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破坏性剖析

出版日期:2014-6-1
ISBN:9787510075599
作者:[美] 埃里希·弗洛姆
页数:504页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本能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分析
第一章 本能主义者
第二章 环境主义者与行为主义者
第三章 本能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异同
第四章 心理分析法对侵犯的了解
第二部分
对本能主义的反证
第五章 神经生理学
第六章 动物行为
第七章 古生物学
第八章 人类学
第三部分
各种侵犯性与破坏性及其条件
第九章 良性侵犯
第十章 恶性侵犯

作者简介

本书是作者对精神分析理论进行广泛探讨的一个开端:从侵犯行为和破坏行为开始,因为这是精神分析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并且人类的破坏心理与行为在全球盛行,使之在实际生活中也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人类的一切热情(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因为他想使生命有意义。要想使他产生变化,就必须让他能够找到一条新的道路,让他能够激发“促进生命的”热情,让他比以前更感觉到生命的活力与人格的完整,让他觉得比从前活得更有意义。这是唯一的道路。否则,你固然可以把他驯服,却永远不能把他治愈。


 人类的破坏性剖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我是刚踏进心理学著作的门外汉,第一次读心理学作品,就有幸读到了美国学者埃里希弗洛姆的《人类的破坏性剖析》,虽然对心理学发展历程了解甚少,但在弗洛姆先生的笔下,仍然可以轻松的读懂关于“人类的破坏性侵犯”的研究历程。弗洛姆先生的著书宗旨在于“分析破坏性侵犯,看看它的本性是什么,它发生条件又是什么。”不过,弗洛姆先生并非开篇就讨论自己的观点,而是先讨论分析早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洛伦兹二人的研究结论,用比较通俗的文笔讨论二人在此问题上的不同,以及这些结论对当前心理学派的影响,并找出一些线索质疑二人的某些结论,对现在的心理学分析有不恰当之处。语言通俗易懂是本书的一大特点。这极大的帮助了我这样的心理学门外汉对本就陌生的精神分析的探讨的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对同类和异类的杀戮或其它形式的侵犯,一方面是为了自身生存,另一方面是满足凶残的欲望(除此之外毫无意义)。更深层次的思考,人类为什么要这样做?相比其它哺乳类动物是极少有此类行为的。求证严谨是本书的第二大特点。弗洛姆先生对比了早期心理学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的出发点、研究根源、方法、结论。不断提出自己的质疑,同时与其它各方面的专家保持讨论,不会直接把其它学者的结论拿来就用,也不迷信主流心理学派的思想,而是拿出更清晰的角度讨论破坏性侵犯的本质。崇敬荣格理论是本书的第三大特点。全书前两部分都在时刻提醒人们“本能主义与行为主义这种二分天下的局面,对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有害无益。”第三部分中,弗洛姆先生提供了详实的论据------希特勒的恋尸症。证明了荣格心理学理论基础的指引下的破坏性分析,还有另外一条路可走。如果没有看到弗洛姆先生对人类破坏性剖析的完整分析,我一定总会相信人类喜好残忍与杀戮是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但现在,我不会再傻乎乎的提出类似的问题了。
