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到底为了什么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508634562
作者:[美] 约翰•格拉夫,[美] 戴维•巴特克
页数:283页

章节摘录

GDP——经济王国中没有穿衣服的国王    无论在工作、学习或娱乐时,我们都可能接触过测量单位。比如,长度由英寸来衡量,学习成绩由分数来衡量。通常情况下,测量单位都是被量化的具体单位,比如煤炭的吨数由车重来计量。然而,还有很多事物无法用具体单位来测量,因此我们用指标来反映它们的实际情况。比如在学校,学习成绩旨在反映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测量单位和指标这两个术语往往可以交替使用。    本书的作者之一戴维·巴特克在成为经济学家之前曾经是一名地质学家。他转而研究经济学,只因为有一天,在华盛顿州森特勒利亚煤矿工作时,他随手掰了一块煤,不禁想到:“如何衡量煤炭的经济价值呢?”煤炭具有很多特性,但没有一个测量单位能够衡量它的所有特性。例如,煤炭产生的热量由英国热量单位(BTus)来衡量;煤炭的回收成本及其售价也是重要的测量单位;此外还有硬度、光泽和密度,以及煤炭中碳、汞、琥珀和硫的含量。    煤炭还有一些特性没有被人们测量到。在裂了缝的煤层表面,我们往往可以看到生活在数百万年前的植物化石,虽然它们十分精美,但是只能带来片刻的光彩一一对于煤炭公司和消费者而言,这种美毫无价值。这些经过数百万年才得以形成的化石,如今只不过成为了发展经济所需的燃料。    同样,我们衡量了经济的某些方面,却忽略了其他方面。相比煤块而言,经济更加无形。因此,经济学家们提出了40多个指标,用它们说明经济及其运行方式。我们所关注的通货膨胀、就业率、利率、住房兴建率、耐用品订货量、零售库存、股票和债券价格、交易额以及货币供应量,其中每一项指标都反映了经济的一部分。    ……    P004

前言

作为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和世界资源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作为一名人民公仆,作为耶鲁大学森林与环境学院院长,我目睹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尤其是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这让我不禁深感忧虑。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诸如组织经济基本方式的错误,总是最优先考虑经济增长等等,正是这样才加剧了眼前这些危机。虽然曾经有过许多关于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但是由于它们可能影响经济效益而被一一否决了。我们目前的处境十分奇怪,在避免未来的地球大灾难以及全球气候紊乱的前提下,我们必须同时确保不伤害经济。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实现一个目标——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就要牺牲我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美国人是时候更加深入地思索这个目标及其限制了。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简单而又关键的问题:发展经济究竟是为了什么?书中给出的答案正是首任美国林务局局长吉福德·平肖最初提出的建议——他也是前耶鲁大学森林与环境学院院长。    本书挑战了GDP和经济增长的权威地位:如果生活品质、社会公正、可持续发展和《独立宣言》记载的追求幸福就是我们的目标,那么我们该如何创建经济?我们的经济又将是怎样的局面?我们应当如何衡量成功与失败?我们又该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本书的两位作者,一位是经济学家,另一位是记者;他们批判了目前不可持续的经济体系,但并没有一味悲观。他们文笔幽默、证据确凿,运用常识来论证,并且具有真正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美国恢复在世界上的地位。    这是一个充满恐惧的时代,这是一个对未来失去信心的时代,这是一个面临着严峻生态危机的时代,这是一个贪婪的时代;同时,这也是一个人才济济、百家争鸣的时代。如果我们能够采用正确的观点,就能迎来一个更加幸福、更加健康、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这本书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以及解决经济困境的实用解决方案;它明确地指出了气候变化、石油峰值、物种灭绝、贫富差距加剧、人人自危的时代特征,要求我们不要一味追求更多的物质产品,而是去寻求其他更多、更重要的事物。    詹姆斯·古斯塔夫·思佩斯    前耶鲁大学森林与环境学院院长、佛蒙特法学院教授

内容概要

【美】约翰•格拉夫(John de Graaf)
是一名作家,也是一名纪录片电影制作人,是畅销书《流行性物欲症》的作者之一,也是“找回你的时间”组织的执行董事,同时还是“幸福倡议”的协调人,曾多次就过度工作和过度消费问题发表过演讲。
【美】戴维•巴特克(David K. Batker)
他是“地球经济学组织”的执行董事,也是教育和数据中心设计公司的负责人。他帮助世界银行和其他私有银行改善了贷款要求和环保标准。他经常就生态系统服务、金融危机和经济问题发表演讲。

