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书评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44265416
作者:[日]远藤周作
页数:234页

沉默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十七世纪上半叶,葡萄牙神父洛特里哥为要探明他深深敬重的神父费雷拉在日本弃教这一传闻的真相,也为了洗刷神父弃教带来的耻辱,决定与另两个神父一同到天主教被禁的日本暗中传教。在日本,他看到了生活在极度贫苦中的民众,看到他们对信仰的强烈渴望,这一度深深激励他。随后,他经历了立意殉道的亢奋、目睹信徒惨死的悲悯,也经历了逼迫降临前的恐惧、长期躲藏后的倦怠,以及对自身勇气的怀疑,甚至惑于来此传教的意义所在。当他终于又重拾信心,走向殉道之路,却得知几个已同意弃教的信徒,因为他的不肯弃教而在继续遭受残酷刑罚。他感到自己和众人都在 神的沉默中备受煎熬。但就在那时,他又一次看见耶稣的面容,不再如从前展现的那样,充满威严和荣耀、或是忍受着痛苦却美丽,而是瘦巴巴疲惫不堪!专供弃教者践踏的那张圣像上的面孔模糊不清,难过似的眼睛似乎在说:踏下去没关系,我就是为了要让你们践踏而存在的。于是神父真的踏了下去。书的最后写道,“为了了解他的愛,到今日為止所做的一切都是必要的。……而,那個人並非沉默著。縱使那個人是沉默著的,到今天為止,我的人生本身就在訴說著那個人。”另外,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吉次郎,他一次一次背教、出卖,几近毫无廉耻,但也一次一次要求告解,一遍遍对神父说:这世上存在着强者和弱者,而我就是天生的弱者啊!以下是感想:1、关于 神的沉默a. 鉴于人生多艰、世事反复、命运无情, 神的沉默、甚至 神是否存在近乎永恒的谜题。寻求者不得不看 神的沉默为世上最大的奥秘,并信 神与世界之间隔着无法跨越的界限,隔着一道帷幕。 神的沉默,根源不在他,而在这个世界和我们的局限性,那沉默是必然的,他的显现是奇迹。b. 我相信许许多多信徒都不同程度地经历过对 神是否真实存在的怀疑,有过被离弃的感受。而主耶稣曾在十字架上喊道,“我的 神,我的 神,为什么离弃我?”是否,他通过这种方式告诉我们,哪怕这一经历,我也先于你们受过了,所以,不要怕,你以为没有我的地方,我已到过。c、说到底,以上一切感想都是观念层面的东西,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煎熬和黑暗,不可能有真实的体会,所思所想如此苍白。唯有试炼来到之时。2、关于洛特里哥神父的弃教a. 对于天主教的洛特里哥神父,弃教很可能意味着地狱就是他的归宿。但他不能看自己的灵魂重于那几个日本信徒,即便他甚至不清楚他们是否真正信 神(而对此时的神父而言,这点显然已经不重要了。信 神意味着效仿主耶稣,他存在的意义是侍奉这世间的最卑微者。b. 神父其实并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为他人弃教只是掩饰自身软弱的借口。但这一点也展现出信仰的特质:你永远无法确信自己所朝向的方向,只能在那强烈的感动和信念中孤注一掷地冒险。就好像当人问,凭什么信?我当然会说,若没有 神,生命就没有意义。但我同时也知道,这并不是 神存在的确据,确据只在我那不足为凭的心。c. 洛特里哥神父在弃教的同时弃绝了骄傲的里衣,他真正做到了降卑到底。经上说, 神应许了“余民必归回”,也就相当于“必有余民归回”,而你和我是否在其中,并不那么重要。这样的盼望,该是多大的信心!

与我们都有关的困惑

这是一本有关天主教的小说,然而又不尽然。首先,贯穿于小说中的是作者作为一名教徒对于天主的追问:为何在信徒为之受苦、为之殉教之时,天主却永远沉默?小说中给出了这样一个解释:天主在陪伴我们受苦,并未离我们而去。但是,确实,天主在绝大多数情形下,是沉默的。这个答案很残酷。可是作为一名非教徒,我无法感同身受地体会这样的答案对于信徒的沉重。但是,这样的问题就只有信徒才会面对吗?记得在上哲学课的时候,老师放了《花生》的片段,有关Great Pumpkin,有兴趣可以再翻出来看看。小男孩(反正不是Charlie Brown)相信,每年万圣节,The Great Pumpkin会降临到最虔诚的信徒身边,为他带来无数的玩具。不过,事实是尽管男孩无比虔诚,却从来没有见过The Great Pumpkin。老师自己是犹太人,他说他看这段动画的时候,被其所提出的深刻问题所震惊。因为其实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上帝的存在,而或许上帝只是另一个The Great Pumpkin罢了。Is belief in God basic? Perhaps, but what about this problem?但是一个在纽约搞艺术的女生突然说,这其实是一个忧伤的故事。作为一名艺术家,她相信自己总有一天可以做出绝世之作,如果不能在有生之年功成名就,至少也留下身后之名。可是,实际上她的这种信念,与相信The Great Pumpkin的男孩又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这样一种信念值得她为止奉献一生呢?我也与她有同样的、其实没什么根据的固执的信念啊。我相信我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但是我并没有这样的证据啊?即便我在中国最好的医学院之一,即便我对于医学有无比的热爱,但是生活从来没有对我有过这样的承诺。这其实是一个有关所有人的问题。其次关于司祭的选择,司祭最终选择弃教,是为了天主教所奉行的“爱”。司祭并没有拘泥于教条,而是用背叛教义的方式维护了教义。这种放弃规矩而做正确的事情的选择,在远藤周作晚年的《深河》中也有体现。于是又有了说不清道不明的“什么是正确的事”。真麻烦啊~~~老师曾经介绍过关功利主义,我对于其态度从赞同(因为它理性)到厌恶(因为“理性”是模糊的),到现在的又有一些赞同……至少,功利主义提供了一种选择,至少在面对道德困境的时候不会完全束手无策。在找到更好的道德基点之前,功利主义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评判标准。所以,其实远藤周作在小说中所崇尚的,就是在挣扎过后选择的功利主义。但是归根结底,功利主义只是通往道德的一条道路而已。还有很多的路可以走,人也可以选择不道德(虽然我认为道德是人的born tendency……乐观吧……)。先就这样吧~

