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迷茫时代的明白人》书评

出版日期:2015-9
ISBN:9787550257876
作者:罗振宇
页数:312页

理理思路,确实明白很多

一、 世界的本源是联系(一)物理学步入禅境中国科技大学的原校长朱清时院士做过一个演讲。他说,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世界就是由几个基本粒子堆砌而成,这些基本粒子可以通过不同结构结合起来形成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它们就是世界的本源。于是大家孜孜不倦地寻找基本粒子。可是,大家发现寻找出的绝大多数基本粒子都非常的短命,大约10的-28次方秒就会衰变。如此短命的基本粒子怎么能构成我们的物质世界呢?近年来,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弦论”来解释这种现象。它是指:基本粒子不断的产生和湮灭,产生了不同的振动模式,不同的振动模式,对应着不同的物质。正如提琴上的弦,它用不同的方式振动,产生不同的音乐。音乐由弦而生,但又不同于弦的简单堆砌。换句话说,是基本粒子之间特定的联系方式决定了物质的种类和形态。这与佛家的万物“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尽而灭”不谋而合,难怪他感慨道:“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这是一个令人震憾的结论。认识到了这一点,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为什么互联网的发展对整个世界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二)互联网带来的影响互联网的出现,首先改变的是人与人的联系方式。与传统的方式相比,信息通过互联网传播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传播速度快,二是联系数量多,三是连接方便。1. 传播速度快。信息传播得快了,资源富集的速度就有可能加快(除去人为因素以外)。(1)对创业者有利。第一,创业者需要积累各种资源,比如人脉资源、情报资源、宣传资源等等,现在通过互联网都能迅速筹集。比如说罗辑思维只需要通过一家视频网站就可以输出它的视频产品。当它打响品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有道云笔记)迅速得到别的公司的支持。第二,机会多。信息就是机会,此路不通,很快就能转到彼路。传统创业像爬金字塔,一不小心就会掉下万丈深渊;互联网创业像爬竹林,这根抓不住,伸手就能抓到另外一根。第三,发展快。源于联系速度的提升。(2)极大拓宽市场的广度。传统行业本身就应当重视市场的广度,如消防、仲裁、建灯塔等看上去不适宜由个人资本来完成的工作,实际上都可以由市场自行完成。互联网的出现,有助于市场进一步拓宽。2. 联系数量多。互联网有助于在个体之间产生最直接的联系,对于某一个体来说,面临的联系就会增加很多。(1)成功的路径不止一条。比如说创业市场上就需要有一些突破原有陈规的“野蛮人”的出现,比如千千万万偷渡过去的“野蛮人”建设出国际大都市迈阿密。相反,看似守规矩的日本社会,因其活力不足逐渐走向了老年社会。(2)因果关系混乱。因果关系混乱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与相关关系、果果关系、果因关系等关系混淆。这种现象在任何时代都有,但大数据时代,当各种数据越来越容易获取的时候,这种缺乏严密论证的假因果关系却会误导大家。至于怎样避免这种情况,罗胖也没有说得特别清楚,但相信揭示了假因果的乱象以后,下次再面对类似问题的时候,读者心中会多留一个心眼,不会盲从。顺便说一下,本书最后一章可以说是点睛之笔,我根据录音整理了一幅结构图,供查阅参考。因果关系混乱还会导致系统不可预测,这就是所谓的沙堆实验。表面上这是因为系统过于复杂导致的,个人感觉其根本原因在于能决定沙堆是否坍塌的因素过多,单一因素对坍塌结果的影响力过大,远远超出了可计算的范围,因而就不可预测,进而不可控制。3. 联系便捷性增加。这一方面表现为沟通更加方便。原来一个需要几十万员工的跨国公司,现在可能几万人就能使其运行起来,在大幅减少了人力成本的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大问题:失业。另一方面,“数据驱动”的模式逐渐盛行。罗胖认为,3D打印最划时代的意义,在于开创了一种“数据驱动”的模式。互联网的盛行,加快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和效率,打印机本身不再重要,地球任何角落的数据模型,都可以通过网络,瞬间驱动打印机,瞬间可以打印出实物。其实普通打印机也可以这种模式驱动,但3D打印机出的是实物,其意义更为远大。继续探究下去,“数据驱动”的方式又岂止在打印领域盛行?传统的“收集信息-决策-传递指令-实施决策”的过程终将改变,指挥员在战场上充分熟悉环境后,定下决心,将信息数据传回,由后方的指挥中心负责实施决心意图,这种模式也是“数据驱动”的一种体现。二、 理念(一)全息观这其实就是一种哲学的概念,即宇宙万物,无论其大小、种类、轻重,其生存发展会满足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从A事物中总结得出,应用到B事物中。比如宇宙星系与微观粒子的模型相似、英国海岸线与其任意一小段相似、大部分细胞都可以分化成为生物体内别的细胞,因为它具有全套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就相当于“数据”,“驱动”着细胞的合成、分化)。当然,只有少量的规律有这种性质,这就是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道”。如果可以类比的话,互联网连接了全世界的计算机,可以形成一个“脑”,恰似脑神经连接了每一个神经元。那么,互联网世界一些现象,就可以用脑科学来解释。(二)广义生命观生命就是逆袭。宇宙的规律是从有序到无序。物理学上有个“熵”的概念,指的就是无序程度,自然界的熵只能增大不能减小(从无序到有序)。但量子力学大师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中提出,生物是把无序变成有序的逆袭(向生命致敬!)。一切能变无序为有序的东西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国家、部门、企业都可以让一群人从无序变为有序,因而它们本身就是生命。生命就会为其本身的生存创造空间,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机关部门虽然作用不大却难以撤编。书中讲道“只有可以创造出其他机会的机会,才是真正的机会”,我的理解它的原因是,这种机会具有生命的特征,可生存、可发展、可以不断为人们所利用,因而是真正的机会。生命当然要遵循生命的规律,“老而不死是为贼”,发展不下去的企业让其自然消亡,对于整个经济生态系统都有好处。(三)创新观社会鼓励创新,有两个要素不可或缺。一是要适度地突破限制。这里指的是突破制度上的限制。制度在阻挡很多不利因素的同时,将新的思想、新的做法扼杀在了摇篮中。严苛的条件、复杂的手续、繁多的材料,把许多不太成熟、却可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挡在门外。阿里如果到了上海,可能就不会出现“阿里帝国”。二是要有应对风险的机制。很明显,有了这种机制,人们变得敢于创新。应对风险最伟大的发明莫过于保险机制,其好处在于1)成本分摊,将少数人可能支付的巨额成本,分摊到全社会,化解了风险。2)事前解决问题,它是促成成本分摊的前提,也为理性解决问题提供最好条件。3)规避伦理。掺杂了伦理因素,常常会使问题复杂化。事先解决问题,有助于规避这些不利因素,在契约精神的保障下,双方履行自身的义务,享受自身权益。书中民办消防队的事例已充分证明。(四)物质观凯文凯利说,在未来的物质都是以“流”的状态存在,供人们随时发送需求、随时取用。数据的便捷传递,使得“租用”的思想变成现实,或许这就是“商品极大丰富,按需分配”的图景。老子说,“有之以为用,无之以为利”,搭载着互联网的快车,“数据”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无”显得越来越重要。、(五)成败观成功与时机紧密相连,优秀的产品不一定成功。一件新产品从出现到成熟,市场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前标准期,各种厂家相互争斗;二是流动期(罗胖未做解释);三是嵌入期,市场基本定型,产品特征已经嵌入了消费者观念中。只有适时填补市场空白,顺利通过流动期,进入嵌入期的产品才可能长期成功。比如QQ并不是最好的即时通讯工具,QWERTY键盘也不是最科学的键盘,但它们都符合上述规律,因而获得了成功。我一直认为,在整个市场对经久耐用、低配置软件小的手机标准产生疲劳时,IPHONE突然出现才能迅速占领市场,缺少这一时机条件,苹果没有这么轻易战胜诺基亚的。三、方法(一)怎样生存生存的原则是:活在趋势中。这要求我们首先要了解趋势,知道世界向哪里发展,顺应这种趋势,应当怎样去做些什么。在竞争对手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能从容应对,就已经成功了。有人问大卫的雕像这么美,是怎样雕刻的呢?米凯朗基罗说:其实它本来就在石头中,我只是把不属于它那部分剔除就可以了。认识趋势,就能发现并剔除自身的不符合项。有两种生存方式可选择:一是善变(即像小强一样生存),十分善于转型,随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随时改变自己,适应环境。问题是现实中的转型几乎都在被逼上绝路的时候才发生的。为什么?因为自身的存量成为转型的阻碍。有个杀毒软件的老总说,不是他不想让软件免费,他也知道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可是他手下有这么多员工,历史有这么辉煌的业绩,一旦免费了,工资发不出来了怎么办?业绩下跌了怎么办?存量制约了转型,因而罗胖建议抛弃存量,追求增量。二是共生(像犀牛鸟一样生存)。找到大犀牛的弱点,与其互通有无,共同生存。这个在军事学当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航母总是依赖于战斗群才能发挥威力,步坦结合是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的好方法。(二)怎样工作一是放弃地位,追求联系。书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判断事物能否发展“要看它促进了联系,还是阻碍了联系”。促进联系的事物就顺应了联系的趋势,因而容易发展壮大。人也是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联络的重要性,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超越人本身能力的重要性,看似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交流技巧,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功的难易程度。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如果在人际交往上有弱项,还是赶紧去补缺吧。二是放弃效率,追求趣味。效率方面,人是弱项,永远无法与机器比拼。但人有情感,有兴趣。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实现(人、资源、信息等)的整合,是机器暂时无法取代的。本人理解,兴趣的最大意义在于始终能给人提供前进的动力。做什么事都会遇到困难,克服困难需要乐观、勤勉的精神。如果自己做成一件事,不能从中体验到成就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很容易放弃。做自己爱做的事,至少是不讨厌的事,是非常关键的。(三)怎样创新罗胖用了四个动词,“转身”、“立定”、“呻吟”、“躺倒”。个人觉得很上口,但却很不形象。现在用我自己的话理解一下。一是要关注体验的提升。人是感性动物,社会的发展一定要满足消费者感观质量的提升。比如书中“北京遇上西雅图”的例子就很有说服力:如果女主如果先遇到一个地位低下却每天坚持为她买豆浆油条的穷司机,后遇到每天事务繁忙但每个纪念日都给她买衣买鞋买包的富家小哥,她很可能选择后者。不过书中“日本车”的案例有待商榷。日本车打入欧美市场,靠的是独特的设计和舒适的体验,但低油耗、高质量却是赢得竞争力的基础,这才是日本车与欧美车同台竞争的敲门砖。提升体验,不能靠用户调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观点。二是要找到擅长的领域。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这是基本原则。对于团队来说,要清楚地分析自身优劣,进而找到对手的薄弱环节;对于个人来说,除自省以外,最好还要兼顾自己的兴趣。三是要通过身边人。社会已经编织成一张网,身边人和自己一样,都是网络的结点,通过身边人去宣传,可信;通过身边人去收集信息,可靠。关键时候最重要的还是朋友。(四)怎样成功这个命题太大,本书多处提及。这里只是罗列,不详细叙述。性格方面:(1) 渴望金钱——这是源动力;(2) 乐观的疯子——这可以帮助渡过难关。做事风格:(3) 马上行动——一是抓住时机,二是克服了拖延症的负面影响;(4) 总结经验规律——把失败变为经验的转化器。能力素质:(5) 吃得了苦——看看大西洋底下的那根电缆就知道了;(6) 承受风险——要求本人能承受一定失败;(7) 会吹牛——用虚幻的“大饼”去获取尽可能多的资源;(8) 尽可能获取帮助——需要有良好的社会关系。

