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全集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9-1
ISBN:9787532505852
作者:[清] 龚自珍
页数:66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一百二十多年前,龚自珍怀着难言之恫,在自北京南归途中,感慨而又自负地写了这样一首小诗: 阿汾房杜有人疑,名位千秋处士卑。一事平生无齮龁,但开风气不为师。不久之后,政治地位比王通略高、做过二十年小小京官、年方五十的龚自珍就去世了。留在人间的只是三百多籍杂文、六七百首诗词,然而在近代中国思想兜、文学赶上的磅开创了一种风气,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早在十九世纪中叶,这种影响已经是可以觉察的了。在鸦片战争之后有人说道:「近数十年来,士大夫诵兜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其风气实定公开之。」到了本世纪的二十年代,梁启超在回顾清代学术思想时,有一段很具体的评论,他说龚自珍「好今文」,「喜为要眇之思」,「文辞詉诡连狞」,「往往引公羊义讥切时政,诋排专制」,「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称进乃厌浅薄。」尽管粱启超的批评,褒中尚有微辞,但「与有功焉」正是开风气的好注脚,「若受电然」,也生动地说明了龚氏思想所产生的震聋发聩的作用。

内容概要

作者:(清代)龚自珍

书籍目录

编例 第一辑 乙丙之际箸议第一 附:乙丙之际塾议 乙丙之际塾议三 乙丙之际箸议第六 乙丙之际箸议第七 乙丙之际箸议第九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六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 乙丙之际箬议第十八 乙丙之际箬议第十九 乙丙之际塾议第二十 乙丙之傺塾议第二十五 壬癸之际胎观第一 壬癸之际胎观第二 壬癸之际胎观第三 壬癸之际胎观第四 壬癸之际胎观第五 壬癸之际胎观第六 壬癸之际胎观第七 壬癸之际胎观第八 壬癸之际胎观第九 古史钩沈论一 古史钩沈论二 古史钩沈论三 古史钩沈论四 明良论一 明良论二 明良论三 明良论四 六经正名 御试安边绥远疏 对策 京师乐籍说 主客司远略 家塾策问一 家塾策问二 述思古子议 葛伯仇饷解 说中古文 释魂魄 辩知觉 表孤虚 释风 阐告子 非五行傅 说月晷 捕蜮第一 捕熊罴鸱鸮豺狼第二 捕狗蝇蚂蚁蚤蜰蚊虻第三 说京师翠微山 说昌平州 说天寿山 说居庸关 说张家口 第二辑 资政大夫礼部侍郎武进庄公种道碑铭 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两广总督谧敏肃涿州卢公 神道碑铭 王仲瞿墓表铭 工部尚书高邮王文简公墓义铭 武显将军福建海坛镇总兵官丁公神道碑铭 江南安庆府知府何公墓袤铭 明按察司翕事金君石阙铭 刑部主事番禺黄君妻周墓碣铭 徐泰母碣 孔憙彝母碣 …… 第三辑 第四辑 第五辑 第六辑 第七辑 第八辑 第九辑 第十辑 第十一辑

编辑推荐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龚自珍全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龚自珍全集》收集了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各种文体的作品,包括政治和学术论文、碑传和纪事、书序和题录,金石题跋表、启、笺、佛学论著、韵文、语录,编年诗,已亥杂诗和词赋等。希望《龚自珍全集》能给欲了解龚自珍的读者带来方便。


