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雨的記憶》章节试读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4-1
ISBN:9780193964860
作者:北島,曹一凡,維一 主編
页数:366页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刘辉宣:昨夜星辰昨夜风 - 刘辉宣:昨夜星辰昨夜风

从晟兄那里把书拿来,真是细节丰富有趣得一逼啊。抄录:
1. 那时在共产党干部中,就已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感——他们的子女在学习上远远不及“资产阶级”,尤其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子弟们,那么将来由谁来接班呢?这在六十年代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即“接班人”的问题。《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这首歌就是那时候唱起来的,一直唱到今天。
2. 我们这代人都是看着革命电影长大的,和上一代人的革命比起来,我们这代人的“革命”有很强的模仿性。在我们最熟悉的镜头中,当黄世仁、南霸天、胡汉三等反动角色被押出来,群众不都是用上前去挥动拳头么?这就是群众运动的仪式。
3.
。。。。。离开会场后,因受到群众的指责,那几个红卫兵心里窝着邪火。那是下半夜,街上空无一人,卡车在红灯前停下。有个过路人推着自行车过来往车上看,还问着问那,被这帮红卫兵叫上了车,一顿臭揍。那人被打懵了,索性扬起脸,让他们打,直到满脸是血还那么挺着。那几个家伙毫无恻隐之心,直到打累了,才把他踢下车,又把自行车砸在他身上。在他们的叫骂声中,那人一瘸一拐推着车走了。那是一个普通过路人,很天真也很善良,我直到现在还能记起他的眼神——困惑,绝望,听天由命。
4. 。。。我根本不懂抢救知识,和大家一起把他拖到水管前擦洗,先看伤在哪里。其实这是很危险的。人群又围了上来,我们只好再把他拖到宿舍。这时有个十二三岁的男孩挤过来,手握尖利石头,朝着栗钧的眼睛戳下去。当时根本腾不出手来制止,我只是瞪了他一眼,他收回手,转眼消失在人群中。这样的男孩就是鬼魅。。。
5. (打流氓)大约半个月内,北京红卫兵扫荡全城,大打出手,倾泻我们无情的暴力。北京城里究竟打死多少龌龊之辈,谁也不知道。红卫兵的暴力主要是为人熟知的皮带,这是唯一的刑具,从未使用其他手段。在这方面,中国红卫兵是很缺乏想象力的。
6. 这个流氓从家中被抓时,他的父母追出来,又打又骂又踢又啐,央求我们狠狠打,好将这个逆子教育过来。尤其是那父亲咬牙切齿,恨不得有人把这个儿子打死。但临押上车时,他母亲悄悄拉住我的手央求说:”别打坏就成!“
。。。但除了虚伪的告饶和对父母的怨恨,一无所获。
7. ”造反“、”破四旧“、”抄家“和”打流氓“这四件大事,构成红卫兵运动的高潮,贯穿始终的是”鼓吹血统论“和”死保刘少奇“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主题。红卫兵运动衣”攻击公安部“事件告终,此后一直处在被历史清算的地位上。这构成了北京红卫兵历史的基本脉络。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59页 - 昨夜星辰昨夜风

够克制够文明。。。看着书最有趣的部分大概就在这里了。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23页

"文革"對中文造成的災難,直到今天在政論文章中仍清晰可辨。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365页 - 留在北京

有一天,我們正在學習討論,走過來個女孩,高高的個子寬肩膀,面容姣好,說是薄熙來的妹妹。她正要找“工宣隊”,據說薄熙來再王府井書店偷書被抓住了。大家議論紛紛,要說這高幹子弟偷書,是政治還是經濟?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59页

當年紅衛兵的叱咤沉浮有其背景因素,但還是深深懷疑,不,否認類似武鬥的反人類性。所謂的革命終究還是一些利己主義的政治無賴在作祟。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204页

最让我震惊的还是语文老师刘承秀的自杀事件。在“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她因受审查而导致儿子从部队转业。那天凌晨五点,在食堂后面的小夹道,她用剪刀割断并揪出自己的喉咙,据说惨不忍睹。一个中年女人竟用这样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当这消息传遍宿舍小院,我正在六斋生火,浓烟呛得我睁不开眼。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白羽 一个七零届眼中的四中 - 白羽 一个七零届眼中的四中

