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出版社:陕西师大
出版日期:2010-6
ISBN:9787561350010
作者:亚伯位罕·哈罗德·马斯洛
页数:310页

章节摘录

  作为个体化整体性的人 有一个问题在这里必须要声明一下,我们所提到的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是一个一体化有组织的社会最小单元。心理学家常常非常虔诚地同意这 个理论上的声明,然后又平静地开始在实际的实验中忽视它。只有理解了 它是实验上和理论上的现实,合理的实验和动机理论才会成为可能。 在动机理论中,包含许多具体的要点。例如,受到影响的是个人的整 体而非局部。在有效的理论中,不存在诸如肚子、嘴或生殖器的需要,而 只有这个人的需要,是约翰·史密斯需要吃东西而不是他的肚子需要吃东 西,并且,感到满足的是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他的一部分,食物平息了约 翰·史密斯的饥饿感而不是他的肚子的饥饿感。 如果实验者们把约翰·史密斯的饥饿感看成是他的消化系统的功能, 那么他们就忽略了当一个人感到饥饿时,他不仅在肠胃功能方面有所变化 ,而且在他所具有的大部分功能方面都有所变化。他的感觉改变了(他会比 其他时候更容易发现食物);他的记忆改变了(他会比其他时候更容易回忆 起一顿美餐),他的情绪改变了(他比其他时候更紧张、激动),他思想活动 的内容改变了(他更倾向于考虑获得食物,而不是解一道代数题),这些内 容可以扩大到生理和精神方面的其他的感官能力和功能。换句话说,当约 翰·史密斯饥饿时,他被饥饿所主宰,他是一个不同于其他时候的人。 不管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际上看,把饥饿当作所有其他动机状态 的典型都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通过严密的科学逻辑分析可知,追求饥饿 驱动是特殊的而不是一般的。以格式塔派和哥尔德斯坦派的心理学家的方 式来看,他比其他动机更孤立;其他动机比它更常见。最后,他与其他动 机的不同还在于他有一个已知的躯体基础,这对于动机状态来说是少有的 。 那么更直接、更常见的动机有哪些呢?通过对日常生活过程的反省, 我们能够很容易地发现它们。意识以外的往往是对衣服、汽车、友谊、交 际、赞扬、名誉以及类似事物的欲望。习惯上,这些欲望被称为次级的或 文化的驱力,并且被视为与那些真正“值得重视的”或原始的驱力(即生理 需要)各属不同等级,实际上,就我们本身而言,它们更重要,也更常见。 因此,用它们其中之一而不是饥饿冲动来做典型才恰当。 通常的设想往往是:所有驱力都会效仿生理驱力。但在这里可以公正 地断言,这点永远不会成为事实,绝大多数驱力不是孤立的,不能把它们 部位化,也不能将其视作当时机体内发生的唯一事情。典型的驱力、需要 或欲望不会并且可能永远不会与一个具体的、孤立的、部位化的躯体基础 有关系。典型的欲望显而易见的是整个人的需要,选择这类的冲动作为研 究的范例会更好一些。比如,选择对金钱的欲望,或者选择更基本的欲望 ,而不是选择单纯的饥饿驱力,或更具体的局部目标。 从我们掌握的全部证据来看,也许可以说,不管我们对于饥饿冲动有 多么深的知识,都不能帮助我们全面理解爱的需要。的确,一个更强有力 的断言有可能成立,即透彻研究饥饿冲动与全面了解爱的需要相比,我们 能够通过后者更多地解释普遍的人类动机(包括饥饿驱力本身)。 这一点使我们联想起格式塔心理学家经常对单一性这个概念进行的批 判性分析。其实,比爱的驱力似乎要简单的饥饿驱力并不那么简单。通过 选择相对独立于机体整体的孤立的事例活动,既可以获得单一性的显现, 也可以轻而易举地证明一个重要的活动几乎与个人身上所有其他重要的方 面都有动力关系。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意义上根本不普遍的活动呢?难道只是因 为用通常的(但不一定是正确的1分离、还原的实验技术更容易对付它,或 者它对于其他活动具有独立性,我们就选出这种活动并加以特别注意吗? 假如我们面临这样的选择,一方面,解决实验上简单然而价值甚微或意义 不大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实验上极为困难但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 理所当然会选择后者。 综上所述,在研究人的动机需要,应选择一般的而非特殊的动机实例 。对人而言,前者能更加明显地反映整个的需要。 也就是说,我们面临一个与心理病理学中的症状的作用十分相似的状 况,这些症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们本身,而在于它们最终意味着什么, 或者说,在于它们最终的目标或结果是什么,在于它们要干什么或者它们 的作用可能是什么。 正确对待人的生存欲望 认真分析我们平时生活中的种种欲望,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有一个共 同的特点,即它们通常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例如,我们需要 钱,目的是买一辆汽车,原因是邻居有汽车,而我们又不愿意觉得低人一 等,所以我们也需要一辆,这样我们就可以维护自尊心并且得到别人的爱 和尊重。当分析一个有意识的欲望时,我们往往发现可以究其根源,即追 溯该人的其他更基本的目的。 也就是说,我们面临一个与心理病理学中的症状的作用十分相似的状 况,这些症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们本身,而在于它们最终意味着什么, 或者说,在于它们最终的目标或结果是什么,在于它们要干什么或者它们 的作用可能是什么。研究症状本身价值并不大,但是研究症状的动力意义 却是重要的,因为这样做成果卓越。例如,它使心理治疗成为可能。谈到 一天中数十次地在我们的意识中闪过的特定的欲望,比它们本身重要的是 它们所代表的东西,它们所导致的后果,以及我们通过更深入地分析了解 到它们的最终意义。 如果再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特点,即欲望总是最终导向一 些我们不能再追究的目标或者需要,导致一些需要的满足。这些需要的满 足似乎本身就是目的,不必再进一步证明或者辩护。 P2-4