 龚自珍全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李泽厚在《十九世纪改良派变法维新思想研究》中,在谈论龚自珍的意义之前,先分析了他所处的时代:“这的确是一个暴风雨前异常沉闷昏热的时刻,一切都在无声无息地腐烂,一切都在走向无可救药的崩溃。这里充满着贪污、腐化、无耻,同时也迅速地成长着无可遏止的愤怒和仇恨……”读着读着,忽然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自己拿错了书,读的仿佛是何清涟《人口:中国的悬剑》,她分析道:太平天国起义前夕,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如下几大特征:一,流民增多。而古代的流民,就是今天的失业人口;二、非生产性的次生社会集团增多,如僧、道、尼姑、乞丐、娼妓等等,均属于这类次生社会集团;三、帮会组织增加,地下经济活动泛滥;四、农村经济陷入破产与半破产状态;五、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不少民间宗教团体。从目前中国面临的状况来说,这种社会状态惊人地相似。一句话,晚清时代,正如当代。反过来看呢?也有很好的例子。王怡在《三峡好人》影评一开头,提到他最欣赏的当代诗人柏桦,“他的诗看似没有烟尘,仿佛躲在六朝的最深处,像那首著名的《在清朝》。但他的诗恰恰是真实感最强的。”在清朝山水画臻于完美纸张泛滥,风筝遍地灯笼得了要领一座座庙宇向南财富似乎过分……在清朝哲学如雨、科学不能适应有一个人朝三暮四无端端地着急愤怒成为他毕生的事业他于1840年死去王怡说:“在一个被贾彰柯闻出来有‘兵荒马乱’味道的当代场景中,柏桦写下那些带着亡国气息和挽歌般悲哀的句子。”文学真是奇妙,两个看起来毫无相似之处的诗人,隔着一百多年的时空,写下的诗句,却分明对应着对方的年代!也许这正是诗之真的体现吧,当然,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现在和清朝,并没有区别。所以龚自珍与柏桦的诗句,也没有区别。李泽厚说:“龚自珍思想的特点和意义,主要是在于那种对黑暗现实(特别是对那腐朽之极的封建官僚体系的种种)的尖锐嘲讽、揭露、批判,在于那种极尽喜笑怒骂之能事的社会讥评,在于那种开始隐隐出现的叛逆之音。这种声音在内容上触着了最易使近代人们感到启迪和亲切的问题——如君主专制、如个性的尊严和自由、如官僚政治的黑暗;而在形式上,这种声音又响奏着一种最易使近代人们动心的神秘隐丽、放荡不羁的浪漫主义色彩。”(《李泽厚十年集•中国近代思想史论》P39-41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1月)梁启超说自己初读《定庵文集》,仿佛触电。一点不错,认真读龚自珍的人,都能感受到这道电流。他无比真实地体验到自己的时代,是一个“衰世”,有的只是表面的繁华,秋气不惊,夕阳还恋,堂内的燕与路旁乌鸦,尚以为这样的时代,会持续到永久。乙丙之际著议第九•龚自珍吾闻深于《春秋》者,其论史也,曰:书契以降,世有三等;三等之世,皆观其才。才之差,治世为一等,乱世为一等,衰世为一等。衰世者,文类治世,名类治世,声音笑貌类治世。黑白杂而五色可废也,似治世之太素;宫羽淆而五声可铄也,似治世之希声;道路荒而畔岸隳,似治世之荡荡便便;人心混混而无口过也,似治世之不议。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抑巷无才偷,市无才驵,薮泽无才盗;则非但尟君子,抑小人甚尟。当彼其世也,而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之非刀,非锯,非水火;文亦戮之,名亦戮之,声音笑貌亦戮之。戮之权不告于君,不告于大夫,不宣于司市,君大夫亦不任受。其法亦不及于要领,徒戮其心,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又非一日而戮之,乃以渐,或三岁而戮之,十年而戮之,百年而戮之。才者自度将见戮,则蚤夜号以求治;求治而不得,悖悍者则蚤夜号以求乱。夫悖且悍,且睊然眮然以思世之一便己,才不可问矣。曏之人,聒有辞矣。然而起视其世,乱亦竟不远矣。是故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忧不才而庸,如其忧才而悖;忧不才而众怜,如其忧才而众畏。履霜之屩,寒于坚冰;未雨之鸟,戚于飘摇;痹痨之疾,殆于痈疽;将萎之华,惨于槁木。三代神圣,不忍薄谲士、勇夫,而厚豢驽羸。探世变也,圣之至也。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书挺好的,只是没想到是竖排版繁体字,看着有点儿累,习惯了兴许就好了。
  •     我爱他冲决之气。虽不甚择路
  •     真的不好,模糊不清的地方太多,而且字也有点小
  •       有清一代文坛的绝顶人物,除了被王国维先生称之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纳兰容若,似乎只剩下了一个人,那就是龚自珍。
