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穿越

出版日期:2015-3
ISBN:9787213065831
作者:(巴西)米格尔•尼科莱利斯(Miguel A. Nicolelis)著
页数:286页

内容概要


世界顶级科研机构巴西埃德蒙与莉莉•萨夫拉国际纳塔尔神经科学研究所联合创始人,美国杜克大学神经工程研究中心创始人,现任杜克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授。

法国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院士,常在《自然》 《科学》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4年被美国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0位科学家之一,其研究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10大最具突破性的科技创新之一。

2014年巴西世界杯“机械战甲”发明者。

书籍目录

推荐序 跨越卢比孔河
段永朝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
卢比孔河,是古罗马时期意大利与高卢的天然边界。公元前49 年,凯撒统一整个高卢之后,挥师南下,来到亚平宁半岛卢比孔河的北岸。按照罗马帝国的法律,任何帝国指挥官都不可跨越卢比孔河进入罗马,否则将视为背叛。凯撒心意已决,决定渡河。渡河时,他说了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话:“The die has been cast !”从此,这位未来的凯撒大帝,迈出了征服欧洲、缔造罗马帝国的第一步。
中文版序 用意念掌控生活
引言 美妙的大脑交响乐
我看到人类的祖先,第一次仰望无边无际的天空,充满了敬畏与恐惧。他们的大脑电波涌动,搜寻着我们今天还在苦苦思索的问题的答案。我意识到,这些胆怯而好奇地看着天空的原始人类,开始了漫长而宏伟的接力赛。从那以后,世世代代的人类都在寻找有关存在、意识以及周围一切的意义的本质解释。
从宇宙大爆炸到人脑的形成
第一部分 传统神经科学的颠覆
01 何为思维:数百亿神经元如何相互作用
“孩子,我们不会记录单一的神经元,原因和你几天前参加的政治集会一样。如果参加抗议活动的不是100 万人,而是只有1 个人,那它将是一场灾难。对于大脑来说也是如此。大脑不会注意单个神经元的电活动。要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需要很多细胞一起歌唱。”
百万人的呐喊
大脑“相对论”
大脑如何决策
大脑如何应对风险
“观点”从何而来
02 思维“捕手”:谁是脑机接口的精神领袖
戈尔季的神经网络观点在1906 年遭到了许多神经学家的嘲笑。但事实证明,这一观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分布论者坚持自己的信念,其中包括拉什利、普法夫曼、赫布和埃里克森。
阿德里安爵士:“智能”存在于何处?
托马斯•杨与三色理论
戈尔季与卡哈尔的诺奖之争
03 模拟身体:脑机互动与脑机融合
当我们学会让大脑直接与人造工具进行互动时,大脑会把这些工具同化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我相信,大脑对融合工具的渴望将开启人类进化的新篇章,它将为我们延展身体边界,甚至以非常独特的形式达到“永生”,比如为子孙后代保存我们的思想。
细胞结构学的兴起与鼎盛
触觉体验与小矮人图
濒死体验与幻肢现象
大脑可塑性实验
脑机融合开启人类进化新篇章
04 聆听神经元交响乐:测量并解读大脑信号
读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批准函,我很快意识到,如果查宾打算做的实验真的成功了,那么它必然会对神经生理学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有了通向最神秘莫测的大脑研究的科学线路图。在大脑中,分散在各处的神经元群所产生的电风暴汇聚成了思维之流。