前言

  马斯洛说:“我们时代的根本疾患是价值的沦丧……这种危险状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严重。”  他认为,生活的富足和社会的繁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教育的普及,民主政治的形成和真诚美好的愿望,都没有给广大人民带来真正的和平、友谊、宁静和幸福,这主要是因为物质财富的追求越来越成为社会主流,而对精神价值的渴望却一直未能获得满足。人们普遍认为:这个社会值得信仰和为之终身奉献的东西太少了,人人都为物质财富的目标而奋斗,一旦得到了,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这种追求的虚幻性,进而陷入了精神崩溃的绝望。马斯洛指出许多“成功人士”患有“成功精神症”,惊呼在我们的时代,“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真正濒临灾难的阶段了”。  马斯洛在探讨人性能够达到多高境界的新问题时,他深深意识到,传统科学否认人的价值的极其危险性和全部科学非道德技术化的严重后果。他发现传统科学具有太多的怀疑论,太冷酷、非人性。他认为传统科学一直宣称它只关注事实的认识,而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或一种伦理或一种价值体系,它不能帮助人们在善恶之间作出选择”。当涉及人性对事实的认识时,科学常常表现出一种对潜能、对理想可能性的盲目性。马斯洛要求科学不能排斥价值,要从人性事实的研究中给人们提供生命的意义和理想。  马斯洛认为一般科学模式都是承启于事物、物体、动物以及局部过程的非人格科学,因此我们认识和理解整体与单个的人物和文化时,它是有限的、不充足的。非人格模式的科学不能解决个人、单个和整体的问题。他认为科学是一种人的事业。作为一种社会事业,它应具有目标、目的、伦理、道德、意图等因素,认为科学本身就是一部伦理学法规,一种价值系统。主张将价值如事实般得到科学的研究,将价值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研究,将价值研究转向人性内部,使价值研究深深植根于人性现实的土壤。  马斯洛认为传统科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一般地解决个人的问题,以及价值、个性、意识、美、超越和伦理的问题。从原则上讲,科学应产生出各种规范的心理学,诸如心理治疗心理学、个人发展心理学、乌托邦社会心理学,以及宗教、工作、娱乐、闲暇、美学、经济学、政治学等方面的心理学。这种科学是采取心理分析,使其潜力充分发挥。马斯洛的真正意图是在扩展科学研究的范围,主要是将科学与价值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研究。  马斯洛致力于有关人性的科学事实的搜集,试图使价值论的研究立足于科学的基础之上进而成为“价值科学”,以使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根本有别于古典的人道主义。  马斯洛科学与价值的理论大多以笔记、谈话、试验、演讲等方式阐述的,整个思想显得比较分散,时间跨度较大,缺少集中归纳总结,而且引用了很多比较晦涩的内容,致使我们一般读者难以全面掌握他的深刻思想,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内容概要

马斯洛(1908—1970)

现当代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美国心理学家。他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智商高达194的天才。1934年马斯洛获得威斯康辛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51年被聘为布兰代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斯洛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并担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马斯洛在其心理学理论中指出:“人在满足了生存、安全的需求之后,就渴望被尊重,希望人格与自身价值被承认。”《纽约时报》评论说:“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还有人这样评价他:“正是由于马斯洛的存在,做人才被看成是一件有希望的好事情。在这个纷乱动荡的世界里,他看到了光明与前途,他把这一切与我们一起分享。”

