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家史(上下)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020094554
作者:侯永禄
页数:1200页

章节摘录

陕西省合阳县西南部的乳罗山下有座路井城。相传因当地挖出的水井,甘甜清澈如露水一般,故名“露井”。城内有十多条巷,住着数百户人家,大多以务农为生。城墙修筑于1869年,由后新庄巷的侯风偕负责修建。形状如扇子,西北角为扇柄,共开东西南北四个大城门。城门用砖垒,城门洞上外边各有四个大字。东门为“金带东绕”,南门为“铁岭南横”,西门为“卤川西l临”,北门为“罗云北锁”。内边各有二字,依此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城墙东南角上有个转角楼,离老远便能望见,是路井城最明显的标记。城外南边有一条东西向的小街。中间有座坐北向南的九郎庙。南面有条南街,南端有个城门,上有石刻的“露井镇”三个大字。每逢农历一日、七日,方圆十几里的人都来赶集上会。由于地平井浅,人们都还安居乐业。    据说侯风偕为了以后让本巷人出城下地方便起见,在修城时于后新庄巷的东头城墙里暗中修了个小城门洞,外面用土挡住,人们看不见。后新庄巷有两口水井,东头路北一口,中间路南一口。巷里的人家大多住在路北边。路南边只住三几户人家。东头一户。西头一户。中间井西边一户。井边这一户就是一生勤劳为人忠厚善良的侯迁善家。这是一座有三间门房、三间上房、东西两边各五间厦房的四合院。东边背墙是全部以砖做到顶的。当时在全巷还算是很不差的住房。迁善上有婶娘,下有儿孙,是个十多口人的大家庭。婶娘一生无儿无女,早年丧夫,守寡多年,经常烧香敬佛,居住在城南的佛庙“四圣宫”内。孙儿和孙媳们称她为“烧香婆”。迁善的女人李氏是李家坡人,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生于1887年,起名连科,成年后学做木匠活。娶妻高氏,系南街村人,生于1888年。婚后1916年生下一女名冬芳,后出嫁于本村东靳巷靳荣家。1922年生一男孩起名高南,1923年又生一女名秋芳。二儿子生于1895年农历五月十六日,起名润科,成年后学做铁匠活。娶妻贺氏,名冰质,系西尚村贺幸儿之大女,贺庚寅之妹,生于1900年三月三日。婚后1917年秋,生大女菊芳,后连生四个孩子三男一女,均未活多久便夭亡了。只有一个叫坤绪的起了名字,其余三个连名字也未起。1923年正月生一女名贞芳,1925年九月二十二日又生一女名京芳。    迁善和两个儿子种着六七十亩地,除秋麦两料大忙季节全家总动员、投入紧张的收麦种秋和收秋种麦外,其余农闲时节。每年正月一过初五,连科的斧头锯锯声,润科的风箱铁锤声,便都叮当叮当、呼啦呼啦响开了。他自己也推着车车卖开粳糕了。因他卖的粳糕铲得多,价合宜,熟人能赊欠或少给钱,所以卖得快,生意特别红火。农业上打的粮食多,副业上收入的钱也不少。兄弟们齐心协力,妯娌们和睦相处,全家四辈十多口人真是四世同堂。家业兴旺。巷院中流传着一句话是“八百家若不发,那才是没天理呢!”迁善看人家财东家有字号名,如本巷的“敬盛隆”、“三兴合”,便找读书人也给家庭起了个堂名叫“庆宜堂”。P1-2

