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5-5-1
ISBN:9787308146049
作者:吴晓波
页数:322页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123页 - 啦啦啦

1. 生命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务上;
2. 人生不应该迷失在别人的胡须里;
3. 金钱会让深刻的人更加深刻;浅薄的人更加的浅薄;
4. 所有美好的东西一定都倾注了心血和时间;人生如同马拉松,前1000米怎样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自己的领域持久、深刻的工作;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7页

父母顾不上好好看管我们,我们在学校里胡乱地读书,吃进无数的垃圾,却又在思想的荒原上肆意地寻觅疯长的野草。步入社会之后,既有的秩序濒于崩溃,“效率”替代所有的法则至高无上,而我们所储备的知识根本不足以应对很多突发的事件,甚至在更多的时候,我们所匆忙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在量化、冷酷的现实面前完全不堪一击。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1页

所有的青春都是为中年作准备,我今天讲这样的话,年轻的你未必会同意,但我经历过得事实正式,在这个中年的午后,你能够安心坐在有春光的草坪上喝一杯上好的龙井茶,你有足够的心境和学识读一本稍稍枯燥的书,有朋友愿意花他的生命陪你聊天唠嗑,你可以把时间浪费在看戏登山旅游等诸多无聊的美好事物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成本“的,而它们的投资期无一不是在你的青春阶段。
——喝下午茶,对自己的长相负责,西装革履,卑微而平静地活着。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54页 - 时间让你与众不同

里尔克问他(罗丹):“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罗丹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
是什么让某些人变得与众不同?我觉得罗丹说出了真正的秘密,那就是:工作,和足够的耐心。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12页 -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家庭的年轻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未来。所以,如果你侥幸可以,请千万不要错过。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47页

当我们指责这个商业年代的浮华之时,其实自己的那张书桌和那份平和的读书心境也在逝水中渐渐飘远。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62页

司马迁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了:“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12页

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6页

在我们这个国家,最昂贵的物品是自由与理想。它们都是具体的,都是不可以被出卖的,而自由与理想,也不可以被互相出卖。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59页

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52页 - 《其实那年我也有50万》

人生的路,有的时候越走越窄,有的时候越走越多,但是,每一次选择,便注定意味着无数的错过。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34页

生命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这是台湾黑松汽水的一句广告词,大概是12年前,我在一本广告杂志上偶尔读到。在遇见这句话之前,我一直被职业和工作所驱赶,我不知道生活的快乐半径到底有多大,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则是无效的,我想,这种焦虑一定缠绕过所有试图追问生命价值的年轻人。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2页

