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在中国 (1550-1900)

出版日期:2016-5-1
ISBN:9787300219500
作者:[美] 本杰明·艾尔曼
页数:692页

内容概要

本杰明·艾尔曼 Benjamin A. Elman, 1946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1980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方学博士学位,先后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副教授、教授(1986—2001)以及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和历史系双聘教授(2002-)。主要从事中国文明史、清史和 中国思想史的研究,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思想文化史(1000-1900)、中国科学史(1600—1930)、帝制晚期中国教育史以及中日文化史(1600-1850)。著作主要有《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1984)、《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1990)和《晚期中华帝国科举文化史》(2000)。

作者简介

《科学在中国 (1550-1900)》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本杰明·艾尔曼在对中国学术思想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1550至1900年科技发展史的一次重要探讨。17世纪初,欧洲人在钟表、杠杆和滑轮等重要机械制作上已经领先于中国了,但同时他们也在向中国人学习丝绸和瓷器 的制作技术。基督教传教士对于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无疑发挥了关键作用,无论是耶稣会科学知识与中国古代科学的嫁接,还是新教徒影响下欧洲现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都为后来晚清改革者和国共两党精英所一致倡导的科学进步奠定了基础。与许多学者贬抑中西接触之前乃至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科技发展水平不同,艾尔曼从中国人的自然史观和学科分类等角度论证说,中国人对科学从来不乏兴趣,这也正是传教士介绍的欧洲科学能够在明、清朝野得到重视的根本原因。艾尔曼在本书中重新审视了一个被学术界一直视为当然的观点,即科学在明、清时期的中国是失败的,而在欧洲、日本是成功的。为了剥离甲午战争以来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明、清中国科学失败论的外壳,艾尔曼以惊人的耐心和毅力考察了与中国科学以及中国人科学思维相关的各个领域,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以他们自己的方式”重构现代科学的努力。


 科学在中国 (1550-1900)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科学在中国1550—1900》一书,考证严密,材料丰富,作为一本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学术著作,可读性很强。本书主要考察了古代中国自然研究(natural study)的各个方面,包括医学、手工制造业,以及对西方传来的科学知识如数学、化学等的本土化吸收(中体西用)过程,作者艾尔曼挑战了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科技、医学发展的否定成见,提出:“中国人以他们自己的话语方式所建立的现代科学、医学和技术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成就,尽管他们没能首先发起促成这项建设的内部和外部的革命。”
  •     看到第五章关于清代钟表制作的部分想到了之前看《我在故宫修文物》里面讲到的那些精美的钟表,耶稣会士带来技术之后中国技工就自己制作,原以为只是舶来品。可惜欧洲人用它来航海征服世界,中国贵族却只是用它来做身份尊贵象征的装饰啊!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选择的视角相当出色,电影《silence》情节的既视感。放假过节的时候也在看这本书,看到了第三章,比预想的难(翻译未必非常理想)就某些论题的深入程度和准确性来说,结论可能值得商榷,但作为一本开创性的著作,中文界尚无能够超越本书的有分量论文,值得五星。第三章的150页和170页非常出色,葡萄牙和西班牙帝国支持的耶稣会为捍卫天主要的统治地位,以当时的科学知识为武器,传播知识与宗教,成功领导格里高利历历法改革,但教义中世界观本身的限制妨碍了其在地球-太阳中心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天文学理论(即使知道也不接受哥白尼的日心说)与提供更准确的测量技术,随着其在科学知识上的落伍,与明清帝国的科技交融成果也就有限,对后者吸收西方知识的成果不宜过高评价。对17到18世纪耶稣会本身也最好有专著。书中内容涉及船政史
  •     能把中国的科技史写的如此深刻而不枯燥,实在非常可贵。译者也不错。
  •     最有趣的莫过于在中国人认为欧洲人传来的学说是从中国古书里面学去的时候,欧洲人把中国人当做犹太人的后代XD
  •     “中国人创造了他们自己的科学”这句话是购买理由之一吧,海外汉学研究者写的学术著作总是挺有可读性的,这个真是值得中国学者反思啊!推荐书中关于历法改革的部分,颇有意趣啊!
  •     终于读完这部皇皇巨著。耶稣会的利玛窦来华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其实在康熙年间,中国人所了解的西方知识也是跟得上时代的,但是之后牛顿的革新就没有被传播进来,不过依靠传教士来传播科学这种方式可能也就意味着牛顿达尔文不会被传播进来。最近的一个关于great divergence的想法是,由于路途遥远,远距离贸易只能交割奢侈品,因此欧洲与中国贸易关系比较少,新产生的技术和产品无法大规模交流使用。当然可能距离只是很小的因素,政策的因素极大的增加了冰山成本。所以即使上层知识分子对西方的进步有所了解,也很难在整个国家普及。对于乾隆到咸丰的部分稍微有些略,不过这一百年就是中国大幅度落后的时期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