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技术

出版日期:2014-10
ISBN:9787532574385
作者:童芷珍
页数:221页

内容概要

童芷珍,女,1950年生。上海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古文献学专业(古籍保护方向)硕士生导师,并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之聘,任国家职业技能(文献修复师)鉴定考评员。从事古文献修复工作近40年,曾任上海图书馆古文献修复部主任,修复过一大批国家一、二级古籍文物。曾先后在文化部图书事业管理局、上海文化局、上海图书馆等单位举办的古籍修复人员培训班任教,并曾应香港公共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澳门中央图书馆、台湾国家图书馆等邀请,赴港澳台等地讲授古文献修复课程。著有《古文献的形制和装帧技法》。

书籍目录


第一讲 古籍修复概况
第一节 古籍与古籍修复
第二节 古籍的不同形制与装修特点
第二讲 古籍修复所需设备、工具与材料
第一节 修复所需设备与工具
第二节 修复所需材料
第三讲 修复材料的加工
第一节 浆糊制作
第二节 绫、绢及锦绫托裱
第三节 材料染制方法
第四讲 修复的各种技法
第一节 修补技法
第二节 托裱技法
第三节 揭裱技法
第四节 去污技法
第五讲 线装与毛装的装修技法
第一节 线装
第二节 金镶玉式线装
第三节 毛装
第六讲 蝴蝶装的装修技法
第一节 蝴蝶装
第二节 线装式蝴蝶装
第七讲 包背装的装修技法
第一节 软面包背装
第二节 硬面包背装
第八讲 册页的装修技法
第一节 折装
第二节 尺牍类册页
第三节 书法类册页
第四节 拓片类册页
第九讲 轴装和片式的装修技法
第一节 卷子本
第二节 手卷
第三节 立轴
第四节 横披
第五节 片式的装修
第十讲 存放古籍的各类函套制作技法
第一节 四合套制作
第二节 六合套制作
第三节 锦盒制作
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是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古文献专业研究生教材。古籍保护是复旦古籍所古文献专业近年新设的研究方向,童芷珍老师将传统意义上带有秘技意味的中国古籍修复技法,尤其是个人几十年来工作教学的独门心得,以过程条叙、重点解说、诀窍提示、手法图示等一系列十分适合学生学习和复习的形式,编成这本要言不烦而又与众不同的教材,为中国古籍保护事业提供了一份不含水分的扎实成果。


