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普世?谁之价值?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67501041
作者:曾亦,郭晓东
页数:19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曾亦】感觉旭东讲了两个不同的问题。我的问题是:现在奉为普世价值的那些东西,最初不过发端于很小一片地方而已,这只是一个事实的认定。那么,我想由此引出什么结论呢?我认为,中国这样一个东方的民族国家,同样可以从自身引出新的普世价值来。刚才旭东也提到了,儒家就是这样由地域学说发展起来的。当然,我能领会旭东的意思,他是想要强调儒学以及古希腊的某些观念,最初就有某种普遍性的东西在里面,至于世界上还有很多别的地域性学说,由于缺乏这样一个普世性的关怀,最后就湮灭了。 另外,刚才旭东批评儒学的地域性研究,不过,历史上,儒学从来就是按地域分派的。譬如,汉时治《诗》有齐学、鲁学与韩学,宋时又有洛学、朔学、蜀学、闽学,清代又有扬州学派、常州学派,可见,儒学固有共同的普世追求,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又有明显的地域性。 【郭晓东】旭东关心的问题是:本来僻处一隅的儒学,如何具有普世性?其实,这并不成为一个问题。虽然,孔子的教导只是个人的立言,但是,从时间上讲,这些教导是可以垂之万世的;而从空间上讲,则如《中庸》所说,“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可见孔子之“教”的普世性。至于后世不同的地域性儒学,则是另一个问题,与“学”有关。因为后世儒者代兴,各执夫子之一端而有所发明,因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不同的地域范围,儒“学”的特点是可以不一样的。 【吴新文】刚才陈明、曾亦和兆宽都讲到了普世价值的地域性,我觉得,还应该强调普世价值的人群性。为什么呢?黑格尔说过,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普世价值,最初是与法国第三等级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是出于对抗国王和贵族的政治考虑。后来马克思接受了这个说法,认为特定阶级总是把自己的价值和利益说成是普遍的,目的是为了争取更大的权力和利益。这样一个逻辑,过去是这样,今天还是这样。现在中国很多人讲普世价值,讲得特别热血沸腾,我们首先要看看,这些人背后的力量是什么呢?尤其那些大老板和贪官污吏都喜欢讲普世价值,这是为什么呢? 【郝兆宽】新文,我如果说礼义廉耻是普世价值,那你说我代表了哪些人的利益? 【吴新文】问题在于,什么叫礼义廉耻?你讲的礼义廉耻到底是指什么?是谁的礼义廉耻? 【郝兆宽】就是《管子》中讲到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吴新文】兆宽讲“礼义廉耻”,是抽象地讲,还是具体地讲?《管子•牧民》中的“礼义廉耻”,究竟首先是对统治者的要求,还是对人民的要求?另外,《礼记》中所谓“礼不下庶人”的说法,又如何理解呢?孔子还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孔子这里肯定不是指责人民的无耻,而是在批评统治者严刑峻法的危害吧。

书籍目录

缘起
目录
第一章 普世价值的概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与儒家
第三章 尊尊与亲亲:儒家价值及其现代意义
第四章 儒家与制度构建:科举、书院及宗族等
第五章 夷夏之辨与民族、国家问题
第六章 以经义决事:论婚姻、家庭与法律问题

编辑推荐

《何谓普世?谁之价值?:当代儒家论普世价值》探讨“普世价值”,着眼于重建儒家的现代价值,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视野。

作者简介

本书探讨“普世价值”,着眼于重建儒家的现代价值,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视野。
本书开篇,就开门见山地提出,儒家的基本价值是什么?毫无疑问,儒家的基本价值应该不同于西方那套主流价值,即以所谓自由、民主为代表的“普世价值”。目前,颇有一派学者试图从儒家传统中引申出西方那套普世价值来,然而,这种做法其实降低了儒家的地位,更不能解释数千年中国道路的特殊性。作者认为,对今天的儒家来说,关键在于,如何重新阐释儒家的基本价值?如何理解这些基本价值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普世性?儒家能否从自身提出一种不同于自由、民主的新普世价值?
