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人侠客梦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9
ISBN:9787800058097
作者:陈平原
页数:277页

内容概要

陈平原(1954- ),1987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2年起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先后在外国多所大学讲学和研究。1980年代,研究领域着重“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而后逐渐将目光延伸至古代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1990年代初开始关注现代中国学术史,近年兼及现代中国教育史。
主要著作有《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1987)、《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1988)、《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合著,1988)、《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1989)、《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1992)、《小说史:理论与实践》(1993)、《学者的人间情怀》(1995)、《陈平原小说史论集》(1997)、《陈平原学术自选集》(1997)、《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1998)、《老北大的故事》(1998)、《中华文化通志·散文小说志》(1998)、《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1999)、《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主编,1999)、《北大精神及其他》(2000)、《图像晚清》(合著,2001)、《中国大学十讲》(2002)等。

书籍目录

我与武侠小说(代序)
第一章千古文人侠客梦
侠的观念之形成――历史记载与文学想像的融合――侠作为一种精神风度与行为方式――人物类型自身演进的内驱力――读者大众的心理需求――“乱世天教重侠游”――“一萧一剑平生意”――“豪气一洗儒生酸”――当代视界与文类特征的融合――游侠的英雄化倾向――不同艺术形式中的侠
第二章唐宋豪侠小说
游侠文学三阶段――从实录、抒情到幻设――游侠重归文明社会的途径――仗义、报恩与比武――游侠与刺客的互相转化――古侠不一定会技击――由“纵死侠骨香”到“少年学剑术”――诗歌中的长剑与小说中的匕首――技击、道术与药物――“世人”与“剑侠”相对立的虚拟世界――侠客的职业化与神秘化――选择平凡的“世人”作为视角人物
第三章清代侠义小说
从游侠故事到武侠小说类型――“侠义公案小说”概念之失误――是“分化”而不是“合流”――公案小说专集的列行与侠义小说家的结构意识――英雄与游侠的区别――有家数有规矩的打斗――侠客之“看破绿林无好”――“值世间方饱于妖异之说,脂粉之谈”――侠客何以不风流――从“女人祸水”到“妻子有用”――“儿女”与“英雄”结合的趋势
第四章20世纪武侠小说
旧派武侠小说与新派武侠小说――武侠小说作为一种通俗文学形式――可读性与娱乐性――为报刊连载写作的长篇小说――商品味与书卷气之间的矛盾及调适――江湖世界与桃源梦――“剑”中岂能没有“书”――谈佛说道的文化意义――武侠小说家的艺术追求――从性禁忌到“侠而情”――悲欢离合与人物性格――“只有‘人性’才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
第五章仗剑行侠
以武行使观念的形成――打斗能力的发展及其蕴含的文化意义――剑乃兵家之祖――宝剑斩金切工与宝剑除妖辟邪――注重观赏价值而非实战效果的“舞剑”――打斗手段的伦理化――用毒与暗器伤人的负面价值――何以宝剑为正暗器为负――因注重内功而贬低利器――将以力相拼的“武功”提高到作为一种精神境界的“武学”――打斗中的庄禅境界――“武戏文唱”与武侠小说的日渐文人化
第六章快意恩仇
“侠是灵魂,武是躯壳”――“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行使主题三变――善恶是非二元对立的大简化思路――从平不平到立功名――清官在叙事中的功能――侠客形象的合法化与合理化――中国文化中“报”的观念――由报恩到复仇――恩仇内涵的扩展――武侠小说的风行与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复仇之所以“快意”――鉴赏杀戮的文化心理――嗜血欲望的道德审视