       我知道龚自珍还是在少年时代。初中一年级的课本里收录了他已亥杂诗中的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据说毛公彼时之所以推崇此诗,正值文革前夜,其中的政治因素,当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举。再次接触到定庵先生的作品,是三十岁左右的辰光,年到而立,眼光似乎也比少时放远了些。读罢《定庵文集》,感慨先生一生行文大舒胸中块垒者居多,大概和他宦途的遭遇不无关系,不过,此人端得是天生的惊才绝艳,其外祖父,著名的小学大家段玉裁曾为二十一岁的他自编词集《怀人馆词》作序道:“所业诗文甚夥,间有治经史之作,风发云逝,有不可一世之概。尤喜为长短句”。段老此言虽有为其外孙扬名之嫌,但观词集内容,你便可以发现,这个人在弱冠时才情就已经倍显峥嵘,风骨嶙峋,“造意造言,几如韩李之于文章”,“则其才之绝异,与其性情之沈逸,居可知矣”(段玉裁言)。人常说少年得志焉知祸福,这番话且不论其初言者自身的浮沉如何,但落在龚自珍的头上却几如谶语。自珍出身世宦,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父龚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他八岁便读《登科录》,十一岁师事建德贡生宋璠,次年随外祖父段玉裁学习《说文》,十六岁通读《四库全书提要》,十九岁倚声填词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二十八名,可以说是春风得意,但在二十八岁第一次参加会试时却意外落选,遂入仕,为内阁中书,只是一个从七品的芝麻官儿,可他性情狂放,极喜大言时事,三番五次上书朝廷针砭时弊,著《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尊隐》、《平均篇》等政论时文,被朝中大佬视为异端。此后,自珍又相继参加过六次会试,直到最后一次会试才中了进士,那一年,他已经三十八岁。十年间他的官职一直就是这个从七品的内阁中书,奉银极少,但他在京城的花销却是极大,想必若不是杭州老家的底气还在,恐怕早早就喝上了西北风。三十八岁的龚自珍终于考取了进士,若是换做寻常人,估计任时光将一颗万丈雄心消磨殆尽,可这个龚定庵,不仅狂狷之气犹在,而且更为蓬勃起来。他在殿试中撰《御试安边抚远疏》,“胪举时事,洒洒千余言,直陈无隐,阅卷诸公皆大惊。”以致主持殿试的官员不得不以“楷法不中程,不列优等”之强词,将他置于三甲第十九名,弃入翰林,仍为内阁中书。定庵六岁入京,二十八岁为官,至四十九岁被迫辞官返乡止,二十余年的官场生涯中屡屡上书,指斥当时中枢机构的不作为与“和稀泥”,想当然的被同僚们视为“痼疾”。大清朝的官场就像他们的皇帝主子一样,分明是一个满身毛病却不待见别人指点的家伙,龚自珍生不逢时,命焉?很是不合群的一个人,朋友也少,除了那位因虎门销烟而名声大噪的林少穆外,都是一些脾气大却不得志的文人墨客,如写过《海国图志》的魏源和桐城诗人姚鼐的孙子姚莹。先生的诗文当然亦是绝好,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也就是因为诗,他为自己埋下了早逝的种子。但那些故老相传的东西,我始终都不太感兴趣,倒宁愿相信先生在情感上从来都是清白的,至于巷里弄外的飞短流长,大可用当年苏子由评论他哥哥苏东坡颠沛一生的一句话作为对这些风光流萤的诉斥:“子瞻际遇如此,无他,才高而已。”还有后话。据说定庵的儿子龚橙号半伦,是个比他老子还要狂妄的狂人。所谓“半伦”者,是言其无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道,平生只爱一个小妾。还听说,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就是这位龚半伦先生亲自带的路。据清初名士冒辟疆的嫡系后人冒鹤亭《孽海花闲话》载,英国公使威妥玛在礼部大堂议和时,龚半伦也赫然在座,席间对大清的谈判代表恭亲王奕忻百般刁难。恭亲王气愤不过,质问他道:龚橙你世受国恩,为何为虎作伥?!谁知龚半伦并不尴尬,反而厉声说:我父亲不得入翰林,我穷到靠外国人糊口,朝廷于我龚氏,何恩之有?!汉奸的帽子至少在龚橙的头顶带了百年之久,也有后人为他喊冤叫屈,说他并没有参与火烧圆明园之举或是另有隐情别在,可我只是知道,龚橙书画双绝,为人十分倨傲,晚年寓居上海生活潦倒透顶也未失名士本色,他曾有一联语自勉道:“横行天下,裂破古今”,真可谓狂到了极致。闲里读定庵诗书,窗前铺展一卷半伦先生的三尺青绢,似有一股清风徐来,可入我衣。
  •     封面设计很好,只是印刷字体太小,看起来费神。
  •     大概22个印张左右,定价在45元,一个印张2元左右,要不是有促销活动,肯定不会。这书印的实在是够烂,金坛古籍印刷厂,以前对这个厂印象还好,反正现在一个书一个样子,不存在什么品牌效应。还有一点,全书664页,还是一整本胶装,所以翻书要小心,特别容易散,要下手的同学,三思。当然如果分成两册,书价还会上去。我的书是07年11月3印
  •     一切都在无声无息地腐烂,一切都在走向无可救药的崩溃。这里充满着贪污、腐化、无耻,同时也迅速地成长着无可遏止的愤怒和仇恨……
    -----------------------------------------------------------------------------------------
    怎么看怎么想在说当下。。。。。
  •     正完全采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版纸型,更换了“前言”,补入一篇3页的“校印后记”。也许印次过多,字迹不清,笔画断缺处太多。
  •     印刷太差,配不上书的内容
  •     印刷质量之差该打屁屁,有损上古的牌子。
  •     这本书是在旧版的基础上影印的,字较小,影印得也不清楚,感觉不是太好。同样的类型中,顾亭林诗文集就很好,字迹非常清晰,像是重新排版印刷的一样。龚自珍集以前中国书店出过一种,是影印民国时排版的,也不怎么好,好像也没这个全。不理解为什么这种翻印的古籍要定价这么高,既不用给 稿费,也不用给整理校点费,只需再版就是,为什么都要定出天价来呢。
  •       
      