晚清以前,儒家曾经有一套普世价值,这是勿庸置疑的。然而,随着满清对外战争的屡屡失败,儒家的基本价值也因此受到质疑,其普世性更无从谈起,最多只是作为“国粹”,当作博物馆中陈列的宝物而已。直到今天,人们都认为,唯有西方的那套价值才具有普世性,这似乎成了一种自明的认识。“五四”以后,出现了以保守主义自居的新儒家,其对儒家价值的肯定,不过将其与西方价值挂上钩来,认为这些“国粹”的价值就在于,能从中引出西方那套普世价值来,至少,两种价值是不相矛盾的。可见,对新儒家来说,儒家价值的现实性,不过仅此而已。现在,当代的新儒家应该向前更推进一步,即重新强调自身价值的普世性,乃至数千年中国道路对于人类的普遍意义。
本书是中国儒学界首次集中地以儒家视野探讨“普世价值”,作者以诙谐的笔触,把与之相关的主题,置于精心设计的戏剧性场景中,通过历史和义理的探讨,推进了“普世价值”与儒家传统的对话与共融。并通过对中国传统价值的重新阐释,使古老的价值再次展现出其光芒万丈的普遍性。


 何谓普世?谁之价值?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孔子的梦想儒致力于得到的身份地位,一是人师,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二是国师,得国家领导人而佐之。作为人师,它倡导的核心价值是仁爱,作为国师,它倡导的政治是仁政。既然要做人师与国师,那么,教育人的终极追求是什么?国家的终极理想是什么?都是平天下。天下最理想的境界是什么状态?西周那样,既有严肃的制度,又有繁荣的文明。如果有人问孔子的中国梦是什么?就是“梦周公”,尽管国家不能回到西周,但只要能经常梦见周公,也算是人生幸福之境。孔子为什么崇拜周公呢?因为周公的人格、智慧、勇敢而仁慈,特别是对待前朝的遗民,宽以待之,不因为他们属于商朝遗属,而妄加迫害;对待远道来访的客人,尽管自己头发还没洗好,也出来接待,为什么要这样呢?如果怠慢了客人,客人就会失望而返,沿路上他会告诉无数人,说周公不喜欢待客,那么,希望协力周公的人,就会在半路上折返。人心都不向着你,你还有什么呢?最重要的是,周公政治文明,文,就是一切诰令,都要形成文字,不朝令夕改,不情绪化处理政务;明,就是将文字刻在铜器上,公示天下,任何人都不得违背。一个“政”字,就说明了政治的真正涵义,先有正义的、公正的、正确的文本,然后,按照这个文本去执行,去治理,而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所以,公正与正义,是政治文明的核心价值追求。在孔子梦中,西周因此是一个文质彬彬的时代,是一个人文鼎盛、和平安宁的时代。而这个伟大的时代,是因为一个伟人造就的,为什么伟人能造就这样伟大的时代?因为他有伟大的道德人格,他的政治文明、开明、清明。孔子西周梦背后,是他对“朝国政治体制”的认同,西周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朝”,朝分封了国,朝相当于一个联合国,国拥有被分封的土地及臣民的管治权,税赋权,“朝”本义是时间上的无限,朝字则十月十日组成,意为无数的日月,统治者可以无限期在统治,可惜,夏朝、商朝,都被断了代,变成有限的朝代,但历朝历代统治者们,总是想象自己的统治时间是无限的,“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样,所有的时间、所有的土地,以及人民,都属于天子统治范围。孔子为什么不容忍那些地方诸侯与新贵们非法享有周天子的宫廷文化待遇呢(“八佾舞于庭”:地方诸侯与新贵们是不能享用周天子六十四人的舞蹈宴乐的)?因为只要在生活消费上僭越,礼崩伴随着乐坏,就是一种对天朝的不尊与侵犯,天下大乱也就随之而来。孔子没有思考,为什么朝国分治的政治模式会崩溃掉?更没有思考,依赖一个道德清明的伟人,是不是可以通过继承制使家族天下,得到永远的有效治理。孔子对天子治理天下的模式是默认的,认为有其天然合理性,但如何制约天子的公权力,孔子没有想到制度性地设立一个机构来制约,而是寄望于君王们道德自我修炼,儒家的神圣使命体现在这里,就是,把道德精神传播给国师,国师把儒家软件安装到国君大脑中,天下国家,在儒家的道德程序下运行。