我很崇拜这些辅导员,他们博览群书,谈吐不凡,善于独立思考;他们在讨论或辩论时,或慷慨激昂,或沉潜深邃,或妙语连珠;他们是理想主义者,或崇尚理性,或性情浪漫,或以天下为己任,或独善其身。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64页 - 昨夜星辰昨夜风

看的后背发凉。每句话都惊心动魄像条吐着芯子的毒蛇在面前扭摆,却说着自己有多善良><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54页 - 昨夜星辰昨夜風

“文革”中,他告訴過我一個對聯:“曲率半徑處處相等,摩擦系數點點為零”,橫批是“又圓又滑”。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唐晓峰 走在大潮边上 - 唐晓峰 走在大潮边上

原来在四十一中,没这么多能做报告的老师,只有大队辅导员贾老师的时代感比较强,校长则老气横秋。四中大不一样。那些报告,道理夹着声势,声势夹着道理,搅得人灵魂深处不得安宁。核心是解决”做什么人的问题“。做什么人?不是做科学家,而是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学习不重要,斗私才重要,因为做接班人要从斗私、斗自己开始。人人要过这道大门槛。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305页

有時批鬥回來,趙京興會告訴我今天批判高寫得怎麼樣,哪些地方批得好,哪些地方應該怎麼批才深刻,我簡直就是在他的“指導下”撰寫批判他的發言稿的!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108页

所谓的"四三派",即是那些当年被定论为出生不好的高级知识分子的子女。在划清界线的同时,他们又做过什么?作者完全是略有所指。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31页 - 十三 越南之行

萊蒙托夫的詩句「他在瘋狂之中祈禱風暴/幻想著風暴會帶給他平靜」,或許正是我那時心境的寫照。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67页 - 青春剑

战争中,免不了生死之间的悲壮故事。特别在掌权之后,战争的参加者大都身居高位。这使得他们的子弟在光荣与权力两方面都得到相当的满足,产生了极大的优越感。他们大多为父辈的业绩感到骄傲,以天生的革命者自居,自以为血统高贵,思想纯洁,堪当国家大任,热烈地向往辉煌的业绩。他们的性格大多傲慢、偏执、直率到咄咄逼人,有时又极天真。因对社会所知甚少反而把生活过度理想化,终日耽于革命的梦想而并不知革命为何物,反以追求真理的热诚鼓吹无知。在生活中很难成为与人为善的朋友,甚至处处树敌。这些在一九四九年前后出生的少年,在他们太年轻而又没有机会进行痛苦比较的时候,事实上没有选择别种思想的可能,他们的行为正是他们仅仅所能做的。另一方面,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上个人自由的定义就是相当狭小的社会里,他们的荣辱得失都与他们的家庭有关,这使得他们本身的命运带有“前缘已定”的宿命味道,而无法逃脱。在这个意义上,我又为他们中间那些真正志向高远而终于不得伸展的人感到惋惜。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47页

海淀區的紅衛兵一直群龍無首,其中的活躍分子,像卜大華,牛皖平,洛小海,彭小蒙,張承志,陶正,都是紅衛兵運動的發起人。張承志後來成了著名作家,“紅衛兵”就是他命名的。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44页 - 昨夜星辰昨夜风

遇罗克的悲剧是他对文化革命的质疑,作为思想者和殉道者,他提出的问题远比我们深刻得多。后来才知道他的死不是因为《出身论》,而是在“文革”前不久发表的反驳姚文元对《海瑞罢官》批判的文章,那就是反对文化大革命。他比我们站得高,其历史价值和理论价值远远高于《出身论》。这绝非抹煞《出身论》的意义。那篇文章我看过,犀利、雄辩,知识广博,文采飞扬。他是出类拔萃的人,走在时代前面的人,可惜哲人早逝了。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77页 - 青春剑 陈凯歌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45页 - 昨夜星辰昨夜风