《自由与理想》
罗斯福;作为知识分子,你必须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职业。
书生不能有君王。即使为了理想也不能出卖资本自由,蓝狮子-是一个可以被掌控的理想。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在这世上,不是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未来,所以如果侥幸可以,千万不要错过。如果是美好,就去做吧!
喜欢,是一切付出的前提。只有真心地喜欢了,你才会去投入,才不会抱怨这些投入,无论时间、精力还是感情。
《所有的青春都是在为中年做准备》
大抵造园、作画、裁衣、行文、做企业、为人,天下一理,若胸中格局足够,无论大小都不足惧,关键是大处能容天地,小处能觅细针,须控制事物发展的节奏。所谓经验两字,经是经过的事,都与实际有关。
最高境界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须强求。
《我的偶像李普曼》
任何一个行业中,必定会有这么一到两个让你想想就很兴奋的大师级人物,他们远远地走在前面,背景缥缈而伟岸,让懵懵懂懂的后来者不乏追随的勇气和梦想。
30多年来时光让无数梦想破碎,让很多河流改道,让数不清的青春流离失所,却只有它(李普曼的文字)还在星空下微弱地闪光。
《书籍让我的居室和生活拥挤不堪》
对我影响最大的经济学读物:萨谬而森的我《经济学》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企业案例和经济史写作的顶级高手:美国的理查德.泰德罗,《影响历史的商业七巨头》,英国的尼尔·弗格森《文明》《货币的崛起》《巨人》《罗斯柴尔德家族》都堪称精品。华人经济学家最喜欢张五常,《卖桔者言》有趣,《经济解释》震撼于他的智力。
张五常:“问题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做学问要找重要的入手,选上不重要的问题下功夫,很容易转眼间断送学术生涯。”
我们的书单决定了我们的过去,同时也指向一个辽阔的未来。
《读书与旅行还真的不是一回事》
阿兰.波兰顿《旅行的艺术》:我们从旅行中获得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旅行目的地本身。旅行可抬脚就走,去哪儿都是风景,而阅读则必须有所选择。
一个人必须建立自己的“经典书目”,从读到的书中抓线索,如作者推崇的作家或书目,或设定一个研究的方向一路死磕进去。
加缪、桑塔格、约翰.伯格、三岛由纪夫、北岛或董桥,他们的书有几个共同特点:文字美到极致,知识密度极大,都比较薄,适合消乏,利睡眠。
《在别人的胡须里迷路》
昨日的叛逆,会渐渐演化成今日的正统,继而又“供养”明日的经典。
《我们为什么孤独?》
《被知识拯救的生命》
《其实那年我也有50万》
人生的路有的时候月走越窄,有的时候越走越多,单色,每一次选择,便注定意外着无数的错过。
《时间让你与众不同》
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时光。
《把人引向毁灭的从来不是金钱》
金钱让人丧失的,无非是他原本就没有真正拥有的;而金钱让人拥有的,却是人并非与生俱有的从容和沉重。金钱会让深刻的人更深刻,让浅薄的人更浅薄。
现代人的一生,就是与金钱抗衡,妥协乃至平等共处,最终彼此取悦的历程。
《总有一代人会实现我们的梦想》
龙应台看到美国青年没有历史负担--抬头挺胸,昂首阔步,轻轻松松地面对每天升起的太阳。
《唯一生生不息的是野草和青年人的梦想》
我们以纪念的方式,让自己不要失去愤怒、怀疑和前进的破坏力。但是,如果我们仍然仅仅只会愤怒、怀疑和破坏,而不去尝试着去学习妥协、相信和建设,那么今天的青年又如何超越90多年前的自己。
《对峙本身真的是一种胜利吗?》
中产阶层的成熟是让一个国家摆脱非理性疯狂的唯一药方。
《花开在眼前》
罗振宇:索性不采访当事人,只访谈周边观察者。-一个天才方法论上的革命,它把拦住眼前的约防难题都变成了马其诺防线,一旦绕开,豁然一马平川。
人生苦短,好玩的事情那么少,偶尔遇到了一件,就赶紧跟相知的朋友一起去做吧。
《廖厂长》
慷慨解囊成全年轻人的梦想,理想主义的光芒使这位平常人通体透明。他不企图做什么人的导师,甚至没有打算通过这些举动留下一丁点的声音,他只是在一个自以为适当的时刻,用双手呵护了时代的星光烛光,无论大小,无论结果。在我小小的心灵角落,我总愿意留出一点记忆的空间给廖厂长这样的例外。
蒙田说:一个人用自己的心灵去处理事情,他根据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根据心灵本身。
这一生中,你遇见怎样的人,然后有机会成为那样的人。
《陈步雷》
21年鞍马追随蒋介石,虽所见不同,常陈述异见,但最后毫不保留服从之意旨,像三国诸葛亮,虽明知道阿斗之不可扶,天下之不可得,却呕心佑之,六出祁山。晚年自杀自己不惜捏造谣言保全蒋的名声,是师爷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
《特里莎修女》
付出比得到给人带来更多的快乐-特里莎启示。
《我为什么愿意穿越回宋朝》
宋代就是一个不太强大但有幸福感的朝代,一百年无内乱;二四圣百年;三受命之日,市不易肆;四百年未尝诛杀大臣;五至诚以待夷狄。
--与汉代比,宋朝无内乱;跟唐朝比,宋朝更繁华舒适;跟明清比,宋朝更开放和平;跟当代比,宋朝没有空调、汽车和青霉素,而且也没有含三聚氰胺的牛奶。
《上海》
今日的上海,它已经不是一个属于移民的城市,它的性格过于内向、敏感和黏液质,好像一个沉迷事故的处女中年男人。
《杭州》
杭州的气质一直飘忽不定,大抵因为它从来比善于拒绝。
当一个城镇开始繁荣起来,最值钱的资源当然就是十字路口附近的那些土地和商铺了。
《商业是一场有节制的游戏》
当创业者可能面临灭顶之灾时,唯一需要抢出来的不是有形资产,而是个人信用。
一个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还有可能通过科技和保护的手段使之得到恢复,而人文生态的败坏,则可能需要一代乃至两代人的更替才会修复。
《日本买马桶盖?》
世上本无夕阳的产业,而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由量的扩展到质的突围,正是中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
《拒绝转型的瑞士钟表匠》
固执死磕、忠诚专注的瑞士人和日本人。
所谓商业之美,就其本质而言,是人们对自然与物质的一种敬畏,并在这一敬畏上,以自己的匠心为供奉,投注一生。
《鹿晗们》
鹿晗们的造星路径,首先是社交运动的产物;其次,他们代表了圈层消费的兴起。(鹿晗们较长时间发酵于特定的属性人群中,即便在某一圈层中已俨然成“神”,可是圈层外的人却完全无感。)
《我从来不炒股》
中国的股市,它的标配不是价值挖掘、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而是“人民日报社论 壳资源 并购题材 国企利益”。
罗伯特.希勒《金融与好的社会》:金融应该帮助我们减少生活的随机性,而不是添加随机性。
《泡沫》
有没有泡沫,一条基本的判断是:这个投资品是否以真实的需求为基础。
中国的经济会不会破灭,有两个红利(人口红利和基尼红利)会让泡沫不破灭,有一个危机会让泡沫破灭。
人口红利:如果每年都有新面孔出现,你就不必担心房价下跌,如果走在街上碰到的都是熟面孔。那么他们的脸上就都写着“泡沫”两字。
基尼红利:在经济学上,贫富差距会成为经济成长的动力。
一个危机:消费乏力。
《算算你的屌丝值》
屌丝的标配与他从事的职业其实没有关系,而在于两个指标:第一,屌丝只有职务性收入,甚少财产性收入;第二,屌丝的银行负债率为零。
对于一位有可持续收入的人来说,咬着牙维持一定的家庭负债是必须的。50%~70%的负债率是安全的。“既无外债也无内债”,是一种“家庭犯罪”。在商业社会中,一个敢于负债的人,其实是一个敢于对未来负责的人。
当货币的杠杆效应被激活之后,一个人的财产性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例就会逐渐提高。如果一个家庭的财产性收入与职务性收入各占一半之时,财务自由的曙光便可能出现了。
《病人王石》
对一个人而言,多么尴尬或难堪的事情,一旦能亲口说出来,便表明它已经“落地”了。
《日本》
如果一个族群永远坚定地、自甘立足于边境的话,那么它几乎就是很难被真正征服的—它因为没有被征服的意义,而变得不可征服。
《历史》
如果把当代放入两千余年的历史之中进行考察,你会惊讶地发现,正在发生的一切,竟似曾相遇。
《再也不会有德鲁克了》
二战后的思想巨人:马尔库塞、萨特、福柯、卡尔.波普、哈耶克、汤姆.彼得斯、钱匹、哈梅尔、柯林斯、大前研一。
德鲁克:是一个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人。
《邓小平》
一位卓越的企业家:战略坚定、务实善变、具有良好的全局控制能力。他能搁置争议,妥协渐进,在迂回和不确定中达到自己的目的。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16页 - 所有的青春都是在为中年作准备

