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107261480
页数:329页

作者简介

《 解读》内容简介:教育部于2012年正式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做好《指南》的培训与贯彻落实工作,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组织,李季湄、冯晓霞教授主编,参加《指南》研制和国家级培训的专家团队执笔编写了此书。《 解读》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怎样理解《指南》”,第二部分为“怎样实施《指南》”。书中开篇即为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李天顺巡视员的重要讲话,要求各地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切实组织好本地区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全员培训工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但不知道是不是我看的那本。  前面的语言、社会、科学都是扯淡   艺术这部分却是不错。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9833287/?start=0&post=ok#last  比指南要强。
  •     看这本书完全是为了应试,除了熟悉了解指南各个领域的目标要求外,还希望能理出些条条框框来应对主观题。所以我的诉求是逻辑性,条理性。但是这本书很多地方,简直就是生搬硬凑,小标题下的内容与小标题完全无关,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作者根本是想到什么写什么,简单概括之,就是在凑字数。先说《指南》本身,我对《指南》所倡导的理念还是认同的。但唯一艺术领域,也是最有争议的地方,恕我完全不能苟同。如本书的概述部分就提出《指南》存在的价值之一是促进《纲要》的深入贯彻。《指南》是把《纲要》的理念转化为实践的桥梁,《指南》更具有操作性。除艺术领域外的其他四个领域的典型表现都是具体而细致的,有指导性,有可行性,有操作性,然而艺术领域却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艺术到底该怎么教?尽管华爱华老师在艺术领域解读的第五部分尝试给出解答,但我觉得她传递的更多的是理念上的东西,还是没能回答如何教的实践问题。艺术领域的传递的理念就是情感体验至上,这点我固然赞同。但是它反对为幼儿提供范画的教育建议却令我感到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但在前面的教育建议中又提倡可以给幼儿提供“绘画作品”去模仿。所以按照作者的逻辑,名家名作是不在范画这一概念下,这背后传递的信息就是幼儿园老师画得不够好。ok,我认。在前面的解读中,专家又说,“简笔画是创作者自己的概括与抽象。儿童学简笔画,学到的是别人已经“嚼过”的东西,这使他们失去了独立的视觉思考与体验审美心理意象的机会”。( 哦,那给名画就不是别人嚼过的东西吗?其实你还是想说幼儿园老师画的不够好。) 后面又说“艺术作品中的图画是非概念化的,是别人对真实事物感知后的创作,有情景甚至有故事,幼儿对它的模仿也是渗透着自己的感知与体验的,因此不会形成一种模式化的表现” 前后这么矛盾我也是看不懂啦。又说范画使幼儿丧失信心,因为幼儿的画和教师的差距太大。哦,那你给孩子副梵高去模仿,就都画得和梵高一样了吗?就不挫败了?艺术领域就是给出太多超前的理念,却从不考虑现实,艺术本身的学习特点,以及幼儿的学习特点。拿范画来说,首先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对待范画的态度,如果教师只是拿范画作为一个参考,一个示范,一个启发,那范画还是能启到积极作用的。反之,拿专家提倡的大作要求幼儿模仿得一模一样,我想专家也不赞成吧。所以问题的症结不在范画,而在于教师如何利用范画引导孩子学习,以及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反馈上。再者如何定义一副好的范画也是值得思考的。如果教师的范画能给出对同一种事物的多种表现形式,不也能激发幼儿的创作与其思维的发散吗?我推崇的美术教育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再回归到看山是山”的过程,幼儿园教育不可能到最后人人都成画家,所以大部分孩子是努力向第一阶段的“看山是山”这一目标靠拢,怎么能够跳过第一阶段直接到第二阶段呢?当然了,这里的看山是山不是说硬性要求孩子在要技能上画得像,而是教给孩子审美,教给孩子最最基本的绘画基础。必须认清毕加索不是一开始就往抽象派去的,达芬奇也是一个一个鸡蛋练出来的。专家们,不给范画怎么教?你们真的有去过幼儿园给孩子们上过课吗?(孩子们带着鬼画符回家,让老师怎么向家长交代?)然后说说全书,社会领域写得超烂,科学领域的科学部分也烂。如何利用《指南》观察和了解幼儿这一章,完全和《指南》扯不上关系。然后这里有个对本书的定位问题,概述的导读部分说这本书是写给家长和教师看的。如果给家长看那么很多地方写得过深,理论性过强,给教师看又过于浅显,很多地方隔靴搔痒就过去了,同时没有建树性,也缺乏可读性。顺便,会拿起这本书看的家长都是神样的存在了吧,在这之前他们一定看了更多关于教育的经典,有更丰富的理论储备,那么这本书对他们来说帮助不大,没什么可解读的,只要看《指南》就好了。所以观察这一章存在的意义?除去本身这一部分写得不好不说之外。对于家长来说,这一部分针对对象根本不是家长;对于教师来说,也完全没有指导意义,多的是比这本写得好的、专业的关于观察的书;结合指南?根本没结合起来好吧!写得不好的举例:P205,在说完小吉的观察案例后,突然冒出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在经过有计划的观察后,发现幼儿行为的意义,提供最适当的帮助,这符合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我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是怎么应用的,专家,是不是我学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你最近发展区不是一个东西啊?理论这么生搬硬套好吗?冯晓霞写的最烂。这个人已经被我永久拉黑了。通篇都是BS。举例:“比表扬更好的方式是向儿童指出,做了好事,表现出好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会让自己觉得很棒,而这种自我肯定而带来的愉快和满足是一种来自内心的奖赏。”写了一堆,你在写废话吗?向儿童指出他做了符合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的事不就是在表扬他吗?你倒是说说具体的该如何做啊?不通过成人的表扬,孩子怎么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好行为?我只想说,“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可是我还是喜欢被表扬啊!”P268:“零散的、偶然的知识不具有多大的发展价值,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和结构原则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才能扩大儿童认识活动的可能性”喂喂,我怎么记得前面还刚在强调这些知识的重要性,怎么到这里就变了?就算东拼西凑也要对好口径好嘛?!P230:“然而,正是这些看来零散的、琐碎的、不系统的知识成为幼儿下一阶段进行系统的学科知识学习“所不可缺少的素材”……”这种前后矛盾的东西很多,我就不一一举例了。还有很多地方balabala一大堆,就是得不出个所以然,也是叫人佩服!反正这些年来我学过的学前教育就是呵呵,你开心就好啦。较真,你就变成龙暴漫脸咯。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因为考试,不给评价
  •     就是这样,艺术领域写的最好,给她点赞。其他部分就是很难读下去,就是她们所谓的枯燥吧,简直断断续续看了半个月。怎么说呢,大概就是个导引,明确个态度,兴趣,能力,内在动机比实际技能重要。大概领会了精神,剩下的就直接背好了吧,解读来解读去也无非就是对文件的分解组合。
  •     简直是精神污染与折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