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講稿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9-6-29
ISBN:9789570834321
作者: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页数:560页

内容概要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 , 1899-1977)
俄裔美國小說家、文學批評家。1899年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從小學習英、法、俄語。蘇維埃成立後,納博科夫一家被迫離開俄國,開始流亡生涯;先到倫敦,後移居柏林。1922年完成英國劍橋大學學業。1923至1940年間,納博科夫陸續發表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戲劇、新詩等創作,並將俄國文學翻譯成英文,被視為俄國流亡世代中最優秀的作家之一。
納博科夫1940年被希特勒趕出歐洲,偕妻兒繼續在美國流亡並開始用英文寫作,輾轉在幾所大學講授文學課,包括威爾斯利、史丹福、康乃爾與哈佛等名校,講授英、俄、法、德四國的文學名著,直到1958年離開教職。這些多達兩三百篇為教學準備的講稿,成為了納博科夫本人對各國文學名著獨道的藝術觀察與見解,為展現其嚴謹邏輯與藝術氣息的最佳作品。
他一生創作了長篇小說十七部,詩歌四百餘首,短篇小說五十多篇,譯著豐富。作品《羅麗泰》(Lolita, 1955)、《幽冥的火》(Pale Fire, 1962)等,讓他享譽國際。1973年獲頒「美國文學獎章」(American National Medal for Literature) 。除了擁有超乎常人的文學及語言修養,他在昆蟲學及象棋等領域也有所貢獻。1977年逝於瑞士。

书籍目录

中譯本序 申慧輝
前言 (美)約翰.厄普代克
編者前言 (美)弗萊德森.鮑爾斯
優秀讀者與優秀作家
珍.奧斯汀(Jane Austen, 1775-1817)
《曼斯費爾德莊園》(Mansfield Park, 1814)
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
《荒涼山莊》(Bleak House, 1852-1853)
居斯塔夫.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L, 1821-1880)
《包法利夫人》(Maddme Bovary, 1856)
羅伯特.路易士.史蒂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 1850-1894)
《化身博士》(Th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 1885)
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 1871-1922)
《在斯萬家那邊》(The Walk by Swann’s Place, 1913)
弗朗茨.卡夫卡(FranzRANZ Kafka, 1883-1924)
《變形記》(The Metamorphosis, 1915)
詹姆斯.喬依斯(James Joyce, 1882-1941)
《尤利西斯》(Ulysses, 1922)
文學藝術與常識

附錄

作者简介

王聰威、郝譽翔  知名小說家 聯合推薦
厄普代克(John Updike)專文導讀
納博科夫在美國名校講授歐洲文學,流傳逾半世紀講稿,精采也經典!
「在這門課中,我試圖揭示這些精采玩偶─文學名著─的構造。我試圖把你們造就成優秀的讀者。」-------- 納博科夫
「納博科夫講稿的講解,讓作品中那些原來並未顯示出深長意味和特殊價值的文字,就像突然暴露在陽光之下的珍珠,驟然發出絢麗的光彩!」(摘自譯序 /申慧輝)
納博科夫:「擁抱全部細節吧,那些不平凡的細節!」
看這位享譽全球、兩度流亡的文學評論大師如何擁抱細節、解讀經典之作,解剖經典裡藏匿的精湛藝術之妙!
看大師如何以藝術角度解剖七大文學名著:如果你讀過了這七部經典,或者才正要讀,大師的詮釋觀點一舉揭密!
美國作家約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撰文特別推薦!
本書1991年初次被翻譯成中文時,印數很少,許多讀者求之不得。這是納博科夫於1950年代,在美國康奈爾大學講授歐洲文學大師課的講稿。本書被譽為具有優美的散文風格,語言生動,深入淺出。納博科夫在講稿中一再強調:風格和結構是一部書的精華,偉大的思想不過是空洞的廢話。
比起美國批評家布魯姆正經八百討論經典名著的《西方正典》,《文學講稿》要好讀得多,畢竟它給出的見解是那麼的深入淺出、簡潔明晰。
1940年,納博科夫被希特勒趕出歐洲,繼續朝美國流亡,輾轉在幾所大學講授文學課。《文學講稿》就是根據他以講課為目的的講稿和筆記編輯而成的(主要是在康乃爾大學講授「歐洲小說大師」課講稿結集)。在厄普代克為這部講稿寫的前言中,提到他的妻子曾經是納博科夫的學生,她提到在課堂上學到的主要教義,就是「風格和結構是一部書的精華,偉大的思想不過是空洞的廢話」。這意思是說,藝術大於思想。納博科夫本人更是開宗明義,「我的課程是對神秘的文學結構的一種偵察」。他細剖七位大師的七部名著:奧斯汀的《曼斯費爾德莊園》、狄更斯的《荒涼山莊》、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卡夫卡的《變形記》和喬依斯的《尤利西斯》。這當然是藝術偵察,納博科夫從細節著手,穿透由語言、意象、結構、文體和風格造就的文學迷津,帶著那個年代時興的新批評文本細讀的氣質。
本書特點
講稿特點:
語言簡潔明晰、深入淺出,明確地表達了他對所討論作品的看法。
觀點鮮明獨到。
講稿從文本出發,從分析作品的語言、結構、文體等創作手段入手,點明了作品在藝術上成功的原因。
頻繁引用作品原文,保留了此書原為課堂講稿的本色,也具體說明作者的見解是如何形成的。
提出每個文學作品之間相互繼承與影響的關係。
本書附上作者數張手稿,呈現他教學上對細節的解說與獨到的分析方式。


