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阅读》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6-9
ISBN:9787210085580
作者:[日]斋藤孝
页数:168页

《深阅读》的笔记-第92页 - 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

再从长期考虑,在孩提时代就灌输具有普适性的人生训条,会在将来发挥作用。

《深阅读》的笔记-第20页 - 以培养“坚强”为目的的读书

读书的意义可大体分为三种:
第一,是以获得信息为目的的读书。比方说,我们有时迫于工作或考试的需要,就不得不读书。
第二,是为了愉快且有意义地度过独处时间,因而促使大脑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读书。
第三,是为了锻炼自己、丰富精神而读书。
这三种读书中的任何一种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第二、第三种读书,可以同时进行。除了直接锻炼精神的伟大书籍,哪怕只是读有趣的书,也能有效地让心灵恢复平静。换句话说,只有能用读书填满独处的时间,就能减轻内心的孤独感。

《深阅读》的笔记-第8页 - 第一章 推动我们的“无形力量”

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角色扮演或讨论等形式,在客观上就变得难以实现了。要想在这种情况下锻炼自己,读书才是最有效的。与多人共事时不同,一个人独处能深入思考,精神也容易得到集中。独处是我们挣脱情绪牢笼、冷静且客观地重新省视自己的好机会。

《深阅读》的笔记-第59页

史密斯的《44号孩子》《秘密演讲》,《福利斯特探案集》《最后的孩子》《少女无声》《盗城》,以后都会去看

《深阅读》的笔记-第20页 - 以培养“坚强”为目的读书

读书的意义可大体分为三种。
第一,是以获得信息为目的的读书。比方说,我们有时迫于工作或考试的需要,就不得不读书。第二,是为了愉快且有意义地度过独处时间,因而促使大脑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读书。第三,是为了锻炼自己、丰富精神而读书。

《深阅读》的笔记-第45页

很少有人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书,若能有人提供能量,前方无疑会少很多障碍我建议不论古今中外,只要是能被称为天线的嗅探到的人物,就积极的去读吧。
这就好比,小时候见识少,青春期时特别喜欢的作家是七堇年,觉得她的文字有一股不符合年龄的成熟,遣词造句华丽的让人窒息。后来知道了她喜欢的作家是李碧华,简帧,也试着去读了李碧华和简帧的书籍,才发现原来那些美丽的句子都是出于此啊,如果我再追着去读李碧华和简帧的喜欢的作家的书,可能又有新的发现,天才毕竟少数,多的还是在时间追赶上的勤奋,追根溯源发现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说破了就对事物的认识更近了一层,而各种追根溯源,可能也是我们伸展我们的探触触觉的一种方式。

《深阅读》的笔记-第65页

越是掌握的知识不清不楚,只会用“理论”武装自己的人,遣词用句就越是古怪复杂。相反,对事物本质了解越深刻的人,行文就越简洁扼要,能够一语中的,这样的书自然容易理解。
书不是越“难”越好,不是因为个人过于才疏学浅而难以理解的书,并称不上好书,深入浅出,是为大家。

《深阅读》的笔记-第21页 - 你知道精神底层流淌着清流吗

人类的思想早已达到极其深入的程度,犹如地层深处流淌着的纯净的水。
相较而言,我们平日面对的各种麻烦,不过是河流表层的浊水罢了。
浊水喝着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潜,就能找到清流,关键在于我们首先得知道底下存在清流,然后还需具备“深潜力”。
而读书,就能教会我们掌握这种“深潜力”。

《深阅读》的笔记-第18页 - 为何不能只依赖网络信息

让自己的思想成形并继续向下深入,只能在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既能面对自己,又能聆听他人良言的办法,唯有读书。

《深阅读》的笔记-第64页 - “好书”的条件,“坏书”的圈套

斋藤孝向别人推荐“好书”只有两个简单的标准:一是易读,二是有内涵。也就是说,一本书里发人深省的部分越多,这本书就越有价值。
以这一观点而言,被称为古典的书未必有很多“好书”,因为古典作品尽管内涵丰富,但往往并不易读,古典作品大都有沉闷无聊的部分。

