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女人》书评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1
ISBN:9787540721466
作者:川端康成
页数:403页

难以理解的日本女人

第一次认真地读了一本日本文学,文字有那种至纯至美的画面感,要理解日本女人的性格真不容易。市子怎么能够忍受阿荣这个妖孽在她家,身为女人,她应该会有威胁感阿。即阿荣崇拜伯母可以,但是竟然去吻市子,又去爱人家老公和初恋爱人,把自己当成体验感情的试纸,难道缺少父爱就要变成这个样子吗?当然这里面每个人鲜明的个性,及内心细腻的描述还是很打动我的。

性向不明的罗里吧嗦

这应该算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一部不太闻名的作品,而且扫一眼书的封面,就觉得像是在大学图书馆的角落经常看到的那种破旧发黄的书,作者说不定还是个中年的深闺怨妇。可事实是,《生为女人》的作者可是一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男作家。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是不是就会冒出个问号:川端康成不是男的么,怎么以女性为第一人称写作还能写的细腻得令人感同身受?也许这和谣传的他的性取向不明有关系,好多取向不明的人都是天才,或许他是其中之一。而这本书,总体也是讲了一个类三角恋的故事,或者说,是一个性向不明的女人的罗里吧嗦。抛开那个略微有些阴暗的少女妙子不谈,整篇小说的主线围绕在少女阿荣,伯母市子以及伯父佐山之间。古灵精怪的阿荣只身来到了无儿无女也无血缘关系的伯父伯母家,和他们一同生活。按理说,应该担忧的是女主人才对,在恁多故事中,美丽少女总是和中年男人有点什么瓜葛,让女主人黯然神伤。 可阿荣的爱好像太泛滥了点,她用自己少女的娇俏和调皮,弄得所有人对她无计可施。她和市子伯母间有着暧昧的感情,每当她们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各自的雌性激素混合起奇妙的化学反应,当她们嘴唇碰到一起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感觉?可阿荣也明里暗里的勾搭着伯父,她的日记里说:我爱伯母也爱伯父,因为爱伯母所以我也爱伯父,他们我都爱。。。。。看到这儿我就要纠结死了,矛盾死了。她甚至能由爱生恨,接着去勾搭伯母的旧情人,更是让读者内心激起千层浪。而之后的剧情急转直下,多年未育的伯母居然怀上了孩子,她心里还觉得这孩子是阿荣带来的,YY的本领真是太强大了。川端康成在早年曾经有过一段同性恋情,这也许是为什么他写起百合文毫不手软。但毕竟性别不同,以女性的角度看,整个小说虽然虐心却有时候又莫名其妙,或许是川端意欲把握女性心理而不得的结果

性向不明的罗里吧嗦

这应该算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一部不太闻名的作品,而且扫一眼书的封面,就觉得像是在大学图书馆的角落经常看到的那种破旧发黄的书,作者说不定还是个中年的深闺怨妇。可事实是,《生为女人》的作者可是一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男作家。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是不是就会冒出个问号:川端康成不是男的么,怎么以女性为第一人称写作还能写的细腻得令人感同身受?也许这和谣传的他的性取向不明有关系,好多取向不明的人都是天才,或许他是其中之一。而这本书,总体也是讲了一个类三角恋的故事,或者说,是一个性向不明的女人的罗里吧嗦。抛开那个略微有些阴暗的少女妙子不谈,整篇小说的主线围绕在少女阿荣,伯母市子以及伯父佐山之间。古灵精怪的阿荣只身来到了无儿无女也无血缘关系的伯父伯母家,和他们一同生活。按理说,应该担忧的是女主人才对,在恁多故事中,美丽少女总是和中年男人有点什么瓜葛,让女主人黯然神伤。 可阿荣的爱好像太泛滥了点,她用自己少女的娇俏和调皮,弄得所有人对她无计可施。她和市子伯母间有着暧昧的感情,每当她们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各自的雌性激素混合起奇妙的化学反应,当她们嘴唇碰到一起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感觉?可阿荣也明里暗里的勾搭着伯父,她的日记里说:我爱伯母也爱伯父,因为爱伯母所以我也爱伯父,他们我都爱。。。。。看到这儿我就要纠结死了,矛盾死了。她甚至能由爱生恨,接着去勾搭伯母的旧情人,更是让读者内心激起千层浪。而之后的剧情急转直下,多年未育的伯母居然怀上了孩子,她心里还觉得这孩子是阿荣带来的,YY的本领真是太强大了。川端康成在早年曾经有过一段同性恋情,这也许是为什么他写起百合文毫不手软。但毕竟性别不同,以女性的角度看,整个小说虽然虐心却有时候又莫名其妙,或许是川端意欲把握女性心理而不得的结果

