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遇见一个人

出版日期:2016-6-1
ISBN:9787550263280
作者:李雪
页数:216页

内容概要

李雪,专业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学研究近十年。创办“初心心理”,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角度,详解母婴关系对人一生性格、命运的影响。作为心理学专家,李雪的独特之处在于“去脸谱化”,把专业知识性感地表达出来,是一种难得的能力。她勇于袒露自己,用轻盈而深刻、温暖而尖锐的文字,向读者彰显真相。读她的文字,你会痛,也会上瘾,因为真相是如此残忍而迷人。

书籍目录

01 觉察:遇见内在的婴儿
亲密是母婴关系最自然的状态
孩子夜哭,因为需要你
睡眠训练,给孩子的一生涂上灰暗底色
延迟满足能力始于婴儿期的及时满足
退行,内在疗愈的种子在发芽
02 态度:放下评判,全然看见
不干扰孩子内在的成长节律
限制是伪造的爱
规则要建立在尊重感受的基础上
智力发展来自于体验而非知识
好习惯无法培养,坏习惯只因匮乏爱
不期望改变
父母的负面投射创造了孩子的负面现实
孩子与社会的关系就是与父母关系的投影
03关系:童年的沟通模式决定未来的关系模式
不同回应,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不评判,只确认感受
拒绝不等于伤害
孩子间的冲突不会引发创伤,但父母的干预会
痛苦的中国式家庭陪伴
父母无需完美,但需诚实
04内在:会痛的不是爱
没有界限,只因缺乏爱的能力
孩子不必为父母的错买单
可以不原谅父母
控制是对孩子的情感勒索
温和而坚定地“反控制”
家庭秩序不可错位
在生命早期,偏执的种子就已种下
轮回之痛止于觉知
05外在:你配得起更好
真正的富养是内心丰盛流动
认为自己值得,财富就会追随你
所有关于成功的信念都制约你成功

