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巴顿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1978年4月
ISBN:SH10188-19
作者:[英]盖斯凯尔夫人
页数:532页

作者简介

小说所描写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英国棉纺中心曼彻斯特。那时正值英国经济萧条时期,棉布滞销,工厂停产,大批工人失业。棉纺厂老工人约翰·巴顿为工厂老板辛勤劳动了一生,仍在贫困线上挣扎。儿子因生活条件恶劣,被猩红热夺去了生命;妻子因其妹妹被有钱人诱拐沦为妓女而深受刺激,精神失常,在一次临产时痛苦地离开了人世;唯一的女儿玛丽·巴顿被迫进时装店铺当学徒。约翰·巴顿在生活的打击下,逐步认清了资本家的剥削本质,他积极参加工人的请愿和罢工斗争,成为宪章派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被工人们推选为代表,到伦敦向国会请愿,结果遭到英国议会的否决,请愿失败,约翰落得被解雇的厄运。这时,工人们在工会的领导下举行大罢工。以卡森父子为首的厂主们拒不接受工人的起码要求,最后,约翰满怀仇恨杀死了厂主的儿子哈利·卡森。约翰的女儿玛丽·巴顿美丽聪颖,但幼稚天真,爱慕虚荣。她认为自己长得美丽,幻想着日后做大户人家的阔太太。面对技术熟练的机工杰姆·威尔逊的求婚,她无情地拒绝了,却爱上了资本家的儿子哈利 ·卡森。当她知道小卡森并不想和她结婚,只图占有她的美色时,她如梦初醒,悔恨不忆,最后她真正爱上了爱怜着她的杰姆。因小卡森突然死亡,杰姆被当作情杀的凶手遭到逮捕。玛丽在亲友们的帮助下,历尽艰辛,终于在审判席上,以有力的反证洗剧了杰姆的嫌疑。最后,约翰主动自首,向老板悔罪,老卡森宽恕了约翰。待到夜尽天明,约翰闭目去世。杰姆与玛丽结婚,一起出国到加拿大。


