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火的日子

出版日期:2015-4
ISBN:9787218096832
作者:[美] 彼得·贝克(Peter Baker)
页数:761页

内容概要

彼得·贝克(Peter Baker)
小布什时代白宫现场见证人
深谙华府政治内幕的金牌记者
★《纽约时报》驻白宫首席记者
★ 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知名时政评论员
★ 超级畅销书作家
彼得·贝克长期为《纽约时报》报导与白宫相关的新闻,深谙白宫和国会的政治运作。他也是超级畅销书作家,著有《弹劾与审判克林顿内幕》《普京的俄罗斯》等作品,其作品皆以采访众多核心人物、研究海量政府机密档案、具备庞大的信息量为基础。
《交火的日子》为其最新著作,一经问世便受到广泛关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将其评为年度优秀读物,更被美国各界公认为研究布什执政时期的权威参考作品。

书籍目录

序 言 艰难的抉择 1
第1 章 布衣时代 15
从瘾君子到“救世主” 16
世家崛起的武器:石油与参政 20
“电线工”与“小混混” 24
史上最年轻的白宫幕僚长 29
第2 章 宦海小试 35
有利的政治筹码 36
强势的领导人有多重要? 39
文官统军,走向权力巅峰 45
坐上总统宝座的三重考验 50
第3 章 离奇组队 55
继承了父亲一半的朋友,却继承了他全部的敌人 56
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 60
能把最强硬的对手变成伙伴吗? 63
声东击西,敲定竞选搭档 66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 72
第4 章 偷来的宝座? 77
崎岖的竞选之路 78
千言万语敌不过一张照片 80
一波三折的大选夜 85
扑朔迷离的重新计票案 88
第5 章 菜鸟总统的强势副手 95
留下强势的第一印象 96
米德兰小青年的总统梦 101
欢迎来到布什的白宫 102
礼贤下士,树立敌人 107
强硬的切尼与脆弱的心脏 113
第6 章 最后的宁静 121
道歉也要刚柔并济 122
倒向一边还是骑墙走? 123
拉拢普京 130
切尼越强势,布什越省心 131
熄灭反恐警报灯 138
第7 章 恐怖之日 141
四百米高空上的悲伤 143
是谁下令击落民航客机? 148
谁胆敢对美国动手? 152
第8 章 复仇信条 159
危机处理,需要一点冲动 163
战争由他们开始,但由我们结束 167
他们需要的,只是你毫无修饰的勇气 168
密会的巨头们 171
支持与唾骂只隔一场演讲 178
第9 章 黑暗面的开端 185
金融制裁是首场战役 186
入侵伊拉克早有预谋? 191
看不见的武器 193
披上爱国的外衣做非法之事? 195
第10 章 邪恶轴心 199
脆弱的国内外战线 200
等待命运的宣判 202
切尼办公室:一个真正的权力中心 207
超级大国都在同一个地方栽跟斗 211
伊拉克才是重要的活儿 213
白宫的政治圈套 218
第11 章 布什的私心 225
谁才是邪恶轴心? 226
83 次水刑换来的情报 230
一只雌火鸡挽救了外交困局 233
部门间的地盘争夺战 241
改变中东政治游戏的格局 243
新“布什主义” 246
第12 章 兜售战争 255
打赢也是一种负担 256
冒烟的枪会变成蘑菇云 258
除了复仇,还有什么动机? 261
战争是兜售出来的? 264
最大的陷阱 269
第13 章 角力安理会 275
用人不疑,疑人也用 276
利用局外人化解个人矛盾 280
萨达姆必死无疑 287
离开战只差一个借口的距离 298
第14 章 乱局之始 305
面对疑似情报要做两手准备 306
战争刚开始就结束了 312
一条标语毁了完美的政治秀 317
第15 章 特工门危机 321
从速战速决到长期占领 322
违禁武器在哪里? 328
主动泄密,转移公众视线 330
