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第3版)》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5-7
ISBN:978730125802X
作者:杨冬

《文学理论(第3版)》的笔记-对外国文学史有参考价值的部分 - 对外国文学史有参考价值的部分

p6 从荷马起,一切诗人都只是摹仿者,无论摹仿德行,或者摹仿他们所写的一切题材,都只能得到影象,并不曾抓住真理。
p13 诗歌表现个别、普遍的问题,由普遍到个性。“诗歌中可能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错误,一种是艺术本身的错误,另一种则是属于常识方面的偶然的错误”,前者更严重,可以参看巴恩斯关于爱玛的眼睛的颜色的论述。
p14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情节整一律。
p17 悲剧何以引起怜悯和恐惧?表现与我们相似的人受到不该遭受的苦难,怜悯而自感恐惧。
悲剧何以导致怜悯和恐惧的净化?激情向道德的完善的转化。
p21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自然,在贺拉斯手里就被改造成了摹仿古人的训条,罗马古典主义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由此确立。联系《变形记》等代表古罗马“变”的特点的文学作品。《皮格马利翁》对观念的摹仿。
p34 但丁对神曲的阐释完全借用了托马斯·阿奎纳解释《圣经》的模式。一是字面的死后灵魂游地狱炼狱天国,二是寓意层面,“人在运用其自由选择的意志时,由于行善或作恶,理应受到善报或恶报的公正赏罚”。
p40 重视诗歌的读者效果,强调文学的教化作用,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批评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受贺拉斯“寓教于乐”的影响。
p43 文艺复兴时期新型的民族文学 阿里奥斯托《疯狂的罗兰》塔索《解放的耶路撒冷》、新型的悲喜混杂喜剧《牧羊人费多》乔·巴·瓜里尼
p44 卡斯特尔维特罗的“三一律”对《诗学》的曲解
p46 布瓦洛所谓的“理性reason”,正是笛卡尔所说的“良知good sense”,即一种普遍永恒的人性,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明辨是非、作出判断的能力。布瓦洛写《诗的艺术》时《熙德》已经处于论争之中,拉辛莫里哀也开始了创作,主要要结合当时的理性受轻视的环境来看,他还是赞扬高、拉、莫的,但还是比较刻板地严守古典规则。“帕尔纳斯的立法者”。

《文学理论(第3版)》的笔记-第1页 - (方便以后检索用)

