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机会?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6
ISBN:9787802259539
作者:杨奎松
页数:363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国共内战化解的经过自从1927年国共两党开始了真刀真枪的大规模武装斗争之后,战争就成为两党胜负生死的关键。经过持续多年的内战,中共一度在农村创立了相当规模的军事力量和大片的根据地,并且曾经力图根本取代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但是,那个年代的共产党,奉行的是一种纯粹俄国式的“苏维埃”革命的方针。它几乎排斥了社会上一切富裕的阶层,并且不惜以那些介于国共之间的中间势力为敌。结果,得到了“中央政权”的国民党人高举统一国家和复兴民族的旗帜,渐渐赢得了国内多数民众的拥护,不仅日益稳固了自己的统治,而且形成了强大的军事优势。共产党“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极端政策,和国民党在统一国家问题上所取得的进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最终导致了中共和红军的惨重失败。然而,经过长途跋涉到达陕北的中共中央,一旦重新认识到前此的策略失误,转而开始逐渐放弃苏维埃革命的方针之后,国共两党在政治上就重新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来了。中共有声有色的统一战线运动,甚至也多少改变了他们在军事上极端劣势的局面。正是因为红军还具有不可小视的战斗力,再加上日本人的加紧入侵,最终导致蒋介石不得不两害相权取其轻,选择了对残存的红军力量实行剿抚并用、恩威并施的解决手法。蒋显然没有料到,中共及其武装,同地方军阀势力有着本质的不同。正是这种不同,使蒋介石被迫停止剿共之日,竞成了国共关系,乃至于整个中国现代政治史开始发生重大转折之时了。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学历史的人,尤其应当善于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看问题,不能简单凭一己印象来取好恶。如果我们对周围的一时尚不能完全弄清楚子丑寅卯的人和事,没有办法在理解的前提下分析问题,则尽量从同情的角度、用宽容的心态加以包容…… ——杨奎松

内容概要

杨奎松: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历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编辑、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著有《“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2)、《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读史求实——中国现代史读史札记》、《开卷有疑——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内战与危机(1927-1937)》(《中国近代通史》第八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海市蜃楼与大漠绿洲——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研究》等书。

书籍目录

前言(一)
前言(二)
第一章 国共内战化解的经过
1.蒋介石的主动与初衷
2.莫斯科的初步接触
3.低层次接触的开端
4.国民党条件的提出
5.高层接洽的开始
6.出人意料的成功
第二章 “收编”与“改编”之争
1.为西北善后而交涉
2.最初的妥协与协议
3.周恩来的杭州之行
4.从西安到庐山
5.两党谅解的达成
第三章 “合并”与“跨党”之争
1.分歧与合作俱来
2.不约而同的提议
3.“大党”问题的谈判
第四章 走人绝境的两党军事谈判
1.军事摩擦的加剧
2.制止摩擦的尝试
3.军事谈判的展开
4.新四军问题的交涉
5.划界谈判及其失败
6.在对抗中求缓和
7.无法善后的“善后”
第五章 蒋、毛会面之流变
1.关系缓和的初步迹象
2.蒋介石约见毛泽东
3.林彪代毛重庆行
4.一次失去的机会
第六章 解决问题,还是政治角力
1.再度谈判之起因
2.西安初步协议
3.重庆谈判之激荡
4.宣传战的演进与中止
第七章 要联合政府还是要解放委员会
1.美国人的介入
2.一相情愿的延安协定
3.赫尔利功败垂成
4.毫无希望的再谈判
第八章 在重庆和谈的背后
1.“内战的方向确定了”
2.“和平”突然降临?
3.艰难的讨价还价
4.山重水复仍无路
5.打亦谈来谈亦打
第九章 马歇尔调处的成与败
1.和平机运的再现
2.前所未有的成功
3.失误不可挽回
4.美国调处名存实亡
5.走向全面战争
第十章 北平和谈:不可能的尝试
1.反蒋和共的密谋
2.李宗仁的和平运动
3.南京代表团的困境
4.不投降,就灭亡
主要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失去的机会: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解密解析1936—1949国共两党谈谈打打的内幕。日本侵华,是不是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机会?国共和战,是民族大义,还是党派利益? 收编与改编•合并与跨党•新四军问题交涉•蒋毛会面之流变•马歇尔调处的成与败十三年间十次谈判,最终仍不免一战。新观念,新资料,全新解密国共两党关系的重大成果。

