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隐喻》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2
ISBN:9787532732463
作者:苏珊·桑塔格
页数:161页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50页

关于忧郁的古代思想的漫长历史中,有关结核病的神话构成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章—根据四体液说,结核病是艺术家的病。忧郁人物—或结核病患者—是卓然而立的人物:他敏感,有创造力,形单影只。尽管结核病可能使济慈和雪莱饱受折磨,但雪莱安慰济慈说,“瘩病是一种偏爱像你一样妙笔生花的人的病……”把结核病与创造性联系起来的这种陈见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致十九世纪末的一位批评家把文学艺术在当时的衰落归因于结核病的逐渐消失。
真是绝了啊。中西方非常一致,作者赶快读读dream in a red house再加点佐证吧~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15页

一切话题的引申的归属,无外乎性、政治、道德。此三者乃终极隐喻。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3页 - 译者卷首语

她不仅得忍受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而且更得承受加诸疾病之上的那些象征意义的重压。在她看来,后一种痛苦远远比前一种痛苦致命,因为它以道德评判的方式使患者蒙受羞辱。——艾滋病患者更多的不是死于艾滋,而是自杀。社会给予他们的精神压力使他们不堪重负。
使疾病远离这些意义,这些隐喻,似乎尤其能给人带来解放,甚至带来抚慰。不过,要摆脱这些隐喻,光靠回避不行。它们必须被揭示、批评、细究和穷尽。正视疾病及其背后的隐喻本身,才能更好地摆脱这些隐喻带给我们的痛苦。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34页 - 作为隐喻的疾病

浪漫主义对待死亡的那种态度,断言疾病能使人变得有个性,变得更有趣。……也许浪漫派带给感受力的主要礼物不是残酷的美学以及疾病之美,甚至不是对不受约束的个人自由的需求,而是那种关于“有趣”的虚无而感伤的观点。悲伤使人变得有趣,优雅和敏感的标志是悲伤。这就是说,是无力。……关于忧郁的古代思想的漫长历史中,有关结核病的神话构成了其中最重要的一掌——根据四体液说,结核病是艺术家的病。然而,有关结核病的神话还不仅仅是提供了关于创造性的一种描述。它还提供了一种不再局限于艺术家小群体的重要的波西米亚生活方式。结核病患者成了一个出走者,一个没玩没了的寻找那些有益于健康的地方的流浪者。从十九世纪开始,结核病成了自我放逐和过一种旅行生活的新理由(在此之前,无论旅行生活,还是隔离于疗养院,都还没有被当做治疗结核病的一种方法)。正是通过把众多或许是倒错的欲念加以合理化,并把它们转化为文化方面的虔信,有关结核病的那种神话才能在将近两百多年的时间里面对无可辩驳的人类体验和日积月累的医学知识而留存下来。在二十世纪,以前附着于结核病的那一大堆隐喻和态度分裂开来了,被分派给两种疾病。结核病的一些特点被赋予了精神错乱:精神病患者被看做是一个情感大起大伏的人,狂热而不计后果,是一个太过敏感以致不能承受这个粗鄙而平凡的世界的充满恐惧的人。结核病的另一些特点则被赋予了癌症——这里所说的是“肝火”,它可不那么容易被罗曼蒂克化。不是结核病,而是精神错乱,成了当今我们有关自我超越的那种世俗神话的表达。对疾病的罗曼蒂克的看法是:它激活了意识;以前是结核病充当这一角色;现在轮到精神错乱了,据认为,它能把人的意识带入一种阵发性的彻悟状态中。把疯狂浪漫化,这以最激烈的方式反应出当代对非理性的或粗野的(所谓率性而为的)行为(发泄的)膜拜,对激情的膜拜,而对激情的压抑,当初被认为是结核病的诱因,现在又被认为是癌症的诱因了。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16页


著名的,浪漫而古典的,结核病与爱情的串联。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27页 - 篇一 作为隐喻的疾病

雪莱一八二〇年七月二十七日致济慈的信,是一个结核病人对另一个结核病人的安慰,心中称他获悉“你还是带着那副肺痨病人的病容”。这还不仅仅是词语转换。肺痨被理解为一种外显的风度,而这种外表成了十九世纪礼仪的表侄。胃口好成了粗鲁的表现;而看上去病恹恹则成了荣耀。“肖邦患结核病之时,正逢健康不再时髦之际。”卡米尔-圣桑一九一三年写道,“苍白和消瘦则时兴起来……贝尔吉奥约索公主殿下沿林阴道散步……脸色像死人一样惨白。”……结核病影响下的关于身体的观念,赋予贵族的外貌一种新的模式——恰逢贵族已不再是一种力量,而主要以一种形象开始出现之时(“富无尽头。瘦无止境。”温莎公爵夫人曾如是说)。的确,把结核病浪漫化,是把自我提升到形象高度的那种颇有现代特色的做法的一个广为流传的范例。一旦痨病相被认为是优越、教养的标志,那它势必就被认为有吸引力。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34页

