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平原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0
ISBN:9787806683071
作者:张锦华,焚帛,西厍
页数:176页

内容概要

张锦华,笔名焚帛、西厍,上海诗人,著有诗集《十一月的平原》、《人间石》、《忍冬花,或一个人的黯淡》。

作者简介

本书包括“娘的梦想”、“田园牧歌”、“好女人”、“美的回应”、“爆晒旧爱”、“怀想”等诗歌。


 十一月的平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读《十一月的平原》西厍(张锦华)的第一本诗集,《十一月的平原》,拿到手时掂量了一下,很有小时候捧着五角丛书的感觉,轻轻的,薄薄的,然而里面却装着诗人自1989年至2001年百余首心血凝结的诗。我一直认为,那些反复吟唱平原上的乡景亲情,那些风掀树叶的爱情,和睁大眼对生活的思索,无疑都是沉甸甸的,书的轻薄与诗的沉重,宛如灵魂的轻与思想的重,宛如生命的轻与精神的重,交缠在一起,就是人生的样子。人生就是这个样子,无论书有多么的轻薄,多么的易毁,那些印在书上的精神文字,却能永恒流传。这样的意象,在诗人张锦华最初的笔名焚帛上能清晰体现。为什么会取名焚帛,诗人有一首序诗《帛》:诗人的生命是一尺帛 悬在时间的漠风中 很脆,很薄 薄薄展开一生风景 一点即破 撕裂的声音 脆得能撕开火焰 帛很薄,很脆 它的价值被人看低 自此帛只有反复地撕裂自己 献出那种很痛的声音 只有那种声音 没有飞溅的血 只有一匹长虹拱起在漠风中诗人,是在撕裂自己的痛中,体会生命的真实吗?那种对“大漠长虹”的渴求,的确只有在痛苦的跋涉之后才能见到,如此看来,张锦华的心中有着一座“精神高地”,而他却在山脚下,仰望着高高的自己。这样的感觉,是痛苦,是梦想,而无数的年轻人,都曾经这样走来,他们中的一些,经历了焚帛般的“涅磐”后,终得菩提。诗人在《十一月的平原》(2002)后记中写道:“以我之心,以我之力,恐怕还得有一个十年,才能再有小成,但是我相信,只要不趋功利,我就有足够的能力耐住寂寞,教书之余,勤奋笔耕,十年一剑,应是可期可待的。”事实上,不待十年,诗人又结集《忍冬花,或一个人的黯淡》(2010),我曾对文艺委员说,“西厍的光芒,并不因我们睁眼或闭眼,就存在或不存在,他就像一颗星星,不管你看不看,他就在那里闪亮”。耐得住寂寞的诗人,终究会闪亮的。我喜欢把张锦华的诗看成是画,他的每一首诗,短短几行,都是在用眼睛作画,描摹一种场景,他看到的世界,并不是简单的风景画,每一次下笔,每一个着色,都凝结了他对生活的感想。而这种感想,是内敛的,是凝练的,即使充沛如滔滔黄河,下笔时仍惜字如金。例如《十一月的平原》,面对丰收后的大地,诗人感恩,面对人类对自然的无限索取,诗人悲悯,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诗歌,便是张锦华与这个世界交谈的方试。《十一月的平原》十一月的平原 像刚刚临盆的产妇 虚弱,而又恬静 她雍容的气度止于收割 现在,她静静地躺卧 瘪下来的身子竟比青草更低 她的喘息 令落在她胸口的阳光 轻轻颤抖 一场薄雾 是不是她额上沁出的 细细汗珠 西风犹未劲吹 大地晚烟四起 她喃喃自语: “总算可以休息了!” 一缕乱发如杉木之叶 诗歌,都是要表达一种对生活的认知,张锦华的诗中,有多首作品,是在试图表达生活的一个瞬间,一个场景,或称为真实的生活还原,这首《冬季有风的下午》即是这样。就像魔术揭秘一样,哪怕揭秘者再精心揣测,魔术家往往都会摇头否定,我们也会对读到的诗来一次解读,如果解读不当,作者也会说一句:你要本没有看懂我的诗。然而,能否读懂一首诗,并非是认识那些方块字的自由组合这么简单,文字后面的意义,最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冬季有风的下午,悲凉,空旷,寂寞而又冗长,风吹到了心里,吹到了墙壁上那只没有画的画框,这是一种隐晦的表现手法,画框隐喻着什么,那是诗人当时的一种心境,不知事隔多年后,是否还有当时的体会。《 冬季有风的下午 》由一声清啸 到一盏初上的晚灯 长风穿过整个下午 就像冗长的诗句 穿过一座时间的广场 冗长,但并不缓慢 裹挟着落日的余光 穿过心脏 就像穿过一间大厅: 从一扇窗棂,到对面墙壁 一只没有装画的 画框在我印象中,我一直以为张锦华是一位抒情的乡土诗人,因为他后来的笔名西厍。但从《十一月的平原》诗集里,从焚帛中,乡土味并没有很浓的体现,或许那时年轻的诗人心中,还有和爱情一样不稳定的思绪吧。但的确是从这本诗集里,能看出作者对乡土的情结,一直沿续至今,越来越浓。因为深爱着这片土地,所以反复吟唱。我要对诗人说,我是一位欣赏者,我的眼中,看到的,是你的光芒,是你对乡土的热爱。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你的每一本诗集,我都不会错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