上帝就是一条沉默的深河

信上帝的人都知道,教义中有名句告诫人:不要向上帝追问真相。这句话对反尘之人来说,便是:不要向自己追问真相。这本《沉默》在许多人,无论他信教还是不信教,在他们眼中,都几乎不是一本小说,而是一场历史,一段无法忘却的回忆。那是德川时期。读过《德川家康》的人都知道,德川家康在晚年多次讨论到宗教的问题,尤其是西方的教,那些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红毛人信的教。但那是小说,那里写到的故事,与真相相去甚。真相是,从德川二世开始,幕府便大规模迫害教徒,主要是天主教徒。这部《沉默》的故事便开始于这里。一个叫费雷拉在传教士在驱逐的大风浪中,冒死留了下来,藏在民间继续进行他至高无上的传教工作。但几年之后,教廷得到消息:费雷拉已经叛教。为了查清真相,教廷边派了洛特里哥等人到日本。洛特里哥一众人在一个叫吉次郎的日本教徒的引导下,偷偷溜进入长崎郊区。在冒险的传教过程中,洛特里哥经历了种种感动和迷茫。在西方世界,他从来没有对上帝怀疑过。但是到了这里,对于对这一切都沉默不语的上帝,他第一次沉默了。东方和西方,土地和岩石都长在一起,无法分割,但文化却始终是断裂的。天主和佛陀,给芸芸众生的希望之国和彼岸他乡,也永远文法融为一体。在字里行间的许多地方,总会不时的掩卷沉默: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才支撑像费雷拉、洛特里哥、卡尔倍等人敢于横渡大洋,远赴东方,即使是死亡临头。其实他们渡的既不大西洋、印度洋,也不是太平洋,更不是日本海和伊豆湾,他们渡的是东方和西方之间根本无法横渡的天堑。洛特里哥肯定要遭受磨难,像唐僧一样;卡尔倍也要遭受磨难,却更多是心灵的,那是来自天国的苦痛之声。但上帝面对卡尔倍的苦痛与疑惑,依然沉默不语。上帝在这里,在这本书里,在圣经里,在宗教里,在万万千千信徒的心里,上帝其实不是上帝。上帝是一个念想,像一条河,一条可以席卷一切包容一切的大河,就像远藤周作另一本名作《深河》里写的那条河,那条恒河。最后,终于,洛特里哥见到了费雷拉。在费雷拉的眼中,上帝什么都不是,上帝就是一切,就像那下传说中的基督,那些沧海桑田里的耶稣一般。放弃一切,便是收获一切。这才是真正的信仰。(私一句,第一读这本书的时候,匆匆就过去了。重读之时,大为感动,感慨万端,所有心绪都无法用语言细说。)所有信上帝的人,你要读这本书,无论你的心里充满了喧嚣还是沉默。所有恨上帝的人,你要读这本书,无论你的心理充满了愤怒还是沉默。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前言:我为这本书流了三次泪,所以我觉得我应该写点什么纪念一下。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宗教信仰的书,更是灵魂对上苍的诘问!流泪是种珍贵的情感,证明心中某个地方还很柔软,抑或脆弱。我感激和这本书的缘分。以后我会不断回味咀嚼。{第一遍粗读下来的感官书评}————————常去的那家独立书店枫林晚搬家整修后重新开业了,因为之前在那边看到过一本我书单上的书wabisaibi,在网上买了好几次都说没货就只好重新回去找。书店装修得很漂亮,楼上是书吧,咖啡馆,还有可以躺着看书睡觉的地方,非常温馨。但我没找到我要的书,于是随便看看选了几本书,其中就有这本远藤周作的沉默。远藤周作我一直久闻大名,因为在日本的时候书店图书馆的名家推荐里面必然有他,看都看眼熟了,但我不清楚他具体是写什么的,也没兴趣了解。而《沉默》吸引我的呢,是封面的一句话:雨,未曾有过片刻的间歇,不断地落在海上。海杀死他们之后,也一味地沉默不语。(所以说一本书的营销是很重要的,封面设计,封面用语以及名人推荐等等...)这句话莫名打中了我,有种无端的悲凉从后背渗出。【远藤周作其人】日本战后第三批新人派作家,日本信仰文学先驱。打开作品才发现原来是个写宗教与信仰的天主教作家,其实这个时候有些后悔,这类文学本能地觉得会很枯燥和学院派,甚至陷入神棍思想,但不管怎么样,买了就先看下去吧。【作品阅读感和印象】翻译很有日本文学语感,非常流畅和自然,不矫情,冷冰冰的叙述却又不枯燥乏味,很好贴好人物剧情和环境,赞一个。这书属于两口气看完的,一口气看了百来页,第二口气再看完后面。1.剧情悬念设置得很好,从一开始的费雷拉神甫弃教作为线索,开始了主角第一视角的观察和感受也让人很清晰看到了当时日本民众对于信仰,对于生命的态度。卑微而悲苦。令人唏嘘。而主角洛特里哥的心路历程一路写来也令人伴随着他心潮起伏。耐看,好看,看似简单的发展,却越来越打入灵魂。2.人物这本书的主要人物不多,主要分为神甫,贱民,筑后守三方,主要以洛特里哥,吉次郎和井上大人为代表。我觉得沉默的厉害之处就是人物绝不脸谱化,非常接地气和人性化,我们看到的不是简单粗暴冷漠的反派官僚,也不是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神甫,更没有愚钝卑贱无耻的贱民,虽然带有这三个阶级的特色,但却又从细节证明了人性的复杂。没错,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人性的复杂!不是那种世态炎凉的人性复杂,而是...世上没有所谓泾渭分明的好人坏人,正义邪恶,愚蠢与智慧,这才很难将人来定性是好还是坏。洛特里哥其实绝对是个视死如归的硬汉神甫,可是在最后,他还是弃教了,我不想剧透,而我觉得情理之中,如果最后那震撼的一刻他没有弃教而是追随那个人,那才是真正的弃教。太复杂了,人性,我想说的太多,这边写不下。我为吉次郎哭了两次,鼻酸了好多次,这个人物是这本书的点睛之本。也是真正将神的沉默演绎出来的呐喊,为什么!为什么如此沉默!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所以真正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这才是神真正沉默的原因。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的挣扎苦痛,神根本就看不到,我们感受到的都是自欺欺人的情绪!所以为什么我是无神论者,但却相信上帝的存在。上帝是宇宙绝对真理,而神只是人类巨像的希望和灵魂寄托...其中一次我流泪是因为,我也跟吉次郎和洛特里哥一样,对自己的软弱不堪直视,无法相信神的见证,是个弃教的元基督徒,却一直不愿承认自己曾是基督徒,因为有一天,我发现,如果我没有变成更好的自己,不是神不存在,而是我们所谓的神,一直都是自己的灵魂正道。最后为了无辜民众战胜自己而弃教的洛特里哥,已经自我封神。

