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再借五百年:康熙新传

出版日期:2013-11-1
ISBN:9787513405107
作者:周远廉
页数:369页

内容概要

周远廉,男,1930年12月29日生,四川省资中县人,195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清史专家。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北京满学会副会长。1982年被日本东洋文库聘为外国研究员,并到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明治大学作学术演讲。著有:《清太祖传》、《清摄政王多尔衮全传》(周远廉、赵世瑜)、《顺治帝》、《乾隆皇帝大传》(获全国畅销图书优秀奖)、《清朝开国史研究》、《清朝兴起史》、《清代八旗王公贵族兴衰史》(杨学琛、周远廉)(获第一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一等奖)、《中国通史》之《清史卷》(分卷主编)、《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总主编,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清朝通史》之《乾隆朝》、《清朝租佃制研究》(周远廉、谢肇华)、《清高宗弘历》、《乾隆画像》。另著有长篇历史小说三部:《香妃入宫》(上下册)、《乾隆皇帝下江南》、《天下第一清官》。

书籍目录

我写康熙
第一章八岁登基
一三朝弊政
二孝庄决策
三辅政功过
四计擒鳌拜
第二章长胜统帅乾纲独断
一勇捍邦国
二平定三藩之乱
三两下雅克萨
四三征噶尔丹
五逐准安藏
第三章英明天子
一免赋贤帝
二治河明君
三奖廉英主
第四章“康熙盛世”
一六项标志
二十大弊政
三盛世的基本特点:邦强国富、君富官富、小民勉可“安生”
第五章裁存留富朝廷
一摄政王未减存留
二顺治帝裁减存留百分之三十
三辅政大臣裁减存留
四康熙减存留
五大裁存留祸害无穷
六议论存留巧言诡辩
七将外省钱粮尽收入户部
第六章捐俸工地方遭殃
一地方公共用费
二军需报效
三办理“皇差”
四孝敬京官
五直隶之例
六捐俸三害
第七章捐纳泛滥敛银万万
一《清史稿》论捐纳
二监贡之捐
三军需之捐
四捐例之争
五西安赈灾之捐
六山东储粮之捐
七广西积谷之捐
八广东备赈之捐
九京师开捐
十利国库益贪官
十一圣德大损圣欲难消
第八章盐课翻番
一引、课简表
二课银激增
三盐政“余银”十万两
四匣费超过正课
五地方官员的陋规
六纲商富甲天下
七盐贵、私盛、引滞、课欠
第九章关税倍增
一税关的设立
二额税增加
三余银、盈余、铜斤银后患无穷
第十章广设皇庄 占地数百万亩
一增置粮庄数百
二三大祸害
第十一章内帑如山
一祖遗内帑
二外库、内库银,皆系“朕之帑金”
三工程节省银
四草豆节省银
五钢铅节省银
六税关盈余银
七年进百万,主要来自国库
八内帑八害
第十二章督抚规礼“朕管不得”
一总督规礼20万两
二巡抚规礼
三司道规礼
四规礼的来源与支出
五规礼的性质与危害
六“外边汉官有一定规礼,朕管不得”
第十三章火耗年征数百万“钦定加一”
一严禁加耗
二火耗难革之因
三“有耗银之实,无加派之名”
四耗重民苦
五“从来之积弊”——雍正帝评皇考之耗银政策
第十四章钱粮亏空
一国库亏缺259万两
二“各省亏空钱粮至达数百万两”
三亏空根源
第十五章窥伺储位皇子互斗
一东宫之废
二阿哥内讧
第十六章轶事冤屈疑团拾遗
一苏麻喇姑
二曹寅之“清”
三九条铁链重锁索额图
四刑部尚书齐世武之冤死
五康熙六十一年国库存银之谜
结语:丰功伟绩杰出帝君

作者简介

《康熙新传》是著名清史专家周远廉先生利用辛勤搜集到的四万六千件朱批奏折,再加上《清实录》、《康熙起居注》、《雍正起居注册》、14辑《清代档案史料丛编》、《满文老档》、《国史院档》、《乾隆会典》、《光绪会典事例》、《清通考》、《清文编》、《清奏议》、《清史稿传》、《八旗通志》等众多文献,以及70多种文集笔记等新资料写出的新题目。新章节、新资料、新见解,让我们对康熙帝及其时代有全新的了解。


