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大不了

出版日期:2015-4-1
ISBN:9787540470666
作者:[加拿大] 阿利斯泰尔·麦克洛德
页数:279页

内容概要

阿利斯泰尔·麦克洛德(AlistairMacLeod,1936-2014),加拿大著名小说家、短篇小说家、教授,在加拿大享有“作家中的作家”之美誉。麦克洛德出生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早年有渔民和伐木工经历,后长期任温莎大学文学系教授。他的文学创作数量并不多,曾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失去血缘的赠礼》(1976),《飞鸟带来太阳和其他故事》(1986)。他的短篇小说内容极其丰富且紧凑,完全可以拓展为长篇。他写作的速度不快,但用语精湛,每个词、每个句子、每个段落都经过反复推敲,使作品获得了诗一般的精炼和韵律。爱尔兰作家科姆·托宾(ColmToibin)将这两本书选入现代图书馆的“1950年后两百大英文小说”,并称之为“选书计划中的最高峰。”

作者简介

1779年,卡兰·麦克唐纳带着忠犬乘船离开苏格兰高地,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新大陆。出发时,他是丈夫和父亲,抵达时却成了鳏夫和祖父。故事的叙述者是1980年的亚历山大·麦克唐纳,从二十年来的家庭经历,到两百年前先祖的自我放逐与开辟新天新地,讲述出这个家族的传奇史与血泪史。书名源自一位英国少将在描述他麾下的苏格兰士兵时说:“就算他们倒下,也没什么大不了。”
麦克洛德的文学作品继承了口头文学的传统。他对大西洋岛屿布雷顿角岛的地理环境和盖尔族的文化传统,以及农场、矿井、丛林和海边的劳作生活具有深切的感受,而他的故事叙述者往往是一些移居温哥华、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加拿大西部或中部大城市的苏格兰移民后代,他们试图逃离家乡,逃离采矿、农耕、捕鱼这些岛屿居民艰辛的传统劳作,逃离布雷顿角厚重的盖尔族文化传统。然而,他们又总是沉浸在对不久前的往事或遥远过去的历史的回忆之中:“往昔”的影子不断地出现在“当下”感伤的沉思和叙述之中。


 没什么大不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不想写长篇的短篇小说家,不是好作家***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的创作,有着迥然相异的逻辑。那些简单地以为通过短篇拼凑就能形成一部长篇的幼稚想法,在现实面前将不战而溃。想想文学史上的那些写作短篇的高手,大多没能写出优秀的长篇来。契诃夫、博尔赫斯、巴别尔、鲁迅虽然写下许多名流千古的短篇杰作,却都不曾写出长篇来;海明威也许是个例外,但他在长篇上的成就与短篇相比,充其量也只能算作复缀。或许有人会说,也许有些小说家就专心于开发短篇艺术,而对长篇不屑一顾呢。在我看来,这实则属无稽之谈。哪位小说家不曾有过创作长篇的野心,从而可以跻身伟大前辈之列。自己的作品可以与《唐吉可德》《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等伟大作品并列在一起,想想就是件令人振奋的事情 。除了像艾丽丝•门罗这类多少只是将写作当做生活之余的副业,才会安心于短篇创作的狭窄领域之内。这些小说家的困境也许在于:当反复写作短篇,因而摸索到套路之后,并会陷进短篇小说的发生机制,脱不出身。一部长篇所耗费的心血与需要的坚毅,大概对于未曾涉足该领地的人来说,实难想象的;而短篇创作阶段性、及时收获的特点,可以满足人类难以持之以恒的惯常心理。因而,短篇小说家一旦能写出长篇来,多少便会放弃具有练手性质的短篇创作,进入一个更广阔的领域。但困难就在于惯性使然,他们想写写不出。