沉默,行在无路的荒原

读远藤周作是个偶然,那时刚结束在印度的旅行回国,开始读一些关于印度以及印度宗教方面的书籍,以便了解这个我所喜爱的国家并尽快回去。于是在一大堆各种描写印度宗教以及恒河的书里我便看见了远藤周作的那本《深河》。《深河》相对来说,让我有了一次轻松并且愉快,连带些许思考的阅读体验。远藤周作的《深河》描写得便是印度的圣河-恒河。或许是古老的恒河所引发的关于生与死,轮回与来世的共鸣,《深河》这本书在我心中的价值一直很高,甚至是无与伦比的。《深河》讲述得是一个前往印度圣城瓦拉纳西的日本旅行团,成员性格迥异:深信妻子会再度转世的孤独男人;将心事寄托于飞鸟的作家;曾在缅甸历经炼狱之苦的退役老兵;被教会驱逐的神父,以及认为自己无法再爱上他人的离婚女人。他们带着各自千疮百孔的人生,背负自己深深的原罪来到瓦拉纳西,在深河里寻求净化与精神解脱。恒河是一条蕴含着生命,轮回,来世,救赎与解脱的河流。就像远藤周作小说里渗透的思想,也正是生命,人生,思考,基督思想。所有的一切都是沉重的,甚至是绝望的。他的文字是一种不可抗争的力量,又时刻在进行着反抗与批驳。”人间深河的悲哀,我也在其中。“大概很多人忆起《深河》首先会想起小说里的这句话,书中那些渺小又悲哀的人物被生命的长河与不可抗拒的人生践踏着,却又作出一副极力抗争命运的态度,最后像很多人那样还是被淹没在了生命的河水里,而现实中的你我又何尝不是呢。被人生践踏却又像勇士一样无所畏惧地面对它的残忍与孤独。远藤周作,一个日本天主教作家,十岁时受洗,文字里渗透着基督思想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在大陆仅出版了《深河》与《沉默》的作家,85年的时候山东文艺出版了他的《恶灵》,因时间太长,已经很难再找到这本书来读,我只读过《深河》与《沉默》,这两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其他书籍所没有的。读完《沉默》我似乎有些明白为何远藤周作嘱咐其家人在他病逝后将这两本书放入灵柩与他永生相伴了,不会将一些冠冕堂皇的词汇与句子加在他的文字上,但说《深河》与《沉默》是日本文学的巅峰之作却也毫不夸张。读远藤周作的时候让我常常想到三岛由纪夫,尽管他们是风格及思想截然不同的作家,但他们带给我的阅读体验几乎是在一条线上,同样的震撼,无与伦比,都是需要用心去读的文字,读完后会带来一种沉重的思考。有些书籍,你可以经年累月地一次次反复阅读。《沉默》是我最近才读完的。它不应该是一本小说,更像是一种对自我信仰的探索与剖析。德川二世,幕府对所谓的”异教徒“展开大规模的迫害,包括当时的天主教教徒。故事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一位叫费雷拉的传教士在驱逐的风浪中偷偷藏匿于日本继续传教工作。几年之后,葡萄牙教廷接到了费雷拉弃教的消息,为了暗查真相,教廷的几个传教士在日本人吉次郎的引导下,偷渡到日本长崎,而费雷拉曾经的学生洛特里哥神甫也在其中。洛特里哥神甫与其同行的神甫卡尔倍藏匿于山中小屋偷偷地传教,听告解,讲奥迹,并在奉行所发现之前为了保住生命去传教而决定与卡尔倍分道扬镳。洛特里哥经历了迷茫,孤独,悲伤与信徒的出卖,开始怀疑这个一直存在于西方世界的神为何在信徒深受的苦难中一直沉默不语。他开始怀疑与质问神的沉默。读《沉默》的时候,内心打了好几次颤,奉行所劝说神甫弃教,神甫忍受内心万般凌虐与挣扎,坚定信仰,绝不放弃天主教。奉行所说践踏神像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你只要抬起你的双脚踩在那张你曾经深深爱着的圣像上。神甫被关在黑暗且充满尿骚味的小房间里,他听见黑暗中传来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守卫的打鼾声,而费雷拉却告诉他,那种声音是信徒的呻吟声,日本政府为了让信徒弃教而对其采取一种名为”穴吊“的刑罚,奉行所说只要洛特里哥神甫弃教,处于刑罚中的信徒便可以获得救赎。看到这里时,内心是有一种颤栗的,神甫在弃教与不弃中挣扎,弃教代表了放弃信仰被教会驱逐,不弃教信徒就会遭受痛苦。费雷拉对洛特里哥神甫说,”基督会为人们而弃教,为了爱,即使牺牲自己的一切。“在我看来洛特里哥神甫弃教成就了宇宙中的另一种更为真实的爱。信仰是永远不会丢的,即使当你放弃你深爱的宗教与万能的主,但神是不会抛弃你的,神沉默,但神与你遭受同样的苦难,所以其沉默。洛特里哥神甫最终明白他只是以不同的形式爱着神,他背叛了教会却没有背叛他的神,而他的神并非沉默着,祂遭受着他们的苦难。神甫并不孤独,因为神用沉默回答了他。神甫最终选择了对神的不同信仰,他放弃宗教但坚持了自己的信仰。当宗教里开始充斥着形式,以及束缚的枷锁,你爱着的是神圣的形式还是你心中的神。当剥落宗教的枷锁,才应该是信仰的本质。对圣经里的句子与片段只剩些零零碎碎的记忆,阅读它是很久之前的事情,可能无法说出以及写出圣经里的句子,但是,已见,神沉默,因为神存在,其沉默,是与我们同样遭受着苦难。远藤周作的文字有这样的魅力,他的小说有一种气势恢宏却又不失真实与思考的魄力,因为他是远藤周作。

