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广州

出版日期:2009
ISBN:SH15435-109
作者:孙莉莉,陈岳远
页数:132页

内容概要

kao sun。八十后,长居广州。热爱旅行,足迹已遍中国大陆各省。同时亦钟爱及关注广州本土文化,希望能尽绵力挽救、保护,向更多人介绍广州。常有意识或无目的游摄于广州街头巷尾。多次参加各大小类型城市定向活动,并曾获2007年由磨房论坛举办的“发现广州”活动冠军。
个人邮箱 carmenli0115@hotmail.com
york chan。八十后,长居广州。热爱家庭、历史文化和生活创意,有怀旧癖、考据癖。以陌生化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土生土长的城市。 随机散漫游走,寻找城中零星的怀旧元素,来追忆往事。并身体力行地走过每条鲜为人知的横街窄巷,去发现城中的宝藏和见证消逝的时光。现专注生活和养女儿为乐。常拍照,寻找地道美食。
个人网址 http://smilingeveryork.blogbus.com/
个人邮箱 smiling_everyday@hotmail.com

作者简介

两位土生土长的八十年代广州青年KAO & YORK,用双脚走过广州大街小巷,用镜头记录广州点点滴滴。回看过去二十多年间的广州,城市发展,新旧交替,八十年代生人的集体回忆又尚余多少,广州传统文化又能有多少得以传承?从最熟悉的地方开始,重新发现失去了的以及即将失去的。