书籍目录


目录
序言// IX
前言// XI
第一章 GDP是衡量经济的完美指标吗?
GDP——经济王国中没有穿衣服的国王 // 004
从微观到宏观:GDP走过的路 // 008
如果我们盲目追求GDP的增长…… // 011
GDP拥抱什么,疏远什么? // 013
GDP荒谬的那一面 // 016
“越多”并不等于“越好” // 020
第二章 经济的终极目标——追求最大的幸福
什么是最大的幸福? // 026
不丹的国民幸福总值 // 027
为什么会出现边际幸福递减? // 030
最幸福的国家教会我们的事 // 032
社交活动是提升人们的幸福感的通路 // 034
被压力拉低的幸福指数 // 035
关乎每个人的幸福经济学 // 038
第三章 衡量经济成功的关键——衣食住行
效用最大化并不能提升幸福感 // 046
饥饿与肥胖的负面效应 // 051
至关重要的食品问题 // 054
居者有其屋,难以企及? // 060
服装制造业之殇 // 064
第四章 攸关生死的医疗保健
资金投入最多,健康状况最差 // 070
不容忽视的儿童健康 // 074
健康问题只是个人的责任吗? // 076
压力是健康的头号杀手 // 077
社会联系是增强免疫力的良方 // 079
安全、健康的环境不可或缺 // 080
经济衰退是健康的福音吗? // 081
如何打造“健康之家”? // 082
第五章 幸福的关键——安全感
大量购买保险真的能带来安全感吗? // 090
经济不稳定导致安全感缺失 // 092
安全感意味着更高的失业率? // 094
丹麦的灵活保障制度 // 095
三赢策略——缩短工时 // 097
没有安全感的社会保障制度 // 099
强化社会保障的设想 // 100
阶段性退休的合理性 // 102
哪些政策能带给人真正的安全感? // 103
第六章 紧迫感扼杀了人们的幸福感
被忙碌压榨的生活 // 110
生产率提高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 112
既要面包,也要玫瑰 // 114
工作–消费的恶性循环 // 116
税收是没有时间的罪魁祸首吗? // 117
缩短工时创造了“荷兰奇迹” // 119
用时间来换取生产力 // 125
“奢侈”的带薪休假 // 126
拥有时间,才能拥有自由 // 128
第七章 经济就是为了最大多数人的幸福
贫富差距是衡量社会公平的标尺 // 135
至关重要的平等问题 // 137
芬兰怎样从“不快乐”国度跻身高福利国家? // 138
“工作福利”成就了北欧国家 // 140
减税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 141
贫富差距与幸福指数息息相关 // 147
第八章 提升公民的能力,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幸福
教育是提升能力的敲门砖 // 155
越来越少的自由选择权 // 160
金钱政治冲击下的民主权利 // 164
民主决策能提升竞争力 // 166
利用休闲时间的能力 // 171
第九章 最长久的幸福——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本是最关键的资本 // 177
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 178
我们离可持续发展有多远? // 179
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博弈 // 181
生态经济学的内涵 // 185
投资是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 192
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的崛起
举步艰难的困境 // 205
政府监管 Vs. 自由放任 // 207
改写美国历史的进步运动 // 208
20世纪20年代的虚假繁荣 // 212
大萧条 // 214
罗斯福新政 // 216
宏观经济学称霸全球 // 218
“伟大社会”构想 // 221
第十一章 自由放任主义并没有完全消失
肯尼迪对GDP的质疑 // 227
尼克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 231
卡特执政时期的通货膨胀 // 234
里根认为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 // 237
克林顿执政时期的繁荣与潜在风险 // 239
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经济的噩梦 // 242
第十二章 一团混乱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 248
揭开金融骗局的神秘面纱 // 249
金融危机初现端倪 // 254
金融海啸袭击全球 // 255
7 00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 // 257
金融危机来了,怎么办? // 260
第十三章 经济到底为了什么
《权利法案》启示录 // 267
我们需要的是市场经济,而非市场社会 // 273
关于幸福的倡议 // 276
经济就是为了迈向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 278
致谢 // 281

编辑推荐

《经济到底为了什么》编辑推荐:传统经济学的逻辑认为,经济发展了,一切自然会随之好转,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通货膨胀、贫富差距日益加剧、社会公平等问题日益挑战政府的经济政策,是时候停下来认真思索“经济到底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了。两位作者给出了答案:经济的增长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给人们一个公平、健康、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富!

