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生还》书评

出版日期:2016-10
ISBN:9787513322333
作者:[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页数:304页

意料之外的以外

真的是如饥似渴地读完这本书。读的过程中,虽然坐在亮堂堂的大教室里,周围都是人,但是还是觉得毛骨悚然。之前是在what的微信推送里看到这篇阿加莎小说的推荐,以及这篇小说改编的电影。真正去看的时候,看到一个接着一个人死去,才意识到,这接近《死神来了》的命运宣判方式,让书中的人物那种心境,那种从素不相识的猜忌,到同伴一个接着一个死去的恐慌,再到互相怀疑,互相残杀,到最后深陷人性的罪恶对自身的谴责中迷失自己。这才是最可怕的。十个人(或许其实应该说九个人)各自带着别人给予的一个虚假的理由,一个直击他们心灵需求毫不留情地打击他们弱点的理由来到这座孤岛。最开始,每个人都是骄傲的,都是没有对曾经犯过的过错深刻地检讨自己认识自己过错的人。维拉对别人宣称自己是欧文夫妇雇来的秘书,因而请别人上车时“命令的口气”自然而然,安东尼以为自己受邀参加名流的派对,因为对其他人朴素的着装和言谈举止表示质疑和傲慢。这或许是人类对自己已知内容的过分关注,从而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自己的判断。一个接着一个人的死去,几乎完全按照童谣中的士兵一样死去,给活着的所有人笼罩了死亡的恐怖感和宿命感。大概到中间的时候,剩下的人陆续意识到他们或许会像童谣里说的那样一个个死去,但是他们逃脱不了。因为他们都背负着强烈的罪恶感,不管是潜意识里还是事实上承认了这一点。就像维拉一次次地想起雨果,出现雨果谴责她的幻觉,因为犯过的罪恶,因为“主一向有数,你不必害怕黑夜的惊骇,或是白日飞的箭”。布兰特小姐虽然一直捧着圣经,朗诵这些句子,可是正是因为他们所有人犯过的罪恶,虽然假装忘记,假装逃避,但是“主一向有数”,所以他们害怕这个似是而非的宿命,害怕黑夜的惊骇,害怕白日飞的箭,害怕周围人一个人接着一个的死去。而他们的逃避,尽管最后都渐渐清晰了自己的罪过,使他们的互相猜忌从未停止过,他们以非正常的视角打量周围的人,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凶手,每一个人都可能想要下一步害死他。这些人,都是利用法律边缘的锋利杀死身边人的人啊。假装忘记喂药的管家夫妇,让主人心脏病发作,自己继承了主人一大笔遗产;喝醉酒在手术台上意外杀死病人的医生;故意让情敌下属去前线送死的将军;故意让情人孩子游向大海深处假装追不到的可怜的女人。这些人,都是利用法律模糊的边界线杀人的凶手,他们的罪恶,在这座孤岛得到彰显和惩罚。然而意料之外的以外,毛骨悚然之外的意外,是我至始至终一点都没有察觉或者意识到真正的凶手是谁。当读到最后一句话“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到底是谁杀死了他们?”,我几乎以为全文完了,而我丝毫没有头绪,不像《白夜行》一样,文章隔一部分都会透露出一些线索,一些隐晦的文字,让人心生猜测,可是这篇小说至始至终弥漫着死亡与宿命的气息,让我身临其境丝毫不知道是谁主宰这个死亡的命运。直到最后,没有想到阿加莎用一篇装在漂流瓶里的手稿揭示了小说的真正结局。真的是意料之外的以外,让人咋舌。杀手居然是那个假装死去的法官。一个从小感受到“正义应该战胜一切”却“热衷于制造死亡”的法官。虽然他曾被批评是“披着法袍的刽子手”,但万万没有想到他才是没有犯过错,并没有借法杀人的那个人。而生命已如枯烛的他,在接近神秘造成了十个罪恶之人的死亡后,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我觉得这时死去的他,也是背负罪恶的人了。但他是怎样杀掉十个人,并且制造出神秘氛围的情节设计以及因果设计,实在是很令人叹为观止。

一场华丽丽的杀人盛宴

跟着童谣的顺序,one by one,十个人死法各不相同。凶手在法律无法制裁的盲区,替天行道,营造一场造梦式的杀人盛宴。一口气两天看完这本书,大写的精彩!上岛的十人,每个房间都有一首简单的童谣,一开始就制造诡异气氛,给待宰的羔羊们带来心理压力……让他们魂不守舍、开始反思自己曾经犯下的罪行。一个一个都如此巧妙地按照童谣描绘的先后顺序陆续死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快轮到自己了。在巨大的心理暗示下,最后一名幸存者维拉上吊结束自己生命,是必然。