第七章笑傲江湖
侠客只能驰骋于江湖――“江湖”概念的演变――从地理名词到文化符号――“江湖”与“山林”――“江湖”与“绿林”――江湖世界的虚拟色彩――侠客从不为生计发愁――两个世界两套规矩――讲义气并非主持正义――美化江湖与重建桃源――典型场景的文学功能――悬崖山洞、大漠荒原与寺院道观――“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切断欣赏者的思维惯性――草泽英雄的美感――佛法无边对刀光剑影的超越
第八章浪迹天涯
游侠之“游”――从不乐业不安居到不守法――“侠客重周游”――漫游的叙事功能――为报恩仇而“负剑远行游”――漫游之于侠客心灵的启悟――孤独的漫游――参悟人生的必要途径――祈求得到敌手――“大丈夫正当独往独来”――不正不邪亦正亦邪――重振古侠雄风――“任侠”与“使气”――独立不羁的生命形态――侠客的名士化倾向
第九章作为一种小说类型的武侠小说
从类型学角度考察――什么是真正的艺术独创性――寻找文学成规――“恒定因素”与“主要手法”――叙述对象与叙述方式――现代类型学的总趋向――开掘基本叙事语法的文学及文化意义――移动中的主导因素――从通俗文学角度考察――武侠小说之所以“可读”――理解而不是埋怨“表现程式”――发现“无意识内容”――“侠”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拯救他人与拯救自我――游侠精神的感召力
附录一 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
附录二 类型等级与武侠小说
附录三 武侠小说中的“剑”
附录四 超越雅俗
――金庸的成功及武侠小说的出路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我与武侠小说研究(新版后记)

作者简介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纵向梳理侠之观念的形成,探讨唐宋以迄于20世纪武侠小说的发展;二是横向探讨武侠小说中行侠的手段、主题、背景及过程。全书将小说形态学的研究与文化发生学的探讨相结合。


 千古文人侠客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卡通·武侠·童话情结,是早就想写的题目,其中的联系是显然的,但如何写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结构。陈平原的这本书也是早就想阅读的,果然,很有些启发,尤其是他的方法论,从学术的角度来考察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文学——武侠小说。刘厚生的文章《读武侠小说好比吸香烟》(载《文汇读书周报》2001年5月19日第五版)中,认为武侠小说是“一种小市民的浪漫主义文学”,有一定道理。八十年代初以来,港台新派武侠小说陆续进入,由下至上掀起了不小的一股热潮,加之港台武侠电影的不断翻拍,更是给书肆带来了不少的商机。也有不少评论文章及著作,但大多局限于情节、人物或从武侠小说发展史的角度,褒多贬少,能说到点子上的实在不多。北大严家炎首开谈武侠论金庸的先河,其后,读书人也开始加入纸上谈武论侠的队伍,间或也看到一些对“武侠热”现象提出批评的文字,却很可惜,并未引起大多数读者的重视。陈平原在书中自己都说,他选择这个课题是为许多同道所不屑一顾的。很明显,还不是认为读武侠只能当作消遣而已,并非正统。我注意到,在作者严谨有序的论述中,提到了武侠小说的成形与说书的关系,这一点也是其他论著不曾涉及或不屑提及的。文学史若缺了说唱文艺这一支,只剩下经典子集,肯定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公平的。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与自己专业和研究方向有关的缘故。做学问,不应该认死理,但也不应该跳得太远。陈平原的落脚点则比较稳、重。在好多人眼里,通俗文艺之流之所以难登大雅之堂,究其原因,恐怕还是非常严重的鄙薄心理在作怪。归根结蒂,武与侠的结合,不尽涵盖了吾国吾民几千年文化精神的核心,也囊括了世俗生活与理想世界永远的冲突与抗衡。现实中找不到,做不到,便只有到虚构的江湖世界里去寻找,去寄托。而虚构的“江湖”,又无时无处不体现了现世中的细枝末节。这才是那么多人愿意沉溺其中(武侠小说)的根本原因吧。卡通是近二十年的产物,虽然材质略有区别,而内质其实一也。现在不仅孩子爱看,成年人也乐此不疲。就因为,前提早已设定,这是虚构的,有此心理垫底,欣赏的时候才会尽情,才不会有负担。所以,我想到把卡通、武侠、童话情结,这貌似毫无关联的三者联系到一起。