作者简介

★    经济的增长是为了促成社会的全面进步,给人们一个公平、健康、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

编辑推荐:
传统经济学的逻辑认为,经济发展了,一切自然会随之好转,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
通货膨胀、贫富差距日益加剧、社会公平等问题日益挑战政府的经济政策,是时候停下来认真思索“经济到底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了。
书中,两位作者给出了答案:经济的增长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给人们一个公平、健康、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富!

内容简介:
为什么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人们却仍不快乐?为什么不论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压力都越来越大?为什么我们追求共同富裕,而贫富差距却日甚一日?为什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幸福指数却不断下降……
约翰•格拉夫和戴维•巴特克在本书中引导读者思考经济学的一个关键问题,即经济到底为了什么?继而给出了一个适合所有经济制度的简单目标:为最大多数人提供最大、最长久的幸福。同时,他们驳斥了人们对GDP的盲目崇拜,然后循序渐进地从专业角度阐述了生活品质、安全感、社会公正、幸福、时间和经济发展等问题,即如何让经济增长促成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医疗保健、退休保障、经济收入、教育水平、幸福指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作出改善,从而创建一个更加幸福、健康、公平且更具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两位作者不仅回顾了过去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也融入了当今社会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以下场景:当个人和市场、政府共同合作时,我们就能够创造一种经济制度,它能够提供人们真正渴望的事物——幸福、健康、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光、公平的薪资等——而不仅仅是更多的物质产品。