今夜,我不关心成功,我只谈兴趣

刚看过《奇葩说》,蔡康永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我们在听所谓的导师讲的话时,都是在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来支撑自己的决定。每次听他说话,都有被启发到。想写这本书书评的时候,其实我已经把大部分内容给忘记了。书中干货很多,我能记得的,大概就是我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其中一章中提到:放弃追求效率,转而追求趣味。也就是笔记中的“在不想要的事情上失败,还不如在热爱的事情上冒险”。从书中可以看出,罗振宇是一个很注重个人价值实现的人,其中关于互联网时代,个人崛起的优势,让人看得热血澎湃。是啊,自媒体爆发,不断吸引传统媒体人出走,公众号兴盛,个个经营得如火如荼。微创业时代真的来临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从中获取财富,这样的日子再没有像今天这样,离我这么近,近到就发生在我周围很多人身上。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兴趣至上的人(不过有点矛盾的是,我现在的工作和我的兴趣不是完全地契合)。我也是一个爱好学习的人(这样夸自己确实不太好)。求知欲很强,感兴趣的领域都想去学一学,后来感觉有点累,然后,兴趣不断缩减,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得不选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爱好,并一直坚持着。天知道,当年自己因为想去旅游就准备考导游证,想认清自己内心就想考心理咨询师,想剪辑一段视频,就下载素材,把会声会影学得门清门清的。记得大学听一个选修课,一位心理学教授说过,大学四年,未来十年,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到自己最热爱的领域。到现在,我唯一保留下来的爱好,就是阅读和写作。忘了从哪里看到一句话,即使这一生都写不出大师级的作品,但还是不会放弃写自己的东西。我不是一下子体会到自己的爱好的,而是花了几年时间,在个人时间越来越少的抉择中,用脚投票,渐渐接受自己可以抛弃任何喜欢,心甘情愿守着这一个爱好。有一天走在路上,忽然就想到一句话:我好像是在明白自己真正的热爱之后,才开始对人生做减法。我说的热爱,不是兴趣那么简单,而是在兴趣之上,想要好好经营一生的爱好。无可救药的热爱。这有点像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但是目前,写作除了是我的热爱,不能让我养活自己,而我又不愿抛弃这个爱好,找工作也好,业余生活也好,我都会为这个爱好培养一个适宜生长的土壤。所以,本来没有任何野心的人,也就变得更没有野心了。这本书中提到一个专有名词,叫“幂律”。就是人人都在追求效率之后自然形成的一种结果。我读了书中对这句话的解释,把这句话理解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总有人会被这个趋势淹没。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会迎来财富的海量增长,不会面临冻饿而死的危险,但是人生变得灰败的悲剧,对某些人来讲、对某些无法选择新的机会的人来讲,也许真的是无法避免的。”我感觉自己就是书中提到的某些人,是所有芸芸众生中最不起眼的小人物,被趋势淹没,人生变得灰败,可是,怎么办呢?不排除有的人(比如我),就是没什么大志向。有了爱好,会大大降低一个人的野心。那么,作为小人物,该怎么对抗幂律?书中给了明确的答案:放弃追求效率,转而追求趣味。这句话真对我胃口。而且我一直都相信,兴趣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带来财富,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在对待热爱的兴趣,人的精力总是那么源源不绝,就像与幸福的终点有了直线,中途所有路障都不能阻碍,我走向那个幸福的发光点。“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个人崛起的时代已经到来。”这是这本书最想表达的一句话,也是最打动我的那句话!题外话:拖延症一直是挺受关注的,关于怎么治拖延症,也见过不少文章,但是,罗胖这本书中对拖延症的讲解和给出的治愈方法,也是史无前例的。我试了试,感觉还不错哦!再也不担心自己有拖延症了!

书就该是思维灯塔

《迷茫时代的明白人》,一如既往地从“头脑思维”出发,但本书更加靠近“走路的腿”,让你感受到观点背后“作为的实感”,而不是“读时侃侃,阅后即焚” 的眼球快感。这么说吧,它不是一针鸡血强心剂,而是个人崛起的灯塔,而且正照亮着脚下。

要失去的只是锁链

企业的舆论危机是不可管理、不可预防的,只能在她发生之后随之舞蹈。你模仿我,你又不如我,当然就打不过我。二战之后国家的组织都在进行变形,用冯仑的说法他们变成了基地型组织,特征是成员极度离散,成本各自分担,然后考价值观协调。传统工业社会是用追逐确定性的方式来消灭不确定性。而现在互联网时代追逐一个组织的建设,我们应该用主动接受挑战并迎合不确定性的方式来应对不确定性。因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具体的处境当中,当存量过大的时候,创新本身在逻辑上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本来某种产业落后了,那这个产业代表性的公司就会解体,其中的员工就会被释放出来,到所谓劳动市场上接受培训,然后再到新的产业组合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个正常模式。可是日本经济因为这种终生雇佣制而丧失了这样一次机会。正是靠facebook、亚马逊、谷歌这种公司的方生方死,旧的、大的死掉,产生新的,新的由小再变大,完成了这一次伟大的IT革命。什么叫希望?希望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如果未来非常美好,但它有确定性的,那他就不会带来任何希望。就像马克思讲的,无产阶级没什么可失去的,要失去的只是锁链。当一盘生意的经营范围来越来大的时候,企业已经有内在的动因去调整不同收费区段之间的收费策略。只要他是人,不管这个人出于哪种状态,你都可以找打她体验当中最稀缺的那一点。人性就是不知足,人性就是在追寻各种各样全新的体验。当你没有哪些私心杂念、贪念的时候,你对物质的需求其实并不多,这个时候你反而获得了自由,获得了一个让个人价值持续增长的空间。在互联网时代,也许我们立定,在自己所擅长的那个领域成这长,并拥有合适规模的客户,就可以拥有自由且富足的一生。很多创业者都在说什么梦想,其实都是忽悠人,真正的创业者只需要感受到一件东西即可,就是对金钱赤裸裸的、无法遏制且愿终身边随的欲望。创业就是在漫无边际的市场资源当中,以创业者的心态和努力,去寻找一种全新的组合方式。整个太平洋的发现历史无非以下四条:(创业的四个逻辑)1、坚决认可并承认以及直面自己内心对于金钱的渴望。2、学习巴尔沃亚,不跟存量较劲,而却寻找人生的增量。3、学习麦哲伦,沿途获取最需要的帮助,用最低的成本去整合全新的资源,然后像兔子一样找到最近的可以吃的草。4、学习库克船长,总结前人的经验,试图提炼出科学的规律,然后外推出去,探寻新的增量。互联网根本就不是什么新媒体,互联网是母媒体,原来的媒体样式都要重新换一个地基,在上面重新进行。放弃追求地位转而追求联系。人和人之间联系的工作,未来恰恰可能是无法被替代掉的。从追求地位到追求联系,这是在未来职场中求生的一条路。放弃追求效率,转而追求趣味对付幂律就是要对付效率,让每一个小群体靠兴趣,、价值观、心灵的追求、趣味的表达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个小而美的商业形式,这就是那些未来人不会被机器替代的岗位群聚的选择。我们接受了传媒的一些暗示甚至是催眠,把我们内心里面的个性化需求固化到一些工业社会可以办得到的产品上面。分形艺术的特征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自相似性,第二个叫无限可精致性。有人问米开朗基罗,泥雕刻的大卫真的好漂亮啊,你怎么雕刻出来的?他说:不难啊,因为大卫就在那块石头里面,你只要把不是大卫的那部分去掉,他不就是大卫了吗?我们现在只需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存活在这个趋势里,把不是这个趋势的东西去掉就可以了,这就是我们最聪明的生存策略。

辩证看待吧

标准的心灵鸡汤类读物。该书立足于当代,告诉你现在是个怎么样的时代,人该怎么活。由个体的崛起,到创业,互联网以及最后的我们该怎么做,该书充分体现了一本心灵鸡汤类读物的特点——实用性。由于是一本视频收录类书籍,所以书中包含了大量的事例。如果是看过罗辑思维视频的人,可以通过这本书回想下之前罗胖的那些观点,相当于二次认知。由于是大量视频材料的一次总收录,所以在每一个大章节下包含的是许多没有任何关联的小章节。想了半天也写不出啥来,就当是一次观念的传教吧。

