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
ISBN:9787566405494
页数:20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再说社会生活有文学艺术作品不可比拟的丰富生动的内容。这一点,不难理解。一篇或一部文艺作品,无论多么丰富,多么深刻,都只能表现生活的某一方面,表达某一作者独特的生活感悟,它不会也不可能将生活的方方面面,巨细无遗地表现出来。生活包罗万象,文艺作品只能表现其中之一或与此一相联系的有关方面。有一则比喻:文艺作品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说这个比喻不恰当,是因为“镜子”只能映照出事物的表面形状,而看不出事物内在的精、气、神,文艺作品则将精、气、神作为重点表现的对象。但这个比喻也有合理的一面,即镜子照见的只能是事物的某一角度、某一方面,而不可能是立体的、全方位的。任何一部文艺作品都不可能对林林总总的生活作立体的全方位的表现。从这个角度说,社会生活有文艺作品不可比拟的丰富生动的内容,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是无可置疑的。 以上说的是文学源于生活,是从发生学角度谈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再说文学“高于生活”,从价值论的角度谈两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应该看到,毛泽东在提出的“六个更”前有一个修饰语——“可以而且应该”。指出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是说,文艺作品能够达到这样的价值高度;“应该”则是要求作家艺术家将这种的价值高度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这就表明,并非所有的文艺作品都具有“六个更”的价值特征,只有优秀、杰出、伟大的文艺作品才具有这些特质。 其次,文学作品为什么可能会比普通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呢?这与上篇所说的作家创作不是刻板地、客观地模仿现实生活;而是用“第五只眼睛”透过尘世的喧嚣去追寻生活的真谛、生命的意义,是用现实材料构筑心灵世界、创造“人类的神界”有关。不必做太多的理论剖析,中外文论著作对此有充分的阐述。只想以作品为例,说明文学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现象确实存在及其产生的缘由。 阎连科有一篇小说叫《耙耧天歌》,颇具魔幻色彩。写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一对农村青年夫妇,生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是痴呆。到医院求医,医生告知,因男方的遗传基因,孩子的病无法治愈。丈夫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在回家的路上投河自尽。年轻的妻子含辛茹苦将几个孩子拉扯成人。孩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母亲先后赔上了一头牛、几亩地和一年的全部收入将三个傻女儿嫁了出去。儿子成年后生理上的躁动,使母亲意识到为其娶妻是亟须解决又无法解决的问题。一天晚上,母亲梦见亡夫对她说,孩子们只要喝了亲人的血,吃了亲人的骨头,就能成为正常人。于是,她夜里扒开了亡夫的坟,取了他的骨殖,回家碾成粉,做成馍让孩子们吃,但没有见效。最后,这个母亲让傻儿子吃了给他做的玉米饼,吩咐他睡醒后到自己屋里去,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将放在桌上的三个红布包分别送给三个姐姐。傻儿子吃了妈妈给他做的既干又咸的饼,醒来后到处找水喝,可所有的容器都是空的。

书籍目录

上篇 文学理论
第一章 什么是文学
第一节 文学的主体性
第二节 文学与生活
第三节 文学与语言
第四节 文学与道德
第二章 文学文本
第一节 文学话语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 文学文本的意蕴
第三章 文学意境
第一节 意境概说
第二节 庄子审美思想对意境理论的影响
第四章 文学与叙事
第一节 文学叙事与时间
第二节 文学叙事与视角
第五章 文学与抒情
第一节 抒情界定
第二节 抒情诗与音乐
第六章 文学风格
第一节 风格界定
第二节 风格的特征
第三节 风格中的文化因子
第七章 文学接受与鉴赏
第一节 读者的期待视野
第二节 接受心境
第三节 文学鉴赏的再创造
第八章 文学批评
第一节 文学批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第二节 文学批评视角的多层次与多方位
第三节 文学批评方法之意象批评
下篇 批评实践
现实型文学的典范——以《红与黑》为例
理想、夸张和美丑对照——以《巴黎圣母院》为例
象征型文学——以《忧郁第四》为例
文学形象——以《高老头》为例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以《邦斯舅舅》为例
司汤达与雨果的小说艺术手法比较分析——以其笔下的滑铁卢战役为例
自由与命运:一种存在主义解读——以《项链》中玛蒂尔德形象为例
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张力——以老舍《断魂枪》为例
细节 真实、创作理念与艺术魅力——以《红岩》为例
小说短论——组
后记

编辑推荐

《应用型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中文系列: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ISBN:9787566405494,作者:何懿 主编

图书封面


 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实践性很好,中间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理论部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