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心理学探索》章节试读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7
ISBN:SH2116-44
作者:马斯洛
页数:217页

《存在心理学探索》的笔记-第82页

婚姻失败的惯性可能便基于此。人一旦被惯于某个称谓,如某人老婆,某人女友等等,她无可避免的由思维导言行会以此身份来不断有意或无意的暗示自己。即与书上说1在我们看墙上的一幅画并读出画家名字的时候,我们就排除了按照这幅画的独特性以完全新颖的眼光看它的可能性。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称之为认识的事情,即吧一个经验放在概念、词或联系系统中去时,就排除了完全认知的可能性。 一样
其结果必然导致出类似于2努力把这种东西翻译成词就改变了它,使它成了某种非它的其他东西,成了某种像它的其他东西,成了某种类似它然而与它本身不同的东西。那样的结果。婚姻绝不应该以妥协为前提而存在,自我,自由的丧失,纵然换做神仙,对此种依靠一方一味妥协退让的婚姻,怕也无半点回天之力。

《存在心理学探索》的笔记-第一章 导言:健康心理学探索 - 第一章 导言:健康心理学探索

4、这种内部本性,就我们迄今对它的了解来说,看来并不是内在,原初,必然邪恶的。基本的需要(对于生存、安全和有保障、有归属和感情、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基本的人类情绪,基本的人类智能,从它们的表面来看,或者是中性的、前道德的,或者是纯粹“好的”。破坏性、虐待狂、残酷、恶毒等等,迄今看来并非是内在的,相反,它们似乎是针对我们内在需要、情绪、智能的受挫的一种猛烈反应。愤怒本身不是邪恶的,畏惧、懒惰、甚至愚昧本身也不是邪恶的。当然,这些可以导致而且已经导致了邪恶行为,然而,它们并不是必需如此,这个结果没有内在的必然性。人的本性远远不是象它被设想的那样坏。实际上可以说,人的本性的可能性一般都被低估了。
9、神学家惯常用麻痹(accidie)这个词来描述一个人明知自己能做而又不去做的罪过。弗洛伊德向我们提供了心理疾病的那一半,而我们现在必须用心理健康这一半使其完满。

《存在心理学探索》的笔记-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读书笔记 - 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读书笔记

马斯洛认为,将“二歧式”(诸如认知和意动、直觉和推理、理性和情感、意识和无意识、工作和玩乐等等)转化为统一体,恰恰是最伟大的艺术家所做的事情,他们能把不协调的、不一致的、彼此抵触的各种颜色和形式,纳入一幅画的统一体中。p126