作者简介

《失去的机会: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是作者在国共关系研究上的成果之一。作者历经数年,搜集整理了两党在抗战前后十多年间谈判的草案、提案和谈话录,以及在各时段开具的条件;直接或间接引证了各种涉及谈判问题的来往信件、电报、报告、情报及会议记录等材料;解密解析了“‘收编’与‘改编’”“‘合并’与‘跨党’”“新四军问题交涉”“蒋毛会面之流变”“马歇尔调处的成与败”“打亦谈来谈亦打”“南京代表团的困境”等一系列谈判的核心问题;真实再现了在云谲波诡形势下,国共两党谈判的曲折过程和历史真相。

图书封面


 失去的机会?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p8:2月23日,邓文仪急匆匆地打电话要求与王明见面。似应为1月23日p45:允许张学良出席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似应为五届三中全会。p46:注释1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二中全会电。。似应为三中全会。唉民族罪人。。。。。。。。。。。。。。。。。。。。。。。。。。。。。。。。。。。。。。。。。。。。。。。。。。。。。。。。。。。。。。。。。。。。。。。。。。。。。。。。。。。。。。。。。。。。。。。。。。。。。。。。。。。。。。。。。。。。。。。。。。。。。。。。。。。。。。。。。。。。。。。。。。。。。。。。。。。。。。。。。。。。。。。。。
  •     解放之初,民众对于国民党不加分辨的仇视;近年来,民众开始不加分辨的仇视当局,动辄得咎,历史事件也总被拿来吵来吵去,一味抹黑。中共40s一度真的要整编军队、全身心的投入到政治之中去,说出去谁信呢,就算杨奎松早就写过这本书,论证了这个问题,有几个人愿意花时间去看呢?对于很多人来讲,在网上只是要发泄,网易上很多人看到标题骂了再说。前段时间杨奎松回答史清的疑问中,曾表示网络上少有真正的学术,他也不愿意在网上讨论,也难怪,网上的声音太多,你一言我一语,很多人只是发泄,根本不愿平心静气的认真讨论。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来讲,没有绝对的道德,符合自己利益的就是对的。就像企业就应该挣钱,就像美国要全球追杀斯诺登。看事情,尤其是做研究,要秉持理性客观的宗旨,深入到历史中去,超然于历史之外。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去进行评判以致道德上的评价,而是应该像杨奎松所说,首重史实,次是评价。对于历史上的人物、政党乃至国家来讲,任何一个判断都会影响他们以后的走向,乃至会对以后的命运产生致命的影响,但他们没有预知能力,不能像我们一样做事后诸葛亮,所以任何预先备好道德大棒或者阴谋论来看待历史文本的人,多少都会带进去个人好恶。当你先验的以为一个人一个政党是“好”的时候,那么他的种种表现都是好的,即便是不好的也肯定有他无奈的原因;“坏”就更不用说了,处处疑邻盗斧。前段时间民国热,好似民国像天堂一般,仅举一例来说明当时当世的残酷。1936年,官方统计数据表明,每年上海街头会有弃尸5500具,平均每天有十几具。这样的社会何羡之有?当然,我也知道,很多人根本不愿意关心真正的事实如何,他们只是借助古人表达对现状的不满而已,但有时真的会有人跟你认真说起这样的事情,会深度侵入你的生活,还确实十分影响心情。虽然公知俨然已成贬义词,但说到这,还不能不佩服一些公知,他们从容穿梭于各种情绪与不满之中,顶着褒扬和谩骂,在装x的道路上勇敢前行,还真是不易。
  •     昨天看完了《失去的机会》,总的感觉就是标题那句话,实力是硬道理。十三年间十次谈判,就是这十三年间,国共双方的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全面抗战前的谈判共产党希望南京政府能够承认自己的政治地位,保留自己仅数万人的部队,还要南京政府拨付军费,到了北平和谈,国民党欲投降而不可得。人说三十年河东转河西,其实三十年太久,只争朝夕。说三个问题。第一,毛的地位的确立。早期的谈判过程中,中共中央在谈判的策略上还是有争论的,我们还能看到周、毛、张等人在具体问题上的不同意见,但是到了后期,除了周在前方对方案的修改,就是接受毛的指示,估计就是在全面抗战前后这一时期,毛以其国际眼光和深思熟虑做出了一系列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选择,由此逐步确立的自身地位。第二,主义从来不是问题。历次谈判很少看到有关主义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始终是在兵马钱粮,说到底是枪杆子的问题,而主义从来不是问题。第三,除了枪杆子,一切都是幌子?我们可以看到国共谈判过程中,特别是抗战结束后,历次谈判共产党都要求国民党取消一党独裁,要求的联合政府、民主、自由、军队国家化等等现在叫做“普世价值”的东西。但是我们知道建国后我们有过反右、大跃进,直至文革。为什么当初苦苦追求而不得,后来自己当政应该去做的反而走到了另一个极端?难道一切都是幌子。