图书封面


 经济到底为了什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经济到底为了什么》的副标题是:“经济的增长是为了促成社会的全面进步,给人们一个公平、健康、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书中为经济发展下了一个全新的定义,即“为大多数人提供最大、最长久的幸福”。然而,很多人都忘记了发展经济的初衷就是为了让人们过得更加幸福。人们倾向于把经济比作一把冷冰冰的标尺,用来衡量国家的发展程度,以如此冰冷的东西与幸福相融充满了维和感。说到经济不得不提到的一个词就是GDP。在现代这个时代,似乎没有什么比GDP更容易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经济名词了。我们在GDP的增长就会带来幸福的反复宣讲中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同时也认为这样的信条是永远正确的。在这条追求GDP高升的路途上,中国和美国是何其的相似,谁会想到为了追求GDP人们会以一种近乎于自毁的方式来获得数字上的提高,这个原本为了追求国民幸福而存在的数据会最终挡在人们幸福的岔路上。小说《末日爱国者》的开篇便这样说:现代社会并不一定要通过核战争才会崩溃。经济的泡沫有时比我们想象的更为脆弱。在经济危机背景下,疯狂的挤兑现金消费,虚假繁荣背后所潜藏的往往是强烈的不安全感。人们难以看到GDP虚高背后逐渐延伸的阴霾正伤害着每一个公民内心深处的安全感。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工业设计理念,即“废止性设计”——通过人为的方式使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失效,从而迫使消费者不断地购买新产品。这种理念一直影响到了现在。资本主义的派别之一,自由放任主义经济认为市场本身这双“无形的手”可以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而在市场催化和政府潜移默化的营造下公民陷入了一种富有则快乐的假象之中,即使更多的事实表明并非如此。人们在疯狂的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已经忘记了幸福的本质。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能够在大海里独居。经济不可能依靠某些人就得到发展,人也不可能仅仅依靠经济上的宽裕就获得真正的幸福。在安全感缺失的大环境下,任何经济增长计划都不足以填补公民内心无止境的缺口。《经济到底为了什么》提出美国政府常常鼓励人们以财富追求幸福,越来越多的莘莘学子以走出校园时赚得的是第一桶金作为成功标志却忽略了自由而放松的人际环境才是幸福的主要来源。人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更多的层面上反映着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在美剧《外星邻居》中,外星头领如果不高兴,整个社区都会变得很萎靡。八九十年代鸡犬相闻的邻里关系也使得多数人的生活更加放松惬意。社会联系对于人的影响可能比想象中的大得多。调查显示,当一个人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加班或者工作上,即使他赚得了额外的收入,幸福感也不会有所提高。而当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或朋友相处时,再次工作的效率反而会有提升。这应该为只讲付出不讲回报的大老板们敲响警钟。百度CEO李宏彦发表的一封慷慨激昂给百度的雇员的信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提到“提倡狼性,淘汰小资的理论惹人争议。他对小资的定义就是“有良好背景,流利英语,稳定的收入,信奉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思进取,追求个人生活的舒适才是全部。” 究其根本差异,有人分析是由于中国的商业巨头始终不知道自己的钱是怎么赚到的,他们只能相信“巫师神汉”般的管理团队和更加强硬的手段去要求雇员拼搏以确保财产的稳固。我认为,除却硬件条件不说,追求个人生活的舒适恰恰是一个人最本质的要求,不可能用硬性的规定去加以抹杀。在马斯洛需求层级金字塔中,创造力、接触美好事物、休闲的机会等是每个人都渴望的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当然你可以说在没有做到最终成功之前,谈这些都是虚无没有意义的,但在《经济到底为了什么》中作者同时提到人类不必完全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再去追求较高层级的需求,非物质需求也不一定要通过购买物质需求来达到。 《经济到底为了什么》使我们看到经济最终目的是使人幸福,任何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过是遁入了“魔道”。在保障机制健全的基础上人们会获得更多的安全感也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如同我们选择以保护环境的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就不需要投入多余资金对自然进行修复。选择更加柔和的经济发展方式就避免了“票子难换幸福感”的尴尬。有过学车经历的人都知道,驾驶经验匮乏的司机会在开车时脚踝酸痛是因为只用莽夫般的蛮力而不讲任何技巧。《经济到底为什么》所涉及到得经济学理并不晦涩,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去看待经济与生活的关系,促使人们更加理性的去看待经济的发展。