***阿利斯泰尔•麦克洛德素以一位短篇小说家闻名,同样于今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展示了这位短篇小说家的杰出技艺:模拟一种轻柔的语调,将叙述拉开距离,营造一种类似阿莫斯•奥兹小说中的情感氛围,从而让读者体验到某种在谢默斯•希尼的诗歌中反复萦绕的生命经验。但这部《没什么大不了》,却展示出这位短篇“圣手”进入长篇后遭遇的困境,以及努力突围的举动。《没什么大不了》近三百页,字数在十余万,阿利斯泰尔•麦克洛德却用了13年的创作时间。一方面,出于麦克洛德精雕细琢的写作方式,他的写作速度不快,文句往往经过反复推敲,为获致一种诗一般的韵律(从《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可以非常显明地见出);但同时,这也暴露出他遇到的难题:某种程度上,麦克洛德仍然在以短篇写作的方式创作这部长篇。为此,麦克洛德为《没什么大不了》分开了43件通过阿拉伯数字表示开的组件,并将它们通过“现在”与“过去”两种方式交互地并置于一起:前者是叙述者在成年之后对当下生活的记录,后者则是对家族历史和家庭往事的追忆。并置的前后章节间因为并没有过于必然的联系,给人的感觉多少是有些随意地摆在一起。我们倒是可以还原一下麦克洛德的创作方式:每一章节围绕一个或几个动作展开,分开单写,然后进行组合、调整,以获得谐和的结构感。但细心地读者或许发现,这些精心的布局并没有获致谐和的结果。某些章节——比如开首去见大哥的段落,以及一家人落水的片段——都是些极其出色的素描式写作,从而从全书中脱颖而出。同样,前半本书非常精彩的家庭描写,到后面去矿场工作导致了飞速下降,再到最后收尾处长辈们的去世,那种情感氛围才再次回来。麦克洛德对读者“要求”严格:像读短篇小说一样去单独细品每一章节内围绕某些动作展开的精彩描写,而忽视整本书时常会响起的不协调声音。对此,翻译也难逃其咎。比较麦克洛德的这两本新书,译笔的极大反差会让我们以为这是两位作者所写作品。***即便有这些结构上的问题,麦克洛德还是展示出他在小说创作领域的非凡艺术。小说一开始,叙述者开车去见哥哥的段落,那种细腻地描写让人惊讶:将眼睛、耳朵、鼻子等感官悉数用上的手法,将景色、场景融进叙述的语调中,绵延开一些淡淡的情绪。同样,让人无法忘怀的还有在那个圣诞之夜,父母与孩子们走过结冰的湖面回灯塔去的章节,实则是全书的精华所在。完全可以将其拎出,作为一篇典范的短篇佳作。当时,我们的这位“红头发男孩”还只有三岁,照理说记忆不会如同照相机般将事件始末记录下来般清晰,但因为这段回忆糅杂了自身记忆与家人的讲诉,因而变得生动、鲜明。对于读者来说,似乎清晰地看到那个留在冰面上的灯盏,以及之前握住它的手已经随着冰面下水流冲走的画面。麦克洛德为我们留下的那个小弟弟柯林,以及刚刚穿上身的那件派克大衣。这一些形象(这盏灯,这件派克大衣,还有第二天外公在海边捡到的母亲的钱包)成为了回忆那场事故的组件,成为留在小说中人物与读者脑海中“非意愿记忆”之物。在小说快接近结尾,叙述者去探望失忆的奶奶,对方已经认不出这位“红头发男孩”,却还清晰地记得发生过的家庭往事。当她历数一件件往事之后,读者似乎也好像故事中的这位“红头发男孩”一样,感到沧桑变迁。如同麦克洛德在创作中所遵循的原则一样,故事中的这些故事也是以 “口述”这种古老的方式讲出。而这正是小说主题:生活在布雷顿角的盖尔特家族历史,正是通过“口述”流传了下来,成为每个成员的“集体潜意识”。就像这位叙述者,因为从小耳濡目染,家族历史与家庭记忆便一直伴随他左右;即便成年之后,成为牙医,他的耳边也还是不断回荡着奶奶在儿时教诲他的人生感悟。“当我们被爱着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更好。”这句奶奶时常挂在嘴边念叨的话,到了小说结尾,便不再由奶奶发出,而是小说家阿利斯泰尔•麦克洛德;听到它的也不再是“红头发男孩”,而是小说的读者。-----------欢迎关注微信公共号:阿玛柯德