川端性向碎碎念

前言:我看的是刘慕沙翻译的版本《女身》。刘慕沙是朱天文朱天心姐妹的母亲,本省人,日治时代的医生千金,和钟肇政林文月都属于日文底子极扎实的。刘慕沙本人文学素养也极高,因而刘慕沙版本的川端的信雅达都是一流的。强烈推荐这个版本,比其他版的都靠谱。我以前说三岛和川端是BL,其实多半是在开玩笑的。虽然两人的确都迷恋过美轮明宏,但我更愿意相信川端对美轮明宏的迷恋只是纯粹对美丽事物不可控制的占有欲。比如川端晚年家里就堆满了买不起的从古董商那里赊来的古董,他去世的时候古董商上门请款,差点害得川端家族破产。川端康成是日系百合耽美(sister小说)的鼻祖,多年给专门杂志撰写sister小说。他笔下一定是千金云集的女校,稳重的学姐和小迷糊的学妹一见钟情,通过紫罗兰香味的书信交换内心的感受。某日开始学姐就没有来学校,原来是因为家里破产不得不退学了。学妹担忧之下去了学姐工作的农场,看到学姐的汗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故事的大结局是两人在草原上吃着学姐亲手挤出的牛奶做的曲奇。即使不是百合小说,纯文学的小说里,他的故事也很少有性。而且他的小说经常双女主(如少女开眼和生为女人),写着写着就往百合上歪,最后不得不开放型结局。本书也是双女主结构,一个女孩是活泼大方的大阪富家千金,另一个是温柔忧郁的小家碧玉,这种经典的搭配从红楼梦到EVA,堪称是双女主本格中的本格。而两位少女争风吃醋,但又说不清道不明情愫暗涌的日常生活描写,也尽显川端百合大手风范。结局小家碧玉非常惨,她为了父亲的事情压力过大磕药逃避,迷乱中和男N发生关系并且出走同居,自此离开了小说主要舞台的律师豪宅,律师去挽回她也只是说自己没资格再回去了,再一次体现了川端对异性恋的恨。当然,还有我个人很喜欢的《湖》,男主角一边为了莫须有的脚气病歇斯底里上澡堂,一边不断回味和女学生在战后的豪宅废墟幽会,又为自己玷污了那样的少女而惶惶不安。这时他又命中注定般地化作跟踪狂,跟踪具有某种特殊气质的美少女。整本小说的气氛都是迷离的,只有男主角猥琐的欲念贯穿始终,对比之下更显得小说中出现的少女们清丽脱俗。总之说了这么多,我就是想说,川端是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和参与世界的,他深爱的只有少女,而他唯一可能的恋爱方式就是自己也化作少女,否则就是玷污。单纯的看是可以的,正如《睡美人》里老人注视欣赏着沉睡的美少女。可这种看只要被少女察觉,那就是污秽。这堪称是最纯粹的原旨主义级百合同人男了吧。本来这篇是写川端的,但忍不住还是想再探讨他和三岛的关系。三岛么,国外有个研究家说的很好,他说三岛这人本身无法体会到感情,他只是模仿人类罢了。因而他小说里的人心往往复杂到难以用形容词去描绘比如清显,这些其实都是充满了计算的人工产物。可我感觉三岛对川端是有真爱的,他说《中世》是写给川端的。中世是描写足立将军老年失子,伤心的不能自已最后求巫的神秘故事。谁又能想到小说完成的几十年后,川端真的追随三岛自杀了。他当时的心情,恐怕也只有三岛才能写清楚了。我想他会不会在三岛过世后反复地读《中世》,将心比心,把自己带入将军呢。不过以《中世》论断川端和三岛就是父子情,未免也太武断。请术士招魂这种事,武帝和明皇都做过,这可都不是父子情。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可以写一个文学圈为背景的推理小说,就是凶手对被害人爱恨交缠,于是写了一本致郁向的小说送给被害人后自杀了。被害人不知道凶手对自己有这么复杂的感情,还当他是好朋友,伤心之余反复读那本遗作,最后也自杀了。呃,好像不是推理小说,而又变成喜闻乐见的BL了...以上

