段的思考空间,给自己也给观众。篇幅短小看起来很快,可以拿起多看几遍。
  •     没啥内容 挺普通的 和他的电影比起来
  •     「我並不喜歡主角克服弱點、保護家庭及拯救世界這類的情節,反而很想描寫英雄不存在、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點髒汙的世界突然展現的美麗瞬間。欠缺並非只是弱點,還包含著可能性,能夠這樣想的話,這個不完美的世界正會因為不完美而豐富起來。我們都應該這樣想才對。」
  •     从是枝家喜欢站在别人车前留影的小怪癖, 到戛纳拿奖后在根津美术馆面见法国总统时想强调福岛问题的内心纠结,从有趣琐事到对周遭的反思,当然也有《奇迹》《步履不停》《如父如子》各种场景的解读。是枝裕和的文字所流露出的感情绝不亚于他的镜头,特别是最后的几篇悼文。每晚几篇就可以静下心来,舍不得读完
  •     舒坦。
  •     在香港诚品看到这本书,没有犹豫,立刻就买了。去年骨折休假在家空闲时期一直在看是枝裕和的电影,从早期的《奇迹》,《无人知晓》到前两年的《步履不停》,《如父如子》以及今年上海电影节大热的《海街日记》。每一部看似平平淡淡剧情的电影,却总是能在平淡中让人莫名的感动。上礼拜在香港的电影院看《小姐》的时候,看到了是知16年新作《比海还深》的预告片。因为上个月刚刚看完是知02年导演和编剧宽叔和山口智子的连续剧《回我的家》,所以想着是否会是电视剧的延伸版,当然预告片里看到了《步履不停》里演母亲的演员任然在《比海》扮演母亲的角色。或多或少会有期待。从读书时喜欢岩井俊二连着一个星期看完了他所有的电影到工作后喜欢的是枝裕和,一个是拍关于青春成长的导演,一个是拍家庭亲情的导演。陪我从18岁到28岁,一起成长。
  •     不是影视相关专业,没有太多的同感,但是对导演的三观很赞同,很多生活记忆碎片的描述也让我想起了零星的过往~
  •     是枝裕和的温柔与爱
  •     宛如行走的速度,不急不缓,一切的发生都是恰到好处的安排。
  •     用走路的速度讀完了 是枝大叔的魅力,還是在影像上更深刻吧
  •     导演真是一个温柔又奇怪的人。表白。
  •     太温柔了
  •     温和隽永的文字,令人倍感亲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