与结核病相关的那些幻象,和与精神错乱相关的那些幻象,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两种疾病都要求隔离。
问题是麻风也要求隔离。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17页


好的隐喻足以应用到两种冲突的情景中,正反互训。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9页

对癌症患者撒谎,以及癌症患者自己撒谎,所有这些,都证明在发达工业社会里人们多么难以正视死亡。
对癌症患者撒谎和癌症患者自己撒谎,两者还是应该区别来看的。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34页 - 《作为隐喻的疾病》4

不是结核病,而是精神错乱,成了当今我们有关自我超越的那种世俗神话的表达。(⋯⋯)把疯狂浪漫化,这以最激烈的方式反映出当代对非理性的或粗野的(所谓率性而为的)行为(发泄)的崇拜,对激情的膜拜,而对激情的压抑,当初被认为是结核病的诱因,现在又被认为是癌症的诱因了。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33页 - 《作为隐喻的疾病》4

正是通过把众多或许是倒错的欲念加以合理化,并把它们转化为文化方面的虔信,有关结核病的那种神话才能在将近两百多年的世间里面对无可辩驳的人类体验和日积月累的医学知识而留存下来。如果读者仍觉得难以想象,说这样一种令人恐惧的疾病 (p. 34) 的现实怎么会如此荒谬地被歪曲,那不妨考虑一下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与之不相上下的一种扭曲行为,那种感到有压力、需要去表现自我的罗曼蒂克姿态导致的扭曲行为。(⋯⋯)在二十世纪,被当作高超感受力的标志、能够显示“超凡脱俗的”情感和“愤世嫉俗的”不满情绪的那种讨厌的、折磨人的疾病,是精神错乱。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24页

像所有真正成功的隐喻一样,结核病的隐喻非常丰富,足以运用到两种彼此冲突的情景中。一方面,它描绘某个人(如一个孩子)的死,说他死得太“美好”了,全无性的色彩:这是对那种天使般一尘不染的心理学的肯定。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描绘性方面情感的方式——为放荡开脱责任,把它归咎为一种客观的、生理的颓废或涣散状态。结核病既带来“精神麻痹”(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斯语),又带来更高尚情感的充盈,既是一种描绘感官享受、张扬情欲的方式,同时又是一种描绘压抑、宣扬升华的方式。尤其是,它肯定了下列做法的重要性,即意识上更敏感,心理上更复杂。健康反倒变得平庸,甚至粗俗了。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7页

结核病被认为相对来说不那么痛苦。癌症却一律被认为是苦不堪言的。结核病被认为提供了一种从容的死法,而癌症却被认为提供了一种骇人的痛楚的死法。一百多年来,人们一直乐于用结核病来赋予死亡以意义—它被认为是一种有启迪作用的、优雅的病。十九世纪文学中充满了对结核病患者的那种几乎不显示任何症状、不使人觉得恐怖的、极乐世界般的死的描写,尤其是那些死于结核病的年轻人,例如《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小爱娃、《董贝父子》中董贝的儿子保罗以及《尼古拉斯•尼克尔贝》中的斯迈克,而狄更斯则把结核病描绘为一种使死亡变得“优雅”的“令人肃然起敬的疾病”:
“就其更大的方面而言……心灵与肉体的这种搏斗如此一步步展开,如此平静,如此庄严,而其结局又是如此确定无疑,以致肉体部分一天天、一点点地耗费、凋零,而精神却因身体负担的变轻而越发变得轻盈、欣悦……”
请对比一下结核病人崇高的、平静的死与托马斯•沃尔夫《时间与河流》中尤金•冈特的父亲以及伯格曼的电影《哭泣与耳语》中的妹妹这些癌症患者的卑贱、痛苦的死。当描绘垂死的结核病人时,就把他们塑造得更美丽、更真诚,而当刻画垂死的癌症患者时,就尽数剥夺了他们自我超越的能力,让他们被恐惧和痛苦弄得毫无尊严。
这些对比,取自有关这两种疾病的流行神话。当然,许多结核病人死得非常痛苦,而许多癌症患者直到生命终结也很少感到或几乎没有感到痛苦,患结核病和癌症的人中既有穷人也有富人,而且也不见得每一个患结核病的人都咳嗽。然而,这种神话却仍然流行。这并不只是_因为肺结核是最常见的结核病,人们因此就把结核病想象为某一器官的病,与癌症不同。而是因为有关结核病的神话并不适合脑、喉、肾、脊椎以及其他一些部位,尽管结核杆菌同样能分布在这些部位,但它却特别适合那种与肺部有关的关于结核病的传统想象(呼吸、活力)。
肺部是位于身体上半部的、精神化的部位,在结核病获得被斌予这个部位的那些品质时,癌症却在攻击身体的一些令人羞于启齿的部位(结肠、膀耽、直肠、乳房、子宫颈、前列腺、睾丸)。身体里有一个肿瘤,这通常会唤起一种羞愧感,然而就身体器官的等级而言,肺癌比起直肠癌来就不那么让人感到羞愧了。现在,一种非肿瘤形式的癌症出现在商业电影里,取代了结核病曾经包揽的那个角色,成了夺去年轻人生命的罗曼蒂克的病,里克•希格尔《爱情故事》中的女主人公不是死于胃癌或乳腺癌,而是死于白血病—对这种“白色的”或类似结核病的疾病,外科手术对它无能为力)。从隐喻的角度说,肺病是一种灵魂病。作为一种袭击身体任何部位的疾病,癌症是一种身体病。它根本显示不出任何精神性,而是令人痛惜地显示身体不过就是身体罢了。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18页