香港作家董桥说,中年是一杯下午茶。董桥只说了下午的茶喝的如此悠闲,却没说泡茶前一上午沉稳细致的功夫。我们生在人世中,无一不是从懵懂到青春,由青春变成熟。林肯说,人到40岁,就该替自己的长相负责了。艾伦.金斯堡说:“我以前不知道西装是这么好看,这么舒服嘛!”人到中年,就该成熟起来,就该担起肩上的担子,这担子有父母,有妻儿,有自己,有一个男人所不可推卸的责任。
可是担子不是说担就担,成熟也不是一夜就能改变的。在这个中年的午后,你能够安心坐在有春光的草坪上喝一杯上好的龙井茶,你有足够的心镜和学识读一本稍稍枯燥的书,有朋友愿意花他的生命陪你聊天唠嗑,你可以把时间浪费在看戏登山旅游等诸多无聊的美好事物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成本”的,而他们的投资期无一不是在你的青春阶段。 青春,多么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下面却埋藏着古老的盒子,当你步入中年,开始为自己的长相负责时,挖出早早藏下的盒子。打开时里面藏着宝藏或是空空如也的区别就在于你当年亲手往盒子中放的是什么。当你看着满是灰尘的空空的盒子时,是否深深地后悔自己在最美好的年纪把生命浪费在不美好的事物上,是否对自己的后人语重心长的说起自己的错路,然而,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只能挺起肩膀向前迈步,或许,此时埋下的盒子里就藏着闪闪的黄金,等着将来的你来此取回。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4页 - 自由与理想

在一个一切均可以用财富量化评估的商业社会里,思想自由不再是一个哲学名词,而是一种昂贵的生存姿态,它应基于财富的自由。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3页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19页

"生命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这是台湾黑松汽水的一句广告词,大概是 12年前,我在一本广告杂志上偶尔读到。在遇见这句话之前,我一直被职业和工作所駆赶,我不知道生活的快乐半径到底有多大,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则是无效的,我想,这种焦虑 一定缠绕过所有试图追问生命价值的年轻人。 是这句广告词突然间让我明白了什么,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后来,我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你认为它是美好的吗?如果是,那就去做吧。从这里出发,我们去抵抗命运。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3页

在我们这个时代,最昂贵的物品是自由与理想,它们都是具体的,都是不可以被出卖的,而自由与理想,也不可被相互出卖。
所有的青春都是在为中年作准备。“一个不成熟的男人是为了某种崇高的事业英勇地献身,一个成熟的男人是为了某种高尚的事业而卑贱地活着”——塞林格
李普曼在他的70岁生日宴会上说——“我们以由表及里、由远及近的探求为己任,我们去推敲、去归纳、去想象和推测内部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它昨天意味着什么,明天又可能意味着什么。在这里,我们所做的只是每个主权公民应该做的事情,只不过是其他人没有时间和兴趣来做罢了。这就是我们的职业,一个不简单的职业。我们有权为之感到自豪,我们有权为之感到高兴,因为这是我们的工作。”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100页 - 100

E.B.怀特和约瑟夫·布罗茨基
麦田里的守望者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卖桔者言》
加缪、桑塔格、约翰·伯格、三岛由纪夫、北岛或董桥……
金钱会让深刻的人更深刻,让浅薄的人更浅薄。
而成熟商业社会的标志则是,人们从对物质的追逐中脱离出来,开始去发掘生命中另外一些抽象的、形而上的价值。
1983年,瑞士钟表工业公司(ASUAG)和瑞士钟表总公司(SSIH)率先合并,并于1998年易名为斯沃琪集团(Swatch Group),旗下拥有欧米茄、雷达、浪琴、天梭、卡文克莱、雪铁纳、美度、哈米尔通、皮巴曼、斯沃琪等手表品牌,
到今天,瑞士形成了斯沃琪、劳力士、Vendome三大钟表集团,控制全球八成的豪表品牌和生产能力。
只要养牛地主和种麦地主的权利有清楚的界定,那么,他们之间就可以根据市场收益来确定是让牛吃麦,还是保护麦场少养牛,然后协商利益分配。 科斯据此提出“权利的界定是市场交易必要的先决条件”,他因这一发现而获得了199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换而言之,儒家的做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科斯的做法是“己所欲,施于人”。 前者思考的起点是“有序前提下的道德约束”,后者则是“规范前提下的效益产生”
韦伯进而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行为“首先是依赖于平等的获利机会的行为,其次根据理性的要求,其行为要根据资本核算来调节,并且以货币形式进行资本核算”。而这一过程要得以顺利进行,则需要理性的法治保障,“独立健全的法律和训练有素的行政人员组成的政治联合体是构成资本社会的主导体”。
“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
承认私人的产权,就相当于承认人性的自私,不符合“人之初,性本善”的儒家伦理,即具有了道德的“不洁”。儒家看来,社会治理的最佳模式,就是用道德伦理来调节冲突,用礼义廉耻来强调秩序,再加上严酷的国法族规体系。
美国经济史学家、也是诺贝尔奖得主的道格拉斯·诺斯曾言:西方超过中国、印度等东方文明古国,并非是由于技术进步,真正的动力是产权保护,特别是对企业产权、知识产权以及继承权的保护,由此创造了西方文明。
彼得·德鲁克完成了《公司的概念》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52页

所有我们完成的美好事物,没有一件事可以迅速做成的——因为这些事物都太难,太复杂。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61页 - 把人引向毁来灭的从来不是金钱