 向天再借五百年:康熙新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必须要承认,我对本书的感情是复杂的,首先,周远廉先生用大量新发现的史料让我重新认识了康熙这个人,康熙有很多缺点;但是,本书中又有太多的不严谨让我不得不皱眉头,书中充斥着数不清的小错误。像笔误和年号、数字写错那是太常见了。最典型的就是那个亏空了七千八百万两的小县城。本书的作者仅仅用了四章的篇幅来介绍康熙的一生和他的德政,而之后,作者用了十一章的篇幅来介绍康熙的弊政,最后一章介绍康熙的一些谜团。作者在前言里就说康熙有十大弊政,说实话我对这种说法挺反感的。依稀记得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古人在发布檄文进行声讨时,常常会说“十大罪”之类的,好像一个人犯了9宗罪还不满足,必须得犯下第十宗一样。所以十大弊政的说法,我觉得可以商榷一下。按作者的说法,康熙的十大弊政分别是”捐纳“、”盐课“、”关税“、”皇庄“、”内帑“、”裁存留“、”兴捐输“、”规礼“、”火耗“、”钱粮亏空“。十大弊政是确实存在的,这是不用怀疑的,问题是,作者似乎没有深入地去考察这些弊政,有些结论下得草率了。比方说”裁存留“这一项,康熙通过裁存留,使得地方财政日趋紧张,所以地方官员不得不通过火耗、规礼来解决问题,进而加剧了吏治的败坏,这个逻辑是没问题的。但是,即让康熙自己都对裁存留一事的弊端看得清清楚楚,那么请问:他为什么要冒着吏治败坏的风险去裁这个呢?作者没解释。比这个更奇怪的就是捐官一事,作者对康熙广开捐纳的解释是”上瘾了“...................WTF!!!!!!这算什么解释?我这辈子没听说过卖官卖上瘾的。且不说”康熙卖官上瘾“这种解释合不合理,就算合理,那么请问:雍正、乾隆、嘉庆这些人,他们难道也卖官卖上瘾了吗?按作者的说法,捐纳这一制度,在清代就没有停止过,这就肯定不是一个皇帝的问题了,可作者却无视这一现象,自作自说。作者这解释,还不如不解释。还有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例子,作者查不到康熙时期的内帑数目,只能拿嘉庆十九年的内帑做例子,嘉庆十九年时内库存银为一千二百万两,很多。但那毕竟是嘉庆十九年啊!离康熙逝世已经过了九十年了啊!一年只需要存个十几万两,九十年下来攒个一千万两也不成问题。更何况嘉庆搬到了和珅,内帑应该大增才是。所以嘉庆这个例子,没太多说服力。不过火耗那一章倒确实蛮有意思的,其实从这一章中就能明显看到康熙心思的变化:刚刚登基时,康熙对贪污腐败是深恶痛绝的,要求坚决杜绝火耗,执政二十多年后,康熙开始认清现实:不收火耗是不可能的,允许一定量的火耗。而到了后来,康熙对此甚至绝望了,因为他发现即使按照规定的标准来收火耗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允许官员私下加重火耗的征收,但是自己绝对不会作出批示,这样给自己还能留点面子。我不禁在想:如果雍正在位不是十三年,而是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那会怎么样?他是否会如同康熙一样,对这黑暗的官僚机构感觉束手无策?进而无可奈何地放弃努力和希望呢?本书确实给人很多新的启示,让我注意到了康熙的另一面,但是,很可惜,作者的研究方式还是传统的,缺乏定量分析,故此结论缺乏说服力。比防说,如果按照作者的说法,康熙一朝都是一个苛捐杂税众多、贪官污吏横行的时代,百姓别说享福了,能活着都算不错了(看前言)。但是作者并未深入研究康熙朝的税负到底有多重,贪官污吏到底有多少,百姓是不是真的活不下去了,事实上像本书的描述我觉得放到中国大部分时代都没啥问题,很难说明康熙一朝的特性。在看本书之前我看过《清代田赋刍论》,作者采用了计量分析的方式,定量的分析了清代的税收制度和百姓负担问题,并得出了很多让人感到惊异的结论:比方说,包税制并不会导致必然的腐败,清末的税负其实很低(辛亥革命前清政府税收三亿两,同时中国的GDP大概是一百亿两,税入占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相比之下今天的美国政府这一比例为百分之四十,当然农业国和工业国不能随便比,但这个比例确实很难让人感觉到高)。另外,捐纳的问题似乎也没那么简单,王曾瑜先生写过《宋代卖官述略》一文,简单地介绍了宋代卖官的一些情况,我开始意识到卖官这一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大量存在,宋代从太宗时代就开始卖官了(虽然只是头衔而不是差遣官)。这一现象其实可以深挖的,为什么这么一个只要是个正常人都深恶痛绝的现象竟然能长期在中国历史上存在?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这书的前言和结语几乎给出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评价吗!我都搞糊涂了,康熙既然有十大弊政,怎么又会是一个极为出色的皇帝呢?希望深入的阅读能帮我解答疑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