由所谓的疾病易感人群和易感性格,认为不同的人得不同的病。病身体的体现,而身体又是人格和意志的体现。也就是说,病是人格和意志的体现。孔子说的:斯人有斯疾。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9页 - 作为隐喻的疾病

对癌症患者隐瞒其所患之病的性质的政策,反映出这一信条,即最好不要让将死之人知道他们将死的消息,所谓好死就是猝死,要是死亡是发生在我们处于无意识状态或睡眠状态时,那就最好不过。然而,当代对死亡的拒斥,并不能解释人们撒谎的程度,亦不能解释人们为何希望他人对自己撒谎;它没有触及最深处的恐惧。患冠状动脉血栓症的人有可能要拖上若干年才死于下一次的病情发作,如同患癌症的人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死于癌症。但没有人会考虑对心脏病人隐瞒病情;患心脏病没有什么丢人的。人们之所以对癌症患者撒谎,不仅因为这种疾病是死刑判决,还因为它——就这个词原初的意义而言——令人感到厌恶:对感官来说,它显得不详、可恶、令人反感。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7页 - 篇一 作为隐喻的疾病

尽管疾病的神秘化方式被置于新的期待背景上,但疾病(曾经是结核病,现在是癌症)本身唤起的是一种全然古老的恐惧。任何一种被作为神秘之物加以对待并确实令人大感恐怖的疾病,即使事实上不具有传染性,也会被感到在道德上具有传染性。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19页 - 《作为隐喻的疾病》2

浪漫派以一种新的方式通过结核病导致的死亡来赋予死亡以道德色彩,认为这样的死消解了粗俗的肉身,使人格变得空灵,使人大彻大悟。通过有关结核病的幻象,同样也可以美化死亡。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8页 - 作为隐喻的疾病

尽管疾病的神秘化方式被置于新的期待背景上,但疾病(曾经是结核病,现在是癌症)本身唤起的是一种全然古老的恐惧。任何一种被作为神秘之物加以对待并确实令人大感恐惧的疾病,即使事实上不具有传染性,也会被感到在道德上具有传染性。只要某种特别的疾病被当做邪恶的、不可克服的坏事而不是仅仅被当做疾病来对待,那大多数的癌症患者一旦获悉自己所患之病,就会感到在道德上低人一头。解决之道并非对癌症患者隐瞒实情,而是纠正有关这种疾病的看法,瓦解其神秘性。既然死亡现在成了一个毫无意义、令人反感的事件,那么被普遍认为是死亡同义语的那种疾病当然就被当做某种需要加以遮掩的东西。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44页 - 作为隐喻的疾病

不论是有关肺结核的神话,还是当今有关癌症的神话,全都认定患者自己对患上疾病富有责任,不过癌症意象更具惩罚性。考虑到存在着藉以判断人格和疾病的那些带有罗曼蒂克意味的价值,那么,换上一种据认为是因激情太多而导致的疾病,还有一些荣耀可言。然而,对一种据认为源自情感压抑的疾病而言,通常就只剩下耻辱了。那种把癌症当作是因表达无能而患上的一种疾病的观点,把罪归咎与癌症患者;它聊表同情之心,却也同时传达出轻蔑之意。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30页

悲伤使人变得“有趣”。优雅和敏感的标志是悲伤。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34页 - 篇一 作为隐喻的疾病