前言

尊敬的朋友,呈现在你们面前的,是一部长达90多万字的普通农民的家史。他的作者,就是我们最敬爱的父亲:侯永禄。    父亲是陕西关中一位极普通而又极不普通的农民。说他普通,是因为他和千千万万淳朴勤劳的中国农民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说他极不普通,是因为他一手拿锄头,一手握笔杆,利用学习、生活、工作、劳动之余,写日记,记账目,撰随笔,存家书,剪贴报刊,60多年如一日。而眼前这部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农民家史》,更是倾注了他一生的心血。    1984年4月,父亲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村干部。这时的关中农村,早已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父亲再也不要准时按点地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了,再也不要着急忙乎地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了,而有了-较多的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父亲心想,人总不能整天只是吃饭睡觉吧,而应该做些对家庭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在母亲的支持下,他自告奋勇,毛遂自荐,当上了路一村的“义务邮递员”。父亲又想到,家里已由几十年前孤儿寡母两个人,发展成为一个有着十多口人的大家庭。如果能把自己走过的坎坎坷坷、经历的风风雨雨,用家史的形式比较系统地记录下来,留给子孙后代,不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吗?!从此,撰写家史,成了父亲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父亲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文字资料,为他撰写家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素材。1940年12月13日,年仅9岁、正在上小学的父亲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2004年12月24日,整整写了64年。民国三十七年,也就是1948年,年仅17岁、正在合阳简易师范上学的父亲开始记家用账。每笔收支,都要入账,一直记到2004年12月21日,整整记了57年。父亲喜欢记“随笔”,平日的家长里短,瞬间的心得体会,都信手记下来。短的不到100字,长的可达1,6万多字,共写了757篇,共计62万余字。父亲喜欢写家书,他保存的和子孙们的往来信件,共1000余封。上世纪60年代的书信放在书箱里,竟然珍藏了40年。父亲喜欢剪贴报刊,遇到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文章,便收集起来。他积攒的“报刊剪贴”本,总共有100多本。装了满满的一大箱子……    撰写家史,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无论在路井老家,还是去韩城、西安、延安、兰州儿女家,他都钢笔不离手,稿纸不离身。一有空闲,就和母亲回忆往事,查阅资料,动笔成文。每写一个“回目”,从起草到定稿,都要反复推敲,多次修改。而在稿纸上写作,不像在电脑上敲击键盘那样方便。每修改一次,都要用钢笔重新抄写一次,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经过20多年的笔耕不辍,到2004年底,父亲撰写的家史长达90多万字。    2005年春节刚过,父亲突然肺部感染,病情加重。在去西安西京医院治疗的前夕,他还挣扎着拿过日记本,在上面颤颤巍巍地写下了“二00五年一月二十九日早上七点起床”17个歪歪扭扭的字。那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笔迹啊!面对病魔,现代医术显得是那样苍白无奈,回天乏力。3月13日5时3分,在老家门房的土炕上,父亲静静地躺在他平时写字用的炕桌旁,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享年75岁……    父亲去世后,整个大家庭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全家人为父亲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料理完丧事,让父亲数百万字的手稿早一天付梓出版,成了全家人的共同心愿。正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长孙侯亮,利用课余时间,拿着他爷爷生前留下的日记、账本、随笔、信件、家史等文字资料的照片、光盘以及复印件,穿梭于多家出版社之间。    2006年12月,《农民日记》与读者见面,好评如潮。    2007年5月4日,一家人聚集路井老家,纪念父亲逝世三周年。尽早出版父亲的《农民家史》,成为大家议论最多的话题。这年7月,胜天把父亲家史的手稿带到韩城,按照页码顺序全部拍成数码照片,共计2193张。随后又刻录成光盘,母亲及每个小家庭均保存一份,以作纪念。    2011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高瞻远瞩,52,6万字的《农民家书》得以出版,读者赞誉有加。2012年1月,该书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2011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之一,被《中国新闻出版报》评为“2011年度十大畅销图书”之一,并推荐为“农家书屋”的重点出版物,中央电视台10频道“读书”栏目做了专题介绍。3月份,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决定出版父亲的《农民家史》。随后,兄弟姐妹六人根据争胜复印的家史手稿复印件以及胜天拍摄的数码照片,开始进行电脑打字录入,并按W0RD文档格式制作成电子版。具体分工为:胜天负责1—40回,丰胜负责41—80回,万胜负责81一。120回,争胜负责121回以后的剩余部分,引玲、西玲负责校对。    《农民家史》以时间的推移作为贯穿全书的线索。全书从1869年侯风偕负责修建路井城墙开始写起,止笔于2004年12月24日,时间跨度长达135年。它详细记录了一个普通农民以及他的家庭走过的艰辛辛道路,客观地再理了清朝年、民国初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三反”“五反”、互助组、合作化、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政治风云、时代变迁、民异疾苦、地方风俗,家庭悲欢……涵盖了父亲悲喜交加豹一生,折射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命运,呈现了中国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一页。    《农民家史》以真实的记录作为写人叙事的原则。书中材料翔实,内容丰富,时间准确,描写客观。里面所叙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都是父亲一生的所经所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里面所涉及的大大小小的人物,都是整个家庭成员及其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同学同事、上级下属……真实地记录自己一生的喜怒哀乐、人生轨迹,真实地表现家庭成员的悲欢离合、奋斗历程,真实地反映关中农民的柴米油盐、生存状态,始终是父亲撰写家史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农民家史》真正的价值所在。    《农民家史》以章回体的结构作为谋篇布局的形式。章回体为中国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少则十几回、几十回,多则百余回。它源于宋代平话,确立于元末,为明、清两代长篇小说普遍采用。父亲采用章回体的形式撰写家史,这和他从小喜欢阅读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有着直接的关系。《农民家史》分为145回,每回之前均有“回目”,即用两句对偶押韵的文字标明题目,概括本回的主要内容。每一回叙述一两个较为完整的情节,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章回体形式的运用,使整个家史段落整齐,中心突出,叙事清楚,符合民众的欣赏习惯,更便于读者进行间歇性阅读。    《农民家史》以原生态的语言作为表情达意的载体。文中语言质朴无华,率性白描,不加修饰,自然清新,很少追求辞藻的华丽、文笔的优美,极具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感人的生活情趣。然而,其中又不乏一些精当的词语运用、精妙的片段描写和精彩的人物刻画。父亲自编的诗歌和快板,合辙押韵,节奏匀称,平仄调配,抑扬顿挫,读来朗朗上口,富于一种音乐美、韵律美。不少章节,观察细致,叙述细微,描写细腻,表现了父亲植根生活的写作风格和扎实深厚的文字功底。里面的一些方言土语,更给家史蒙上了一层浓浓的合阳地方色彩。    家史是人类社会的一面回音壁。父亲的离去,并不意味着《农民家史》的终结。早在1993年元月10日,父亲在给胜天的信中说:“……我……觉得平时的积累素材非常重要。……我的意思是指今后你们都要记日记,特别是一些重大事件的时间、过程要记准。因为我总觉得你们中要出大有作为的人,所以来往信件必须妥善保存,千万不要被‘文革’吓坏了人,抹杀了历史,毁坏了文化。写《家史》不是我一个人所能完成的,将来必须你继续写下去!”    家史宛如一首歌,有惆怅失意也有欢快愉悦;家史就像一条河,有回环曲折也有碧波荡漾;家史仿佛一杯酒,有苦涩辛辣也有香醇醉人……再一次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是你们的辛勤努力、忘我工作,让父亲的在天之灵,少了一些遗憾和缺失,多了一份欣喜和慰藉;也让人们的求知之心,少了一些误读中国农业、中国农村、中国农民的“粘贴”与“复制”,多了一个了解中国农业、中国农村、中国农民的“窗口”与“链接”。    2012年6月20日