《深阅读》的笔记-第51页 - 为何要阅读“天才的一生”

读这些书,本就不是为了获得知识,也没有拓宽想象力的乐趣,但是能让我们感受到成功者和天才们所拥有的“闪光点”,我们可以借此激发积极性,或者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
名人传记很多人都喜欢看,但我想大多数人 也只是记住了里面的奇闻异事,或者把自己意淫成里面的主人公。就作者来看,名人传记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以此来解决自己的生活难题。跟甘地学习他的坚强和忍耐,也不是津津乐道他在火车上扔鞋的故事。

《深阅读》的笔记-第32页 - 推动我们的无形力量

读书不仅能让我们从作者身上得到能量,它还像吸水纸一样,能吸走我们精神上的负面能量。
想让自己年老后有个爱好,想有个可供发泄负面能量的众生渠道,就不能不读书。

《深阅读》的笔记-第14页 - 序言:重新审问读书的意义

时至今日,这种与体力相伴的精神力量不再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取而代之的是不可或缺的思考能力,即以知识为基,通过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确立价值观。

《深阅读》的笔记-第23页 - 推动我们的“无形力量”

在真正感到难过的时候,不妨专心致志地一口气读完一本书。通过这种方式,从头到尾体会别人的整个人生,能让自己也站在俯瞰的角度来审视问题。

《深阅读》的笔记-第18页

阅读这种行为,往往伴随着积极的求知欲,水准越高的书,越要求读者具备相应的高度的主动性,以找乐子打发时间之类的 态度,是不可能读下去的
没有随随便便就能获取的知识,你如果不积极主动的自己去找,他不可能像马路边的音乐,理发店里的口水歌一样毫不费力的飘进你的耳朵。
求知欲让我们积极,主动,探索。
这探索让我们摆脱懒惰,摆脱迟钝,摆脱依赖。
变得自信热烈又强悍

《深阅读》的笔记-第14页

取而代之的是不可或缺的思考能力,以知识为基础,通过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确立价值观
相当一部分人的价值观并不是通过自己思考形成的,而是被填充灌输以及习惯成自然形成的。

《深阅读》的笔记-第31页

当人沉浸在书里所发生的能量,热度足以媲美地底喷出的岩浆
一个人一生遇到的人有限,事有限,大师更有限,读书可以让我们以最快速最方便的渠道跟优秀的人交换思想,学习成长。

《深阅读》的笔记-第17页

为了体会读书的乐趣,开始的一段时期可能会随意阅读,什么书都想翻翻,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毕竟只是第一阶段。然而很多人终生止步于这一阶段,不能深化自己的思想。

《深阅读》的笔记-第88页 - 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

读书也是这样。只要养成边提问边阅读的习惯,就能提高兴趣和关注的持久力,从而更容易吸收书中的内容。

《深阅读》的笔记-第46页 - “相遇”决定人生

日本文学的阅读顺序:门槛较低的书开始(星新一、太宰治或芥川龙之介),逐渐过渡到大江健三郎、三岛由纪夫的书。夏目漱石是构建近代日本书面语言的核心人物,作品出名的如《三四郎》《从此以后》《门》这三部。

《深阅读》的笔记-第64页 - 好书的条件,坏书的圈套

我们平时常说“好书”“坏书”,我个人向别人推荐的“好书”,有两个简单的评价标准,一是易读,二是有内涵。也就是说,一本书里发人深省的部分越多,这本书就越有价值。

《深阅读》的笔记-第25页 - 第一章 推动我们的“无形力量”

作者对“坐禅”的理解,反而是创造一个外向的、代替的自我。而不是通常我们说的内向、真正的自我。正是因为自我表现和自我正当化的存在,才得以让本应向内的冥想变为人们自我表现的帮凶。