 古籍修复技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古籍修复与古籍的制作、收藏和鉴赏相依相存,在中国拥有上千年的流传史。但在学院领域,尤其是研究生教学领域,古籍修复可以说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上海古籍出版社新近推出的童芷珍著《古籍修复技术》,是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古文献专业研究生教材系列的第一种,也是国内第一本有关古籍修复的研究生教材,填补了相关的空白。全书十讲,除第一讲“古籍修复概况”外,第二、三两讲分别介绍了“修复工作之前需要准备的设备、工具与材料”,以及“修复材料的加工”。第四讲“修复的各种技法”,是全书的中心,按照修补、托裱、揭裱、去污的分类,展示了古籍修复的秘技。之后的第五至第九讲,按照古籍不同的装帧形制,和这些装帧形制在现存古籍中出现频率的高低,依次讲授了线装与毛装、蝴蝶装、包背装、册页、轴装等的装帧的装修技法。最后一讲则介绍了非常实用的各类古籍函套的制作方法。通读此书,笔者认为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本书十分注重培养研究生从事古籍修复时抱持一种超越纯粹技术的科学理念。作者在本书第一讲开宗明义,强调古籍修复工作要遵循三个原则,即保持原貌、少修或不修、对古籍保护有利。这与以往传统的工匠式修书,常常为求美观而率意改装的做法颇不相同。在本书接下来的数讲中,把每一种装帧形制都前所未有地单独列为一个教学单元,让同学集中精力学习某一种装帧形制古籍的装修技法,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恢复古籍的原装原貌,同时对古籍装帧形制的进行具体入微的研究。这里就涉及到古籍修复的各个环节如何有利于古籍保护的问题。比如著名的“金镶玉”装,是清代以来古籍善本装修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由于师承关系和地缘因素,就笔者所见,有四种不同的制作方法。本书提供的方法不仅程序简便,更主要的是因为无需使用浆糊固定书页与衬纸,无需在折页后用锥子挑开浆糊,而尽可能地避免了对书页的损伤。其次,作为一本研究生教材,本书条理清晰,系统性强,利于专业教学。与作者的旧著《古文献的形制与装修》(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相比,新出的本书缩减了书画、尺牍、碑拓的相关内容,古籍的特色更为显著。在演示古籍修复的具体操作步骤时,本书的亮点在于它在操作步骤之前都绘有一张“装修流程图”或“操作流程图”,让学生心里有数,动手实践之前对制作步骤有个大概的了解;又在操作步骤之后均条列一份“质量要求”,使评判与考核学生相应的装修技术水平有章可循。另外,书里也介绍了一些作者从长期工作中总结出的独特技法。如线装书装修过程中如何确定针眼的位置,常见的样纸是折叠好的直角三角形,而本书里的样纸是裁好的长方形,扎第一个书眼之后,通过两次对折样纸再扎眼,即可在样纸上获得四个针眼的初步位置。此法简单易学,还可以在样纸上对四个针眼进行微调,确保它们在一条直线上。(p92—93)最后,作为复旦大学古籍所研究生系列教材之一,本书行文严谨简洁,操作追求精密细致,也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门技术,如果语言表述一直停留在模棱两可的经验阶段,是难以上升为具有科学性的学问的。本书没有“多出一点点”之类的模糊说法,对操作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有规范严格的要求。例如,调配浆糊过程中面粉与明矾的比例:每1kg小麦粉加入15—20g明矾。(p29)又如,贴书名签条时,签条的大小及其位置的确定方法:书目签条长约占书籍长度的三分之二,宽约占书籍宽度的六分之一。粘贴的位置一般在距书首和书口3—5毫米为宜。(p98)同时,教材细致周到,对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大小问题都有所提醒,作了说明。拆线装书,遇到没有页码的书页,需用铅笔编号以免乱序,作者在第75页不忘提醒,“页码须编写在书页右下方靠书脊处,避免装订后编码露出,影响原貌”;新买来的排笔如何使用,本书第16页建议要稍作加工,先用温水浸泡,清除杂毛,再倾入少许清漆于竹管跟羊毛的交界处,以加固粘合部位,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排笔的笔锋脱落。长久以来,古籍修复技术的传承,主要依靠师徒结对、口传心授,由于观念封闭或表达能力等问题,师傅或者不肯轻易教,或者不会系统地教,因此相关的教师与教材,尤其是从事较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的合格的教师和教材,国内一直是十分缺乏的。童芷珍女士是上海图书馆的古籍修复专家,从事古文献修复工作近四十年,教学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颇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几乎毫无保留地把金针度与人,将自己的多年的修复经验与心得向复旦研究生倾囊相授。而今在课程教育的基础上,经过系统整理完成的这部《古籍修复技术》,列入已有三十多年历史的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古文献教材系列,由同样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专业出版机构上海古籍出版社刊行,这对于推进中国古籍修复事业向更高更科学的水准发展,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们也期待在包括本教材在内的各个层次的古籍修复书籍的沾溉下,真正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新一代学者型修复大师能够逐步成长起来。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实用
  •     绝世神作!
  •     轮扁能言很不容易,但我这种对手艺无感的人对这本书也很难有什么感觉,匆匆翻过
  •     老师的书人手一本
  •     !!!!!庞大又繁杂的技术,不明觉厉
  •     反正没有一点现代科技含量......
  •     操作性的技术,只看书不容易懂。现在只看得懂修补法= =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