内容概要

侯永禄(1931-2005),曾用名侯永学,陕西省合阳县路井镇人。1944年进入合阳县简易师范,1949年毕业回家务农。1954年路井农业合作社成立,担任会计。195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曾任生产队政治队长、大队毛泽东思想大学校负责人、民办教师、大队合作医疗站负责人、火队党支部副书记兼革委会副主任等。1981年12月任路一火队管理委员会主任。1984年4月至2001年,担任路一村“义务邮递员”。他坚持60余年写日记,记随笔,撰家史。由他的日记精选而成的25万字的《农民日记》一书,于2006年12月1日出版发行,好评如潮。

书籍目录

前言
家兴旺四世同堂 遭攻城痛恨耿庄
生贵子天遂人愿 闹分家恨地怨天
创家业心血劳干 命归阴含恨九泉
受欺凌母寡儿单 出不尽兵粮差款
下决心苦把书念 为成家早定姻缘
免试升简易师范 三姐病一命归天
为省钱下矿担炭 写春联引起微澜
迎校庆画报得奖 结新婚一切从简
放荒假提心吊胆 迎解放拉锯作战
忙夏收母子遭难 访故友返校赴韩
喜不久女娃命短 要革命难离家园
迫无奈回家生产 生引玲母女作难
多容让侄儿谋产 为互助买牛驾辕
染重病查田定产 解愁容喜生胜天
破迷信庙底刨砖 卖余粮荣当模范
初级社生活改善 新会计外地参观
获荣誉开会西安 生西玲家务不管
高级社热火朝天 入了党方遂心愿
喂幼畜多挣工分 合中校激励青年
买车子骑上白山 忙乱中分配错算
管丰胜忙忙乱乱 破常规样样大办
公社化一夜实现 共产风谁能扭转
浮夸风妨碍生产 修水利收益未见
受警告心内不安 百亩方割麦大战
紧任务收购鲜蛋 低标准苦渡难关
生万胜多灾多难 想给人擦泪不干
分大队机构再变 医疗队救娃命还
散食堂遂人心愿 凭人手推碾十年
拾瓜皮遭人下看 翻深沟拉煤带炭
开荒地白自流汗 为生活啥活都干
栽红薯大战抗旱 编快板劝导青年
拉沙子埝下遇险 考中学引玲为难
铁门槛名升实免 生争胜棉籽粒选
做绝育带头领先 干重活痔疮常犯
回农村引玲入团 赴杨谈永禄参观
担水茅再臭不嫌 任会计分文不沾
助热闹父女上演 来社教干部胆寒
棉绒厂未能如愿 红卫兵开始造反
大学校林场兴办 小胜天北京串联
治癔病竟去西安 盖厦房全家动员
愿教学却难长远 嫁引玲一切从简
保健室只是过站 不上任党籍暂缓
转户口亲情不断 治腿病步行回转
医疗站苦心钻研 想招工让人为先
轮换工未曾挖炭 带炭路竟出危险
转韩城吃苦在前 赴合阳介绍经验
大修建户户通电 灭虫害苦战干旱
当干部不讲情面 下了台心地坦然
面粉厂蓬勃发展 大兵团千人农建
打界墙快速作战 画冬子喜把军参
盖厦房力尽汗干 写协议遂了心愿
母病危立坐不安 办丧事尽量从俭
三上台也无怨言 结新婚双双喜欢
考大学丰万领先 升高中争胜居前
树形象修饰门面 愿知青返回家园
纠三案转移重点 迎春节全家团圆
替门槛赵妈升天 生孙孙爷婆喜欢
上大学兄争弟赶 赴西安实习电算
退补助信寄校园 议分家心惊梦幻
闹返工责任谁担 过三年春节纪念
引双孙兰州游玩 大包干农民喜欢
母猝逝秀春怜念 姐打墙兄弟大干
女盖屋费心帮办 儿结婚修渠流汗