孔子像丧家之犬那样奔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最终面临的还是一个无道的天下,到了孟子时代,孟子有与中小国君对话的机会,但面对君权制约与问责,只会顾左右而言它,君王可以用道德与问责对待臣民,但不愿意有任何力量,来制约与问责自己。较之孔子,孟子在理论上变得非常前卫与激烈,他认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第一次主张民权高于君权的观念,如果国君独裁作恶,百姓可以诛杀他,百姓杀的不是国君,而是独夫民贼。孟子将民的主体性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的合法性,是由民心来决定的: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确立了人民的主权地位,人民的主权地位神圣不可侵犯,但统治者却并没有神圣的统治权利,像桀、纣这样的暴君,人民有权诛灭他们。对君王的依赖,对道德人格的依赖,是儒家政治伦理的支柱,一旦伦理支柱倒下,就没有任何力量可以维系社会秩序了,特别是汉以后的儒家,编织出带有宗教色彩的政治伦理体系,形成天地君亲格序,君就是天子,君权神授,加上大一统庞大的政治版图,统治者就成为龙一样的怪兽,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制约。人们只有成为它的一部分,才可分享它的权利,任何不被融入者,都是异已者,都是被放逐者或自我放逐者。---- 孔孟的理念分歧如果说孔子还是一位面向君王的劝善者,而孟子则是在对话失败后,对君王们采取蔑视而带有威慑的政治哲人。孔子希望得到更多的与君王们的对话机会,而孟子与君王们的多次对话都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所以开始主张人民暴力,以抗衡君王的暴政。孔子有寄望于君王的梦想,孟子呢,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更强调自己的力量与智慧,强调接受苦难与磨难,以践行天意大任。天、天命、天意,在孔子与孟子话语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有一种模糊的无意识地认定,对天有一种敬畏,但没有将其纳入到自己的哲学理论范畴中,使其具备生命之上的神圣价值。这也是由于孔孟的现世主义的人本精神。尽管孔孟没有人格化天意,孔子更是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但在生命之上,孔子与孟子都有着神圣的价值追求,而这些价值追求,体现人的尊严与人的价值,如果人失去这些价值,人的生命就没有意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生命不仅仅是饮食男女,那是自然生命,人的社会生命在于社会价值,如果没有社会价值,就没有人的尊严,生命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人的尊严核心,在孔子看来,是仁爱,如果能成就人世间的大爱,那么生命失去了,也实现了生命的价值,而在孟子看来,核心价值是正义,如果实现了人类正义,为人间正义而献出生命,生命的价值也得以实现。孔子、孟子奠定了儒家伦理原则与价值体系,这些价值体系一头在天(天道),一头在人的内心(良心),这些伦理原则必须人人遵守,所以,它也就成为统治者的政治伦理原则。儒家不是没有平等的意识,而是等级化之后的平等或互相尊重,君与臣是不平等的,父与子也是不平等的,但这并不意识着,君可以欺侮臣,或父可以虐待子,君视民如草芥,民视君为仇寇(孟子),孟子所言与孔子所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一致性,一是承认社会角色差异,但,有威权者,不能凌驾于其它人之上,做君的应该按照君王的道德要求自己,如果君王视百姓如草芥,百姓必然视君王如侵犯者。只有儒化道德一种方式可以约束。人们自下而上的力量,除了议谏讽喻这种语言的方式,就只有推翻一途。