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六講 (附DVD)

出版社: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8-2-1
ISBN:9789575227449
作者:蔣勳
页数:288页

内容概要

蔣勳
一九四七年生,福建長樂人。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後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台。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現任《聯合文學》社長。著有藝術論述《美的沉思》、《徐悲鴻》、《齊白石》等;散文《島嶼獨白》、《歡喜讚嘆》、《大度‧山》等;詩作《少年中國》、《母親》、《多情應笑我》、《祝福》、《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等;小說《新傳說》、《情不自禁》、《寫給Ly’s M》等。

作者简介

◎中國時報2007開卷好書獎十大好書
◎2008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2007誠品年度top100暢銷書榜
◎2007博客來網路書店年度top100暢銷書榜
在這匆忙的城市裡,我們是孤獨的個體。
內心情感無處可訴的「情慾孤獨」,字句無法溝通的「語言孤獨」,理想未竟的「革命孤獨」,壓迫人性所造成的「暴力孤獨」,哲思考者不為人了解的「思維孤獨」,世代價值交替所造成的「倫理孤獨」;這些都是現代人時時面臨的孤獨處境。蔣勳的《孤獨六講》,深入討論這六種存在於當代社會的孤獨議題,孤獨其實並不可怕,這些孤獨造就了社會裡「特立獨行」的個體,他們不因群體價值而妥協、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孤獨,而給予社會創發新意的可能。珍視孤獨感產生的瞬間,當我們與孤獨共處,我們將更瞭解自己。
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確定生命與宇宙間的對話,已經到了最完美的狀態。
──當你被孤獨感驅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會處於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因為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和別人相處,無法和別人相處會讓你感覺到巨大的虛無感,會讓你告訴自己:「我是孤獨的,我是孤獨的,我必須去打破這種孤獨。」你忘記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


 孤獨六講 (附DVD)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4条)