  •     经济到底为了什么?——John de graaf David K.Batker 当中国GDP位列世界第二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除了繁荣,还有盛世之下的隐忧我们的天没有以前那么蓝了,小时候嘻戏的水变得浑浊了,雾霾这个曾经未曾听过的名词开始频频出现,自然似乎不再对我们那么友好。我们开始挑剔衣服的牌子,开始担心食品的安全,那些大都市的年轻人开始蜗居,他们本是这个国家最有活力的一群人。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出行更加方便了,无论天南海北,但是我们城市交通似乎不是那么的给力。医生本身一群天使,可是我们却经常看到医患之间的矛盾,那曾经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呢?那生命的尊严呢?高节奏的生活,变革剧烈的技术创新,越来越长的工作时间,经济的飞速发展之下,经济到底为了什么?———————————————————————————————————————显然,我们发展经济不是为了一个GDP指标。国家在一年内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国民收入体系衡量指标的创始人库兹涅茨就说过GDP不能衡量一个国家的福利情况。如果拥抱GDP,我们将会疏远太多太多值得关注的。如果我们用“追求最大的最大多数人的最长久的幸福”这个概念来代替GDP,或许我们可以得到更多更好。——————————————————————————————————————-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不是日本,也不是美国,而是不丹和北欧。传统的微观经济学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研究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市场和福利;传统的宏观经济学体系,由凯恩斯建立之后,研究GDP,经济政策,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那么这个体系是否存在着某些问题呢?我们看到在经济角度,北欧和不丹是不那么成功的,但是作为一个人类社会和居民的角度看,这两个地方无疑是成功的。不丹国家统计局把幸福感指数划分成9个指标: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时间支配,社区活力和社会联系,教育,文化保留和多样性,环境的可持续性,政府民主,物质生活富足。——————————————————————————————————————-关于经济和幸福的话题。我们从人出发,人的本身包含消费者和生产者,两种角色。现在经济学有个效用最大化的概念,但是这个概念本身并经不起推敲,效用的最大化可以提升幸福感?我们可以任意消费很多很多的商品和服务,或许带来的是幸福感的边际递减吧。马斯洛把人的消费需求分成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而为了满足人类的消费需求,我们拥有的生产资本有:公共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这个世界上,有些消费者可以消费过度的食品而导致肥胖,他们打开冰箱,里面装着的可能是几辈子也消费不完的琳琅满足的食品;可是却也有人始终和饥饿相伴。那不是美国和非洲的差距!而是美国内部仍还存在的现象!而且,当我们可以消费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那么丰富的食品的时候,我们还在担心着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和食品生产对环境破坏的问题。“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千年前的呼喊,可惜的是到今天,我们似乎还是没有实现。居者有其屋,真得那么难以企及?当次贷危机爆发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怪那些用超过自己实力购房的人吗?他们只是在满足自己最基本的居住需求,可是为什么会那么困难?而今,美国人的衣柜里塞满了衣服,美国本土的纺织工业也早已经没落。他们凭借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而大量进口廉价衣物,进口到多的衣柜里面也塞不下,他们成打成打的购衣,但是成打成打的扔衣服。