第16 章 欢迎来到“自由的”伊拉克 337
主动出局?切尼的留任妙招 338
漫漫主权路 341
一笔交易换来的赞成票 350
秘密潜入:布什的伊拉克之旅 353
独裁者的末日 356
第17 章 致命情报 363
知己不知彼 364
萨达姆的致命谎言 368
不择手段的切尼 370
猛攻敌人的痛脚 380
这一次,布什主事 385
第18 章 恶战连任大选 389
从容应对辞职大潮 390
曾经的敌人可以是现在的朋友 399
打打感情牌 403
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辩论家? 407
第19 章 漫长的大选日 419
风度比胜负更重要 420
连任,布什进入精英总统行列 422
第20 章 内阁大换血 429
安插亲信,掌握实权 430
清除遗留问题 436
布什的演讲:做好你最擅长的事 440
第21 章 失落的切尼 447
让民主在伊拉克生根发芽 448
切尼的新使命 454
不要高估你的资本 458
第22 章 逃离华盛顿 465
布什的“业绩”:提名大法官 466
愤怒的母亲与固执的总统 472
第23 章 死亡飓风 477
飓风,卡特里娜! 478
任命合适的人,而不是你的人 489
第24 章 妥协与坚持 499
“断臂”的切尼 500
陷入窘境的国家安全局势 503
当美国摆脱石油的桎梏 513
第25 章 无人可解的纷争 517
副总统枪击事件 518
“请上帝保佑今天平安度过” 523
比海沟更深不见底的是布什的支持率 527
第26 章 深陷泥潭 533
另一个越战泥潭 534
斯诺的嘴被招了安 537
FBI 反贪搜上国会山 540
“头号敌人”伏法 541
布空城计,闪电访伊 543
第27 章 强硬到底 547
“居然有人劝总统和法院对着干” 548
“布什在拥抱普京上做得太过火了” 550
该不该干预黎以冲突? 552
撤了拉姆斯菲尔德 559
第28 章 布什的政治遗产 565
国家的狱卒 566
让总统押上一切,向伊拉克增兵 569
罗伯特·盖茨怎么样? 572
丑闻让我们丢了国会 576
让拉姆斯菲尔德尽可能优雅地退场 585
第29 章 华府大斗法 589
不肯认错的总统 590
大象们终于把话摊开来说了 594
伊拉克人想要一场内战,美国为何要阻止? 596
军方的反弹 599
第30 章 最后一张牌 603
让我来告诉你,什么才叫毁了军队! 604
最孤独的决定 608
他越来越像一名普通的副总统 614
第31 章 四面楚歌 619
切尼竞选总统? 620
可耻的对朝政策 622
老将接连出走 625
叙利亚响起核警报 629
驴象联合“炮轰”布什 629
第32 章 赖斯的进击 639
边缘化副总统 640
特赦利比 643
考虑撤军只是缓兵之计 645
切尼掌事的125 分钟 648
老实人背上了莫须有罪名 649
第33 章 众叛亲离 657
忍气吞声的切尼 658
高处不胜寒 660
休想戏弄美国总统 662
外交手腕的蜕变 669
第34 章 谁是政治赢家? 671
失宠了更要抗争 672
尴尬的人事问题 674
化解房地产危机 676
民众的支持和反感只在一线间 677
危机四伏的国际传话游戏 680
关注环境问题也是一种权术? 682
你不犯人,人亦犯你 685
第35 章 共和党内的明争暗斗 691
陷入党内包围圈 692
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作不同的争论 694
棘手的美俄关系 699
竞选总统和任职总统是两码事 703
政绩再多,金融危机一来就没了 705
花7 000 亿美元购买有毒资产,值得吗? 709
切尼的小小胜利 716
第36 章 最后一场危机 719
伊拉克的“战争遗产” 720
别对上级说“这是个蠢主意” 722
被扔鞋的侮辱 723
汽车行业援助计划 726
切尼绝非幕后操纵者 729
第37 章 首长间的背叛 733
腐败的赦免程序 734
“滑板车”并非泄密者 736
最后的人际阴影 737
奥巴马就职日的阴谋 739
新人换旧人 740
后 记 荣火时代 746

