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脑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213052958
作者:[日]茂木健一郎(Kenichiro Mogi)
页数:20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现在的孩子们玩的游戏和我们当年玩的太不一样了,比如说他们痴迷的游戏机,我们小时候就没玩过。想当年,家里没什么可玩的东西,家长把我们都撵到外边去玩。捉蜻蜒、下河摸鱼的游戏伴我们度过了金色的童年。虽说整天爬上跳下,身上经常挂彩,却能从游戏中收获很多难忘的体验,大脑的发育也从中获益。 但现在的孩子放学回家后就宅在家里玩游戏机。周边的自然环境那么好,却整天足不出户。我并不是说玩电子游戏不好,很多成年人也很着迷,偶尔玩一下确实能够放松心情。不过电子游戏没法带给我们太深刻的体验。没有体验,哪来的创造力? 现在小学生之间好像很流行独角仙和锹形虫打斗的电子游戏,他们对虚拟昆虫的打斗十分感兴趣,玩得很来劲。这倒没什么不好,不过如果能亲眼看看现实世界中的独角仙长什么样就更好了。它有一副很光滑的壳,但是腹足却很扎手。它活着什么样,死了又什么样?孩子们很有必要了解这些常识。我认为家长应该带孩子去户外观察过真实的独角仙之后再给他们买游戏机。 如今网络如此普及、发达,无论想欣赏毕加索的画,还是梵高的画,只需轻轻地点击一下鼠标就能将名家名作尽收眼底。不过,电脑中的图片是没法让你感动的。 若真想欣赏名画就应该去美术馆。徜徉在美术馆空旷的寂静中,默默观赏每一幅真迹,这样你才能领略到艺术的魅力。孩子不懂画也没关系,评价得不专业也没关系。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画里的红颜色特别漂亮。”“画中人的表情真吓人!”“画里的景色和我爷爷家门口的好像啊。”能有这样的感受就很好了,成年之后,当时的感受还历历在目。

前言

前言创意之心寄于脑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脑。不少人从科学的角度对大脑进行解密,而更多的人希望最大限度地开发其潜能,从而创造更好的生活。大脑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作为心灵的主宰,大脑也可以被看做人类存在的标志。过去,人们认为心存在于心脏之中,现在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心在我们的胸中。喜怒忧思悲恐惊,人受到刺激时,心脏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难怪人们都认为心存在于心脏。但科学表明,真正让人感受到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其实是大脑。大脑接收到的刺激经由神经系统传遍全身,于是身体就产生了相应的反应。心脏扑通扑通地跳也好,紧张得汗如雨下也好,这些反应归根结底都是大脑受到刺激的结果。所以说,我们对大脑感兴趣真是再正常不过了。应该说,了解大脑就是了解人类自身。过去人们对大脑的评价标准是聪不聪明。特别是那些孩子即将参加高考的家长,他们更关注该如何提高计算能力、增强记忆力。但是最近,据我从讲座中整理出的提问记录来看,人们对大脑的兴趣点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比起计算能力和记忆力,人们更想了解感情和心理层面的问题。例如:“我干什么都没心情,怎样才能打起精神来?”“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找不到活下去的动力。”“我和父母关系不好,不知该如何与他们沟通。”“我总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想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自卑。”单从问题本身来看,大家讨论的好像是人生哲学,而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现代脑科学的发展趋势不是用鼓励的方式或道德说教催人上进,而是用理论知识给人答疑解惑。在此,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脑科学的发展趋势。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人脑就像电脑一样,是掌管智力的器官。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研究者为主的科研团队开展了一项名为“脑的世纪”的计划。其创新之处在于,研究者们不再将大脑视为电脑,而是用更为开阔的视野发掘它的潜能。日本科学家曾讨论过情商的问题。部分研究者认为,情商和智商一样,对人的发展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大脑拥有记忆、计算和逻辑思考等能力。这种观点自然不错,而实际上,感情的发生与情感的表达也和大脑有着深层次的联系。目前,这一说法已经成为当今脑科学家们的主流观点:大脑的感情孕育创造力。置身于复杂的社会,面对不可预知的生活,我们应该运用大脑与情感的联系,培养更出色的创造力,把人生变得快乐而充实。