 我们的广州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我让70尾的太太看这书,她说没有感觉。于是,我想说的是,这本书,不单要让有同样经历的我们有共鸣;还需要让没有经历过那段日子的广州人和不曾来过广州的外地人有共鸣,此书才会更上一层楼。爱护广州,实属不易;作者的勇气和毅力,是值得尊重的。如果可以做得更好,似乎可以把推广书的时间和精力,稍稍再分些到广州民俗的研究中去。
  •     这是我第四次来广州,但时间是最长的一次,在来广州出差前几天在DOUBAN上找广州同城的一些活动,看是否在广州期间参与,很偶然得知了你们这本书。于是在到达广州的第二天就找到了天河购书中心去买来看。这次出差时间较长,但在广州市里的时间不多,大部时间在参加广交会,不过幸好,有一两天时间我呆在了天河,走遍了越秀和西关,我都是用走的,带着相机一路拍摄,不过相片还未有时间整理。我能体会你书中作为城市主人的心情,因为我也曾印过和写过这样的书,总之,我感谢你们笔下的广州,为过客呈现的是不一样的广州。今天,我即将离开,送上祝福,给你们,也给广州!以下文载是这几天在博客上发布的,只是当时的心情,不能算作书评,只是那种情绪抒发。另外,有一些小建议,如你们的图片要加上说明文字,这样看的人才知道是哪里,还有几个错别字,也发现了,呵呵,不过这绝对不影响我读下去的心情。与之共勉。原文见http://anitatang.blogbus.com/行在广州 - D10 我的广州2009-10-20 | 旅行 My Trip 在路上歇脚时,在房间临睡前,终于陆续看完了«我们的广州-八十年代»,感谢作者笔下呈现的广州,一个见证她成长的城市;终于明天也要离开这座城市,提前想写下结束语。 现在明白了为什么我的城市许多其他城市,都在不惜人力财力搬出历史片断去建起些人造景点,暂且不论商业经济价值,我情愿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去记忆,去记住一个城市的历史,哪怕是畸形。羡慕广州,仍然有文化精髓的保留,转角的惊喜,地方的特色,而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千遍一律的街道。庆幸自己,见证了这段时间的广州,二零零九年十月中旬的广州。anitatang at 21:42:45 | 阅读全文 | 评论 0 | 编辑 | 分享 0行在广州- D9 雨中西关2009-10-20 | 旅行 My Trip 今天广州下雨,而且降温了,不过还好也没影响我的计划出行,因为大部时间在骑楼下,所以,雨天更突显了这种建筑的实用性。一德路到处弥漫着海鲜干货味,夹杂在店铺和街道边推小车的行人让这条街显得很忙乱,这种味道和场景是我对广州的最初印象,今天再次去了这条街,甚至找到了几年前住过的宾馆,一切好像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而对广州的认识早已超出了曾经不谙世事的年代。原来以前住的地方就在爱群大厦的不远,不过这幢地标性建筑,到今天才算认得,只是差了点角度与高度,怎么拍照也拍不出它的特点-一幢建筑分隔出了两条路,一条沿着珠江的沿江路,一条就叫长堤大马路。站在沿江路上,一边是江一边是旧时建筑,有点像上海外滩,却又没有那么大气。出了越秀区,在骑楼的遮掩下,不用打伞也可在雨中欣赏西关风情。今天的大部分时间也都在西关度过。西关即荔湾区的旧称,听来很亲切的地名,从上下九路繁华的商业街,再到陈家祠另人惊叹的雕刻,一方面我在寻找着旅游书中的地标,另一方面又保持着随性,尽量隔入这座城市。总之,放下心来漫游,才能体会岭南一隅。。。。。。。。
  •     终于在一个无人打搅的下午,陷入沙发里,一杯热饮,一个陌生人,翻完了一本书。曾听说有人形容:80后是喜欢缅怀一些不属于自己年代的事物的一辈,但却常常能挖掘出共鸣的部分。怀旧,不是一种做作,当它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癖好,自然而然地,就会习惯性地向往、寻找并且珍藏。我喜欢广州,因为生于斯长于斯。有现代的繁华,但不甚奢华;有沉淀的历史,但未至尘封。从荔湾走到越秀,翻过一页,就像走过一条熟悉的街道。路旁婆娑的树荫,街边卖早餐的阿姨,拐角的一堵墙、一条楼梯,一间消失了的茶楼,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在现实和记忆中穿插。我庆幸生于八十年代,慢慢地地读懂了一些人一些事。如果有一天,我要离开这座城市,我真的应该会很怀念。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文字是感动人的。但是照片的质感让人不敢恭维。
  •     前阵子去南国书香节逛了一圈,偶然发现了这本书。作为一个广州人,虽然自己生于90年,并非真正的80后,但这书名仍然很吸引我。 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送给一位80后的高中老师的,不过因为还没跟他碰面,所以就自己看了一下。 读的时候有些地方略显沉闷,但毕竟每个人的文笔都不一样,当然这可以理解,更何况每个章节都可以读出写的人对广州这块土地深厚的感情,真不枉当时没多作考虑就花了18.5个大洋去买这本薄薄的书。 我跟老师碰面的时候会把这本书交给他的,期待他明年7月份的广州深度游行程表(老师大学的时候辅修旅游,假期经常会带学生外出自由行)里面会包含这书所提及过的一些地点。 如果接下来《我们的广州》可以继续有"生于九十年代"、"生于新世纪"的出版该多好啊!希望这不仅是个梦想……
  •     很感人
  •     非法出版物......以后还会不会有老城区的存在
  •     几时先可以补完东山区呀TvT
  •     看得很有感觉。真想到各个地方去考究一下。
  •     虽然不是广州人,但是却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其实很多内容已经脱离了广州这个地域限制,呈现的是一些更共同的话语。
  •     是本有心人写的东西,荣华楼我真要去找找
  •     没啥共鸣啊,主要是作者太老是85前的,而且写的荔湾越秀都木有我最熟悉的东山啊!!!!!!!
  •     重新勾出我儿时的记忆
  •     很懷念廣州潮濕而且嫩綠的春天
  •     我们的集体记忆
  •     印刷质量还有提高空间。。^^
  •     女盆友~我有这本书啊!!!
  •     作为一个北姑,非常羡慕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于本地的culture identification,羡慕死了。
  •     精美的小书,广州是我心中无法割舍的存在
  •     仅仅,因为我爱着这个城池
  •     支持支持!York是一个很温情的人,虽然跟他不熟……但看他的blog时,满是对广州的深情……
  •     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书中写的有集体回忆的老广州离我太远啦!
  •     肥狗熊很喜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