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阿鲁吧》章节试读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
ISBN:9787533937140
作者:贺景滨
页数:335页

《去年在阿鲁吧》的笔记-第126页

因为这样,所以那样,所有的事情都那么调理分明。事物会呈现这样的状态,很简单,只是因为有那样的原因。如果有什么我们不明白的,只是还没找到原因而已。

《去年在阿鲁吧》的笔记-第177页

尼古丁,大概是我身体细胞最深刻的记忆力。没有尼古丁,我搞不好无法构筑出一个完整的我来。

《去年在阿鲁吧》的笔记-第309页 - 附录:印刻对作者的采访

什么是文学的思维?简单的讲,就是具象的思考能力。其实最早处理这类基本问题的本来就是文学和哲学,当哲学在追问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时,神话早就准备好了好丰富的解释。文学和哲学注定要分道扬镳,因为它们分别使用了人类两种不同的思维能力,具象的和抽象的。
讲到思考,我们总以为用抽象的能力才叫做思考,但如果了解人脑的认知模式,知道人脑是如何利用模块化处理那么大量的信息,我想我们会更佩服具象的思维帮我们解决了那么多难题。
就拿科学来说吧,科学理论继承了抽象思考,但在科学实验中,我们仍可以看到大量具象思维的东西。像傅柯摆,那么简单那么具体,一下子就让你明白了地球在转动。科普读物更厉害,那根本就是用文学在讲科学。他只要跟你谈谈搭火车的经验,你大概就可以抓住相对论的概念。

《去年在阿鲁吧》的笔记-第314页 - 附录:印刻对作者的采访

我可以讲简单一点,我们一般看到的创新不外通过两个途径,一个是异质同化、一个是同质异化。异质同化就是像人头马那种东西,把人跟马抓在一起,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东西。同质异化就是像卡夫卡的《变形记》,把一个东西变成另一个东西。你掌握住这两个概念,可以做出无限创新的点子。
但其实人类最厉害的地方不在这两个概念,像爱因斯坦或达尔文那种东西,不是靠异质同化或同质异化就可以得到的。那是一种洞察力,科学很多重大发现都是猜测出来的,抓了很多证据之后,再来搞拼图游戏,再来猜原因。它是猜出来的,而不是靠上述那两种创新。
洞察力有时候是运气,但有准备好的人硬是比较幸运。我们在哲学上碰到的问题就是,归纳和演绎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从那里面不能产生新东西。归纳是搜罗现有的东西,演绎是就现有的东西去推理。其实科学一开始也是拼东西,就已有的拼图、碎片去拼凑,但最后统整的一关往往要靠猜测。也许猜对、也许猜错,科学会凌驾其他学科,在于你如果遵循科学的方法,猜对的机率会比较大。
所以在创作里,联想力还是最末端的东西。往前推一点,需要的是异质同化或同质异化,再更前面一点,其实是洞察和想象。
物理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在比想象力了。比到最后,没有想象力,恐怕没办法去了解其中的奥妙。这就是为什么哲学到后来,要把它的一些课题交给科学去处理。我想那可能是光靠归纳演绎、逻辑理性的先天局限。约翰惠勒不是说过吗:“这个理论可能是对的,因为它够疯狂。”