文学理论 从柏拉图到德里达
c1 古希腊至中世纪
柏拉图:灵感理论;摹仿理论(摹仿的是表面世界,进而否定诗歌);文学的社会功用;美是不断上升、精神化的
亚里士多德:摹仿(注意与柏拉图的区别);有机整体论(看重情节);悲剧的净化(后人不同的解读)
罗马文学批评:摹仿古希腊。1.贺拉斯horace(诗歌寓教于乐、诗艺规则、天才与技艺缺一不可);2.朗吉弩斯longinus(崇高、感情与技巧协调、从古人作品汲取灵感)
中世纪:受制于神学研究。1.普罗提诺(新柏拉图主义,肯定艺术的价值、internal model);2.奥古斯丁augustinus、波衣提乌斯(恐惧仇视文学、敌视诗歌,中世纪对文学的基本态度);3.阿奎那aquinas(阐释《圣经》的方式来解读文学作品)但丁dante(allegorical寓意理论)
c2 文艺复兴至18世纪(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特征
文艺复兴:创见不多,崇尚古代权威。锡德尼sidney的想象理论、卡斯特尔韦特罗castelvetro的异端理论
法国新古典主义:1.布瓦洛boileau 继承贺拉斯,理性主义色彩 2.伏尔泰voltaire 新古典主义
卢梭:对戏剧乃至文学艺术抱有偏见
狄德罗diderot:悲喜剧的中间地带是serious drama/domestic tragedy,表现condition,反映生活市民阶级;情感主义;原始主义;创作要冷静,“理想的范本”(类似普罗提诺的internal model)
英国新古典主义:1.Dryden an essay of dramatic poesy 自然的生动性为第一要义,维护英国戏剧 2. Pope: An essay on criticism. 保守 摹仿自然
samuel johnson:传统性-摹仿自然、寓教于乐、普遍任性;灵活性-突破对三一律和悲喜剧的传统认识
莱辛lessing(德):《拉奥孔》划清画与诗的界限;《汉堡剧评》抨击法国新古典主义,追随亚里士多德,赞美莎士比亚
歌德goethe:思想几经转变。寓意诗与象征诗,象征理论;古典诗与浪漫诗;世界文学
席勒schiller(德):受康德美学影响,哲学与文学相互干扰;素朴诗与感伤诗-提供全新角度-浪漫主义批评
c3 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
德国:史雷格尔兄弟schlegel 古典诗与浪漫诗(继承席勒)、象征理论、诗歌的神话理论、民族精神
英国: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 重大转折 1.华兹华斯Wordsworth(诗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仍然强调理性;题材上田园生活)2.柯勒律治coleridge (想象、引进有机整体论,非个性化理论-认为莎士比亚是客观诗人) 3.赫士列特hazlitt(柏拉图主义色彩、情感主义、诗歌的创作动力、继承非个性化理论;印象主义批评,主观随意性) 4.济慈(消极能力negative capability、体验和感受、感性经验)5.雪莱 (为诗辩护、赞美诗人、继承柏拉图美学、价值观上注重诗歌的快感)
法国:1.斯达尔夫人madame de stael(将古典诗浪漫诗引入法国、南北文学之分隐含了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比、拥护浪漫主义、继承狄德罗情感主义) 2.司汤达(批判新古典主义)3.雨果(克伦威尔序言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对立统一的诗歌理论、为艺术的自由和多样化辩护、废弃三一律与新古典决裂、理想主义色彩)
美国:1.爱伦坡(美国文学批评的开创者;文学创作是自觉的理性活动,否定灵感;限定篇幅;诗歌与音乐;开启19世纪唯美主义)2.爱默生(民族特色;超验主义;独特的象征理论-独特处在于着眼于哲学思考,象征的流动性,私人象征;笃信灵感)
黑格尔的美学:“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三分艺术-象征型(建筑)、古典型(雕塑)、浪漫型(诗歌属于浪漫型);独特的悲剧理论-冲突、调解的力量;创作理论-艺术作为主体的创造活动,要表现出艺术家的心灵和理想,也要显示事物的本质
俄国:别林斯基。民族文学(俄国才智),形象思维理论,人物的典型化,有机整体论;照搬了黑格尔的美学观点;后期-诗人的主观性、艺术的社会生活作用(与早期的自足性不同)、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
c4 19世纪后期(多元化)
法国(新的活动中心):1.圣勃夫sainte-beuve:浪漫主义向古典主义的转变;传记式批评(作家生平)2.泰纳taine:文艺社会学(文学受制于种族、时代、环境);文学的典型性(受黑格尔影响)3.波德莱尔baudelaire:反对道德说教,怀疑创作灵感,对美的认识独特(联系爱伦坡);想象理论(对情感主义的有力反驳)4.朗松lanson: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但对文学科学保持了清醒认识
英国(唯美主义):1.马修阿诺德:对诗歌;反对唯美主义;“试金石”理论(铭记经典)2.佩特pater:悲观主义的人生观与享乐主义的艺术观;经验主义的色彩 3.王尔德:直截了当的唯美主义,印象主义批评