垫大坡多受刁难 下台后乐送报刊
领文凭四子齐全 挣工资父母去韩
盖新房八方支援 添外孙竟被罚款
避暑热甥舅游览 度冬寒父母来兰
改大门坡平路宽 生双孙跟心如愿
为转正刻苦钻研 转户口遂人心愿
结新婚万胜最难 放彩电乡亲爱看
引侯炜父母来兰 一个娃四人同管
娃半岁下棋消遣 出成果刻苦钻研
庆春节不回家园 来兰州姐妹相连
过生日特别喜欢 回夏收左右为难
忙夏收多方支援 忆结婚照相留念
调新任姐嫂喜欢 赴北京报奖游玩
迎中秋兰州月圆 庆春节全家团圆
众兄弟学习参观 坐飞机邀游蓝天
乖争胜喜结良缘 慈赵妈永续香烟
集资金忙买彩电 坐飞机延安回还
列金榜江晖领先 三进京丰胜钻研
盖门房西玲大干 生双孙二赴延安
迎夏收丰胜回还 游北京胜天照管
众儿女奋发向前 老两口心情舒坦
搭炉子度过冬寒 迎春节热火朝天
为调动累坏胜天 获文凭李萍领先
孙上学设法提前 棉交售避免罚款
卖西瓜比屎还贱 磨粉机才能挣钱
春上春格外喜欢 喜又喜热泪不断
找工作深圳历险 治腿疼两次赴韩
忙夏收随即赴兰 小侯炜喜把书念
节连节丝路灯展 乐又乐旅游提干
负轻伤总想隐瞒 编快板总结全年
天气暖方回家园 心舒畅喜讯频传
勤织布腿疼渐减 学习好分配西安
瓜果会一厢情愿 砖界墙两家修建
住新楼意足心满 迎双节乐庆团圆
对征联上当受骗 去烦扰喜迎元旦
行门户接二连三 庆新春欢歌笑颜
引赵腾父母作难 升职称丰胜钻研
金水沟高桥庆典 建党节再当模范
过暑假兄弟铺院 上大学江涛如愿
立墓碑菊兰病患 盖学校永禄捐款
闲不住织布纺线 学愚公开荒流汗
原姓侯心中坦然 结新婚盛况空前
下暴雨淹没棉田 遭地震返回故园
年迈人相继归天 《合阳报》刊登照片
祭先祖远去塔前 换支书声震半县
观葬礼大开服界 忙夏收阴雨连绵
骂龙王气破肝胆 趁开会兰州游玩
骨肉情深厚浓酽 自来水清澈甘甜
庆金婚喜地欢天 闹元宵国泰民安
写遗嘱以防突然 学车子时续时断
盖柴舍因陋就简 遇良机前赴朝鲜
避冷冬二老去韩 因工作引玲遇险
老两口异地过年 亲戚情不能冷淡
写家书情寄延安 拓巷道重新通电
送报刊永禄遇犬 上大学亮艳登攀
选代表民主自愿 写征文名扬校园
西安市多处探看 古城墙喜观灯展
大裁员下岗伤感 小装修实用美观
简易房兄弟自建 胜玲会合家宣言
苹果地你忙我乱 特产税强征蛮干
煤气灶快速简便 安电话要在节前
看六姨却把病染 害大病忙去西安
养病体快速去韩 小侯炜会写稿件
上电视侯亮畅谈 染病患菊兰熬煎
度暑假万胜苦干 贺生日四世同天
迎国庆畅游洽川 治结石西京医院
得稿费先给婆钱 立功奖接连不断
改称呼真情体现 常游转身心康健
欢庆宴涵盈月满 磨粉机西玲心酸
五月底小型团圆 儿童节记者访谈
影碟机舍得花钱 走亲戚诚心一片
吃羊肉路人争羡 贺寿辰国庆月圆
安暖炉防止冬寒 写家书喜讯频传
踏辣子爱心无限 过春节忆苦思甜
找工作东跑西颠 看同学叙旧感叹
北戴河疗养休闲 中科院工作遂愿
游京城五人相见 修道路二老捐款
敬神佛悲老悯残 闹元宵秧歌汇演
遭“非典”国遇 劫难题金榜外出游览
迁新居宽敞舒坦 爱电影侯亮考研
过暑假合家团圆 拿稿费欣喜万千
写小说连续出版 记日记直到永远