要不要读远藤周作?

远藤周作是怎样一位作家?为什么要读这个名字有些拗口、名气也不是很大的日本作家?对这两个问题,《沉默》腰封上的两行字给出了回答——格雷厄姆•格林说:远藤周作是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20世纪天主教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沉默》堪称战后日本文学代表作。约翰•厄普代克说:《沉默》忧郁、冷峻、深沉、雅致,引起心灵深处的共鸣。经常被视作不靠谱的腰封,其实也暗含丰富的信息。所谓人以群分,比如,看到是这两位在评价,也就大概明白了远藤周作的地位、风格,以及被接受的程度。这三位都算得名头响亮,却好像又没响亮到不去看两本都不好意思的程度,比如像菲茨杰拉德和塞林格,像村上春树和太宰治。甚至他们三位连名字都一样有些拗口。前几天刚好看到止庵说:如果要在世界范围内推举一位非常会写,也写得很好,作品既深刻,又好看,可以欣赏,还可以消遣的作家,我大概首选格雷厄姆•格林。看了这段话,俗人如我心念一动,觉得原来如此,很想找两本格雷厄姆的书来看。远藤周作也是这样。他多写边缘的人,注重对心灵与生命的追寻,又是一个在日本人中占比不到1%的天主教徒,这些都注定他不会有多么高知名度。但他也是非常会写,也写的很好,既深刻,又好看,看的时候很吸引人,看完了深受震撼,放下书还能一想再想。有时候会觉得恍惚。这个年头,水果机都出到5了,某星都S4了,苍老湿都书法大家了,海天都盛宴了,保时捷都降价70万了,那么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玩的真实的东西,干嘛要去做看书这么没劲的事情?探究什么心灵和生命的意义?但就是有那么一些人,早在几十年前,一样面对着当时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种种好玩的真实的活色生香的好玩东西,却依然选择了将心中所想形诸书本,去探寻心灵和生命,并传承至今,并依然让看到的人受到震撼,难以忘怀。

我们都是神的子民

这书放在我桌子上很久很久了。2016年真是奇特的一年,《血战钢锯岭》和《沉默》两部形式完全不一样却都是诉说信仰的电影上映了。也是在2016年,我离所谓的信仰进了一步。中国人是不信神的。但是中国人却也是有信仰的。所信仰的东西不是某个具体的神,也不是某个宗教,自古以来,中国人信仰的都是仁义道德。而这几年来,仁义道德这个信仰也几近于崩坏了。昨儿无意中看到有人说尾崎丰,被誉为日本 10代的代言人 ,他深受欢迎,因为他身上有着10代人的特质,反叛,敏感,迷茫。他成为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神”。有人说,10代的日本年轻人,当时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吃喝不愁的时候,有时候吃得饱了穿得暖了,人就爱瞎想,于是这帮年轻人啊,就想啊想啊,迷茫了。这时候尾崎丰出来了,唱出了他们的迷茫,成为了他们的偶像,而他的英年早逝,让他直接封神了。感觉怪怪的,但是又很能理解。人活着总得有个说法,有个奔头。人很有意思,总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于是自顾自的安上了神,自己有了来路,还得有个去路啊,什么西天啊什么天堂地狱啊,变得顺理成章。说白了,人世间太苦了。身体上的苦痛,精神上的孤寂,无一不折磨着人。你知道什么最折磨人吗?孤独。于是我们时常与神对话。痛苦,悲伤,快乐,全部都告诉他,他永远不会出卖你,嘲笑你,背弃你。那就是神。身处于欢喜之中的人们忘了,神不会说话。子民为了生存受苦时,他保持沉默,子民遭遇身体和精神上的考验时,神还在沉默,当子民为了神而受苦时,他依旧沉默。子民们开始呐喊,开始痛苦,开始质疑,开始绝望,开始抛弃神的时候。他们忘了,那些折磨他们的人,逼着他们放弃的人,也是神的子民。神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留下悲伤的泪水。可那也是神的怜悯。我一直认为中国人之所以没有信仰是因为他们更务实。他们更愿意信仰更加强势的神,他们才不要对子民一视同仁的神,他们只需要强硬的神。人性本恶,可见一斑。可越是这样越需要善的存在,越需要神的存在。善不是来自于表面,而是内心。所以即便他们脚踏着圣像,即便他们说出了弃教,他们仍旧是神的子民。