老子提前说出了儒家的问题: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大道被废了,人们不能按天道精神来生活与行动,就只有借助于德,即仁义的力量,当仁义的力量无法彰现,就只能用礼乐的方式,礼崩乐坏之后呢?就只有天下大乱,社会重新进入丛林状态。大道在哪里?大道即天道。天道上空虚的,人心也是无法实证的,儒家最终选择的政治概念,就只有礼乐或礼仪了,甚至礼器,也成为儒家的政治道具。而这一切,都被冠以“仁政”或者为了达到仁政的政治目的。仁政与宪政有什么区别呢?仁政是爱的政治,是从政治伦理出发,从君王内心出发,而宪政呢,是从政治律法出发,并落实有制度上。仁政,主体在君王,自觉性也在君王,宪政,主体或主权在民,自觉性在公民社会。仁政,德在前法在后,宪政,法在前,德在后。儒家道家都遵守天道,道家倡导的是天道无为,君无为,民有为,政治就是无为而治,而儒家的天道政治则是有为而治,孟子就提出了政府救灾的义务,甚至抚养孤寡老者的责任,如果当政权荒淫无道怎么办?那百姓就有替天行道的权利,老子在天下无道时,出函谷关不回头,孔子则天下无道而乘桴浮于海,但孟子则认为,百姓有革命权,如果把邪恶的君王杀了,那杀的不是君王,而是独夫民贼。天道政治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先承认君王政权的合法性,似乎是天意决定的,历史的选择,历史选择了你,你就行仁政,通过行仁政,体现你的合法性,在整个政权执政过程中,臣民们只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不可能有强有力的制约,使公权力被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这是仁政与宪政的根本不同。宪政首先在通过制度法规来确定政权的合法性,一个执政者的合法性,不是天意的选择,也不是历史的选择,而是民意,民意不是口头上被代表的民意,而是用选票计算出来的民意,民意的授权,民意的代表,通过宪法确立的制度,使当权者在制约中,行使权力。而权力是服务性的,不是为了实现当政者自己设定的某种政治意志或政治目的。仁政的背景不是民宪,而是“天宪”,尽管儒家也讲求天意自我民意,天听自我民听,但这样政治伦理语言,只有一定的劝善作用,而无法形成真正的制约作用。天宪的宿命是“口含天宪”,朝廷的圣旨就是天宪。因为君王是天子,可以行使天的意志。在儒家的圣经里,君王只有遵天道行仁政,才是治国之正道。我不遵天道,不行仁政,你又能拿我有什么办法?只有诛杀独夫,或者推翻一个王朝,来解决君王不遵天道不行仁政的问题。儒家天道仁政,从天意到民心之间,是两个极端,几乎没有民心与天意博弈的可能,但宪政则用分权制度,来使政治过程复杂化,政治过程是博弈过程,协调过程与妥协过程,它有效避免了两个极端,仁政的价值体系是仁义礼智信、格序是天地君亲师,而宪政则更新了政治伦理价值体系,遵循的价值则是民主、自由、平等、法治、责任、博爱、宽容等概念。
  •     何谓意淫?谁之儒家?作为一本当代“儒家”的会谈纪要,这本书首先在形式上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会议的现场感,尤其是那些穿插在发言中以小括号形式出现的描述会场气氛的词语(自笑、众笑、爆笑),更是煞费苦心地想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儒者们的谈笑风生,此处且举一例:【陈明】我们要追问“价值”这个概念。第一点,价值是属人的,应该从人的角度去看。譬如,某种东西对人有价值,但对狗却不一定有价值。……【曾亦】我觉得,陈明这话更像是说喜欢自由、民主的是狗,是禽兽,而中国作为人,几千年来从来就不讲这些东西。儒家讲人与禽兽之别,这也是一个方面。(爆笑)P3其实,我是不太能够理解大儒们何以忍心将这些无聊的插科打诨也都付梓的心态,即使自己丢人无所谓,也应该替那些化为纸浆的无辜树木想一想啊,如此赤裸地对自由主义进行诋毁,除了暴露自身的意淫心态和精神胜利法外,我真还想不出有其他什么好处。此外,本书的书名叫做《何谓普世?谁之价值?》,两个气势咄咄的四言问句,明显是袭自高全喜2007年出版的《何种政治?谁之现代性?》,也不知道向高先生申请版权没有。