《存在心理学探索》的笔记-第二章 心理学能从存在主义者那里学到些什么 - 第二章 心理学能从存在主义者那里学到些什么

4、总的看来,东方和西方的大多数哲学和宗教都把人的本性分成两部分,并教导说达到“高级本性”的方法是放弃和制服“低级本性”。然而,存在主义却告诫说二者同时规定着人的本性特征。任何一方都不能抛弃;它们二者只能整合起来。
12、存在主义著作家全神贯注的另一件事情,我想可以用非常简洁的措词描述,这就是生活的严肃性和深奥性(或许是“生活的不幸感”),它是与浅薄、表面的生活对立的。浅薄、表面的生活是一种缩减了的生活,是对人生终极问题的一种防御。生活的严肃性和深奥性,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概念,而且它们也有实际操作上的意义,例如在心理治疗上。我(和其他人)对这种事实有了日益深刻的印象,即悲剧有时可能是有治疗性的;而且当人们被痛苦驱使进入治疗时,一般效果最好。在浅薄的生活受到怀疑,在那里出现了对基本原则的召唤时,那就是它不再起作用之时。正如存在主义者非常清楚地证明了的那样,浅薄在心理学中也不起作用。
14、由现象学家和存在主义者激起的所有变革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期待已久的科学理论上的革命。我不应该说“由它激起”,而应该说“一起帮助”,因为帮助打破科学的官方哲学或“唯科学主义”的还有许多别的力量。需要克服的也不仅仅是笛卡尔的主体和客体的割裂。实际上,由精神和原始经验的内涵必然造成的还有其他的根本变革。而且,这样的变革不仅影响心理学,也影响所有其他科学。
15、有必要努力解决现存人格中未来的动力作用问题,并使有关概念系统化。例如,成长、变化和可能性必然指向未来前途;潜在性和愿望、希望和想象也是一样;凶兆和忧虑也指向未来(没有未来=没有神经症);如果和当前活跃的未来没有关系,自我实现就没有意义;人生最终可能是一个完形(gestalt),等等。我们也必须认清这一点,即未来在原则上不过是未知的和不可知的,这意味着,一切习惯、防御和应付的机制全都是可疑的和两可的,因为它们都是建立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之上。只有灵活创造的人能真正地驾驭未来,只有这种人才能满怀信心、毫无畏惧地面对新奇的事物。我深信,我们现在称之为心理学的许多东西,都不过是一种谋略研究,目的是回避新奇事物可能引起的焦虑,办法是使人相信未来仍然象过去一样。”
我并不认为,我们必须非常认真地对待欧洲存在主义者在恐怖、沉痛、绝望等等上面的高傲唠叨,因为他们唯一的补救方法似乎只是坚定不移。每当外部的价值根源不起作用时,这种高智商就在宇宙规模(cosmic scale)上啜泣。他们应该从心理治疗学才那里学会丢掉幻觉烽发现同一性,虽然最初是痛苦的,但最终则可能是令人高兴并变得坚强有力。另外,由于他们没有论述高峰体验、经验、快乐和入迷,甚至也没论述正常的幸福,这就自然引起我们强烈的猜疑,这些作者是“无高峰体验”者,是一些没有快乐经验的人。仿佛他们只能用一只眼睛去看东西,而这只眼睛又是有偏见的。大多数人都以不同比例体验到不幸和快乐两个方面。遗漏任何一方的任何哲学体系都不能认为是全面。威乐逊敏锐地识别出肯定的存在主义者和否定的存在主义者之间的区别。在这个问题上,我可以完全同意他的观点。

《存在心理学探索》的笔记-第82页

还有这个功能,居然!白玩豆瓣了!!
相机被偷,改天传图--我手写的笔记。嘿嘿
太开心了,这是2011年发生的第二个值得记录的开心的事。
第一个是“暮光之城”,还有一篇评论未写。一并记下当提醒自己了。

《存在心理学探索》的笔记-第5页 - 第一章 导言:健康心理学探索

超我指引自我实现,良心是自我的神明。
我们获得我们的理想,大量地来自这样的早起塑造,而不是来自后来阅读全日学校的书籍。但是,在良心中也有另一种成分,假如你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有另一种良心,这种良心我们全都或强或弱地具有。而且,这是"内在的良心"。这种良心建立在无意识或前意识地知觉我们自己的本性、我们自己的命运、我们自己的智能、我们自己的"召唤"的基础之上。这种良心坚持要我们忠实于自己的内在本性,要我们不因为自己的内在本性微弱,或者因为任何别的好处或理由而否定它。没有能实现自己天资的人,有天才却去卖长筒袜的画家,过着无聊生活的聪明人,发现了真理而闭口不谈的人,丢弃了男子气概的懦夫,所有这些人都深深地领悟到他们对自己犯下了错误,而且因此而看不起自己。出于这种自罚,不仅可以产生神经病,在这里同样可能重新恢复勇气、燃起正当的义愤和不断增长的自尊,从那以后就干起了正当的事情;一句话,成长和改进可以通过痛苦和冲突而达到。