身為女人

「……在我就讀高中的時候,有一個學妹非常喜歡我,就連我跟別人說一句話,她也會生氣。我笑的時候,她甚至會說,我看起來太開朗了,因而她感到很不高興。當時,我最大的樂趣就是欺負那個學妹。」「欺負?」「因為我們彼此都是女人嘛!如果不讓她哭或生氣的話,那就不叫做愛情了。」「……」──川端康成《身為女人》月前讀較少為人知的川端康成小說《身為女人》(《女であること》),情節和其中的人物關係出奇吸引。小女兒榮對著離婚後悶氣沉沉的母親感到十分厭煩,某個下午離開大阪老家,直奔東京投靠母親的中學同學市子。榮自小傾慕高貴溫文的市子──儘管市子已經是個中年婦人,而且跟丈夫佐山非常恩愛。這邊廂,沒有兒女的市子原來對年輕女孩有特別偏好,佐山半為迎合妻子,半為同情,把一個殺人犯的女兒妙子接了回家居住,內向的妙子受市子夫婦疼愛,在他們家裡過得非常優悠。榮搬進來以後馬上掀起陣陣波濤,家裡家外的人都備受牽連。榮天真、熱情,但飄忽不定隨心而行,有一股強烈的佔有慾,嬌橫氣燄逼得馴良的妙子惡夢連連,終於離家出走;純真乖巧的一面卻又讓市子疼惜不已,雖然也會為她的任性感到厭煩,還是被她吸引;放任飄忽時而純情時而佻皮又帶點多心的女孩子最讓男人招架不住,你們會否認嗎?於是最初不主張市子收留榮的佐山未能倖免,忽然冷淡原來正正因為覺得榮「很可愛」,當榮為佐山的冷漠焦急發難,他便再也按捺不住,主動擁抱著榮。榮迷迷糊糊覺得自己喜歡了佐山,其中大概夾雜嫉妒,艷羨和 attention seeking ──她並不是想取代市子,介入佐山、市子之間,本來就跟她對市子的傾慕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家庭以外的人呢?一直追求榮的少年雖然從來未獲垂青,也被榮的忽冷忽熱撩撥得心猿意馬。跟佐山的事被市子知道了以後,榮非常難過,主動離開了市子家,不久搭上市子的舊情人清野。小說以市子懷孕、妙子歸來佐山家作結。一家人相約吃飯慶祝的那夜,榮遲遲才現身,迷惘地訴說清野是個邋遢的人,隨即告別市子,喃喃說要到京都去尋找父親……正如舒琪形容《祖與占》裡的嘉芙蓮,榮也從來不曾存心玩弄其他人,她一切的行動,都是出於沒有考慮沒有陰謀的直率。這種率性當然過火了,失父的陰影令她不斷希望從別人身上得到關愛,而且特別喜歡靠近年長的男人,她無法駕馭自己的感情,只有不停放任,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外人大可輕易把她看成翻天覆地的壞女孩、 femme fatale ,川端卻看得透徹,從榮的角度出發,寫出一種「身為女人」的苦惱與悲哀。除了榮,小說也描寫了妙子、市子以至榮的母親因為不同個性而面對的不同困境。榮與市子之間的同性戀感情寫得隱約微妙──川端當然不怕露骨,不信看看《睡美人》,他是喜好而且擅於捕捉若隱若現飄忽不定的感覺。愛情的感覺本來就有點虛幻,輕飄飄像酒醉後的 delirium ,死死實實有甚麼好看?《千鶴》的繼母與兒子,《山之音》的翁媳,《美麗與悲哀》(我最喜歡的川端小說)的同性師徒,全都寫得虛無飄渺,但一點不刻意掩掩漾漾,只是根本就如踏雲端不沾人間煙火。川端喜歡描寫抽像難言的感覺,同樣著迷於扭曲情感的谷崎潤一郎,則側重肉體與官能感受。榮最初那種抑壓的快感,川端刻劃得曲折而輕靈:「明知道自己隨時都可以到伯母那裡去,心中非常渴望,卻又拼命忍耐著,我覺得這樣壓抑自己很舒服。如果我一直這樣下去的話,就見不到伯母了,心裡因為這麼想而感到極端的悲傷,那麼我就更會認為伯母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換了三島由紀夫,大概歇斯底里得多。愛以外的關係同樣精采,榮與妙子的互相嫉妒,跟中國章回小說裡的勾心鬥角大異其趣──在萬事不會明說的日本人國度裡,一切來得更加含蓄和不動聲色,也更陰沉。市子對榮由縱容溺愛發展到猜忌提防、佐山因為心裡有了另一個女人,反而對妻子更為重視、榮同時喜歡佐山和市子,但又不喜歡看到兩人一起……等等矛盾心情,都寫得非常細緻。川端張開了一個複雜的網絡,每個角色與其他人的關係都脆弱、微妙、易變,敘事也穿插藏閃,以為已告一段落的片段,讀到後來才驚覺還有餘波。跟日本朋友談起,才知道小說曾被搬上銀幕,卡士非常吸引:原節子、森雅之飾演市子、佐山夫婦,久我美子和香川京子分別飾演榮和妙子。典雅莊重的原節子演市子是黃金之選,在原著裡榮曾經親吻市子,就算電影沒有照搬,同性戀意味總有保留罷,她演起來會怎樣呢?森雅之做把持不住的丈夫也是絕配。可惜並不特別欣賞久我美子和香川京子,特別難想像前者有那股純情夾雜妖嬈的氣質。那一輩的女優有誰可以勝任榮,我不大熟悉……或許八千草薰(與久我美子同齡,上年紀後演過《美麗與悲哀》的音子)會好一點?http://bakubakubaku.blogspot.com/2007/06/blog-post_28.html