  •     与蒋勋结缘于《天地有大美》,对于美学,我一直没概念,对美的感受,自然是停留在非常直观的感官层面,说不出什么子丑寅卯。他在《天地有大美》中言及的衣食住行,美则美矣,给我的感觉泛泛。也许是因为,少了情感的富足,少了内心的平静,就顾不上去讲究生活的质感。但这本《孤独六讲》,对孤独的探讨与呼唤,实实在在地打动了我,孤独,竟可以是一种美学,尽管他所言及的孤独远非我曾理解的孤独。以他之眼看去,孤独可分六种,有无处可诉的情欲孤独,有无人聆听的语言孤独,有理想未竟的革命孤独,有隐匿在人性深处的暴力孤独,有不可思议的思维孤独,有困陷于伦常里的伦理孤独。六讲中,蒋勋着墨最多的,还是中国传统的孔孟思想。无远弗届的儒家文化,以忠悌慈孝为核心,以五伦为纲常,以淫为万恶之首,拥抱的是群体,嫌恶的是特立独行,压抑的是自我,避讳的是死亡,主张的是结论式的原则,不允许相对的讨论与怀疑,不鼓励推理与思辨,所以并不容纳允许情欲孤独、思维孤独和伦理孤独的存在。在看似式微的现代社会中,它的影响力依旧不可轻忽。蒋勋不时会提及他的小说集《因为孤独的缘故》,从中,你不难发现人性的矛盾,导致生命的荒谬。而荒谬的情境,恰恰是我们通过乱象检查思维的良机。但要警惕因为限定的角色而丧失讨论的空间,警惕因为太过急迫得下结论而使结论失去意义,变成思维的敌人。怀疑是思考的起点,而独立思考者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承担由此而来的孤独。有人说,历史是为成功者书写的,革命的最大胜利就是成功夺取政权。蒋勋却以为,革命者只能是失败的角色,因为革命一旦成功,人一旦走向现世的繁华和权力,他将无法再怀抱梦想。革命失败了,他内心的孤独却得以保全,也因此赢得了诗与美。《史记》,就是司马迁对失败者的礼赞与致敬。又何况,革命的本质,并不是颠覆体制与夺取政权,而是要颠覆内在的道德不安感。暴力,会发展成一种美学吗?暴力,又如何发展出孤独感?对于前者,我很难接受。关于后者,我非常认同。与人争论时,我一直很厌恶别人”以多欺少,以强凌弱“的论述风格,很反感”大多数“的字眼。一如蒋勋所言:当一个国家、一个阶级、一个族群、一种文明强势到某一个程度,你很难会意识到它们本身就会构成暴力,经由教育、文化、媒体、政策、法律,不断去压抑另外一个国家、另一个族群、另一种文明;甚至,暴力还会伪装成另一种形式另一种情感而逃过检查。众口铄金一词让人不寒而栗;而这世上所谓的以爱之名、以正义之名、以道德之名施加的暴力事件,比比皆是。而平凡如我们,大概也很难对每个人内在潜藏的暴力本质,有高度的自省与自觉吧。这时,就需要蒋勋所谓的暴力孤独,以检察自身为起点,去检视行为的状态,发展更冷静的省思能力,经由充分而独立的思维思辨,对人性有更深、更高层次的探讨。唯有对人性的恶有了更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发扬人性的善。很久以来,我一日比一日自闭。看着周遭众人不断张合的嘴唇,我常常难以捕捉字句背后的意义;电台里、网络上,热闹非凡,我的视线,常常是难以聚焦的,内心的感觉,更是厌烦。我尽可能将与人沟通的频率降至最低,在语言终极处,体会着孤独。沉默地行走时,我会想起从前,我们使用着共同的字句,却指向不同的意涵;在误会发生时,又因为预设的立场,曾经拒绝聆听对方的语言。我会想起现在,很多语言以习惯的模式出现,甚至流利到忘了背后还有思想,可是,又有多少人会跳脱出来,说出怀疑和不同的思考,而不是结局或结论?我会想起将来,我又如何能洞察语言的伪装,辨析他人匿藏在语言里羞于见人的最深最深的心事?如果审美真如蒋勋所言是一种意识形态,那么藉着这样对孤独的审视论述,他所认同的价值昭然若揭。
  •     一直讨厌孤独,害怕孤独,直到发现《孤独六讲》,开始向往,懂得享受。蒋勋是台湾著名的风流名士,而风流与美学似乎不成正比,读完他的文字,发觉他的风流应该等同于才子,自古才子多风流。如若将此书细分,不知该属美学、文学、哲学还是其他,语气似随笔,内函却深刻的与哲学同耳语,耐看的一本书,值得细品。唯一不喜欢之处是,文中出现太多蒋勋的其他作品,虽然同是好作品,却看似做广告。文章分别从六个角度阐释了作者对孤独的理解,情欲孤独、语言孤独、暴力孤独、革命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孤独被其诠释的更加伟大,更具魅力。孤独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而出现于这个忙碌的时代,更是愈演愈烈。情欲孤独也好,语言孤独也罢,实则都在谈论人的冷漠,无法彻底的关注、倾听,而这种被丢出来的孤独,却恰恰可以真正体验生命的精彩。暴力孤独,看似远离自己,却被作者诠释的仍与自己息息相关。革命孤独,使我从另一角度了解到革命的高尚,几乎忘却了革命即为战争的始作俑者。思维孤独是切身体会最为深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式,这即为最简单的思维孤独。至于伦理孤独,是最困惑作者的一卷,也是让我最难理解的一卷,我只能从表面理解到,应该从伦理关系中找到自我,找到孤独,而或许有更深刻的含义,我还没理解到。通过此书,也让我对孤独一词,有了全新的认识,或许孤独并非表面意思,与寂寞不同,孤独应等同于自我,无论从哪方面,都应该坚持自我,在纷繁杂乱中找到自我,从而获得自身生命的最终快乐。
  •     曾以为自己优游自在,木然回头,那厢缺有一点温柔;常伴老树枯草听好音,再去翘首,盼来余梦少了乡愁。尔雅呀,那歌唱的味儿劲足,黄陂凉梦诗音你却欠我一碗粥!长长的街,路那边,屋里面,靠着黄风,落叶儿,心底的酒,绵绵不尽期!你在哪边?我在这边!你和谁共?我独自流!小鸭寒冬冷,发尽梢头苦亦知。窃窃的语,慢慢的答,一句两句种黄花;黄花也羡山石伴,你说罢,我独请一人唱诗隽,幽幽的梦呵!听听这音,你想,那海那山那人,都在哪里???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孤独是一种正常的状态,不孤独的人无法独立思考;独立思考需要隐私空间,在传统儒家社会例是没有隐私的概念的,自然谈不上孤独;希望社会能简历一种新的伦理,是以独立个人为基础的而非家庭。先让人成为一个可以充分思考、完整的人,进而改变整个社会。。我觉得吧,这样的社会也不一定是理想社会,还是
  •     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以美学为切入点进行探讨视角比较新颖。大段篇幅在复述自己小说中的情节,哲学性的思考相对少一些,不过这样也恰好给人广阔的思考空间。非常喜欢,过段时间再读一遍。
  •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     实在无法喜欢