在二十世纪,以前附着于结核病的那一大堆隐喻和态度分裂开来了,被分派给了两种疾病。结核病的一些特点被赋予了精神错乱:精神错乱患者被看作是一个情感大起大伏的人,狂热而不计后果,是一个太过敏感以致不能承受这个粗俗而平凡的世界的充满恐惧的人。结核病的另一些特点则被赋予了癌症——这里所说的是“肝火”,它可不那么容易被罗曼蒂克化。不是结核病,而是精神错乱,成了当今我们有关自我超越的那种世俗神话的表达。对疾病的罗曼蒂克看法是:它激活了意识;以前是结核病充当着这一角色;现在轮到精神错乱了,据认为,它能把人的意识带入一种阵发性的悟彻状态中。把疯狂浪漫化,这以最激烈的方式反映出当代对非理性的或粗野的(所谓率性而为的)行为(发泄)的膜拜,对激情的膜拜,而对激情的压抑,当初被认为是结核病的诱因,现在又被认识是癌症的诱因了。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18页

富无尽头,瘦无止境。温莎公爵夫人如是说。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6页


虽然是译者序,但含金量很大!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33页

正是通过把众多或许是倒错的欲念加以合理化,并把它们转化为文化方面的虔信,有关结核病的那种神话才能在将近两百多年的时间里面对无可辩驳的人类体验和日积月累的医学知识而留存下来。
如果按照桑塔格的说法,现在这个神话的消失了,是否源于消费主义文化下浪漫派的消失?我觉得不那么合理。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40页

病实际是人心理的反应,于是生理的问题转而成为心理的问题。这是唯心的,也是基于对病的无知,和对想象补充的依赖。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17页 - 《作为隐喻的疾病》2

肺部是位于身体上半部的、精神化的部位,在结核病获得被赋予这个部位的那些品质时,癌症却在攻击身体的一些令人羞于启齿的部位(结肠、膀胱、直肠、乳房、子宫颈、前列腺、睾丸)。身体里有一个肿瘤,这通常会唤起一种羞愧感,然而就身体器官的等级而言,肺癌比起直肠癌来就不那么让人感到羞愧了。(⋯⋯) (p. 18) 从隐喻的角度说,肺病是一种灵魂病。作为一种袭击身体任何部位的疾病,癌症是一种身体病。它根本显示不出任何精神性,而是令人痛惜地显示身体不过就是身体罢了。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14页


死法不同,病的意义就不同,进而,对患病之人的观感、评价也因此不同。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24页 - 《作为隐喻的疾病》3

结核病既带来“精神麻痹”(罗伯特 • 路易斯 • 斯蒂文斯语),又带来更高尚情感的充盈,既是一种描绘感官享受、张扬情欲的方式,同时又是一种描绘压抑、宣扬升华的方式。尤其是,它肯定了下列做法的重要性,即意识上更敏感,心理上更复杂。健康反倒变得平庸,甚至粗俗了。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36页 - 《作为隐喻的疾病》5

不管结核病如何被归因于贫穷和不健康的环境,人们仍然认为,要感染结核病,某种内在的脾性是不可或缺的。医生 (p. 37) 们和门外汉们都深信存在着一种结核病性格类型的人——正如当今人们深信存在着一种易患癌症的性格类型,这种看法远非局限于民间迷信,它以最先进的医学思想的面目出现。与当代那种据认为易患癌症的性格类型的怪物——那些不动感情、克制和压抑的人——比起来,十九世纪的想象力所挥之不去的那种易患结核病的性格类型,是一种由两种不同的幻象混合而成的混合体:这种类型的人既充满激情,又感到压抑。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48页 - 篇一 作为隐喻的疾病

注释:赫伯特·斯诺《癌症临床笔记》(一八八三)一书中记录的那些简明的个案史中,有许多都记载了这句话:“总是麻烦不断,工作繁重。”斯诺是伦敦的肿瘤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他看到的大部分患者都很贫穷。以下观察结果颇为典型:“在一百四十例乳腺癌患者中,有一百零三例提到自己早年曾患心理毛病,工作繁重,或从事一些有损身心的职业。在一百八十七例子宫癌患者中,九十一例有类似经历。”对那些生活舒适的癌症患者,医生们的观察结果显然不同。曾为大仲马治疗癌症的医生G·冯·斯密特在一八七一年出版了一本关于癌症的书,他在书中列出了癌症的“主要病因”,即“长久的伏案研究工作或者案头职业,公共生活的动荡和焦虑、患得患失的野心、动辄发怒以及过度的悲伤”等。引自医学博士萨缪尔·J·柯瓦尔的论文《作为癌症病因的情感:十八和十九世纪的贡献》,载《精神分析评论》,第四十二辑第三卷(一九五五年七月)。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1页 - my clippings