真实的爱情总是伤人的

这本书是川端康城最不梦幻的一个爱情故事了吧。生为女人,总是希望无悔的付出得到回报的。<做小三也不容易啊>

……黎明前的咖啡味道如何?

“少女失身”在日本战后文学里似乎作为一个恒定的意象,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个两千年来一成不变的国家在短暂的时间内忽然打开了自己,并在战争之后委身于他人。野坂昭如的《处女布鲁斯》里有一段歌词“疼痛刺刺 血液汩汩 /深闺小姐人不眠 /用传教士嗜好的铁炮 /华丽丽地撕裂梦境/憧憬的那杯黎明前咖啡 /初次饮下的味道如何/你也是处女 我也是处女/处女布鲁斯 ”,以少女失身来隐喻日本战败。而时代略早于康成的泉镜花,在《高野圣》中描绘的异界景色也被西方文学评论家理解为“日本的现代化完成得太过迅速,以至于敏感的作家们受不了”。和镜花一样,川端康成在日本战争的三十年里也选择了隐居、不同当时盛行的军国主义情绪相合,只是埋头写自己的少女小说。他早期作品里已然显露出的孤寂清丽的调子,在晚年作品中更呈现为绮丽疯狂之态,用康成自己的话来说,也许是“在魔界里”。战后经济发展的日本,在康成眼中也无异于一个魔界。这里并非想顺着话头,谈一谈康成晚年吞煤气自杀以及早于他“为国捐躯”的三岛的八卦——无疑这两件事同日本战败后的社会有着隐秘的关联——而是想谈一谈《生为女人》这部细腻优美女性主义的、看似格局不大的小说里和时代关联的部分。日本无疑是女性意识国家,一向有女性崇拜情结,以美丽女性的悲剧隐喻国家时代的悲剧也是文学传统,日本战败后,无数被强迫参军的男性或死在他乡或在战争中受伤、不能再工作,而被留下来的女人们则要在贫穷和屈辱中生存下去,女性的命运就是国家的命运,也是事实(“赞美女性美的国家必得繁荣”)。小说中虽然处处是女人们吃醋、夜游、吃饭、谈恋爱的段落,也处处能见着战争的影子。佐川夫妇整日出门,要么参加同学会(自战争以后第一次见面的同学们,就连昔日的情敌也死掉了),要么是为战后的囚犯辩护的工作,佐川先生本人也参与了战后废止死刑的日本现代化运动。市子昔日的恋人清野在战争时同她离别、出海,原以为再也见不到他了。阿荣的父亲则是顺应时代的转型而变成富贾。所有“平凡而善良”的小人物只因身处时代巨变的漩涡中,他们的一言一行、欢喜与哀愁、丧失与获得中,皆瞥见昭和的精神与哀愁。两名少女寄宿在佐川夫妇家中,阿荣看什么都新鲜、莽撞大胆、谁都勾搭都亲昵都爱,妙子是杀人犯的女儿、对世界怀着恐惧、避不见人。两名少女最后都离开了这个家,用小鸟换了吃饭的碗和妆镜台、在监狱里找到了工作的是妙子,在雨夜不辞而别去寻找自己父亲的是阿荣。这两名少女,和放弃了自己过去的兴趣、只想守着丈夫、做一个平凡而善良的人妻市之合在一起,构成了女性的意象,“三位一体”,假如用荣格的“四位一体”理论,在这个意象里增加一个性别相反的暗面,那人恐怕是自称自己“内部已经腐坏”的清野。阿荣和妙子是光与影,阿荣是睁着眼睛啾啾叫的胆大纯洁的雏鸟,妙子则是承受着世界恶意、被排除在人类之外的可怜少女。两位少女都可以说没有母亲,市子是她们精神上的母亲;阿荣没有父亲、妙子深受父亲的影响,她的父亲是杀人犯,这份罪孽也传到了妙子身上。