活在趋势中的人

在读这本书前,我正巧在看《The Wisdom of Insecurity》,那本书讲我们身处的世界是随时变化的,因此要在不确定求稳定、在不安中寻找安全感就如同把风关在盒子里,是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那是不是说我们无法得到内心的安定了呢?也并不是如此,作者提到了一种反向效应,你必须先认可这种瞬息万变。在看完《迷茫时代的明白人》以后,我对此有了一种更明晰的理解,罗振宇也提出了一个类似的观点,我们身处于一个无序的、不确定的时代中,要用不确定性对抗不确定性,这个意思和反向效应其实是异曲同工,就是我们要顺势而为,这当中才有我们要找的机会。比如说我们在这个技术爆炸的时代如何实现个人崛起呢?罗振宇教我们要做活在趋势中的人。如果说工业化时代让人成为产业链上的一个细碎的零件,压抑个性,那么互联网时代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兴趣和素质。在传统商业中异军突起的个人力量靠的不是与大企业拼体量拼规模,我们需要的是单点优势,单点是什么?是你的兴趣融入到时代趋势中,顾爷开始在微博上创作“小顾聊绘画”,这是他的兴趣和专长,在这一个广大的平台上,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最后开始写书赚钱了。这说明什么?当你愈发专注于自己的兴趣之上,机会就会应运而生,这是互联网带来的优势。但是许多人说他们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或是能坚持下来的热情时怎么办?去体验这个世界,尝试你没有试过的东西,也许你真正的兴趣就能被激发出来。不安全感来自于你对目前庸庸碌碌的担忧,你脚踩浮萍之地,当然觉得一切都充满了变数,但是兴趣就是让你找到努力的方向,并跟着时代的脚步一起前行。兴趣是我们自己可以努力去挖掘的,但如何抓住时代发展的脉络并不那么容易。罗振宇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观点,比如在技术急速发展的今天,你要寻求的是未来难以被替代掉的工作,也就是注重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工作。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看法在于我们对世界因果关系的认识,很多时候我们会掉入这样的思维陷阱,把明明不相关的两样事物联系起来,这对我们来说其实是种本能的行为,因为对于有因果联系的事物,我们更容易理解。一个明白人需要认清这种虚假的因果关系,并按照自己能认同的法则作出决策,这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顺势而为需要视野和思路的开拓,但这不仅仅指顺着时代的大势,也泛指所有的状态,它是一种最自然的状态。作为一个拖延症患者,我也是看了不少“治愈”拖延的书和文章,但收效甚微,看了作者对此的思考,觉得很有感悟。我们不要总是想着摆脱这个恶习,这就好像告诉一个紧张的人不要紧张,并不会有任何作用,但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拖延。比如你现在不想做这件事,那你就做做以前拖延下来的任务,这样最后虽然第一件事没做,你也做了有价值的事,不至于浪费时间又心怀愧疚。这种心态很重要,你首先要认可自己,才能有所改进,盲目的纠正只能带来无益的挫败心理。这是一个迷茫的、充满不确定的时代,但如果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因果链,迷茫也并不叫人害怕。最后用作者提出的人生四大目标来自勉,始终对这个世界保有旺盛的好奇心,多赚钱过体面的生活,营造有趣的社交空间,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实在的事。(http://xhrb.jschina.com.cn/mp2/html/2015-11/03/content_1330658.htm)

重新认识这个时代

我们都低估了互联网,10年凯文·凯利这番话让整个西方世界,包括较为边缘化的东亚醍醐灌顶。早在小时候,我就感觉到电脑这些新鲜事物不是那么简单,所以我对父亲拍脑袋所下地论断:“没有电脑最多就是用纸和笔办公,那又不会怎么样!”嗤之以鼻。而近期alphaGO在围棋领域战胜李世乭,成为了人类历史上人工智能首次在围棋领域战胜人类。围棋具体的玩法我虽然不是很清楚,但是围棋步骤之繁杂早已超越了宇宙的原子总数,成为了事实上的理论算法,现阶段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也无发进行穷举,但是谷歌工程师巧妙地使用了蒙特卡洛算法,让alphaGO随机寻找策略,让他能够完美地衔接上围棋的游戏规则,所以出现人类被秒杀的结局。之于互联网,数据乃骨肉,算法即灵魂,这一切都是互联网之上孕育而生的瑰宝。让每一个明白人不经需要改变思维方式、思想观念,来重新正视这个时代。本书的故事可谓繁多,让人感觉就像自己亲身经历过。刚开始用一个引子阐明了“个体崛起”这个观点,同时带上了“沙堆实验”,一石二鸟地让大家理解,个体在决定整个世界进程,具体怎么决定,那是随机的,没有谁能够预测,就像沙堆中,没人知道,当第几粒沙码上沙堆之时,整个沙堆将会随之坍塌。复杂系统的观点认为,当沙堆码到一定程度,你放上每一粒沙,让整个沙堆坍塌的概率基本一致。诸如此类,世上的事件都这样,人们常说,谁因为吸烟患了肺癌,最后只能无奈地被病魔带走。或者是明朝被满洲鞑子推翻,中原大地再次被北方蛮夷奴役。这种语境的表述之下,我们可能感受到决定论,或者因果论的烙印只深,就认定了吸烟是肺癌的原因,满洲鞑子是明朝灭亡的原因。其实多少内行人在听到此番言论之后都笑而不语。癌症的发病本来就是一种典型的随机事件,吸烟只是加大了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的可能性,就算不吸烟,肺部细胞也不一定不会癌变。而明朝灭亡更是一桩随机事件,谁叫当时遇到小冰川期,财政收入不足,魏忠贤被处死之后,文官集团独大,国家机器更加无力运作。如果用官修史书的观点来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之论也是强词夺理,直至南明灭亡,江南地区依旧富硕,也有工业时代早期的影子,生产者与消费者出现了分离。生产关系并没有完全像历史书中那样直接被划分成封建时代的地主-农民结构。而南明政权建立之后,没有文官集团兴风作浪,光凭部落时代的满清,也对明朝无可奈何。以上,明朝灭亡背后的因素其实很复杂,就像沙堆实验描述的系统那样,不是简简单单的因为所以能够分析概括而完的。回到书中,第一章的引子无非就是描述了当今时代的一点奇异现象。用个体力量空前强大,同时带上随机原则,为后续的展开做一个铺垫。后面三章的内容大致是:根据现有环境,号召大家去创业。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变局猜想,无非就是传统制造业被消灭,人类进化会出现新的方向。最后一章又回归到个人生活的范畴,对个人发展提出了两点建议,讨论了下拖延症的问题,以及用理性外延的世界-数学,来讲解一下兴趣意义。其实整本书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明白互联网时代下,我们的世界处于某种趋势中,要怎么在其中生存,并开拓出一番新天地。因为是畅销书模式,本书的援引以及论证做得不是那么完美,基本都是提出一个论点,用一个故事把它打发了,又延伸出一些推论。前面三章都是用一些古今中外的范例来粗浅论证一些观点。第一章第二章用小米崛起,微软衰落来说明个人崛起的可能性,以及崛起的速度,规模之类的问题。这不经让人想起幸存者偏差,试图用一个有利于自己的例子去论证一个很大的论点。而且还夹带着现代文明起源英国,日本这个国家是一个死局的私货。我认为现代文明的中心,以及共和国始祖美国虽然传承自英国,但两个国家其实是两码事,其区别就是贵族与平民,保守与变革。而且美国的主体是清教徒,将就一套实用主义,和英国这个老牌贵族根本不是一会事。无论是从两国的英语词汇中管中窥豹,还是两国元首的衣着差异上对比(英国王子不止一身,袖扣,手表一并齐全,而奥巴马的衣着比较简单,就是很平民化的正装,没有华丽繁琐的搭配),都是上述差异的原因。现代文明的贡献,美国的作用更大。而日本的死局罗胖认为是在于其成熟,社会的完整度过高,不易改变。其实按照日本民族的习惯,只要别的文明圈产生突变,他也基本不会掉队。毕竟当年的明治维新,还有战后重建都体现出它的力量,日本这个国家在怎么没有生机,也不容易衰退,顶多就是像九十年代后那样出现十年停滞。而最后一章,人生观的叙述,不管谁来写都必然会带有太多不可忽视的主观色彩。其实人生不止是自己规划,也要从外界吸取精华。罗胖的经济学思维,兴趣观点确实值得借鉴。机会成本原理其实就是让你去选择更有价值的事,比如做一件事能赚一万,你要想如果换做别的事呢?收益说不定有比它更高的。而沉没成本比较反直觉,不过本人的职业也需要培养放弃沉没成本的习惯,学会止损,抛弃不可能获利的一支股票(无论你在那支股票上亏损了多少时间金钱。),或者是离开一个不值得付出的某个人(无论你们之间经历了什么,你为她做了什么),都是需要忍痛割爱的能力。而否决因果那一块也存在反直觉的现象,不过在实际做事的时候,因为人的思维方式局限,还是要把随机,不可控的事件,转化成主要因素与结果之间的简单因果关系来思考决策,才能继续把事情做下去。 我在整理思路的时候发现因果论的否决已经出现了两个章节里,而且讲创业那章放在互联网综述之前也有点不合理,一般都是先谈是什么,再说为什么,才能讲怎么办。结构上的瑕疵或多或少会影响到阅读体验。不过总的来说,本书还是值得一读,就当是一次和罗胖坐在一起喝下午茶时的闲谈。可以不追究书中严谨性专业性的问题,在一个闲暇的午后,一口气读完这二十余万字的畅销书。总体评价,值得一读,如要深究,请找其中提到那些专业性更进一步的书籍。