1. 正如当初结核病被认为是源自太多的热情,折磨着那些不计后果、耽于情感的人,现在,很多人相信,癌症是一种激情匮乏的病,折磨着那些性压抑的、克制的、无冲动的、无力发泄火气的人。这些看起来似乎彼此对立的诊断,实际上是同一种观点的大同小异的翻版(在我看来,它们都同样为人们所深信不疑)。这是因为对疾病的这两种心理上的描述全都强调活力的不足或障碍。
2. 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经常被引述为癌症与性格消沉之间关系的个案史。但格罗德克把这一理论运用到结核病,把结核病定义为“对寂灭的渴念。欲望必须寂灭,随后寂灭的是体现在呼吸这个动作中的性爱的进进出出和起起伏伏。肺部随欲望一起寂灭……身体寂灭……”
3. 浪漫主义对待死亡的那种态度,断言疾病能使人变得有个性,变得更有趣。“我看上去病了,”拜伦说,望着镜中的自己,“我宁愿死于痨病。”“为何这么说?”他的一位朋友于一八一零年十月间到雅典拜访他时问道。拜伦答曰:“因为女士们全都会说:‘看看可怜的拜伦吧,他弥留之际显得多有趣啊。’”也许浪漫派带给感受力的主要礼物不是残酷的美学以及疾病之美(如马里奥•普拉茨在他著名的著作中暗示的那样),甚至不是对不受约束的个人自由的需求,而是那种关于“有趣”的虚无而感伤的观点。
4. 对疾病的罗曼蒂克看法是:它激活了意识;以前是结核病充当着这一角色;现在轮到精神错乱了,据认为,它能把人的意识带入一种阵发性的悟彻状态中。把疯狂浪漫化,这以最激烈的方式反映出当代对非理性的或粗野的(所谓率性而为的)行为(发泄)的膜拜,对激情的膜拜,而对激情的压抑,当初被认为是结核病的诱因,现在又被认为是癌症的诱因了。
5. 与当代那种据认为易患癌症的性格类型的怪物—那些不动感情、克制和压抑的人—比起来,十九世纪的想象力所挥之不去的那种易患结核病的性格类型,是一种由两种不同的幻象混合而成的混合体:这种类型的人既充满激情,又感到压抑。
6. 与结核病比起来,癌症一般不被认为是一种适合浪漫人格的疾病,这也许是因为毫无浪漫可言的抑郁之感业已驱散那种有关忧郁的浪漫观念。“不难发现,美之事物若要臻于完美的极致,一种适宜的忧郁情调总是不可或缺,”爱伦•坡写道。但抑郁却是那种去掉了忧郁的魅力的忧郁—这魅力便是生机和冲动。
7. 在超过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结核病为雅致、敏感、忧伤、柔弱提供了隐喻性的对等物;而那些似乎冷酷、无情、损人利己之事,则被类比为癌症(因此,波德莱尔于一八五二年在《异教徒学校》一文中指出:“对艺术的疯狂激情,是吞食其他一切的癌瘤……”)。结核病是一个暧昧的隐喻,既可以意指灾祸,又可象征高雅。癌症却从来就只被看作灾祸;在隐喻意义上,癌症是一种内在的野蛮状态。
8. 健康本身终于被等同于这些既带宗教色彩、又含商业气息的价值准则,健康成了德行的证明,正如疾病成了堕落的证据。洁净仅次于虔诚--这句格言被从字面上加以理解。随着十九世纪流行霍乱一次接一次爆发,对霍乱的宗教解释也渐次衰落下去;更确切地说,这些解释越来越与其他解释并存。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9页

对癌症患者撒谎,以及癌症患者自己撒谎,所有这些,都证明在发达工业社会里人们多么难以正视死亡。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8页 - 《作为隐喻的疾病》1

梅宁格医生建议医生们不妨丢开“名称”和“标签”(“我们的作用是帮助这些病人,而不是加重他们的痛苦。”)——而这实际上可能强化了疾病的神秘性和医学的权威性。不是如此这般的命名行为,而是“癌症”这个名称,让人感到受了贬抑或身败名裂。只要某种特别的疾病被当作邪恶的、不可克服的坏事而不仅仅被当作疾病来对待,那大多数癌症患者一旦获悉自己所患之疾,就会感到在道德上低人一头。解决之道并非是对癌症患者隐瞒实情,而是纠正有关这种疾病的看法,瓦解其神秘性。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20页 - 作为隐喻的疾病

正如当初结核病人被认为是源自太多的热情,折磨着那些不计后果、耽于情感的人,现在,很多人相信,癌症是一种激情匮乏的病,折磨着那些性压抑的、克制的、无冲动的、无力发泄火气的人。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1页

人格的作用被局限于患者患病之后的行为。像任何一种极端的处境一样,令人恐惧的疾病也把人的好品性和坏品性统统都暴露出来了。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35页

