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女儿》书评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4
ISBN:9787219045213
作者:[美] 周采芹
页数:328页

上海女儿,戏剧女人。

第一次听说她的名字是在陈冲的博客,那句“总是有那么一天,早上醒来,看着身边那个人,我就想:这人要不在多好!”便发现这是个有趣的女人,印象深刻。之后才知道她来头不小,耳闻过的几个名人都跟她有关系——享誉国外名流圈的“MR.CHOW”餐厅是她胞弟英华开的,当年跟基努里维斯恋爱的Tina Chow是她侄女,她的父亲就更不用提了,一家子优良基因。这些不经意的关联给我不少惊喜,当然,不止于此,多年前就看过她参演的电影《喜福会》,一部触及灵魂深处的电影。不久前她上《可凡倾听》一睹其真容,已逾花甲的她仍旧时髦抖擞,眼神犀利,是个满腹故事的精明老太太,听她侃侃而谈,入了迷。书零零碎碎记录她的经历,不太连贯,但也够本搬上荧屏了,一个女人戏剧化的一生。

拓宽视野

谈不上读完后有多深刻,更多的是讲述自己成长的经历和家人,但结尾部分很不错,让我真正见识了宽容。我不知道她怎么做到的,但真的做到了,那个年代,那个社会,那个国家,害死了自己的父母,而自己还要回到这里,还要感恩,还要原谅,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很明显是感到她放下了,放下了仇恨,放下了悲哀,但还是有点凄凉吧,因为物是人非了。可能是因为用kindle看的原因,并未多思考什么,所以不知道是作者的文笔有限,还是我的感悟有限,我始终感觉这本书能带给我的感触就是宽容,能做到这点,作者真的很了不起。同时,她的一生还是真的很精彩了,试想,如果让我来写传记,估计真的只能记录流水账而已,因为没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可讲,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有的时候我想我真的很悲哀,不能改变现状,只能靠读书及跟人沟通才能了解到外面的世界,而这些吸收的也很有限,都快三十了,连外地去的地方都好少,说起来真的悲哀透顶了,关键是还没有存款,哎!自怨自艾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我真想改变现在的生活,可是去没有勇气,注定碌碌无为一生啊!昨天跟大学同学聚了一下,两个都是要做父母的人了,而我却还是孤家寡人一个,父母为我担心,而我也很心急,我真不知道未来那个他在哪里,我不需要他一个人奋斗,只希望能带着我一起奋斗,我虽然没有本事带他前进,但我至少不会托他后退,可即使这样,他也还不出现在我身边,让我一个人孤单。

《上海的女儿》:真正的自由存在于内心

人生有时被自己预言,当周采芹8岁的时候提笔写下第一篇作文的题目,《为伟大的女性而战》之时,她已经选定了一生的路。看这本《上海的女儿》,看一个女性一生的轨迹,充满了抗争、起落,有过大喜、有过大悲,从来没有放弃自己,总是一身自我、咄咄逼人,精力过于旺盛、经历过于传奇的这一切的故事,无不迎合了那句话,为女性,伟大的,而战。而她的传奇并不是因为她是周信芳的女儿,而是因为她是周采芹——这个名字是父亲从《诗经》里为她取来的,她传奇是因为她的性格,过于自我、过于顽强、从不肯屈从命运——她说,至今我还没有学会接受命运——她要争一条女性的路,证明女性的伟大,她还要摆脱作为别人的附庸,父亲的女儿,丈夫的妻子,而发现她自己。她用采芹这个名字作为艺名,略去了父亲的姓,就是不想被父亲的光环遮蔽。1960年代,她演苏丝黄红极一时,甜蜜的中国娃娃,温顺的外表下有的却是一颗不驯服的心。这使走近她的男人因了解而离开她。而她做了什么?20岁结婚,孩子出生3个月就带着孩子搬出来住,爱上一位导演,就迅速开始了第二次婚姻,也只有三年。她回忆第一次婚姻,在到结婚登记处之前就冷却了,她是为自己内心的狂野感到不安,以为婚姻可以帮助她打消这种冲向自由的冲动。这样的结婚理由何其独特,也是采芹才做得出的。但婚姻打碎她的想法,丈夫的专制,她的自我,令婚姻解体。采芹对自由的渴望超乎一切,认为自己不需要婚姻。其实过了很多年之后,采芹终于明白,真正的自由存在于内心,可这个要她花费很多时间才会明白。我看到一颗躁动不安的灵魂,是怎样在做着破茧成蝶的努力。她对自由的追求,既有自小娇生惯养的任性,又有父亲的盛名之下的压力,她实现自我的渴望因此更强烈些。女性是被压迫者,这个是孩提时参加祖父的葬礼,姐妹们被要求走在弟弟们的后面,小女孩采芹就意识到的,“女性的低人一等”,那篇作文也为此有感而发。她说,“我得承认,男人在我的人生里都很重要,他们按顺序排列,依次为父亲、儿子、朋友、情人和丈夫,但我从来都不需要他们供养。”但是,不得不说,男性在她的人生里,是那个对立面、是敌人的角色。比如她对婚姻的态度,自童年时就耿耿于怀的女性的低人一等,使她总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对待男人,想以此证明女性的地位,而这种姿态对婚姻造成了致命的伤害。或许她应该想到,自己羡慕的父母的完美婚姻,是以母亲对父亲的爱情而做出的伟大牺牲成全的,母亲的伟大不在于咄咄逼人,而是一种付出。而这并不损毁母亲是个伟大女性的事实。而超越父权的努力,给了她艺术上不倦追求的动力,并使她最终在架设东西方文化桥梁间取得了成就。采芹是个非常自我的女性,这使得她不仅有别于传统的中国女性的温良恭俭,甚至比西方女性还要出格。有一次在巡演途中,她甚至停止歌唱,呵斥一个聒噪的女人,事后女人的丈夫冲到后台,激动地握她的手说,20多年来第一次有人止住她,谢谢你。采芹比这个男人还勇敢。从红星到女侍应,从东方到西方,从灯红酒绿到食不果腹再到被认可,采芹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人生,也终于懂得了宽容。1982年,采芹导演的《暴风雨》首演前,来到现场的原中宣部长周扬对她说,我让你父亲写了海瑞的戏,让他受尽折磨。面对周扬的自责,采芹很感动,并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不管他写什么戏都会挨整的。鲁迅先生的名言是,一个都不宽恕。上海的女儿采芹却明白了宽恕,从她过于自我的一生中,她逐渐懂得了理解别人。包括后来在伦敦的舞台上扮演江青,她也体会到江青狰狞的面目下,有多少恐惧,一个自小被压迫,而对权力有着强烈欲望的女人,是害人者,也是被害者,如果生到另一个时代,有更多渠道给她发泄无穷的精力,也许会对别人也好。采芹说,扮演江青是治疗她心灵创伤的最后一步。也许这部戏让她更加深入的理解了女性,一个跟她一样,从小就不肯接受不公平命运的女性的一种抗争,以及里面有多少的错位。回到老房子,在囚禁父亲的那间书房里,采芹情不自禁的跪下了,面对着父亲的遗像。这是一个成熟的女儿,走过了千山万水后,终于可以正视父亲,接受自己,发自内心的虔敬。她不再反抗,她也没有妥协,她只是接受。我最喜欢采芹的那句话:真正的自由,只存在于内心。不管她摆脱了什么,如果她内心有束缚,就不会感到自由。而不管她接受什么,内心只要是自由的,她就会体会到真实的满足。


 上海的女儿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