无人生还

毕竟能吓住我,让我在被窝里度过了胆战心惊的下午茶时光。想想过去胆子挺大的。后来杀人的犯罪的案件见多了。胆子反而越来越小,总是恨自己太过一惊一乍。我也不想让悲伤逆流成河,最终无可奈何。当初看错了谋杀犯,总觉得自己的判断是正确,人们总不愿相信别人。其实不然,真实的一面或许让人想打脸。谋杀其他九个人的竟然是她,看似瘦弱而普通的她。当还剩三个人,她又巧妙地躲避了嫌疑。她让我觉得这一切如同迷宫。她最后自杀了,而且在布置好精心策划的杀人游戏。十个小兵人的童谣,让我回忆看过的狄仁杰断案中也有相似情节,用一首祖辈流传下来的童谣按顺序将出现的一个个人物杀害。这是阿婆的小说中很有特点的一部,暴风雪山庄模式,每个人都有机会,每个人都有嫌疑,最后结局出人意料。我喜欢这种模式,不简单,至少名字和性格不认真记就记不住。但我喜欢这种风格,名字越多,越考记忆力,考你看书的认真程度,是否用心记住作者设下的每一道圈,你是否成功入坑,或者又解脱。无人生还。与结果无异,作为忠实读者,发誓这座岛上的确无人生还。当然指那十个受神秘人之邀上岛“游玩”的。他们无一生前没犯过罪,几乎都是故意杀人罪。没有所谓的被冤枉,借口听起来甚至令我们这些听懂的人发笑。人都喜欢为自己找借口,社会的诟病,无权干涉。
厘清十个人生前社会关系,他们几乎不熟。他们住在同一栋别墅,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抑或尖锐的矛盾?不懂,戴着谜团继续读。发现他们有相似之处,习惯与修养自然从细节处得出。我倒不觉得高尚与卑鄙之间有明显的楚河汉界。只觉得当世之人不争做伪君子是极好的。核心思想可能想告诉大家,世上的确是有因果报应吧。人们对中国神话所提到的投胎转世信任度刷新了。

罪恶面前,无人生还

在当今的侦探文学史上,阿加莎克里斯蒂是当之无愧的侦探小说女王,她不仅创作能力持久不衰,犯罪过程设计巧妙,拥有精湛的文学技巧与独特的行文特点,还创造出了两位经典的侦探形象——小胡子侦探波洛和老处女侦探马普尔小姐为人所津津乐道,但在她所有作品中,要论及构思之奇异,立意之巧妙,情节之浑然天成,当推这部阿婆的代表作《无人生还》,这是一部令名侦探亦黯然失色的犯罪故事。十个不同职业不同阅历的人因为各自不同的邀请或原因来到一座孤岛上,在经过短暂的适意之后,恐惧如期而至,一段事先录好的控诉声音让所有人落入不安之中,而随之而来的一件件谋杀案则让所有幸存者的神经越绷越紧,也让他们一步步接近可怕的“真相”——凶手只能在十个人中间,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首创出侦探小说中的童谣杀人模式和孤岛模式,这更增添了小说中紧张的悬疑感与在劫难逃的宿命感,使读者与这十个人一样,内心慌乱坐立难安。那么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凶手,他为何要杀死所有人,他又是如何实现一桩桩犯罪的,而这些疑团被作者一直保持到了凶案结束。如果第一次阅读让我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真相的话,那么第二次阅读则可以好整以暇地寻找每一个蛛丝马迹,阿婆在这部作品中展现了她渲染气氛的能力以及步步为营的耐心,从最初的错愕不解到为了生存努力,从故作镇定到最终的错乱崩溃,作者很好掌控了读者的情绪以及人性的弱点,就如在士兵岛上每个人被凶手引领逐渐陷入恐慌一般,读者也被带入到了同样的情绪中。并且如每个人一般内心思量: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凶手?在缜密的故事情节之外,作者也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那些逃脱了法律惩罚的罪犯究竟该如何对待,以酷刑以宽恕?而谁又有权利判决那些法外之徒?犹记得《射雕英雄传》中,大恶人裘千仞用言语将众人将住的时候,洪七公威风凛凛地说自己杀过二百三十一人,可是生平从来没杀过一个好人,所以他可以杀掉裘千仞。思之令人胆寒,一个世俗意义上的好人是否就能拥有道德上的制高点,并且决定他人的生死,这是阿婆的作品中一直以来的命题,相比《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私刑,五年之后写下的这个同样无人生还的故事,却显然更加圆融高明,没有说教,没有侦探的高论,我们却从中看出了什么是真正的善,又该如何对待恶。在罪案发展过程中,每个人的犯罪与过去,其实都是沉甸甸的过去,背在他们自己看不见的身后,时时刻刻影响着他们的言行与之后的人生,谁能说布伦特小姐坚定的信仰不是下意识的寻找内心的支撑,而马斯顿的无所谓真的如他表现出的那般漫不经心吗?不得而知。阿婆的书始终有一种喻世的味道,她让侦探小说的情节与故事真正走入到家庭中,就如《尼罗河惨案》中波洛大侦探嘴说出来的话:永远不要把心向罪恶打开。在我们犯下的恶面前,其实无人生还。ps:这一版的翻译做得非常精细,从一个细节上可见一斑,第一页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事件发生地点士兵岛的翻译注释就非常详尽,从1939年原文Nigger Island(黑人岛),到1964年再版Indian Island(印第安岛)到2003年英国版中的Soldier Island(士兵岛)既可看出时代变迁,也颇有趣味。