第一条脑电图记录
微电极的协助
微电极的局限性
研究从单一神经元转向神经元群
多电极记录的“呼唤”
第二部分 信息输出:机器如何读取大脑信息
05 老鼠如何逃脱猫爪 :感知外部世界
为了证明我们的观点,我们决定向1982 年的惊悚片《火狐》学习。在电影中,演员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利用一个头盔,设法从苏联偷到了一架秘密飞机。那个头盔能让他用俄语思考,而且不用动手就能驾驶飞机。或许我们也可以将大脑与一台机器连在一起,让机器服从大脑自发的动作意愿。
爱莎胡须的秘密
首要胡须的奥秘
多胡须的应答
感觉重组
清醒状态下的“标定实验”
06 解放奥罗拉的大脑 :意念控制
奥罗拉可以仅凭意念来玩电子游戏了,而不再需要使用自己的手臂。然而,更令人吃惊的事情正在发生:当奥罗拉的神经元直接控制机械手臂的运动时,她的大脑将机器同化到了她的神经元身体意向中——好像机械手臂是她自己身体的延伸。
奥罗拉,第一位人类受训者
脑机接口的设想
用意念喝水
用意念操控机械臂
马内实验破解人类大脑
07 只靠思想来完成的“丰功伟绩”:自我控制
只要奥罗拉继续让光标穿过目标,她便能得到一口果汁奖励,无论她的肌肉保持静止还是进行收缩。不过,当她发现不用动手臂也能得到自己渴望的奖励时,她就主动克制了自己的身体运动,只靠
思想来完成她的“丰功伟绩”。
生物反馈研究
严重残障病人的福音
需要多少神经元才可靠?
08 第三类皮质神经元伊多亚的伟大跨越:释放身体与大脑的无限可能
我们所有人,包括伊多亚,都静静地呆立着,充满敬畏地欣赏着屏幕上远在日本的机器人的脚步。机器人的每一步都是由几百毫秒前生命的原始电呼吸精心打造出来的。这些电呼吸就像神圣的天赋,它们来自一个欢快的灵长类大脑,而现在这个大脑得到了解放。
侵入性疗法与非侵入性疗法
猕猴两足行走训练
第一个由灵长类大脑控制的人形机器人
“月球行走实验”
09 在地球客厅中感受火星红色沙丘上的行走 :征服宇宙
我在想,自我是否能够通过在另一个星球上的机械设备,感受到那个陌生星球的表面?真到了那一天,我们的后代肯定无法理解,为什么之前生活在地球上的世世代代的人类会认为,坐在地球客厅的沙发上,想象在火星红色沙丘上漫步、感受冰冷的沙子被踩在脚下的感觉,会是非常惊人的举动。
人类与人造工具
身体图式与工具同化
工具改变身体意向
大脑与行为的因果关系
工具同化的惊人影响
第三部分 信息输入:反馈信号如何作用于大脑
10 第六感磁老鼠与未来实验:思维塑造与脑联网
在我们的脑对脑界面中,无论“探索鼠”胡须所感知的孔是宽还是窄,“解码鼠”只能依靠自己大脑中与“探索鼠”触觉体验相关的部分电生理转换,来判断自己的胡须永远触及不到的孔的直径。每当“解码鼠”判断正确,并因为良好的表现而获得奖励时,“探索鼠”会因为成功地将知觉体验传递给了同伴而获得额外的奖励。
脑联网的畅想
从“信息输出”到“信息输入”
饱受争议的大脑植入物
惹恼机器人专家的小白鼠
脑电刺激应用于脑机接口
与动物直接对话
11 潜伏着的“尼斯湖水怪”:内外时空的碰撞
在某一时刻,两种时空信号,即传入的周围信号与大脑内部动态状态的相遇,会产生真正的电活动模式,这便是一个人对世界的知觉。相应地,相同的周围感觉刺激会遇到两个不同的内在动态状态,产生完全不同的活动模式,因此会引发同一个被试不同的知觉体验。
永不停歇的电的海洋
绘制老鼠的清醒 — 睡眠周期
知觉体验
大脑中的时空碰撞
12 越过边界:思维之波的星际穿越
在足球比赛中,球员在球场上进行互动,遵循着底层结构,直逼身体极限。防守和进球的机会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要基于比赛模型作出最优决策。从始至终,系统都保持着相对性,并根据在时间与空间不断变化的背景中出现的集体想法采取行动。
复杂性系统的行为预测
大脑越过“边界”
大脑更似媒介
“相对性”概念仍饱受争议
结语 脑机接口与人类未来
通过意念控制人造工具,人类会出现在各种遥远的环境中。如今听起来无法想象的事情,在未来会司空见惯。从海洋深处到超新星禁区,甚至到我们体内细胞空间的微小裂缝,人类的触及范围最终将追上我们探索未知领域的野心。
莉吉娅的等待
机器接管地球?
医疗前景:重新行走项目与外骨骼
社会前景:“大脑校园”与数字化永生