沉默

《沉默》是一部诠释信仰的非同凡响的杰作。作品讲述德川幕府时代,葡萄牙耶稣会司祭洛特里哥偷渡日本,暗查恩师费雷拉因遭受“穴吊”之刑而宣誓弃教一事。远藤周作行文深沉雅致,在记叙洛特里哥艰难的传教与寻访过程中,渗透着关于生命、宗教、文化、历史的沉重追问。1996年,远藤周作病逝于东京,临终前特嘱亲人,将《沉默》《深河》放入灵柩,与之永生相伴。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是天主教从最初传入日本到最终为德川幕府所扼杀的一个世纪。禁教时代,以洛特里哥为首的天主教神甫远渡重洋,偷渡日本,而他们看见的却不是上帝护佑的世界,这里甚至没有信仰根植的土壤,当地信徒的生活极其贫困悲苦,为坚守自己的信仰悲惨地殉教。他们被绑在海中的木桩上,昼夜经受海浪冲击,直至死亡;他们被倒吊在洞穴中,血液从耳后的伤口中滴落下来,发出来自地狱般的痛苦呻吟。神甫祈祷着,请解救信徒于死境吧,主沉默着。掌权者说,神甫,宣誓弃教吧,只要你说一句弃教,这些信徒就可以存活。神甫祈祷着,请解救我于这两难的境地吧,主依然沉默着。主真的存在吗?如果主真的存在,为什么任由他的信徒经受摧残迫害而不置一词?如果主不存在,那些殉教的信徒,那些传教的神甫,一生都只是一个荒谬的笑话。洛特里哥祈祷着,祈求着,面对主的沉默愈发痛苦和迷茫,他质问自己,坚持不弃教到底是出于对主的信仰和忠诚,还是因为害怕像费雷拉一样成为教会的污点?洛特里哥弃教了,当他是神甫时,他因目睹信徒的殉教而痛苦,当他脚踏圣像时,也再无解脱可言,他因牺牲了相信是最圣洁的信仰而痛苦终生。这是费雷拉的悲剧,是洛特里哥的悲剧,是千千万万殉教或弃教的信徒的悲剧,而主永远沉默。《圣经•旧约》中说:不可试探你的神。主的作是神迹,主的不作更是神迹。书中那看似卑劣的吉次郎发出的呼喊何其正确!我们并没有做什么坏事,为什么主要赐给我们这么大的痛苦呢?你以为我高高兴兴地踏过圣像吗?我天生就是弱者,上帝却要我模仿强者,那毫无道理可言!信仰理应属于和平年代,属于适宜传播的丰沃土壤,而在禁教时代,坚定者必如殉教的卡尔倍神甫和众多信徒一样,因信仰而被火焚烧或深入海底,动摇者必如弃教的费雷拉神甫、洛特里哥神甫和吉次郎一样,成为教会的污点被永远驱逐。但我并不认为殉教的卡尔倍神甫神圣,弃教的洛特里哥神甫卑微,他们有的为信仰牺牲了生命,有的为生命牺牲了信仰。爱不止一种方式,未必要用宗教的极端形式来表达。如果主永远沉默,那么人,总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事物一经存在,便永远存在

事物一经存在,便永远存在,纵造物主也其奈他何?与《深河》相比,《沉默》完全在一个天主教框架内叙事,表面上写的是上帝缺位(沉默)情况下教徒的内心交战,而深层次上则是一个自我完成和重新体认信仰的故事。“在这个国家,我现在仍然是最后的天主教司祭。而那个人并非沉默着。纵使那个人是沉默着,到今天为止,我的人生本身就是在诉说着那个人”。从追寻上帝最初的灵肉二分,到最终的亲近合一。《沉默》依然与《深河》遥遥呼应,表达了远藤周作异于天主教正统教义的某种倾向,我认为即是一种神秘主义的倾向。神甫最后的觉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如果说,《深河》的思想是横向延展探寻的话,那么《沉默》则是纵向的深入求索。这两部小说给我的冲击和震撼,非常大。

震撼着享受一下

没读的时候,我就是好奇的想知道,为什么如此多的人承受苦难,他们信仰的上帝却沉默不语?洛说,他在和他一起承受苦难,他在用沉默爱着所有人~洛说,他没有沉默,他在用一生的经历诉说着他~这是一个关于信仰的深沉的故事,我不知道自己的信仰是什么,有时会觉得可怕!怕自己没有勇气,没有坚持,没有目标和方向,然后随波逐流。在书里,我看到了别人的信仰,坚持,思考,怀疑,呐喊,崩溃,与身心融合,对自己的探讨,整个过程都在震撼着我。没有经历的我,放下书,却没办法共鸣,只是享受了一下另一个世界的生活。但这对我来说就够了,直到有一天,我也许会面对这些,才会理解书里的故事,它对我,又会怎样呢?