  •     提出我们平时有感受却会忽略的问题
  •     学派不排他就不能成立学派的悖论其实在儒和道之间也挺明显的。我小时候我妈妈不赞成我写点乱七八糟的东西,长大之后她反而又觉得这样不错,这个技能简直是能够从天而降一样,父母子女的关系其实在很多时候都这么奇怪。后面五讲比较有趣,以及这果然是湾湾的版本,居然还有不可说的名字和不能说的故事。
  •     蒋提出了三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一为暴力的合法性;二为思维与疑;三为伦理道德的边限。三者互有影响。暴力的合法性一定程度上是由法律强制力和伦理道德认知力所造成。伦理道德的认知力则在一定程度上由某些人思维所发明并传播。推翻这些认知力则因赖于疑-有疑有得。
  •     电影小说散文论文包罗万象 行文略凌乱啰嗦
  •     有些单薄
  •     还行,但我不忍心打三星
  •     部分章节可以。
  •     从美学的角度谈孤独,活活泼泼,不矫情。尤其是在说情欲孤独跟暴力孤独两篇,小小颠覆了自己的观念并重整了一番。翁贤清的照片与文字恰到好处。适合复习的时候换脑。
  •     不用上班的日子陷入一种价值缺失的恐慌,佳节将至面对春运人潮反而愈发觉得自己孑然一身,对周围人筑起傲慢的铜墙铁壁因为害怕被伤害。一眼望不到头的悲凉,主题阅读却并没什么用。孤独大概不是可以通过读书参悟的,只能在孤独中学会孤独吧。
  •     下的是这个台版的 有些字不认识。。想在读下简体呢嘻嘻嘻
  •     我觉得蒋勋讲的伦理孤独、暴力孤独、革命孤独其实是跟孤独不搭边的,或者只是浮于表面的东西,并没有触及孤独的本质;而情欲孤独、语言孤独和思维孤独讲得虽不能算深入人心,但也有几点让我很感动。我想最应该讲的应该是灵魂孤独,但这个不好讲,也讲不好,因为灵魂孤独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     印象最深的是思维孤独,这让我想到了现在很多人追求的干货,总是有人喜欢评价说这篇文章干货少,或者那篇帖子全是干货,这实在是太功利了,算是思维暴力吧……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有没有可能生命的意义就是在寻找意义的过程,你以为找到了反而失去意义,当你开始寻找时,那个状态才是意义。不过不喜欢他总是提到自己的作品,百分之三十的篇幅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作品的解读,或者说他写了很多关于孤独的作品,这一本是综述?不过写的还是有深度
  •     台灣作家講故事總有點范兒
  •     毕业那年在台中旧书店淘到的宝贝拖到现在终于看完,这是改变了我对独处的态度的一本书--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     :无
  •     如果作者不要一直提他自己写的小说多么有用意的话,这本书挺好的
  •     不喜欢作者老是说"就拿我的小说***来说吧"
  •     說孤獨,可惜當時沒好好記下來。
  •     第一本听完的书
  •     朋友推荐的。经常拿出来读,每次都当作自我治愈的救命稻草=。=
  •     让人思考,让人反思,让人平静的书
  •     好清冷的孤独
  •     在三石哥的网易云音乐……有一水的有声书……当然包括蒋勋蜀黍啦哈哈 ~\(≧▽≦)/~
  •     "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輕時傲世,無益於今,有敗於俗。"
  •     有一些片段還寫的不多, 但整體的論述太散太牽強了... 看到後來就是翻來覆去地嚼那幾個關鍵詞. 消閒之用
  •     孤独即独立,独立才完整
  •     孤独和寂寞不一樣。寂寞会陷入价值缺失的恐慌。孤独则是饱满的,始于怀疑,盛于思考,终于合群
  •     赞!
  •     太散,但有许多思维的火花在。
  •     如果你一生都很忙碌,就表示你一生什麽都沒有看到
  •     已经听完,比较平淡。
  •     当我们要打破孤独的时候,这是不是一种更巨大的孤独?思考使自我迷失还是更清楚的了解自我?
  •     所謂自處
  •     没读完…
  •     以孤独之名述些其他道理
  •     其实书的内容并没有多少 蒋勋用了很多他小说里的例子 好像在推销自己一样 可贵的是这本书让我开始正视自己正视孤独 开始享受孤独 对话自己往往是难能可贵的
  •     今年读过的好书,想起几年前一个高考作文题目——慎独。
  •     独特的视角,独特的美学角度,喜欢蒋勋。
  •     一旦开始,便会一气看下去;而看完之后,又不断地重新开始,直到大脑精疲力尽。
  •     循着folklore的拍子随心事滚动,我想一个人去爬山。孤独是饱满的,但真正孤独的人——更像是一个豁口,寂寞没那么锋利大家都在吃。短暂地独立填满内心的时刻的确有生的喜悦,若硬要说矫情也罢。
  •     图书馆里看到的
  •     我聽的是廣播錄音。蔣勛老師是我見過的對中西方歷史文化都精通的真正的美學大師。他對中西方文化差異分析得極其透徹,解開了一些我幾十年來都沒想通的問題。
  •     大概我不适合读这样的书,读着的时候总会产生很逆反的想法。孤独和寂寞其实没有什么区别,至少我想不出明确的界定。都只是状态的描述而已。孤独也好,寂寞也好其实都不是坏的状态,只是中性而已,在与你怎么去思考。当一个人在思考,在狂欢地思考的时候,这其实根本不是孤独的状态。至少一度我也有过激情写文字的时候,脑子里所想到的行云流水,手也根本来不及记录,而那种状态下是饱满的,读书时的思维活动亦然。所以要论孤独,尤其是强拼硬凑了六个板块,其实我是略微有些反感的。不排斥中间也有不少的真知灼见,但是这样的一本读物读来,不免过多的商业气味了。文学需要戴着镣铐,但是作为随笔性质又不免觉得很怪异。最后关于庄子所言“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明显的断章取义,鸡汤文略明显。倒像是应试教育语文作文般了。
  •     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是庄子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确定生命与宇宙间的对话,已经到了最完美的状态。
  •     如何能享受认清孤独,首先就是要努力不被社会同化,保持个体的鲜明
  •     略酸,略碎,略自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