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与刀》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 菊花与刀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5
ISBN:9787500466833
作者:[美]鲁斯·本尼迪克特
页数:255页

区域社会心理学的优秀范本

这本美国人写的关于 日本人的书我很感兴趣。最近在阅读的一些书籍,都是以外国人的眼光来审视另一土文化。在这里,虽然带有某些意义上翻译者的“别扭”之外,还是能够读到一些新鲜的东西,这令我的阅读变得开心。除了这本,目前还在读的有美国的于君方教授所写的《观音》、郑僧一写的《半个亚洲的信仰》。于君方的研究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这让我想起瑞典汉学家林西莉所写的《古琴》。用一个外人的角度来诠释另一个文明,总是有清新的感受。尽管于君方教授和郑僧一先生是美籍华人。在我们的教育里,日本和日本人的形象永远单一而残酷。今天想起来,我很惊讶直到现在,我们对这个国家“敌人”的认识,也不过如此。当然,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日交流活动,我们发现原来日本还保留了那么多令我们惊讶和脸红的“本土宝物“,比如茶道、器皿、花道、香道、唐代寺院建筑、唐密、光明流、等等等等。这部《菊花与刀》写作于1946年。是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美国民族心理学派创始人鲁斯.本尼迪克特的作品。在此之前,他曾经在1922年~1926年在加拿大及美国南部的印第安人部落作田野调查。在这部书里,作者非常详细的描述了在1949年之前的日本。关于日本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非常值得回味和深思。日本在1949年就出版了这部作品,1951年这本书被列为日本的”现代教养文库“,至1963年,它在日本被重印36次。后来陆续又被印刷过110余次之多。日本人将它看作研究”日本学“的鼻祖和”研究日本之经典性著作“。而在中国,它1999年才由中国商务印书馆汉译出版。在这本书中,我逐渐了解了患有“精神和道德洁癖”的日本民族。并试图从民族的文化中了解历史的某些方面。在我个人,从来不将历史作为“敌人”看待,因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既不说明今天,也不预示着将来。但若要将一个民族的文化完全理解为“凶残”确实不能作为了解的依据。我想我们在仇恨一个敌人曾经犯下的错误时,仅仅在说:他错了!他是凶残的!仅仅如此而已。我们既不了解他,也不将对他的了解告诉自己的朋友。鲁斯说:“日本人并不象中国人,以激发仁慈之心为一切德性的基础。”在书176页文字里记载了一则禅宗故事,我想值得人深思。我们是一个美国学者眼里以“仁慈”为一切道德目的的国家,而日本,则是全民“全力以赴”的效忠楷模。(日本)僧问:当狮子扑向敌人时,无论是兔或象,皆全力以赴,敢问此力为何?师答:至诚精神。至诚即不欺,“出以全心”之意,禅语谓“全身作用”者也。毫无保留,毫无矫饰,毫不浪费!这则记录在铃木禅宗公案里的故事代表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禅宗的紧密性,也说明了在日本的文化元素中,每一个文化形式都服务于他的“以生命效忠”的精神,固然是禅宗的故事,却包含着浓郁的武士道精神,正像那则已经流传在中国的“武士与茶人”的故事一样。虽然同为东方文化,但倡导的内涵却大有不同。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精神,就像一位读者说的,从西方文化的角度来看,中日的东方文化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中日精神文化中的重大差异。鲁斯写这部书时据说根本没去过日本,仅仅依靠文献和文字、电影等手段了解日本。我想作者是成功的,这本书不仅仅为美国治理战后的日本提供了帮助,还成为了日本本国最受欢迎的经典之作。