《深阅读》的笔记-第14页 - 序言/重新审问读书的意义

我们现在常说的“压力”,也很少来自饥饿、死亡等因素了,绝大部分原因在于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精神伤害。
简单来说,能否妥善应对压力,是由够不够聪明决定的。这里所说的“聪明”,当然不是指学习成绩好,而是指能够迅速抓住事物本质,确定优先顺序,配合自身能力做出判断,妥善选择如何行动的能力。

《深阅读》的笔记-第56页 - 当作自己的“”榜样“”

武田先生的方法很独特,将对于书的引用及自己的意见卸载标准尺寸的写生簿上。养成习惯后,记笔记时应该采取灵活的视角。武田先生在笔记里针对一本足球战术相关书籍的读后感中,就提到了足球战术与日俄战争战略的相似性。寻找共同点,能使视角变得灵活。
这种方式与《文心》中提到的“触发”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深阅读》的笔记-第78页 - “偷食古典”的技法

大部头的古典书籍时常让人望而生畏。比如二十四史。古典书籍里面的字很多人都认不全,哪怕像《诗经》这么优美的书籍很多人看了之后恐怕都是一个头两个大。这个时候就要暂时的放下原书,而应该先从针对其价值或者当代意义的解读书籍开始阅读。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很多人看不懂论语,可以先从解读论语的书籍入手。但也要记住一点,看完了这些解读书籍,应该再回去自己品读一下原文,而不是把解读书籍当做原文作者唯一正确的含义。如果看了原文,自己有所启发,才是一件快事。

《深阅读》的笔记-第21页 - 重新审问读书的意义

我指知道平时自己在网上刷微博微信文章,看了很多确实觉得没什么深度,但是依然不明就里,作者比喻的真好,原来我平时看的都是一些浮光掠影,没有挖掘到一定的深度。

《深阅读》的笔记-第20页 - 推动我们的“无形力量”

读书的意义一般会分为三种:
第一,是以获得信息为目的的读书。比方说,我们有时迫于工作或考试的需要,就不得不读书。
第二,是为了愉快且有意义地度过独处时间,因而促使大脑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读书。
第三,是为了锻炼自己、丰富精神而读书。
这三种读书中的任何一种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第二、第三种读书,可以同时进行。除了直接锻炼精神的伟大书籍,哪怕只是读有趣的书,也能有效地让心灵恢复平静。换句话说,只有能用读书填满独处的时间,就能减轻内心的孤独感。

《深阅读》的笔记-第40页 - 用报纸唤起兴趣和关注

只在网上浏览自己感兴趣的网站而不看报纸,得到的知识自然是片面的,你会因此失去了解其他世界的机会,也就不能踏上通向书籍的道路了。或许能知道轰动世间的重大新闻,但对原本不感兴趣的领域仍然一无所知。不要因为不感兴趣就不读,应该做到即使不感兴趣也要看,从中发现新的兴趣萌芽。将包括旧报道在内的诸多信息加以组合,就能培养以复眼视角观察事物的能力。
微博刚刚出来的时候,就想到了这点,假如我们看到的信息都是我们想看到的、愿意关注的,我们不愿意看的就不去关注,那么不同的声音就很难进入我们的视野范围,长期这样下去,会不会使得我们的思维方式越来越狭窄固化?
关注、跟随式的社交信息获取方式,带来了全新的圈层化、社群化社交方式,让粉丝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社群、圈层之间隔阂的进一步加深。

《深阅读》的笔记-第77页

只要理解神话,就能写出现在流行的故事。

《深阅读》的笔记-第90页 - 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

积累读书经验的速度越快,就越容易迈上下一级台阶。
譬如,假设一个人的工作业绩毫无起色,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不顾一切地不断努力,提高经验值是一个办法,但若不能确定业绩没有起色的原因,是很难真正解决问题的。既然如此,倒不如广泛阅读该业界、职别的相关书籍,说不定就能找到一些启迪。