名人推荐

在正声,我们经常带孩子们出去写生,在大自然中亲身感受缤纷的色彩、各异的形态,小眼睛仔细地观察着,描人、摹景、状物,一幅幅生动的画作跃然纸上。正如《创意脑》中所说,体验是创造力的根源,每一次体验就像一粒创意的种子,只有不断收获新的感动,灵感才会随之而来。——熊磊(正声儿童艺术创始人之一)人类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不是以肢体的不断发达取胜,而是靠大脑取胜。当今社会人们更是依靠脑力获取成功,然而我们日常很少关注大脑,对于它的了解和研究还远远不够,本书不仅启发了人们善用大脑,更是一本生活艺术的指导书,在开启大脑潜能的同时,把握美好的人生。——戴林龙(银河证券营业部总经理,资深心理咨询师,数十年“幸福禅——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倡导者)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类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不是以肢体的不断发达取胜,而是靠大脑取胜。当今社会人们更是依靠脑力获取成功,然而我们日常很少关注大脑,对于它的了解和研究还远远不够,本书不仅启发了人们善用大脑,更是一本生活艺术的指导书,在开启大脑潜能的同时,把握美好的人生。    ——戴林龙(银河证券营业部总经理,资深心理咨询师,数十年“幸福禅——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倡导者)    在正声,我们经常带孩子们出去写生,在大自然中亲身感受缤纷的色彩、各异的形态,小眼睛仔细地观察着,描人、摹景、状物,一幅幅生动的画作跃然纸上。正如《创意脑》中所说,体验是创造力的根源,每一次体验就像一粒创意的种子,只有不断收获新的感动,灵感才会随之而来。    ——熊磊(正声儿童艺术创始人之一)

后记

假期之际,我南下访友。朋友生活在一个以繁华和繁忙著称的大城市,毕业后我们虽然常常通过网络保持联系,可真的见面还是第一次。    她还是那么漂亮,而且比上学时成熟了不少,像极了电视剧里的精英女白领。她的气质和形象已经和这个城市融为一体了。和她聊天时,她略显疲惫地感叹:“其实在大城市生活也没啥意思,累死了。我现在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每天上下班,见到的是一样的人,干的是一样的工作,再剩下就是吃饭睡觉。唉!干什么都无聊,太没劲了。我都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得熬多少年,啥时候才能老!”    这才毕业几年啊,她已经盼着自己老了。看着她每天上班之前要化妆近半个小时,我知道她并不是期盼真正的衰老,只是羡慕老去的闲散生活。可是,心如果先于年龄老去,即使到了真正老去的一天,她也得不到想要的快乐。    想必她是处于缺乏感动的状态吧。没有感动的人就品不出生活的滋味,没滋味的日子谁过着都是一种折磨。越觉得无聊就越没兴趣体味生活,活得没滋没味就愈发无聊。久而久之,大脑就成了消极脑,陷入了生活态度消极的恶性循环。    其实大城市生活本身并不是让人厌倦的根源,觉得无聊与厌倦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干什么。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觉得日子过得浮躁,小乡镇的人觉得没发展就往大城市跑。人们在忧愁与烦恼的纠缠中荒废了大好光阴,蹉跎了宝贵的人生。    本书的作者说感动生于心灵的空白之处,想要给心灵留白就得先静下来。心静下来人才能自由地思考。常言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整天忙于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是没法感动的,只有回头静心反思,才可能获得久违的感动。生活节奏快,就要学会把自己的脚步放慢,磨刀不误砍柴工,慢下来的你也许会收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山重水复中仔细观察明暗的变化,能体会到变化、有所发现,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感动。    虽说静下来才有机会感动,但也不能终日冥思苦想,还是要尽可能地多和人交流。佛教把世界分成无情世界和有情世界,有情世界更容易带给我们感动的素材。游山玩水、和朋友说说笑笑、陪宠物嬉戏打发时间,这些事都能让我们感动,有感动生活才有乐趣可言。希望大家能把握住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利用积累下来的感动让生活更精彩。    最后感谢翻译期间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王佳璐女士、刘宝娣女士以及袁立军先生。