行走世间,全是妖怪

在我看来,整本书的前三章都在讲迷茫时代:当代的迷茫,大航海时代的迷茫,互联网时代的迷茫,大英帝国的迷茫,日本的迷茫,美国的迷茫。在各种各样的迷茫中,第四章给了我们答案:于迷茫之中我们该怎样才能活的明白。这就是整本书的内容《迷茫时代的明白人。》关于那些过去的、历史的、各种噪杂不清的迷茫,我一点都不感兴趣,我只想从书中找到一个做当代明白人的答案。1.挣钱是世界上最体面的生活方式。奸商、为富不仁、投机倒把,买的没有卖的精等等,关于商人的好词似乎没有几个,所以我们自小就被灌输着不要跟商人做朋友的思想,这就如同现在所谓的“要爱国,要抵制日货”一样的幼稚。金钱本来是世间一种通行货币,如同语言一样用来沟通和交流。它的本性应该是中性的,却不想在历史的潮流中,被文人骚客、被诗人画家、被人民大众、被红卫兵精神和封建老思想给钉在了贬义词上。似乎有钱就是罪恶,要么是有钱就变坏,要么是变坏了才能有钱。而那种光明正大坦坦荡荡的人就活该一辈子都不能有钱,否则立马被冠以坏人的头衔,一辈子抬不起头。但金钱是一种双刃剑,可以害人也可以救人,主要是看在用它去做什么。做坏事的永远都是人,而不是钱。如果一个人本性是坏的,无论他有钱没钱,他都是坏的,只不过他没钱的时候坏的没有底气,没有能力。说起来,钱这个东西,何其的无辜,本是一张纸,却承载了上下几千年的骂名。罗胖子用富兰克林的一生传记给我们讲明白了一个道理:光明正大的挣钱不可耻。可耻的是四肢健全却如同寄生虫一样的乞丐。这种乞丐包括路边要饭的乞丐和那些啃老族。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取得正当的财富,赢得他人的尊重,做最具体、最实在的事情,而且勤奋的去做,而不是空谈大道理。这就是老罗认为最有尊严的生活。2.拖延症是天性,大家以后就不要逆天了。老罗说人类的拖延症是与生俱来的,是从类人猿就遗留下来的拖延基因,是一种天性,是来自于生命体内在的本能,一种无法抗拒且不能治愈的病。好吧,我以自己二十几年的学习生涯深深的体会到了,并也越来越坚信这是种绝症。“人类有一种底层的心里结构,就是我们更看重当下的价值。你想,作为一个原始人,一个进化中的猿猴,逮着一个东西,怎么可能留到明天再吃?夜长梦多啊。所以,我们对当下的价值评估更高,对未来的价值评估更低,能懒一会就懒一会,把当下这种爽的感觉先享受了再说,至于未来,一会再说。每个人都做着自己爱干的事情,自然就不会拖延了。至少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小孩拖延着不去玩,拖延着不去打游戏,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所以,目的和生命本体的更加铁剂,是解决拖延症的根本之道。”so,我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接受自己了,没有了那种深深的愧疚感,承认自己是个严重拖延症的卢瑟真是一件很让人放松的事情啊。那么怎么对抗拖延症呢?说起来,这本书就是靠着书中结构性拖延法我才给看完的。所谓的结构性拖延法,就是把祸水东引。举个例子:本来这个九月份的计划是要把我的消防工程师专业书给看完的,但是一直在磨磨蹭蹭的拖着,机缘巧合下得到这本书,于是乎,为了拖延我的专业书,我把这本闲书给看完了。虽然我的专业书九月计划给拖延了,但从我的整个人生时间流中,我并没有把时间浪费在扣扣、微信、饭局、泡妞、打个游戏、搞东搞西上面,而是又看完了一本有意思的书,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知识,完成了整个人生的成长过程。我把我的拖延时间用在了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上,所以我没有什么愧疚感,反倒有丝丝的成就感和窃喜。也许在诸多大神眼里,这种方法不过是一种解决表面一时之需的权宜之计,像是在逃避一样。但我感觉用起来倒是挺不错的,有想研究的朋友可以找书来看看。也许会对你的拖延症大有帮助。3.数学存在的意义我是以数学35分考入高中的,后来又以45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在我的学习生涯中,跟数学从不同戴天之仇到老死不相来往,从夺妻杀子之恨到井水不犯河水。似乎从高二开始,我的数学试卷上就只有ABCD这四个数字的出现。我也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要学数学,直到看完这本书,听着老罗把费马大定理从开始到结束,浩浩荡荡洋洋洒洒贯穿古今中外几百年历史徐徐道来,如同一曲波澜壮阔的史诗,感叹有那么多智力超群的天才们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在了数学上。我才知道数学它光芒万丈的魅力和如同历史使命感所存在的意义。“人类知识领域、智力领域的任何丰碑,从来都不是用强烈的目的性建造出来的,它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是由兴趣堆积出来的。兴趣不仅促成了最后的成功,而且点亮了其中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如果你有一个伟大的目标,你有一个强烈的目的,但如果没有兴趣,你将一事无成。”4.做个明明白白的牛X人书中引用爱默生的一句话:一个人在集体中,就容易按别人的想法思考;在孤独的时候,就容易按自己的想法思考。而真正的牛人,就是在集体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思考的人。老罗在做这个牛人的道路上一直前进着,按照自己所认定的那种虽然是虚妄的、不靠谱的因果关系来思考。自由,且坚强的不为改变的成长。作为一个一直想要做自己的我,一直都渴望能够在成长的道路上,活出自己,活的明白,做一个真实而快乐的自己,把自己的人生过舒服了,才是我对这个生命莫大的不辜负。凡尘之中,必有很多噪杂的声音,他们渗入我们的耳朵,夺取我们的心智,占领我们的灵魂,侵吞我们的整个人生。我们要与之奋战,并通过真正的战斗才能得到属于自我的自由。于此,我要像一名斗士一样,即使十面埋伏,也要吹起自己的号角。比如: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并很欣赏老罗面对生活和世界的态度。但是我并不赞同他在书中对中医和因果关系的观点。我会发出不一样的,否定的,却是属于自己的声音。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和思想觉悟都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世界观。而能够自由的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并坚定的贯彻在自己的整个人生中,则需要很大的毅力和长远的修行。愿你我,无论身在人海还是孤独之中,都保持住自己思考世界的能力。行走世间,全是妖怪。在这个雾霾弥散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静心下来,打开一本书,打开另一个世界,看过去、现在、未来,看古今中外变迁,遥望一下天边,静观一下内在,做个简单快乐的明白人。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

迷茫时代的明白人

关注罗辑思维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期间反复不停的关注/取消过罗辑思维的微信公众平台账号。个中原因之一是有些犹豫和迷茫,罗辑思维到底能带给我这样一个非罗辑思维会员的人一些什么样的新思维和想法呢?他能通过不提供任何区别于非会员的收取一些会员费的吸引力到底在哪里?这样的商(zhuan)业(qian)模式到底能持续多久呢?各种问题接踵而来,但答案似乎越来越清晰。刚开始听罗辑思维的时候,觉得他在东扯西拉,那些不太相干的东西怎么就被他那张歪嘴给整的很圆满一样,到底是我知识不够,还是他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呢?抱着这样的疑问态度我在喜马拉雅里下了整个第一季的《罗辑思维》,听过几期之后我才意识到他是对的,或者说他所说的那些道理、方法和思维绝大部分都是对的。这让我很恐慌,我们一以贯之认为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好上班,积极还贷”突然就变得不那么真实和聪明了,那些不学无术、无业游民反而成了今天“欺凌”在我们头上的“官老爷”了?他们这些人想个什么东西出来就摇身一变成了百万富翁,他们开个淘宝店铺就日进斗金了,住上了大house开了大奔……而我们十几年如一日的“好好学习”,再十几年如一日的“好好工作”,到头来,房贷才勉强还清,儿孙还一脸不悦?知识、努力、我们受到的一切教育到底在把我们带向哪里?当持续大概一年多的关注罗辑思维,去了解罗辑思维的想法和提倡内容的时候,才能渐渐明白,罗辑思维重复提出来的“个人的时代”雄起了。罗辑思维一直有一个近乎妖魔化的说辞,就是“U盘化生存”。把一个人比喻成一个U盘,随时插拔、随时存储、随时共享,人不再是完完全全组织里不可分割(你不能主动离开)的个体,反而是组织的大电脑需要U盘来提供新鲜的、有趣的、有用的个性化服务和资源。这使得个人这个最小的人力单元得到完完全全的释放,你不再需要组织,不在需要单位,你需要的是有内容、有质量、有方法的给这个社会提供分享、帮助、知识、智慧和服务。如果你能提供这些有价值的分享、知识、智慧、服务或者其他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你在社会上生存下来并活得很好完全不是问题。这个思维给了我很大启发。一个有资源、愿意分享、愿意学习和服务社会的人,都是有希望的个体。你不再需要组织,或者说你不再像过去那样离开组织成为下岗工人后就无法存活了,反而,你离开那些让你能力受到束缚的单位能让你的个人价值得到最大发挥。在这本《罗辑思维:迷茫时代的明白人》里,也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史实在说明:个人的崛起时代早已有之,你可以学习他们,也可以发展自己。这本书的内容绝大部分是《罗辑思维》的“演讲稿”(如果有演讲稿的话,应该是演讲稿的蓝本)。看起来很快,你在看书的时候就会想起罗振宇那张歪嘴巴子,所以读起书来就跟学着他说话的样子,使得阅读的速度更上了说话的速度。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阅读体验,让你不再在千百万个陌生词语里找到熟悉的含义,读起来不需要太多记忆,在读完一整篇的时候,总结部分要重点划线记忆——精华和成果、结论大多在这里出现。在某些社群里,有人说《罗辑思维》是披着“知识”的“伪文青”。我对这样的观点表示不置可否,我还不能达到罗振宇那种读书的深邃程度,当然无法给予他比较合适的、客观的评价,但如果说罗辑思维没有知识含量,我还是要严重反对一下。新的思维是辩证的结果,《罗辑思维》在很多传统领域和思维上有一个不错的形式的、精彩的对比和呈现,不论你知识多么高深,资历多么老迈,我觉得要尊重一下这些基础事实:《罗辑思维》在慢慢改变中国读书人的思维环境。罗辑思维有时候也在“不务正业”的做一些商业活动,比如卖月饼啊,卖书啊,卖各种奇怪的东西啊……其实,最近罗振宇在《今日头条》的一个活动大会上从侧面做了解释:我就是一个买卖人。是的,罗辑思维也是一个买卖人,是个商人,他贩卖的是思维或知识。那些卖过的书、月饼什么的,只不过是众多罗辑思维的市场尝试和自我认知的过程罢了,好的坏的评价可以用商业人的眼光来评判——去查财务报表吧。马云说不赚钱的公司是可耻的,罗辑思维当然不可耻,所以一定要赚钱。赚钱了,才能用更好的形式、方式和舞台去展示智慧和思维的精彩纷呈,才能与更多的个体建立单一的连接去改变这个世界里的“一小撮”追求知识、追求自我、追求变化的个人,才能更好的把这个世界存在的、不存在的都组织起来、思考起来、变得有趣起来。希望这本书,或者罗辑思维能给每一个追求知识、追求自我的人都带来不一样的思考。读书,当像罗振宇;读出自己的味道,读出整个世界。

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趋势下

主要讲解的是互联网时代的大趋势,里面详细的概括了大公司,小组织以及个人等如何应对互联网的大趋势……里面推荐的书中我有一本读过了,是《拖拉一点也无妨》,还有两本是我想读的,是《人人都爱经济学》~王福重and《富兰克林传》~中信出版社

自己总结的

1、从模式化到个性的的大趋势。工业社会形成了统一标准的生产方式,这一方式的优点是生产效率高。缺点是,把所有人区分成几个大标准,每个人要适应其中,岗位和组织系统。因为他把人的需求也标准化。互联网关键是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信息传递的改变是革命性的。他改变了至少人类做决策的方式。最基础的:是改变了沟通成本,所以淘宝这一类的销售平台,无非就是让原本经销渠道的资金,转移到了网络渠道。大体来说就是改变了受众群体。这是人与物。人与人的沟通,更容易找到细分的群体,找到自己最关心的话题,改变了社会群组。而目前这一效应还只体现在娱乐方面。如视频网站。人与生产的沟通才是最根本的,当所有的生产也是个性化的时候,而不是某几个工程师,设计师,在那里迸发自己的灵感,然后刚好迎合了大部分的观念(这种传统的只满足大部分)。从本性来说,人都愿意表达自己,别人来认可、尊重自己。工业化的社会,要求的是占领某一个流程,成为某一个岗位,也是让自己的一部分个性特点适应大部分所需要的。所以个性表达,在这里是困难的。所有人会不遗余力的追求自己的自在,所有人的效应集合,就是趋势。未来,所有机械化的工作内容(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学习,一旦学习,一辈子反复重复的,比如流水线的工人是最明显,现在逐步淘汰的,都是慢慢可以用机器代替的工作),都将逐渐减少工作岗位。艺术性的工作(主要是人与人情感互动一类的)他非常复杂,需要感情投入的,才是无法替代的。建议:每个人发挥自己的天赋,积累,并形成资源,用来和别人平等的(有尊严的)交换。生存。2、控制,对抗不可预测。所以没有人愿意被控制。花费能量,将一群人维持一种工作状态,模式,体系,都会收到反作用力。控制本身就会遇到反控制的力量。控制是为了对抗不可预测。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变化是永恒的。越是想拖住变化,遭受的惩罚也就越大。(固执不浅的,都将毁灭、国家、企业、民族)不确定是永恒的,因为每一个新生命就是在变。但人厌恶不确定性,所以焦虑常在。人希望确定,所以想出各种制度来确保确定性,然后这个制度在某一天失效。对待不确定和焦虑的能力,就是未来不迎,过往不纠,只判当下利弊3、不确定导致的拖延和因果目的不清晰,所以拖延。结果是否能达到不清晰,所以也拖延。因为所有创造性的东西都是不确定的,有困难的,人厌恶不确定,所以拖延。任何事物,人需要模式来分析,以简化思维,不让大脑一直做复杂的事情,所以人们对任何东西都要分析因果,与其说的探究世界,不如说,未知的不确定的事情,让人恐惧,所以人类要找各种方法让他看起来是可控的,所以要找因果。但很多因果关系,并不一定科学。比如最常见的,将结果导致的现象归结于原因。

读书笔记|今天我们该怎么活?