《深阅读》的笔记-第8页 - 推动我们的“无形力量”

书中必然存在某些视角,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优先照顾情绪之前,不妨尝试把自己的思维转换成书中的视角,从新的角度加以审视。这正是读书的妙义,也关系到思考事物的灵活性。阅读量变大,视角也会随着增多。也就是说,“多视角思维”将成为可能。

《深阅读》的笔记-第18页 - 为何不能只依赖网络信息

如果书读得不够,只依赖互联网的话,就只能在海量的信息表面漂流,完全无法深入其中。要想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得先确保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达到足够的深度
每天都要处理或者说看很多甚至大量的信息,那为什么思考的能力很弱,达不到一针见血的程度,很多事情还是不会做,很多问题还是一知半解。因为我们没有看那些有体系的知识,并没有让我们的头脑中有很多稳固的基础。
互联网的文章再长也很难把一个问题的前因后果说清楚,何况很多文章还不是很长很有条理。一本好书是能够有很强的逻辑,能够让你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深阅读》的笔记-第17页 - “优质”的书才有意义

避开这些古典佳作,一味阅读肤浅的书,就如同害怕成为职业选手,只能永远满足于当业余选手一样。
为什么看了很多书还是不会思考,看不懂自己、人生和社会。看看你都读了什么书吧,有几本是流传了几十年几百年的呢?那些畅销书固然看起来酣畅淋漓,但看过后有什么值得深入思考的部分么?
《越读者》中将读数比喻为吃东西,第一要紧的便是要吃美食,而什么是美食呢?就是那些真正美好的书籍。

《深阅读》的笔记-第32页 - 推动我们的“无形力量”

读书不仅能让我们从作者身上得到能量,它还像吸水纸一样,能吸走我们精神上的负面能量。

《深阅读》的笔记-第6页 - 第一章 推动我们的“无形力量”

读书对于判断力来说,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能让我们跟目标对象拉开距离,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做出冷静的判断”。
以前没有想过“拉开距离”这件事,总是想要去集中精神解决问题,而换一个角度,往往会事半功倍。

《深阅读》的笔记-第76页 - 第三章阅读经典的魅力

对事物本质了解越深刻的人,行文就越简介扼要,能够一语中的,这样的书自然容易理解。必要的思想或许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穷尽,我们现在只是给旧柴添把新火罢了。但在我看来,连一千本书都没读过的人相当作家,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因为读书量若低于这个数字, 就远不能说日语已经掌握纯熟了。从表面上看,任何人都能成为作家这件事体现了自由和民主,但实际上,随之而来的根基崩毁是在所难免的。一千本书啊!
作家山田咏美:写小说,应该在进度过世界文学以后再去尝试。作品在深度、表现力、洞察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劣之分。既然要读书,就该选择文化修养更深厚的伟大人物的书。------ 从这些书中学到的日语、智慧、认知力,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充实。

《深阅读》的笔记-第7页 - 第一章 推动我们的“无形力量”

情绪对判断的阻碍作用,也许是人类本能的反应,但是逃避责任和拒绝承担后果都是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的。