内容概要

茂木健一郎(Kenichiro Mogi)
脑科学家,日本脑科学应用第一人。曾任职于剑桥大学,现任索尼电脑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东京工业大学研究所客座教授,近年来以脑科学权威之姿席卷日本。
★ 以擅长将复杂严肃的脑科学知识融入 生活化的体验而闻名。他从脑科学的角度分析宫崎骏等成功人士的制胜之道、解读恋爱男女的心态与行为,广受大众喜爱。其著作《用脑,要用对方法》荣获日本商管类书籍排行榜年度冠军,其系列作品销量已突破100万册。
★ 茂木健一郎在综艺节目上讲述脑科学,链接: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bnfy342Z0/

书籍目录

Part1 认识你的创意脑
人人都有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用脑方式决定大脑的进化方向
一辈子都在发育的大脑
创造力是如何产生的
从不休息的大脑
年老未必心衰
人脑和电脑的区别
Part2 创造力=体验深度×热情强度
体验——孕育创造的种子
不会感动,无异于行尸走肉
瞬间感动改变人生
多留心未知的世界
保持童心体味每一个“第一次”
宽容地看待新事物
寻找感动的种子
走出户外,体验真正的实物
不确定的环境更能激发感动
体味每一次喜怒哀乐
体验不在大小,重在与人分享
热情——激发创造的动力
重要的是“欲望热情”
好学生与创造天才的区别
提升你的欲望层级
我们的社会为什么出不了比尔·盖茨
世界级学者是如何炼成的
训练自己“下决定”的神经
带着好奇心迎接每一天
Part3 创意脑的养成
大脑的状态是可以调整的
大脑的“诱导现象”
摆脱消极循环的方法
“安全基地”给你信心和勇气
找到自己的“安全基地”
任何时候都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
消除社交恐惧症的方法
先给大脑一点“没来由的自信”
掌握“头脑转换”的开关
多找别人的优点
“无记”的境界
天山童姥的思考方式
进化你的大脑
美好的环境能够激发创造欲
像跳高选手一样想象自己越过栏杆的画面
动动手,对付“无聊”的大脑
男性脑与女性脑的差异
完美大脑介于男性脑和女性脑之间
恻隐之心与镜像神经元
体贴别人的心情
大脑中的读心构造
同情心与学习能力成正比
给心灵留一处空白
给心灵留白,为新的感动预留空间
刻意制造一些闲暇
间隔年:有用的“空白”
源自间隔年的世纪大发现
最大化利用空白的时间
人生可以有多种可能性

编辑推荐

《创意脑:用脑科学激发创造力》编辑推荐:来自日本脑科学应用第一人茂木健一郎的通俗读物。茂木健一郎是日本著名脑科学家、脑科学创意经济的领跑者,现年五十岁的茂木经常在日本四处演讲,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指导人们善用大脑的优越机制,在他的个人网站也可以看到他教小孩子如何活用大脑、快乐学习的照片,广受大众的喜爱。创造力=体验深度×热情强度。茂木认为,感动是孕育创造力的种子,让自己不断获得感动的体验,激发改变的欲望热情,灵感才会源源不断,生活才有无限变化的可能,即“创造力=体验深度×热情强度”。运用这一法则,每个人都可以激发自己与生俱来的创意本能,改善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众多名人鼎力推荐。资深心理咨询师戴林龙、正声儿童艺术创始人熊磊、台湾大学心理学教授黄光国、台湾美学经济创始人李仁芳感动推荐。湛庐文化出品。