因为人永远不会满足,也永远得不到满足。在虚构的艺术世界里找到心理满足的平衡点,当然是一件非常快乐的好事情了。所有的童话都是一个梦,美丽的梦。人们离不开做梦,也就离不开梦一般的童话情结。正义战胜邪恶,这是几乎无法更改的定律,在卡通片里是这个道理,在武侠小说里同样是这个道理。对卡通,对武侠,对童话,我都没有过全身心的投入,仅仅浅尝辄止。但一直对它们充满好感,也主观地愿意相信美好的结局。因为我也爱做梦。除了从这本书里得到知识性的信息(因为作者按历史时期详细论述了武侠的发展历程),更大的收获还在于获取了论述此类题材的研究方法,非常实用,得到不少启示。由此及彼的,我也了解了不少其他的文学研究方法,这样等于又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线索。
  •     时间有限,不能尽兴地读上一遍这种有学术色彩的书。不过贴近现实的内容太少了些,让人觉得有些无趣。但学术界能有这样的著作挺不错了。能静下心来做学问的人太少了。民间也偶尔有思想者出现,只是体制内太腐朽了。
  •     自初中开始就喜欢武侠,向往金庸笔下的侠之大者,倾心古龙笔下的侠骨柔情。捧起一本武侠小说,就不忍放下,看完一段故事,总念念不能忘。我想书里那个遥远的江湖,那些仗剑而行的侠客,那些恩怨情仇,那些高手之间的对决,那些江湖儿女的爱情,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情怀,一个明知不存在却不忍释怀的梦。我想陈平原的这篇长文章的题目,的确是道出了这自司马迁至今谈及侠客故事的文人书写的缘由,我想这也是一种情怀一个梦吧,这个梦实在很美,让千古文人不断编织,不断创新,改变,至今不灭。于是我也一直不肯理解视武侠小说为堕人心志之物的人,我想未曾感知到那种情怀的人,是不够资格来批评它的价值的。对于喜欢武侠之人,《千古文人侠客梦》实在是一本必读书了,前半部分讲述了武侠小说的前世今生,自司马迁的游侠列传,唐宋豪侠小说,清代侠义小说到二十世纪的武侠小说。作者思路相当清晰,分析也极客观,我也至此才明白自己以为的武侠小说实在是很狭隘的一部分。后半部分写了武侠小说里的一些要紧的意象:剑(武器),侠(快意恩仇),江湖(故事背景),浪迹天涯(姿态)。也就是这些小说中离不开的意象创造了这么一个世界,一个梦境,让世俗世界中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可以幻象着快意恩仇,让无力挣脱命运牵绊的人可以想象着洒脱浪荡。或许无论哪个时代的人都是需要武侠小说的,因为无论哪个时代的人都需要一份世俗无法给予的自由和释放,哪怕只是一场梦。不过是一种情怀一个梦,但实在美的不忍释怀。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陈平原小说史的研究更见功底。在地铁上读完,两次坐过站。。
  •     通俗易懂。对武侠小说的评论深入浅出。
  •     自己从未读过武侠小说,总觉得对那些打打杀杀不感兴趣。钟哥借阅这本书,起先是臣服于陈平原的文笔,最后竟对武侠有点了解,勾起了一点武侠欲呀~
  •     看不进去,没办法
  •     俗人对方外之人的梦想。”少年游侠、中年游宦、老年游仙。江湖、庙堂。儒释道的渗透。江湖系统的内规则。
  •     金庸迷必读,武侠迷必读
  •     吾以为对想要了解武侠小说之源流,或者对唐传奇的体裁好奇的《刺客聂隐娘》观众来说,陈平原教授的这本书是极好的入门。
  •     我没有考据癖。此书里也没有江湖。作者带领我们浏览了“侠”的起源以及变化。知道这是深深根植于我们华夏文化里的东西。考究东西起来确实好枯燥,感谢作者的梳理!真的要上下五千年了。也发现我眼里的侠在此处亦能觅到些踪迹,不入于道德,不流于世俗。“義”绝对是侠的核心理念而历千年无所变!另:相比于剑,我喜欢刀!还有武松
  •     老乡全程抖包袱,每次看你的文章总是信息量超大,如果不是对相关内容感兴趣,很难看完你的文字。
  •     有些前人文句被引频次实在高。 标题实在起得好
  •     竟然随手翻完了
  •     我爱的武侠,只在书里
  •     严谨的武侠评论著作。
  •     纵死犹闻侠骨香。
  •     不知所言……虽然是分析但感觉不到任何的逻辑……形散神散,看到一半放弃了……
  •     2016.10.25清晨读毕于济南。除了对陈老师所谓嗜血一说不太同意(似有较多文化决定论气息),读陈老师此书和读一本武侠小说同样过瘾。
  •     历史不能选择,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
  •     作者掌握了太多材料,以至于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或者自己并没有什么想法?
  •     平原老师竟因为此而得众人知!喜哉悲哉?!