当你凝视深渊时

作为一名社会派推理的铁粉,笔者曾无数次向自己也向他人询问:如何将社会派与其他派别的推理无缝对接。尽管千万次地问,但纵览各国各派推理小说数年,答案其实早就存在——甚至远在社会派鼻祖松本清张提出“社会派”这个专属词汇之前。意即,以社会派的故事作为案件的源头或动机,以其他类别手法作为诡计。没错,先人或许不清楚“社会派”这个词汇,但早已在自己的作品里做到了完美的融合。譬如被读者誉为阿婆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名作——《无人生还》。在开创“童谣杀人”和“孤岛模式”的同时,阿婆还将社会派的动机,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整部的篇章之中。且看,那运用职权擅自判人死刑的法官;那被爱冲昏头脑溺死无辜孩童的女教师;那为求自保而害死二十一名东非部落男子的上校;那高举道德大旗致他人于死地的老小姐;那故意送情敌上战场的将军;那酒醉误事的医生;那让孩童命丧车轮的公子哥;那作伪证害人的警官,以及为钱财而害死雇主的管家夫妻。他们是那十个士兵装饰,每一个都游走法律边缘,在逃脱制裁之后或胆怯,或满不在乎地继续生活。他们勾勒了方方面面的社会派小说情节——有人犯罪,逃脱只是南柯一梦,现在,只等有人来降下天罚。在以社会派为骨架之后,阿婆继续运用各种诡计,使得整部小说骨架均匀、肉体丰满。孤岛上的几个昼夜,是阿婆给主人公们布下的天罗地网,读者们也足以透过黑白分明的纸张与文字,读出其中无声的尖叫。小兵玩偶一个个消失,无处不在的古老童谣一句句验证,穿插着一个个主人公面对自身罪孽时的心理活动,标志着善恶到头终有报的古老真理。主人公们的煎熬与恐惧,带给读者们的是一阵阵阅读的战栗与痛快感。毕竟,他们都是有罪的,罪犯遭受惩罚——尽管不读到最后一行字,谁也猜不出谁才是幕后之人——是理所应当。逃过惩处是一时的,这场既长又短的死亡游戏,也等于清算了他们在犯罪之后仍然苟活的那段日子。然而,当幕后真凶于最后一行字显露真实身份的时候,读者们除了一声惊呼,大约也会激起一种迷惘:他真的可以代表上天惩罚这些人吗?与恶魔决斗的骑士,在击败恶魔的瞬间,身染恶魔之血的自己,也成为了恶魔。同为恶魔,真的可以惩罚其他的恶魔吗?当然,阿婆以自己的理解——或者说,身为一名读者的笔者,在阅读之中作出的理解——给了这个近似无解的质问一个完美的解答:真凶以自裁落幕,留给赶来岛上的警方与读者一个永无答案的谜题。既然同为恶魔,共赴黄泉自然是理所应当的。“与魔鬼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魔鬼。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这句据说出自尼采之口的话,既完美地诠释了阿婆的这部杰作,也是送给所有读者的警句。