以“浪漫的情感爆发”为人所知的众多文学态度与色情态度都源自结核病及其隐喻变体。在对结核病初始症状的风格化的描绘中,情感爆发变得浪漫(例如虚弱被转换成柔美),而实际的情感爆发则被压抑。柔弱的、气息很浅的年轻女子与苍白的、拘楼着身躯的年轻男子争先恐后,惟恐没染上这种(那时)几乎无药可治的、使人丧失行动能力的、非常可怕的疾病。
“我年轻的时候,”台尔菲•戈蒂埃写道,
“作为一个抒情诗人,我难以接受任何体重超过九九磅的人。“
(请注意戈蒂埃说的是抒情诗人,他显然认可这一事实,即小说家非得用更粗糙、更笨重的材料构成不可。)渐渐地,作为楚楚动人的柔弱和非同寻常的敏感的象征,疥病相越来越成为女性的理想外貌—而十九世纪中、后期的大男子们却变得体态肥胖,他们建立了工业帝国,创作了成百上千的小说,发动战争,劫掠于各大洲。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1页 - 1

结核病影响下的关于身体的观念,赋予贵族的外貌一种新的模式——恰逢贵族已不再是一种力量,而主要以一种形象开始出现之时(“富无尽头,瘦无止境”。温莎公爵夫人曾如是说)。的确,把结核病浪漫化,是把自我提升形象高度的那种颇有现代特色的做法的第一个广为流传的范例。一旦痨病相被认为是优越、教养的标志,那它势必就被认为有吸引力。……十八世纪后期和十九世纪早期所形成的那些与结核病浪漫化息息相关的隐喻,在二十世纪妇女的那种时髦(对瘦的崇拜)中,找到了得以栖身的最后堡垒。
对那些希望发泄愤怒的人来说,癌症隐喻的诱惑似乎是难以抵御的。
然而,在二十世纪后期,一个人怎么可能在道德上做到严谨?当有太多的事需要严肃对待,当我们感到了邪恶却又不再拥有一套宗教的或哲学的语言来理智地谈论邪恶时,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严谨?为了去了解“极端的”或“绝对的”邪恶,我们于是寻求合适的隐喻。然而,现代的疾病隐喻都不过是些廉价货。那些真正患病的人听到他们的病名被人当做邪恶的象征跑来跑去,这于他们又有何助益?只有在最为有限的意义上,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问题才像是一种疾病。而癌症隐喻却尤其显得粗糙。它不外乎是一种怂恿,怂恿人们去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亦不外乎是一种引诱,即便不把人引向狂热,也诱使人们感到唯有自己才是万般正确的。
隐喻,亚里士多德说,是指以他物之名名此物。说一物是或者像另一不是它自己的物,这是与哲学和诗歌一样古老的智力活动,也是包括科学方面的认知在内的大多数认知和表达得以从中滋生的土壤。
举例来说,“左”与“右”这个塑造了二十世纪政治生活大格局(同时也模糊了对它的理解)的顽固的隐喻,它根据各种政治态度和社会运动与“左”和“右”的关系,使这些态度和运动分化和两极化。“左”与“右”这对术语的出现通常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那时,共和派和激进派坐在大会主席的左侧,而保皇派和保守派则坐在右侧。
艾滋病把艾滋病患者的身份给暴露出来了,而这种身份本来是对邻居、同事、家人、朋友隐瞒的。……染上艾滋病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咎由自取,而艾滋病的性传播途径,比其他传播途径蒙受着更严厉的指责——尤其是当艾滋病不仅被认为是性放纵带来的一种疾病,而且是性倒错带来的一种疾病时。……与性行为过错相关的传染性疾病总能激发起人们的恐惧,担心容易被传染,激发起人们的怪诞的幻觉,即担心在公共场合经由非性交途径被传染。
就艾滋病而言,人们在还没有患艾滋病之前就被认为是艾滋病患者;艾滋病产生了似乎数不胜数的大量症状……艾滋病给人带来遭遇身体性死亡的社会性死亡。
“正如疾病是人生最大的不行,疾病最大的不幸是孤独;当疾病的传染性使那些本该前来助一臂之力的人避之唯恐不及时,甚至连医生也不敢前来时……这是对病人公民权的剥夺,是将病人逐出社会。”
没按照页码来。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1页 - 摘抄(1)