      李泽厚在《十九世纪改良派变法维新思想研究》中,在谈论龚自珍的意义之前,先分析了他所处的时代:
      “这的确是一个暴风雨前异常沉闷昏热的时刻,一切都在无声无息地腐烂,一切都在走向无可救药的崩溃。这里充满着贪污、腐化、无耻,同时也迅速地成长着无可遏止的愤怒和仇恨……”
      读着读着,忽然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自己拿错了书,读的仿佛是何清涟《人口:中国的悬剑》,她分析道:太平天国起义前夕,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如下几大特征:一,流民增多。而古代的流民,就是今天的失业人口;二、非生产性的次生社会集团增多,如僧、道、尼姑、乞丐、娼妓等等,均属于这类次生社会集团;三、帮会组织增加,地下经济活动泛滥;四、农村经济陷入破产与半破产状态;五、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不少民间宗教团体。从目前中国面临的状况来说,这种社会状态惊人地相似。
      一句话,晚清时代,正如当代。
      反过来看呢?也有很好的例子。王怡在《三峡好人》影评一开头,提到他最欣赏的当代诗人柏桦,“他的诗看似没有烟尘,仿佛躲在六朝的最深处,像那首著名的《在清朝》。但他的诗恰恰是真实感最强的。”
      
      在清朝
      山水画臻于完美
      纸张泛滥,风筝遍地
      灯笼得了要领
      一座座庙宇向南
      财富似乎过分
      ……
      在清朝
      哲学如雨、科学不能适应
      有一个人朝三暮四
      无端端地着急
      愤怒成为他毕生的事业
      他于1840年死去
      