 文學講稿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1、 像纳博科夫一样读书
      
      我对作家纳博科夫的了解十分有限,几乎没读过他的作品。之前只看过库布里克导演的据其原著改编的电影《洛丽塔》。在我的印象中,他应该是一位古灵精怪、个性张扬的艺术家,笔下的作品自然免不了有些惊世骇俗。
      
      今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了主万译的《洛丽塔》首个中文全译本,我买书总是比看书快得多,此书也藏了一本。许久还是未读,甚至密封的塑料薄膜都还未撕开,插在书架上,自己都觉得赧颜。
      
      优秀的作家首先必须是一位出色的读者。一个人的阅读历程是其人生中富有意义的精神漫游。许多人不免走上歧途。对作品的解读,尤如走在一条幽暗隐晦的小径,常常需要独自摸索。伍尔芙是我见过的女性作家中最好的读者之一,男性作家里,纳博科夫也是颇为耀眼的一位。证明的就是其生前未曾出版的《文学讲稿》。此书共有两部,我借阅的一部是阐释欧美作家七部作品的,另一部是关于俄国作家的,我还未见到。
      
      2、“拥抱全部细节吧,那些不平凡的细节!”
      
      纳博科夫多次重申细节之重要,并说“风格和结构是一部书的精华,伟大的思想不过是空洞的废话。”因此在其讲稿的题记上明确表示:我的课程是对神秘的文学结构的一种侦察。
      
      不管怎么说,作为一名读者,是需要具备一些基础的。但要当一名优秀读者呢?纳博科夫认为“应该有想象力,有记性,有字典,还有一些艺术感。”换句话说,就是要有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理智与情感同样重要。
      
      3、“重读”一本书,才算是“真正”的读书
      
      福楼拜说:“谁要能熟读五、六本书,就可以成为大学问家了。”我看书虽多,不过随读随忘,有幸被我重读的书真是寥若晨星。偶尔重读,也是“温故如新”,熟悉的只能是“印象”。
      看一看纳博科夫出的考试题,才知道自己读书是多么肤浅!关于《包法利夫人》,有如下题目:……
      
      《包法利夫人》中有诸多条主线,例如“马”、“石膏牧师”、“声音”、“三个医生”等,简要描述一下这四个主题。
      讨论福楼拜对“以及”(and)这个词的使用。
      描述爱玛的眼睛、头发、手及皮肤。
      爱玛读过什么书?最少举出四部作品及其作者……
      
      纳博科夫对作品结构与细节的迷恋,是十分耐人寻味的。阅读,不应该是枯燥知识的简单灌输,需要的是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强烈互动,必然要经过一段极其艰难复杂的,类似于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的思索过程。纳博科夫曾说要充分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不仅要用心灵,用脑筋,还要用“脊椎骨”去读。他让人们为了作品的形式、视角和艺术去读书,去感受艺术满足的颤栗,一同分享作者的情感,以及创造的喜悦与艰难。
      
      我想,端正自己的阅读态度,老老实实地“重读”每一部心血之作,体验艺术带给我们的愉悦,摒弃贪多图快、囫囵吞枣似的无知与浅薄,是纳博科夫及伍尔芙等优秀读者留给我们的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的意义,也在于此吧。
      