俄国:1.车尔尼雪夫斯基chernyshevsky:贬低艺术不如现实 2.杜勃罗留波夫dobrolyubov:“人民性”(联系别林斯基的民族性;强调社会意义——19c俄国的通病)3.托尔斯泰tolstoy:艺术是感情的传达和交流;批判上层艺术、近代艺术
尼采的美学思想(德)nietzsche:日神与酒神 apollo-dionysus;古希腊的悲剧是两者的结合;非理性倾向;批判现代艺术;与瓦格纳的传承?
勃兰兑斯brandes(丹麦):犹太人。《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述法德英,文学与政治挂钩;文学与时代精神的联系;典型说、传记式。(没“新”东西)
c5 20世纪前期(繁荣)
反叛先前的实证主义,主张从作品本身出发
英国:1.T.S.艾略特 非个性化理论(继承coleridge,hazlitt);重新评价诗歌史,高度评价玄学派(影响了后来的新批评);客观对应物objective correlative;诗歌与哲学(诗人无所谓思想和信仰的问题)2. 理查兹ivor armstrong richards 审美经验和普通经验并无本质差别,将心理学引入批评;语言的情感用途和科学用途;语境论;“包容诗”和“排他诗”(玄学派和浪漫主义诗歌/推崇前者);对新批评派的影响 3.利维斯frank raymond leavis 激进、苛评。
美国:1.白璧德irving babbitt 倡导新人文主义(信条和纪律);批判浪漫主义 2.新批评派 名称来源于ransom的the new critisim一书;文本批评textual criticism;诗歌理论(高度重视隐喻和象征)
克罗齐croce(意大利):艺术即直觉;反对内容形式的二分法,提倡有机整体论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犹太人。精神分析批评。libido性冲动,oedipus complex
马克思主义批评:1.卢卡契lukacs(匈牙利) 提倡现实主义 否定现代主义(他称之为自然主义) 2.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德)早期继承浪漫主义传统;“拱廊研究计划”与波德莱尔研究,揭示现代资本主义对人的影响(机械),试图谈现代主义
法国:摒弃了从外部条件解释文学 1.普鲁斯特proust 驳圣勃夫的传记式批评 2.瓦莱里 valery 纯诗
存在主义-萨特sartre:阅读中强调读者的参与作用(后期德国“接受美学”的先声);介入当代生活,避免全知、消除作者的声音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要研究的是文学性“literariness”;陌生化-揭示文学与日常事务的差异;自动化-陌生化-再自动化-再陌生化,单纯的形式演变史;与索绪尔、法国结构主义批评的联系
c6 20世纪后期
文学理论到理论
雷纳韦勒克wellek(捷克):对“文学的外部研究”正确评估;与沃伦合著a modern history of criticism;透视主义-文献本来的意义+历史上的理解
弗莱frye(加拿大)-原型批评:archetype原型。“一种典型的或者反复出现的意象。”此后的西方文学批评日益理论化、多元化。
小说理论,韦恩布斯wayne c booth(美):the rhetoric of fiction。“隐含的作者”implied author-作者的second self,要与叙述者做区别。戏剧化的叙述者和非戏剧化的叙述者,可信的叙述者和不可信的叙述者。此外小说理论还有ian watt
巴赫金bakhtin(俄):复调小说polyphonic novel-主人公的自我意识;“狂欢化”(???一种脱离了常规的生活,转化为文学的语言)话语理论、对话理论(可借鉴)(观感:巴赫金是个自我意识很强脑洞很大的人,有自己思想体系,可供参考但不大合我的世界观!
奥尔巴赫auerbach(德):《摹仿论》。通过现实主义文学看文学史,对现实主义界定不明。截取片断、见微知著的文本分析。
接受、读者:1.加达默尔gadamer(德):哲学诠释学hermeneutics-如何理解和解释的学问,影响到接受美学、读者批评 2.姚斯jauss(德):从文学史走向接受美学,宏观 3.伊瑟尔iser(德):读者与具体文本的关系,微观。 23都认为文学作品要打破读者原先的期待视野
结构主义:1.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法):将文学的写作方式当做核心问题(而不是文学所反映的现实);叙事学、叙事结构;可读性文本与可写性文本readerly-writerly 2.热奈特genette(法):叙事话语 (观感:好难懂,要仔细看,但是对小说解读很有用的感觉,尤其是对话
解构主义:1.雅克德里达jacques oerrida(法):颠覆传统的二元对立(逻各斯中心主义),抓住文本中的边缘性、异质性成分,将之放到威胁整个文本的重要位置,颠倒等级秩序 2.耶鲁学派。harold bloom影响的焦虑,paul de man,j.hillis.miller,geoffrey hartman (观感:牛逼啊。。。难懂啊。。。
后殖民,爱德华萨义德said(美):东方学;帝国主义殖民扩张与其文学(尤其小说)的关系、文本细读


 文学理论(第3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