作者简介


《脑机穿越》讲述了“人机融合”的未来,即“脑机接口时代”即将到来!在未来科技的驱动下,科幻大片的场景已逐渐走入现实。人类通过思维控制人造工具,如今听起来无法想象的事情,在未来会成为常态。从海洋深处到超新星禁区,甚至到我们体内细胞空间的微小裂缝,人类的触及范围最终将追上我们探索未知领域的野心。

《脑机穿越》也是“脑机接口”的简要发展史。作者尼科莱利从脑机接口对传统神经科学的颠覆,到早期的“信息输出”,即机器如何读取大脑信息;再到现在科学家苦心钻研的“信息输入”问题,即反馈信号如何作用于大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人类未来新图景!

在未来,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不断完善,很多渐冻人患者、严重瘫痪患者也将从中受益。脑机接口有望让这些病患重新恢复功能性运动,重新学会行走。同时,脑机接口并不只局限在医疗康复领域,作者正在进行的“大脑校园”项目将是多学科合作的典范,它将提升人们的教育、健康及生活标准。甚至,我们能进入祖先的记忆库,下载他的思想,通过他最私密的感情和最生动的记忆,创造一次你们原本永远都不可能经历的邂逅……对于脑机接口将为人类带来怎样的未来生活,这些仅是窥豹一斑。