  •     看完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后,我心里萌发了一个执念,一定要看他唯一的长篇《没什么大不了》。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是加拿大作家,温莎大学文学教授,他只出版过两部短篇集和一部长篇小说。《没什么大不了》写了13年,出版于1999年,今年有了中译本。我在15年最后一天下单,16年元月3日收到书,用了两天看完。这是一部关于衍生在加拿大布雷顿角的苏格兰人的家族史。麦克劳德用沉静的笔调,写二百年前先祖的故事,写一个家庭祖孙三代人的遭际,写那些牵系、传承和失落。他们的根在冷峻凄清的布雷顿角。他们的灵魂时常回到大洋彼岸的故园,那块高地,那些传说。这本书几乎没有情节,却全是故事。每一个句子都充满感情。11980年的麦克唐纳是这本书的叙述者,卡隆•鲁阿兹家的后代,小时候被叫做“红头发男孩”。这个家族的后裔盛产双胞胎,要么是红发,要么是黑发。21779年,曾曾曾祖父卡隆•鲁阿兹带领家人,从苏格兰莫达特出发,去大洋彼岸的新世界。他们登船划向大海时,家里那条为他们工作多年、托付给邻居照顾的狗突然跑来,跳进海里,紧跟在后面游,脑袋在水面画出一个“ V”字,离岸越来越远。卡隆•鲁阿兹终于忍不住了,停下了或威胁或劝说的叫喊,开始为它加油,直到狗湿漉漉的身体爬上船舷,靠在他胸前,兴奋地舔着他的脸,他对它说:小狗,我们不会抛弃你了,你和我们一起去吧。卡隆•鲁阿兹当时五十五岁,出发时,他是丈夫和父亲,抵达时却成了鳏夫和祖父。他定居在布雷顿角岛,死后孤零零地葬在了海边。他有12个孩子,孩子又有了更多的孩子,很多人都是他的后代。但这一辈人中,就只有他自己。他们讲盖尔语,过去,很多人一辈子住在岛上。有个笑话,一个男人问另一个男人:“你离开过布雷顿角岛吗?”那个男人回答:“就离开过一次,那次我爬到了树上。”后来,很多人离开了,去林场,矿场,更远的地方。但他们永远能认出对方。有一次,妹妹11岁的孩子在街上遇见一车陌生人,他们停下来,问他的名字,他母亲的姓氏,然后给他了五十美元,说:“告诉你妈妈,这是卡隆•鲁阿兹家族的人给你的。”3父亲是灯塔看守人,他们全家住在小岛上。他三岁那年和妹妹去爷爷奶奶家过夜,父母和一个哥哥带着狗连夜从结冰的海面上回小岛……只有狗活了下来。化冰之前,狗两次从爷爷奶奶家跑出来,去小岛上找它的家人,后来只好用链条把它拴上,但是她呜呜地叫着,那么悲伤,爷爷便放开了她。她立刻跃入水中,从一个冰块游向另一个冰块,回到小岛。她一直守在岛上,等待消失的家人从海里归来。当新任灯塔看守员上岛时,她立刻冲过去,怒气冲冲朝他呲牙,咆哮。那人拿出一把步枪,把 4发子弹射进它她的心脏,然后抓起她的后腿抛入海中。“她是卡隆•鲁阿兹家那只狗的后代啊。”爷爷听说这件事后,给自己倒了满满一杯威士忌,一口喝了下去,“就是当年他们离开苏格兰时,跟在小船后面游泳的那只狗。这种狗儿太在乎人,也太拼命了。”这只狗一直活在他们的记忆中。很多年以后,看着老照片上的父母和靠在他们胸前的狗,妹妹说:“她跟着他们一起穿过冰面,然后拼命游回来找救兵。她一直等着他们,坚信他们会回来,即使其他人早已放弃了希望……可她后来还是死掉了,我想她也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是无望的。但她用尽了那小小身躯里的每一丝力气,丝毫没有却步。”4灯塔矗立的小岛上有一眼泉水,在海边的礁石间,涨潮时会被淹没,退潮时又会露出来,水质永远甘冽清甜。父母死了以后,他们回去过一次。“他在那站了一会,看着汩汩流出的泉水。‘它看上去有些伤感,’他说,继续看着咕嘟咕嘟的泉水,‘就好像整颗心都流出来了,却没人看得出来。’”5红发麦克唐纳和他的黑发双胞胎妹妹被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奶奶说:“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但我有几个坚定的信念。我相信,要照顾好同一条血脉的人。”奶奶活了110岁,后来住进疗养院里。麦克唐纳去看她时,他们一起用盖尔语唱古老的歌谣,但是她已经不认识孙子。他说,“奶奶,是我啊,红头发男孩。”奶奶困惑的看着他,仿佛盯着一个荒诞的怪物。“哦,红头发男孩。”她说,“红头发男孩还在千里之外。但是不管在哪遇见他,我都能把他认出来,我总是把他挂在心上。”6我跟随麦克劳德的文字,这些文字像血一样流遍全身,像水一样布满大地,但总是有一个源头。奶奶说:如果花太多时间去想事,就永远干不完活。