作者简介

任何事物,如果你觉得它美,那么它一定暗合了某种美的规律。家庭教育也一样,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健康幸福地长大成人,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呵护一定暗合了自然发展的规律。
母婴关系决定人生的起点。孩子通过内化与父母的情感关系来学习成长,童年的关系模式与长大后的事业、婚恋、养育等,有着丝丝入扣的对应。自己童年灰暗的父母,会把心理创伤传递给孩子,无论意识上多希望孩子不再受苦,但潜意识总在制造相同的陷阱。
爱孩子,便“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爱孩子,也是爱自己内在“受伤的小孩”。
教育的本质,其实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当我遇见一个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李雪《当我遇见一个人》,是我最近常常翻看的一本书。遇见这本书是个惊喜,在打开之前就深深被吸引,封面,色调,书签,明信片,插图,特殊的装订方式,一切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感。而且,我真心觉得李雪很美,玲珑通透,精致轻灵中又透着一股锐利和执拗。像是一把闪着寒光,镂空雕花的匕首,一刀就轻易刺穿一切虚伪和遮掩。李雪说:幼时的母婴关系注定了你一生的背景色。而整本书淡青的色调,水墨晕染的古意,像极了我童年成长的底色。没错!就是这种淡淡的青,比蓝色少了分鲜亮,比绿色多了层忧郁的灰。也许这是巧合,或许是冥冥中的注定。当我遇见一个人,在我三十岁这年,遇见另一个自己,一个从未被“看见”的自己。李雪说:很多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是因为父母看不到孩子本身,只看到孩子的功能价值,这一点决定了孩子内心能否直接感受到爱。当孩子成为父母表达爱的道具,在他心里终会埋下一份恒久的孤寂。小时候的我,是个异常好带的孩子,不哭不闹。四个月的时候断奶,妈妈去工作,我由小姑看护,那时候小姑不过是个刚刚成年的小女孩。实在没人管,就会把我送到姥姥家,姥姥不怎么情愿接纳我这个小累赘。更多时候,大人们会用一层层被褥把我围起来放在床上,不至于会乱爬,磕碰。最常见的状态就是我安静坐在被褥堆里,眼睛滴溜乱转的看着大人们出出进进的忙碌和说笑。我没什么表情,也没有任何情绪,但是一双眼睛从不肯停下来。只是没人能看出那么小的孩子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上学后,我成绩很好,其他方面也表现优异,但是偶尔叛逆。父母大多数时候以我为荣,但是对我的离经叛道越发的焦虑,焦虑我和他们预想的不一样,焦虑我再也不能给他们带来荣耀。我承认他们是爱我的,也为我倾尽所有,但是我不觉得他们真正“看到”过我本然的样子。长大的我,对再亲近的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疏离,面对周围的人事,更多是种冷眼旁观的距离感。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这种情景出现在周围很多的家庭之中。大多数父母看着孩子弹奏一首曲子的时候,更像是欣赏一副自己满意的作品,他们却留意不到孩子被某串音符感动的沉思流泪背后的细腻情感。他们面对在运动场打篮球大汗淋漓的孩子,更多的关心是否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力,从来听不到孩子快乐而急促的呼吸,看不到红扑扑的脸带洋溢的轻松和愉悦。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也不想指责父母的功利。但是,父母能否看到孩子本身的存在呢?而不是用外在价值去定义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孩子呢?正如李雪所说:这一点决定了孩子内心能否直接感受到爱。在我的前三十年里,也曾因为不被“看到”,不被尊重内心的体验而活在外在的价值评价体系中,活在别人的眼光中,活在不被爱的恐惧中。有人说,25岁之后,每人个都是自己的父母,我们都要学着自己“看见”自己,发现自己本然的样子,物化的标签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的内心。每个人都需要停下来想一想,剥离了所有物化的功能和价值,我是谁?我愿意对什么事情沉溺其中,对什么又自然的发出共鸣?“看见”,是真正的爱,是一切疗愈的开始。这个过程漫长且持久,但也好过一生中,我们睁着眼,却是全盲。
  •     第一次接触李雪老师的书,看过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最大感觉 就是舒服。 首先这本书的装帧,我非常的喜欢,线装书,本书可以平摊在书桌上一页一页的仔细欣赏,那种180度的感觉真是让人很舒坦,内页穿插着淡雅的水彩画,排版字体大小恰到好处。 李雪老师的写作水平很强,我深深的被她的文字牵引着,进入到作者的讲述中去。 娓娓道来将一个个鲜活贴切的实例穿插到了相关的核心观点中。 我在很多故事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正如作者所说,将潜意识意识化,最后进行整合,让内心变得统一。在看的过程中,我进一步一点点的认识了自己。 我感觉到了接纳,抱持。 这本书不仅仅讲了母婴关系,还可以举一反三的应用到生活当中去。 感谢李雪老师的文字,让我看到了我自己。
  •     李雪的书叫《当我遇见一个人》。今年还有一部大热的电影,叫做《遇见你之前》,电影讲一个高富帅因车祸全身瘫痪而想安乐死,他的父母找来傻白甜女主想唤起他对生活的热情。电影的结局是高富帅爱上了傻白甜,但仍然决定去死。电影里有句台词,“we don't change people,we love them”(我们不改变人,我们爱他们)。正如李雪说的,再多的爱也不为多,世界上没有溺爱这回事,只有爱的方式不对。 李雪的理论我并不全部赞同,但是很多她写的内容让我感同身受,那本书让我开始更好的理解你,也治愈我自己。人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很自然地避开自己幼年的痛点,就像我老公他天天挨打,以后肯定不打自己的孩子,然而事实是我们总会不自觉地用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孩子,我老公火起来还是会想动手打,这些是惯性,是烙印,是原生家庭给我们留下的标记。世上没有人教我们怎么做父母,我在带孩子这一点上一直奉行的是西尔斯的理论,把孩子当朋友,当平等的人,和他沟通,和他讲道理,不哄不骗。我不期望他能很优秀,只希望他能健康能快乐,热爱生活,有爱自己和被爱的能力。实际操作中会有挫折,我也会怀疑自己,甚至觉得生命就是一个悖论。我总试图和我母亲说,我们的育儿观念不同没关系,我们都爱他就可以了,殷飞教授说的“和而不同”,共同让孩子成长。我理解你们那一代对教育对亲子关系的认知,也希望你能理解我的。我愿意和他讲道理,我想让他体会到无条件的爱,我和他没有五点和六点,我选择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经历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他对我的爱和依赖让我有机会治愈我自己内心那个自卑敏感的小胖子,我对他没有恩,只有爱。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算是一本育儿书籍吧,也是对原生家庭的分析。我始终相信一切行为背后皆可以追根溯源,但是作者分析偏主观与感性,所以观点不怎么站的住脚,细想逻辑不通~鸡汤倒是有那么点。