话说新世纪以降,大陆有所谓新儒家频频亮相,在他们眼中,当今中国政治光谱中所谓的“左派”就是马克思主义,而“右派”就是自由主义,二者皆源于西方,于是儒家所竭力展现的姿态就是超越“左右”,坚持中国文化主体性,重建华夏道统,而且,他们对于此前的港台新儒家在中西文化之间所作的调和工作也是颇有不满。再者,伴随着新世纪出现的为填补意识形态空缺而甚嚣尘上的国家主义话语洪流,君不见一批西哲出身的学者近些年也纷纷通过施特劳斯的“窄门”,绕道古希腊而转归自家经典,汇入儒家(中哲)的队列,蓄起髯须,满口“子曰”了吗?虽然号称超越“左右”,但只要我们稍微展读本书,就会发现他们主要攻击对象就是目前在国内知识界流行的一些所谓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诸如民主、宪政、人权等等),试图在制度层面开拓港台新儒家所丧失的“自信”。抛开政治立场不谈,单从学术上说,这本会谈集所涉及的话题和论域也是乏善可陈,而且充斥着儒学的无端傲慢和对基本史实的无知,恕余不浪费时间在这里一一胪列。对于某些儒家的发言,如果是匿名状态,我可能会以为这些个冬烘先生仍旧生活在清朝末年。其实,只要读一读本书的“缘起”说明,我们就会大致理解现今大陆儒家们的用心所在:“近年来,随着中国在经济上的突飞猛进,政府和学界开始有人讲‘中国模式’,乃至将‘中国道路’。不过,这个提法目前还比较消极,旨在强调三十年改革道路的特殊性而已,如果更积极地讲,完全可以从这种道路自身的逻辑来理解目前中国的经济成就,甚至还可以从数千年的传统来理解这种成就,从而把我党乃至整个现代中国纳入到五千年中华大传统之中。”这段话俨然不就是他们的前辈甘阳同志在若干年前发明的“通三统”理论之再现吗?更何况作为一本记录在名牌大学内进行讨论的学术出版物,连“我党”这样的词语都堂而皇之地使用了,其余群众还怎敢言它,否则就要犯政治错误了。如果不惮以最坏的恶意评价,或许还是胡文辉君总结得好,他们实是在“手淫思想,意淫政治”(《“丧家狗”争辩的读后感》)。美国学者芮玛丽在《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这本书里区分了中国近代史上“真正儒家保守派”和“机会主义者”——“前者珍视儒家秩序的内在本质,因而尊崇儒家秩序;后者要么把儒家遗产作为激发中国民族主义的手段,要么把它当作遮掩法西斯主义的面纱。”遗憾的是,时隔一个半世纪之后,这两种“儒家”依然并存当世,混淆视听,尤其后一种“儒家”更需引起警惕。本人虽常读古书,也很能理解、同情文化保守主义,但终究无法像本书里数位“大儒”那样,有意或无意地罔顾传统中国“儒表法里”的事实,并且无视当下社会瘴疾丛生而依然在批判西方“普世价值”的口舌快感中谈笑风生。我相信一个简单的道理,即如刘擎先生所言:“所谓‘价值’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所真诚信奉的事物,是他们所珍视的重要的,有意义的和可贵的事物。至于所信奉的价值是源自中国还是外国,并不是其是非对错的标准。”(《“特殊价值”的傲慢与偏见》)“岂有文章觉天下,忍将功业误苍生”,最后把周德伟先生的这副名联送给书中诸位“儒家”。凑巧的是,周先生一生的思想不也证明了儒家与自由主义不必怨戾相对,从而握手言和吗?2013.5.18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手淫思想,意淫政治,献媚权力,无耻之尤。
  •     要搞事http://www.weibo.com/1407955112/EedEXvqCU?type=comment#_rnd1477282544363
  •     丁耘在复旦一帮儒生里面突然显得这么左。北京一帮就是来看热闹的。
  •     读了节选。此书乃华师大出版社之耻。
  •     亚洲四小龙的时候,儒家模式可流行了。98年以后你看还有个屁
  •     奇葩……群丑
  •     一星快点打起来,僵尸有毒的大家快逃!! 逃げる!!
  •     还不错
  •     大陆新儒家~~
  •     挺好玩,特别儒家制度建设那章节。大概能看到当代儒家比较激进的一端。而且发言整理的形式挺轻松
  •     好好好!