金钱让人丧失的,无非是他原本就没有真正拥有的;而金钱让人拥有的,却是人并非与生俱有的从容和沉重。金钱会让深刻的人更深刻,让浅薄的人更浅薄。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16页

我开始信奉这样一句格言——“作为知识分子,你必须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职业。”罗斯福的这句话里有一种决然的挣脱,它告诫我,读书人应摆脱对任何外部组织的人身和物质依附,同时,其职业选择应该来自兴趣和责任,而与生存无关。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2页 - 封存青春,永不归去

吴晓波的书久闻其名,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契机开始读。这本散文集,虽然作者自嘲“速朽”,但却字字珠玑,不浪费任何笔墨。诸多观点,把我们想说而说不出的感受清晰地表达出来,有强烈的共鸣。这本书大概是我目前为止做笔记最多的书了。
-------------------------------------------------------------------------------------------------------------------
1.我们这一代,多少属于天生地养的一代。我们从贫瘠的物质和精神年代走出,在骨骼和思想长成的那些日子里,父辈奔波于生计,国家则忙于经济的复苏和意识形态的争斗,他们都顾不上好好看管我们。我们在学校里胡乱地读书,吃进无数的垃圾,却又在思想的荒原上肆意地寻觅疯长的野草。步入社会之后,既有的秩序濒于崩溃,“效率”替代所有的法则至高无上,而我们所储备的知识根本不足以应对很多突发的事件,甚至在更多的时候,我们所匆忙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在量化、冷酷的现实面前完全不堪一击。
2.毕竟,这是一个我们参与创造的时代,它一点也不完美,甚而不值得留恋,但是,它真的到来过,而且轰隆隆地裹挟一切,不容任何一个年轻人脱身。
3.无视袖手谈性情,有难一死报君王。
4.在大学这样的“真空状态”下,当一个思想自由的读书人似乎是容易的,你对社会无所求,社会于你亦无所扰。可是出了校门,后来的20年,却是一天接一天的不容易。
5.作为知识分子,你必须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职业。
6.读书人应摆脱对任何外部组织的人身和物质依附,同时,其职业选择应该来自兴趣和责任,而与生存无关。
7.无恒产则不自由,不自由则无道德。
8.思想自由不再是一个哲学名词,而是一种昂贵的生存姿态,它应基于财富的自由。
9.20世纪90年代末,房地产业悄然趋暖,在财经世界浸淫多年的我,对照欧美和亚洲列国的经验,意识到这将是一个长期行情,而我一生中也许只能经历一次。于是,我将几乎所有的稿费继续都投掷于购房。
10.自由是世俗的,它不在空中,不在别处,它就在地上。作为一个读书人,你能否自由地支配时间,你能否自由地选择和放弃职业,你能否自由地在四月去京都看樱花,你能否自由地与富可敌国的人平等对视,你能否自由地抵制任何利益集团的诱惑,这一切不仅仅是心态或勇敢的问题,而是一种现实能力。
13.与自由相比,理想则是一个人的自我期许和自我价值呈现的方式。
14.理想是一个“人生的泡沫”,可大可小,可逐步实现,也可以不实现,但是自由不可须臾缺失。
15.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家庭的年轻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未来。所以,如果你侥幸可以,请千万不要错过。
16.喜欢,是一切付出的前提。只有真心地喜欢了,你才会去投入,才不会抱怨这些投入,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感情。
17.“生命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在遇见这句话之前,我一直被职业和工作所驱赶,我不知道生活的快乐半径到底有多大,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则是无效的,我想这种焦虑一定缠绕过所有试图追问生命价值的年轻人。
18.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后来,我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你认为它是美好的吗?如果是,那就去做吧。
19.一个不成熟的男人是为了某种崇高的事业英勇地献身,一个成熟的男人是为了某种高尚的事业而卑贱地活着。
20.大抵造园、作画、裁衣、行文、做企业、为文,天下一理,若胸中格局足够,无论大小都不足惧,关键是大处能容天地,小处能觅细针,须控制事物发展的节奏。所谓经验两字,经是经过的事,验是得到印证的事,都与实际有关。
21. 人过了四十,才开始享受寂寞。梁实秋说,“我们在现实的泥溷中打转,寂寞是供人喘息几口的新空气,喘几口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溷里去。最高境界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须强求。只要有一刻的寂寞,我便要好好享受。”
22. 所有的青春都是在为中年作准备,我今天讲这样的话,年轻的你未必会同意,但我经历过的事实正是,在这个中年的午后,你能够安心地坐在有春光的草坪上喝一杯上好的龙井茶,你有足够的心境和学识读一本稍稍枯燥的书,有朋友愿意花他的生命陪你聊天唠嗑,你可以把时间浪费在看戏登山旅游等诸多无聊的美好事物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成本”的,而它们的投资期无一不是在你的青春阶段。——喝下午茶,对自己的长相负责,西装革履,卑微而平静地活着。
23.任何一个行业中,必定会有这么一到两个让你想想就很兴奋的大师级人物,他们远远地走在前面,背景缥缈而伟岸,让懵懵懂懂的后来者不乏追随的勇气和梦想。