菊花与刀

经济社会学的老师推荐阅读《菊花与刀》,想起来很久以前父亲从工作单位带回来过一本,正好手头没有专业书目可读,人类学著作的可读性妇孺皆知,权当消遣也就顺手抄起。文化人类学者鲁斯·本尼迪克特,仅仅是“受命从事研究日本的工作”,“来弄清楚日本民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原本只是向急于找办法对付战时日本的美国政府交差的意识形态之作,却无心插柳成了文化人类学的经典。更加令人诧异的是,从没有到过日本的本尼迪克特,由于当时激烈的交战情况,迫使她仅凭借大量二手资料和当时的日本影视作品,却能洋洋洒洒毫不费力地为政府做出决策和预判(日本政府会投降;美国不能直接统治日本;要保存和利用日本原有的行政机构;保留天皇——事实证明美国的确采纳了本尼迪克特的意见)。意识形态的控制对于人类学家往往是致命的,但是本尼迪克特却泰然处之。想到《街角社会》的作者怀特,所有优秀的人类学总能在主客观中斟酌出正确合适的选择而不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我没有阅读过多少民族志,但我相信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必然是民族志中具有榜样和参考性质的圭臬之作。本书并不是一部专讲日本的宗教、经济生活、政治或家庭的论著,而是在考究日本人关于生活方式的主观认定。文化学者项飚崇尚“民族志的抽象化”,实际上本书正是契合了这一点,它描述这些主观论定的自我表露而不论其当时的活动,就像作者所说,”它是一本关于日本为什么能成为日本的书。“日本有菊花的清雅,也有刀剑的寒冷光影。精巧的掌上玩物与造型优雅的饮食出于东瀛,集天下猥亵之大成的文艺作品也源自这个红日之国。暧昧一词形容日本,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杀死比尔》中刘玉玲的御用杀手日本少女GoGo,一身甜蜜的少女装扮看起来一副弱不禁风的萝莉模样,杀起人来却是心狠手辣直逼18+。说GoGo代表了日本的个性未免太过宽泛,但这个虚拟的人物和无数日本cartoon画家笔下的人物却实打实的代表了日本人某些特征。崇尚各得其所的日本人,对等级制的信仰建立在人与其同伴以及人与其国家之间关系的整个观念之上。“义理、报恩、情义”三者深深嵌入于日本人的价值观念中,而“忠”作为来自天皇的最高价值体现,为之赴死的不胜其数。“耻辱感”在日本人心中,远远重视于罪恶感。基督教以“原罪之说”约束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人们犯了罪或做了错事,会产生负罪感,要靠忏悔和供认错误来赎罪。日本人的行为、思想的支配力量并非西方宗教的善恶标准,也没有中国的“仁”这一概念,而是并不能构成道德基础的“羞耻感”。本尼迪克特即用耻感文化(罪行不为人知,则不觉羞耻)来分析日本的民族性格,认为日本精神是好斗与温和,忠贞与叛变,约束与放荡,自大与自卑,重恩与复仇等等的矛盾体。在双重性格的矛盾笼罩的战后日本,如何在“进入更宽泛的精神自由的过渡中”保持日本人的平稳?本尼迪克特认为自我责任是日本人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性——身体是一把剑,作为佩剑者必须有责任使自己的剑熠熠闪亮,即需对“身上的绣”保有责任,必须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进而接受由于自己的弱点、缺乏坚韧和无能而产生的一切后果。在新时代的日本,菊花已然没有了线圈支撑、没有被大修大剪的,自然即是美;同时刀剑也不在是侵略的象征,而是完美的、自我负责者的理想比喻。本尼迪克特师从文化相对论的倡导者博厄斯,《菊花与刀》持有的文化相对论的立场被后人持续赞扬称道。当然,崇尚普世主义的今天,谁也不能否认文化相对主义的某些缺点。我们肯定每个民族文化的特殊价值,但并不能绝对地拒斥全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的存在。那些文化中严重违背普世价值的部分,并不能称其为文化特殊的体现,而免于被修正或被铲除。