“小红壳” × 阿加莎——纪念要有纪念的样子

今年8月底,BBC宣布将推出7部改编自阿加莎小说的电视剧;今年9月15日,英国皇家邮政(Royal Mail)将推出了6枚以阿加莎代表作中的场景为图的邮票和首日封(First-day cover),以此来纪念侦探小说女王执笔100周年、侦探波洛诞辰100周年;今年某月某日,是新星出版社“午夜文库”诞生10周年的日子,旨在“遴选175年来侦探小说史上最纯粹、最经典、最具智慧的作品”的我们,已经引进了阿加莎全部的侦探小说作品,目前正在陆续出版中。9月15日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生日,我们为你送上纪念版的午夜文库编号400——重现消失八年“小红壳”设计的《无人生还》。在午夜文库成立之初,谢刚社长曾说:“不管是作为‘解密破案’的心智游戏,还是作为‘社会控诉的’浮世观察,侦探小说尤其是西方经典侦探小说,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一般大众通俗读物的范畴,社会价值不容小觑。”如果你认为诡计和正义是侦探小说之终极,那么你很可能误解了阿加莎,她创造孤岛上那个“各种矛盾的集合体”的角色,在最后将犯罪动机揭示为正义的黑化,这时给你当头一棒——她将作为读者的你同样困于犯罪现场、尾随她步入一个个怪诞的心理世界、然后不由自主地思考人性。所以你来说,为什么是阿加莎,为什么是《无人生还》。“会被震惊和恐惧牢牢钉在原地” 如果说柯南·道尔开创了侦探小说的第一个黄金时代,那么阿加莎·克里斯蒂就是世界侦探小说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早在20多年前,有一家很有眼识的出版社看中了一套书,雄心勃勃想要把它们介绍到中国。事实上他们也做到了,这套书在当时的中国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人们开始接触到这位黄金时代最出众的侦探小说大师,明白了她的魅力。唯一可惜的是,这套书的销量并不如他们预期的那么好,以“生存”为第一准则的出版社来说,再怎么遗憾,也不得不放弃这套书。那之后10年过去了,另一家出版社抱着同样的愿望又一次尝试把它们全部引进中国,但出于同样的原因,全集的出版不得不又一次中断。他们一直尝试介绍给你的,就是阿加莎·克里斯蒂。这位举世公认的“侦探小说女王” 在66岁那年,荣获“不列颠帝国勋章”和埃克塞特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法国总统戴高乐自称是“克里斯蒂迷”,英国女王玛丽也把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作为一种最好的享受。在玛丽女王80岁生日时,英国BBC电台为女王祝寿,记者问女王喜爱什么节目,玛丽女王指定要播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来自上流社会的嘉奖和鼓励大大提高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知名度,她的侦探名剧《捕鼠器》在英国舞台连演30年至今不衰,创造了戏剧史上长演不衰的记录。她的作品被译成103国文字,在157个国家出版。据1988年统计,总印数达4亿册,成为世界上最畅销图书,与《圣经》、《莎士比亚戏剧集》同列世界畅销书前三名。谢刚社长接受采访时曾笑说:“其实从商业性来考量,一些(阿加莎的)作品可以选择不引进。但是做侦探小说的话,如果阿加莎的书都出不全,好像说不过去呢。”所以,很荣幸地告诉大家,自2013年引进出版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到签下阿加莎侦探小说的所有版权,我们将出版最全套的阿加莎侦探小说。“海面归于平静之后,岸上的人会开来小船。他们能够发现的,只有躺在士兵岛上的十具尸体,和一个无人能解的谜。” 阿加莎的文字平实,但却极富视觉感和冲击力——这大概也是她的作品备受荧幕青睐的原因。她对于环境的描写和对氛围的塑造在《无人生还》中臻于极致。十个素不相识、身份各异的人受邀前往孤岛,礁石和风浪带来的荒凉,夜晚和闪电带来的恐惧,豪宅和凶杀带来的反差,小士兵装饰品带来的隐喻……在《无人生还》以前,这些元素并不罕见,但它们的融合从未如此精彩。“无人生还”,既是谜面,又是结局。既是童谣中咏唱的歌词,又是孤岛上发生的事实。因为无人生还,所以没有侦探。正如阿加莎的外孙马修·普里查德在授权新星出版社出版中文版时所描述的那样,当读者读到这部“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侦探经典作品”,“会被震惊和恐惧牢牢钉在原地。”“童谣里提到的小士兵越来越少,有一种在劫难逃的宿命感。”侦探小说模式中,有两大模式由《无人生还》开创:童谣杀人模式和孤岛模式。阿加莎说:“有一首关于十个小士兵的歌谣,自童年起就一直让我着迷。我两岁时就被它迷住了。童谣里提到的小士兵越来越少,有一种在劫难逃的宿命感。” / 书中的杀人童谣,源自北美地区传唱已久的儿歌《十个小印第安人》(Ten Little Indians),这首儿歌的普及程度之广,甚至使很多中国孩子在开始学习英语时就会哼唱。1869年这首儿歌经弗兰克·格林改编,就是我们见到的阿加莎所引用的版本。 /阿加莎深谙塑造恐惧感和神秘感的秘诀——最让人感到恐惧的不是陌生的事物和莫测的外部环境,而是熟悉事物的变异,以及封闭空间的禁锢。因此她让这首耳熟能详的童谣在没有出口的孤岛别墅内“循环播放”,先是出现在每个人的房间镜框里,接着每每有一个人死亡,餐桌上便有一个玩偶消失,童谣的内容被一遍遍证实,在劫难逃。而现实角色的设定与童谣中人物的设定之间,其吻合程度之高使得每个人看起来都是受害者,而孤岛环境却又否定了杀人者来自现场之外。神秘和恐怖叠加。“没有哪个艺术家能够满足于单纯创造艺术。他渴望自己的艺术得到世人的承认,这种天性是无法克服的。”

