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美学

出版社: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出版日期:2006-2
ISBN:9787542622587
作者:张江南
页数:227页

章节摘录

  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相应地,西方思想学术界的解构主义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矛头直指西方自启蒙运动建立起来的、与工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主客二分、二元对立的哲学和思维模式。面对当年曾经鼓舞了无数仁人志士的自由、平等、博爱光环,解构主义的显微镜和手术刀一点一点地把隐含其中的西方中心主义、对妇女的歧视、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下对生态的破坏、卢梭式的积极民主可能导致的社会专制、现代国家权力话语建立过程中的血腥和残暴以及民主外衣下对人的异化等等一一揭露出来。对现代性的批判一时成为一股潮流,检讨过去制度和文化中隐含的不平等和非人道的东西,为建立一种更加民主、自由、人道的社会文化而奋斗成为西方新世纪面临的重大问题。  主客二分作为西方思想发展过程中认识论这一特定阶段的产物,严格讲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根本格格不入,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思想在中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我们对二元对立思维的反叛开始于对文革的反思,首先针对的是二元对立哲学思维在中国历史上造成的惊人“人祸”:阶级斗争为纲的国家政策及其实施中对整个民族和社会文化造成的无法弥补的伤害。这一反思的意义与西方完全不一样,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通过对主客二分导致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平等的反思,表达一种对自由平等的强烈追求。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特别是二十世纪最后十年,中国美学界反思过去所走过的弯路,响应世界思想发展潮流,不断提出要在学术的基本思维模式上超越主客二元对立模式,实现美学学科整体范式转型。突破主客二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看似容易,可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之后,现在回首看一看,其实取得的成果并不如意,老一套的东西以不同方式换了一副面孔仍然占着上风。  之所以如此,关键就在于我们没有从根本的哲学层面上对二元对立赖于生存的思想基础进行全面地检讨和反思,这种思维方式有其深厚的哲学和文化根基,单单是拔除其表面的枝叶,生长在地下的根茎依然活跃,更何况口口声声要铲除二元对立的人也还不知不觉地依赖和维护这二元对立赖于生存的土壤和根基,二元对立作为一种根本性的思维方式,在其思维和思想中已经是不言自明、天经地义的东西,甚至成了一种日用而不知的东西了。因此要克服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和世界观,首先要以笛卡尔“怀疑一切,除了我们在怀疑之外”的精神,彻底地反思和审视我们自觉和不自觉地用作思维前提的东西,以康德先验哲学的彻底的分析精神,对美学的基本范畴及其构架方式进行彻头彻尾的审视。  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它研究什么,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从美学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被人不断追问,每一时代、每一思想体系对此都有各自据于自身逻辑给出的不同回答。美学一词的创立者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一门关于感性认识这一低级认识方式的理论;美学学科的实际建立者康德赋予美学极其重要的地位,他把美学提高为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但是沟通先验与经验,自然与人文的桥梁,更是构成性现实世界的最基本根据和基础;尼采则进一步揭示出人们如何把自由建构为特征的美学当作构建现实的全部根据和方式。在《诗·语言·思》一书中,海德格尔阐述了一种具有客观主义倾向的美学,体现出极其强烈的宗教意味和灵学特点:一方面他通过对艺术作品本源的追问,揭示出一个极其恢宏的……P15-16

媒体关注与评论

  当美学的传播媒介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对美学本身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以什么方式表现出来?而这种表现对于美学本身又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一连串的问题是我们反思网络美学这种新的艺术现象时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也是我们从美学的角度关注网络文学时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从本质上决定了网络美学在艺术和美学中的地位和意义,也决定了网络美学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特质和价值所在,换言之,决定了网络美学存在的权利问题。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反思美学:历史的或先验的  第一章 审美活动结构分析  第一节 对美学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多元个体概念的提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个体”概念分析  三 个体结构与惟我论问题的出路  四 作为特殊审美主体的自然  五 从中国古典思想看多元个体概念  第三节 从主体间性角度看审美活动的一般性结构  第二章 审美活动中作者与读者关系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西方审美活动中作者与读者关系的历史演变  一 半人半神阶段  二 类的人阶段  三 个体人阶段  第二节 中国审美活动中作者与读者关系的历史演变  一 神人阶段:鬼神崇拜时期  二 圣人阶段:心性世界  三 近现代阶段:以美育代宗教  第三节 中西审美活动中作者与读者关系历史演变的比较  第三章 以交流为特征的审美活动  第一节 作者-他人模式  第二节 全能全知视角下的对话模式  第三节 非全能全知视角下的作者-读者-第三者模式  第四节 审美交流结构的存在论阐释  第五节 审美交流结构的心理学阐释  一 通过审美实现个体整一化的审美心理阐释  二 审美情感体验的交流如何可能  第四章 新审美结构的现实基础:网络  第一节 网络的哲学美学阐释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软件和硬件  三 单机和网络  四 人/机界面及网络人文世界  五 网络虚拟空间   结语 网络的存在论  第二节 网络艺术论  结语“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新美育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当美学的传播媒介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对美学本身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以什么方式表现出来?而这种表现对于美学本身又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一连串的问题是我们反思网络美学这种新的艺术现象时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也是我们从美学的角度关注网络文学时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从本质上决定了网络美学在艺术和美学中的地位和意义,也决定了网络美学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特质和价值所在,换言之,决定了网络美学存在的权利问题。

作者简介

现在到处高唱要培养全社会人的人文素养,的确,这是作为一个人文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但问题是何谓人文素养,什么才叫具有人文素养?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不同就在于它是关于价值的学科,而价值,从最根本的层面讲,是一种信念,在这一点上人文学科和宗教没有区别。而与信念直接伴生的,就是真诚的概念。真诚是一种情感,它来自一个人的生命与生命所依存的东西的亲密关系,一旦我们的生命失去了牢固的依存之所,四处漂泊,人们对真诚的体验也就消失了。因此,人文学科的任务就是为人们寻找我们生命的依存之所,让我们重新寻找回对真诚的体验,体会到张载《论语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豪言中透出的发自伟岸生命之根的真切情怀。所谓的提高人文素养,我们理解也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天资不高,入学又晚,但也许是天生的宗教情节让我们对这一点一直有一种殷切的向往,并力图身体力行。这种做法让我们吃够了苦头,个中滋味只能留给自己慢慢咀嚼。

图书封面


 网络时代的美学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本书中比较详细的讨论了关于美学及其历史发展的部分,讲的非常不错;但“网络时代”有些过于简略了。
  •     名未副实,力不从心。
  •     本该有的新观点反倒不多。
  •     这本书是要革命:电子网络是他的枪,主体间性(空间无中心)和时间性存在(历史无本质)是弹壳和弹药。
  •     这本书叫什么也不该叫网络时代美学,就讲网络那部分内容比较薄弱,篇幅也比较短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