美国经济以GDP为核心,他对新产品的欲望就像无底洞。美国是全世界对医疗保健投入最多的国家,但是却是效果没有那么显著的国家。美国儿童的肥胖症是世界第一,婴童存活率也没有和美国经济的地位匹配。当我们谈到健康问题的时候,仅仅是个人的原因嘛?现在医学看到的是压力是健康的头号杀手,其次的原因还有缺乏安全感,债务,减少的休息时间和社会联系。我们对医疗健康的各种消费不断上涨,然后医疗健康的供给也不断上升,这是帕累托改善嘛?人类对安全感的需求的那么的明显那么的急迫,乃至产生了各种莫名其妙的生产。购买保险,就业,政府提供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安全网。考量的人类最基本的种种需求后,我们开始看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些需求无疑全是和幸福感联系在一起,那么什么是剥夺我们幸福感的最大的祸首?或许是紧迫感,被忙碌压榨的生活,我们想要面包和玫瑰,却只有面包,延长的工作时间,“奢侈的带薪休假”。前面,我们讨论的是最大的幸福感,后面我们继续的是最大多数人的幸福感。最大多数人意味着人人拥有合理,平等的机会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而有一个指标或许可以衡量这种社会状况,那就是贫富差距,它是衡量了社会公平的标尺。有一个观点认为企业家创造了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大多数人则完全依赖他们才能存活。这个观点显然的荒谬的,没有人可以真正的自力更生。我们要做得是提升公民的能力,提供更好的接受教育,更多的自由选择权,更多的休闲时间,克制的有技巧的消费等等,帮助最大多数人实现幸福。——————————————————————————————————————— 在所有的生产要素中,最不可逆的就是自然资本。我们曾经走过的经济发展更像是和自然环境的博弈。显然博弈的成本与收益,我们是看得到的。我们真得可以不借用子孙的资本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吗?可持续发展之下衍生出的生态经济学正是在解决这个问题。后面几章,作者是在回顾二战结束后,美国历任总统的经济政策,政府监管和放任自由的博弈。此外还反思2008年的金融危机
  •     不仅仅是GDP——《经济到底为了什么》的幸福之问  狂热,执迷,不知所措,伴随着一年尾声的邻近,各种焦躁、疑问、失望,与击打着穿向年内低点的中国股市一起,在全球经济的寒冬中,变身成为人们心中最为沉重的2012的记忆。CPI的涨幅固然不再高企,而GDP的增速也并不乐观,工资的增长显然已不再作期望,奔波在求职路上的年轻人,则祈祷着,他们的运气能够好一些……关于中国经济,乐观或者悲观的学者们,都在对赌着,仿佛置身世外的一场游戏,而已然勇猛向前冲了三十多年的经济,却忽然失去了它最重要的东西——我们不停地奔跑,却不知道我们想要获得什么。  于是,发展的口号声中,城市一再扩大,一环二环甚至九环十环,拥堵在每个城市上演着“异地恋”;于是,我们曾经拥有的操场被推到,公园一再缩小,直到某个不知名的开发商,让一座摩天大楼,在我们儿时曾经捉迷藏的地方拔地而起;于是,原先春有油菜花香秋有稻谷金黄的土地,变成了无情而冷酷的柏油路,一层一层地胶固,直到高过路边所剩无几的土壤上细瘦的玉米杆。我们似乎不再饥饿,可医院内科的门诊里,却有了更多肥胖、糖尿病、脂肪肝、酒精中毒的患者;我们似乎有了更多的娱乐,可当我们沉迷于虚拟的世界,承欢膝下、举案齐眉的故事,却越来越少;我们似乎有了更强大的司法、公安,可是,贪腐、仇恨、恐怖主义,似乎看上去,每个人心中,都潜藏着暴力的种子……我们走得太快,以致于,忘掉了太多的痛苦,于是今天当我们回首,我们会发现,天不再蓝,树不再绿,世界,是“老雷斯”离开的那个制造了太多垃圾的世界,我们砍伐掉的,是一个曾经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可能。  冲刺,刷新,创纪录,一切都是为了GDP,罪恶的国民生产总值代替了满足、微笑、开心和快乐,拥有它,我们真的能够幸福么?经济,是为了创造更多的GDP么?如果答案是否的话,那么,经济到底为了什么?  当我们带着疑问,打开本书,它解决了你的疑问:你会发现,路边总也翻修不完的市政管道线路建设,让你曾经喜欢的滩石上长满的贝壳和牡蛎消失的污染,愈加繁重的各种手续,不过是GDP荒谬的计算而已。环境、人际关系、社群发展,在这里“越多越好”不再是万能的金句,我们需要能够带来安全感的事件,更加稳定、坚固、和谐的发展。  “提升公民的能力,实现最大数人的幸福”,“最长久的幸福——可持续发展”,“宏观经济学”,一步一步,精密而严谨的阐述里,我们找到了答案,或者说,我们有了可以改进的定位:“经济的增长是为了促成社会的全面进步,给人们一个公平、健康、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富。”  而这一切,都不仅仅是GDP。“大声呼喊‘我是第一名’并不会让任何人成为第一名。我们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点,了解自己国家的缺点。”美国如此,我们内心的惶惑,也不正是因为这个么?  By 林怿  2012年11月16日22:32:21  写于履坦巷19#

