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心理学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309081411
页数:50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有时候,该观点被称为沃尔夫假设,该假设已经成为广泛研究和讨论的话题。在感知水平上,证据几乎多是否定的,例如,尽管不同语言在有关颜色名字方面存在变化,但是人们往往按同样方式来分辨颜色(Rosch,1973)。但是,语言能够影响思维过程中的分类,这样的较温和的形式仍然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当存在一个可以获得的特定词汇时,概念较容易得以表达,这种情况是真实的。这是英语融合其他词汇的趋势的证据。例如,“ennui”(从法语从借来)转换一个稍微不同于“厌倦”的意思。同时,一个单词并不存在的事实并不必然意味着按照某些间接的方式,一个概念不能够被表达出来。在判断沃尔夫假设过程中,由于词汇的问题似乎是非决定性的,所以更有趣的是去考虑思维与一种语言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领域。例如,考虑演讲的形式:在英语中,我们用词语“你”去指我们正在与之说话的某人,不是指我们与这个人的社会关系。其他语言,包括法语、德语和日语,用不同的形式是由其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例如法语中的“VOUS”或“tu”)。因此,在这些语言中,对某人说话需要考虑我们与他们是什么关系。另一个例子是反事实的陈述(指在不同条件下有可能发生但违反现存事实的)。在英语中,我常常表达与事实相反的观点。例如,在约翰遭遇车祸之后,我们可以说:“如果他不饮酒,他就不会发生这次事故。”而广东话中没有一个现存的表述这种意思的句子。相反,个体可能简单地说:“因为约翰饮酒,他遭遇了车祸。”基于这种语言的差异,一个研究者发现,在理解涉及反事实表达方面,说中文的人比说美国英语的人更加困难(Bloom,1981)。研究者们也发现,在人们怎样描述空间关系过程中,不同语言之间也是存在差异的(例如,在英语和日语中,观察点以人为中心,而在美洲玛雅语言中以地理标志为中心)。因此,在英语中,有人可以说:“这个杯子在餐叉的左边”;在玛雅语言中,有人可以说:“这个杯子在朝向村子广场的餐叉的旁边”,这句话与上句话是等同的(Li&Gleitman,2002)。 尽管在不同文化中存在如此明显差异,心理语言学家LiLa Gleitman和她的同事也做了大量研究,认为语言对思维的真正的限制是很少的(Li&Gleitman,2002;Papafragou et al,2002)。例如,对本土英国人和希腊人进行比较会发现,在记忆或描述运动事件时,不同语言之间差异很少。类似的,Gleitman认为,对于空间关系来说,语言类型反映了一种“文化共享的方式发言”,而不是根本认知的差异。就Gleitman的观点而言,文化习惯而不是基本认知可以解释许多语言差异。或者正如普莱斯(Price,2002)和克拉波(Crapo,2002)所认为的那样,语言不是告诉我们人们是怎样思维的,而是告诉我们在他们日常生活中什么是重要的。这种解释可能削弱了沃尔夫的观点,但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他方面——例如,通过解释非本土的说我们自己语言的话语者表达他们自己的方式。

内容概要

  威廉·E·格拉斯曼(William E Glassman),瑞尔森大学(Ryerson
University)的荣誉教授,具有30多年的心理学教学经验,他的研究涉及诸多领域,特别在问题解决和短时记忆研究方面颇多建树。
  玛丽莲·哈达德(Marilyn Hadad),瑞尔森大学(Ryerson
University)教授,主要从事教学心理学,擅长个人判断、个人成长和压力管理等方面研究。