      王怡说:“在一个被贾彰柯闻出来有‘兵荒马乱’味道的当代场景中,柏桦写下那些带着亡国气息和挽歌般悲哀的句子。”
      文学真是奇妙,两个看起来毫无相似之处的诗人,隔着一百多年的时空,写下的诗句,却分明对应着对方的年代!也许这正是诗之真的体现吧,当然,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现在和清朝,并没有区别。所以龚自珍与柏桦的诗句,也没有区别。
      李泽厚说:“龚自珍思想的特点和意义,主要是在于那种对黑暗现实(特别是对那腐朽之极的封建官僚体系的种种)的尖锐嘲讽、揭露、批判,在于那种极尽喜笑怒骂之能事的社会讥评,在于那种开始隐隐出现的叛逆之音。这种声音在内容上触着了最易使近代人们感到启迪和亲切的问题——如君主专制、如个性的尊严和自由、如官僚政治的黑暗;而在形式上,这种声音又响奏着一种最易使近代人们动心的神秘隐丽、放荡不羁的浪漫主义色彩。”(《李泽厚十年集•中国近代思想史论》P39-41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1月)
      梁启超说自己初读《定庵文集》,仿佛触电。一点不错,认真读龚自珍的人,都能感受到这道电流。他无比真实地体验到自己的时代,是一个“衰世”,有的只是表面的繁华,秋气不惊,夕阳还恋,堂内的燕与路旁乌鸦,尚以为这样的时代,会持续到永久。
      
      
      乙丙之际著议第九•龚自珍
      吾闻深于《春秋》者,其论史也,曰:书契以降,世有三等;三等之世,皆观其才。才之差,治世为一等,乱世为一等,衰世为一等。
      衰世者,文类治世,名类治世,声音笑貌类治世。黑白杂而五色可废也,似治世之太素;宫羽淆而五声可铄也,似治世之希声;道路荒而畔岸隳,似治世之荡荡便便;人心混混而无口过也,似治世之不议。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抑巷无才偷,市无才驵,薮泽无才盗;则非但尟君子,抑小人甚尟。
      当彼其世也,而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之非刀,非锯,非水火;文亦戮之,名亦戮之,声音笑貌亦戮之。戮之权不告于君,不告于大夫,不宣于司市,君大夫亦不任受。其法亦不及于要领,徒戮其心,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又非一日而戮之,乃以渐,或三岁而戮之,十年而戮之,百年而戮之。才者自度将见戮,则蚤夜号以求治;求治而不得,悖悍者则蚤夜号以求乱。夫悖且悍,且睊然眮然以思世之一便己,才不可问矣。曏之人,聒有辞矣。然而起视其世,乱亦竟不远矣。
      是故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忧不才而庸,如其忧才而悖;忧不才而众怜,如其忧才而众畏。履霜之屩,寒于坚冰;未雨之鸟,戚于飘摇;痹痨之疾,殆于痈疽;将萎之华,惨于槁木。三代神圣,不忍薄谲士、勇夫,而厚豢驽羸。探世变也,圣之至也。
      
  •     老版翻印。有些地方模糊些。
  •     莊騷兩靈鬼,盤踞肝腸深。
  •     作为清一代的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龚自珍,四九年后他的影响也非常之大。但遗憾的是对他的文集的校注工作却比较滞后,一直没有一个详尽的本子,给我们学习带来诸多不便。本书还是上海七十年代的翻版。
  •     第一个呐喊复兴的诗人,敬佩喜欢龚自珍。
  •     定庵先生还是非常有个性滴~影响了近代的一大波人
  •     剑气萧心一例消。诗词皆惊人,文章太深只涉猎了一丢丢。哀乐过人。呼,奇文不可读,读之伤天民!
  •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误尽狂名十五年。定庵剑气箫心,慷慨奇逸与华丽瑰灿兼有之,绝句犹工。宜南社诸子为之倾倒。
  •     书是好书,龚自珍是清代诗鞋的极好的一位。还具有很强的反传统意识。
  •     词文都可一读,受益不少
  •     梁启超说他们那一代人“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
  •     龚自珍的最全的诗文集。内容丰富广博深奥,需要慢慢品味。只是,字迹深浅不一。
  •     好书,这也是在卓越购物送货最快的一次,但是本书出版社不知道什么原因弄的印刷质量不好,字迹也有很多地方不清晰,看起来会比较费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