如果说弗洛伊德精神学派为我们展示了人类本能乃至病态的一面,华生行为主义学派展示了物理、化学的一面,那么马斯洛人本主义学派则展示了人类健康、积极与主动的一面。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与“追求卓越”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当下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从而,马斯洛心理学又被称为“第三思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探索生命的需要
作为个体化整体性的人
正确对待人的生存欲望
同原动力塑造不同欲望
作为渠道的生命意欲行为
人总是在希望着什么
生存需要安排表的荒谬之处
人类动机生活分类的基础
动机需要的核心问题
影响有机体动机的因素
人生存所需的特殊能力
如何理解超动机的表现性行为
关注动机达到目的的可能性
现实对本我冲动的影响
发展人性向上的基本需要
人只有靠面包活着吗
创建有序生命需要的秘诀
必须服从的生存需要规律
增强自信的生存需要途径
塑造独特个人的方法
生存基本需要满足的先决条件
导致生命“智力营养缺乏症”的因素
较高级的审美生存需要
生存基本需要的特点
生存需要的文化特性
行为的多种动机
促进需要的充分潜力
达到生命目的的生存手段
人的平衡挫折与病理状态
满足是需要产生的附带现象
生存方式和基本需要的满足
需要的满足和性格的形成
需要满足和生命健康
生命心理治疗的动力因素
决定需要的挫折因素
满足需要引起的病态人格
基本需要的满足现象
生存长期缺失基本满足的特征
成长需要与基本需要的差异
需要的爱和非需要的爱
对生命本能理论的重新考察
生命存在本能的基本需要
判断需要类似本能的标准
认同有机体自身的价值等级
如何完善自身的人性
战胜致病挫折的途径
客观解决威胁生存的冲突
生存威胁的本质特征
威胁对自我实现的妨碍
个人生命成长的一种失败
脱离医学模式的生命激进运动
人怎样向丰满人性成长
抵制神经症的“特效药”
防御逃避畏惧的方式
破坏性不是生命的本能决定
如何把握正确的生活原则
自我创造的人生价值
活着是否值得
真正的工作是值得崇拜的
第二章 创造人性的境界
人最终能变成什么样子
人生要有热忱追求的事业
倾听生命内在冲动的呼唤
从永恒的方向理解人的追求
破除自我认识的防御机制
自我实现者的生活哲学
超越自私的协同生存准则
自我实现者的创造之源
积极培养整合的创造力
创造性人物的重要性
培养随机应变创造力的方法
预防工作中紧张的缓解机制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艺术
解除爱情关系中的防卫性
培养爱与被爱的能力
爱情意味着分享责任与需要
培养对他人个性的接受能力
爱情的终极体验是什么
生命的分离与人的个性建立
健康的人更具人生趣味
优美心灵管理的“异途”
第三章 实现自我的价值
启发人生的超然理念
更加有效地洞察现实的能力
改变接受自然产物的能力
自我实现者的道德准则
以问题为中心的突破口
超然独立生活的行为准则
人生自我实现依靠的手段
欣赏存在价值的时时常新
神秘的美好幸福体验
人类社会感情的风范
自我实现者的人际关系
培养民主性格的方式
如何把握现实生活的善与恶
自我实现型幽默的教育形式
自我实现型创造力的形式
在缺陷的文化中做一个健康人
自我实现者的缺陷
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动力
自我实现者整合二歧的原则
第四章 体验人生的幸福
避免存在认知危险的策略
永远快乐生活的秘密
联系沉思与活动的途径
探索高峰体验的形式
人性能达的最高高度
自我实现者的性格特征
客观生存的有效性问题
高峰体验时的同一性问题
还生存个体以本来面目

编辑推荐

  “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的一座里程碑。”  哲学家尼采:“成为你自己!马斯洛在自己漫长的生命历程不,不仅将毕生精力致力于此,更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证明了这一思想,成功地树立了一个具有开创性的形象。”  人的本性是中性的、向善的。为什么社会上只有少数人能够自我实现呢?怎样才能成为有创造力的人。  一个作曲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始终都难安静。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  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这是一些心醉神迷的时刻。你只能像刘易斯所说的那样“喜出望外”。但你能设置条件,使高峰体验更有可能出现。  自主所表达的含义是自我决定,自我管理,做一名积极、负责、自我训练的、有主见的行动者,而不是完全受别人操纵的一个兵卒,做一位强者而不是弱着。  在高峰体验中,我们作为世界万物的代理人,察觉整个世界 它的遗产。只有那时,我们才能察觉世界万物的价值,而不是我们自己的价值。这些价值我们称之为存在价值。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  尊重的需要——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作者简介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内容简介:他认为,生活的富足和社会的繁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教育的普及,民主政治的形成和真诚美好的愿望,都没有给广大人民带来真正的和平、友谊、宁静和幸福,这主要是因为物质财富的追求越来越成为社会主流,而对精神价值的渴望却一直未能获得满足。人们普遍认为:这个社会值得信仰和为之终身奉献的东西太少了,人人都为物质财富的目标而奋斗,一旦得到了,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这种追求的虚幻性,进而陷入了精神崩溃的绝望。马斯洛指出许多“成功人士”患有“成功精神症”,惊呼在我们的时代,“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真正濒临灾难的阶段了”。