罗胖,罗振宇,创立了罗辑思维这个平台。跟吴晓波是同学。这里是《迷茫时代的明白人》第四章【今天我们该怎么活】~~misshu/ 这本书我看的是电子书,基本是在地铁上看完的,这个过程断断续续,也不能像纸质版那样随手翻开做标记。读的时候也并没有大喜大落,罗胖的叙述是比较平和的,他跟您讲一个故事,告诉你一个信息和他的观点,仅此而已。这个笔记就从结尾的部分开始倒转,让自己重读一遍。也愿您有所收获。如何活得明白?存活在这个趋势里,把不是趋势的东西去掉。警惕三个老鼠洞:1.经验 2.权威 3.道德说辞。警惕相似性和接触性的思维误区。我们一定要跳出别人给我们设计好的因果论的框框去想问题。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清醒的思考,明智的行动。《人人都爱经济学》经济学表达的2个重要的观点:一 在多种可能性的对比中来思考事物,二 它永远不看过去,而是看未来。经济学从来不承认有固定的客观的标准的成本。你一定是要放弃一些东西,才能获得这个东西。我们为了得到某一样东西而付出的时间或金钱,这个叫会计成本,经济学说的是你为了得到这个东西而放弃了的东西才是成本,叫机会成本。费马大定理费马大定理是什么?就是一个叫费马的法国数学家研究了很多很牛逼的课题,然后有一天提出了一个观点,当整数n > 2时,关于x, y, z的方程 x^n + y^n = z^n 没有正整数解。这个猜想最初出现在费马的《页边笔记》中,并且有意思的是,这个费马在笔记中说——我已经证明了这个猜想,只是这个地方太窄写不下=。=费马大定理”这道世界级数学难题,曾历经360年争论不休,最终由普林斯顿大学安德鲁·怀尔斯教授 统一并完整地完成严密证明,其论文发表在1995年5月的《数学年刊》上。罗胖说,之所以敢在这里谈数学领域这个大的话题,是因为好奇心和不服老。人类知识领域的任何丰碑,从来都不是用强烈的目的建造,每一砖每一瓦都是由兴趣堆积出来的。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兴趣社会,每个人都可以基于自由意志去追逐自己感兴趣的事业。把生命打开,去接受那些全新的事物。拖延症是无法治愈的。人人都有拖延症。罗胖的观点让人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拖延症这个事,是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生存的环境的,而且是没有办法治愈的。那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去找一堆有价值的事情,让它们之间相互拖延。如此,把拖延变成一件有价值的事情。罗胖给了三个建议——①把创造性的劳动变成机械性的劳动~写东西写不出来?那我就先去看会书或抄抄笔记。看书看不下去,那我就朗诵。朗诵也不行了,那就干脆穿上鞋子,去跑一会步吧。 ② 让种子先飞一会儿~当你想做一件事但你不愿意做,也必须先把这个事了解清楚,装进你脑袋里,你暂时不去管它没关系,因为说不定哪一天这颗种子会自己发芽~~③把自己放在群体压力之中~就是说当你一个人无法专注这件事的时候,你可以去寻求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讨论,让自己处在一个群体环境中,这样拖延症会消解很多。我想起秦华老师说的,我也会拖延,我的做法是去寻找外界的压力来迫使自己完成任务。编辑来催稿,这也是一个压力,我非常感谢他们来催我鞭策我。第一个美国人《富兰克林传》罗胖花了长篇幅介绍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故事,富兰克林为什么受到美国人的崇拜并将他的头像印在100美元大钞上面?他是个怎么样的人?他是个科学家,作家,而最主要的角色呢,他就是一个商人。很多事情似乎无法解决,但是富兰克林用他独特的商人的思考模式帮美国拉来了法国援助,为独立战争打赢了胜仗。富兰克林有几个光明的特质——①对自己要求极端严格,自己也非常勤勉。有意思的是富兰克林有一个以一周为单位记录自己言行的“功过格”,每天苛求自己,以求得道德上的一点点进步~②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心。他发明的东西基本上是为实用为做生意而造,比如摇摇椅,老花/近视两用眼镜,导尿管,节能炉,还有泳镜和脚蹼,哈哈哈,纯粹是因为好玩和赚钱~~③ 没有终极目标,只忙着算账,只认利益。连婚姻他也要拿出来计算一番。他只管这件事对不对,往前该怎么走。罗胖说:富兰克林之所以拥有这样的地位,就是因为他不伟大,他是每一个普通的美国人都可以效仿的榜样。富兰克林一辈子就信一样东西:信自己,信自己的奋斗。你因挣钱而伟大。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年代。所有危险都有不可预测性。

从大而全到小而美!进击的小而美!

早在10年前后,微博在互联网上渐渐取得不错成绩的时候,那会自己也打算做一个类似“星座控”之类传统的微博大号,推送一些星象、占星之类的信息,不仅能吸引更多喜欢星座的粉丝一起交流,也能借着粉丝经济偶尔打打小广告赚点小零花。就这么计划着计划着,作为懒癌资深患者,却总是一日复一日的把日程推到明天。然而过去好几年,微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新媒体生态圈。一大批KOL(意见领袖)在微博这个平台上化身男神网红,集结了自己的粉丝团队,更是通过写段子、微商、发广告、推热门等方式发家致富赚得钵盆满满。而自己曾经想要建立的如“星座控”之类的传统微博大号,却已经很难再有继续生存的空间了。这与淘宝的第一批卖家与现在进驻的卖家的生存局面何其相似?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都尝到了美味,而接下来往上扑的人,不仅举步维艰甚至赔钱经营的店主也是不在少数。细细想来,平台型竞争与这种创业型竞争的生存法则是有相似之处的。最初平台型的竞争如淘宝与拍拍之战,到微博、网易微博、腾讯微博的撕扯,再到后来的团购,海淘等等,眼看着各类互联网产品的它们高楼起又摇摇欲坠,无一不是想趁着互联网的发展热潮,希望在市场上占领最大的份额。然并卵,就算脑进化的搭建随时都在进行,但巨头还是巨头,谁有更多的资源整合,谁能抢占先机,谁才是真正的老大。正如罗胖在第三章互联网进化论中写道的,“竞争的胜败并不取决于产品的优劣——我们再来回看中国现在的互联网竞争,你就会发现,某一个层次的脑的进化已经完成了,它就是基础设施,这一层再也没有机会空间了。不是说你的产品不够好,而是你来迟了。”来晚了,互联网上进化的机会已经变得越来越难。这两年,移动端的变化远比已经沉淀下来的互联网要快得多,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上线,不管是传统产业,还是互联网产业,都在往移动互联网领域渗透,用户的增长量带来的就是市场激烈的竞争。即使是BAT三巨头,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些新兴的产品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这些产品最终或被投资、收购、被“包养”,但是这些机会远比互联网呈现出的机会多的多。举个栗子,互联网发展下继续向前冲锋陷阵出现的公众号也向我们生动地诠释了“碎片化”的微触点,大量的自媒体在各自“小而美”的领域中经营得风生水起;众多网购平台也逐渐开始往细分领域开辟疆土,与其追求“大而全”不如在一个细分领域上成为“小而美”,从最初的化妆品平台如乐蜂、聚美,到现在细分同类市场的专注日淘的app如波罗蜜……这种细分市场领域或纵深化发展的互联网产品会越来越多,并且它们的发展,往往又能在更短的时间里达到当初这款同类产品的指数倍增长。因此,只要“小而美”的市场满足某个特定人群的需要,即便有BAT巨头为我们搭建基础设施,我们依然能够从不断专注和细化中获得生存的空间。现在只需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把“大而全”的趋势去掉,强化自己“小而美”的优势就可以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可以预见的一个趋势是——自由人的崛起。各种各样的专车让司机忙活起来了,只要有车,就可以开黑车;做饭达人也忙起来了,也可以借着这些平台靠手艺赚钱;有创新思维的人忙起来了,他们把自己的小思路小想法做成一个个“小而美”的公众号……在这个自由人崛起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freelancer,去经营一个“小而美”的天地。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在烟消云散

1.危险不可预测、不可控、不确定 (1)健康:徘徊在得病不得病之间凋亡正常、不必苟延残喘、不必追求长久(2)貌似免费的福利 背后都有成本2.创业(1)创业的方式:转身:从传统的产品经济到现在的体验经济立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立足呻吟:周围的人能收到你的消息即可躺倒:坚持原则 激发兴趣(2)创业的逻辑:承认直面对金钱的渴望去寻找人生的增量低成本整合资源总结前人经验 提炼科学规律3.互联网进化论(1)3D打印:重组式的创新 趋势(2)脑联网 无隐私 巨头最终只剩一家(3)机会会产生新的机会(4)要先改变规则 请先接受规则(先在邮件植入广告 再开发过滤广告的软件)4.我们今天怎么活(1)勤劳 踏实做事 保持好奇心 取得正当财富 赢得他人尊重(2)拖延症的解决: 先种下种子 酝酿暴露于群体压力(3)为何现代社会加重拖延:目的、手段相隔太远目的是别人强加的目的是想象出来的(4)简单进行因果判断需警惕:经验 权威 道德很多情况不是掌握了规律 而是!正常的回归平均值活动!成本:你为得到东西放弃了什么(经济学)即:机会成本而不是你花费了什么(会计成本)所以:1.狭窄的因果关系旁边有无数其他选择2.提高理性程度、辨别力,避免不幸