“各得其所”世界背后的决定因素——读《菊与刀》有感

开始之初,我以为《菊与刀》这本书所讲述的是日本人性格行为中的矛盾,但是读完之后我发现,性格也好,行为也罢,都只是表象,这些表象其实都是由日本的政治环境、等级制度、风俗文化、思想特性所决定的。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日本的政治制度中有很多借鉴自中国的因素。比如具有“神性”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天皇,比如都有实际执行最高统治任务的“大人物”——宰相/将军等等。日本的政治制度也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天皇是名义上日本的最高统治者,他不能被推翻,因此从古至今日本只有一个朝代,所有的农民起义或者战争都是为了维护天皇的“权威”,恢复国家的正常秩序。将军的实际权力凌驾于天皇之上,他们是国家实际上最高的统治者,他们可以被推翻,所有的错误会被归结到他们的身上。日本的中央集权制度没有能够完全建立起来,幕府将军的统治更多靠大名对幕府将军实力的畏惧,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施行地方的政务。对天皇的绝对忠诚和对将军的阳奉阴违,使得日本政治中充满了矛盾性,一方面大名对于天皇本人和他的敕令无限忠诚,一方面又对代天皇行事的将军心怀不轨,最终造就日本历史上出现“忠诚”与“阴谋”交织的矛盾共同体。从等级制度上面来看,日本施行了与中国唐朝时期相近的严格等级制度。他们规定了什么样身份的人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有什么样的待遇,享受什么样的权利,需要尽什么样的义务。这个等级体系是封闭的,一般不具有流动的机会,他们没有中国科举制度那样提高自己身份的制度,只有富人有可能通过过继、联姻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身份。这种看似落后的制度之所以能够保持如此长的时间,关键在于它对于每个人的权利都有所保障。比如哪怕是最破落的武士也是不能够被富有的商人轻视,哪怕是最为贫穷的农民也不能够被随意欺负。就是这样对于权利和义务的限制,决定了他们重视自己的“身份”,安然在自己的地位上“各得其所”。从家庭的角度来看,日本与中国同样注重宗族观念,但是范围却不一样,中国的宗族是以同样的姓氏为基础,上溯到数代人,而日本因为只有武士有姓氏,所以他们的宗族只是包括家庭内的三代人,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敬“祖先”而不敬“祖宗”。同样在日本的家庭中,父母所发挥的职能和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与中国不同。在日本父亲不管理家庭中的具体事务,母亲对于家庭事务居于决定地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除了在表面上的孝道、恩情以外,还掺杂着因为父母过多干涉子女生活而产生的怨恨,所以本身他们之间的感情就是矛盾的,即要报答恩情又在背后产生了无法发泄的“愤恨”。从思想的角度来看,日本人对于肉体和灵魂的观点是分离的。他们不认为对肉体欲望的放纵会影响自己灵魂水平的提升,反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灵魂的解放。他们一面极端重视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让自己不会成为一个有“荣誉”、重“情理”的人;另一方面,他们又对自己的行为极为放纵,流连于酒肆和艺妓场所。这种极端的矛盾行为,其实就是来源于他们对于自我的认识,也许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人格分裂,可是在不同的思维框架之下,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各得其所”。无论是从政治、等级、思想、家庭等各方面来看,日本人的行为确实存在着矛盾的性格,可是通过《菊与刀》作者的分析就会发现,承受与回报之间的平衡才造就了所有矛盾行为的根源,才造就了“各得其所”的日本。(同样,还可以看到在《菊与刀》这本书里面,对于日本人对于权威的认识,他们的心中对天皇本人和天皇发布敕令的服从都是忠诚的表现,而忠诚正是日本人心中排在第一位、不能被任何价值所代替的原则。进而我们可以认为在书中日本的权威不是来源于,制裁的力量,而是来源于对天皇的信仰,这种信仰让他们从心里敬重,从心里尊敬,从心里服从。好似自由民主之于美国精神地位,天皇就是日本所有权威和服从思想的根源。)

插图很不错

这本书好多人都读过之后,我才偶然触及此书,不过我几乎可以说一口气读完的。书特别好看,易懂,甚至在很多方面让你发觉原来日本人是这样的啊。该书中插图很多,便于阅读,而且为你的阅读增添不少兴趣。我关于此书的读后感一直想写,不过尚未动笔。或许在阅读第二遍的时候再写吧。


 菊花与刀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