《存在心理学探索》的笔记-第12页 - 第一版前言

但是我确信,科学没有必要把自己局限在这些传统领域中,没有必要从热爱、创造性、价值、美、想象、道德、快乐等问题上退却,而把它们留给非科学家,留给诗人、预言家、神父、剧作家、艺术家和外交家。所有这些人可能有惊人的洞察力,能探索那些必须探究的问题,提出引起争论的假设,甚至许多都是正确的和具有真理性的。但是,尽管他们可能是有把握的,然而他们从来不能使人类确信,他们只能说服那些本来就同意他们的人和少数其他人。科学是我们具有的推动真理通过难对付的咽喉要道的唯一方法。只有科学能够克服看法和信念中的性格学上的差别。只有科学能够前进。
可是,实际情况依然是:科学已经走进了一条死胡同,而且科学(在其一些形式中)可以看成一种对于人类的威胁和危险,至少是对于人类最高的和极好的品质和抱负来说是如此。许多敏感的人们,尤其是艺术家,都担心科学的践踏和压抑,科学在撕裂事物而不是整合它们,从而,科学是在绞死而不是在创造事物。
马斯洛对科学的看法。读到第一段后面的时候,对一连串绝对化语言产生本能的反感和质疑,不过如果加一个前提,似乎就好理解了:当科学走在他应该走的路上,强大到足以开道,引领和包容的时候。

《存在心理学探索》的笔记-第1页 - 1

让我们先做个假设吧:人的内部存在着一种模模糊糊追求的、向往的、要求的最深奥的、最内在的价值,我们可以称之为禀性,当我们按此行事的时候,我们知道自己做得对,会感到深刻的愉快。并且人想要的和喜爱的那些东西,恰恰是对于他有益的那些东西。 但是,人显然不存在具有动物意义上的、强有力的、清清楚楚的内部呼声的本能,这种内部呼声明确的告诉它们,于何时、何地、怎样以及同谁一起去干什么。我们所感到的一切全部是本能的残余。他们是软弱、微薄和纤细的,很容易被学习,被文化的期望,被畏惧,被不赞许等等所淹没。 我们一定不要忘记自主的自我和纯粹的心灵。一定不要认为他只是适应装置。适合、顺应、适应、胜任、控制、对付等等,这些全部是环境中心主义的词,因而是不适合描述整个心灵的,因为他有一部分与环境没关系。正常顺应的或顺应良好的人,意思是不断成功抵制了许多深蕴的人性,对现实世界的良好顺应,意味着人的割裂,意味着这个人把后背对着他的自我,因为它是危险的。 人应该竭力完成他自己的真正本性,忠于自己,成为自发的、真正表现的人,在自己深刻的内部本性中,寻求他活动的根源。自我实现定义为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定义为完成天职或称之为天数、命运或禀性,定义为更充分的认识、承认个人的内在天性,定义为在人的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 自我实现的人较少对文化的顺应态度,他们不太害怕别人会说什么,会要求什么,会笑话什么。他们不太需要依赖他人,因而也较少受他人决定,然而,更重要的是自我实现的人不畏惧自己的内部世界,不怕自己的冲动思想和感情,他们比普通人更能接受自我。他们也显示出令人吃惊的、总是与一般人分离、而非常喜欢独处、甚至是需要独处的倾向。自我实现的人并不是说问题不存在了,而是从过渡性的问题和不真实的问题达到真实问题的运动。 在解决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问题上,儿童必须学会满足自己的而不是父母的需要和愿望,他也必须学会依靠自己而不是依靠父母来满足这些需求,他们必须放弃出于畏惧和为了获得父母的爱而形成的伪善,必须出于自己的意愿去做好事。他必须发现自己的良心。他们必须成为负责的而不是依赖的,必须有享受这种责任的能力。所有这些依靠软弱、适应强大的技巧,对于儿童来说是必需的,但在成人身上则是不成熟的和发育不完全的。他必须用勇气去取代畏惧。 学习不应该只是一个接一个地掌握习惯和联想,而应该更多地让位给增进顿悟和理解、认识自我和人格的稳定成长,即增进协同、整合和内部一致性的学习。只有成长排除了阻碍和压抑,人才能成为“他自己”。自我能按照他的内在本性表现自己时,自我实现者的行为就成为天然的、创造性的、发自本心的、表现自己的,而不是获得的、应付他人的。 固有的内疚是一个人背离了自己的内部天性或自我,脱离自我实现道路的结果,并证明了自我非难在本质上是合理的。疾病就一定意味着有表面症状吗?没有症状就一定意味着健康吗?对于我们的目标来说,人的削弱——潜能的丧失,是比疾病更有效的概念。 有时,所谓的人格问题是:一个人在竭力反抗对他的心理支柱、对他的真正内在本性的压制。政治的民主和经济的繁荣并没有解决人的任何基本的价值问题。而我们称做“正常的”东西实际上是一般的心理病理状态,它是如此平淡无奇和如此广泛的传播,致使我们平时都没有注意到它。