书籍目录

插图等目录
第四版序
译者序言
强化教学的工具
致谢
第一章 行为和心理学
第一节 魔术
第二节 引言
第三节 为什么流派不同
一、感知觉和经验
二、感知觉和创立理论
第四节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第五节 研究行为的方法
一、科学方法在心理学中的作用
二、内省主义与公开观察
三、行为测量、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
四、非实验方法:访谈和调查
1.调查和取样的过程
2.自我报告及其局限性
五、自然观察和非干扰性测量
六、个案研究
七、相关与非实验研究
八、实验
九、准实验
十、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第六节 结论
第二章 心理学的生物学理论
第一节 探索心灵
第二节 引言
第三节 生物系统的性质
一、心理、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
1.神经细胞和神经系统
2.大脑
二、研究大脑
1.电子记录和刺激
2.计算机成像技术
三、行为的生化过程
1.神经传输
2.激素
第四节 行为的身心交互作用
一、身体对心理的影响
1.精神类药物效应研究
2.精神类药物类型
3.裂脑和全脑
4.裂脑和正常的大脑
二、心理对身体的作用
1.压力的本质
2.应对压力
3.心理状态和健康
第五节 行为的遗传基础
一、遗传的基本机制
二、行为方面的天成和养成
三、进化和行为
第六节 结论
第三章 行为主义理论
第一节 内在的心理活动并不重要
第二节 引言
一、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
二、行为主义的先驱
三、刺激和反应
第三节 经典条件作用
一、经典条件作用现象
1.刺激概化和辨别
2.消退与自然恢复
3.高级条件作用
二、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
1.条件性情绪反应
2.条件作用药物和免疫反应
第四节 操作条件作用
一、斯金纳和操作条件作用
二、强化物和强化
三、操作性条件作用现象
1.行为塑造和习得的过程
2.消退
3.强化程序
4.辨别刺激
5.非后效强化
第五节 条件化作用的含义和应用
一、消极强化物和操作行为的厌恶性控制
二、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的关系
三、自主条件作用和生物性反馈
四、习得的生物制约性
第六节 结论
第四章 认知理论
第一节 思想和行为
第二节 引言
第三节 感知与认知
第四节 学习和记忆
一、学习是信息搜集
二、记忆是学习的保留
三、一种基本的记忆模型
四、记忆的编码和贮存
1.短时记忆
2.长时记忆
五、遗忘
1.短时记忆中的遗忘
2.长时记忆中的遗忘
六、记忆是重构过程
七、提高记忆力
第五节 问题解决
一、定义问题
1.解决问题的步骤
2.问题的类型
二、解决问题的模式
1.格式塔理论
2.信息加工方式
3.算法
4.启发式
三、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造性
四、解决问题技能的形成
第六节 语言
一、语言的学习
二、语言和思维
第七节 其他领域中的认知观点
一、态度与认知失调
二、归因理论
三、认知和情绪
第八节 结论
第五章 心理动力理论
第一节 动机与心理
第二节 引言
第三节 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
一、弗洛伊德的行为假设
二、探究心理的过程
1.弗洛伊德的意识理论
2.梦与象征性表达
3.驱力和行为的心理动力学
三、弗洛伊德人格动力模型
四、性心理发展的阶段
1.口唇期
2.肛门期
3.性器期
4.潜伏期
5.生殖期
五、发展中的固着和退行
六、焦虑和防御机制
七、观察行动中的无意识现象
1.弗洛伊德论口误
2.自由联想
3.梦
4.跨文化研究
5.自我分析
6.艺术
八、评价弗洛伊德的研究
第四节 新弗洛伊德和非弗洛伊德心理动力理论
一、卡尔·荣格和集体无意识
二、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个体心理学
三、其他心理动力理论
第五节 结论
第六章 人本主义理论
第一节 保持个体的“人格”
第二节 引言
第三节 卡尔·罗杰斯的理论
一、人格和自我
1.有机体和实现倾向
2.现象场和自我
3.理想自我,一致性和不一致性
二、人格发展和成长的条件
1.价值条件与将要—应该的两难困境
2.条件性和无条件积极关注
3.一致性和成长的条件
4.人体潜能和功能完整个体
第四节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理论
一、动机和需求层次
二、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
三、马斯洛的健康成长概念
第五节 人本主义理论的发展
一、存在主义心理学
二、弗兰克的意义疗法
三、积极心理学
第六节 结论
第七章 发展的理论
第一节 观察生命之旅
第二节 引言
一、研究发展的方法
二、解释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1.连续性和不连续性
2.模型的概括性与具体性
3.遗传和环境
第三节 人格与性别角色的发展
一、人格及其产生
二、人格的理论
1.生物学的观点
2.行为主义的观点
3.认知的观点
4.心理动力学的观点
5.人本主义的观点
6.总结
三、性别角色的发展
1.生物学的观点
2.行为主义的观点
3.认知的观点
4.心理动力学的观点
5.人本主义的观点
6.总结
第四节 结论
第八章 社会行为理论
第一节 个体与社会
第二节 引言
一、研究社会行为的方法
二、社会行为研究中的问题
第三节 关于攻击的观点
一、攻击的含义
二、研究攻击的方法
三、攻击理论
1.生物学的观点
2.行为主义的观点
3.认知的观点
4.心理动力学的观点
5.人本主义的观点
6.总结
四、攻击与媒介
第四节 关于亲社会行为的观点
一、亲社会行为的含义
二、利他主义理论
1.生物学的观点
2.行为主义的观点
3.认知的观点
4.心理动力学的观点
5.人本主义的观点
6.总结
三、利他主义和旁观者行为
第五节 结论
第九章 异常行为理论
第一节 何人何事是正常的?
第二节 引言
一、历史情境中的异常行为
二、异常行为分类
第三节 异常行为的病因和治疗观点
一、生物学的观点
二、行为主义的观点
三、认知的观点
四、心理动力学的观点
五、人本主义的观点
六、评估治疗技术
第四节 认识精神分裂症
一、生物学观点、医学模式和精神分裂症
二、精神分裂症医学模式的替换
1.行为主义的观点
2.认知的观点
3.心理动力学的观点
4.人本主义的观点
三、我们对精神分裂症认识的评价
第五节 结论
第十章 心理学的再思考
第一节 寻找答案
第二节 引言
第三节 重新思考理论的起源
一、知觉和理论的形成
二、客观证据与变化的范式
三、心理学中的范式
第四节 心理学和科学
一、科学方法对心理学的限制
二、探索一种新的方法
三、心理学和文化
第五节 多元化和唯一性
一、寻找整合
二、接受多元论
第六节 结论
附录 研究方法和统计
第一节 理解证据
第二节 引言
第三节 研究的逻辑
一、实施观察:测量和抽样
二、设计实验
三、实验研究的陷阱
1.混杂
2.偏差
四、从观察到解释
第四节 统计——理解数据
一、描述统计——描述数据
1.频数分布
2.集中趋势测量
3.变异性测量
4.正态分布的属性
5.相关
二、推论统计
1.抽样和变异性
2.从正态分布中得出推论
3.对结果的显着性进行推论
4.解释数据中的决策错误
第五节 结论
词汇表
参考文献
索引