因而阿荣对男人的爱没有个定性,她在所有围绕着市子身边的男子身上寻找她父亲的影子,永远也找不到,最后的命运是消失;妙子则同市子的男人们毫无交集,自然地委身于她的第一个男人,也不管那人人品如何,只要是个男人,便顺利地从弱不禁风的少女转变为了怎样都能活下去的坚强女人。生为女人正是如此,作为少女的部分脆弱、纯真,总有消失的一天而成为永恒,作为女人的部分则像植物的根一样扎入潮湿的泥土里深不见底,为使自己活下去而在肮脏里吸收养分。这样的一种矛盾,集中体现在了市子的身上。她有时候是阿荣,有时候是妙子;她年轻时就像阿荣一样大胆莽撞,散发着无以伦比的魅力,可也将自己完全交付给一个男人,也放弃了自我选择了普通的家庭生活。这正是阿荣觉得市子“污秽”的原因:律师佐山是一个道德家,而市子初恋的男人清野毫无顾忌地勾引女人,市子同佐山是夫妻,心却始终放在清野那里,阿荣心中市子的污秽是被清野玷污的。至于这一点,甚至阿荣自己也没有觉察,直到她同清野交往。阿荣深爱着市子,围着市子团团转,市子尽管自相矛盾,却也被阿荣的纯洁所吸引。先爱上佐山、又同清野交往的阿荣,终于通过市子的男人们而认识了完整的市子,偶像崇拜破碎之后便是离她而去。因为对市子的憧憬,她像飞蛾扑火一样浅浅地走了一遍市子的路,而对“理想女性”的憧憬又使得她独立于任何的男人。妙子的人生则是另一种可能性,妙子离家出走去和男人同居——市子当年也没有这样做。市子当年若也像妙子一样同清野私奔,便会落得妙子的结局。最后失身的是妙子,而保存少女之身的是阿荣(尽管这一点存疑,我们也不知道清野最后对阿荣做了什么)。离开了这个安稳和谐的家庭之后,活下去的是作为女人的妙子,消失的则是作为少女的阿荣,将自己的少女性击碎、重塑了自己的妙子,生活的寄托从养育鸟笼里的小鸟变成了看护监狱里的孩子,而阿荣“找到那个什么”的路还在继续。孤儿的康成从幼时至老死也没有得到家庭的亲爱,这份伴随一生的孤寂与失落感,寄托在了阿荣的身上;同时,作为一个经历了战争时代的作家,眼睁睁地看着时代变迁,不得不隐居避世以保存精神的完整性,同妙子房间中鸟笼里的小鸟,何尝没有相似之处呢?——太宰治在《斜阳》中痛诉:现在的世间已经是不向人卑躬屈膝就活不下去了,《斜阳》的主人公选择了为虚幻的爱或革命自我毁灭,与他们身境心境相同的妙子却卖掉了心爱的小鸟,换来了饭碗和梳妆台。战后的作家们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了,在这个时代如果不做这样那样的事情就无法生存,而这些作家们自身的归宿,也同他们笔下的人物相似。被ISIS杀头、自称“川岛芳子转世”的汤川遥菜曾表示“人生失意时就想做个女人,像女人一样随波逐流”,这个想法并不新鲜。然而并非身为女人才随波逐流。人都随波逐流,男人也一样,在必将到来的巨大事实面前什么也做不到,男人只是被给予了“自己掌控自己命运”的使命与错觉。男人被要求成为国家机器的棋子,女人则连男人的伤感与精神源泉一并背负起来。 “女性的纯洁”这个命题就是在这样的语境下出现的。小说里有一段阿荣与佐山争辩“女性的纯洁”的对话。佐山说女人之所以保持纯洁,只是因为男人要求她们这么做,阿荣则反驳说是女人自己要求自己保持纯洁,她们的纯洁就是对自己的心坦诚。这段争论,有趣地体现了男人眼中女性与女人眼中的女性的差异所在。