图书封面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看了不少买过的人的评价,京东的,当当的,豆瓣的,不少人说不是原书著作,是编译。于是找出原来林方译的版本,大不相同,。单单目录都被译者自定义变改了许多。还发现这目录也太过工整了吧,从外引进的书还没发现过有编排这么工整的目录,只有中国人会这么中国字才会这么完美吧?看来可能真的。如果是真的,我就不明白了。译者是好心太想帮助他人理解著作理论呢?还是他自信能够更好编排马斯洛原著?如果非常自信何不自己重新写一本?不少翻译著作都不能保证把原版翻译得完美无错,更何况这所谓的“编译”?译者别怪要求得高,有些东西必须这样。话说某些水平高的译者如果不确定,于是往往在旁注上原版字句,以便读者不解术语而详察。这可谓非常之慎重严谨。而传播学问、知识不就是需要这么严肃的态度的麽?当然,到底是怎么样,没有见到英文原版也不能肯定。只是心中不再抱有热切心情。听说许金声也译了这个,他的《动机与人格》非常不错,不知道译的这个怎么样,一直没找到哪里有卖或网上资料,可惜了。
  •     本人鉴定,这哥们+编辑应该是文盲。见相册,有图有真相: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744305124/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自我实现。
  •     马斯洛需要层次最高级。不断要求不断满足。
  •     超越者有一个特点:就是工作和娱乐其实是一回事。
  •     内容很杂记,但很励志。
  •     我看过人大版的动机与人格 与这本完全不同 我深刻怀疑这本书是伪造的 根本不是翻译 而是译者自己的片面看法 冠以马斯洛的名字 因此我不信任马良诚同志翻译的任何书!
  •     在我最困难,最迷茫,最不知所措的时候给我力量的书,从此之后爱上心理学,爱上读书。
  •     翻译的不好
  •     算是《第三思潮》的内容扩充吧,不过翻译得麻麻地所以读得不太顺畅
  •     封面毫无美感,哪儿像一本严肃著作应有的封面,毫无秩序,毫无美感。1.学术性还是有些强,对于没有心理学基础的人来说读起来不容易。2.整本书被分割成很多的小篇幅分别阐述,二级标题太多,显得很零散。没有踏踏实实的读完,跳着读了部分内容。实在有些不好读。
  •     看中的心理学书籍
  •     我看的是北京燕山出版社, 方士华 编译的版本,豆瓣似乎没有,故记在这里。 看之前我先了解:1、人性是什么?2、人如何能到达尽可能好的境界。 很遗憾这本书没有答案。 有所获的是“认真分析我们平时生活中的种种欲望,不能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它们通常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 书中对动机和需求有一些描述。
  •     SB开言神韵做的封面+SB周宏的责任编辑把马斯洛给毁了,我想废了这俩哥们。
  •     专业性太强,翻译还不太友好
  •     翻译真是TMD别扭加拗口!我就只好摘了点比较清楚的段句。花了差不多半个月才断断续续地读完,这还是我第一次这么耐心地读这么拗口不知所云的书,真是都佩服自己了!下次再看到这一腔子就肯定摔到地上踩了!
  •     好深,翻译得也好深。
  •     非常具有启发性。虽然某些章节晦涩了点,但是结合马斯洛那些广为人知的理论来看,也不难理解。
  •     虽然买了束之高阁,但是匆匆瞟了几眼,这本书还是可以的.
  •     我相信人是有力量的个体,朝着有建设性的方向发展着
  •     有点晦涩难懂
  •     整体还不错,对于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于人的理解是什么。有很大帮助,、以前对人本心理学的理解太浅,此次快速阅读,感觉到了马斯洛对于需要的重视
  •     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会有这么高的评分,但我相信马斯洛的知识绝对不止这本书的水平,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我自己基础知识太差,看的很晦涩,章节的标题和内容很多都不相关
  •     专业性偏强,可以此书为纲……
  •     在我的世界里它们是共同的。相互关联。没有层次之分。
  •     对于刚开始接触心理学的人来讲,马斯洛的这本书还是比较晦涩难懂的。归纳总结一下,作者通过本书阐述一个观点:人是不会满足的动物,所谓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不过是一个需求得到满足后另一个需求接踵而至的过程而已。
  •     大家都熟知的马斯洛层次理论,提炼出来如此简单,实际上其理论却是建立在逻辑思考之上的,看起来还挺费心力,这可能是中国的技术为主和美国科学为主的区分点体现
  •     马斯洛
  •     喜不喜欢心理学,都应该看一看!
  •     物流很快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也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