迷茫时代的明白人的心得

互联网的进步带来的冲击是人们失业的原因里的其中一种,这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冲击,我就想到了,农村里的好多人也会被挤出农业,可是他们的出路在哪里呢?明白了成本的意思,只看未来,不看过去。对别人在框架里讲的东西,不在框架里分析得失,用替换法,然后做比较就能看明白很多人的观点,感觉挺牛的。明白了提平均值、提总量,可能就是中数是差的。不提的才是关键的地方,做细致的人,做喜欢看书,会看书的人,做一个不是为辩论而辩论的人,做一个活得明白的人。

明白真的不容易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千万不能再读脱口秀主持人的书。作为一个想像力极其丰富的人,读这本书的整个过程,我都在脑补罗胖在念当下这段文字的形态、声音……完全停不下来!!!脑补得太开心了,还会笑出来。。。然后,书里具体讲了啥,早就忘记了。。。能想起来的就是伟大的富兰克林、商人赛勒斯•菲尔德的疯狂的投资以及罗胖子推荐的各种好玩的书。其次,非常郁闷的是,罗胖子为什么要把我最喜欢的《21商业评论》的主编吴伯凡同学说得像一个已经作古的人一样?and他和梁冬组织的《冬吴相对论》是我最喜欢的脱口秀节目之一。罗胖子在书里提及这档节目和主持人的口气和白百合撕逼王洛丹一样一样的,太有损形象了,建议出第二版的时候,改改。在豆瓣评论里,看到有同学说这本书是罗胖在《罗辑思维》里的演讲文字版,我已经很久不听这档节目了,真假也就不能得知。如果是真的,那真的与本书的主题挺违和的。在书中,罗胖认为这是一个迷茫时代,信息爆炸、机会很多……似乎是的。就个人而言,迷茫是肯定的。尤其是突然发现90后已经飞速地创业、开店的时候,觉得自己这奔三的年纪非常尴尬,无论是顺从长辈走上生娃朝九晚午上班养娃的大流,还是极速向前、努力尝试各种可能,都似乎差那么一点理所当然的可能性。从个人修行来说,努力活得明白是一生的修行,无论当下如何、时代变化,守住本心,有自己的方向、计划,一步一步稳步前行是需要一生为之努力的课题。或许中间的过程会走弯路,会偶尔停滞,会犹豫,会快疑,会否定自己……但是,回望的时候,大的方向没有变过,向前看的时候,知道终点在哪里。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将活得明白、笃定做为一生的修行,那么推荐你听听罗胖子怎么说。不一定能拨云见日,对当下人生百态多一些了解还是可以的。至少,接下来该怎么做,能得到一些启发吧。。

被碎片化了的读书人 ——评《迷茫时代的明白人》

文/飞熊拿到这本《逻辑思维:迷茫时代的明白人》时,我下意识地想起高晓松和那个被坊间称为“老梁”的东北人。这三个人有很多共同点,比如靠嘴吃饭,然后把嘴巴说出来的道理写成书。嘴巴说出来的道理,和用脑袋研究出来的理论,大不相同——我们用“口若悬河”形容嘴,用“思维缜密”形容大脑。所谓脱口秀,其实也正是“口若悬河”在现实生活中最极致的表现。而所谓“秀”(show),其实是富于娱乐精神的。用一句话话,形容这三个人——“娱乐价值大于现实意义”。不过,逻辑思维的老罗,更讨读书人的喜欢,不仅因为他是个卖书的。老罗用迷茫时代来形容互联网,确实打动了很多困惑的心。但自诩是个明白人,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渴望成为明白人的无奈——是愿景,而非实情。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摧枯拉朽的改变,在享受互联网时代的方便便捷的同时,我们这些因循守旧、谨小慎微的“老一辈人”有着太多的痛楚和担忧。在推销《不可思议的时代》时,老罗叙述了这本书的两个主要观点:1.所有危险都有不可预测性2.这个世界是不可控制的围绕着这两个观点,罗胖子开始了口若悬河的口技表演。读他的文字,就像他常说的“有种、有趣、有料”——而这种“三有”文化,恰好是“高公子”和“梁师傅”和这个来自南方的读书人最大的不同。但真的有理吗?最近,鄙人正在看另一本书《语言的魔力》,这是一本讲述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框架性书籍。NLP,是通过语言互动改变心理状态的一种心理学工具,在这其中有一些词汇,比如“换框”、“归类”.......其实,说直白一点,就是“狡辩”——利用相关性,代替因果关系等其他逻辑关系。我不否认,NLP在心理学领域的意义,我只是想说,脱口秀艺人也一直使用语言伎俩去影响受众的理智和判断。其实,无所谓好坏对错,关键是个人的关注点是什么?如果老罗不是在最后一个小节“怎么当个明白人”中,提到因果关系相关的内容,或许这本书真能叫迷茫时代的迷茫人相信老罗就是那座“灯塔”。不过,当他提到所谓“相关性巫术”的时候,我真感觉有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他的脸上。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在使用“相关性巫术”来影响视听呢?不过,从娱乐的角度讲,老罗还是“有趣”的。“个人时代的崛起”,这口号真的很有感染力。对于那些想在互联网时代创业的年轻人,很有“鸡汤”的作用。当他剖析日本经济衰落的原因时,我差点相信了——不过,他用的料太“大”,火候又太猛,不够细,在感觉酣畅淋漓,大呼过瘾之后,总觉得有太多的东西“落不了地”。太多的飘在空中的内容,很绚丽——很多,很碎——其实,这也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的形式——老罗,这个明白人,却还是没走出“碎片化”的局,或许他也只是迎合了他的受众,给我们这些互联网时代的读书人,更多的娱乐而已。

刚看开头,觉得逻辑上推论存在不小的问题

比如说前苏联解体问题被作者解释为“不可预测”四个字。我始终觉得,当代社会是量子化的社会形态,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会影响到社会的变迁,但其趋势还是可感知甚至可预测的,只不过预测都躲在海量的错误中间,以至于难以辨别。也并非恰好蒙对了,而是细小的部分使得一种趋势成为主流,这种主流导致了社会的变迁。

老罗讲故事给你听

很巧,昨天罗永浩的坚果手机举行发布会,今天就有人把罗永浩和罗振宇这两个老罗做了比较,就我个人而言,还是更喜欢这个思维跳跃,不按常理出牌,却又很接地气的老罗。用了三天的时间才看完这本书,首先要说的是,从翻开书没多久到全部看完,有一个感觉一直围绕着我,那就是惭愧。经济、历史、互联网,这三大话题差不多占了全书80%的篇幅,但很遗憾,这三方面我都不是很了解,这让我意识到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面还很狭窄。因为不理解,只能减慢速度仔细看慢慢理解,尽管这直接导致了阅读速度的下降,但并不妨碍我喜欢这本书。可能有一些朋友像我一样,喜欢老罗,但对于这些话题却并不是很了解,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放心来读吧。老罗的文字是轻松诙谐的,好像面对面在讲故事一样,我这种看热闹的外行人也可以轻松的读进去,那些生涩的话题也不再那么难以理解了。欣慰的是,读到最后30页终于看到了一个平易近人,并且我十分有发言权的话题——拖延症。关于拖延症的书我也看过好几本,内容大同小异,所谓的治疗方法也有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都是治标不治本。所以我很好奇老罗对拖延症有什么想法。向来以见解独特著称的老罗果然没让我失望,他的很多观点都是独创的。任何一本关于拖延症的书都在说要把大任务划分成小任务的,偏偏老罗不走寻常路,抓到了拖延心理真正的痒处,提出了“把创造性任务分解成机械性劳动”这种方法。拖延症的根本原因就是不愿意做创造性工作,比如写作(那些长期拖稿的作者,说的就是你们没有错!)。这类任务不是付出就能看到结果,憋了好几天却连一千字都写不出,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具体怎么划分成机械性劳动呢,还是建议你们自己去书里找答案,至少我觉得应该会很有用,准备去试一试。

这个世界扎出任何一根刺都是珠穆朗玛峰。

为什么这个时代会变得特别迷茫?因为人的协作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直到现在所有人都以为协作是联合起来,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是因为联合起来,所以我们就拥有更大的力量,这个判断是符合几百年来人生存的基本经验,只要合作就会变得强大,但是互联网来了之后,我们可能要从另外一个理论看待这个问题,就是协作到底是什么。其实这样的一个视角我们稍微扩大一下会发现,人类历史舞台基本上就这几个方式,除了技术之外在延伸的东西。在工业革命之前什么在延伸,就是小村落,从原始社会的15~17个人的小的村落,一直到后面包括大的村落,大的共同体,但不管怎么样人口共同体本质是不可分的。在原始社会人被驱逐出共同体被判决死刑也没什么区别。紧接着工业革命到来,我们获得了延伸的第二个方式就是通过组织。你哪个单位的。这哪个单位实际上就是组织队伍的延伸,工业革命以来我们习惯的一种方式就是自由地出卖我们的劳动力,加入某一个组织……你看在延伸这个领域我们突然一下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在这个方面有一个人自打这个模式出来之后就觉得不对头,这个人就是马克思。马克思当时做了两个重要的判断,一个重要的判断就是未来的一切组织都会解体,组织作为我们的一个延伸方式会渐渐地不存在。  确实我并不是说人渐渐地会变得很无私,或者说所有的单位组织化都不要,但是互联网正在提示我们发生一件事情,这件事情现在市场上很多人把它解释为互联网时代对传统社会的颠覆,但是我们也许可以不从颠覆这么刺激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从人类发展的一个自然进程角度去理解,它是一个很平顺的进程。这一切变化就在过去的两三年正在发生。大家说这一轮创业的热潮,是不是只是对着那些风险投资者,那些创业者,动不动就是股市上亿的,上市的,财务自由了,不,我告诉各位,这一轮互联网人创业真正改变的恰恰不是你我在座的,而是社会问题。  底层劳动者正在借助我们的互联网工具,把自己的能量延伸出去,变成一个一个越来越自由的个体,这是这个时代真正发生的事情。  这个事情发生背后,事实上我们理解原来人类社会的很多角度是出问题的,比如说我们认为只有人多并且联合起来才能演化,事实上通过互联网的协作联合起来,比那个有形的组织联合和平要大得多。在有形的组织当中我们往往要证明的是什么?是我对组织的价值,我和同事之间的相对的位置,然后往上爬,这是过往基本上就是60后、70后再往前的那一代人,他们不得不身处的社会位阶和生存方式,但是你会发现现在我们越来越不需要是什么?这才是回到我本书的主题,为什么我们有可能成为这个迷茫时代的明白人。  未来所有的企业本质全是创业平台,没有什么区别。很多人说我在职场里应该怎么混,你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周边所有的人喜欢你。你就用一点来衡量自己,就是你办公室里的所有人,如果其中有一个人去创业,他会不会叫上你。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标准,你根本不需要知道是什么,你需要做的就是迎接那些人,在所有周边的人哪里去呈现自我的价值。让别人有好事的时候叫上你就足够了,很多人说要做人生规划,这个时代真的都不用,在原来的组织内生存的时候,你真的要做人生规划,因为你是在组织内的,而在这个时代人往那儿一戳一站呈现自己的价值,拼命地做迎接就足够了。这个时代说白了怎么当一个迷茫时代的明白人,回到自身的价值,回望自己,把你最擅长做的最精彩的事坚持做,然后大胆地喊出去,不要听周边那些王八蛋对你的批评,就做自己想做的、爱做的事情,不遵从别人的标准,按照时间的方式去积累你的价值,你就是个明白,你一定会做成,这个世界已经不像一个金字塔,这个世界它就像一个仙人球。表面积变得越来越大,扎出任何一根刺都是珠穆朗玛峰。