  •     关于施|虐与受|虐——评《人类的破坏性剖析》曾经关于暴力,洛伦兹的新本能主义告诉人们,暴力是动物的本性,守着不可控制的侵犯本能所驱使,这是生物演化的必然结果。然而关于人类的“破坏性”并没有这么简单的答案,面对与日俱增的破坏性,只有深度剖析找出真正的答案,才能思考正确的解决之道。本书作者弗洛姆是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致力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本书中他分了三个部分来论述关于“人类的破坏性”。早期的弗洛伊德认为控制人类的两种基本力量就是力比多(性|本|能)和自我生存本能,在他的精神分析之中,一般都会与力比多扯上联系,后期他又创立的二分法: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而死亡本能是一种自我毁灭驱力,当死亡本能与性|欲混合就成了施|虐症或受|虐症。正统的精神分析学家们认为——性|欲的、生理的、心理的施|虐症的共同点还是性|欲。然而弗洛姆却认为一切施|虐症的共同核心是绝对的、无极限的控制另外一个生命的一种激情。就像现在的B|DS|M中D/S:Dominate/Submissive,意思是统治(dominance)和顺从(submission)。文中提到了很多个案例来对这一观点进行作证,其中斯大林就是精神和生理双重虐|待的著名案例。在斯大林的种种行为来看——如将某人囚禁施予酷刑,然后将他放出置于高位,他希望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绝对权力和控制力,作者对其进行推断斯大林享受自己的念头和情绪可以控制一切而不被任何原则所束缚的感觉。受|虐与施|虐症在行为表面虽然相反但他们的根基共同的都是致命的、“极其严重”的无能感,他们都需要另一个生命来使自己“圆满”。在国内这样的话题似乎比较敏感,然而我在书中却看到了不一样的解析,让我了解到了很多学术上的解释。
  •     《人类的破坏性剖析》书评现今社会和平而富足。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出: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个电话在许多家庭看来还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现在智能电话已经是个人必备的物件。可是这种和平富足却是一种高压下的和平。许多国家不进行战争是因为核战争实在太可怕了!一旦开战双方都会毁灭。我们的富足生活时刻处在达摩克里斯之剑的阴影之下。战争来源于人类的侵犯性,而人性中的破坏性或者侵犯性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能否进行控制?心理学大师弗洛姆的著作《人类的侵犯性分析》系统分析了几种论点,丝丝入扣地说明了人类的侵犯性,特别是残忍残酷等恶性的侵犯性,源自人类特有的性格,而非本性或者是完全由环境激发而来。人与动物的区别主要在于人有性格,而动物是没有性格的,没有人类那么丰富的心理活动,由于人类的恶性侵犯性是源自性格,所以解决人类冲突或者战争的钥匙存在于人的性格中,或者是社会的“社会性格”中。书的第一部分弗洛姆大师手持一柄宝剑,所使的剑法是独孤九剑。据《笑傲江湖》所载,独孤九剑专找天下武功的弱点,任何武功面对独孤九剑都被拆解的七零八落。在这一部分,被大师拆解得七零八落的是本能主义和环境主义的观点。大师出手,不斩无名之辈,用任我行的话来说,境界不够的人“再练个三十年,或许可以让我不佩服一下”。本能主义的大师是康拉德洛伦兹,环境主义大师是斯金纳等人。这一部分看得人是血脉喷张,想当年我是多喜欢洛伦兹的书啊!他的《攻击与人性》《狗的家世》还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我是喜欢到五体投地的程度的。而弗洛姆大师也是我喜欢的大师,他的《说爱》《爱的艺术》简直就是经典中的经典。怎么也想不到弗洛姆挑出洛伦兹来单挑,太刺激了!在弗洛姆大师的独孤九剑之下,洛伦兹大师的观点被打得没有招架之力。其实倒不是洛伦兹大师的研究是错误的,而是洛伦兹研究的主要是动物行为,所以得到的知识主要是关于动物本能的知识,贸然直接套在人类社会,虽然初看有意思,但是毕竟有偏差。因为人有动物性的一面,所以洛伦兹的观点有其正确的方面,但是人更是社会性的动物,有性格,如果认为洛伦兹的理论可以支配人类社会的行为,那就错了。弗洛姆大师虽然从各种角度分析了本能主义的错误,但归根结底我觉得本能主义和弗洛姆的分歧在于:把人看做动物还是人?德斯蒙德有一个著名观点:人进化为人前作为动物生存了几百万年之久,本能根深蒂固,不可去除。