作者简介

真实记录布什—切尼政府的执政内幕
立体呈现美国烈焰四射的交火时代
布什与切尼,一个是初入政坛的总统,一个是深谙政治的冷酷副总统,他们在8年任期里经历了恐怖袭击、两场战争、金融海啸等一系列重大危机,成为继尼克松政府后最具争议与戏剧性的总统任期。
在这部近800 页的厚重作品中,《纽约时报》驻白宫首席记者彼得·贝克向读者展示了当代历史上意义最深远的总统任期,细述布什与切尼如何侥幸夺占白宫,一度被视为民族英雄而轻松连任,最终又在各种指责与背叛中告别政坛的曲折历程和内幕经历。对于两场失败的反恐战争,空前艰难的经济危机、各种不堪的外交困境,以及如何勾心斗角,赢得竞选与党派之争,本书都进行了精彩的再现。
本书还立体呈现了布什与切尼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早期布什依赖切尼,使后者成为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副总统;到双方不断成长,直至最后时刻的分庭抗礼。他们到底谁才是白宫的真正掌权者?而经历恐怖袭击后的美国是如何做出一系列影响世界的决定?本书给出了真实的答案。
谁赏识了谁?谁容忍了谁?谁背叛了谁?
最终,谁又成就了谁?


 交火的日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从表面上看,布什与切尼的故事早已为公众所熟知,但实际上,他们之间的真实故事以及8年来一起走过的岁月,比坊间的只言片语要复杂得多。笔者对包括切尼在内的许多关键人物进行了数百次访谈,并对数千页从未公布过的笔记、备忘录和内部文件进行了研究,描述了这段紧密的伙伴关系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戏剧性变化的。在两人合作的初期,布什只是一位未经考验的年轻总统,在许多事物上要依赖切尼这位经验老到的二号人物提供建议,但即便如此,布什也不是批评者们所说的“马前卒”,而切尼更不是所谓的“幕后黑手”。——书内摘这个世上的人很奇怪,你做多多骂,做少少骂,不做呢?也骂,但是总体而言,少做或者干脆不做还是骂得最少的!因为,你的前任已经替你把该挨的骂都挨完了。美国人民很幸运也很不幸的是,他们就摊上了这么一届想要多干点事的领导班子了,对,小布什和切尼这对儿。咦,为啥会说是领导班子呢?这自然不能不提到美国总统制的独特之处了,像我们通常会认为,总统候选人应该角逐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应该角逐副总统吧,但是看了这部书才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儿。凡是会这么认为的,肯定都是把美国的政局中的总统和副总统职位,和我们国家的主席和总理错误对应了。实际上,平日里的美国的副总统根本就是个花瓶的作用,而且连花也不会插,纯摆设的;如果桌上的水瓶不在了,倒是能拿来用一下。既然,副总统只是起到一个备胎的作用,所以美国人的政府领导班子干脆都是一套制的,副总统不是直接由选民公选出来,而是在美国的总统大选中作为总统候选人的搭档一起出现的,并且在搭档的总统候选人当上了总统后就自动升任为副总统了。便于继任接手啥的。总之,大选结果从来不取决于选民对副总统人选的选择,完全是取决于总统候选人本身。其实,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为何美国何以会有这样的选举制度出现,毕竟他们美国不是总爱天天嚷嚷着一些“民主”“自由”的吗,结果副总统的选举居然不是根据选民的意愿,而是要靠谁当上了总统来定夺,实在是有些儿戏了。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美国总统和副总统的选举流程。首先,两党内部各自竞选出将要提名的总统人选,各党的副总统候选人只是作为总统候选人的搭头,甚至有在角逐党内候选人激烈的情况下,出于种种原因妥协成为一起搭班子选举的副总统候选人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并不鲜见。然后,到了大选前俩党开始角力了,由党内提名的总统人选和搭头副总统人选一个州一个州的想方设法的游说,就是把自己以后可能的施政纲领给吹到天上去,从选民的手里骗选票啰。再然后,大选投票后再一个州一个州投票计票,最后汇总出全国票数,选出总统。如果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可别想得太美,竞选失败的那方是可以提出质疑,要求重新计票的( ̄ー ̄〃)而最近通过重新计票上位的那位总统就是,没错了,还是小布什总统。