 脑机穿越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欲抑先扬,首先要肯定本书的原作者及原著都是非常出色的。本书对于脑机接口的研究和理论发展历史介绍的非常详尽,从最早的“颅相学”到当今最先进的脑机接口技术,作者本人作为这个领域内的专业人士和领军人物,详细讲述了人类对大脑的研究曲折而又令人肃然起敬的研究历程,其中有详实的数据图表,也有感人的奉献精神(作者的导师在自己身患ALS的最后几年,虽然深知相关研究的进度距离实用还很遥远,对他本人来说并无帮助,仍然满怀兴趣的跟进相关的实验,他的志趣在于相关领域的进步和对未来身患同类疾病的其他病人的可能的帮助),此外,作者的言语不乏幽默,给这本对于外行来说稍显深奥的书带来许多轻松而不跑题的插曲。接下来,要说一说看这本书遇到的困惑:读的时候,第6章第1小节的标题写到“奥罗拉,第一位人类受训者”,自然,所有读者和我一样,会认为奥罗拉是一位女性人类,本小节的内容似乎也印证了这种猜测,提到类似“合作研究者”、“中年工作者”等字样,还提到“她没有可以沾沾自喜的科学论文”等等。但是随着相关章节和故事的展开,这位“黄金女孩”的相关内容越来越让人迷惑,比如说“她大发脾气时,层试图抓伤一位同事”。在第六章结尾的时候,描述奥罗拉向摄像头调皮的眨了眨眼,但两名作者的同事却坚持认为这不可能,一个人类女孩冲摄像头眨眼是因为她明白有人通过摄像头可以看到她,这有何奇怪呢?除非奥罗拉并不具备摄像头的相关知识。更加明显的证据出现在152页中描述的内容,提到“奥罗拉主动克制了自己的身体运动,只靠思想来完成她的“丰功伟绩”。” 然后下一句马上说“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能够自发的选择让包含运动意愿的大脑活动与把这些意愿变为真实肌肉动作的转化过程脱开关系”,所以显然这里奥罗拉的非人类灵长动物身份呼之欲出。每一次遇到奥罗拉的描述时,都令我十分困惑,一次又一次翻回第六章开头,审视那个如此肯定的标题“奥罗拉,第一位人类受训者”。我开始在网上尝试搜索相关的内容是否有人质疑,终于,在我购买本书的亚马逊网站上,找到了一位和我持同样怀疑的读者,他比我更进一步,购买了本书的英文原版,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这个令人迷惑的小节标题是译者的自由发挥,此外,这位点评者还对照原文例举了本书其他部分翻译的不严谨的地方。我承认作者为了幽默或是为了表达对动物被试的尊重,在描述奥罗拉的时候,用了很多拟人的手法,译者不了解情况而理解错误我也并不觉得算是大错,然而凭着自己并不一定准确的理解,擅自增加小节标题,真的让我对本书的翻译水准十分不满,毕竟,信雅达的标准中,信才是最基本的要求,不是么?所以,为了广大喜欢本书的书友不会和我一样,为了奥罗拉的身份百思不得其解,我写下这篇评论,并且不惜剧透,在题目上就说明奥罗拉的身份并非人类,希望能对大家的阅读有所帮助。最后,我想说明的是,其实奥罗拉是否是人类都不能抹杀她对相关实验的重要贡献,请允许我向所有为了科学和真理奉献了青春、汗水甚至生命的动物(包括灵长类、人科、人属、智人种的所有科学家和被试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正是你们的牺牲,让我们向着世界的真实不断前进!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讲的很专业
  •     这本书让我想起诺贝尔奖得主坎德尔的回忆录,也是夹叙夹议的回顾了自己个人的研究史和学科的发展史,不同的地方是坎德尔谈的是分子生物学层面的神经网络,尼科莱利斯谈的是神经网络如何与计算机网络连接,两本书适合连起来看,刚好是神经科学发展的前后两个世代。最后,赞一个尼科莱利斯的实验设计,都太有创造力了。
  •     诚品偶遇,作者的模式建立了,可以回答各种有趣的问题,我们对大脑的理解依然浅薄,但是可以窥见一些超越我们机械化简单化理解的信息,一个三维世界理解模式的大脑要理解自身更高维的运作方式,听起来是个悖论。对人脑的理解加深,将会是解脱和超级的契机吧。
  •     「思维是广阔的“神经元银河”的产物,找我们的头颅中,“神经元银河”定义了意识的内在宇宙。」 读学科先驱写的学科发展简史,总能被他们如孩童般的热情所打动。谁说这不是一封用半生写成的情书呢?
  •     这个巴西人的写作很引人入胜啊。
  •     就凭VR解决幻肢痛这一点,就值得推荐。
  •     看看
  •     看到了科学与科幻的gap,最喜欢最后一章,科学家对未来科技的畅想,太迷人了。
  •     好书,是一系列讲脑机接口的书中,难得一见的好书。
  •     只读了前一半,包括脑科学历史的部分和信息输出部分。后面一半主要是反馈信号作用大脑,只大致扫了一下。觉得是一本非常好的关于脑科学和脑机接口的科普书籍。特别喜欢作者沿着历史脉络的写法。
  •     借阅到期前终于读完,感谢作者感谢译者,回顾了近一个世纪的创造力惊人的伟大工作,看得我都想跳槽了
  •     5分给脑洞大开!作者写的可不是科幻,而是严肃的科学实验,分享如何穿越大脑和机器之间的边界。印象很深的几个观点: 1)相对于还原论的精确区域或神经元决定人类行为,分布论的神经元群能更准确地预测; 2)进化为大脑设计了一个「保险单」,那就是将思维分散到许许多多神经元中; …
  •     说实话,真的看不懂啊,各种歪果仁的名字,各种专业术语,今天周一读了两章,一脸懵逼。已经放弃,这本书挺好,但是不适合我,各种科学实验的阐述,除了第三章能看懂,唉,继续努力。
  •     脑细胞选举决定选择的分布论的震撼,控制大脑的时代已来临,继肉体奥秘向我们敞开大门后,精神也向我们开放了,我们能否像控制本能一样控制心灵的欲望,这份力量也已经向我们发起了挑战!
  •     书内容理解起来不费劲 能让人很愉快的读下去 期待未来脑机接口应用 详细描写了实验的经过 也不乏充满诗意的叙述 研究成果使我振奋无比 真心推荐这本脑际穿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