我没有读过西蒙娜•波伏娃的《第二性》,但始终有个错觉或者说偏见,波伏娃所讨论的“女性性”(“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变成的”“‘女性十足的女人……把男人拉入陷阱,用自己在他身上激起的欲望来捆住他”)始终是男性视角下的女性,一种社会语境下的权力关系,而“女性”的本身却还在别处,被视而不见了。我们现在的社会要求女人“像个男人一样”独立,称之为解放女性,到底只是让女人和男人一样,参与到国家机器的运转中来。很没意思。不感兴趣。我想说的是,女性的本质也许只是其命运本身。在女性之中,也许并没有西方语境下的那个“自我”,她们并不把自己投射到他人身上,只是像一面镜子、或者一个通道一样,作为男性的对立面而存在,因为男性虚构的“自我”,女性的“无我”也就被人们看见了。没有男人的那个虚幻的“我”,也就没有女性的“无我”……而从对立的角度、也就是在我之中观察着的那个“我”来看,男性却才是没有自我的:对那个自杀的女人,市子能够共情、感到悲哀,并敏感地觉察出她的丈夫嘴上哀悼其实无动于衷;阿荣能够理解市子的嫉妒,却觉得男人就像石头一样完全不可理解;妙子激烈地委身于她的第一个男人,时时察觉到自己和杀人犯的父亲是共命运的——她们通过唤起感情来确认自身的存在,呼应着这份感情来行动,而感情却又是飘忽不定的,因此女人的行为也变来变去每个定性……在权力关系之中,女人因能够共情而跳脱权力的枷锁,男人却像石头一样没半点悟性。波伏娃说女性通过主动成为猎物来掌控男人,在男人存在的“现实世界”里就是如此。因而,至始至终在向男人索取关爱,却没有同男人结合的少女阿荣,在繁华和平的家宴上淋着雨离开东京身影,就是日本童话里那只因为被人看见了不能看见的东西,而“啾啾”地哀叫着离开的黄莺。没有人受到惩罚,黄莺离开的家,稻田里硕果累累。身负着维护社会和谐使命的中产阶级佐山夫妇,因阿荣的到来收获了孩子;在东京长大,听从父母劝告嫁给不爱的男人、在大阪那老旧的空气里衰老的阿荣母亲音子,因阿荣的离家出走卖掉房子来到东京,也过上了新生活,甚至和阿荣互相看不惯的妙子,也因为阿荣的缘故抛弃了自己原本的负担变得柔韧坚强。留下来的人皆大欢喜,唯有阿荣一个人消失——尽管妙子的茧变,未尝不是“少女失身”的悲哀。两个少女以各自的方式牺牲,换来的是大人们的世界、现实世界的幸福。女性要成为权力游戏的掌控者,必得牺牲掉作为女性的纯洁,在浓雾里留下自己的羽衣,换上一身人间的衣服留在男人身边。这是佐山与阿荣的“纯洁”之辩,也是人走入浊流之中的心情,或许也是经历了日本时代变迁,不情不愿走入了现代的作家们的哀伤。这本《生为女人》创作于1956年,正是日本“团块世代”出生、战后重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小说里也处处描绘出了当时东京经济繁荣的风貌,和现在的中国仿佛也极为相似。日本战后的经济高速发展在1989年走到了头,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精神危机,不能说和60、70年代两次学生运动毫无关系。川端康成自杀于1972年4月,正好是是全共斗宣告失败、“浅间山庄事件”发生后的两个月,其间共时性,在今天看来无限唏嘘,或许在往后不多久的时间里重看,还要更添许多唏嘘。2016年6月13日