爷爷说:当我们被爱着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更好。1745年,苏格兰起义被英格兰镇压,汉诺威王朝禁止苏格兰人穿裙子。那以后,很多人离开了这块土地。奶奶曾唱过一句盖尔语的老歌,这首歌是人们离开苏格兰的时候创作的。其中有一句歌词是:倦鸟终会归巢,而我们却将一去不返。7麦克唐纳有三个哥哥。父母死后,他们就在布雷顿角岛上爷爷奶奶的老房子里独自生活,打鱼,后来又去做矿工。大哥叫卡隆,他是领头的,要照顾同一条血脉的人。因为这个,他失手杀人,被判终生监禁。有一次在车里,他和麦克唐纳谈起父亲。“以前的夏天,我们常在岛上走。父亲有时会看着太阳,观察光线的角度,还有光波的形状。他以前开船总喜欢加速,那是一艘大船,如果加速度合适,船与太阳的角度又吻合,船后溅起的水花在斜射的光线下会出现一条彩虹,一直跟在船尾。”他说自己回去的时候,常会一个人开船出海,“我沿着卡隆•鲁阿兹海角逆向而行,不断调整角度,想要重现那情景,却从未成功过。那些下午,人们会问我开船出海做什么去了,我从来不好意思说我去找彩虹。”很多年以后,一个三月的夜,麦克唐纳带着临终的大哥穿越暴风雪,回到布雷顿角。卡隆如愿死在了岛上。8我是浪子  我戴着水浪的帽子  我戴着漂泊的屋顶  灯火吹灭我  家乡赶走我  来到酒馆和城市  ……  我要还家  我要转回故乡,头上插满鲜花  我要在故乡的天空下  沉默寡言或大声谈吐我要头上插满故乡的鲜花(海子)
  •     加拿大作家阿利斯泰尔·麦克洛德以短篇小说见长,代表作有《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没什么大不了》是他仅有的一部长篇,耗时十三年完成。  这本书结构简单,继承了口述文学传统,以叙述者“我”的口吻回溯家族史。卡隆·鲁阿兹家族从苏格兰的莫达特移民到加拿大的布雷顿角,和旧欧洲的文明脱离,开始进入原始粗糙的新世界。几百年后,他的子孙开枝散叶飘落到世界各地,唯独不变的是这位共同祖先、遗传下来的红色头发,以及盖尔语的歌谣。他们凭借这些特征认识彼此,也在其后的数百年间命运迥异。“我”和年轻一代的后辈们一样,想借助城市身份逃避家乡的艰辛,却又总不自觉地一次次回来。“那些盖尔人的歌谣也是一样,我并没有刻意去铭记,也不想记住,但它们就在我脑中,即使我的岁数并不大,但它们似乎存在已久”。  作者娓娓道来家族中每个成员的故事,悲剧覆盖了整部小说,葬礼是亲人间常见的场景。1779年卡隆·鲁阿兹带着十二个孩子和第二个妻子上船,上岸时,妻子死去,外孙出生。在20世纪末的“我”本以为“他们会互相拥抱、跳舞,为踏上新世界的土地而欢欣鼓舞”,但实际上卡隆·鲁阿兹却控制不住地哭了整整两天,“他就像组成‘V’字形的鹅群中飞在最前头的那只鹅,但那时他动摇了,失去了勇气”,面对未知的命运,感到彷徨无助。“在新的居住地,他没有再婚,这也许是为何他的墓地看上去加倍的孤独”。  家族的悲剧无法隐藏,暴风雨比晴天更清晰。“我”的外曾祖父在伐木时去世,外公还没有出生。“我”的父母和兄长在冰原上坠海,只剩一盏灯和一只狗。作者的口吻不疾不徐,用克制的语调说出这些故事。荒原不承认悲情,每个人都背负着难以言说的分离之苦,都承受着被迫割裂的切肤之痛,但这就是将自己的情感全数打落,赤手空拳通过意志力和开拓精神在莽原上建筑新世界的必然之途。  麦克洛德的荒凉粗粝让我想到罗恩·拉什和大卫·范恩,小说里的人物都在远离文明的地方奋力挣扎自己的人性。但麦克洛德的笔调并不绝望,而是坦然接受这种命运的平静。他们对这种笃定并没有什么清晰的认识,却能在冥冥之中感受到自然赋予的使命和召唤,同时再艰难也要将这种使命好好完成。这,也许就是天赋的命运感吧。

精彩短评 (总计25条)

  •     他写的不是加拿大,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乡,读他的文字总会有一种强大的感动
  •     “麦克洛德的写作技巧令大部分作品只能望其项背"的评价是准确的.可惜翻译太柔软,女性化,陈以侃的译文更符合老爷子行文气质,像海浪撞击在礁石上.前边像同一主题短篇合集,后边才发现网撒得大而散漫,最后却都收住了,有整体性.