别听他们美国人吹得“三权分立”天花乱坠的,但是在美国政府里总统虽然还不是一言堂,可总统想绕过议会和最高法院干点什么,简直不要太容易啊。所以千万别太高估了美国人的那套“民主”作风。基本上,历届的美国总统们执掌大权,而副总统们却只能寄望于总统赶紧有个啥好歹的,自己这个备胎也好能顶上去。这种关系就算要类比,大抵也只能是用古代的皇帝和太子的接任制度作类比了,还得是个全方面削弱版的。至少古代的皇帝,别管他有多不情不愿的,少少的也会培养一下太子,但是今日美国总统,可就完全不必费这个心了。所以,小布什和切尼这对美国总统与副总统的另类关系,自然就如内容简介中写到的那样,——“谁赏识了谁?谁容忍了谁?谁背叛了谁?最终,谁又成就了谁?”政治世家、家境优越、性格外向、身为会被周遭人寄予厚望的长子、还有一个成功得会带给人莫大压力的父亲……看看这些前缀,很容易令人理解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小布什为什么会是一副憨头憨脑的“黑羊”模样。我们不应该奇怪于对方寻常时趾高气昂的姿态,想想吧,他有那样的家庭那样的出身,这不是很正常的吗?而切尼出身平平,至于其他更多的,哦,天知道,我连自己的国家当过副主席或副总理的都有谁都不知道呢!好吧,不管怎么说,反正小布什和切尼彼此选择搭班子可不是为了什么友谊,甚至他们俩说不上是亲密的朋友,更多的只是单纯地工作伙伴关系。但这恰恰是最大的问题呀!没人想过嘛,当彼此间的关系只靠纯利益来维系,固然更加简单,同样的会更不牢靠。感情是人际关系间的润滑剂与粘合剂,人们会为了感情而软化迁就对方,但是不谈感情的情况下,就没那么幸运了。作者老道的写作手法对布什和切尼的白宫岁月进行了全方位的生动再现,用翔实的细节为我们充分展示了两者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堪称介绍两人持政时期情况的非常全面的一部新闻纪实作品。这不是一部你心烦意乱的时候还能读的下去的书,但是只要你给它一个机会,就会发现这书出乎意料的好读,令人想要一口气读完。或者这也托了翻译得实在流畅的福?至于说到书的内容,感觉权威推荐里引用的诸多的各路媒体点评虽然有些说得太过夸张了,但基本上把我能讲的都讲完了。轻快明了,细节详实,令人印象深刻。书中少纯属个人臆测的当事者心理活动描述,多是记录了当事人眼见的对方的言行反应。但与其说作者是在真正的公正客观,还不如说是在玩一种很不美妙的平衡,一会同情布什一会同情切尼一会同情政府一会同情公众的,切换得太过频繁让人看得有些混乱了。我们只是历史的记录者,不应该掺杂个人的感情。好比方第22章逃离华盛顿中那位因为自己的儿子在入侵伊拉克战争中死难的美国女性辛迪·希恩,在和小布什本人会面的一年后改变了态度,斥责他的漠不关心,见面的时候只称呼她“妈妈”,甚至不知道她死去的儿子的名字。小布什的助手们找到了他们2004年他会见希恩时的照片,都是小布什拥抱她、握着她的手或者搂着她的肩的照片,他们想向媒体公开这些照片,以反驳希恩的话。小布什阻止了他们。这里作者虽然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总给人感觉好像这位女士是在无理群闹似的。可是,真的是这样吗?难道说肢体上的揽肩或者拉手甚至拥抱,就能代表发自内容的在乎这个人了吗?如果说这样的话,难道西方的女性容许男性对她行贴面礼,就能代表这位女性对这位男性心怀恋慕喽?还记得日漫《美少女战士》里30世纪水晶东京的孤独的时间之门看守人的冥王刹曾对小阿兔这样说过:拥抱和亲吻这些并不是独一无二的爱的证明,小淑女,怀抱着思念静静地从远处注视对方,也是一种爱的形式。可惜,那个时候的小阿兔还是只熊孩子,根本不懂这么深沉的感情表达方式,她需要的只是抱抱亲亲;同样的,或许对那位美国母亲来说,固然与总统亲昵的肢体接触令人受宠若惊,但她更希望的是能够听到总统嘴里说出自己孩子的名字,这样至少表面他知道有这样一个士兵的存在……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从文学角度来看,作者文笔很好。我读过最好的传记之一。
  •     非常优秀的纪实写作:所写基本有出处(没有注释也看得出来)、语言流畅还带点幽默、重视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可以从此管窥美国高层政治的运作。对比切尼的回忆录,会发现切尼选择性略过了一些事。翻译中有一些明显错误,如把“陆战队一号”翻译成了“海军一号”把“一星准将”写成“一星少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