  •     大概翻了一遍,真·学者
  •     麦田出版社版本
  •     这是一本学术著作,我就不说三遍了,这是骨灰级武侠迷去撸的,新手先去读金庸十五篇,古龙二十五篇,唐传奇若干,侠义小说择其一二后再来。读完经验暴涨,连升数级,或跳出武侠大坑,或开始读温瑞安黄易凤歌孙晓江山妖刀,又一个大坑。
  •     快意恩仇,侠客世界心向往之
  •     书剑,书剑,喜欢那股书卷气
  •     武侠小说类型研究那一篇有点意思。
  •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游侠之立身扬名,靠的是结私交,讲义气,重然诺,轻生死,言必信,行必果。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少年游侠——中年游宦——老年游仙。
  •     代表了传统的武侠以及传统的武侠研究,无论如何绕不开的一本
  •     慕名而读,平原君的学问的确不是浪得虚名。作为武侠迷值得一读。
  •     成书已是20年前了,从学理角度分别讲述了武侠小说的历史沿革、构成要素和分析作为一种小说类型。构成要素这一部分尤其精彩,仗剑行侠,分析了剑意象的审美价值和伦理意义以及内功的引入所带来的庄禅意味。不过于学术化也是我喜欢平原君的原因之一。
  •     客观,长见识,从头梳理,有的放矢。
  •     四星到三星半犹豫挺久给了三星半,林保淳,陈墨和陈平原都有太侧重文学表达和历史渊源的倾向,后者不喜
  •     看了这么多武侠小说,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佩服佩服
  •     千古文人侠客梦,游侠情怀仍藏于中国文人心中,于今也未泯灭。仗剑行侠,快意恩仇,笑傲江湖,浪迹天涯。稍微遗憾的是,我更想看到从历史依托中来寻找侠客。
  •     对侠的发展演变有详细的分析,传统武侠小说的解读比较具体细致。对武侠小说、武侠人物从“平不平”到“立功名”和“报恩仇”的变化着眼独到。
  •     自惭性怯多雌态,大嚼屠门岂偶然。
  •     這本書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縱向梳理俠之觀念的形成,探討唐宋以迄於20世紀武俠小說的發展;二是橫向探討武俠小說中行俠的手段、主題、背景及過程。全書將小說形態學的研究與文化發生學的探討相結合。
  •     有史料,但不严密,且油滑。
  •     有铺开有纵深,论得精彩。强调了”类型研究“的文学史意义。
  •     两个下午将这本书或者说这篇论文草草读过一遍,只感觉大思路清晰爽冽,而论述上的逻辑却不敢恭维。或许再读一遍记录一下行文会更有收获。
  •     怀疑是研究生写的……堆砌…
  •     书名太赞了
  •     挺欣赏把武侠小说归于通俗小说之下。仗剑江湖,匡扶正义,除暴安良,这般侠骨柔情,本就是欲以不可能的幻想,来宽慰自己无希望的反抗心理,拥有众多的读者群也就不足为奇了,从太史公开启的《游侠列传》到金古梁的当代武侠,江湖一直在变,唯有仁心道义亘古流传
  •     任侠,也解释了,高手为何越来越少,
  •     以随笔的形式从纵向和横向梳理了武侠小说的发展与特质,虽然谈不上多么深刻,但胜在行文流畅,调理清晰,了解文人化武侠小说的好书
  •     类型研究 仗剑行侠(行侠手段),快意恩仇(行侠主题),笑傲江湖(行侠背景),浪迹天涯(行侠过程)
  •     有些车轱辘话。
  •     大学老师推荐的
  •     许多分析蛮有意思的
  •     kindle/从今年一月一号开始这是我看的完整的第22本书(包括一本为标注的“禁书”完全自杀手册),不完整的4本(去年就开始看的金瓶梅和阿城精选还有看了一半的莫言和东京塔),开学不到两个月看了20本大概。我怎么觉得第一次看书这么快....../第一次看正儿八经分析武侠小说的书,觉得有些对情节和发展的归纳都是我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我也默默希望能有人“批阅十载”写一部武侠来用以传世,能比金庸还要厉害好多的那种。
  •     武侠发展轨迹,类型特点。学术研究作品。武中的文,包括人性,人情和文化承载,是武侠作者的高级追求。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