       2006-08-18夜记
  •     阁主好!我写论文的时候可能会引用一些你的文字。可以吗?
    等待你的回复。我的邮箱是lydia08022004@hotmail.com
  •     回复二楼:百家讲台上的那些所谓红学家压根就是为了出名捞钱的主儿。实在没必要提他们。
    有些人对红的解析还是不错的。另外探佚派虽然不完全把注意力放在作品的艺术上,但也有自有其价值。最鄙视的是索引派,没看过红楼梦的一些人都被他们弄得和鸡婆一样!NND!
  •     要知道的是,这也许是作家们的读法——假如你想成为一个作家,你就要这样去读经典作品的。至于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那就可以随意一点了。比如那个题目:“讨论福楼拜对‘以及’(and)这个词的使用”明显是在学习福楼拜的叙述技巧(假如你想成为作家的话这个一定要学的。)
  •     更正刚才自己打错的:索隐派。无论是新的还是老的,都一样讨厌,更讨厌的是得瑟到电视台上妖言惑众,你自己在家里胡写胡说没人管你,别出来恶心大众
  •     对一首诗或是一部小说,请不要追究它是否真实。
    下面一句不敢苟同
  •     把那些伟大的作品,仅仅当做一件艺术品来对待。
    楼主说得很好
  •       这本书的质量不如我的想象,可能因为是作为给本科生上课用的讲稿。不过正好重听了一下Current93的Song for Douglas After He's Dead,觉得可以作为对这些作家和他们的书的绝佳吊唁。灵魂战胜时间,正如卡夫卡笔下的变形者死去,人们如虫一般活着。
      
      纳博科夫也是在传统的贵族教育下长大的,英语和法语教育,以及十至十五岁之间对于英法文学经典大量的阅读和朗读。
      
      事实上,纳博科夫对于奥斯丁的分析并没有讲出太多东西,或许他内心底并不太喜欢奥斯丁。
      
      纳博科夫对评论确实说不上特别精彩,如果拿现在习以为常的批评方法来看的话。
      
      p184 大作家的世界确实是个魔幻般的民主世界,哪怕是很小的小人物,哪怕象这个向空中抛两便士又接住的过场人物,在那个民主世界中都有生存、繁殖的权利。
      
      p255 《化身博士》对于纯善和纯恶的讨论很有意思。
      
      p281 书本和作者的命运令人震撼。
      
      p305 日本人的纸--一个意象,一个 谜 。
      
      p381 《尤利西斯》中都柏林的环境主要根据《汤氏都柏林词典》中的资料,另一部分则由流放者的记忆所提供的资料构成。文学教授们在讨论《尤利西斯》之前,都暗自拿这本词典来武装自己。
      
  •     真的,他真的是位个性中人
  •     这只是文学理论流派的观点没有什么对错高低之分,从政治分析过渡到文本分析,再到现在回归政治分析,只是从肯定到否定,最后到否定之否定而已。红学家的文学理论当然有他们一定程度的社会背景原因。
  •     看到睡觉
  •       “对一首诗或是一部小说,请不要追究它是否真实。我们不要自欺欺人。请记住,文学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如果有人不想干别的,偏偏要当开文学课的教授。”
      
      “拿《包法利夫人》来说吧:如果翻开小说只想到这是一部‘谴责资产阶级’的作品,那就太扫兴,也太对不起作者了。我们应当时刻记住:没有一件艺术品不是独创一个艺术天地……”
      
      纳博科夫对于小说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细剖析,总让我想到那些在电视上侃侃而谈的红学家们。而两者不同的是,纳博科夫从没有试图在文学作品中找出与现实对应的拼图小块,而是把那些伟大的作品,仅仅当做一件艺术品来对待。
      
      
  •     仅《变形记》 / 反复、细节-“好小说都是好神话”-心灵、脑筋、敏感的脊椎骨-独特个体眼中的独特世界-1st魔法师、2nd讲故事的人、3rd教育家-不掺杂个人情感的想象力&艺术审美趣味-艺术:美&怜悯-“清晰、准确和正式的语调与故事噩梦般的内容形成如此强烈的对照。”-非理性标准;细节优于概括,比整体更为生动的部分(琐物)-整个时间之环被感觉到-有光彩的生理体验-正确欣赏小说,没有从左向右的麻烦
  •     无论是什么艺术形式,都是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或者说认识的物化,有的成为音符,有的成为雕塑,有的成为了小说,还有的成为了绘画。更极端点的例子,一些人只靠调整摄像机的位置,就表述了自己的观点。
    不能试图从一个艺术品的“价值”去结构它,无论是从所谓的社会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是荒谬的。一件艺术品,不过是作者一段物化的思想,仅此而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