精彩短评 (总计37条)

  •     学习经济学的一种方式,提供一种思考方向。
  •     作者的观点:经济的增长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给人们一个公平、健康、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富!
  •     通俗易懂。不过还是要懂一些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不然也没法看。
  •     帮同学买的,她说不好看,好希望啊!
  •     非常值得一看的好书~物流给力~服务也非常一流~
  •     是一厢情愿还是一针见血的建议?我能@陈德荣 么?
  •     不仅仅是GDP——《经济到底为了什么》的幸福之问  狂热,执迷,不知所措,伴随着一年尾声的邻近,各种焦躁、疑问、失望,与击打着穿向年内低点的中国股市一起,在全球经济的寒冬中,变身成为人们心中最为沉重的2012的记忆。CPI的涨幅固然不再高企,而GDP的增速也并不乐观,工资的增长显然已不再作期望,奔波在求职路上的年轻人,则祈祷着,他们的运气能够好一些……关于中国经济,乐观或者悲观的学者们,都在对赌着,仿佛置身世外的一场游戏,而已然勇猛向前冲了三十多年的经济,却忽然失去了它最重要的东西——我们不停地奔跑,却不知道我们想要获得什么。  于是,发展的口号声中,城市一再扩大,一环二环甚至九环十环,拥堵在每个城市上演着“异地恋”;于是,我们曾经拥有的操场被推到,公园一再缩小,直到某个不知名的开发商,让一座摩天大楼,在我们儿时曾经捉迷藏的地方拔地而起;于是,原先春有油菜花香秋有稻谷金黄的土地,变成了无情而冷酷的柏油路,一层一层地胶固,直到高过路边所剩无几的土壤上细瘦的玉米杆。我们似乎不再饥饿,可医院内科的门诊里,却有了更多肥胖、糖尿病、脂肪肝、酒精中毒的患者;我们似乎有了更多的娱乐,可当我们沉迷于虚拟的世界,承欢膝下、举案齐眉的故事,却越来越少;我们似乎有了更强大的司法、公安,可是,贪腐、仇恨、恐怖主义,似乎看上去,每个人心中,都潜藏着暴力的种子……我们走得太...快,以致于,忘掉了太多的痛苦,于是今天当我们回首,我们会发现,天不再蓝,树不再绿,世界,是“老雷斯”离开的那个制造了太多垃圾的世界,我们砍伐掉的,是一个曾经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可能。  冲刺,刷新,创纪录,一切都是为了GDP,罪恶的国民生产总值代替了满足、微笑、开心和快乐,拥有它,我们真的能够幸福么?经济,是为了创造更多的GDP么?如果答案是否的话,那么,经济到底为了什么?  当我们带着疑问,打开本书,它解决了你的疑问:你会发现,路边总也翻修不完的市政管道线路建设,让你曾经喜欢的滩石上长满的贝壳和牡蛎消失的污染,愈加繁重的各种手续,不过是GDP荒谬的计算而已。环境、人际关系、社群发展,在这里“越多越好”不再是万能的金句,我们需要能够带来安全感的事件,更加稳定、坚固、和谐的发展。  “提升公民的能力,实现最大数人的幸福”,“最长久的幸福——可持续发展”,“宏观经济学”,一步一步,精密而严谨的阐述里,我们找到了答案,或者说,我们有了可以改进的定位:“经济的增长是为了促成社会的全面进步,给人们一个公平、健康、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富。”  而这一切,都不仅仅是GDP。“大声呼喊‘我是第一名’并不会让任何人成为第一名。我们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点,了解自己国家的缺点。”美国如此,我们内心的惶惑,也不正是因为这个么?  By 林怿  2012年11月16日22:32:21  写于履坦巷19# 阅读更多 ›
  •     收到了,正在看……
  •     可能是我不太懂,所以不太感兴趣
  •     看过 陶醉了 道理虽然明白 读着感觉不错~~
  •     问的好!
  •     其实我佩服的是 美国人敢于剖析自己批判自己的责任和勇气和担当
  •     观点很新,质量也好
  •     我们想要的是市场经济,而非市场社会。市场的膨胀导致越来越多的商品/服务被标价,而为了负担的起这一切,你必须赚更多的钱,于是出现了这个梗:你家的保姆用你的钱逛着超市,住着你还在还贷的大房子,吹着空调,惬意的逗你孩子;而你在拼命加班去付以上所有以及保姆的工资。 GDP和大多数人的幸福的关系是一张抛物线,过了那个sweet point之后,GDP越高大多数人的日子越糟糕
  •        《经济到底为了什么》的副标题是:“经济的增长是为了促成社会的全面进步,给人们一个公平、健康、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书中为经济发展下了一个全新的定义,即“为大多数人提供最大、最长久的幸福”。然而,很多人都忘记了发展经济的初衷就是为了让人们过得更加幸福。人们倾向于把经济比作一把冷冰冰的标尺,用来衡量国家的发展程度,以如此冰冷的东西与幸福相融充满了维和感。     说到经济不得不提到的一个词就是GDP。在现代这个时代,似乎没有什么比GDP更容易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经济名词了。我们在GDP的增长就会带来幸福的反复宣讲中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同时也认为这样的信条是永远正确的。在这条追求GDP高升的路途上,中国和美国是何其的相似,谁会想到为了追求GDP人们会以一种近乎于自毁的方式来获得数字上的提高,这个原本为了追求国民幸福而存在的数据会最终挡在人们幸福的岔路上。     小说《末日爱国者》的开篇便这样说:现代社会并不一定要通过核战争才会崩溃。经济的泡沫有时比我们想象的更为脆弱。在经济危机背景下,疯狂的挤兑现金消费,虚假繁荣背后所潜藏的往往是强烈的不安全感。人们难以看到GDP虚高背后逐渐延伸的阴霾正伤害着每一个公民内心深处的安全感。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工业设计理念,即“废止性设计”——通过...人为的方式使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失效,从而迫使消费者不断地购买新产品。这种理念一直影响到了现在。资本主义的派别之一,自由放任主义经济认为市场本身这双“无形的手”可以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而在市场催化和政府潜移默化的营造下公民陷入了一种富有则快乐的假象之中,即使更多的事实表明并非如此。人们在疯狂的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已经忘记了幸福的本质。     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能够在大海里独居。经济不可能依靠某些人就得到发展,人也不可能仅仅依靠经济上的宽裕就获得真正的幸福。在安全感缺失的大环境下,任何经济增长计划都不足以填补公民内心无止境的缺口。《经济到底为了什么》提出美国政府常常鼓励人们以财富追求幸福,越来越多的莘莘学子以走出校园时赚得的是第一桶金作为成功标志却忽略了自由而放松的人际环境才是幸福的主要来源。    