24.现代社会的复杂和规模使得一般人难以对它有清楚的把握。现代人一般从事某种单一的工作,整天忙于生计,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地去深度关切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很少认真涉入公众事务讨论。他们遇事往往凭印象、凭成见、凭常识来形成意见。正因如此,社会需要传媒和一些精英分子来梳理时政,来抵抗政治力量对公众盲视。这些声音听起来由陌生而熟悉,渐渐地越来越刺耳,现在我把它抄录在这里,简直听得到思想厉鬼般的尖叫声。
25.问题有重要与不重要之分,做学问要找重要的入手,选上不重要的问题下功夫,很容易转眼间断送学术生涯。
26.我们的书单决定了我们的过去,同时也指向一个辽阔的未来。
27.关于阅读,我还很同意卡尔维诺的说法,即一个人必须建立自己的“经典书目”。在他看来,“我们年轻时所读的东西,往往价值不大,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耐心、精神不集中、缺乏阅读技能,或因为我们缺乏人生经验。”
28.个人的成年生活应有一段时间用于重新发现青少年时代读过的最重要作品,“当我们在成熟时期重读经典,我们就会重新发现那些现已构成我们内部机制的一部分恒定事物,尽管我们已回忆不起它们从哪里来”。
29.加缪、桑格塔、约翰▪博格,三岛由纪夫、北岛或董桥……他们的书有几个共同特点:文字美到极致,知识密度极大,都比较薄,适合消乏,利睡眠。
30.在这个现代的都市中,我们的孤独只因为我们往往互怀戒心,只因为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是那么的恍惚和恐慌。
31.每一个年龄段的人们都有着各自的孤独。你无法返身拾回你的过去了。你必须沉浮在现在的时光之河中,捞取另一份生活的感悟和失落。
32.生命如一根两头燃烧的蜡烛,终于摄施了它的所有光芒。
33.人生的路,有的时候越走越窄,有的时候越走越多,但是,每一次选择,便注定意味着无数的错过。
34.人生苦短,你会干的事情很多,但真正能脚踏实地去完成的事情却很少,就正如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说过的那句话:“所有我们完成的美好事物,没有一件是可以迅速做成的——因为这些食物都太难,太复杂。”
35.是什么让某些人变得与众不同?我觉得罗丹说出了真正的秘密,那就是:工作,和足够的耐心。在与众不同的背后,往往是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辛苦。他们简单地长跑,简单地做一件事情。他们做事,只为意义本身。所谓的成功,只是一个结果,它也许水到渠成,也许永无来日。
36.与众不同的东西,往往在制造的过程中是枯燥的、重复的和需要耐心的。
37.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时光。
37.金钱让人丧失的,无非是他原本就没有真正拥有的;而金钱让人拥有的,却是人并非与生俱有的从容和沉重。金钱会让深刻的人更深刻,让浅薄的人更浅薄。
38.金钱的伦理就本质而言,是一个人对自我价值认同的提升过程。现代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与金钱相抗衡、妥协乃至平等共处,最终彼此取悦的历程。
39.台湾作家龙应台早年留学美国,看见美国的年轻人抬头挺胸,昂首阔步,轻轻松松地面对每天升起的太阳,她实实在在地觉得不可思议:“这样没有历史负担的人类,我不曾见过,我,还有我这一代人,心灵里的沉重与激越,是否有一个来处?”
40.做这两个世纪的中国人实在是很累。从梁启超、周树人到龙应台,再到我们,都是一些无法轻松的人。我们总是被一些无解的使命所追问,被一些没有着落的理想所驱赶。我们总是少数。
41.重要的是,我们像稻草人一样地矗立过,历史的大风总要从这里吹过,我们和它处在同一个方向上。
42.中产阶级的成熟是让一个国家摆脱非理性疯狂的唯一药方。
43.关于要不要做自媒体,处女座的我纠结了很久。我的胖子朋友罗振宇在开始做《罗辑思维》的那一阵子,一再地怂恿:“你要做自媒体呀,你要做自媒体呀”。
44.为什么还要做自媒体?你打算投多少精力做自媒体?凭什么年轻的朋友们要读你的自媒体?
45.汪曾祺曾经说过一句很妙的话:“一件器物,什么时候毁坏,在它造出来的那一天,就注定了。”
46.花开在眼前,
已经开了很多很多遍,
每次我总是泪流满面,
像一个不解风情的少年;
花开在眼前,
我们一起走过了从前,
每次我总是写下诗篇,
让大风唱出莫名的四年;
不知道爱你在哪一天,
不知道爱你从哪一年,
不知道爱你是谁的诺言,
不知道爱你有没有变,
只知道花开在眼前,
只知道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我痴恋着你被岁月追逐的容颜;
花开在眼前,
已经等了很多很多年,
生命中如果还有永远,
就是你绽放的那一瞬间;
花开在眼前,
我们一起牵手向明天,
每次我总是临风轻哼,
更好的季节在下个春天。
47.风流总归会星散,美好却始终难忘。人生那么短,好玩的事情那么少,偶尔遇到了一两件,就赶紧跟相知的朋友一起去做吧。
48.他不企图做什么人的导师,甚至没有打算通过这些举动留下一丁点的声音,他只是在一个自以为适当的时刻,用双手呵护了时代的星点烛光,无论大小,无论结果。这一生中,你遇见怎样的人,然后有机会成为那样的人。
49.重重叠叠山,曲曲弯弯路,丁丁东东泉,高高下下树。
50.但是你不太会注意到的是,在有些时候,在有些没有任何痛楚的时候,你也会丧失一些最重要的东西,而在那时,你却连一点心理或生理的反应都没有。
51.失去痛楚感的好处是,人更容易因为忘我而显得格外的勇敢和团结,如果一群失去痛楚的人被集结成了一个团队,其战斗力将十分可怕,因此,便也有胸怀大志的精英,往往善于制造一种令人失去痛楚的精神药物,来实现他们自己的政治或宗教上的抱负。
52.一切伟大的城市,大抵都是如此,它从历史中披星戴月地走出,在破坏中得到新生,每一代人都在它的肌肤上烙下印记,让它变得面目全非,然后在忧伤中退回到历史之中,只有城市永远存在,忍受一切,不动声色。
51.这真是一个矛盾重重的年代,人们常常困顿与眼前,而对未来充满期望。
52.节制能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提升效率。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54页