精彩短评 (总计75条)

  •     全新未拆,品相好,我很满意!
  •     一直对国共谈判历史抱有极大兴趣,无数次想象如果历史转折是否中国早有普世价值。本书内容严谨,史料详实,读后深刻感受在中国“主义”从来不是问题,争论的焦点始终是在兵马钱粮,说到底是枪杆子的问题
  •     谈判条件有不许共方向国统区贩卖烟土一条,令人失笑。2012年夏,在党校课堂读了一半,下午课上完就和显垒一起去网吧打DOTA。秋天在办公室读完,窗边阳光很好,几年中最安宁的一段时光。
  •     “收编”与“改编”之争、国共军事摩擦、马歇尔调停
  •     你来我去你偷我抢你摸我妹子我抓你下身,谈判实录就这么无聊,读起来极其枯燥,不过杨大师前言早说清楚,这书并不打算加入个人观感,仅陈列史实而已,然而读下来的感觉是,如果能对双方的动机做点分析揣测,这书立刻就会有趣起来,挺可惜。
  •     详细记录从1936年抗战前夕,到1949年国民政府倒台前夜的十三年间,国共两党谈判的曲折过程和历史真相。通过本书可以看出,实力从来都是谈判最重要的基础,战场上没有争取来的,谈判桌上也很难争取到。虽然国共两党多次错过和平解决纷争的历史机会,但指望这两个阶级基础、思想作风和意识形态截然不同的党能和睦共处,在当时的语境下基本上也可谓是天方夜谭。
  •     研究国共史的
  •     常公好谋无断,张、杨民族罪人。
  •     其实美国的态度还是蛮重要的
  •     不错 在车上看完的
  •     书名中的问号应该是重点吧。说老实话,这段历史,挖掘不出什么来了,除了关于妥协的一些历史教训。俩党在当时闹掰是必然,至于将来如何------随他们的便。
  •     封皮有点磨损,不过书还挺不错的。
  •     所谓何谈持续了十余年却从未有过结果。是否真的有和平的机会?一方不愿放弃控制,一方专心自己的利益,当然不会有结果。蒋介石不是后来的蒋经国,因为时代没有提供超越党派的可能性。但中共一味指责国民党破坏和平也失之荒诞。一切都是所谓实力的作用。但如果当年不让共党“北上抗日”而发展实力呢?
  •     所谓成王败寇,身后的实力是谈判桌上身前的筹码。整本书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谈判开始讲到最后的北平和谈,双方的实力基本上是做了一个对换,双方的要价也因此改变。这本书得了两个结论:1张学良是民族英雄;2务必要痛打落水狗。
  •     一声长叹,对同志要用理想,对对手要用原则,万古不变的真理
  •     分析的很具体,看着不错
  •     渡尽劫波兄弟在 何时能相逢一笑泯恩仇
  •     书都在看
  •     双方猜疑太重,从未相信过对方,机会被一一放走。政治斗争确实残酷,你死我活。
  •     devil in the detail.
  •     主义无所谓,枪杆才是真。坦白讲有些枯燥,很多文件、电报,对政治字眼有灵敏嗅觉的人可以从字里行间中看出一些有趣的内容吧,可对我来说就是扯皮大会,越看越沮丧。/4.26打打谈谈还是要拼个你死我活,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看了两篇没头没脑的药师寺后接着看不无聊了,可见凡事都会有比较,以后看不下去什么可先观阅何道宽所译之《理解媒介》。
  •     一切都是幌子?
  •     有些机会失去,意味着历史难以重来。德军闪击战大师曼施坦因写过一本《失去的胜利》,KMT政权与当年Nazi又何其不是雷同?常凯申的的言行举止、衣着气质无不模仿希特勒?希特勒不吸烟喝酒,常凯申搞新生活运动,希特勒注重培养军官,常凯申培养黄埔系靠其立山头成为党国基石。
  •     真垃圾!送来的居然是本旧书!!!!不要砸了自己的牌子!!
  •     翻了下,总体感觉不错。不过还没看。
  •     37年3w到41年50w到45年120w,这叫做在抗日么?没有失去机会,因为共党没有想过要民主,是死守共产主义所谓理想的,毛从来都要当皇帝。打不过,怪不得别人。
  •     战争时期的谈判特点彰显无遗
  •     史料极其详尽,看完之后颇无语。阅读略显枯燥。另,突然对电影演员金山的经历好奇起来。
  •     看完我被恶心了一脸。
  •     中国佛教和禅学
  •     杨奎松的书有深度
  •     正在阅读…………了解历史
  •     虽然双方计划了很多,但从没有谈判统一的先例。王权主义
  •     对于近代史,尤其是国共两党的恩恩怨怨,目前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开始逐步正视那段过往。思想界和文学界也有越来越多的资料披露和分析,网络上各种思潮也在互相碰击,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但不管如何包装,历史终归是无法彻底粉饰或篡改的。杨奎松先生对国共两党的研究是非常深入的,他的作品比较中立不偏倚。这本《失去的机会》中资料翔实,需要好好读。
  •     呵呵,看这个书
  •     书名中的问号,透露了作者的观点。