川端康成的女性主义意识

川端康成以一个男性叙事者的角度,以男性本位思想对女性主义进行表现,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情节的设计两方面,天才般地表现出他的女性主义意识。他的这个作品,非常值得一读。

川端康成.生为女人

《雪国》、《古都》、《千纸鹤》之后,我又看完了小说《生为女人》。《生为女人》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于1956年左右发表的长篇小说(新潮社出版单行本,中国于1998年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小说于1958年由川岛雄三导演,田中澄江改编,拍成了电影,森雅之等主演。相对《雪国》、《古都》、《伊豆的舞女》等小说,这部长篇小说在中国国内被评论者提及的机会不多,偶有几篇涉及到这篇小说的评论,没有实质性新颖,也较少突破原来几位专家系统性的评论。川端康成是一位从小缺少母爱的作家,对女人的渴望和热爱是他一生的亮点,内心复杂的性格构成了他对日本女性特别关注,与其说他关注日本女性,不如说他关注的是自己内心的女性成分。人是复杂体、多面体,每个人心中都有男女成分,男性偏男,女性偏女,但是有少数人,他们具备两性心理。具备两性心理的人对另一性的人就更为了解,写的作品就更具备魅力,川端康成也许就是具备无限多女性成分的内心世界异常丰富的作家。长篇小说《生为女人》和川端康成所有描写女性的作品一样,以女性为作品的表面主题,写的是音子、阿荣母女,佐山(卓次)、市子夫妇,妙子父女,村松、光一父子,以及以情人角色出现的阿荣、佐山、清野、光一、有田甚至还有市子,另外以次角色出现的志麻、三浦、爱子、千代子等,写他们的日常生活、写他们简单的工作,写他们内心世界。三浦家业没落,阿荣叛逆出逃大阪投奔东京,妙子父亲贩毒情杀入狱,佐山夫妇多年无子收留无依无靠的妙子,律师佐山推动废除死刑运动,对这个利于人性的废除死刑运动,作者本来可以大书特书,但是被川端几笔轻轻带过,着墨不多,确实有些遗憾。小说主要刻画两位暂住市子家的少女:妙子和阿荣。人物鲜活生动。她们是两位性格截然相反的少女,如果两人合为一个女性,阿荣就是外表的女性,妙子就是内心的女性。她们没有人生远大抱负,但有着人类共同的悲愁、无奈和茫然。小说以情为纽带,描写阿荣与佐山、市子……,妙子与有田,清野与市子,市子与光一的情感关系,折射人类活在世上的孤独。胆小的妙子因爱私奔,活泼的阿荣因爱生恨。小说对阿荣这个人物的塑造更为形象,阿荣的爱看似反常,一系列的描写都围绕阿荣的情感展开,这反常的实质是因深爱而自然产生的外在行为。因为爱上一个人,你就会产生醋意而妒忌,会大胆会歉疚会绝望会逃避会让人不可思议。阿荣投奔佐山夫妇,由向往市子到暗恋市子,市子却担心她爱上自己老公而处处为难她,阿荣由于担心伦理,内心顾忌,由于压抑,无法自然释放爱情产生的巨大能量,内心苦苦挣扎,与妙子为敌,与光一游戏,与清野约会来缓解内心的烦躁和不安,通过这些渠道释放因爱聚集的激情,但是还是无法消除她因爱产生的痛苦。小说第十三章“男人的外表”里,特别描写了阿荣在感情上走投无路,酩酊大醉,回家烂醉如泥,真情流露,情景交融中实现了与市子激情的香吻,让她死而无憾,这是小说的轴心,离开这个轴心,本小说就毫无意义。“我感到十分孤独和悔恨,只想扑到您的怀里大哭一场”。扑到谁怀里都是次要,只有扑到情人怀里,人才会安宁。阿荣与谁接吻都是为了释放因爱产生的寂寞,只有与市子接吻才是她爱的归宿,吻后阿荣说:“我讨厌所有的男人!”“真不知道男人的外表下面藏的是什么东西。”阿荣活在被父亲抛弃的家庭,模糊两性的角色是很正常的。阿荣那噩梦般的接吻,让市子如梦初醒,心情由此复杂。小说末尾,多年未怀孕的市子怀孕了,喜庆之时,阿荣来临,她要告别的不是母亲、佐山、光一,而是市子,“我是来向您告别的。我想看您一眼就走。”也是市子,“急忙蹬上木屐追出了大门,结果非但没有追上阿荣,自己反倒挨了雨淋”这是小说最后的动情之处。回味小说,市子就像日本的化身,而市子孕育的新生命就像战后的新日本,《生为女人》是否有如《重逢》一样有类似的象征?在川端康成小说里,《生为女人》的格调是最为明朗的,也是他所有小说中比较长的一部小说,绝望和死亡几乎没有触及,难道真的吗?川端小说,对爱情的描写有自己独到之处,《伊豆的舞女》中的“我”在船舱里回味时泪流满面;《雪国》里的驹子多少次为见上朝思暮想的岛村在雨中在雪夜穿着木屐艰难地踩着山坡里的羊肠小道终于爬到半山中的饭店,打开门见到岛村就说:终于见到你了,我走了;《古都》中的苗子为了给姐姐千重子铺一次床、暖一次被窝,紧紧搂着千重子,放弃自己的爱,在细雪霏霏的清晨头也不回消失在爱的远方;阿荣在佐山夫妇喜庆的关键时刻,见一面市子,再次出走,这次出走,理由是去她曾经逃避的大阪,这个伪装的理由,才是真正让读者担心的。