无人生还读后感

从情节结构上看,阿加莎开启了“童谣杀人”和“孤岛模式”。十个素不相识、身份各异的人收到来信被邀请到士兵岛,他们怀揣着不同的目的一同前往,却全然不知已落入了圈套。按照童谣的顺序,这十个人会相继死去。并且一次只有一个人以独特的方式死去,伴随着一个小瓷人的破碎声,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逝去。他们在找出那个所谓的岛主人欧文无果后,法官判断十人之中必定有一人是杀手,大家开始为自己辩护,可是谁也无法排除作案的可能性。大家之间只是互相猜疑,并未达成共识。到后来,人越来越少的人时候,往往是大家最疑心是凶手的人死了(我就有这种感觉),阿加莎描写这段的时候总是把破案线索引到无辜的人身上,后来又以死来揭穿现实的荒诞性。读到这时,我曾一度怀疑凶手另有他人,不是十个人当中的一个,大概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一类的角色。后来谜底揭晓的时候又不得不被阿加莎的精妙的构思给惊艳到了。并且描写人物心理简直出神入化。随着活着的人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既相互依存,又不失戒心彼此防备,大家都虽惊恐万分又屏气凝神地等待着死神来敲门。在这种极端生存游戏下,这种心理看似矛盾实则是合情于理的。到了法官假死,医生失踪,只剩三个人的时候,好戏上演了,维拉开枪打死了她以为是终极凶手的隆巴德,自以为解脱了。但当她回到房间,出于杀人之后的恐惧感和对过去罪行的忏悔,她选择了轻生,悬梁自尽。读到这我不禁在想,这到底谁才是凶手啊。警察根据尸检和遗留下来的物证也无法判断,演绎推理最后这三个人的死亡顺序,也总有不合情理的地方。本以为会留下一个千古谜团,小说在此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和思考,是一个开放性结局。不料阿加莎在最后一章有彩蛋,原来大boss是法官,并且还详细地阐述了他的作案动机和勘称完美的作案手段。不同于只注重于情节设计的巧妙性和阅读体验的“意外性”的一般推理小说,阿加莎的这部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一场以正义为名的惩罚那些逍遥法外的罪人的精心策划的谋杀案。有多少命案的真正始作俑者却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而不受制裁,法官把这些所谓的罪犯召集起来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实现了他的宏愿,作案动机之离奇,作案手段之高明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可法官最后也自杀了,以他的智商本可潜逃海外,隐姓埋名,孤独终老,可他选择了终极的解脱方式-死亡。当他自诩为光明和正义的使者来惩罚和谋杀那些人的时候,他本身也变成了无恶不赦的杀人恶魔,和他们九个人一样,他也受到道德的谴责和良知的拷问,最终的结局以十个人的死亡完美收场。却万万没想到,法官才是最后一个死亡的人。。。另外,小说中提到,法官有意安排杀人顺序,罪恶程度越轻的人先死,因为他们不用像心肠更狠毒的杀人犯一样遭受长时间的折磨。由此看来,法官自觉罪孽深重,过犹不及,因此才最后一个才了结。人性的善恶,变幻莫测,总是瞬息万变,转眼间沧海桑田。一个人为了所谓的善而行极恶之事,最终也被定义为恶,落得恶的下场。亦或者是这个人人性本恶,带着伪善的面具,来掩盖他的真实目的,最终谜底揭开,徒留笑柄而已。


 无人生还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