  •     原来他写长篇也跟短篇一样,一段一段地讲故事,结构就完成了。其实又有精心的布置。对亲人死亡的描述特别感人,也是结构的单元与推动。可能更深一层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在很多北美作家写自由写孤独写个体的人性的时候,他那么有情有理地追忆“一个群体的完整”。翻译太硬,不如那本短篇。
  •     家族史
  •     双亲之死那部分很感人,但总体不如他的短篇,另外这本书纸质太差了,像被水泡过一样。3.5星。
  •     入骨的家族史
  •     小说确实满意,无奈编辑是猪
  •     怎么说呢,文笔很好,却没有让人读下去的欲望。
  •     活在过去就无法点亮未来、该如何给什么都不缺的人和一无所有的人买东西呢、贫困像一股看不见的风在他们耳边轻声叹息、任何事你都会习惯的除非是鞋里扎了钉子。----以开车去见穷困潦倒的哥哥开始,到开车送哥哥回家哥哥死在了车上结束。中间倒叙、夹叙了父母兄弟如何在寒夜溺水、红头发表哥之死以及如何成长。感叹他们的多生及顽强倒是和中国的劳苦大众相似。但总体感觉一般,并不觉得故事多么吸引人。(逛实体书店凭名字和封面买的)
  •     我喜欢很冷地方从冰里出来的故事,透着冰凉。舒服
  •     我幻想,能有麦克劳德的布雷顿角一般的地方,当我的双脚踏上这片土地,小弟弟就会骄傲地勃起。 和馈赠相比,文字的厚重感少了很多,但依旧是一部闪光的家族史,红黑头发的麦克唐纳们有着深沉的对大海对矿场对故乡对亲人的爱。 血浓于水,当我们被爱着的时候,我们会变得更好。
  •     当我们被爱着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更好。*可惜翻译不够佳
  •     没什么大不了,后面比较触动
  •     从英格兰到加拿大,乘飞机很快就到了。但如果乘船呢?这一部海中浮沉的红发家族史,由不同年龄的“我”在讲述。也许世上有很多这样的移民家族,他们是否都有幸被记录流传呢?不愧是加拿大的瑰宝作家,娓娓道来的几个章节,悄悄地打乱了时间线,平淡却值得回味,有惊喜的一本小说。
  •     阿利斯泰尔的长篇读着依然舒服 吸引人 只不过这次更宏大 描写的是一个家族 与我们传统的宗族有些相似 血肉相连 可惜在现代中国已经逐渐淡漠了
  •     340 更喜欢他的短篇…感觉英国人也是到处去的样子,大开发大冒险。【活在过去就无法点亮未来】文中虽然有这句话,但我感觉这一大家子总沉溺于过去、老祖宗。【你为什么想做演员呢?你为什么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扮演别人的角色呢?做你自己不是更轻松吗?】【当我们被爱着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更好。】【我们站在海角的最边缘,冲鲸群大声呼喊,在它们喷水、跳跃、转身、翻腾的时候献上掌声,沉浸在鲸群闪闪发光的幸福之中,那么远,又那么近。】
  •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更好一些吧。20170324。
  •     我以为那些小小的生活细节是独特而甚少人在意的,直到看到这本书,原来还有人在如此认真地描摹生活。“当我们被爱着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更好”“要照顾好同一条血脉的人”,真是整颗心都要流出来了
  •     读过,这是一个非常憧憬家族故事,不擅表达的我对此书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 翻译有些我不理解,所以看的也是迷迷糊糊的,大致能感觉到小说确实很不错,我自己的理解不够深入。
  •     几乎没有情节,却全篇都是故事,每一句都充满感情,像整颗心都流出来了似的。
  •     并不觉得是那种“故事”,是麦克洛德沉静内敛的笔调,回忆中隐忍的淡淡哀伤,种种人生况味,家族的传承和失落、一去不复返的故国人情风物——不知不觉融化了我。(有些遗憾,可能是校对的问题,有几处错误很明显)
  •     翻译差,不如短篇好看。
  •     情感或许真的可以在时空中永恒,对于从未去过也无法经历的故事,有着相似的心情。生活本就没什么大不了。倦鸟终会归巢,而我们却将一去不返。Fuadach nan Gaidheal.
  •     我可能真的无法欣赏这种质朴的人类的情感。哪里出了问题,我也不清楚,也不清楚以后会不会有人告诉我我确实缺少人的神经。
  •     前三分之一的细节都栩栩如生,后半部落入循回的套路——愈往后愈重复,写不了长篇就中短篇嘛,何必硬绷。家族史的写法就那么两三种。又是通过对话来讲述历史,而且——我怀疑,人在现实中真会那么讲话吗?还那么文绉绉得乏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