 玛丽·巴顿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半年前看到《克兰弗德》编剧采访,才第一次知道盖斯凯尔夫人的名字。而意外的是,早在几年前就看过她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南方与北方》。借着这次偶遇,开启了盖斯凯尔夫人作品阅读之路。计划按照她当初写成的顺序阅读,所以《玛丽巴顿》是第一本。这本书是盖斯凯尔夫人的第一本出版的书,就算在这本书中对于工业革命背景下工厂主们和工人们的斗争就已经描写得很清晰了。这本书的故事梗概在豆瓣的内容简介中已经写得够详细了,这里,我只想记下自己感触最深的一段——曼彻斯特的罢工。罢工事情的起因在于工厂主们有希望获得一个市场的订单。这笔订单量不算太大,但如果能拿到的话,好几个工厂就能有活干有收益,工厂主们也能有钱支付工人工资。可工厂主们得知另一个地方也能生产同样的货物,而且是以比自己更低的价格。为了能拿下这笔订单,工厂主们只能降低原材料成本,尽可能压低工人工资。在这样的情形下,他们是不可能答应工人涨工资的要求的。可他们只告诉了工人他们不同意涨工资,却拒绝解释背后的缘由。另一方面工人们得知了工厂主们得到了一笔大订单。这里由于工厂主们的不解释,造成了两个错误认识:一是工厂主们实际上还没拿到那笔订单呢,他们还在和另一个地方竞争争取;二是这笔订单的数量并没有工人们以为的那么大。基于这个已知的消息,工人们认为工厂主们拒绝给他们涨工资的要求实在太过分了。毕竟,他们要求涨工资并不是为了过上更得体的生活。实际上,他们很多人已经长期食不果腹,就连饿死的人也在不断变多了。他们的要求只是希望能够有钱买吃的、活下去。从这件事发生的背景可以看出当时整体的市场景气并不好。大家的日子都比往前要糟了些。不过富人们的生活只不过是比平日的奢华来得朴实了些,但穷人们就真的活不下去了。可穷人的困境富人们看不到,富人的难处穷人们也不理解。作者其实在书中已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阶级和阶级之间,就这样互相猜忌着;他们彼此不信任,于是双方同时受到了痛苦。”我们来假设另一种情况。作者同样指出:“虽然厂主和工人彼此不能信任,双方的利害却是一致的。时间上也许有些先后,结果则完全相同。”如果工厂主们一开始就想工人们说明了他们的难处,请求工人们先作出退步以求达到双方共赢的结果,工人们会同意吗?也许会的,我不确定。我能确定的是一定会有工人跳出来质疑,凭什么是我们先退步而不少工厂主们呢?那么针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又会继续下去。毕竟我们在针对某件事情做判断的时候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的。我们有自己的立场,代表着自己的利益,我们自然会有不一样的判断和结论。虽然英美强调“put yourself into other’s shoes”,中国人强调“同理心”,可这件事情永远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更何况,人们都偏向于“自我中心”,不那么愿意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记得约翰巴顿死后,卡顿先生又约了杰姆•威尔逊和约伯•李见了一次面,想要了解儿子被杀害一事的更多真相。最后,他略带挫败地对约伯说“也许你和我彼此都没有信服对方所说的话”,认为这样的谈话没有什么意义。约伯回答他:“你说我们的谈话没有什么好处。我说是有的。我明白了你站在你的地位上对一切事物所有的看法。我一定记住在心里,直到最后论定你的时候;我此后考虑一件事情,不会再依了我的眼光去看他做得对不对;而是要依了他的眼光去看他做得对不对了。对我就是有这样的好处。”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这个世界才会每天不断出现各种误解和怨恨的。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喜欢里面的情节 不喜欢前面的序言
  •     看过傲慢与偏见,才回想起儿时看的这本书。同为女性作家,同为19世纪的英国社会描写。不同的是浪漫的贵族田园生活和现实主义城市工人的生活。但是作家对爱情、真诚等品德的歌颂和描写确实不变的主题。
  •     一是由于缺乏沟通了解,工人们误以为卡逊老板是个冷酷的人;二是卡逊老板忏悔了自己的罪过,从失去儿子的惨痛中接受教训之后,主张厂主和工人中间应当有彻底的了解,建立起相敬相爱的情谊,不单纯是买卖劳力的关系;三是曼彻斯特的雇工制度有了一些改进,其中不少是出于卡逊老板的建议。作者写这两段文字的用意之一,显然是为了证明她在序言中两处提到的“误会”的看法是正确的。说它有现实基础,是因为从1848年起,英国又进入一个新的经济高涨期,社会矛盾、阶级关系产生了暂时的相对稳定:宪章运动的烟消云散,反动势力的加强;资产阶级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作了某些让步,工人物质生活得到了某些改善;小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思想在工人中间的滋长,劳资双方出现的暂时妥协。这一切变化构成了一种新的繁荣的表象,使一部分人产生一种朦胧的希望。
  •     milestone!
  •     结局的局限性。资产阶级和工人的相互妥协与理解几乎不可能达到,太理想化了。
  •     其实排除冗长的阶级斗争不说,还是很为Jem,Job和Alice这些角色感动的
  •     作者是个睿智的观察者兼虔诚的基督徒
  •     大學
  •     也许我真的很喜欢英国女作家的小说
  •     两个阶级之间缺少的是互相理解,更可怕的是没有去理解对方的意愿。悲剧酿成之后,才会幡然悔悟。这本书里关于两个阶级的斗争和对立可以算是《南方与北方》的基础了吧。
  •     里面的穷人的感受跟天朝的生活挺像的……
  •     赏心乐事的现实主义之作有时也会因为对细节的锱铢必较而变得不堪,与后期作品相比,盖斯凯尔夫人此时的笔触显得生涩刻板,充斥着令人费解的浪漫情调与幻想。玛丽巴顿海上追人一节刻画尚可,整体则冗长拖沓。文本中的闪光点,如果有的话,该是老英国那些让人低徊的情感与旧俗。
  •     唉前面看了一点英文的,但是原文实在不好懂,花里胡哨的描写和曼彻斯特方言,就只好看中文版了,然鹅说到底不过是狗血的melodrama。prof拿这本书来探讨女性和工作的关系,我实在不感兴趣。多一颗星星给译者,能翻译这本书真是了不起。
  •     真是好书。写1840年代英国工人阶级苦难生活的事,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写的。语言很美,每章前面都有诗,情节也好,才女啊!但是这本译者序写的有点过度上纲上线了,小说本身充满了宗教情结和“博爱”的精神、愿望,并没有显得那么工人阶级“斗争不彻底”啊
  •     ENGLISH EDITION
  •     批判现实主义,最终还是希望安定的
  •     读的不是这个版本,虽然译者一样。虽然人们都批评gaskell在处理阶级矛盾的时候过于理想化,但是对于一个不属于工人阶级的女性来说,这种略略天真、温和的态度才是正常的。
  •     收的旧书 买了还没看
  •     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总是有很动人的地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