结核病有这样的特点,即它的许多症状都是假象(脸上潮红,回光返照)
对结核病而言,患者是“被消耗掉的”,是被燃烧掉的,而对癌症来说,患者是被外来细胞“侵入”的,这些细胞大量繁殖,造成了身体机能的退化和障碍。
结核病是一种时间病;它加速了生命,照亮了生命,使生命超凡脱俗。
结核病通常被想像成一种贫困的、困乏的病....而癌症是中产阶级生活导致的病。
肺部是位于身体上半部的、精神化的部位,...癌症却在攻击身体的一些令人羞于启齿的部位(结肠、膀胱、直肠、乳房、子宫颈、前列腺、睾丸)。
浪漫派以一种新的方式通过结核病导致的死亡来赋予死亡以道德色彩,认为这样的死消解了粗俗的肉身,使人格变得空灵,使人大彻大悟。通过有关结核病的幻象,同样也可以美化死亡。
正如当初结核病被认为是源自太多的热情,折磨着那些不计后果、耽于情感的人,现在,很多人相信,癌症是一种激情匮乏的病,折磨着那些性压抑的、克制的、无冲动的、无力发泄火气的人。
...对狂暴情感的压抑被想像成癌症的诱因。...威尔海姆赖希把癌症定义为“伴随情绪消沉而来的疾病——这既指生物能的猥琐,又指对希望的放弃。”
结核病被再现成一种典型的顺从的死。
结核病被颂扬成那些天生的不幸者的疾病,是那些敏感、消极、对生活缺乏热望以致不能生存下去的人们的疾病。
而患结核病的交际花这一形象的反复出现,暗示着结核病也被认为是一种能使患者变得性感起来的病。
似乎在十九世纪中叶,结核病就与罗曼蒂克联系在一起了。
对势利眼、暴发户和往上爬的人来说,结核病是文雅、精致和敏感的标志。
渐渐地,作为楚楚动人的柔弱和非同寻常的敏感的象征,痨病相越来越成为女性的理想外貌。
(年纪轻轻就)死于结核病的人被认为是具有浪漫气质的人。
还有一种观点,即只有当人遭遇死亡时,才会变得更敏感。...生病是使人变得“有趣”的一种方式。
悲伤使人变得“有趣”。优雅和敏感的标志是悲伤。悲伤和结核病成了同义词。
结核病是艺术家的病。
在二十世纪,被当作高超感受力的标志、能够显示“超凡脱俗的”、情感和“愤世嫉俗的”不满情绪的那种讨厌的、折磨人的疾病,是精神错乱。
像结核病一样,精神错乱也是一种放逐。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35页

对疾病的罗曼蒂克看法是:它激活了意识;以前是结核病充当着这一角色;现在轮到精神错乱了,据认为,它能把人的意识代入一种阵发性的彻悟状态中。把疯狂浪漫化,这以最激烈的方式反映出当代对非理性的或粗野的(所谓率性而为的)行为(发泄的)膜拜,对激情的膜拜,而对激情的压抑,当初被认为是结核病的诱因,现在又被认为是癌症的诱因了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12页

癌症是恶魔般的妊娠。结核病是一种时间病:它加速了生命,照亮了生命超凡脱俗。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27页 - 《作为隐喻的疾病》4

十八世纪发生的新的社会流动和地理流动,使财富和地位不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而是必须有待确认的东西。确认的方式,是凭借有关服装的新观念(“时髦”)和对待疾病的新态度。服装(身体的内部装饰)和疾病(身体的一种内部装饰)双双变成比喻,来喻示对待自我的新态度。结核病影响下的关于身体的观念,赋予贵族的外貌一种新的模式——恰逢贵族已不再是一种力量,而主要以一种形象开始出现之时(“富无尽头。瘦无止境。”温莎公爵夫人曾如是说)。的确,把结 (p. 28) 核病浪漫化,是把自我提升到形象高度的那种颇有现代特色的做法的第一个广为流传的范例。⋯⋯十八世纪后期和十九世纪早期所形成的那些与结核病浪漫化息息相关的隐喻,在二十世纪妇女的那种时髦(对瘦的崇拜)中,找到了得以栖身的最后堡垒。渐渐地,作为楚楚动人的柔弱和非同寻常的敏感的象征,痨病相越来越成为女性的理想外貌——而十九世纪中、后期的大男子们却变得体态肥胖,他们建立了工业帝国,创作了成百上千的小说,发动战争,劫掠于各大洲。从肺结核到“瘦身”跳跃有点大,也没有说明性别差异是如何形成的,需更多史料支持。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32页

浪漫派把疾病当作自己悠哉游哉的生活和逃避资产阶级义务的托辞,为的是只为自己的艺术活着。这是从世界抽身引退,不去承担作决定的责任—这便是《魔山》的故事情节。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18页 - 篇一 作为隐喻的疾病

由于当代欧美文化通常并不把“柔弱”作为女性理想美的因素之一,因而《爱情故事》可能是碰巧选择了白血病,作为女主人公的致命性疾病……但东亚国家却把白血病当作文学艺术中的一种高发的常见病,仿佛年轻的女主人公若要患上一种致命性的疾病的话,那一定是白血病,这几乎成了一种套路,如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和韩国电视连续剧《蓝色生死恋》、《泡沫爱情》等中的女主人公。这与东亚国家看待女性理想美的传统方式有关,即把“柔弱”作为理想女性美的一个方面,而白血病恰恰能提高这种柔美的意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爱情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相貌平平的年轻女子,因而白血病并没有和“美”的意象重叠在一起,因而给人的感觉是痛苦的,而《血疑》和《蓝色生死恋》、《泡沫爱情》中的女主人公却都是非常美丽的年轻女子——美丽而柔弱,这是一种东方传统的理想女性美,尽管导致柔弱的因素是一种疾病,但一旦与美结合在一起,就变得不那么可怕了,成了一种罗曼蒂克的病,给人的感觉与其说是痛苦,还不如说是感伤。女主人公的美净化了白血病,而仅以柔弱为症状(指这些作品中所表现的那种症状)的白血病则净化了女主人公的灵魂,使其更为超凡脱俗。——译者【心思活络的译者 = =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40页 - 《作为隐喻的疾病》6