你的软弱被祂原谅

两年前读这本书的时候,无非是被封面语所震撼“雨,未曾片刻的间隙,不断的落在海上,雨杀死他们以后,也一味的沉默不语。” 我还记得那是一个刚考完期末考试的下午,重庆下起小雨,我回成都的火车票定在了翌日的早晨,而赶着回家的寝室好友早已匆忙离去,一种难以言说的孤寂彻底击倒了我,人的渺小与世界的无常让我顿时不知所措。毕业了快一年, 这本书一直束之高阁。昨晚突发奇想的取来读读,不想却是另一番体会,是沉默残酷之外的一种温暖。一句话从我的脑袋里蹦出来“你的软弱被祂原谅。”这本书里最栩栩如生的人物莫过于吉次郎,读者先从神甫的视角里认识他,多么可悲的人物,即使是在自诩高尚的神甫的书信里,也难掩对他的唾弃,(“他很狡猾的装作没有听到我们问他的问题,脸上浮出悲屈的浅笑,对人做出谄媚的微笑是这人的坏习惯。”“在漫长的旅途中,吉次郎不但帮不了大家的忙,反而会增加麻烦,会是跟我们立场相同的人吗? 不,不可能,信仰绝不会让人变得这么胆小,懦弱。”)吉次郎的所作所为是软弱的,是屈服的,甚至怜悯世人的神甫都不愿意为他做一次真心的奥迹,神甫质疑他的信仰,可他真的没有信仰吗?出卖神甫的那一天,虽然知道自己是叛徒,但看到神甫不相信自己的时候,他还是会痛苦,(“神甫连我也不相信?”他站立着,褥着草叶,以微弱的声音嘀咕着,“已经没有人相信我了。”)出卖之后,他跪在地上,嚎啕大哭,“我是弱者,我无法变成像茂吉和一藏那样的强者。”读到吉次郎一次又一次的去找神甫忏悔,“神甫,神甫,我要忏悔,请你听我的告解”我想起故事开篇是神甫初遇吉次郎的描述(“有一件伤脑筋的事,他非常爱喝酒,一天的工作完毕后,他把工头发给他的钱全部拿去喝酒了。而他烂醉如泥的样子,让人觉得他是想忘掉内心深处的痛苦回忆才喝酒。)吉次郎的心里也因爱主而愧疚,只可惜这份愧疚却从不被世人所同情。故事的结尾,我相信神甫因为他而感悟到了何谓救赎,所以神甫最后一次逾越职分的奥迹却是最为真挚的,读到神甫说”要裁判的不是人,而且最了解我们弱点也只有主” 我想起1 Samuel 16:17 For the Lord does not see as mortals see, they look on the outward appearance but the Lord looks on the heart. 谁又能断言弱智不一定比强者痛苦呢?很多时候我都觉得现在的自己像极了吉次郎,周围的兄弟姊妹总是跟我说依靠着神,我们刚强壮胆,可只有我自己心里知道,我是多么的软弱,在这个世界的包围下,我是多快的就就向它所输出的价值观屈服,我无法每一次都喜乐的参加礼拜,但我也深知我像吉次郎一样从来也没有想过要抛弃神。我想起年前和我最敬爱的선생님见面,对我而言,他一直是the true definition of faith.在他的面前,我总是不自觉的去隐藏我的悲伤,我的困惑,我的挣扎。我愿意扮演者开心果的角色,不想让他担心我的信心,也许出于我的自尊心,我也不愿意他看透我的软弱。但在선생님送我去车站的路上,还是忍不住一股脑的说了出来,说了这毕业一年以来的痛苦,说了我对人生的无望感,说了我对上帝的愤怒。。。。。。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当时的场景。八九点的夜晚,天有些微凉,선생님停在路口,我的耳朵里是来来回回车辆的声音,像一个做错的孩子,长久垂下的头突然抬起来,却正撞向선생님的脸,高大的선생님低下头微微的笑看着我,仿佛朗月入怀,那么温暖,我想起那句古文“上善若水。”他说:“最近很是担心你,shiya,不要用这世间的标准来衡量你自己。在神你永远宝贵,亦如不管你如何,我都知道你是怎样的人,我们的神也是如此。”和他道别后,我独自走在路上,眼睛红了,心窝是热的。是的,你的软弱被祂原谅。我回忆起这个场景,总能深深的体会到吉次郎,神的爱超越了我们的意志。正如深河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即使我抛弃神,神也不会抛弃我。” 祂诚然担当我们的苦难。

沉默的信仰还是信仰的沉默?