真正的牛人就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取得正当的财富,赢得他人的尊重,做最具体、最实在的事情,而且勤奋地去做,而不去空谈大道理。这就是我认为的最有尊严的生活。 ——罗振宇”这是我打开这本书,看到的第一句话。我深以为然。这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生活,不仅是有尊严,而且有价值,有所期待有所回报,踏实做事诚实做人。但是在时代的洪流中,被推搡着前进,保持这样的初心和境界,实在是太难了。往往是走着走着就迷茫的失了方向,忘了最开始想要的,最简单、最直接的生存方式。其实这是一本讲“创业”的书。前文提到的那句话,只不过是正能量的鸡血。都说心灵鸡汤有毒,但是鸡汤也分加了心灵砒霜的鸡汤,和使人振奋的高级鸡汤,鸡血也是一样。全书一共有四个大章,第一章是个人崛起的力量,精选了《罗辑思维》中讲到的案例,包括《国富论》与大英帝国、分析了日本经济衰退之谜,还有民营企业经营的新视点。第二大章名为:创业去,从技术爆炸说起,分析了当前创业的好环境以及创业的逻辑,”有好点子就要马上行动“,成功都是属于行动派的。第三章是互联网进化论。表面上是说互联网,实际上还是说技术革命带来的机会和你可能面对的技术性失业。第四大章,今天我们该怎么活,有一篇我最喜欢的”挣钱是世界上最体面的生活方式“,还讲了拖延症和因果关系的思维陷阱。说起对这个时代的把握,我真的很佩服罗胖。只要你是一个追求知识的先进青年,你就不可能没听说过”干货“、”众筹“这些词。与这些词有关的,这些年来最热的,恐怕就是”创业“了。你不创业,或者没有创业的打算,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聊天。多少人怒辞职转入创业大军中。摆个摊也叫创业,开个淘宝店卖点衣服也称自己”创业“了。的确,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年代,借助互联网,个人的崛起正在进行中。大环境是好的,但是如果连眼界和胸怀都没有,仅仅因为不想上班,凭借一腔热血投入创业大军,那么难免成为历史车轮下碾死的蚂蚁。我真的建议创业者先看看这本书,以人为镜而知得失,拿出罗胖说的”大航海精神“,修炼好眼界与胸怀,再实打实的投入你要做的事情。历史的进程不会倒退,我们能做的只有学习和向前。就像罗胖书里爱默生说的:一个人在集体中,就容易按别人的想法思考,在孤独的时候,就容易按自己的想法思考。而真正的牛人,就是在集体中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思考的人。

个人崛起时代

最近琐事缠身,看书的效率也大打折扣了。不过多少还是有点原因是罗胖的逻辑思维较为缜密,环环相扣,所以阅读时候还是认真思考了一番,速度自然也下降了不少。    逻辑思维系列书籍的出书方式现在算是符合成本效益的,它将罗胖自媒体平台上视频内容转化为文字,供喜欢文字的读者阅读,进一步巩固了自媒体的品牌价值。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个体面临着许多崛起的机会,个人对群体组织的巨大冲击在未来的时间里,仍然不会止息,甚至会越演越烈,毕竟对于个体创业失败的成本来说是小的,而对组织不创新所带来的客户流失、盈利下滑的成本是巨大的。在这个资讯、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做一个明白人,甄别因果之间的关系,保持一份客观理性显得尤为重要。    这本书分四章,首先揭示了个人崛起的力量,分析了个人崛起的几点优势,并鼓励年轻人创业去。接着介绍了互联网进化论,作出互联网终极目标——未来脑世界的终极预测。最后鼓励读者在这个迷茫的时代下,我们应该怎么活。有励志、有理性分析、有实例佐证,涉及数学、人文、历史、经济等各个领域,值得五星推荐。

迷茫的时代究竟如何能不迷茫

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社会曾出现过一个词“垮掉的一代”,在中国社会也一直有着“80后”“90后”甚至“00后”之争,似乎每个认真生活渴望进步的人,无论生在什么时代,都会对所处的时代产生担忧,这点毫无异议因为时代时刻在变化,哪怕是所谓的“时代弄潮儿”也不能保证能彻底看透时代的走势,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沙堆实验”,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的确现在的变化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快得多,迷茫的时代很多人在思考如何不迷茫,我想通过读完这本书,你不一定能够真正不再迷茫,却能够笑着去面对迷茫。书中分为四个大章,第一章总的来讲证明这个世界不仅现在迷茫,以前也是迷茫的,面对迷茫,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制度能够幸免,都会犯各种各样迷茫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需要减少管控和用尽各种手段去创新。第二章,具体分析迷茫时代下的各种具体特点,譬如个体的优势逐步彰显,以及对曾今的迷茫时代里成功的案例进行了分析,需要的是坚定的决心、稳健的胆识、广阔的人脉和不断的总结,方能以一个创业者的姿态获得成功。第三章则是以现在已有的迷茫时代下最具代表性以及区别度的互联网为基础,来介绍这个与众不同的时代,他既充满了机遇,能够广泛地开展创新获得成功,又包含了在一个具体产业里不仅仅是垄断,而是寡头甚至是一家独大的神奇现象,让读者深刻认识到不仅仅有的是机遇,还有与时间争分夺秒的挑战。最后一章则是讲到如何“当一个明白人”,通过对富兰克林、拖延症等的论述,得出结论,也就是扉页那句“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取得正当的财富,赢得他人的尊重,做最具体、最实在的事情,而且勤奋地去做,而不去空谈大道理。这就是我认为的最有尊严的生活”。总的而言,全书以一种相当轻松阅读的行文,这也是从类似于脱口秀的语言直接转向文字的一大优点,阅读起来毫不费劲,观点也更容易让人接受,虽然作者并没有真正对观点进行论证,虽然看起来是通过对其他书的介绍而得出的结论,其实仔细来看,更多的是作者本身就有了结论,然后再用这本书的观点来进行证明,尽管如此并不能掩盖这本书能够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这个时代,我们要怎么做。在这个迷茫的时代,书中也有提及,面对时代最容易出现的一个是固步自封如日本经济,一个是随波逐流如当初修电报的人,真正能够掌握时代的人真的很少很少,那些人都被载入了人类发展的史册,我们自然不求能够做到如此,但是去鼓起勇气去面对一次自己的拖延症,去放弃基本上不动脑筋地浏览网页,去实行一次真正的改变,就已经算成功不迷茫了。书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很深,“立刻行动”!在这个迷茫的时代,我们不是不知道要怎么做,活着要做什么,在发达的网络媒体时代,我们也不缺任何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的任何途径,我们缺的是立刻行动,譬如一鼓作气看完这本书,抑或是看完之后与其抒发下豪情万丈,不如退而好好去做手中堆积的自己的规划。