  •     论证过程值得注意
  •     更像是一本档案资料精选集。社科领域的作品写作上一直存在方法论之争,这些年来,“只摆事实不讲道理”的风格日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但这本书的难看程度真的会让人对这种风格产生怀疑。在有充足的事实材料基础上,分析论述也是绝对有必要的。
  •     无共识,无均势,无轨制
  •     十三年间十次谈判,仍不免一战。共产党: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未必争不来;国民党:谈判桌上争不到的,战场上一样得不着。
  •     很喜欢杨奎松的书,书籍质量也好。
  •     对那段历史感兴趣,国共谈判决定国家前途,1949年的历史在之前的谈判中就已注定。
  •     资料罗列为主,读着比较闷
  •     杨老师的力著!细析抗战前后国共历次和谈之种种。可以与邓野的<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一起阅读。
  •     P256:“一方面咬牙切齿,一方面还得做出诚意十足的样子,政治家有时候就是这样充满了矛盾性。”
  •     在哪样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如果谈成才真是奇迹
  •     今日再看此书 颇有讽刺
  •     活动多,力度大,优惠
  •     以作者之观点,其实现实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的
  •     击破高大上~
  •     昨天下的单 今日就送到了!亚马逊很快!书的质量和包装也没有问题!回家细细品读!
  •     考证详实,历史没有假如。
  •     好几本都是旧书了。。。污损得比较厉害
  •     爆了不少料
  •     还没怎么看,但是杨奎松老师肯定是精品
  •     谈判只是实力展现的一种工具。很明显,C.P.是实用主义者,能够利用谈判达成妥协使自己实力不断成长;而K.M.T.在政治上显得过于理想主义和极端了,导致眼看着与C.P.一步步的乾坤颠倒。当然国际环境对这段历史的发展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后,张学良确实是C.P.的恩人,K.M.T.的罪人。
  •     管他是国是共,管它国际局势,中国传统就是天无二日
  •      配合「蒋介石和近代中国的奋斗」食用效果更佳,蒋举棋不定的性格注定了失败。
  •     昨天在亚马逊买的电子书版本,3块。。。
  •     史料很详细丰富的讨论国共关系的一本书,用很多不靠谱的说法在这本书里都有详尽的档案加以佐证解释。1月读毕4种7册。
  •     对抗战时期国共关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哦!
  •     大多都是会议纪要和双方会下的较量记录,从中你也能读到一个与教科书上截然不同的国共较量的过程,当然喜欢历史的人当然会对教科书不以为然,我也只是表达这么个意思,呵呵。历史上两方势力的对抗与较量,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其间夹杂这众多的眼前或长远利益的争夺、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崇高与堕落的混杂。套用一句台词:这儿有两根金条,你能告诉我哪根是高尚的,哪根是龌龊的吗?
  •     资料太多,太繁杂了
  •     便宜实惠,质量好,内容好
  •     这场角斗从一开始只有可能只有一个赢家,只不过在当中的某个时空点会让你感到“有可能还有挽回的余地”的错觉罢了。杨奎松文风大赞
  •     蒋介石对政治艺术的学习显然是不及格的。
  •     解答了很多疑问。里面大量的文件,还是让我这非历史专业的人读起来很郁闷啊,哈哈。
  •     功过这东西太难分辨,有人评论说“不管是不是失去了机会,但总好过如今南北韩”,也是一种看法吧,蒋公中正和毛先生绝不是水火不容之人,到底还是有相似的,但是立场决定一切,不管是主和还是主战都仅是一时之策而已。虽偌大之中国,但当属一国,当属一领袖,传统的帝王思想并未因新思潮而消亡殆尽,终究难免一战。政治里只有利益和筹码,仅以此记之。
  •     移动中啃完的。标题的问号用得好。
  •     原本没买到,买到了改进本。值得一读。
  •     因为kindle版版式减半星,注释最好能排在页下。
  •     如能列举同期军事进展更佳
  •     完完全全用史料堆砌出来的一本书,内容丰富充实,抽空再细细的读上一遍。
  •     强则硬,弱则软。在任何一张不存公心只为私利的谈判桌上,这都是亘古不变颠扑不破的真理。
  •     两个都是野心家,一个没有那么野,给另外一个野的人给打到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