作者简介

《创意脑:用脑科学激发创造力》的作者茂木健一郎是日本脑科学应用第一人,近年来以脑科学权威之姿席卷日本,以擅长将复杂严肃的脑科学知识融入生活化的体验而闻名,其系列作品销量已突破100万册。创造力=体验深度×热情强度,“体验”孕育创意,“热情”激发创造力。在《创意脑》一书中,茂木健一郎从脑科学的角度讲述创造力的故事——牛顿看见苹果从树上掉落,头脑中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海明威亲历西班牙内战,于是写出了《丧钟为谁而鸣》;爱因斯坦因为好奇指南针永远指着同一个方向,而开始思考时空理论;达尔文在偏远的海岛上遇到从未见过的奇妙生物,从而提出了进化论……脑科学专家茂木健一郎认为,只要方法得宜,每个人都可以养成出走向成功之路的创意脑。

海报:


 创意脑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用脑科学激发创造力》。这本书实际上是对心理学的一些简单而实际的应用。整本书通过浅显的文字和故事引导读者认识大脑,认识自己的心理,介绍激发创造力的方法。其中主要的几个论点有:感动激发创造力 创造力=体验深度*热情强度 认识大脑以调整自身状态发挥更多创意   最喜欢的还是最后一章,“给心灵留一点空白”。其中有关英国学生间隔年的介绍让我又想起那本《迟到的间隔年》。虽然自己没有去执行间隔年的时间,但也会尽力让生活更加的精彩,与众不同。人生需要更多创意。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更像是相似的涟漪在波动。可能也与学习心理学等有关吧。
  •     薄薄的一本书,清晰的思路,浅显的概念,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例子,趁着开会期间,用3个番茄时间浏览一遍(约1.5个小时)。本书的核心,就是一个公式:创造力=体验深度*热情强度 (1)体验,来自间接体验(阅读,听课等)和直接体验(旅游,感动等),关键点:分享体验能够大大增加深度整理后得到:体验深度=(间接体验+直接体验)*分享(2)热情,即动力,来自欲望(包括物质和精神)、决断力(目标明确,不拖延,不畏难,提高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比较动机=收益*实现的可能性整理后得到:热情强度=(物质欲望+精神欲望)*决断力(3)把(2)(3)代入(1)得到:创造力=(间接体验+直接体验)*分享*(物质欲望+精神欲望)*决断力联系到笔者自身的实际情况,(间接体验+直接体验)*分享大致对应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育万木林(与学生的双向分享与交流)的“三万目标“,而(物质欲望+精神欲望)*决断力大致对应于财务自由,人格自由和意志自由(克服恐惧,拖延等人性的弱点)的“三大自由”。因此,创造力需要仰仗与三万目标和三大自由,反过来向三万目标和三大自由迈进,也需要创造性地去奋斗,这将形成良性循环。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注意作者反复提及的”动情“、”宽容“、”伟大的浪费时间“、”留白“、”健身“等问题。如果读完这本小书仍然意犹未尽,推荐Coursera 平台上两门相关课程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Change | 创意,创新, 与 变革https://www.coursera.org/course/cicLearning How to Learn: Powerful mental tools to help you master tough subjects 学习如何学习https://class.coursera.org/learning-001
  •     创意源于感动,知识源自生活学会间断,学会放手,享受生活,体验生活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让另外大部分充实有意义才是人生的目标本书更像一本心理学书籍,轻松易读,除了告诉我们如何激发创造力,也同时让我们正确看待人生整体阅读时间:2.5小时

精彩短评 (总计38条)