《去年在阿鲁吧》的笔记-第168页

在還沒離桌前,所有的輸贏只是用來參考最後一手要怎麼玩而已。

《去年在阿鲁吧》的笔记-第90页

圣德修伯里 小王子
为什么喝酒?为了遗忘。
要遗忘什么?遗忘羞愧。
羞愧什么?羞愧喝酒。
纳为什么喝酒?为了遗忘。

《去年在阿鲁吧》的笔记-第317页 - 附录:印刻对作者的采访

但我们还是可以就现有的数据来拼图和猜测,试着解答几个明显的现象和问题。为什么早期诗歌会那么发达?为什么韵文比非韵文发展得早?为什么历史在早期会以叙事诗的形式出现?
因为跟人的内存大小有关。所有的韵体诗歌都是方便口语记忆的东西。但是多了文字、多了纸跟笔之后,我们就多了一项外存的内存。有了纸笔这种随身碟,非韵文才有发展的可能。
我的眼中比较没有什么小说跟散文的区别,只有韵文跟非韵文。这两种东西的思考本质是不太一样的,韵文偏向直观的、立即的、情绪的,非韵文刚好站在对立面。如果要谈诗歌跟小说有什么差别?我觉得讲得最好最简洁的是索尔‧贝娄,他在一段访问录里讲到,小说家不可能像诗人那样,得到立即的纯净精简,「他必须漫游泥泞满地、喧嚣盈耳的地区,才能抵达纯净的境界。」
光这一句话就解释了很多现象。所有的年轻人都是诗人,所有的恋人也都是诗人。不仅跟贺尔蒙有关,也跟诗与小说的本质有关。
那要证明文学或小说不会死?因为它是你大脑里随时在运作的东西,只要你大脑存在,就永远会有这种东西产出。那个东西是什么呢?
我前几年看到一篇研究人工智能的文章,研究老半天发现,人的大脑特质,就是永远在为下一步准备。人类跟其他动物的差别,所谓「智慧」,先是你有一个永远在为下一步准备的大脑。我们所谓发现问题的能力、预见问题能力,讲的就是这个下一步。
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大脑都帮你准备好了。像我们走路、下楼梯,大脑都已帮你准备好下一步要踩在哪里。这个东西,其实跟小说很像。所有的小说永远都在回答一个问题:然后呢?再来呢?下一步呢?
所以小说不会消失,因为你本身有的,就是一个小说的头脑。不论东西方,小说到近期才兴起不是没有原因的,甚至可以用小说的兴起来证明人类大脑的还在演化。
十八、十九世纪突然出现很多很好的小说。这时人们眼中的故事,跟早期的志怪、传奇,是不一样的东西。这不是凭空得来的,是因为老是在想下一步的大脑,慢慢演化,才会产生出这么复杂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人为什么要读小说?因为人类处理信息是利用模块化的过程。人类吸收很多知识之后,会把它变成一个一个模块,等到下一次再遇到类似问题时,就把这个模块叫出来。我们读小说,其实是在寻找模块、建立模块。这也可以解释类型小说的起源。
正是因为这种模块化,才使得文学充斥着大量的比喻。比喻,说穿了,就是一种利用模块化思考的行为,想了解A的时候用B来解释,听的人一下子就懂了。
文学还有一样利器,象征。小说家在创作时首要之务,莫过于尽快建立一个世界,而最快的方法就是象征。卡夫卡是第一个把这项利器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小说家。象征,就像小孩死也不肯让你抢走那张毛毯,因为在他心中,那不只是一张毛毯,还是他内心秩序、安全的来源,是他心中建立起来的外界模样。
或者我们可以说,我们是用猜测来探索这世界,用比喻来了解这世界,用象征来建构这世界。不是文学,是我们。
是我们的头脑这样,文学或科学才会这样。
追根究柢,说文学会死,在于忘了文学是一种具象思考,不了解人类怎样用模块化来了解事情、发现事物。
小说可能因为媒材演变,变成电影或游戏,但本质还是文学。就像华格纳的音乐,演化成了电影配乐,但它还是存在的,它没有死。
甚至我们现在就可以窥见未来小说的轮廓,在网络上的美食、旅游部落格里早已出现了。因为内存一下子暴增,文字混合着图片、音乐、动漫、短片登场,那是一种多媒体的未来小说雏型。

《去年在阿鲁吧》的笔记-第38页

在虚拟的世界里,有时候,时间好像并不是可以改变所有的东西。但是没有时间这个维度来维持因果律,好像又不行。也许,不断复制并扩充记忆,是通往永恒的唯一道路。

《去年在阿鲁吧》的笔记-第86页


“男人?”她笑了一下,“就是花了十个月好不容易从一个地方钻出来,又花了半辈子想钻回去那种人。”
“那女人呢?”
“女人一辈子只想要一样东西,叫做爱情。”

《去年在阿鲁吧》的笔记-第3页 - 序

硬问题一定要用软方法解决----谈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达到心智运算之激爽

《去年在阿鲁吧》的笔记-第166页

沒有賭徒會堅持做無神論者的,假如這時皈依還來得及贏錢的話。


 去年在阿鲁吧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