我认为神甫洛特里哥是在和同伴卡儿倍分开后,在那个无人村庄,第一次真正质疑神的存在。“我们贪图灭亡与罪恶,在无路的荒地上行走,”他拖着脚步,口中吟着诗篇,"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回到原处。风向南吹,又向北转,绕着绕着,继续它的行程。百川皆入海,海未曾满溢,一切都是忧郁。已发生的事,不再发生。已做过的事,不必再做。"在传教的道路上,信仰和大海一起沉默,他到达了第一个孤独的顶点。神甫和奉行第一次交锋时,讨论了“正”,奉行说:“我们并不是在谈论神甫的宗旨是正是邪。在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其他诸国,神甫的宗旨确实正确;但是我们是经过了审慎、多重的考量,才认定天主教对现在的日本无益,而进行禁止的。”神甫进行了回击:“正,就是无论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通的东西,因此,才叫做正。在葡萄牙是正确的宗教,在日本也是正确的,否则就不叫做正了。”潜伏在对信仰“正”与否的底下,也许是不同立场的两方对“恶”的理解。奉行作为国家机器代表,从天主教对日本无益这一国家立场出发,认为通过极刑剔除天主教教徒,维护的是整个日本民族的利益。神甫认为传教士的使命是神的赋予,是信徒的期盼。神甫被关押期间,与奉行有过好几次正面的交锋,也有暗底下的交锋。然而当那个独眼的信仰在他眼前以流血死亡的形式殉教时,神甫再一次愤怒于神的沉默。他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然而正是因为他以及像他一样的“他们”没有放弃,一个接一个的信徒因为坚定的信仰死去了。他质问神,什么时候神能不再沉默。他畏惧神,又怀疑神,他自白:行为,不像以前在教义里学到的那样,能明确地分出是正、是邪、是善、是恶。奉行仿佛了解神甫的困惑一般给出了“丑女多情”与“石女没有出嫁的资格”这种理论,他说:“我现在下令禁天主教,跟社会上一般人的想法不同。我从未认为天主教是邪教。”这时候,我想他当然还并没有说服神甫。神甫的结局无非是三种:殉教、弃教、逃跑。神甫的第三次在孤独中的质疑发生在见导师费雷拉的前一天晚上,他叩问自己的内心:神,真的存在吗?如果没有神,那么自己这半生以来万里波涛,漂洋过海,把一粒种子带到这不毛的岛上,就非常滑稽。在蝉鸣的正午,人头落地的独眼男子的人生也是滑稽的;游泳追赶着信徒们的小舟的卡尔倍的一生也是滑稽的。但当阳光驱散孤独的时候,他再一次坚定了自己的信仰“神啊,我心坚定,我心坚定。我要唱诗,我要歌颂!我的灵啊,你当醒起,琴瑟啊,你们当醒起!我自己要极早醒来。主啊,我要在万民中称谢你,在列邦中歌颂你。”他回忆着信仰神所获得的美好,去迎接那个更艰难的考验。仔细回想,早时在友义村时,吉次郎等信徒要被带去审问前,茂吉问神甫洛特里哥,如果要求他们践踏圣像,该怎么办,神甫并没有像卡布列耶鲁神甫那样说出“要我践踏圣像,不如把我的脚跺掉”这样的话。相反,出于深深的怜悯,他对信徒们说:“可以踏下去的,可以踏下去。”这其实是神甫洛特里哥和神甫卡尔倍或者说是“那些类似卡尔倍的神甫们”最大的不同之处。他有坚定的信仰,但正是因为有这些坚定的信仰,才让他对每一个生命有着更为深刻的情感。选择坚持传教还是选择保护受难信徒的生命?艰难的选择让洛特里哥在无言的痛苦中苦苦挣扎,每一次每一个信徒在他眼前受苦,对于他来说就是一次残酷的拷问。洛特里哥说“那些人将获得永生的喜悦!”可费雷拉点破了洛特里哥的迷雾,迫使他的目光直面现实,他说“你不能以美丽的话来掩饰自己的软弱。”“你认为你自己比他们更重要吧?至少认为自己的得救是重要的吧!你如果说出弃教,那些人就可以从洞里回来,从痛苦中获救。虽然如此,你还不弃教,因为你觉得为他们背叛教会是很可惜的,像我这样变成教会的污点是很可怕的。”“我也是这样的。在那黑暗而寒冷的夜晚,我也和现在的你一样。可是,那是爱的行为吗?司祭必须学习为基督而生,如果基督在这里的话。”“基督一定会为他们而弃教的!”几度怀疑、几度质问,圣像让洛特里哥再一次回忆“那个人”的面容,他决定去做那“至今没有人做过的最痛苦的爱德行为”。神甫知道,“那个人并非沉默着,纵使那个人是沉默着,到今天为止,我的人生本身就在诉说着那个人。”那并不是信仰的沉默,而是沉默的信仰,是神的救赎。几年前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曾经读过《沉默》,被夹在一堆推理小说之中,封面噱头十足。现如今买回来重读一遍,虽然没有让我感觉想要流泪,却确实给了我震撼。神救与自救,我想有时候,人性的强大之处恰恰就是它的弱点所在。

人类的苦难与上帝的沉默

前两年读完《深河》之后一直期盼着这本《沉默》。无奈因为长期在外旅行以及每次回国要买的时候碰巧书店没有库存而拖延了许久。今次终于得以拜读远藤周作的另一大作,再次被感动、继续认真严肃的思考信仰。在司祭到达日本后,看着受苦难的百姓,以及在山间流浪逃难时一次次询问上帝“你为何沉默”时,我也不禁再次思考这么多年一直没能明白的问题:上帝为何常常对人类的苦难默不作声。教会里常常给过我们很多答案,而我们也“怀着疑问却凭着信心”去接受这样的答案:1.受苦难是因为罪;2.因为祂是神,祂的蓝图大过渺小愚昧的我们,我们短暂的视野不能参透祂宏伟的长远的计划;3.祂以苦难试炼我们,为使人回转归向祂。以上,听起来似乎有理,但对面长期的战争、面对巨大的贫穷、面对周而复始的自然灾害,在亲历过那些苦难地区后,我无法以此为由来说服自己。不明白上帝的心意,所以当别人诘问时,也无法解释。于是,上帝沉默;作为基督徒的我们也跟着“沉默”。当司祭在面临践踏圣像的抉择时,我也在思考,为了那些受刑的信徒,是踩呢还是不踩?而当真到了那一刻,当“那双眼睛诉说着:踏下去吧!踏下去没关系,我就是为了要让你们践踏而存在的”,我被深深感动。我想起了耶稣十字架的真义,祂来就是为了我们受羞辱,因为祂与我们一同受过苦难,而胜过苦难,因此可以安慰我们。“我并非沉默着,而是一起受苦。”作者对上帝之沉默的思考,让我佩服。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深厚的复杂的神学教义,通过故事和艺术直接有力而又意犹未尽地呈现出来。所以一个故事的所着力的点,不会是单一的片面的。吉次郎卑弱的、反反复复背弃又渴求被恕罪的形象一直伴随着司祭从意志坚定寻恩师到被“老师”费雷拉引导着弃教。在我成长的路上,常常听到很多老信徒在苦难逼迫中持守信仰的见证时也会自问,像我这种柔弱怕疼怕苦的人若在此境地会弃教还是持守呢?而我也总是祈祷,不要让我遇到我所受不住的试探。也许,当我处在吉次郎的境地时,我也是和他一样的。我相信,的确有那么一些人是渴望真理却又软弱的存在。对弱者与强者的思考,贯穿着全书。我们很难理解和接纳弃教者,尤其是像犹大这种卖主的“恶者”。那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心深处,对自己是高尚的清洁的设定。犹大的背弃,也掺杂着困惑、犹豫和挣扎。但耶稣就是为了被卖的那一刻到来。人若没有意识到,自己和犹大一样的挣扎、软弱、罪恶和丑陋,就无法接纳其他软弱犯罪的人。我相信,司祭在最后听吉次郎告解的那一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听告解。因为他经历过“弃教”的那一刻,他体会过“弱者”的软弱。一个成熟的信徒做的是:面对强者,能谅解他的软弱之处;面对弱者,能欣赏他的高尚之处。我们信仰上帝的人,所信的不应是教义本身,而是被上帝的爱吸引,在这个爱里不断地经历被爱与去爱,以及所生发出来的对这个世界的接纳与理解。2015年2月22日