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77页

把金钱当对手和敌人的人,将一生为金钱而烦恼;而把金钱当朋友的人,将获得金钱给予的欢乐和平和。成为金钱的奴隶,或将金钱视为奴隶的人,都无法与金钱平视对坐。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14页

在我们这个国家,最昂贵的物品是自由与理想。它们都是具体的,都是不可以被出卖的,而自由与理想,也不可以被互相出卖。
与自由相比,理想则是一个人的自我期许和自我价值呈现的方式。千百年来,无数中国读书人为了理想以身相许,他们把自由出卖给帝王、党派或豪门,试图以此换取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我看来,这是不值得的。理想是一个“人生的泡沫”,可大可小,可逐步实现,也可以不实现,但是,自由不可须臾缺失。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论及“人的荒诞性”,曾说,“一个人始终是自己真理的猎物,这些真理一旦被确认,他就难以摆脱”。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7页 - 自由与理想

自由是世俗的,它不在空中,不在别处,它就在地上。作为一个读书人,你能否自由地支配时间,你能否自由地选择和放弃置业,你能否自由地在四月去京都看樱花,你能否自由地与富可敌国的人平等对视,你能否自由地抵制任何利益集团的诱惑,这一切并不仅仅是心态或勇敢的问题,而是一种现实能力。
与自由相比,理想则是一个人的自我期许和自我价值呈现的方式。千百年来,无数中国读书人为了理想以身相许,他们把自由出卖给帝王、党派或豪门,试图以此换取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我看来,这是不值得的。理想是一个“人生的泡沫”,可大可小,可逐步实现,也可以不实现,但是,自由不可须臾缺失。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36页

时间把世界放置在一头大象的背上,但它希望人们不再追问职称大象的东西是什么。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64页

人生的路,有的时候越走越窄,有的时候越走越多,但是,每一次选择,便注定意味着无数的错过。
我们读书写作、创业经商,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不甘于现状,才可能摆脱现状,但同时,我们也应当学会不悔过往,享受当下。
人生苦短,你会干的事很多,但真正能脚踏实地去完成的事情却很少,就正如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说过的那句话:“所有我们完成的美好事物,没有一件是可以迅速做成的——因为这些事物都太难,太复杂。”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116页

秦朔同学刚才给我打了个电话,《第一财经日报》的报纸和电视业务下滑,他的一位副总编几天前跳槽去了万达。
“这个世界还在吗?”这位“河南牛”问我。
我想应该还在。
你看,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是这么好奇,我们还有舍弃一切的勇气,即便手中的黄金变成了沙砾,但若放手出来,空掌仍能握铁。还是邱兵同学说得好:“我只知道,我心澎湃如昨。”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1页

2016.03.04~2016.03.26
这次结集,继往于青葱,止步于当下,算是一次长途旅程的即景纪录。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5页

在一个一切均可以用财富量化评估的商业社会里,思想自由不再是一个哲学名词,而是一种昂贵的生存姿态,它应基于财富的自由。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3页

无事袖手谈性情,有难一死报君王。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21页

在我们这个国家,最昂贵的物品是自由与理想。它们都是具体的,都是不可以被出卖的,而自由与理想,也不可以被互相出卖。
自由是世俗的,它不在空中,不在别处,它就在地上。作为一个读书人,你能否自由地支配时间,你能否自由地选择和放弃职业,你能否自由地在四月去京都看樱花,你能否自由地与富可敌国的人平等对视,你能否自由地抵制任何利益集团的诱惑,这一切并不仅仅是心态或勇敢的问题,而是一种现实能力。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1页 - 1

P005
“作为知识分子,你必须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职业”
P012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家庭的年轻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未来。所以,如果你侥幸可以,请千万不要错过。
P017
所有的青春都是在为中年做准备,年轻的你未必同意,但我经历过的事实正是。在这个中年的午后,你能够安心坐在立冬的草坪上喝一杯上好的单枞茶,你有足够的心境和学识读一本稍稍枯燥的书,有朋友愿意花他的生命陪你聊天唠嗑,你可以把时间浪费在看戏登山旅游等诸多无聊的美好事物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成本”的,而它们的投资期无一不是在你的青春阶段。
P021 社会需要传媒和一些精英分子来梳理时政,来抵抗政治力量对公众盲视的利用。
P028 中国的成长高度,并不以所谓的“全球第一高楼”为标志,而是以我们的思想为标准:我们的书单决定了我们的过去,同时也指向一个辽阔的未来。
P030 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说:“我们从旅行中获得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旅行目的地本身。”若此言当真,那么,阅读的乐趣至少有一半取决于一本书所承载的知识本身,因此,旅行可抬脚就走,去哪儿都是风景,而阅读则必须有所选择。
P032 作为一个当代读书人,要过一种纯粹的书斋生活,是绝无可能了,海涅在评价康德的一生时说:“此人是没有生平可说的。他每日的生活,就是喝咖啡、写作、讲学、散步,一生雷打不动。”
P033 加缪、桑塔格、约翰•伯格、三岛由纪夫、北岛或董桥
P036 时光对每一个人、每一个时代而言,都具有同样的意义。昨日的叛逆,会渐渐演化成今日的正统,继而又“供养”成明日的经典。
出发的目的地在半途中遗失了,剩下的激情便也成了迷路的飞矢。
P044 《理想国》一个人,哪怕他犯了死罪,但只要他还在读书,那么——看在上帝的份上,他就还有救。
P045 在30岁前,成为一个有自己书桌的读书人。
P052 人生的路,有的时候越走越窄,有的时候越走越多,但是,每一次选择,便注定意味着无数的错过。
P056 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时光。
P057 礼物
米沃什,西川译
如此幸福的一天。
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
蜂鸟停在忍冬花上,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个并不使人难为情。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我看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P085 曾几何时,冷漠的基因便以这样的方式注入我们的血液之中,它成为一个人走向成熟或成功的另一个标签。
P133 不管怎样,总是要••••••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
不管怎样,总是要爱他们;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   
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之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   
不管怎样,总是要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   
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诚实与坦率使你易受攻击,   
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   
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   
不管怎样,总是要帮助;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踢掉牙齿,   
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
-------抄自“儿童之家希舒•巴满”的墙上
P134 上帝就喜欢玩这样的游戏,它让绝大多数的人生忙碌、喧闹而丰富,却让个别的人生那么的简单、纯粹而料无杂质。我们都满头大汗地挤在前面的那一大堆人里,唯有特里莎孤单地走在另外一边。
P136 与汉唐明清相比,宋代就是一个不太强大但有幸福感的朝代。
P201 世上本无夕阳的产业,而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63页