当时四中有一个学术领袖群体,都是高三的学生,为首的是孔丹。他“文革”前就是北京市的学习标兵,“文革”中写文章、办报、组织团队,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精英,像马凯、簿熙永、秦晓和李三友等。……这是四中。另外还有八中的陈小鲁,六中的董良翮,都是“文革”初起的理智派。……我校有个徐小岩,徐向前元帅的儿子,还有杨东明,杨成武上将的儿子,都是高材生,在同学中也很有影响,但凡事不卷入,不闻不问。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陈凯歌 青春剑 - 陈凯歌 青春剑

这些在一九四九年前后出生的少年,在他们太年轻而又没有机会进行痛苦比较的时候,事实上没有选择别种思想的可能,他们的行为正是他们仅仅所能做的。另一方面,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上个人自由的定义就是相当狭小的社会里,他们的荣辱得失都与他们的家庭有关,这使得他们本身的命运带有”前缘已定“的宿命味道,而无法逃脱。在这个意义上,我又为他们中间那些真正志向高远而终于不得伸展的人感到惋惜。最后轮到了书。父母是靠工资生活的,别无资产,余钱都买了书,好让自己和孩子们精神上有个流连处。早年的书,首页都有两个字,是皑·燕。行间都用红笔画了线,弯弯曲曲一直通到他们年轻的时候。书页旧而发黄,如同故人的脸,母亲说:”爱书就是爱自己。“
他们把所有的书,除了毛泽东的和其他少数几个作家的以外,都搬了出来,在槐树下堆成一座小山,点着了一根火柴。我在恍惚间觉得,那些书伴我度过的许许多多黄昏午后不过是些梦,从今天开始的才是真的生活。回到家里,我连把经过跟朋友重说一遍的力气都没有。父母不在,妹妹还小,无商量处,只觉很困,模模糊糊地想到了自杀。一夜的梦都在和一个不认识的人冷静地研究自杀的方法,该用的器具都在,拿起来,又放下。终于死了,却连一种方法都还没试过,只知道是我死了,听见亲人的哭声,像许多别人的故事一样。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209页 - 走進暴風雨

就在死前沒幾天都信中,他這樣寫道:“……我們還年輕,生活都道路還長……不是沒有機會投身於歷史都潮流,而是沒有準備、缺乏鍛煉,到時候被潮流捲進去,身不由己,往往錯過……”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高中 性压抑与政治中立 - 高中 性压抑与政治中立

“文革”打破了男女校的隔绝状态。刘少奇女儿刘平平是我实验二小的同班同学,“文革”初期担任师大附中革委会主任,常到四中看大字报,与我互有来往,我们也到邻近女校串门。有一天,一个女孩到四中找熟人,闯到我单人独处的教室。我们攀谈起来,甚是投机。她身穿崭新“国防绿”军装,当时是最时髦的。大概是出身名门的缘故,她比同年龄女孩子早熟得多——嘴唇红艳,秋波顾盼,散发着奇异的体香。我不敢直视她眼睛。她滔滔不绝,讲到与男友私奔。她身体离我越来越近,目光变得呆滞,突然轻声问我:你说,拥抱和接吻犯法吗?我呆若木鸡,毫无反应。时间好像停滞了,直到她离去。民族附中坐落在西单的仿古深宅大院中,从西厢房的耳房透出光亮,我们推门而入。屋里坐着一位身穿彝族服装的妙龄美女,唇红齿白,目光深邃,在政治的惊涛骇浪中,在幽深冷清的大院,她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我和戴士和全都看呆了。
我首先打破窘态,说明来意,她很随和,于是攀谈起来。我突然问,你是黑彝还是白彝?这问法极有挑衅性:在彝族,黑彝是奴隶主,白彝是努力。解放后我党将不少奴隶主的后代招到京城进行教育,除了进行改造,或许还有某种人质意味。她扫了我一眼,抿嘴微微一笑,反问道:”你说呢?“
回忆这一幕,多年后我和戴士和一致认为,她是我们一生所遇到的最美丽非凡的女人。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70页 - 青春剑 陈凯歌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27页

<據內部消息,他的死刑是經最高層親自指示,並委托重要人物辦的。>遇羅克真正的死因是什麼,值得探究。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365页 - 留在北京