《深阅读》的笔记-第1页

直到不久以前,精神力量的含义还同“毅力”几乎完全一致,只要身体强健、气力充实就行了。譬如抬着轿子翻越箱根山,其原动力就是精神力量。
然而时至今日,这种与体力相伴的精神力量不再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取而代之的是不可或缺的思考能力,即以知识为基础,通过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确立价值观。当代人必须据此给自己定位。
此外,我们现在常说的“压力”,也很少来自饥饿、死亡等因素了,绝大部分原因均在于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精神伤害。
简单来说,能否妥善应对压力,是由够不够聪明决定的。这里所说的“聪明”,当然不是指学习成绩好,而是指能够迅速抓住事物本质,确定优先顺序,配合自身能力做出判断,妥善选择如何行动的能力。
无论信息还是消费,都是因为我们自身太肤浅,才导致流于表面的东西盛行得势。
如果自身修养确实达到了一定深度,在此基础上妥善获取平均水平的网络信息作为判断的参考自然毫无问题。但如果书读得不够,就只能在海量的信息表面漂流,完全无法深入其中。换句话说,要想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得先确保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达到足够的深度。
很多时候,失败并非因为能力不足,而是由判断失误造成的。
与多人共事时不同,一个人独处能深入思考,精神力也容易得到锻炼。独处是我们挣脱情绪牢笼、冷静且客观地重新审视自身的好机会。
如果把上下班、上下学的乘车时间,以及每天在家里的时间抽出两三个小时用来读书,你的思想一定能得到深化。若能每天坚持,就会达到相当深的程度。那些轻易被浪费的时间,为什么不用来读书呢?这是我始终难以理解的事。在我看来,并不是喜不喜欢读书,而是利用时间的方式不同,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了致命的差距。
今后,信息设备的软、硬件会更加充实,任何人都能花很少的钱买到手,娱乐的种类也会呈现惊人的激增态势。到那时,只要有一部手机,想一个人过多久就能过多久,能随时收看全世界有趣的动画,能收听所有的音乐,也能任意挑选游戏,还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公开自己的演奏。其好玩程度,或许是任何媒体、玩具都比不了的。
娱乐固然重要,但获得直达心灵深处的知识更重要。当舒适成为理所当然,不舒适的状态就会变得难以忍受,于是也就不想做读书这样麻烦的事了。可是,如果因为觉得麻烦而不加重视,自己得到的知识就会极其有限,精神也很浅薄、脆弱,最终难免吃大亏。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许正生活在一个“信息匮乏”而非“信息过剩”的世界里。
换句话说,如果一本书的内容还比不上这些电视节目,就没有阅读的价值。当然,为了体会读书的乐趣,开始的一段时期可能会随意阅读,什么书都想翻翻,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毕竟只是第一阶段。然而很多人终生止步于这一阶段,不能深化自己的思想。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前往第二阶段,即阅读优质的书。
……
但不管怎么说,避开这些古典佳作,一味阅读肤浅的书,就如同害怕成为职业选手,只能永远满足于当业余选手一样。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另外,优质的书还能成为掌握新知识、新信息的起点。在书中内容的刺激下,产生新的兴趣,或者对书中介绍的其他书籍和人物展开调查,能让我们眼中的世界从“点”变成“线”,进而扩大成“面”。
选择什么样的书很重要。同样是读书,所读的书不同,意义也完全不同。读书的意义可大体分为三种。
第一,是以获得信息为目的的读书。比方说,我们有时迫于工作或考试的需要,就不得不读书。第二,是为了愉快且有意义地度过独处的时间,因而促使大脑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读书。第三,是为了锻炼自己、丰富精神而读书。
这三种读书中的任何一种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第二、第三种读书,可以同时进行。除了直接锻炼精神的伟大书籍,哪怕只是读有趣的书,也能有效地让心灵恢复平静。换句话说,只要能用读书填满独处的时间,就能减轻内心的孤独感。
对事物本质了解越深刻的人,行文就越简洁扼要,能够一语中的,这样的书自然容易理解。
经验的积累会成为问题发现的一大助力。越是在没有指南手册的领域,拥有这种能力的人越有理由被称为“能者”。
常人虽然也会积累日常经验,毕竟很少有人每天都过得起伏跌宕。而且,就算对自己的工作或学习有所了解但只要超出范围就会立刻变得迷茫。也就是说如果只基于自己的经验来思考,“经验值”就会很难提升。如此一来,问题的发现也会变得困难。
就这一点而言,书中塞满了各种人物的经验。读书的一大好处,就在于能把别人的经验“错以为”成自己的经验。也可以认为,读书本身就能增长经验。
事实上,到了如今这个信息化社会,现实经验与读书经验 之间的分界线正逐渐变得模糊。譬如,假设有人读了很多关于坂本龙马的书,彻底为其着迷,那这个人肯定会对龙马的遇袭而感同身受。在查阅各种文献的过程中,其精神和经验会同一化。
而且,积累读书经验时越年轻,其价值就越高。现实经验只有经过一定的岁月才能积累起来,但通过书本获得经验,并不需要特别长的时间。而且,积累读书经验的速度越快,就越容易迈入下一级台阶。
譬如,假设一个人的工作业绩毫无起色,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不顾一切地不断努力,提高经验值是一个办法,但若不能确定业绩没有起色的原因,是很难真正解决问题的。既然如此, 倒不如广泛阅读该业界、职别的相关书籍,说不定就能找到一些启迪。
像这样以某本书为契机,拓宽读书的广度,我称之为“据点阅读”。它给人的印象,就如同先建好一座大本营,然后收集与之相关联的各种知识和信息。