编辑推荐

《复旦译丛•大学译丛:走近心理学(第4版)》不仅适用于学校的心理学教学,也是心理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作者简介

《复旦译丛•大学译丛:走近心理学(第4版)》通俗易懂、简洁、重点突出,不仅从心理学的起源到当代的发展为读者提供了易于理解的、连贯的信息,而且《复旦译丛•大学译丛:走近心理学(第4版)》还向读者介绍了心理学的多个核心概念架构:从生物学的观点、行为的观点、认知的观点到心理动力学的观点、人本主义的观点等。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每种理论都简要地介绍了研究方法、理论和假设,并提供了大量的专栏、图片、关键术语以及进一步思考和阅读推荐等板块,从而使得读者能将相关的理论与他们生活的世界联系起来,并顺利地将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对于人类发展、社会行为等的认识。

图书封面


 走近心理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本书先是总结了生物学,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五个不同流派的基本观点,之后简单介绍了五个流派对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变态心理学的不同认识,最后还讲了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统计有关的知识。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这本书里面的内容真的挺全的。很好。
  •     本书不错。值得好好阅读和品位。
  •     心理学爱好者的入门最佳选择,可以跨越专业与兴趣的鸿沟,向心理学专业达人进军,印刷精美,通俗易懂。
  •     要考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老师推荐了这本书,说是适合初学者,看了下内容丰富详实,易学
  •     语言通俗易懂,概括的阐述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方向,是一本非常全面的心理学入门级教材!(当然,没有一点教材的生硬的味道,很喜欢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