按照川端康成小说的特点,结尾这样完美的小说几乎没有,这部长篇小说创作时间在他50多岁这个年龄段,可以肯定说,小说的圆满不是他的特点,阿荣的道别也许是伏笔,我们知道,小说里,父亲特地赶来看她,等她三天,她都没有感觉,没有见面,可见阿荣找借口看爸爸也是伏笔,我看小说看到结尾的时候,心里总是担心阿荣要消失,担心她与这个世界了断,其实“市子急忙蹬上木屐追出了大门,结果非但没有追上阿荣,自己反倒挨了雨淋。”也是伏笔。看小说可以让读者感觉到,阿荣的内心还是备受煎熬、折磨的,绝望的,这种情感的逃避是真爱所延续的,这点真像《霍乱时期的爱情》的男主人公阿里萨,“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阿里萨与费尔米纳的爱情经历漫长的半个多世纪,在这半个多世纪中(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阿里萨为了排遣真爱的煎熬与622多位女性发生肉体关系也是为了释放爱聚集的能量,当他真地等到费尔米纳的爱情时候,他们的爱情照样是忠贞的、高尚的、永恒的、惊天动地的。这种爱是纯精神的、是无私的、是利他主义的、是发自心底的、是人类所渴望的。川端康成小说的情节不复杂,《生为女人》也一样。情节不复杂,矛盾不激化,安逸善良相敬如宾的市子,夫离女逃的音子,无家可归的妙子,叛逆激情的阿荣,但是透过这些人物表象,我们可以体验到川端不厌其烦描写的是日本女性的耐性、静美以及寻找真情实爱的扑朔迷离的难度。小说通过表达女性的耐性来呈现日本人的坚韧,日本民族的顽强,通过表达精美来呈现日本艺术的魅力,通过情爱之难来呈现人生追求物质还是精神。爱不是雪峰,通过努力就可以征服,爱不是彼岸通过游泳就可以到达,爱更不是时间,通过等待就可以得到,爱是一种磨难是消失是寂寞和失落,是怨恨甚至是死亡的良药。每个人都在寻找爱,只是大部分人不知道方法,每个人都在渴望爱,只是大部分人不知道爱是什么,爱可遇不可求,爱更易逝,真爱才会让人体验到存在的意义,才会让人生丰富多彩。阿荣、市子在寻找,小说里,其实佐山、清野也在寻找,光一、妙子在寻找,志麻难道不寻找吗?因此,归根到底是川端康成在寻找,最后是我们读者在寻找,我们人类在寻找。永世长存的东西不一定是爱情,但是爱情一定是永世最美好的。《生为女人》这部小说与川端康成系列小说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川端康成大部分小说里,有相当篇幅的自然描写,日本敬自然为神,自然是心灵的一部分,川端康成小说把它发挥极致。自然之类的描写属于日本美学范畴,物我相忘,情景相融,人是自然流动的美,自然是人主观感觉,在川端康成笔下,随手可摸,随处可见的地方都是美的,他通过笔下的美压服内心的孤独。你读他的小说,经常怀疑是不是在读他的散文,这是他大部分小说的特点,别人已经说很多,我就不重复了。但是《生为女人》这部小说,自然的描写可以说非常少,大段的描写就更少了。《山音》、《彩虹几度》、《雪国》、《古都》等等小说中自然场景没有在《生为女人》中出现。原因是不是川端康成在这个年龄段的写作已经融化自然为自己的句子了?瞥一眼自然就可见笔下山川?《生为女人》里少有的自然景色描写,这是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另一个特点是,本小说理性叙述增多,作者经常走出小说说事说理,一改他在别的许多小说里隐藏自己的习惯,这也是很值得注意的细节。除了《东京人》之外,《生为女人》是川端康成最长的小说,它虽然没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关注度那么高,但是细读这部小说,我们会发现这部小说是与川端康成一贯写作风格有许多差别的,共同的特点我就不多说了,喜欢他的人应该很了解。日本是我们的邻国,风俗、生活习惯、山川草木、四季变化与我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他小说里大部分植物,在我的家乡也有,让我倍感亲切,读他的小说更容易让我产生愉快的联想,小说经常带我回到童年、带我回到美丽的家乡。你如果是川端迷,《生为女人》不可不读,你如果是川端研究者,忽略《生为女人》,那么一定是你研究的最大遗憾。2011年10月13日


 生为女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