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

出版社:时报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年2月18日
ISBN:9789571322414
作者:Henry Petroski,亨利·波卓斯基
页数:336页

内容概要

Henry Petroski,杜克大学土木工程教授,著有《设计是人类本性》,《土木工程之外》,《铅笔》等书。


 铅笔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本本来应该是非常有趣的书,但是因为不是一气呵成地读完,而是利用各种零碎的时间这种我十分讨厌的方式来阅读,所以被我读得很纠结。我阅读这本书的的目标很简单,我将其视为物质文化研究的一个精彩案例分析,而阅读完后,我觉得这本书确实如此。    《铅笔》一书,讲述了铅笔产生及演变的历史。之前我一直很好奇,铅笔这么个不起眼的小东西,作者是怎么将其写成一本如此厚的书的,看来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铅笔》看似讲述的是铅笔的发展史,讲述了铅笔是如何从概念变成实物,又是如何不断完善的。实则,作者试图通过铅笔这一看似简单的物件来阐述工程技术的发生发展的历史,比如他在书中多次将铅笔同桥梁、电脑等进行类比,认为它们在工程学的实质上具有很多类似之处,而且在讲述铅笔的故事的过程中,讲述了人的历史。    当我面对铅笔这个词汇的时候,我便想当然地以为铅笔出现之前的人们也会跟我一样反应出,铅笔就是我们现在用来写字的这个东西,但是在铅笔出现之前,人们可能会对铅笔这个东西会有各种各样有意思的想象,就像今天的人们想象外星人和UFO一样。我原本以为铅笔的结构实在太简单了,为什么作者不去写钢笔之类的,后者应该比前者更为高级一些吧,当然作者并未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可把铅笔看扁了,这个仅仅由笔杆、笔心,偶尔也会带有橡皮的东西,竟然会有那么多的故事可讲。笔杆和笔心是怎么结合在一起成为铅笔这个东西的?笔杆和笔心的材料、形状、长短都是怎么被人们选择的,又是什么原因促使它们发展变化的?在它被制造出来后,是哪些原因促使它不得不被改进?对于这些内容,作者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论述,而且对于其中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原因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论述。其实铅笔不过是人类创造出的众多的物质文化中,非常不起眼的一间小东西,如此的物件,都可以有这么多的故事可以讲述,那么对于任何一件人造物,可以想见它们背后蕴含着多么丰富的历史啊!与其说这本书是在写铅笔的历史,不如说是在写整个工程技术的历史,人的历史。    铅笔,是被人创造出来的,也是为了人的需要而存在的,书中有句话说,铅笔被制造出来,就是为了被毁灭的,它在毁灭的过程中才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可见,铅笔的生命完全掌握在人的手中。一开始,那些有制造铅笔想法的人,同木匠的技术结合在一起,最初的铅笔被创造出来,刚开始的时候,它那么不完美,也很不起眼,也不太适合人们使用,但是随着那些有着创造力和动力的人对于铅笔的不断完善,它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对它的需要越多,它就被越多地创造出来,但是当制作它的物质材料变得匮乏时,人们开始想方设法寻找这些材料的替代品,因为人们太需要它了,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有很多人工物就是这样,它们没有被创造的时候,人们也可以正常地生活,但是一旦它走进人们的生活,被人们习惯,它就变得不可或缺,即使因为种种原因,它会变少,但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仍旧会想尽办法,不断地创造它,所以那些制造商们会不择手段地满足人们的消费欲望,而这便是人工物能够不断改善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虽然这种分析带有十足的“功能性”色彩,但是这种解释又是这么地说到人们心坎里。当然,铅笔改变的原因绝没有这么简单,它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制造商可以改变它,消费者更有权力改变它,还有它不知道什么时候世界大战会爆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两个国家发生了战争,也不清楚经济危机什么时候会到来,也不清楚工人会什么时候罢工,不知道那些奇怪的消费者怎么不喜欢纸质的可以不使用削笔刀的笔杆的铅笔,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觉得黄颜色的铅笔一定比其他颜色要好一些?而这一切都会影响甚至决定着铅笔的改变方向。那些经济的、政治的、人的因素都是这么重要,都可以决定铅笔的生命,惟独铅笔是被决定的。    阅读这本书,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看到铅笔并非孤立的物件,它的制作过程很重要,但是当它流入市场,它又同消费者和使用者发生关系。在制造——交换——消费着整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铅笔产生影响,在这个整个过程中,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消费者的作用不可忽视,而且这个过程是处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的,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也会影响到铅笔。当铅笔遇到的人越多,影响因素就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进行物质文化的分析时,如果我们只有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社会背景和人的因素,才能真正理解物质。    另外,我十分佩服作者对于大量材料的组织,我读完此书的第一反应便是翻找“参考书目”,但是有点失望,作者仅仅是通过一种十分委婉的方式提到了很少的参考资料。但是,回忆书中,那些资料详实的论述,显然会发现作者在资料寻找上是下了很大力气的。对于铅笔这个平常到让人们忽视它的存在的东西,加之技术工程方面的“不着笔墨”的原因,可以想见资料的不易获得。    当我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自始至终都握着一支墨绿色的铅笔,这么一个小玩意儿,它何以承载如此厚重的历史?人们从它那里索取了那么多东西,但同时也赋予它很多象征,这是一个多么有意思的现象,它那么不起眼,远远比不上飞机、电脑,甚至比不上钢笔、圆珠笔,但是它的故事一点儿也不会比它们少,也不会比它们没价值。    我觉得这篇感想,应该让一位师姐@兔崽子金看到,我相信她对于铅笔肯定有非常深厚的感情。而我自从上了中学之后,便被老师禁止使用铅笔,所以从那时候,我便有了刻板印象,认为铅笔带有幼稚的、随便的/不正式的色彩,而碳素笔、钢笔才是正规的,事实上,很多正规材料的书写也确实明确规定我们使用“黑色”碳素笔、钢笔,蓝色似乎也不太正规,而红色更是不能随便使用的,因为那是属于老师的颜色,学生使用被认为是对老师的不尊敬。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对使用红色笔感到战战兢兢的。不过,我还听过一种“科学”说法,认为黑色碳素笔的笔迹可以保持更长的时间。但是,直到上了大学,我还是会用铅笔,因为铅笔的笔记可以很方便地修改,而其他的笔的笔迹修改起来很困难。而且,我总觉得用铅笔比用其他的笔写字需要的力气要小很多,而且用铅笔写字可以写得很快,貌似同声传译员速记时使用的便是铅笔,也许是出于跟我同样的原因吧。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很好的物质文化个案。
  •     物质文化的精彩案例,作者由小见大的视角和深厚的笔力,常人难以企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