编辑推荐

侯永禄编著的《农民家史》以真实的记录作为写人叙事的原则。书中材料翔实,内容丰富,时间准确,描写客观。里面所叙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都是父亲一生的所经所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里面所涉及的大大小小的人物,都是整个家庭成员及其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同学同事、上级下属……真实地记录自己一生的喜怒哀乐、人生轨迹,真实地表现家庭成员的悲欢离合、奋斗历程,真实地反映关中农民的柴米油盐、生存状态,始终是父亲撰写家史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农民家史》真正的价值所在。

作者简介

父亲是陕西关中一位极普通而又极不普通的农民。说他普通,是因为他和千千万万淳朴勤劳的中国农民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说他极不普通,是因为他一手拿锄头,一手握笔杆,利用学习、生活、工作、劳动之余,写日记,记账目,撰随笔,存家书,剪贴报刊,60多年如一日。眼前这部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农民家史》,更是倾注了他一生的心血。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尽量保存作品原貌。
侯永禄编著的《农民家史》《农民家电》以时间的推移作为贯穿全书的线索。全书从1869年侯风偕负责修建路井城墙开始写起,止笔千2004年12月24日,时间跨度长达135年。它详细记录了一个普通农民以及他的家庭走过的艰辛道路,客观地再现了清朝末年、民国初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三反”“五反”、互助组,合作化、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改雉开放等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政治风云,时代变迁、民间疾苦、地方风俗,家庭悲欢……涵盖了父亲悲喜交加的一生,折射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命运,呈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波澜牡阔的一页。