曹一凡的文字有趣。最好玩的一个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刘东 亲历者的见证 - 刘东 亲历者的见证

随着每时每刻的”亲密“接触,人性中同情弱者的本能逐渐发生作用,我开始在职责范围内尽量保护他们。以杨滨为例,她是其中年龄最大也是身体最差的,我担心她这样下去会撑不到运动后期,我私下多次跟她谈话,劝她千万别干自杀这种傻事。她虽信誓旦旦,我还是不放心,于是采取了个笨办法:每天等天黑下来,人已稀少,我把她从”劳改队“接出来,护送到公共汽车站,看她上了车再返回。第二天早上,按约定时间,再到车站把她接回学校。一天天就这样过去了。有一天早上,我因事缠身,忘了去车站接人,她竟在汽车站等了一个多小时不敢动,直到用公用电话找到我。我赶紧跑去,见她满脸是汗,神色惶恐。我问她为什么会急成这样,她说怕迟到了对她采用”革命“措施。从这一天起,”嚎歌“就成了他们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红卫兵,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拦住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令其唱”嚎歌“取乐。没有任何人(包括我自己)对此提出异议,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时至今日,有时我闭上眼,就会浮现学唱”嚎歌“那一幕,还有那像哭一样的歌声。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66页 - 青春剑 陈凯歌

让人好奇,这些代号是谁?比较前篇,文字张扬和内敛的对比明显。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58页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124页 - 我的红色记忆 杨百朋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冯永光 风雨飘摇忆当年 - 冯永光 风雨飘摇忆当年

核心小组好像还有谭柏和张路,谭柏文笔不错。初一刚入校,我们班主任齐大群老师在课堂上宣读谭柏的作文,其中好几十个成语,令全班刮目相看。张路”文革“前就是我们班足球大门,如今是资深足坛评论家。我参加过几次抄家,记不清了,但有一次印象深刻。一天上午,我在红卫兵总部值班待命,来了个居委会老太太,她请红卫兵去抄家,我到班里叫上几个同学跟着去了。那是个资本家老太太的家。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什么反动罪证或金银珠宝,我们逼她交出来,还动手打了她。走时一推开屋门,院里站满被嚎哭声引来的邻居。我环视一圈,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震颤: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向我们投来冷漠、厌恶、甚至仇恨的目光,让人不寒而栗!于是我带着人马匆匆撤了。
这件事对我震动很大。毛主席说:”革命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然而对我们的革命行动,人民群众不仅不支持,还用敌意的目光表示无声的抗议。我感到迷惘:难道我们做错了?
此后我很少去“抄家”,更没有再动手打过人。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牟志京 似水流年 - 牟志京 似水流年

在他的小屋,我们一起不知度过多少时光。有一次我情不自禁地感叹:“你的知识多么渊博啊!”他听后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一反他平日的诙谐,用严肃的语气说道:“等你到了我的年龄,你的知识会比我更渊博。”虽然我对他无比信服,但还是不相信这番话。
讲起鲁迅和翟秋白的友谊,他找出一张鲁迅赠给翟秋白的手迹:”人生得一知己足已,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他神情郑重地把它送给我。越南之行其实目的不明。过去虽在政治风波中屡遭批判,政治信仰并未动摇。办报的失败,才是我真正陷入迷茫。莱蒙托夫的诗句”他在疯狂之中祈祷风暴,/幻想着风暴会带给他平静“,或许正是我那时心境的写照。罗克的被捕,使我失去了良师益友。而我的交际由此扩大了,逐渐形成新的圈子。”文革“的疾风骤雨,无情摧毁了我的政治信念,在心里留下一片空白。即将步入成年,发现自己对人世间几乎一无所知。与新结识的朋友一起,我们开始如饥似渴的读书生活。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19页 - 似水流年