《深阅读》的笔记-第66页 - “相遇”决定人生

有些书居然在开头就已透露结果。据我所知,网络小说,登场人物和情节发展基本都是同一个模式,甚至还有专门写法的指南书。阅读这样的书,只能收获廉价的感动,只能自我安慰而已,并不能拓展眼界,增长智慧。

《深阅读》的笔记-第20页 - 以培养“坚强”为目的的读书

读书的三个意义。第一,是以获得信息为目的的读书。第二,是为了愉快且有意义地度过独处的时间。第三,是为了锻炼自己、丰富精神而读数。
第一个意义或许是机器可以很快取代人类的,但第二和第三个意义才是人类读书的真谛,也是机器人无法替代人类的。

《深阅读》的笔记-第44页 - “相遇”决定人生

并不是任何书都有深度,只能达到心灵鸡汤程度的书也有不少。相反,那些可以称为经典的书,被不同时代,地域的人相继阅读至今,自然具有值得探索的深度。但也不可否认,与之响应的艰难程度,难免会给人以不好下手的印象。

《深阅读》的笔记-第50页 - 面向新人的“文学指南”

读过的书越多,应该读的书也会随之呈现等比级数的增长。
这些书相互关联,就像蜘蛛织网一样,形成一个结实而又庞大的知识网。

《深阅读》的笔记-第24页 - 书是重新省视自我的“镜子”

书只是非生命的客观存在,既不会主动给人造成伤害,也不会有意干涉。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投影在书的世界里。通过对照,逐渐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自我反省的朴素意识慢慢萌芽。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书当成重新审视自我的“镜子”。

《深阅读》的笔记-第88页 - 持续读书的五习惯

拥有再优秀的头脑,没有问题也无济于事。

《深阅读》的笔记-第18页 - 为何不能只依赖网络信息

如果书读得不够,只依赖互联网的话,就只能在海量的信息表面漂流,完全无法深入其中。

《深阅读》的笔记-第13页 - 信息严重匮乏的时代

当舒适成为理所当然,不舒适的状态也会变得难以忍受。

《深阅读》的笔记-第18页

如果书读得不够,只依赖互联网的话,就只能在海量的信息表面漂流,完全无法深入其中。换句话说,要想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得先确保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达到足够的深度。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公众号、微博看了那么多,却依旧没什么长进的原因。

《深阅读》的笔记-第88页 - 第4章 持续读书的5个习惯

只要养成边提问边阅读的习惯,就能提高兴趣和关注的持久力,从而更容易吸收书中的内容

《深阅读》的笔记-第20页 - 你知道精神底层流淌着清流吗

书的力量若能到达年轻人的灵魂,时代的精神面貌应该会是有所改观的。

《深阅读》的笔记-第31页 - 与贤人们交换能量

我们自身也会发出热量,从而维持内心平衡,消除他人或自身的攻击性。


 深阅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