金钱让人丧失的,无非是他原本就没有真正拥有的;而金钱让人拥有的,却是人并非与生俱有的从容和沉重。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1页

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1页 - 通篇


- 其实那年我也有50万
人生的路,有的时候越走越窄,有的时候越走越多,但是,每一次选择,便注定意味着无数的错过。千岛湖的天是那么蓝,空气中有处子般的香气,天很近,草很绿,时间像一个很乖、很干净的女孩。在这里,生命总是很准时,没有意外会发生,院子里的草在该长起来的时候适时地长出来了,就像那些似是而非的烦恼,你去剪它,或不去剪它,都仅仅是生活的某一种趣味而已。
- 时间让你与众不同
他们简单地长跑,简单地做一件事情。他们做事,只为意义本身。所谓的成功,只是一个结果,它也许水到渠成,也许永无来日。
- 把人引向毁灭的从来不是金钱
金钱让人丧失的,无非是他原本就没有真正拥有的;而金钱让人拥有的,却是人并非与生俱有的从容和沉重。金钱会让深刻的人更深刻,让浅薄的人更浅薄。
- 唯一生生不息的是野草和青年人的梦想
如果我们仍然仅仅只会愤怒、怀疑和破坏,而不尝试着去学习妥协、相信和建设,那么,今天的青年又如何能超越90多年前的自己?
- 这一代的杭州
一切伟大的城市,大抵都是如此,它从历史中披星戴月地走出,在破坏中得到新生,每一代人都在它的肌肤上烙下印记,让它变得面目全非,然后在忧伤中退回到历史之中,只有城市永远存在,忍受一切,不动声色。
- 病人王石
喜欢登山的王石,曾与友人有过一些对话,在那一时刻,登山者王石和企业家王石似乎在描述他对生活和职业的共同感受:
“登山是一个后悔的运动,一进山后,马上就会出现头晕、恶心等高山反应,感到后悔。”
“身下就是深渊,令人不寒而栗!因为难度大,上攀的队员挤压在这里,有的费一个小时才能通过,见到这种情景,瞬间产生恐惧感。”
“那个时候在顶峰上,一方面是因为太疲惫,另一方面是因为缺氧,人有点麻木,所以没什么崇高激动的情绪。”
我喜欢这样的对话。因为在这里我们听得到血液流淌的声音,我们可以真切地触摸到这个貌似喜乐、倡导丰盛人生的享乐主义者内心所有的寂寞、恐惧与不安。人对天理、命运的敬畏,并不仅仅表现为顺从,而应该是一种清醒的对话,是向上成长的渴望,是与未知对抗的坚决与愉悦。我不知道,天籁寂静之际王石是不是快乐,可是,至少他让我们“感觉快乐”,感到他面对命运时的畏惧。当他决定让自己的人生以如此多彩而透明的方式铺陈开来的时候,便意味着他的获得和放弃已经超出了职业的范畴,而更带有人生历险的趣味。
- 科斯与儒家
真的是一个具有极端讽刺性的事实: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注重现世享乐的民族,也是各种族中唯一可与犹太人在商业天赋上匹敌的民族,但是却在公共意识上缺乏对私人产权的保护意识,并进而对财富本身抱持了一种奇怪的“洁癖”。
- 日本人为何以“边境人”自居
“边境到底”的人民共识,使得日本产生了两大能力:第一,敢于吸取一切强者的智慧,在不断求变中寻求生存的空间;第二,因自卑而自恋,由自恋而自傲,最终构成一种识别性极其强烈的民族禀性。
在哲学的意义上,边境人意识与中国道家的“无”,有神近之处。无论是国家竞争还是企业竞争,如果一个族群永远坚定地、“自甘”立足于边境的话,那么,它几乎就是很难被真正征服的——它因为没有被征服的意义,而变得不可征服。
- 历史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任何一段历史,都是那个时期的国民的共同抉择。很多人似乎不认同这样的史观,他们常常用“被欺骗”、“被利用”、“被蒙蔽”等字眼来轻易地原谅当时的错误。然而,我更愿意相信易卜生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对于他所属于的社会都负有责任,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一份。”
- 再也不会有德鲁克了
这位管理学界唯一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师创造了管理学,但最终他成为这部热播连续剧中的一个“符号”,每一集开始的时候,他总是会被播放一遍,所有的故事都将从此开始,然后读者和播放者均不再回头。
- 大佬的黄昏:霍英东和他的时代
事实上,千百年间,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际遇,而所谓“江上千帆争流,熙熙攘攘,皆为名利往来”。名利场从来是一座偌大的锻炼地,人生百味陈杂,世态凉热无常,待到金钱如流水从指缝间涓涓淌过之后,即便是再铁石的人都不会无所感悟。霍氏晚年执着于南沙,却可能已超出了牟利的意义,而更多的带有济世的情怀了。就在香港这一介弹丸渔村之上,因时势因缘际会,无数平凡人等,从草根崛起,遇光而生,随风见长,凭空造出一段轰天大传奇,至今仍余音缭绕,绵绵不绝。。这一辈人从贫贱和战火中赤脚走来,从来鄙弃文人,信仰勇武和权力,以直觉行商,以情义交人。早年搏命钻营,纵横政商,铁腕弄权,无所不用其极;晚年看淡贫富,重情爱乡,古道热肠,祈望以善名留世。
- 如果邓小平是企业家
由于在很长的时间里,“董事会”内部对公司未来的战略走向充满了不同的声音,邓小平的市场化改革主张并没有能够得到顺利的实施,这对于一位企业家而言,无疑是痛苦和危险的。在这一形势下,邓小平展现了东方式的智慧,他提出“不争论”原则,宣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创造了一个容忍“破坏性创新”的公司氛围。1997年的元旦,住在北京三〇一医院的邓小平让人打开电视机,他看到中央台正在播放一部纪录片,就凝神看起来,可是看不清楚电视屏幕上那个远远走过来的人是谁。“那边,走过来的那个,是谁啊?”他问医生黄琳。黄说:“那个是您啊。您看清楚了。”黄告诉他,这部电视片名叫《邓小平》,是刚刚拍摄的,有12集。他什么也没说,只一集一集地看下去。黄知道他耳背,听不见,就俯身靠在他的耳边把台词一一复述。每当电视里有一些颂扬他的话时,黄琳就看到老人的脸上总会绽出一丝异样的羞涩。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63页