《中学文革报》于一九六七年一月十八日创刊,同年二月二日、二月十人、二月二十一日、三月六日和四月一日分别出版 第二至六期。这六期先后在解放军一二O一印刷厂(第一、二期)、西四印刷厂(第三期)、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第四、五期)和西便门印刷厂(第六期)印刷。第一期印数是三万份,其他几期印数在三万到六万份之间。陈列这六期,还在景山胶印厂影印了一万五千份创刊号,另外还出版了以《出身论》为主要内容的特刊,先后付印两次,总数约六万份。除第四期为六版(售价三分),其余每期都是四版(售价二分)。全加在一起,总印数共三十万多,销售总额在六千元以上。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47页 - 昨夜星辰昨夜风

海淀区的红卫兵一直群龙无首,其中的活跃分子,像卜大华,牛皖培洛小海,彭小蒙,张承志,陶正,都是红卫兵运动的发起人。张承志后来成了著名作家,“红卫兵”就是他命名的。可他们中间始终没有一个公认的头头。城区的红卫兵从一开始就表现出组织意识,八中以陈小鲁为首,六中以董良翮为首,四中则产生了领导集体,为首的是孔丹,成员有秦晓、李三友、马凯、戴小明、周坚、赵胜利等,这三个学校成为城区红卫兵的主力。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46页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108页 - 四中往事 秦晓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2页 - 一 "四清"運動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李宝臣 往事岂堪容易想 - 李宝臣 往事岂堪容易想

陶洛诵敏感直率,充满激情、想象。二零零五年,她在香港出版了自传《生之舞》,读其文则其人可知,岁月里挟着生命历程而去,不变的仍然是那天生的性情。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后,育海口无遮拦,一语中的,说知青下农村无异于“贴钱劳改”。我们在思想改造的教育环境中成长,面对世界,愈到后来愈常发生困惑彷徨,归根结底,就是体制宣传教育与现实感受之间的冲突。读书思考的结果,唯一能自己做主的只有做清醒的愚民一条路可走,而注定逃离不了劳民与贫民的命运。幼时长辈授读苏东坡《留侯论》,常说能忍少年刚锐之气的人能做大事。上高中后结识育海,发现他是一位能忍得冤枉,忍得议论,忍得困苦的人,却一刻也忍不得庸碌乏味的生活,忍不得虚度年华的生命浪费。他远走云南,不是组织系统的分配,而是冒险性格所致。其实他的肺结核病历,完全可以“病留”北京,即便身背反林彪悬案,也很快就不了了之了。然而乏味的等待,不是他能忍受的。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7页 - 四 荒唐的"對聯"

紅衛兵發祥地——清華附中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2页 - 前言

本以為政治和數理化差不多,靠的是不斷鑽研與質疑,其實不然,那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把自己引向是非的漩渦。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黄其煦 四中的“先生” - 黄其煦 四中的“先生”

后来还是过了许多年,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我到考古所读书。那个时候,斯文有了一点点地位,对所里的老先生大家也都又改口称“先生”了。考古所就在灯市口北口,离原来李老师的家不远。有天中午吃过饭,我在研究所门口看到有个人从北面骑车而过,正是李老师。我连忙冲出大门,一边招手,一面脱口而出“李先生!”
不知是李老师真地没有听见,还是李老师不愿意与四中的旧事再有任何牵扯,只见他奋力骑车向前,我看到的仍旧是宽阔的前额,只是平添了白发和更加趋前的驼背。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58页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四中的薄熙來和薄熙成,身在困境中幫助過老師。他們的父親薄一波被打倒,他們從中南海搬到一個小地方。在那裏他們保護過老師,特別是他們在實驗二小的老師霍懋征,這位著名的兒童教育家曾是他們的班主任。我在雜誌社工作時拜訪過霍懋征,當我提起認識薄家兄弟時,她動情地說,在“文革”最混亂的時期,他們兄弟曾把她藏在自己家裏。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203页 - 走进暴风雨

女校长杨滨,延安陕北公学出身,参加革命后的重要见证人填的是叶群。解放后曾长期担任女一中校长,一九六五年调到四中。据说在髌教育局局长和四中校长两个职务之间,她选择了后者。
……
在一次由军宣队主持的批斗会上,大吴跳出来指着校长杨滨说:“杨滨,你胆敢反对解放军。”然后振臂高呼“打倒解放军!”愕然惊醒,意识到犯了大忌,面如土色嗫嚅道:“我有罪,我向毛主席请罪。”于是到毛主席像前弯腰撅腚,豆大的汗珠噼啪滚下来。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289页