  •     披着脑科学和心理学外衣的励志书,很浅,几句话就能说明白。九成都是我知道的知识。要有足够的热情和经验才能有创意。因为边缘系统是爬行类脑,所以人类感性先于理性,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动是最重要的。生理决定心理,但心理态度也能影响大脑神经细胞生理结构。这本书就到此为止了,居然没提肢体语言也能影响生理,进而影响情绪。准备看勒杜克斯的书了。
  •     干货有限,看完就忘,阅读难度低
  •     总体感觉一般,没有感觉受到多大感触 就是一点 相信自己 你还是很聪明的
  •     常常一本书中的几个字,几句话,会解开困扰你很久甚至几年的困惑,对于我来说,这本中就有。
  •     内容很有启发性,具有参考价值
  •     比较一般的一本书,没有体现应有的水平。
  •     鼓励亲身体验,让我们重新拾得儿童时期常常产生的感动,感动的体验总能加深我们对生活的感触和积极的情绪。创造感动,静下心来审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     内容很一般啊,空洞的很,要不是送的就感觉很不值得!
  •     完全传递不到创业,明明就是常识,凭什么写成一本书
  •     拿起这本书,只是因为它薄,易看完。本以为会很枯燥,但被作者淡淡的如家常聊天似的语言吸引,一点点读下来还是很有收获的。
  •     延伸阅读:创意是一笔灵魂交易,专念,专念创造力,大师的创造力,让大脑自由
  •     读起来很快,有一些知识点还是蛮有意思的。破窗效应应用在生活中就是:很想做某件事,办公桌太乱,收拾完也没心情了.....it happens all the time等等
  •     大脑与身体不同,他一直在生长。。所以,学到老活到老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且是的的确确可以实现的。。。
  •     独立包装的正版图书,休闲的时候可以翻阅着看一下,打发时间。
  •     一般吧,浅显。但是感动和留白是制造创意的细节哦
  •     专业性较强,但是给人自信!值得一看!
  •     我一直在关注脑开发的相关图书或者文章,发现日本在这方面做的很细致,要购买看看~
  •     发现了一本创意类的鸡汤书…
  •     值得一看,见解很独特
  •     日本人写得书较多比较啰嗦,感觉头脑比较简单。原书是感动脑,原本觉得所谓的感动脑没什么,但是在中国策划成创意脑,也就增加一点点可看性,也有太大必要。有点情商的人貌似不用太读。
  •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     内容虽然浅显不过解决的问题都比较实际,非常好。另外包括大量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跟《让大脑自由》对比读,对脑科学的认识会非常详尽了。
  •     语言过于直白,基本上可以说是一本鸡汤~
  •     说教类型
  •     学会感动,不要让时间让尘世是自己变得麻木
  •     送的书还没看呢,这种立志的书等意志消沉的时候看吧~
  •     浅显… 缺少科学数据和实例,只有作者的“我认为……” 言语啰嗦… 车轱辘话… 很多重复… 就像这样… 比较“呵呵”的一本书
  •     看惯了公知们和文科生写的鸡汤吗?来试试这本以脑神经认知科学研究为来源的进化版鸡汤吧,本书提到一个镜像神经元的玩意,俗称“大脑魔镜”,好玩
  •     写得一般,泛泛而谈,讲到科学研究的时候只谈“某研究表明XXXXX”。 总结一下就是:创造力产生于 积累基础知识+丰富体验 + 保持热情/好奇心/欲望 + 正面积极的情绪+美好的环境 +生活中适当留白。
  •     心怀感动之体验,满腔热情常留白。
  •     其实我觉得这本书是介绍心理学的,很不错!!买书送的!
  •     暂时没有阅读,包装不错
  •     活动赠送的书籍,我挺喜欢这本的。
  •      难以定位。。。 不定位为心理励志类书记,单纯作为脑科学的简单阐述,没有过多期望的简单阅读,还是很不错的。。。
  •     脑开发不会退化,而是一直进行中
  •     给泪点低的我注入了无穷的正能量,并且让我更清楚地看到我的“间隔年”对我产生的影响是有科学根据的。 和那个韩国教授写的《因为痛,所以叫青春》有些许相像。或许因为他们都是做学问的人。仿佛也只有身在教学研究领域的人,才能这样抱持着理想主义的态度,孜孜不倦地给年轻人励志吧。
  •     在订货会现场抽时间看完了这本小日本写的书。当时买这本书是因为他的名字,想保持一个创意的大脑,而看完这本书以后,才发现这是一本心理学的书。人要保持自己创意,其实就是保持自己对生活,对工作的敏感。需要保持一份感动,和积极的心态,只有这样才可以是自己“基业常青”。很多人工作以后疲于奔命,但是又没有时间去思考,和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只能过着越来越累的生活。这种生活和工作的状态,日本和中国两个民族是特别像的,有时候停下来,多思考,多感受,才可以使自己处于真正的不败之地呀!
  •     看不懂小日本的思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