金钱会让深刻的人更深刻,让浅薄的人更浅薄。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7页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家庭的年轻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未来。所以,如果你侥幸可以,请千万不要错过。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44页 - 被知识拯救的生命

书桌是一个象征,一个读书人富足踏实的象征。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52页 - 其实那年我也有50万

人生的路,有的时候越走越窄,有时候越走越多,但是,每一次选择,便注定意味着无数的错过。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16页 - 《所有的青春都是在为中年作准备》

香港作家董桥说,中年是一杯下午茶。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不过30岁,正在忧伤地听侯德健的《三十以后才明白》,从来没有想过它离自己到底有多远。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87页 - 《骑到新世界的背上》

好朋友都是这样的,往往喜欢把自己没搞懂的东西坚定地推荐给自己的死党。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7页 - 上篇 自由与理想

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论及“人的荒诞性”,曾说,“一个人始终是自己真理的猎物,这些真理一旦被确认,他就难以摆脱”。
那么,一个人能否拥有与之制衡的能力?
加缪提供了三个结果:我的反抗、我的自由和我的激情。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1页 - 1

“在这个中年的午后,你能够安心坐在有春光的草坪上喝一杯上好的龙井茶,你有足够的心境和学识读一本稍稍枯燥的书,有朋友愿意花他的生命陪你聊天唠嗑,你可以把时间浪费在看戏登山旅游等诸多无聊的美好事物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成本’的,而它们的投资期无不是在你的青春阶段。”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总是要爱他们;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如果你成功之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总是要成功;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诚实与坦率使你易受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可能遭到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帮助;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踢掉牙齿,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
            ----《不管怎样,总是要……》抄自“儿童之家希舒·巴满”的墙上

“世上本无夕阳的产业,而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6页

当我把这些漂浮在岁月之河的文字打捞上来的时候,更像是在进行一次告别的仪式:我将封存青春,永不归去。
我也想,在自己40岁的时候,回想过往,能有一帧帧令人深刻的画面。所以从现在起,我是不是应该写下点什么,好让10几年后的自己能回忆起那些经历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110页 - 自由与理想

作为知识分子,你必须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职业。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12页 -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喜欢,是一切付出的前提。只有真心的喜欢了,你才会去投入,才不会抱怨这些投入,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感情。 在这个喧哗的世界,我们抱怨工作,抱怨出生,抱怨感情,抱怨我们所有的一切。你说她爱你的钱,她说你迷上的是她的肉体。我们对彼此不是那种可以将心交给对方的无条件的信任,更多的是防备,防备着有一天他会离去,他会跟另一个人结婚,何苦掏出我滚热的心去为你伤痕累累。在防备中人们越行越远,如两条相交过的直线,在交点后永远不再重逢。
人们常常怀念青春,怀念青春里纯洁的爱情。那时的爱与其他无关,甚至能单纯到不用爱的对象有一丝一毫的反馈,正如德国女诗人卡森喀策茨所言:“我爱你,与你无关。”这种爱饱含着对恋人无私的喜欢,心中的别墅全是那人的影子,跑着、走着、坐着和笑着的她无一不在吸引着自己。为了博她一笑我们掏空心思想尽办法,耍宝卖乖甚至出尽洋相都是开心的。在多年以后,我们想起那时的行为不知有多幼稚,可是,嘴角的微笑却让我们明白因喜欢所投入的所有时间、精力和感情是那么的美好和幸福。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笔记-第20页

我没有办法摆脱自我的胆怯和生活的压迫。我躲在一个风景优美的江南城市里,早早地娶妻生子,我把职业当成谋生和富足的手段。我让自己成为一个“财经作家”,在看上去舆论风险并不太大的商业圈里挥霍自己的理想。李普曼写给大学同学、也是一位伟大记者约翰·里德——他写出过《改变世界的十天》——的一句话常常被我用来做自我安慰:“我们都成了精神上的移民。”
第一次读此君的书,觉得同他在精神上是如此近似,以至于感觉他说的即是我想说的。可是如果仅仅只是相似,那么又何必要读他的书呢?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