《存在心理学探索》的笔记-第四章 防御和成长 - 第四章 防御和成长

自我实现、成长等是长远目标。健康成长的婴儿和儿童并不为长远目标或遥远未来而生活;他们忙于快乐的生活,并且自发地为眼前生活。他们正生活着,而不是正在准备去生活。他们怎么能只是自发的存在着,而不努力成长,只是追求享受当前的活动,却又一步一步地向前运动呢?即在健康的道路上成长,显示他们真正的自我呢?我们怎么能够使存在的事实与形成的事实一致起来呢?在纯粹的状态中,成长不是一个身外眼前的目标,自我实现也不是这样的目标,自我显露也不是。在儿童时期,成长不是特别有意的;它仅仅是在发生而已。与其说儿童在探索,不如说他是在发现。缺失性动机和有意获取的规律并不适用于成长、自发性和创造性。
纯存在心理学的危险在于它可能倾向于成为静态的,而不说明运动、定向和成长的实情。我们倾向于把存在、自我实现的状态描绘成仿佛它们是尽善尽美的涅槃状太。一旦你达到了涅槃状态,你就会在那里停止下来,似乎你能做的一切就是止于至善而心满意足。
我发现令人满意的答案是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这就是,当再前进一步的感受和我们所熟悉的、甚至已厌烦的以前的满足相比,在主观上是更高兴、更喜爱、内心更满意时,成长就发生了;要认识什么事物对我们是适当的,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我们主观上的感受,觉察到它比任何其他选择更好。新的经验由经验自身批准,而不是由任何外部准则批准。它的正当是自身证明的,是自身批准的。
用这种方法我们就认清了,我们在什么事物上是愉快的,我们真正喜欢什么或不喜欢什么,我们的感受、判断和自然倾向是什么。一句话,这就是我们揭示自我和回答最终问题“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人?”的方法。
我们可以把学步小孩脱离母亲的膝盖进入陌生的环境作为例子,其特征是:起初他用眼睛探索屋子时,他是守住母亲的。随后,他就敢于离开母亲的一点点,母亲和免遭危险连在一起仍然使他放心。这种离开的距离越来越大。用这样的方法,儿童就能探索危险的和未知的世界。如果母亲突然消失了,儿童将陷入焦虑,中止对世界的有趣探索,这时他唯一的希望是恢复安全,甚至可能因此失掉他的能力,比如他可能用爬在地上代替大胆走动。
我想,我们可以有把握地用这个例子说明一般的规律。真正的安全使更高的需要和冲动出现,并且开始向掌握新的情境成长。而危及安全,意味着倒退回更基本的根据地,这就意味着,在放弃安全或者放弃成长的抉择中,安全通常会获得胜利。安全需要比成长需要占优势,这意味着我们的基本公式的一种扩展,一般来说,只有感到安全的儿童才敢于健康地成长,他的安全需要必须得到满足。他们是被推着向前走,因为未满足的安全需要会永远潜在的保留着,总是要求得到满足。安全需要满足得越多,它们对儿童的引拒值也就越小,它们就越少召唤,对他的勇气也越少影响。
人,甚至儿童,最终必须自己为自己进行选择。别人不能经常为他选择,因为这样做会使他衰弱下去,会消弱他的自信心,并会使他对于自己经验中的内在快乐,对于自己的冲动、判断和情感的觉察能力发生混乱,也会使他对于什么是自身内在的东西和什么是他人准则的内化不能区分了。