人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更多的层面上反映着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在美剧《外星邻居》中,外星头领如果不高兴,整个社区都会变得很萎靡。八九十年代鸡犬相闻的邻里关系也使得多数人的生活更加放松惬意。社会联系对于人的影响可能比想象中的大得多。调查显示,当一个人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加班或者工作上,即使他赚得了额外的收入,幸福感也不会有所提高。而当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或朋友相处时,再次工作的效率反而会有提升。     这应该为只讲付出不讲回报的大老板们敲响警钟。百度CEO李宏彦发表的一封慷慨激昂给百度的雇员的信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提到“提倡狼性,淘汰小资的理论惹人争议。他对小资的定义就是“有良好背景,流利英语,稳定的收入,信奉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思进取,追求个人生活的舒适才是全部。” 究其根本差异,有人分析是由于中国的商业巨头始终不知道自己的钱是怎么赚到的,他们只能相信“巫师神汉”般的管理团队和更加强硬的手段去要求雇员拼搏以确保财产的稳固。我认为,除却硬件条件不说,追求个人生活的舒适恰恰是一个人最本质的要求,不可能用硬性的规定去加以抹杀。在马斯洛需求层级金字塔中,创造力、接触美好事物、休闲的机会等是每个人都渴望的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当然你可以说在没有做到最终成功之前,谈这些都是虚无没有意义的,但在《经济到底为了什么》中作者同时提到人类不必完全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再去追求较高层级的需求,非物质需求也不一定要通过购买物质需求来达到。    《经济到底为了什么》使我们看到经济最终目的是使人幸福,任何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过是遁入了“魔道”。在保障机制健全的基础上人们会获得更多的安全感也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如同我们选择以保护环境的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就不需要投入多余资金对自然进行修复。选择更加柔和的经济发展方式就避免了“票子难换幸福感”的尴尬。     有过学车经历的人都知道,驾驶经验匮乏的司机会在开车时脚踝酸痛是因为只用莽夫般的蛮力而不讲任何技巧。《经济到底为什么》所涉及到得经济学理并不晦涩,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去看待经济与生活的关系,促使人们更加理性的去看待经济的发展。 阅读更多 ›
  •     大师作品 喜欢
  •     由各个角度分析人类生活的最大需求以及联系相关的经济活动情况,主要以美国的视觉出发,剖析美国的经济改革和变化历程,条理十分清晰,每个章节都有要点来解析经济学的道理,最后也作出总结,令人十分深刻。
  •     一本关于生态经济学的书,很不错,和南方系形成对比
  •     读者上看到摘录的文章,觉得特别有意思,不是那种僵化套话的学术性著作,非常棒,有很多是学校里那些专业书籍没有的。
  •     经济为了什么?为了什么?你说呢??
  •     书写的一般,但观点不一般。作者认为,经济应该是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长久的最大的幸福”,但放在当今世界可真是个讽刺!有多少人想得那么长远呢?又有多少人会不在乎眼前利益呢?所以,作为观点谈谈可以。要作为主流意见来出谋划策,是要被大多数人打跑的。悲剧啊!
  •     花了半年的时间断断续续的把这本书读完了,其中的一些内容还是比较收益的,把一些金融的道理浅显的讲出来,用欧洲与美国的对比的角度讲述了经济发展与带给公民实惠的关系,以及经济政策、历史、法律等多个维度阐述了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和公民的息息相关,但最终的落脚点都是看经济的发展和衡量是否能给公民带来真正的利益和幸福。一本给人思考的书,推荐一读。
  •     整本讨论美国福利经济政策的书,搞不懂怎么会翻译进来国门。
  •     美国的水深火热概览,却不够直指问题的核心。经济发展背离人类幸福的初衷,这究竟是为什么?仔细研究或许能看出端倪。我要再看一遍
  •     帮同事买的,她感觉还可以。
  •     用不一样的视角阐述一个共知的道理
  •     普及性读物,美分们应该读读,无论迷信的是什么,到了迷信这一步都是危险的。
  •     发展经济的目标是为最大多数人提供最大最长久的幸福。幸福指数高的国家,如丹麦芬兰荷兰瑞典不丹,他们的共同点:社会平等,贫富差距小,工作时间少,税率高,社会联系强。
  •     发人深省的好书。经济的目的到底为了什么?我们追求的就的确是我们需要的吗?健康、公平、可持续发展,才是我们想要的,可是,我们离目的地越来越近,却愈来愈背离了初衷。
  •     让我们思考经济发展到底为了什么,对以后的生活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相当不错!
  •     这本书其实是讲美国的,不是讲中国。但是,这本书却比其它讲中国的书还值得一看。为工作焦虑加班,舍弃生活,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生活压力巨大……这难道不是中国现阶段的真实反映吗?这本书告诉我们,经济的本来面目是怎么样的,经济除了GDP指标以外,更重要的是幸福、公平、可持续……这本书也不是讲大道理,而是两位作者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包括在大学里开了一门同名课程,拍了一个同名纪录片,反复思考应该怎样建立符合最大多数人幸福的经济环境。单凭个人不能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弄清楚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怎样才会幸福。
  •     不错!!发人深省!!!
  •     看书名觉得是一本很扯谈的书,看过内容后觉得,里面蛮多干货值得思考的。可以一读。
  •     GDP并非一切 因为 破产离婚生病死亡自然灾害等等 统统都能够提升GDP 单纯追求GDP没有任何意义 基本上作者是批判美国现有的经济政策 比如金融 比如医疗
  •     -_-没有钱,我们不快乐。有钱,我们不一定快乐。如果不快乐,那还谈什么幸福。你跟我说经济,你跟我说发展,但是,如果不快乐,那我们赚钱,我们发展经济,究竟是为了什么……
  •     有助于我们认清人与自然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很喜欢其中的言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