当祂沉默时

当祂沉默时——读远藤周作的《沉默》不是老牌的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不是中坚的村上春树,也不是当红的东野圭吾,而是鲜为人知的远藤周作。为什么选择他的作品作为赴日前的读本?因为我觉得日本这个民族同样苦难深重。陈忠实在《白鹿原》的扉页上引用巴尔扎克的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沉默》便是大和民族不堪回首的一段秘史。德川幕府时期天主教在日本迅速传播,引发政府的不安和恐惧。禁教政策随之而来,大批信教百姓被杀,教堂被毁,神职人员被驱逐。传说著名的传教士费雷拉因逼迫而弃教,他的两个学生洛特里哥和卡尔倍立志远赴日本调查这件事,他们在一位信徒吉次郎的带领下登陆日本,找到了五岛边远的农村中还尚存的信众。信徒们的生活充满苦难,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但他们对信仰的热忱却令人感动。月黑星稀的深夜,他们爬到山坡上神甫住的小茅屋告解,把自己省下的食物奉献给神甫。洛特里哥和卡尔倍虽然身体疲乏,精神困苦,但看到信徒们并没有因打击而失散顿觉士气大振,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信徒的施洗,告解,弥撒。然而,不多久他们还是被官府发现,两名保护他们信徒一藏和茂吉不肯弃教被以绑在海里的木桩上活活溺死,他们也没能逃脱被捕的命运。洛特里哥一心想殉教成为圣徒,他对长崎地方官井上筑后守的劝解无动于衷,但这个狡猾的老人并没有折磨他的身体,而是让他不停地观看处决信徒,从把摩妮卡在他面前活活扔进大海,再到把他放在被穴吊酷刑折磨的信徒隔壁,让他日夜聆听信徒们垂死的呻吟,洛特里哥眼前出现耶稣疲惫的面容,他憎恨神的沉默。最后费雷拉神甫出场,他告诉洛特里哥:“穴吊的信徒,被倒挂在洞穴里耳后都穿有小洞,鼻子、嘴巴不停地流血,呻吟。你不要再欺骗自己,不要以美丽的话来掩饰自己的软弱。你认为自己比他们更重要吧?至少认为自己的得救是重要的!你如果说出弃教,那些人就能够从洞里出来,从痛苦中获救。虽然如此,你还不弃教,是因为你觉得为他们背叛教会是可惜的,像我这样变成教会的污点是可怕的。我也是这样。在那黑暗而寒冷的夜晚,我也和现在的你一样。可是,那是爱的行为吗?司祭必须学习为基督而生。如果基督在这里的话,一定会为他们而弃教的!”多么震撼人心的话语!耶稣基督为罪人舍己,他的教会也要为人类舍己。读完掩卷,感受到两点:一是人类的堕落没有底线。动物只会在自己饥饿的时候杀生,大型的动物最多是在争夺统治权的时候杀戮。人类的杀戮无处不在,无所不用,他们居然可以为观念不同杀人,不论是中国的炮烙、车裂、凌迟,还是欧洲中世纪的火刑,都残忍可怕地将人类的兽性表现到了极致。王怡说:“狗不会堕落到连猪都不如,但是人会堕落到连狗都不如!”为了逼迫神甫弃教,折磨信徒的身体,从根基上击溃他们的信仰,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坚持毫无价值。二是人类向上的精神追求没有止境。人类之所以高贵,就在于灵魂,可以不食嗟来之食,可以不饮盗泉之水,可以面对身体的痛苦却能去追求更加高远的境界。“神迹和神迹的缺乏都是神掌管这个世界的证据!”然而渺小的人类面对整个宇宙中无尽空间的永恒沉默怎么能不感到恐惧呢?其实,神并没有沉默,祂只是走进了你的内心。“有两种事物,我们愈是沉思,愈感到它们的崇高与神圣,愈是增加虔敬与信仰,这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心中的良知让我们更加接近神圣,接近神!2016年6月29日

四点读后感

真是不得不佩服远藤周作。作为受过洗的天主教作家,他对宗教的种种思考真是非比寻常的深入。一本《沉默》很会选故事,表达的思想也太有力度,让人禁不住掩卷沉思很久。首先,司祭没有在传教中找到在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平衡点;其次,日本人擅于按照自己的方式曲解和美化神——这一点甚至可以影射到上古流传下的天皇崇拜和二战中的民众表现;第三点,也是前面的延伸:日本人,或者亚洲人,究竟需要怎样的神?历史上亚洲土地上不仅有神的形态,更有自认为神的化身的政权的形态,各有怎样的影响?;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沉默”,整个故事都不见神迹,那所有教众都苦苦企盼的神迹,包括在当今,每个人信徒都留心发现的神迹,即见证,究竟在哪里?这是个严重的问题,足够让人怀疑“神”是否真实存在。最初我很诧异,远藤周作居然连这个问题也敢碰,但结尾的话让人豁然开朗“而,那个人并非沉默着,纵使那个人是沉默着,到今天为止,我的人生本身就在诉说着那个人。”踩踏圣像也好,弃教也好,纳妻也好,与软弱或坚强也无甚大关系,最郑重的虔诚,无非是奉献上自己的全部人生。


 沉默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