一个人把这套装配玩具带回家中,对孩子说:‘这是一套装配玩具,让我给你打开’,他打开了,然后他指出盒子里所有的东西,说明书,各种部件,等等。而且,更有甚者,他装配一个完整的模型,比如说一架起重机。孩子可能对他所做的非常感兴趣。但是,让我们注意实际发生的事情的另一个方面:孩子没有机会使他自己的肉体、智力和感情卷入装配活动,他没有机会亲自匹配这个对他来说是新的某种东西,不能发现他自己有能力做什么,或为他的兴趣找到进一步的工作。对他来说,大人构成的起重机可能成了另一个因素。这可能已把这种暗中包含的要求给了孩子,即他也要同样去做,他自己没有必要为这种复杂任务亲自做某种准备。结果就形成目的代替了包含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的经验,而且,不管后来他自己做出了什么东西,与大人为他做出的东西相比,似乎都是微不足道的、平庸的,随后他并没有由于碰到新的东西而增加他的总的经验,换句话说,他并没有从内部成长起来,而只是从外部附加上了某种东西……。每一点主动的经验,都是发现他喜欢或不喜欢什么东西的一次机会,而且越来越多地发现他打算使他自己成为什么样子,这是他走向成熟和自我定向的必要成分”
这是一个棘手的任务,因为它同时包含两个意思,即一方面包含我们了解什么对他是最好的(因为我们要在我们选定的方向上召唤他),另一方面也包含只有他知道长远地看什么对他自己是最好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应当只是提议而极少强迫。我们必须完全准备好,不仅要向前召唤,而且要尊重他的现实,如退避舔伤、恢复力量、从安全优越的地方察看情况,甚至退回到从前熟悉的或“低级的”乐事上去,以便能够重新获得成长的勇气。
10、[当人极力使自己确信(通过压抑、否认、反应形成等)未满足的基本需要的满足了,或者不存在了的时候,产生一种虚假的成长是非常普遍的。接着,他使自己成长到较高级的需要水平上去。当然,在这之后,常常会停止在不稳的基础上,我把这称为“绕过未满足的需要的假成长。”这种未满足的需要作为无意识力量会永远持续下去(反复强制)]
3、高峰体验时的人一般都觉得他处在自己能力的顶峰,觉得能最好地和最完善地运用自己的全部智能。用罗杰斯的漂亮措词来说,他觉得他是“充分发挥作用的”。他觉得此时比其他时候更聪明、更敏感、更有才智、更强有力、或更优美。他处在他的最佳状态,他的和谐一致的状态,他的竞技状态的颠峰。这一点不仅可以被主观地感觉到,而且也能被观察者看到。他不再在限制自己中、在自我战斗中消耗精力;体内不再有力量的角斗。而在平常的情况下,我们只有一部分智能用于活动,另一部分智能则用在管束某些同样的智能上。现在,在高峰体验的时刻,这种浪费没有了,全部智能都可以用于活动了。他变得象一条没有水闸的河流可以自由流淌了。
4、充分发挥作用还有一个稍许不同的含意,即当一人处在他的最佳状态时,活动变得不费力和容易了。在其他时候需要经过努力、紧张和奋斗的事,现在感觉到不需任何争取、工作或劳动,就自然而然完成了。同这一点紧密联系的是经常感觉优美并显得优美,这种优美是在任何事情进行得顺利、得心应手、超速运行的时候,和平稳、容易、不费力的充分发挥作用一起到来的。这时,这个人从外表上看来是镇静的、有把握的和正常的,似乎他确切地知道他正在做的事情,并且是全心全意地干这件事,没有疑惑、含糊、犹豫、或部分撤退。这是对于目标不是一闪即过或轻轻地一击,而是完全的中的。
5、人在高峰体验时比在其他时候,更觉得他自己在他的活动和感知中是负责的、主动的,是创造的中心。他觉得他自己更象一个原动力,更能自我决定(而不是被引起的、被决定的、失助的、依赖的、被动的、软弱的、受摆弄的)。他觉得自己是自己的老板,是完全负责的,是完全随意的,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动因,觉得比其他时候有更多的“自由意志”。此时事事都是自愿地、倾泻式地、没有意志地、不费力地、无目的地到来的。此时,他是绝对的行动,并没有匮乏,行动不是为了体内平衡或降低需要,不是为了避免痛苦、不愉快或死亡,不是为将来进定步的目的,不是为了自身之外的任何其他目的。此时,他的行为和体验成了本质的东西,是自我证实的,是目的行为和目的体验,而不是手段行为和手段体验。


 存在心理学探索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