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间》章节试读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508643229
作者:刘柠
页数:300页

《中日之间》的笔记-第159页 - 《叶隐》、武士道及其他

中国以血缘为纽带,构成了庞大而扩展的放射性社会关系网。这一传统与日本主要并不以血缘而是以行业、集团、地缘、村组来维系和延续名义上的家族和社会关系,颇为不同。在日本,从古至今,经常可以看到由无血缘关系的养子来继承家业,保护门户。在中国,非血缘的继承多属例外性质。可以说,中国更重以血缘为基础的实质的“家”,日本更重以主从为基础的名分的“家”;前者强调亲族间广泛而自然的纵横联系,后者重视集团内人为而严格的等级秩序。

《中日之间》的笔记-第137页 - 从历史文化维度看日本大地震

源于灾害频仍、资源匮乏的自然环境的危机意识,与生俱来的无常观和武士道的生死观,的确对日本民族的性格塑造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危机意识,使日人“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处处防患于未然,懂得积极生活;佛教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的无常论,在日人那里成了超越宗教的人生观,赋予他们在灾难面前从容、淡定的心态与力量;而武士道的生死观,“重‘洁’的精神”决定了人在直面死亡抉择时的选择,本质上是一个美学问题。

《中日之间》的笔记-第156页 - 《叶隐》,武士道及其他

毋庸讳言,在《叶隐》卷帙可观的记述中,最震慑心魄的核心内容无疑是关于武士应如何面对死亡的阐释——人何以在紧急关头果断、决绝、毫不留恋地选择死。对于通常人对生命的执着,武士道持否定态度,认为只有死是真诚的,其他功名利禄都是梦幻一场。当一个人舍弃名利,以“死身”义勇奉公时,就可以看到这世间的真实。“所谓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于生死两难之际,要当机立断,首先选择死。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言,此乃一念觉悟而勇往直前。”
对为“上方风”(指大阪、江户等地的浮华之风)的轻薄武士道所诟病的所谓“无目标的死,毫无意义,似犬死”的说教,《叶隐》的回答是:“生死两难时,人哪里知道能否按既定的目标去死?以目标来考量生死,就会以死不了来解脱自己,从此变得怕死。”“死就是死,勿为目标所制,若离开目标而死,或许死得没有价值,是犬死或狂死,但不可耻。死就是目的,这才是武士道中最重要的。”
在常朝众多的关于死亡的理论预设中,没有什么比“常住死身”(Jyojyushinimi)一语更富哲学意味,也更光辉的了,这令人联想到现代生命哲学中加缪的那个著名命题(“唯一严肃的哲学问题是自杀问题”)。常朝在这里搁下的,不是诸如在重大关头死给人看的话,其判断的前提是,在任何时候,都有必要做死的觉悟。正因为有如此“必死”之觉悟,其在《叶隐》那段著名的“武士道者寻觅通向死亡之路”的记述中如此归纳道:“每朝每夕,念念悟死,则成‘常住死身’,于武道乃得自由……”

《中日之间》的笔记-第5页 - 田中“问题”道歉

1972年9月25日,北京时间11时30分
当晚,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盛大欢迎晚宴。中日双方出席者逾600人,大大超过了尼克松访华时的规模。中方的准备工作极尽周到。军乐团现场演奏日本国歌《君之代》和《佐渡小调》、《金比罗船船》和《鹿儿岛小原节》(分别为田中、大平和二阶各自家乡的民谣)等日本歌曲。周恩来亲自执箸为田中布菜,斟茅台酒。


 中日之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