1967年中到1967年底,正當文化革命如火如荼之時,北京圖書館對外開放了。除了被列入淫穢圖書如《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文學作品外,一律敞開閱覽。……實在無法解釋,在一個“焚書坑儒”的年代,為什麽北京圖書館還會對外開放?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69页

在我们那个年代,爱憎分明依然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部分。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秦晓 四中往事 - 秦晓 四中往事

杨滨是个老革命,我们一路保护,但也要有策略。我特别叮嘱看管杨滨的同学说,杨滨还有好多事没交待呢,不能让她自杀,也不能让她受罪,你们负责看住。那两个孩子尽力执行了。后来杨滨一直念叨这件事,直到临终还说,孔丹、秦晓、赵胜利保护了我。文革中四中的老师、校领导基本上都没挨过打,更没有自杀或被打死的,后来杨滨的儿子宋心鲁称之为”四中现象“。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56页 - 昨夜星辰昨夜风

四中有个出身统计表,同学们“踊跃登记”,五花八门,什么名目都有——有填“军阀”的,大概是武装起义将领。还有一个填“奴隶主”的,简直就像是从数千年的坟墓里蹦出来的,后来长知道阿沛·阿旺晋美的儿子。阿沛·阿旺晋美当时是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过去是西藏的领主,这么填也没错。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25页 - 十 遇羅克其人其事

梅里美<卡門>
馮至譯<浮士德>
朱生豪譯莎士比亞
魯迅贈給瞿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已,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56页

我們在“文革”中曾認真統計過同學的家庭出身。奇怪的是,同學們都爭著往壞里報。……還有一個填“奴隸主”,簡直就像是從數千年的墳墓里蹦出來的,後來才知道是阿沛•阿旺晉美的兒子。阿沛•阿旺晉美當時是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過去是西藏的領主,這麼填也沒錯。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刘辉宣 昨夜星辰昨夜风 - 刘辉宣 昨夜星辰昨夜风

我赶到时,抄家已近尾声,唐双津谁的话都不听。他们正在审问那个老军人。十几个中学生把老军人绑起来,蒙了眼,让人家跪在地上。问着问着,老人的讲述把我们全都俘虏了,抄家的也不抄了,劝阻的也不劝了,全都挤在屋里听。老将军说起的往事,展现了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那是一个不眠之夜。老将军从跪着改为站着,从站着改为坐着,后来还有人端给他一杯茶。四中的学生成分确实很复杂。我们在”文革“中曾认真统计过同学的家庭出身。奇怪的是,同学们都争着往坏里报。这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比如高干子弟,不报”高干“报”革干“;”知识分子“子弟报”高级知识分子“,因为”高级知识分子“比普通知识分子的名声要”坏“。像陈凯歌他们就要报”高知“,只报”知识分子“似乎有隐瞒之嫌……四中有个出身统计表,同学们”踊跃登记“,五花八门,什么名目都有——有填”军阀“的,大概是起义将领。还有一个填”奴隶主“的,简直就像是从数千年的坟墓里蹦出来的,后来才知道是阿沛·阿旺晋美的儿子。我保护了老师?这才见鬼呢。四中开批斗大会,我虽不在现场,但我谁也没保护过,连班主任田傭老师我都没有保护过,我只是没顾得上批斗他而已。赵绩敏老师这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在统一口径——那些往事谁也不许再提了,老师们都忘了,你们还记着干什么,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干嘛这样编假话说给大家听呢?看来文化革命实在是说不清楚,那就干脆什么都别说了。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62页

如果记忆准确的话,我只打过一个流氓,那是我对他母亲的承诺。
当时四中也打死了一个流氓,死因不明。其余均无重伤,只是皮开肉绽而已。中国毕竟不培养职业打手。——刘辉宣 (1980年后回到北京,先后在市政府、工人日报社、光明日报社工作。2008年从鲁迅文学院退休。)

《暴風雨的記憶》的笔记-第101页 - 四中往事 秦晓


 暴風雨的記憶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