图书封面


 农民家史(上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农民家史》从民间视点记录中国近当代史——五十年代“人民公社好,顿顿吃不饱”;六十年代“毛主席万岁,喝糊糊站队”;七十年代“党把我们做了实验品”;八十年代“听说学生闹事哩”;九十年代“卖西瓜比屎还贱”;新世纪“我反思之前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吗”。此书过于真实以至媒体曾怀疑其真实性。
  •     农民侯永禄采用章回体的形式撰写《农民家史》,这和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类似,具有鲜明的特色。《农民家史》分为145回,每回之前均有“回目”,用两句对偶押韵的文字标明题目,概括本回的主要内容。每一回叙述一两个较为完整的情节,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章回体形式的运用,使整个家史段落整齐,中心突出,叙事清楚,符合民众的欣赏习惯,更便于读者进行间歇性阅读。
  •     《农民家史》是陕西合阳农民侯永禄“农民五部曲”中的第四部,章回体,共145回,94.7万字。读后心灵被深深地震撼,想不到在陕西关中这片诞生过《史记》的土地上,真的诞生了中国五千年来第一部由农民自己写的《农民家史》。其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资料价值不可估量。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作者继《农民日记》《农民家书》《农民笔记》《农民账本》之后的重磅之作!强烈推荐!!!
  •     与其说这是一个农民的作品不如说这是一个中国历史多年积累的一次深度思考,这是一次更为深远历史招唤。
  •     如果中国的农民都像作者一样能有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样作品还会涌现,不愧是有心人的有心之作!
  •     很厚的两本书,应该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永禄家的变化!前段时间亚马逊的秒杀活动我也参加了,可能是我的电脑太慢,一本也没秒到,书倒是买了不少,都比较好看!就是快递不太好,因为书太多了,有些书暂时没货,所以分期分批的发过来,可能订单拆分的有点多,快递好像很烦的样子,啪啪啪一个接一个就从车上给扔下来了,其实有的箱子里还有别的东西,幸好包装得很仔细,真令人气愤啊。以前快递都挺不错的,就是今年换了这个后,架子大得很呢,不论货物多大,多沉,从来都是到他的车跟前去接货,实在拿不动地,请他帮忙抬到3米外的家门口,哎,弄得我都很心虚,不好意思张口,好像欠了他多大人情似的,哎,以前的快递都是主动帮你拿大箱子的,态度很热情!还有订单多了,如果他报出价钱,你不马上给他,他很不耐烦啊!如果我想看一看价钱,算一算,就脸色更难看了!!这个真是……
  •     这套书分为很厚的上下二册,但我很快就读完了。读完后心情有点沉重,但非常感动和震撼。很佩服和感激老候的精神,几十年如一日,写下了这朴实无华的文字,质朴但充满了感情。对社会、对家庭、对子女、对爱人的爱心和责任心,在这本书中都体现出来了。
  •     《农民家史》是新的《史记》
  •     RT8 个字以上内容 为必填
  •     《农民家史》以时间的推移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以真实的记录作为写人叙事的原则,以章回体的结构作为谋篇布局的形式,以原生态的语言作为表情达意的载体,从1869年修建路井城墙写起,止笔于2004年12月24日,时间跨度长达135年。它详细记录了侯永禄以及他的家庭走过的艰辛道路,客观地再现了清朝末年、民国初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三反”“五反”、互助组、合作化、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政治风云、时代变迁、民间疾苦、地方风俗,家庭悲欢……涵盖了作者悲喜交加的一生,折射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命运,呈现了中国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一页。该书的封底上有着这样一句话:“诞生过《史记》的土地上,诞生了中国五千年第一部《农民家史》。”
  •     一部百万字农民的家史,
  •     我读过,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真实感人,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     朴实的生活,朴实的人生,朴实的做法。虽然是小事,但要记录下来也是不容易的。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每天写好自己的日记,记录下自己的一生。等老了回首翻看,就不白活一回。我也写日记,已经有三十年了,现在八十多个本子,500多万字,是老了后的精神依托,很有意义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