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疾病是以上天的惩罚、魔鬼附体以及天灾的面目出现的。对古希腊人来说,疾病要么是无缘无故的,要么就是受了报应(或因个人的某个过失,或因群体的某桩罪过,或因祖先的某起犯罪)。随着赋予疾病(正如赋予其他任何事情)更多道德含义的基督教时代的来临,在疾病与“受难”之间渐渐形成了一种更紧密的关联。把疾病视为惩罚的观点衍生出疾病是一种特别适当而又公正的惩罚的观点。在十九世纪,疾病之适于患者人格如同惩罚之适于罪犯的观点,被疾病乃人格之显现的观点所取代。疾病会受到意志的挑战。“意志显示自身为有机体,”叔本华写道,但他否认意志本身会出问题。要从疾病中康复,就得依靠意志,(⋯⋯)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11页


曾经的结核病和今日的癌症有两个意义交集:消耗和瘤子。
另外,癌症的词根是螃蟹。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5页 - 《作为隐喻的疾病》引子

我的观点是,疾病并非隐喻,而看待疾病的最真诚的方式——同时也是患者对待疾病的最健康的方式——是尽可能消除或抵制隐喻性思考。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9页

对癌症患者撒谎,以及癌症患者自己撒谎,所有这些,都证明在发达工业社会里人们多么难以正视死亡。既然死亡现在成了一个毫无意义、令人反感的事件,那么,被普遍认为是死亡同义语的那种疾病当然就被当作某种需要加以掩饰的东西。对癌症患者隐瞒其所患之病的性质的政策,反映出这一信条,即最好不要让将死之人知道他们将死的消息,所谓好死就是猝死,要是死亡是发生在我们处于无意识状态或睡眠状态时,那就最好不过。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47页 - 《作为隐喻的疾病》7

人们引述调查结果——多数文章参照了这些调查结果——说在被调查的数百名癌症患者中,据悉有三分之二或五分之三的患者感到压抑或是对他们的生活感到不满,并因父母亲、情人、配偶或至交的去世、分手或离别引起的失落感而遭受痛苦。然而,同样可能的是,在同等数目的未患癌症的人群中,大部分人也会称自己情绪低落,曾遭受过精神创伤:这被称为“人类状况”。对这些个案史的描述,采用的是一种特别直率的语言,充满了绝望的意味,充满了对孤独自我及其老是不甚满意的那些“关系”的不满之词和困惑之语,分明打上了我们这个消费社会的烙印。这正是众多美国人现在用来描绘自身的语言。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17页 - 作为隐喻的疾病

肺部是位于身体上半部的、精神化的部位,在结核病获得被赋予这个部位的那些品质时,癌症确攻击身体的一些令人羞于启齿的部位(结肠、膀胱、直肠、乳房、子宫颈、前列腺、睾丸)。身体里有一个肿瘤,这通常会唤起一种羞愧感,然而就身体器官的等级而言,肺癌比起直肠癌来就不那么让人感到羞愧了。现在,一种非肿瘤形式的癌症(白血病)出现在商业电影里,取代了结核病曾经包揽的那个角色,成了夺取年轻人生命的罗曼蒂克的病。从隐喻的角度说,肺病是一种灵魂病,而作为一种袭击身体任何部位的疾病,癌症是一种身体病。它根本显示不出任何精神性,而是令人痛惜的显示身体不过就是身体罢了。
这些幻象之所以盛行,是因为结核病和癌症不止被当做了通常具有(或曾经具有)致命性的疾病,它们被等同于死亡本身。

《疾病的隐喻》的笔记-第20页

远在浪漫派运动出现前,由结核病生发出来的那些描绘爱情的隐喻——“病态”之爱的意向,“耗人”的热情的意向——就已经被使用。从浪漫派开始,该意向被倒转过来了,结核病被想象成爱情病的一种变体。与范尼 布劳恩彻底分手后,济慈在一八二零年十一月一日寄自那不勒斯的一封伤心欲绝的信中写道:“即使万一我有望[从结核病]康复,这种激情也会致我于死地。”正如《魔山》中的一个人物解释的那样;“疾病的症状不是别的,而是爱的力量变相的显现;所有的疾病只不过是变相的爱。”


 疾病的隐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