  •     真(震)汉(悍)
  •     儒家之贼,就是那些打着儒家旗号给儒家抹黑、向权力献媚,惹来大多数人对儒家的反感,嫌儒家在当代世界死得还不够快、不够彻底的人。
  •     奇怪的论述。偶尔一两句金句,更觉厌烦。想起余英时忆钱穆,“看到新儒家陈义甚高而做事不过如此”。。
  •     垃圾
  •     对祖先的坟墓认真祭拜就可以了,没必要把祖先复活成僵尸出来咬人。
  •     第一个标签是在这本书的增补版里发现,这本书同样适用,放儒学我都觉得侮辱了儒学标签,只有垃圾才与他相配!看你们都在骂曾亦sb我就放心了
  •     子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曰: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     一群自命正统的专制主义者的意淫
  •     无语
  •     还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人呢,真是不要脸到极致了
  •     散发着陈腐,而对女性的态度之恶心,已经不只是儒家的问题,而是根本不具备一个现代正常人素质的问题。
  •     曾亦好黄~更像聊家常~
  •     比想象还要糟糕。对于书题毫无发见。有人卑怯懦弱,有人党同伐异,有人因循守旧,有人智商不够。也有志大才疏的(这属于可以原谅,因为我也是这样的人嘛)最后一段讨论,更是无耻得让人恶心,弱智得让人伤心。只有陈明有所担当,陈壁生沉实精进,稍微有望。
  •     一群老匹夫,老而不死是为贼
  •     呵呵。
  •     晚清的儒生尚对封建自由有亲和感,认定泰西诸国才是真正的三代之治,秦汉后的中国不过是夷狄罢了。而今的儒生倒是专门去抱秦政制的大腿,不提舐痔舔痈之无耻,光见识上就连古人都不如了。
  •     因为一篇关于婚姻和女性的谈话,导致这本书评分极其之低,这算是”求仁得仁“吧。全书很容易就可以读完,除了表述观点,也充满着惊悚搞笑的撕逼。我想,立场相近者,读此书一定会各种拍案叫绝忍俊不禁;立场相反者,则必会认为这书简直太反动了,大毒草啊,无论左派还是右派都能找到令人极端反感的观点。但正因为如此,这本书才值得一看啊,现在去哪里找这么明火执仗又言之凿凿的反动观点呢?
  •     书的包装很好,内容还没看
  •     友情出演
  •     读段试读都够吓人的,怎么敢出这书呢,真是无耻到一定境界了!
  •     看看以后的同行都这种水平,我也放心了
  •     大陆新儒家已然走火入魔,但是有一点是对的,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路
  •     qnmlgb
  •     封底那番话第一段就挺扯。如果说十年的儒家文化之于普世价值观研究就研究出这样的结果,那真不可谓不失败的。已经是现代文明体系了,想要往旧瓶里装新酒不是技术活,但要从旧瓶里硬生生找出新酒来就难了。还在谈的三纲五常男女人伦的旧制那一套,五四的时候就砸开了花的东西啊。
  •     就不多批判新儒家的丑陋和无耻了,毕竟屎是臭的并不需要多强调。只想说说,出这样的书,无论是卖的书号还是别的,都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永远的污点!
  •     建议看过巨婴国后看这本,不同角度的思考。
  •     哈哈哈哈哈。
  •     槽点太多。。。。。反而无嘈可吐,作者一定和我不是生活在一个世界上
  •     徹頭徹尾的垃圾。一群狗屁不通、嘻皮笑臉的嘩眾取竉者也談儒學,難怪列文森幾十年前已經說儒學是死學問了。如果這批人都叫做儒學學者,那真是對現代認真治儒學思想和思想史學者的侮辱。
  •     可当篇对话录来读
  •     没读也要给1星
  •     亲自由主义者看得愈发感到悲凉了。不过超越左右之见确实是很重要 | 一群中年老男人的YY最后直接把这本书三颗星的内容打到了一颗。。 | B222.05 /Z225
  •     不用谢我
  •     参加过对话的全体开除
  •     當然打一星了。話說某看人的眼力還是真不錯~
  •     难得一本各抒己见的学者论点的陈列,或许此书会成为民族文化自觉自信的信号。
  •     坚决支持一星运动
  •     谁打的一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