  •     谢谢
  •     也是基于NLP的理论所写,但整本书论述比较浅都是不断地举例子而且是有限的例子,讲述内容散乱啰嗦,如果每篇文章都单独抽取出来读觉得还可以但凑成一本书就太糟糕了。要读这种关于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的还是推荐《为何家会伤人》以及NLP的基础阅读书籍。
  •     这是读的第一本亲子治愈系书籍,里面有很多启发我的地方。在新生儿期,给宝宝充分的爱与保护,之后宝宝才会有爱溢出。不要从成人的角度去考虑孩子的视角,要充分理解尊重孩子的世界等等。但其中也有重复的内容及些许让我认为没有范围的范范鸡汤。总之希望自己是一个学习型妈妈,或许真的像部分前辈们说的那样,孩子出生后遇到问题再看,会有不一样的感触。
  •     真相如此残忍又迷人
  •     教育孩子之前先要教育好自己。父母内心平和,允许自己能量流动,不委屈自己,不压抑自己,不贬低自己。对孩子要按独立人格和独立人去尊重。孩子不是依附,不是附属。孩子能治愈父母的伤痛。
  •     一气读完,几乎没有半点停顿,所有的一切归于二子——看见。
  •     很通俗易懂地书。让我学着去放弃改造的执着,学着接纳如他所是的样子,学着不批判,只陪伴。
  •     痛苦的轮回止于知觉!这是本书给我最重要的收获,就这一点,五星推荐~至于本书的章节编排和理论框架,似乎是此类书的通病!
  •     非常赞的一本书!颠覆了我很多的观念,极力推荐!
  •     和孙瑞雪、尹健莉书中观点多有共同之处,要学会让孩子自由发展,给予孩子无私的爱。不能“如我所愿”。
  •     另外,我想知道这8.5的评分和那么多的好评从哪里来的??
  •     很棒的了悟者
  •     感觉这本书不太值8.5分,随便看看还行,作者的一些思想也不是太成熟,但书中也还是有可取之处。
  •     非常好的认识自己的一本书
  •     母婴关系的反思与指导。看到无数自己的影子,被戳得全身窟窿。看完扔给我妈,我妈说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一把鼻涕一把泪看完
  •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     好书,我所有的性格问题原来都赖我爸妈!
  •     看了武志红的长微再来看的书,部分观点可以认同,但就心理学专业性与严谨性来说,很多地方显得过于片面,而武志红所称赞的逻辑性强这一点,也并没有看出来,反而觉得仅凭一个案例就推导出一个结论显得过于草率。同时,作者仅从一个女儿的角度去反观原生家庭育儿的过失,而自己并未没有一个作母亲的实际经验去谈如何育儿,显得更不客观甚至有些武断。
  •     每个人童年或多或少有过创伤,也是近些年来自己一直在思考的原生家庭的问题。我也一直在自我觉知的路上走。书中很多观点比较直指人心,但总体感觉剖析的不够有逻辑。
  •     把之前研究过的心理学通过此次阅读简单明了贯通了
  •     常读常新
  •     感觉作者的观点很理想化,不知道作者有没有孩子。同意对孩子用爱来呵护,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但是对孩子做到无为而为,有点不切实际。案例分析得很low,很主观。关于教育类亲子类的书,我觉得需要分成长阶段来讲。全篇同意2成,给两分。
  •     看完这本书,哭了痛了,察觉了也释然了。此时此刻,内心平静安宁。头脑里各种嘈杂的声音在慢慢弱去。
  •     如他所是
  •     观点比较重复,有些不太认同的地方,但是有几个部分很不错,还是值得一看。
  •     这周三我们会送这本书 需要的可以看一下
  •     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
  •     很多章节不是很认同
  •     一家之言,有借鉴的地方。
  •     临在
  •     不科学。
  •     可以作为 情感依附 的前期读物。 内容重复比较多,但是看着也比较不累人,主要是 教养方式 亲子关系 自我觉察 的概念。
  •     看过武志红再来看她 尤其是讲道母婴关系中关于童年的阴影 应该也是个有心理疾病的人吧 夸张点说就是把成人之后所有的问题都推卸给婴儿时期缺爱 女人的语言相比男人还是刻薄了点 武志红才是接受的舒适度…
  •     在路上治愈自己,遇见未来。
  •     看见
  •     15w 我 与 你
  •     很多观念和“夏山学校”不谋而合
  •     从没觉得原来正确的母婴关系对于孩子在心理和精神上的影响会如此巨大和长久。颠覆了传统育儿观,重新审视如她所是,而非如我所愿。newbaby 带我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     这本书是我心理学认知的启蒙,愿意读更多的心理学只为更多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性格里的点滴是如何形成的,本是为了更懂亲子关系,没想到却是更懂自己。我觉得这本书很赞也很易懂。我想把她和武志红写的数都读完。
  •     07 有些观点较新,可以一看,但是缺乏实证说明。过分的从亲子教育角度考虑,而对父母苛求太过。内省的度的把握没有提出。过于主观。
  •     读了一半感觉快要崩溃,书里解释了很多问题,却也让我越来越觉得压抑和绝望,几乎是一直哭着看的,后面会是什么内容呢我还能坚持看下去么,,,
  •     能让人反思,可以了。推荐
  •     一直都不是很乐意看这种讲童年的心理书籍。学到了“退行”。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心理非常不健康的人。缺乏爱与安全感。没救了。从文章来说,真的很缺乏逻辑。。
  •     一篇文章三页,所以每篇差不多是提出一个理论然后没有然后了,观点提出好多不能深入阐述和证明,读完都是蜻蜓点水的感觉。很遗憾,感觉可以写更好些的。也遗憾最近巨婴国也读的不开心,两本期待高的书读完都挺遗憾。 20170322 笔记做了,收获不少比如吃的苦中苦谎言0325
  •     育儿这个问题伴随着很多不一样的因素,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尊重 ,让孩子有个好的成长环境,可能会和我们这一代不一样吧
  •     鸡汤,非常浅属于很普及那种不值得花时间看,而且弊端是她说的很绝对却缺乏根据,事例水平跟我高中写的作文差不多.....
  •     值得一读再读
  •     “要爱自己内在受伤的小孩”,这本书看得我眼泪涟涟
  •     我当然不是没有警觉,看是不是我落入武志红和她理论的漩涡,身在其中不自知,还一味的以为自己是正确的,可是,真的觉得很对啊!看到后来我又想起我妈来了,想起我妈怕我在外地自己不舍得喝牛奶,让我留着牛奶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