《罗辑思维》与罗胖的成坏住空。

-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是罗振宇在形容很多事情的时候,常用的一句口头禅。世事无常,兴衰不定,都在这几个字里了。那好事者就问了,《罗辑思维》会不会也这样呢,对这个问题罗胖有他自己的看法。- 罗和他的《罗辑思维》团队,从2012年开始,活到了现在,虽然也遭遇过质疑,也受过攻击,但说它越来越好也不为过。所以有很多人就问,万一罗胖你哪天出车祸死了,或者你哪天厌倦了不想干了,这个商业模式不就垮了吗? - 罗胖给的答案有两条,第一条是垮就垮了,第二条就算它长久生存下去,它还是会死,重点是它会回到一个大生态系统里。在罗胖的理念里,首先要接受生死。生死太正常了,你不要去控制它,你要接受它,顺应它,所以不要觉得死了就是不好,这是生态系统,结束以后是新的开始。没必要为了追求长久而长久。- 这个结论新鲜么?不新鲜。罗胖的“生死观”其实就是佛教的生死观。这个观念它接受生命的脆弱性(在罗胖这里就是企业或者组织的生命),先肯定生老病死的规律,然后就是接受瞬息万变的无常。马云把这个叫做“拥抱变化”。 - 无论是罗振宇的“不执著”,还是马云的“拥抱变化”,这都是最适合新世界的开放心态,因为只有开放心态,才可能把握新的机会。 -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这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通信和传播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于是与信息有关系的一切都与过去截然不同了,比如社会形态,企业形态,生活方式等等。信息大爆炸带来的好处不言自明,但是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即人类没时间和没能力快速处理这些过剩的信息。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新的变化带来了新的机遇。- 罗胖新书《罗辑思维:迷茫时代的明白人》里有一节叫做《 小公司的成长之路》,里面引用了凯文·凯利讲过的一句话:什么是机会?只有能够生出新机会的机会,才是真正的机会。罗胖在里面举例子说,很多人发现电子邮箱好,可以免费做广告,于是电子邮箱就产生了新机会。广告多了变成了垃圾邮件,有的公司就会琢磨,我可以开发反垃圾邮件软件啊。于是,垃圾邮件上面又出现了新机会。 - 上面我们说到,信息爆炸带来很多便捷。你现在想知道什么,鼠标一点什么都可以搜到,但是同时你也会检索到很多垃圾信息。现在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信息。信息过剩就是一个负面的东西,这时候,就需要一个过滤器。于是新的机会来了。 - 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需要高质量的知识和资讯。于是你可以看到检索技术发展起来了,数据挖掘也如火如荼。而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层面,各种小众需求则会催生很多有生命力的团体出来,《罗辑思维》恰恰就是这样的组织。因为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人们也需要一个组织或者团队来帮助他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筛选信息,更新知识库。 - 换句话说,不是罗振宇也会有其他人出来做这件事。这是新的社会形态决定的,有这个需求就会出现这样的组织或者人物。这时候首先拥抱变化的人就变成一个中心,于是这群人就因他而走到了一起,建立起了社群。社群之间有交流和沟通,有归属感,有好奇心,他们自发贡献智慧和精力,资源迅速集中起来,影响就呈现指数级增长了。现在《罗辑思维》很多新举动,都是现象级的。- 那为何是罗胖,而不是其他人呢?这里面除了他的坚持和职业素养之外,最最重要的其实是他拥有企业家精神。这一点在他的新书《罗辑思维:迷茫时代的明白人》的《商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儿》这一节有作证。- 罗胖说,通过研究富兰克林,他归纳商人有这几个特点:第一,对自己严格,勤奋;第二,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心;第三,不认死理,只认利益。而这几个点,他几乎都有。- 比如,罗辑思维公众号,每日60s语音几乎从未间断,这一点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他录节目每期不到一小时的节目都要花8--10小时才能录制完成,出现bug就重新录,以工匠精神打磨自己的产品,用他的话来说这叫死磕自己,这何尝不是一种勤奋。- 其次,罗胖一直以来都在拥抱变化和机会。他的社群实验,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全新的探索。包括他的新书《罗辑思维:迷茫时代的明白人》本身都是在研究未来,为什么叫迷茫时代,因为面对未来我们无所适从,罗胖希望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厘清一些东西,他把这一切积极与人分享。- 第三,不认死理认利益,这一点其实也非常符合。罗胖对自己爱钱这一点是直言不讳,他说挣钱是世界上最体面的生活方式。他本身反对中医,但是他也说了,他生病的时候,也不会拒绝中医药,因为只要有用就行。这种实用主义,利益至上的富兰克林式的处世态度,其实也正是罗胖所坚持的。- 这些品质,这种开放的态度,协作和分享冲动,还有一个词可以概括,这就是互联网精神。- 一个拥有互联网精神的人,又深谙U盘化生存之道,所以,很容易在这个超大的互联网世界基础上的社会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生态系统总是在变化之中,事物的成坏住空也许更剧烈,这些罗胖看得清,但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与其担忧罗胖和《罗辑思维》会不会“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不如利用这些机会去学习,学会独立思考,以开放的姿态应对变化,练习做一个迷茫时代的明白人。

在这个时代,我们将如何生存?

世间万事如绚烂烟花,说散就散,甚至连常识体系亦可能顷刻轰然倒塌。风云变幻,个人崛起,信息爆炸,因果混乱。我们身处这样一个时代,该随波逐流,还是披荆斩棘?在一片混乱之中,有一个叫罗胖的人,试图用一本《迷茫时代的明白人》为我们解解惑、支支招。第一次关注罗胖,是因为他的“逻辑思维”公众号,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团队,适合这个百家争鸣的社会环境,几乎名利双收。在忙碌的时间缝隙,看上几篇微信推文,做一下思维体操,陶冶一下情操,也不失为美事一桩。他的成功,搁几年前大约无法想象,然而在现今的互联网情状中,则极为自然地大行其道。从这一意义上,作为时代的局中人,罗胖确实有资格写下经验之谈,给尚处迷茫的时代群众演员以启迪。相较于微信的碎片化阅读,这本精选集所选文章在篇幅上空间更大,围绕观点展开也更为从容系统。全书分为四个章节,分别就大局势中个人崛起的力量、创业者创奇、互联网经济现状与个人时代生存指南作为讨论对象,采用了例证分析、层层缕析的行文方式,向读者展现了这个时代的一种打开方式。在罗胖看来,在这个时代最有尊严的活法应当如此:“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取得正当的财富,赢得他人的尊重,做最具体、最实在的事情。”与现今社会主流文化所倡导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理念一脉相承。做一个有个性的人,需要扼住时代的脉搏,然后以乐观的禀赋、超强的行动力以及妥当吹牛整合资源的能力,才能站立于天地间,支撑自己想要追逐的梦想。基于这样的生存之道,罗胖在书中介绍了具体的实施思路。读完印象较深的是他在书中提及的“微信之父”张小龙的“一千、一百、十”原则,简而言之,就是每个月和同行简单互动1000次,例如留言、点赞这样的刷存在感,同时每月看100篇专业相关的分析文章,最后挑选10位消费者用户做深度互动,进行深入访谈总结。若是持之以恒,则能迅速成为行业中的精英人士。这一思路不仅适用于书中所提到的产品经理,完全可以应用于更为广普的行业。就拿写书评来举例,如果能每月和其他书评写作者互动交流1000句,看100篇较有质量的书评或指导理论,再和编辑或前辈深入讨论10次,进步一定不容小觑。此外,针对当今的“时代病”——拖延症,罗胖也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建议,比如将创造性任务分解成机械性劳动,用抄写代替背诵,或是加入团队,抑或让有价值的事情互相拖延,让时光不至于太过荒废。读罗胖的书,因为干货颇多,会有一种收获满满的感觉,当然是否能真正获益,还需要后期的实践检验。在书中,罗胖两次引用了著名的“沙堆实验”:一堆沙很容易聚沙成塔,但随着沙砾的不断累积,总有一刻将溃不成堆。这是关于这个时代极好的隐喻,机会巨大,风险难测。在这个时代,惟有居安思危,常常批判性思考,厘清因果,才不至于生存得太过迷茫。

互联网思维读书的新看法

评《迷茫时代的明白人》在《迷茫时代的明白人》里,罗胖延续了罗辑思维“有种、有趣、有料”的风格,发扬了读书多、见识广的优势,从一本本经典书籍说起,古今中外,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带着读者透过纷纭复杂的表象,来起底这个迷茫时代的底色。精思生智慧。但是在互联网时代里,高速运转、高效协助的社会环境,日益精细的职业分工,让人每天从早到晚杂事纷扰,忙忙碌碌没个尽头。同时,多元价值观的激荡碰撞,海量的信息包围,便捷的大量的阅读,不仅没有让我们清醒明白,反而更让人迷茫了。移动互联网的全方位深度化覆盖,我们的阅读更呈现出碎片化、浅层化。于是,各种鸡汤文、通俗文学纷纷登场,成为了流行文化。对此,知名写手江隐龙有过精彩分析:“鸡汤中所泛滥的,正是社会中所缺乏的;在一个普遍焦虑的环境中,鸡汤将成为最为廉价与有效的社会安定剂广泛存在,这才是鸡汤的真正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拿出一大块时间,静下心来阅读、深思反到成了一件奢侈的事。说了这么多题外话,是因为在《迷茫时代的明白人》中,这些毛病都很好的避免了。罗胖的特长就是读书多、见识广,罗辑强、思考深,很好的避免了以上流行的通病,做到了去鸡汤化、去碎片化、去浅薄化,他用大量有料有趣的题材,深入严密的逻辑,来分析我们这个时代的迷茫症结。他的文字风趣幽默,文章结构紧凑严禁,有观点的点明,也给读者留下了自己思考的空间。罗胖的优势就在于视野开阔,博采众长,推论严密,现实例证确凿。比如,在“个人崛起的力量”一章中,用翔实的事例、数据资料,对大公司的衰落进行了深度分析,对英国“不控制的智慧”进行了展示,探索分析了野蛮人、文明人在社会创新方面的付出与作用,低素质者与高素质者在创新上的双人舞。在“市场的广度”中,从航海时代谁来建灯塔、国外国内的私人消防队等问题说起,阐述了政府、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职能,以及当经济和道德冲突时,会发生什么样的社会反应,在老生常谈中说出了互联网时代下这对关系的新意义。还比如,关于3D打印机是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了。罗胖用一个专题,从几本书和自己的分析中,详细解读了3D打印机的方方面面,对其前景应用、社会价值、对未来的重大影响,来了个彻底的解读分析。按照他的推论结果,3D打印机普及后,如果人类的道德水准、自我约束达不到相应的境界,这将是人类社会的灾难。罗胖这种思辨、这种推论的能力,就让我纳闷儿,像这样的人不去当律师,真是有点浪费了。读长篇大论的书,其价值除了能系统化地通透知识、汲取经验外,更在于对现实的正确估量和对未来的准确前瞻,从而更好地活在当下、适应未来。在“互联网进化论”一章中,罗胖用独特的视角分析了互联网带来的各种变革,提出的一些观点、见解不仅仅与众不同,甚至让人震惊。比如,无人驾驶汽车普及后,是不是汽车销量会大增?对此,汽车生产商认为会大量增加,但是罗胖的分析刚好相反,汽车产业中至少半壁江山将会消失。在“技术性失业”一节中,罗胖对《与机器赛跑》这本书的分析拓展,得出了让人惊叹的结果:在过去200年的社会进程中,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互联网时代,“过去要用200年的时间、用几代人的命运去承担一场失业,然后再重新找到工作这样一个艰难的历程,我们现在用一代人的生命就要全部承担起来”,“这一次巨大的技术进步带来的很可能是人类的巨大灾难”,因而“这种迷茫感正在笼罩着全球”。此前,看罗辑思维的公众号、追罗胖的视频已经快两年。跟罗胖一起读书思考,就像在互联网的丛林里一路过关斩将、降妖除魔。妖是什么妖?是互联网千变万化纷纭复杂的妖;魔是什么魔?这个时代里迷茫的心魔。孟人梦言 于2015年10月19日 转载使用 请豆邮或qq13396582联系

找到自我价值,单点极致,戳破世界

一直以来非常喜欢罗辑思维,之前看过《成大事者不纠结》觉得实在一般,这本书让我觉得真正体现了罗胖的功力。罗胖是个对商业和互联网有着独特见解的人,在书中可见一斑。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时代,工业时代逐渐走向没落,互联网时代逐渐打破我们原来的生活模式。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多,也就更加容易迷茫。这本书从各个角度来分析了各种各样的迷茫。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社会协作方式正在改变,更趋于个人化,自由化,正如书中所言“这个世界已经不像一个金字塔,这个世界它就像一个仙人球。表面积变得越来越大,扎出任何一根刺都是珠穆朗玛峰”这也透露了互联网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单点极致。未来更可能会是一个草根的时代,小米从0到100亿只用了三年,而当年的大块头诺基亚谁又能会想到它会灭亡。个人崛起的时代已经到了,找到自己的价值,可以在集体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思考,在这个时代会更容易看得明白。


 罗辑思维:迷茫时代的明白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