而弗洛姆认为在人类社会,人后天发展起来的智慧、性格等等占了构成人类社会因素的80%以上的比重,而这些东西是人所独有而动物不具有的,所以本能主义是错误的。解决人类社会问题的关键是要处理好这些人所特有的问题,比如侵犯性,尤其是恶性侵犯。第二部分,弗洛姆从神经学、动物行为学、古生物学和人类学驳斥了本能主义的错误。说是驳斥,毋宁说是将侵犯性条分缕析,分为良性侵犯和恶性侵犯两大类。很不幸,恶性侵犯是人类所特有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也很庆幸,若残忍、残暴等恶性侵犯是所有动物的本性,那么有着原子弹的现今社会真是前途堪忧了。这一部分最精彩的内容是对三十个原始部落的分析。这三十个部落有的是幸福和平的部落,头领之所以成为头领,是由于慷慨的性格和出色的个人能力,这种部落就像《镜花缘》中的“君子国”一样以能助人为荣,甚至更好,因为这些人连争执都很少,君子国还有争执。而有的原始部落就以欺骗残忍为荣,每个人都以邻为壑,甚至父子兄弟夫妻都互不信任,没人知道另一个人的财产有多少。这让人对人类有了一些信心,原来我们的社会并非生来就充满了侵犯性,而是多种多样的。人类原始社会既然有这么多不同的形态,那么它们都生存在同一个世界,哪一种存活的概率更高呢?我想起美国曾经举行过计算机程序生存大赛,各种不同生存策略的程序在同一个平台上各展其能。有的程序极端自私,根本不与任何“人”合作;而有的程序就全是善意,对“人”全无提防。极端自私的程序和全无提防的程序生存率都很低,生存率最高的是一种“一报还一报”策略的程序:起始有合作意愿,如果对方合作,则下一回合继续合作;如果对方不合作,则下一步对对方施以惩罚。假如第一次对方不合作,而第二次合作,那也有在第二次惩罚后,再合作。弗洛姆没有设想这些文明碰撞后的结果,只是认为人类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是大师之作激发人的思维,使我想到了这件事。我觉得这条线对于我们文明的来源和未来有借鉴意义。第三部分是弗洛姆大师详论侵犯性,尤其是恶性侵犯,并且把希特勒当做一个例子详细进行了分析。我感觉对于希特勒的分析篇幅过长了,当然也留下一些印象:此人酷爱死亡,宁可拖着德国和他一起灭亡,真是个恶魔!相比之下希姆莱的例子要简洁生动一些。全书精彩之处很多,除了上面提到的,弗洛姆对荣格利用对神话的分析来分析人类潜意识很是欣赏,在本书大量应用,非常的精彩。弗洛姆大师立论严谨,将本能主义和环境主义批驳得体无完肤,固然是痛快。但是弗洛姆忽略了本能主义和环境主义的实用性。比如,洛伦茨提出增大生活空间以降低侵犯性;侵犯性既然是一种不时需要发泄的本性,那就通过体育比赛疏导人的侵犯性。在《简化》一书中,作者利用嫌麻烦,在填表时选择“缺省”的本能,将“捐献遗体”设为缺省项,解决了器官移植的燃眉之急。弗洛姆在尽情分析了侵犯性之后,并没有对人类如何走向美好未来给出直接有效如以上本能主义措施的建议。当然不能苛责大师,大师写本书时已经步入老年。正如莎翁年轻时写了四大喜剧,而晚期写了四大悲剧,弗洛姆先写的都是心理和性格的光明一面:《说爱》《爱的艺术》,而后期《人心善恶》《人类破坏性剖析》则专论人性之恶。一方面大师也是人,在老年显出悲观也是人之常情,另一方面,要相信大师的论断,从精神分析推导出有效的手段来引导人类走向光辉未来是我们的必经之路,但是这个工作姑且留待将来的大师吧。(是否就是阿西莫夫小说《基地》三部曲中的谢尔顿教授的心理史学?)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纠缠于性恶论和性善论的话 可以看看 但是所谓的恶 和破坏性又不完全相同 不同流派对破坏性的认识还又都不一样 虽然没法得到最完美的结论 但是看看各家的言论总是好的 弗洛姆真的不错
  •     看过最后恋尸的 两个章节,
  •     “爱有时会变成恨,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但是在这里我们务必把这层意思弄清楚:变得不是爱,而是受伤的自恋心理。也就是说,造成恨的原因并不是当事人的爱,而是他“非爱”的部分。认为唯有爱才会产生恨,这是把真理变成胡说。”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未完成的生物。 唯有对生命的爱才能打败对死亡的迷恋。
  •     陪伴了我好几个月 以后也可以时常来翻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